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绝句》
绝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绝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绝句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能够体会绝句的优美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能够初步理解绝句所表达的含义,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通过学习绝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绝句的基本形式和特点;体会绝句的优美之处。
2.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绝句所表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首先用对联、唐诗宋词等兴趣盎然的教材选段为引子,展开思路扎紧课堂主题并引出课程内容。
2.讲授(20分钟)2.1 绝句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教师首先通过前述引子扎紧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描述绝句的基本形式和特点:由四句构成,每句五个字(或五个字以内),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对,第三句独立,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呼应,起着总和之作用。
这些特点表明了绝句紧凑温雅、回味无穷的独特之处。
2.2 绝句的优美之处利用名家名篇演示,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在欣赏琳琅满目的绝句中体会到其优美之处、美的场景交相辉映,这对年纪较小的学生有利于培养正确美的审美情趣。
2.3 绝句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本上收录的经典绝句,让学生从中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所表达的意思。
并对其中的生僻字进行注释,让学生能够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
3.练习(25分钟)3.1 绝句的赏析让学生与同桌互相分享各自喜欢的绝句,群策群力,从众答题,共同赏析绝句的韵律、神韵、艺术语言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2 绝句的写作教师提供题目或图片,让学生就该题目或图片创作绝句。
学生在完成创作后,教师可以抽选其中几首进行点评,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总结(5分钟)教师就本课的教学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该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引入下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为本课的教学效果的检验,应符合学情,多样性评价等原则。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早发白帝城》二、学习《绝句》1、介绍作者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
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
《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
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
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
“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
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
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绝句》二首,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帮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
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生词和诗句的意思进行详细讲解。
3、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中所呈现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人的情感和古诗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春天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象。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哪些古诗是描写春天的,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绝句》二首。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和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
3、学习生字生词出示生字生词,如“融”“燕”“鸳鸯”等,讲解其读音、字形和含义。
让学生用生字生词进行组词、造句,加深记忆。
4、理解诗句意思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结合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例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一句,可以展示阳光照耀下美丽的山河和春风中散发着香气的花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5、体会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色。
提问学生:“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朗诵与背诵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可以采用分段背诵、填空背诵等方法。
第15课《古诗二首 绝句 》(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绝句》【教学目标】1.认识“鹂、鸣、岭等7个生字。
会写“绝、含、岭、吴” 4个字及扩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猜诗句,出示图片问:“我们都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谁来说一说?”学生举手回答或点名回答..........这学期学的《咏柳》,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今天我们学习诗人杜甫一首诗《绝句》,看看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2.知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接下来我们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二、讲授新课(一)初读古诗1.出示课件,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给诗文划分小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出示课件,识字,交流识字方法和技巧,并组词。
鹂(lí):巧记方法—美丽的小鸟组词:黄鹂鸣(mínɡ):巧记方法—小鸟开口叫组词:鸣叫鸟鸣加一加识字:绝(jué)=纟+色组词:绝对绝交含(hán)=今+口组词:包含含有岭(lǐng)=山+令组词:山岭西岭泊(bó)=氵+白组词:停泊泊车3.多音字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xíng (步行)行háng(银行)例:今天早晨,妈妈步行(xíng)去银行(háng)办事。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5.出示课件,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并组词、造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文古诗二首《绝句》教案

[唐]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3..接着让我们走近作者:
杜甫 字子美,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主要作品有《春夜喜雨》《春望》《绝句》等,著有《杜工部集》。
认真听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这两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西岭积雪是远景;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3、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4.中心思想
《绝句》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5.我会写
绝、含、岭、吴
6、多音字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理解诗意
学写生字
以读代讲,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知道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绝句》,课下请同学们把这首古诗会背。
板书
绝句
动态清新开阔
静态色彩明艳
讲授新课
1.理解诗意
(1)学习前两句
(2)思考:这两句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的。先写眼前之景,再写天上之景;“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令人赏心悦目,也表达了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
2.学习后两句
15、《绝句》教案
课题
古诗二首,绝句

教学设计:2025春季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认识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观察和想象,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唐代诗人杜甫及其诗歌风格,初步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流利朗读《绝句》。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绝句》的配乐朗诵、诗中景物的图片等)•生字词卡片•《绝句》原文及注释资料•唐代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和诗歌意境。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猜谜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关于春天的谜语,如“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雨”,进而引出春天的话题。
•谈话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春天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印象。
然后,教师引出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告诉学生这首诗就是描写春天的美景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绝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指导书写难点字。
2.精读理解•配乐朗诵:教师播放《绝句》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讲解《绝句》的意思,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景物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例如,讲解“两个黄鹂鸣翠柳”时,可以展示黄鹂鸟在柳树上鸣叫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句的意境。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案【三篇】

【导语】杜甫,字⼦美,诗中常⾃称少陵野⽼。
原籍襄阳,举进⼠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
及安史之乱,乃逃⾄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
⼜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部员外郎,故世称杜⼯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
其诗显⽰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以沉郁为主。
有《杜⼯部集》。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
诗⼈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巧⽤数字⼊诗,“两”、“⼀”、“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
本诗的第⼀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是⼀唱⼀和式的对鸣,欢快⽽不嘈杂,热闹⽽不喧嚣。
第⼆句是“⼀⾏⽩鹭上青天”。
⽩贵鹭向蓝天飞去,从“⼀⾏”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上了⼀个“上”字,更显⽰了⽩鹭奋⼒⾼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词是虚指,出于诗⼈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
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
“窗”中之景虽⼩,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船”。
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程“万⾥”,使⼈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难及。
“门”外之景也不⼤,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
前两句中“两个”、“⼀⾏”是实指,“黄鹂”与“⽩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描绘了⼀幅⾊彩明丽、清新动⼈的图画,表现出诗⼈此时闲适的⼼情。
后两句“千秋”与“万⾥”都是虚指,均出于诗⼈的想象,⽽诗的意境因此⽽幽远、开阔,⼜显⽰了诗⼈开阔的胸怀。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欣赏了西湖六月的美景,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诗圣”杜甫写的一首《绝句》,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古诗中如画的春天美景吧。
(板书课题:绝句)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字。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理解第1、2句。
(1)你们从诗句中读出了哪些景物?(黄鹂、柳树、白鹭、青天)(2)“鸣”是什么意思?(叫)“翠柳”指什么?(碧绿的柳树)(3)此时正是春天,想一想:诗人看到的会是一棵怎样的柳树?(引导背诵《咏柳》)2.齐读第二句诗,理解“行”“上青天”。
(行:行列。
上:飞上。
青天:蓝天。
)3.理解3、4句。
(展示图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1)“窗含”是什么意思?(窗对着)“千秋雪”指什么?(终年不化的积雪)(2)“泊”是什么意思?(停泊靠岸)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5.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呢?(由近及远)6.结合插图想象说话,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美景,并体会诗人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闲适、宁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指导写字书写“绝、含、岭、吴”4个字。
1.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学生找出自认为难写的字,并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含”和“岭”中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的上部是“今”,“岭”的右边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教案(精选11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教案(精选11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绝句》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3.词语连诗。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绝句》两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 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4. 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停顿和节奏。
3. 讲解古诗:教师讲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4. 感受古诗:通过图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 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古诗,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绝句》两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 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4. 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
2. 抄写《绝句》两首古诗,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3. 家长协助孩子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绝句》两首古诗。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对于古诗的意境美,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欣赏。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教学设计

5.创作实践,激发创新:
(1)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2)组织创作分享活动,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人文素养:
(1)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朗读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课堂检测: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古诗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掌握情况。
3.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
(2)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树立和谐共生的观念。
7.课后拓展,延伸学习:
(1)推荐与古诗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古诗朗诵、书法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图中黄鹂鸣叫、翠柳依依,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描绘的景色。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5.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取一位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和作品,下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6.课后反思: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真实、有创意,体现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二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1【教材说明】《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策略】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
引导学生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15古诗二首杨万里、杜甫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们漫游祖国的山川,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杨万里用凝练的语言描述了夏日清晨在西湖边送友人时看到的荷花美景,表现了西湖六月独特的优美风光,同时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看似平淡的笔墨,却为我们展现了令人回昧的艺术。
杜甫则把自己居住的草堂周围那多姿多彩的景色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一起阅读古诗,走近诗人吧!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行”;理解“毕竟”“别样红”“万里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词语解释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本文指到底。
西湖: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四时:四季。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映日:与太阳相映。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黄鹂:鸟,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
翠:绿色。
本文是指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的颜色。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泊:停船靠岸。
东吴:古地区名。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互动探究1.第一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荷花?有什么特点?诗中描绘的是夏天早上的荷花。
荷花的特点是红。
2.《绝句》中一共出现了哪几种表示颜色的词?《绝句》中一共出现了“黄、翠、白、青”四种表示颜色的词。
3.《绝句》描绘了哪些景物?《绝句》描绘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等景物。
4.怎样准确找出《绝句》一诗中对偶的词语?杜甫擅长写绝句和律诗,这些诗是很讲究对偶的。
首先字数相等,如,“黄鹂”对“白鹭”,它们都是两个字;其次词性要相同或基本相同,例如“翠柳”对“青天”,“翠”和“青”都是表示颜色的词,“柳”和“天”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古诗二首《绝句》部编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绝句》。我发现,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们对春天的美好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诗词创作中来。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在讲解《春晓》和《村居》这两首诗时,我使用了图片和情景模拟,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句的意境。这种方法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但我感到,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际体验和情感引导,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绝句的基本形式、韵律特点和它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诗词。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如果对绝句的学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生字词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如“晓”、“莺”、“拂”、“堤”等,并理解其在诗句中的用法。
2.教学难点
-诗句意境的体会:学生往往难以体会诗句背后的深层意境,如《春晓》中“夜来风雨声”所隐含的自然变化与诗人情感。教师需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或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
-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小学生普遍缺乏对古诗词韵律的感知,不知道如何断句和抑扬顿挫地朗作的尝试:仿写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的诗词元素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应提供框架或提示,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创作。
-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单独记忆生字词时没有问题,但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时会出现混淆。教师需设计练习,如填空、造句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诗词朗读技巧的掌握,同时针对生字词的运用和诗词创作的难点,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个别指导等多样化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绝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绝句》教案目标:- 通过研究《绝句》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绝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是一首古诗还是一段话语。
2. 研究古诗:让学生们跟读两首《绝句》,研究其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并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3.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绝句》并进行朗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艺术欣赏:让学生欣赏一些古代绘画作品与《绝句》相配,让他们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5. 创作绝句: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绝句,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以学生的创作为主题展开小诗会。
6. 总结回顾:与学生讨论《绝句》的研究收获和体会,引导他们思考古诗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评估:- 学生对古诗的准确理解程度。
- 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绝句》的文本和音频。
- 古代绘画作品和相关资料。
- 创作绝句的板书和纸笔。
教后延伸活动:1. 继续研究其他古代诗歌,拓展学生的文学修养。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增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创作古代诗歌绘本或诗歌朗诵视频,分享给其他班级或家长。
这份教案旨在通过学习《绝句》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去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通过诗歌的学习和创作,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这份教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15古诗二首绝句教案

1.教学管理:在课堂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讨论和分享的环节显得有些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到自信心不足。
2.教学方法:虽然我尝试通过多媒体资源和生活实例来辅助教学,但有些学生可能还是难以完全理解和欣赏古诗的意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古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还不够熟悉。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我为大家设计了以下几个课后作业题型:
题型一:填空题
1.《咏柳》的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_朝的诗人。
2.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拂堤杨柳”描绘了春天的______景色。
题型二:简答题
1.请简述《咏柳》一诗的意境和主题。
2.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春天的生机勃勃
2.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的柔美动人
题型四:创作题
请仿写一句古诗,要求体现春天的景色和生机。
题型五:讨论题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讨论你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题型四:示例: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题型五:由于这是一个讨论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1.标题:《咏柳》与《春日》的绝句学习
2.结构:
-绝句介绍
-《咏柳》分析
-《春日》分析
-互动讨论与实践活动
3.重点:
-绝句的定义与特点
-《咏柳》的意象与意境
-《春日》的意象与意境
答案示例:
题型一:1.贺知章;唐2.春天
题型二:1.《咏柳》一诗通过描绘柳树的美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思是春天到来,人们沉浸在美好的春光中,不知不觉中天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绝句》。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两首古诗《绝句》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2.古诗的意境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
2.询问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引出课题《绝句》。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绝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教师解释生僻字词,如“迟日”、“江山”等。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大意。
5.学生齐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教师解释生僻字词,如“春风”、“水村”等。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大意。
5.学生齐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背诵两首古诗《绝句》。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第一首古诗《绝句》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如“迟日江山丽”的意境。
2.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
三、深入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如“春风水村”的意境。
2.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学习感受。
五、作业布置1.抄写两首古诗《绝句》。
2.家长协助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背诵两首古诗《绝句》。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二、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表演。
2.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语言表现古诗的意境。
3.各组表演结束后,其他组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学习感受。
四、课后拓展1.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自主学习。
15《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4.学生可以在家中玩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游戏,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5.学生可以在家中尝试创作一些古诗,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6.学生可以在家中尝试翻译一些古诗,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
7.学生可以在家中尝试为古诗谱曲,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技巧。
8.学生可以在家中尝试为古诗拍摄一些短视频,提高自己的视频制作技巧。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诗二首—绝句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古诗朗诵:为学生提供古诗朗诵的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朗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古诗解析:提供古诗的详细解析,包括作者背景、创作背景、诗句释义、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的分类、诗的押韵和句式等。学生对古诗的基本格式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出诗的押韵和句式。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喜欢通过古诗来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在学习风格上,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通过朗读和模仿来学习,他们喜欢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记忆和理解知识。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古诗二首—绝句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古诗二首—绝句的重点,强调古诗二首—绝句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古诗二首—绝句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15. 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绝、鹂、鸣”生字,会写“绝、含、岭、吴”生字。
正确读写“黄鹂、白鹭、西岭、东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
3.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了解诗歌的
写作背景。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
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诗人: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出示),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绝
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
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七个字的简称七言绝句,五个字的简称五言绝句。
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
2.那这位诗人是谁呢?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他吗?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公元七六三年,杜
甫得知故人严武回到成都,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这首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还要争取读出点诗味来。
2.指读,正音(提醒同学们多音字:泊)
3.再指读。
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好听在哪呢?(节奏、押韵an)
4.谁也想这样读一读?(指读,齐读)
三、吟诗炼字,感悟诗意: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诗中有哪些字或词你不理解吗?提出来讨论讨论。
含——包含(画简笔画理解)
泊——停靠
白鹭、黄鹂——看图介绍
四、描述画面,感悟诗情: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
2.交流:
你看到了哪一幅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示图)仔细看,这两只黄鹂在哪儿?它们在干什么?
(2)一行白鹭上青天(示图)一抬头,你又看到了什么?白鹭怎么飞的?飞到哪儿去了?
●谁能把这两幅画面连起来说一说?你感觉这画面怎么样?你能读出画面的美吗?
(3)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示图)
诗人是站在哪儿看到这两幅画面的?看到了什么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你觉得这两幅画面怎么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指读)
3.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几幅画面(女生读——男生读)
4.同学们,你知道吗?这首诗被称为千古绝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它看似简单,
其实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你想发现吗?赶快再去读一读,与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的发现
多,谁的发现准。
5.交流自己的发现: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读着这些词,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诗中除了有颜色还有声音呢!【板书:有声有色】
【鸣、上、含、泊】虽然这四个都是动词,但你觉得哪些是真动?哪些并不动?真是有动有静啊!【板书:有动有静】。
【两个、一行、千秋、万里】这四个词哪些是实指?哪些是虚指?【板书:有虚有实】
●这些词还是一一对应的呢!你能找出来吗?老师告诉你,这就是“对仗”,这首诗1、2
两句对仗,3、4两句对仗,结构很工整,读起来可好听了,谁再来读一读。
(指读——女生读——男生读)
小结:同学们,现在,你能完成这道填空题了吗?《绝句》这首诗通过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喜爱之情,突出了诗人的心情。
(板书:喜悦)
6.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会背的可以背。
(齐读)
五、拓展古诗,丰富积累:
1.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总是充满了感情,你还想到他写的哪首写春景的诗?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哪位同学先来读一读(指读、正音,五言绝句、节奏、押韵)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一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你觉得这景色怎么样?
4.让我们一起把春天的美读出来。
六、指导写字,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