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四 第七课第一框

合集下载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框题。

本框内容主要分两目,从什么是文化和文化的功能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把握文化的内涵,明确文化的功能有哪些,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2.设计思路。

本框体“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从内容上看是比较宏观的,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深刻又生动地掌握、理解教材内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

本课教学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卫视出圈线——河南卫视出圈的背后;一条是书本知识线——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通过揭示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以及讨论如何持续保证火热,使得学生了解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文化的功能包括哪几项。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和情境体验,在思政课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重要性,拥护党的领导,领会在今天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2.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听上去似乎很抽象,但是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具体的文化产品,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文化传播需要特定的载体。

3.通过合作探究河南卫视为什么火起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的文化产品,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思考如何弘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2.教学难点:文化的功能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教师导入:播放河南卫视端午奇妙夜的节目剪辑。

2021年河南卫视从春晚开始,到清明奇妙夜、中秋奇妙夜,一直到端午奇妙夜,通过这一个又一个节目的展现,河南卫视收获了大量的观众,从一个二线卫视逐渐走上了一线卫视的舞台。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来透过文化之美来分析这一问题。

出示总议题——河南卫视出圈的背后分议题1:河南卫视凭什么出圈?教师活动:刚刚的视频展现了文化之美,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学生活动:通过视频观赏和课前预习,了解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是一种精神现象。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总议题: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从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说起】
以刚刚结束的体育赛事,文化盛宴来探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分议题一:看亚运----知文化之内涵】
◎视频欣赏
观看欣赏短片亚运会开幕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
◎讲解引导
讲解一些亚运会开幕式中唯美的画面,结合生活实际中的文化现象,归纳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
◎牛刀小试
两个选择题课堂训练。
结合表情包与教材90页“阅读与思考”部分思考“文化是什么?”
观看欣赏视频,
聆听教师讲解,
圈画重点内容
回答问题,判断文化现象
聆听讲解
快速浏览并完成课件呈现的表格内容。
观看视频,结合个人实际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给杭州带来了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文化有什么功能,并派代表进行发言交流。
◎小组探究
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探究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给杭州带来了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文化有什么功能。
◎教师点评
对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进行了解,对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
◎功能讲解
1.引领风尚功能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文化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笔记,辨析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第四步:小组探究,知识讲解
小组结合亚运讨论交流文化的功能,教师结合亚运会中的各种实例,分析讲解文化的各项功能。
第五步:总结升华,试题检测
教师引导,总结归纳,巩固知识,升华认识,小题检测所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前对学情把握不够准确,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文化的内容与功能》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高二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教学年级高二年级课程时长45分钟教学题目《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的第一框题。

本框题包含“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功能”两目内容,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以及文化对社会、个人、民族的重要意义等知识点。

本课是对文化知识点学习的起点,对后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虽然对文化以及文化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是对文化的具体内涵以及文化的功能并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系统的人生。

本狂内容较为抽象,学生还不能从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认识到文化的作用,缺乏对文化的具体内涵的深刻认识。

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区别文化的广义狭义内涵,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传承和发展共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分析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深入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正确认识文化现象。

3、法治意识:在民主与法治建设中,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

4、公共参与: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学习优秀文化提升自己,发挥文化的功能。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功能。

教学难点文化的狭义内涵、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过程过程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案例导入:春晚播出41年,每当讨论春晚蕴含的文化基坚持生活化教学理一、导入新课(3分钟)播出以后内容与形式都会被津津乐道,那么春晚蕴含着那些文化基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春晚的脚步,探究文化的秘密。

因念,利用春晚的播出使学生代入情境,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二、新课讲授(35分钟)第一部分:什么是文化总议题:从“春晚四十一年”探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议题1:赏“春晚”探索文化的内涵探究一:同学们想想,春晚中有那些节目呢?这些节目是否属于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服务社会功能 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 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推动发展功能 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民族复兴功能
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考点二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中创 造) (2)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 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
文化则会 社会的发。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3、文化与文明
文明
文化
内涵 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表现 区 别 性质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 精神产品 精神活动 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
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
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
作用 促进
先进文化……促进;落后文化……阻碍
联 ①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系
【解析】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 ,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 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 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统编教材必修四期末复习课件
复习提纲:
01 02 03
模块概览 体系构建 教材梳理 必备知识 易错点拨 小题训练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6.(2013·温州模拟)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
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
“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第十页,共44页。
1.含义
[识记层级]
联系是 事物(shìwù)本所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原因 自在事物的(sh联ìw系ù) 和 人为(rénwé的i)事联物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
第十一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并不 是说联系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联系的 客观性。
第十二页,共44页。
(2)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 系,只是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如果把联系的 客观性理解为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已有的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同时还 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 臆造某种联系不能等同。
孤立 存在的。
第六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全面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是普遍 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 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 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3)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第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复习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第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复习
(3)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 内容。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 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2019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两 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 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 健,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他们的故事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上力量,让社会变得温 暖明亮,让祖国变得繁荣富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说明中央电视台举办《感动中国2018年度 人物颁奖盛典》的依据。 • 【答案】(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感
课前复习提问:(6分钟准备)
• 1、文化的内涵? • 2、文化的特点? • 3、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含义:
•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 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 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
决定 反作用
文化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 经济和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 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探究共享: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就随之发展?
仓仓廪廪实实而而知知礼礼节节,,衣衣食食足足而而知知荣荣辱辱
课堂练习
4、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 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多样的、多 变的,所以,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也是有条件的。认识和把握 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都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主客观条件、内外部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等),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典例精析 例2 (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 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
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 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客观条 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 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 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 为转移。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易混易错点拨 [易混比较]
1.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处于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 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各不相同。 2.联系的多样性与联系的条件性 (1)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 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联系的多样性实 际说的是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各有特点的。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1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课件(53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1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课件(53张)

一、什么是文化
导入材料:《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
西《汉史史记学》家司如马此迁之撰重写要的,纪文传思化体考是史一怎书下么,,保是史存中记国下历的来史内的上容呢第是?一如部何纪传传体入通到史现,在作的品中呢撰?
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 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广义的文化
物质成果 精神成果
文化
纯粹自然的东西
狭义的文化
意识形态的内容 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一、什么是文化
• 思考:有人认为,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 举例: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体现的是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作为炎帝 的故乡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留存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诸多的历史遗迹,曾经创 造过灿烂辉煌的汉唐文明。作为中国的教派、文化、医学、民间传说、文物最集中的发源地, 佛教、道教、儒教的发展在这里也源远流长。同时宝鸡堪称中国人类社会的博物馆,有震惊世 界的“东方佛都”法门寺,有世界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收藏有各类历史文物数十万件,因此, 宝鸡因“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极为深厚”而具备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姜炎文化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创新创造、为民造福的精髓,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基础和源头;以礼乐 文化和制度文化为特征的“周礼秦制”不仅奠定了古代中国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的基本架构, 而且也为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历史智慧。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 宝鸡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发 挥关天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寻求经济持续发展的契机。这实际上就要求 必须抓住机遇并积极发掘、传承和创新这里的历史文化,把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发展优势,这样就能极大地吸引世人,改善投资软环境,为经济的持续作出努力。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部编新人教版).doc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部编新人教版).doc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判断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逢水遇谷架桥,天堑变通途。

”桥是载着人类跨越天堑的“翅膀”,也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它将人类漫长的文明连接并延伸开来。

这说明(..) A.联系是普遍的,事物都处在联系中B.联系是主观的,人们能建立新联系C.联系是客观的,任意事物间都有联系D.联系是多样的,不同联系作用都不同解析:桥是载着人类跨越天堑的“翅膀”,也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它将人类漫长的文明连接并延伸开来,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事物都处在联系中,故A正确;联系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B错误;C错在“任意事物间都有联系”;D没有体现。

答案:A2.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下列说法与此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①唇亡齿寒.②喜鹊叫喜,乌鸦叫丧.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④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①③正确;“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是主观臆造的联系,并不属于哲学上讲的客观联系,②不选;“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④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择B。

答案:B3.(2018·河南新乡二模)所谓“不可能三角”指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定制三项中最多只能满足两项,如想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肯定满足不了定制。

未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可能会打破这个“不可能三角”。

这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是(..)①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②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创造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推动事物朝有利方向转化.④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可能会打破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定制三项中最多只能满足两项的“不可能三角”,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联系多样性,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①③正确;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人为创造,②错误;④与材料无关。

【高中政治】人教政治必修4《7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莫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高中政治】人教政治必修4《7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莫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执教者博白县王力中学莫夏莉解读理念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从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

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体验情境等方法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建构生活化的课堂。

解读学生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解读教材内容目标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3、运用结合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懂得从材料中归纳知识点、并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在理论观点的推导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在反思中内化知识;全面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

没有知识范围界定,难度大 体现类 抓关键词或中心问题,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 识点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
答题格式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 材料分析
1、学生自主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联系 的谚语!
2、联系的观点对你的生活、学习有 什么启发?
唯物论 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高二十六 陈宁
教学目标
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多样性 2.树立唯物辨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 而上学的孤立观。 3.着重培养学生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一、预习反馈
非我莫属—抢答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 联系具有普遍性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
3、①围魏救赵
②南水北调 ③ 花开花落,潮起潮伏
④宇宙星辰运转 ⑤严师出高徒 ⑥京沪高速铁路 自在事物的联系有(③④ )人为事物的联系有(①②⑤⑥)
判断依据: 事物的联系是否与实践有关系
重的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
致,严重联的系工是业客污观染的更。是切最直接的罪魁元凶。
材Hale Waihona Puke 二:忌面主对观治随理意雾性霾这一难题,我国一方面努力协调政府各
部门、各层级的工作,同时吸收外国的成功经验,把政府、科研单
位和企业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治理,科研单位和广大企业开发了多种
脱硫、脱硝以及低排放发动机等实用减排设备和技术,为有效治理
探究要求
合 探究内容: 《合作探究二》 作 组长要有效组织探究活动,时间为5分钟。 展 1、1组 、2组展示答案 示 2、3组 、4组对应批改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判断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层作业 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层作业 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解析 材料表明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 化的内容,也说明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素质,①③符合题 意。材料没有涉及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②不符合题意。 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
④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先人们通过编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方式,将民族 的记忆和智慧印刻在每个人身上,同时每个人又会接续中华文化”,体现了 精神成果离不开物质成果,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表明文化支配和影 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 对独立性,不同的时代也可能有着相同的文化,②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文 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④与题意不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 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 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 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23年元旦,某市人山人海,省内外游客共有42万人次到访。欢呼沸腾的 人群,幸福洋溢的笑脸,是该市持续深化文明创建,着力实施“文化+”工程的 结果。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文明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共18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目:什么是文化 第二目:文化的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4、文化的特点: 5、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 1、引领风尚功能 2、教育人民功能: 3、服务社会功能: 4、推动发展功能: 5、塑造人生功能 6、促进民族复兴功能
1、自然山川等自然景观是文化吗? 将“自然山川”摄成照片、电影是文化吗?
不是,因为自然山川是存自然的东西 照片、电影是文化, 因为他们都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89页2段 2、3、4句 3、文化与政治、经济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 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博会首次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该展 区汇聚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在这个万商云集的大舞台 上,优雅古朴的东方文化,向世界展现着协和万邦、以诚待人的精神气质,文 化的激荡令人心醉,理念的交流更给人以启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的是 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进博会期间,国内外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中国为什么成功”再次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目:什么是文化
89页1段 1、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
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
•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 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 ①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 ②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大家好
48
大家好
7
在英国,只要猫多了,牛肉就便宜
• 英国盛产三叶草,它是牛的主要饲料。 • 野蜂用它的长舌头,能够有效地替三叶草深红色的花朵儿传 播花粉。 • 田鼠喜欢吃野蜂的蜜和幼虫,常常捣毁蜂房吃蜜。田鼠的增 多,会减少野蜂的数量。随着野蜂减少,影响了对三叶草的授粉。
• 学者们发现,在乡村和市镇附近,三叶草普遍生长得很茂盛。 • 因为,村镇中养有许多猫,猫吃田鼠,所以蜂巢多。 •
所以,具有客观性。
大家好
15
是不是 所有 人为事物 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呢?
大家好
16
喜鹊报喜,乌鸦报……
讨论: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吗?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大家好
17
大家好
18
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三:方法论
要求:
1、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随意性
大家好
19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 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大家好
20
大家好
21
•铅笔+ 橡皮 •小鸭子和人, 出生24小时内
大家好
22
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三:方法论: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大家好
23
补充:联系的条件性
一:
联系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的道理。
大家好
12
• 自然界的联系是客观的。
•那么,人造事物的联系 也是客观的吗?
大家好
13
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二:自在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A、自在事物中的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
都是客观的
大家好
14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的原因:
人为事物一经创造出来,因为符合生活、生 产的规律,方便生活、生产。它一经创造出来, 人们不会轻易地去改变它。
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1)原因:事物的多样性
(2)形式: 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联系 …….. 部分联系
(3)意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
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好
49
探究活动五:判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间接联系
唇亡齿寒。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时势造英雄。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无风不起浪。
虚心使人进步。
因果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大家好
50
大家好
51
大家好
52
1.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
(二)联系的特性(特点、性质)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4.联系的条件性
大家好
45
课堂小结
联系的含义
世 联系的普遍性 界
是 普
联系的客观性


系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
方法论:我们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
方法论:
1、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
没有看见引力?”
大家好
34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还有:
主要联系 次要联系 整体联系 部分联系
主观联系 客观联系
……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二童子学棋 大家好
35
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思考:
1、如果一个人随手扔了一节1号电池,你告诉他,你会因此得病的。 他会不会相信?
2、因为: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 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 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的中间环节。 3、所以,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 意义。
大家好
8
二、联系的普遍性
联 事物内部 系 的 普 事物之间 遍 性
整个世界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 的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大家好
客观 世界
主观 世界
相互联 系的统 一整体
9
三: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反对错误倾向事物是 Nhomakorabea遍联系的,
1、普遍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具体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大家好
27
联系的条件性
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事物。但是,世界上 每一个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
因此,认识和把握任何具体联系都要以时间、地点、和条 件为转移。
二:方法论:

把握具体事物
具体联系
看具体条件
大家好
28
事例:养生
大家好
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多样性 也是多种多样。
大家好
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4移2 。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小结

世 界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的客观性 自在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大家好
36
• 汉朝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载:汉朝武帝时,上林苑(今陕西 周至县、户县界)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 猫)列为前茅。
陕西在秦朝,汉朝、 唐朝,都曾大量伐木修 建宫殿,森林覆盖面积 骤减。
到了隋朝、唐朝时, 陕西关中的饥荒年数日 益增多,甚至多次出现 皇帝温饱都不能保障。
•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
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1]
大家好
62
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
世界观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决定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 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 力。
决定
方法论
反对错误倾向
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 办事情时要从事物固 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 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 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29
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看56页第一个虚框,思考并回答里面的2个问题。
蝴蝶效应
大家好
30
第三目:联系的多 样一:性含义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 和作用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英国、 法国 德国
国民党
大地主、大军阀、 大资产家
苏联
小资产阶级
中国共 产党
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方法论: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
①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大家时好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6
大家好
47

大家好
1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大家好
2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小结

世 界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的客观性 自在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思维领域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家好
66
思考为什么 南宋宋高宗 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 个人的皇位
直接联系
• 国家的荣辱
间接联系
大家好
67
补充:联系的条件性
• 判断题: •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41
知识疏理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联系的 A、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普遍性 B、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
联系的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意性
客观性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方法论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大家好
方法论:
43
学以致用:
•你是国家主席,收复台湾????
大家好
44
课堂小结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什么是联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
大家好
37
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看第二个虚框,思考并回答里面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