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短跑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细节
浅谈短跑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细节

浅谈短跑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细节河源市第一中学刘嘉一堂体育课的效果怎样,或者说,一项教材能否让学生全面掌握,往往体现在教师的教师的教学细节,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循序渐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短跑教学说起来很容易,通常可以理解为:通过教师所布置的练习内容,让学生不断练习,最终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但要真正做到在一定的教学时数内,让学生的速度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必须通过一些细节数学,促进学生全面的学习,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柔韧练习许多时候,我们观到一些教师在上短跑教学课时,准备部分往往是以游戏与加速跑,小步跑等短跑专门练习相结合,不太注重柔韧练习。
在夏季,有时甚至让学生利用球类活动来代替专门的准备活动,这样做显然是不符合短跑练习的技术要求的。
众所周知,短跑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步频和步幅。
科学研究表明:步频的快慢先天遗传的因素占到了80%以上。
这个结果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要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必须注意提高学生跑动的步幅,而提高步幅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柔韧练习,通过柔韧练习,使上下肢韧带得以充分的拉伸,从而提高跑动中摆臂幅度和下肢步幅。
具体练习:①肩臂绕环练习; ②摆臂练习;③左右弓步压腿;④跨栏步压腿;⑤纵叉练习;⑥正踢腿和侧摆腿练习。
二、注重上肢练习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概念:短跑不仅是腿上功夫,要想真正做到跑得快,就必须依靠上下肢的协调用力与合理配合。
在短跑练习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跑速,就一定要想到上肢带动下肢的道理,加快上肢的摆臂就自然能够提高跑速。
在前面,我们已经强调了关于如何进行上肢柔韧性练习的方法。
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了。
在此基础上笔者就着重谈一下,如何进行上肢的力量练习。
根据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增强上肢力量可以采取一些因地制宜的方式,这样利于学生在平时也能够进行练习,从而使课堂内外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练习:1,俯卧撑练习:2,快速冲拳练习;3,手持轻哑铃的扩胸和绕环练习;4,手持轻哑铃的摆臂练习;5,徒手快速摆臂练习。
浅议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议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田径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提高田径短跑教学的效果,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短跑的基本功包括起跑、冲刺、转弯等,这些都是短跑项目的基础,也是提升短跑成绩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分解动作、反复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短跑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技术水平。
要注重力量训练。
田径短跑是一项强度较高的运动,需要有一定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深蹲、弹跳等,提高学生的肌肉爆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要注重耐力训练。
短跑项目对于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要求很高,但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帮助他们在短跑比赛中持续保持高强度的表现。
要注重心理训练。
田径短跑是一项紧张刺激的比赛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竞技意识、增强比赛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
要注重科学指导。
田径短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项目,需要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要及时关注最新的短跑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短跑训练。
要想提高田径短跑教学的效果,需要注重基本功、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心理训练和科学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短跑水平。
教师要有责任心和耐心,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短跑项目中取得进步。
浅议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议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田径短跑在运动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成为了体育教练和教育机构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短跑项目包括了100米、200米和400米短跑,这些项目需要选手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佳的爆发力和速度,因此要想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效果,就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浅议一些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一、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进行田径短跑教学时,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运动生理学知识,例如肌肉是如何协调收缩的、肌肉纤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等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运动员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运动技巧,找到自己的弱点并加以改进。
在田径短跑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专业技术指导在田径短跑教学过程中,专业技术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练需要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技术指导方案。
针对短跑选手的起跑姿势、起跑力量和起跑节奏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
另外还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计划,以提升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三、反复训练田径短跑项目要求选手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速度,因此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
教练需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合适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通过反复训练,使运动员逐步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短跑速度的目的。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田径短跑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短跑项目需要选手在短时间内迅速出发,快速奔跑,因此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支撑整个比赛过程。
教练需要通过一些心理训练方法,培养运动员的耐压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五、合理的营养和休息在田径短跑教学中,合理的营养和休息也非常重要。
良好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恢复体能和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训练中。
短跑的技术要领

短跑的技术要领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基础的项目之一,它要求选手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爆发力和速度,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要想在短跑项目中取得好的成绩,选手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要领。
本文将介绍短跑的技术要领。
首先,正确的出发姿势是短跑的关键之一。
选手在起跑线上摆好起跑姿势,要求脚掌平放在起跑线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者放在腿上。
身体呈45度角向前倾斜,保持紧张的状态,准备随时起跑。
起跑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起跑的效果,所以选手在平时要多加练习,以求熟练掌握此技术要领。
其次,快速出发是短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出发时,选手需要用腿部的肌肉力量快速向前出发,同时双臂向前挥动,帮助身体保持平衡。
出发的瞬间,全身的肌肉都需要迅速发力,这需要选手具备爆发力和协调性。
为了达到快速出发的效果,选手可以在训练中加入爆发力和协调性的练习,如弹跳训练、爆发力训练等。
然后,腿部的技术要领在短跑中也非常重要。
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直接影响着选手的加速和速度。
在起跑后的前几步中,选手需要用劲蹬地,使腿部肌肉迅速发力,将身体向前推进。
在加速阶段,选手需要将重心向前移动,步幅要大,频率要快,努力保持稳定的速度。
在短跑中,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提高速度的关键,选手可以通过多做腿部训练和灵活性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最后,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也是短跑技术要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短跑的过程中,选手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即身体挺直、背部稍微前倾,保持头部、颈部和脊背一直线。
双臂要随着腿部的动作有节奏地摆动,保持平衡和稳定。
另外,选手需要注意呼吸的控制,避免在短跑过程中呼吸不均匀或憋气,以免影响体能和速度。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短跑的技术要领主要包括正确的出发姿势、快速出发、腿部的力量与灵活性以及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这些要领在短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手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这些方面的练习,以提升自己的短跑水平。
当然,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和经过科学的训练方法,选手们才能在短跑项目中取得好成绩。
短跑的技术要领3篇

短跑的技术要领短跑的技术要领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比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短跑的技术要领有很多,包括起跑、加速、维持速度和冲刺等方面。
在短跑中,掌握一些基本功和技巧,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是我对短跑技术要领的一些介绍。
一、起跑起跑是短跑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起跑技术要领包括站姿、起步动作和起跑反应。
在进行起跑前,运动员应该采取合适的站姿,身体重心放在前脚掌上,膝盖稍微弯曲。
起步动作包括向前一小步、向后弯曲、双手放在起跑线上方以及头部稍微向下俯,以便在起跑反应时发挥更好的效果。
起跑反应包括听哨声、爆发力和步伐调整等要素,这对于取得短跑优异的结果非常重要。
二、加速加速是短跑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它决定了短跑的前期成绩。
加速技术要领包括步频、步幅、手臂运动和重心调节。
在加速过程中,运动员应该以高频率迅速地迈步,并且通过合理的手臂运动和重心调节来稳定自己的身体。
而步幅取决于每步之间的间隔时间和腿部力量的消耗,需要灵活运用。
三、维持速度维持速度是短跑的第三个关键环节,它的目标是稳定地保持高速度跑步。
维持速度技术要领包括保持身体的平衡、掌握节奏以及正确的呼吸方式。
在维持速度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保持头部直立、臂部放松和脚步平稳,以消除不必要的摆动,并尽量减少能量的浪费。
四、冲刺冲刺是短跑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在冲刺技术要领中,首要的是保持高频率和大步幅,同时集中精力用力爆发,并尽量放松肌肉,这样才能达到最充分的爆发力。
当到达冲刺过程的末端,运动员应该逐渐减缓速度、以及保持头部、手臂的姿势,并在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尽全力!总之,短跑运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技术要领的掌握如何起步、如何加速、如何维持速度以及如何冲刺等细节都能发挥作用。
希望运动员能够在掌握这些技术要领后,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田径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测试体能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好方法。
如何提升短跑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效果。
本文就如何提升田径短跑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在短跑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自己所学所练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应准确、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采用目标导向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水平和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
二、注重原理性讲解在短跑教学中,要注意在实践中结合原理性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短跑基本动作的原理和技术要领。
教师应该以实践为基础,以原理讲解为辅助,通过示范、解说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短跑的关键技术,给学生以正确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短跑的技术。
三、强调基本功训练短跑是基本功技术运动,要想跑得快,就必须在基本功训练上下功夫。
基本功是短跑运动员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将影响到后期强化训练和竞技发挥的效果。
因此,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解释、讲解、演示、示范等环节中结合基本功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短跑基本姿势、起跑姿态和改变摆臂等基础动作。
四、重视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是短跑运动技术的核心,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短跑的技术要领。
短跑技术的难点在于步法、起跑抬膝、加速换步和终点冲刺等。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断跑步、简单变化等多种手段进行训练,加深对短跑的认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五、人性化评价方式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制定评价体系,采用人性化、真实可靠的评价方式,并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和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短跑技术,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意愿。
评价体系应灵活、简单、科学,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技能掌握情况和个性差异等因素,以促进学生进步和提高。
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分析

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分析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是体现运动员速度、爆发力和节奏感的项目。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短跑是必修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姿势训练在短跑项目中,良好的起跑姿势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短跑训练之前,需要先进行基本姿势的训练。
基本姿势的训练包括:起跑姿势、加速姿势、冲刺姿势、出发姿势等。
在训练中,学生们需要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姿势的错误,保证每个姿势都规范正确,再进行后续的短跑训练。
二、速度和爆发力的训练短跑项目的特点是对速度和爆发力要求很高。
因此,在训练中需要注重速度和爆发力的训练。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爆发力训练、爆发力和速度的综合训练、短跑精细训练等。
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注重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技术和节奏感的训练在短跑中,技术和节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的训练包括:节奏、配合、步频和步长等。
在训练时,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细致规范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配合步伐。
同时,在训练中,还需要注重节奏的训练,加强人体肌肉和神经系的配合,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短跑是体现个人能力的项目,因此,在训练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训练重心要放在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上,注重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毅力,鼓励他们在训练过程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成绩。
总之,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的关键在于注重基本姿势训练、速度和爆发力的训练、技术和节奏感的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
只有综合运用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取得更好的成绩。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田径短跑是一项需要爆发力、速度和协调性的运动项目。
为了提升田径短跑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研究:1. 建立正确的基本动作:在短跑教学中,建立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非常重要。
教练应该注重教授正确的起跑姿势、摆臂动作、腿部推进和脚步着地等基本动作。
通过反复的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模式。
2. 强调核心稳定性训练:田径短跑对于跑者的核心稳定性要求很高。
通过加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帮助跑者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速度和力量。
教练可以引入一些核心稳定性训练动作,如平板支撑、桥式运动和俯卧撑,帮助跑者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3. 提高爆发力和速度:田径短跑是一项需要很高爆发力和速度的运动。
教练应该引入一些专门的爆发力和速度训练方法,如起跳训练、爆发力训练和快速加速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方法的引入,可以帮助跑者提高爆发力和速度,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 强化技术细节训练:除了基本动作外,田径短跑还有很多技术细节需要注意。
教练应该重点强化学生在起跑时的爆发力和动作细节,如抬腿高度、摆臂力度和脚步着地的节奏等。
通过细致入微的技术细节训练,可以帮助跑者更好地掌握短跑的技术要点。
5. 加强体能训练:除了技术训练外,体能训练也是提升短跑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练应该注重学生的有氧耐力、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训练,通过增加跑量、进行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帮助跑者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6. 个性化指导和训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
教练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训练。
通过了解学生的运动技能、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教练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训练计划,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培养。
7. 组织比赛和实践锻炼:实践是提升短跑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练应该组织一些短跑比赛和实践锻炼,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比赛和实践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竞技经验、增强竞争意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和要求。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田径短跑是一项基础性的田径项目,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教练在进行短跑教学时面临各种挑战,比如学生技术不够规范、训练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
为了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性,教练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提升田径短跑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分析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注重基础训练在进行田径短跑教学时,教练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
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能在后续的训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
基础训练包括体能训练、柔韧性训练、速度训练等。
教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训练,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进行技术训练。
二、注重技术细节田径短跑是一项高度技术性的项目,教练在进行短跑教学时要注重技术细节的讲解和指导。
比如起跑姿势、加速动作、转弯技巧等,都需要教练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在技术训练中,教练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动作,提高技术水平。
三、注重心理疏导田径短跑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和心理素质的项目,教练在进行短跑教学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
在训练中,教练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要对学生的焦虑和紧张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竞赛时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注重比赛经验的积累比赛经验是提升短跑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练要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类比赛,积累竞技经验。
通过比赛的检验,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更容易接受教练的指导。
教练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竞技水平。
五、注重团队合作在进行短跑教学时,教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激情,还可以提高训练的效率。
在团队训练中,学生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教练也要注重对团队氛围的营造,保持训练的秩序和纪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浅析短跑专项技术

浅析短跑专项技术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要求选手在短距离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赛。
短跑专项技术的训练对于提高选手的速度、爆发力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短跑专项技术进行浅析。
第一,起跑技术。
起跑是短跑比赛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起跑技术可以帮助选手占据领先位置。
起跑姿势要求身体重心稍向前倾,双腿屈膝,双手放在起跑架上,身体呈45度角。
在起跑信号发出后,选手要迅速将上身向前伸展,脚尖用力推开地面,尽快进入加速阶段。
第二,加速技术。
短跑比赛中,加速阶段是决定比赛结果的关键时刻。
在起跑后的前30米内,选手需要全力以赴地加速,尽快达到最高速度。
加速时,要求选手保持身体的前倾姿势,并且用力迅速地摆动双臂,以增加步频和步幅,从而提高速度。
转身技术。
在短跑比赛中,选手通常需要在终点前冲刺,因此转身技术对于比赛成绩至关重要。
转身时,选手要尽量减小弯道半径,保持内侧脚的加速和外侧脚的稳定,双臂要与腿部配合,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以保证最快的冲刺时间。
第四,节奏控制技术。
在短跑比赛中,选手需要根据比赛情况调整自己的节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速度和爆发力。
在比赛中,选手要通过呼吸、步伐和动作配合来控制自己的节奏,根据对手和自己的状态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在最佳状态下完成比赛。
短跑专项技术的训练对于提高选手的速度、爆发力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系统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选手才能够掌握起跑、加速、转身和节奏控制等技术要领,从而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希望短跑选手们在今后的训练中,能够加强对这些技术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短跑训练中的技术细节优化

短跑训练中的技术细节优化短跑训练是培养运动员速度和爆发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仅凭强壮的身体与出色的耐力是不够的,合理的技术细节也是短跑训练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从起跑、姿势与步频等方面,介绍短跑训练中的技术细节优化。
一、起跑技术的优化起跑是短跑比赛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个优秀的起跑技术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占据先机,确保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速度。
以下是起跑技术的一些细节优化建议:1. 准备姿势:运动员在起跑前应确保身体保持放松但紧绷的状态。
站在起跑线上,重量均匀分布在两脚上,膝盖微微弯曲。
双手放在腿侧,准备喷气式起跑。
2.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是决定成功起跑的重要因素。
在起跑枪声响起后,运动员需要迅速起跑,同时保持动作的平稳与稳定。
3. 姿势转移:起跑后的姿势转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起跑后的几步,运动员身体应保持前倾,重心向前移动,同时抬起大腿并迅速摆动手臂。
这有助于帮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速度。
二、姿势与步频的优化除了起跑技术外,姿势与步频也是短跑训练中不可忽视的细节。
以下是姿势与步频的一些优化建议:1. 身体姿势: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姿势要保持稳定与平衡。
上半身应保持轻微前倾,胸部向前突出,肩膀放松。
大臂应相对小臂呈90度弯曲,小臂自然摆动。
在整个跑道上,眼睛应保持前方视线,保持头部稳定。
2. 步伐与步频: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步伐与步频是非常重要的。
步伐应保持短小而快速,这样有助于提高步频。
同时,加强腿部的肌肉训练,提高肌肉爆发力,有助于增加步频。
3. 腿部动作:腿部是短跑中发力的重要部位。
在跑动中,运动员应保持大腿、小腿与足部的协调运动。
大腿要提高抬腿力度,并保持足背朝上的状态。
小腿要迅速下压,促使下一步的迈腿动作。
总结起来,短跑训练中的技术细节优化对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成绩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起跑技术,使力量转化得更加高效;通过调整姿势与步伐,提高运动员的效率和稳定性。
运动员和教练员应密切合作,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短跑技术。
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分析

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分析短跑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通常开始接触短跑项目,并逐渐进行相关的教学和训练。
短跑项目包括60米、100米、200米和400米,是体育运动中速度和爆发力的体现,也是评判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分析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训练技巧和注意事项。
1. 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短跑项目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2.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短跑项目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的精神,通过短跑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短跑项目虽然是个人项目,但在训练和比赛中也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作,学生可以通过短跑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短跑项目的训练涉及到速度、力量、柔韧性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二、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1. 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短跑项目的基本知识,包括起跑姿势、动作要领、技术要点等内容,让学生对短跑项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示范动作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动作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短跑项目的各个动作要领,让学生能够看到标准的动作,并模仿学习。
3. 分组练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队长,向其他队员示范动作,让队员们模仿学习,通过相互观摩和交流,提高各自的技术水平。
4. 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师可以借助图表、视频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向学生展示短跑项目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5. 进行比赛和表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跑比赛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初中体育短跑训练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短跑项目的训练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包括热身、技术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等环节,要避免过度训练造成伤害。
短跑注意事项

短跑注意事项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受欢迎和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在进行短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 热身在进行短跑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热身,包括慢跑、拉伸和关节活动等。
热身可以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2. 起跑姿势起跑是短跑比赛的关键环节,在起跑时,需要采取正确的起跑姿势。
首先,将身体重心放在后脚掌,保持身体平衡。
双手放在起跑线上,腰部稍微弯曲,保持紧绷的肌肉。
此外,确保头部保持与身体的直线,并注视前方。
3. 起跑时机起跑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过早或过迟都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在比赛中,需要密切关注裁判员示意的启动信号,通常是听到枪声后才出发。
要记住,早起跑会受到惩罚,而晚起跑则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4. 姿势与步伐在短跑中,正确的姿势和合理的步伐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在加速阶段,身体俯冲前进,背部保持挺直,双手保持有力地挥动。
在冲刺阶段,膝盖高抬,脚步灵活快速且力量充沛,尽力保持直线前进。
5. 转身技巧转身是短跑比赛中另一个关键环节。
在转身时,要准备好,提前计算好转身点的位置,避免冲过终点线。
保持身体微微倾斜,用侧脚的前部作为支点,将重心转移到另一只脚上,并尽快加速离开转身区域。
6. 结束动作冲过终点线后,不要立即停下来,要继续跑到离终点线一定距离后才停下来。
这样可以确保不会因突然停止而造成肌肉拉伤等伤害。
7. 恢复训练和饮食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需要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来减少肌肉疲劳和损伤。
此外,合理的饮食也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短跑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等。
总之,短跑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准备。
在比赛中,注意正确的起跑姿势、轻松快速的步伐和准确的转身技巧非常重要。
同时,要注重恢复训练和饮食,以提高身体素质和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谈短跑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短跑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短跑是田径运动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短跑技术虽然简单,然而在短跑的教学与训练中,尚存有颇多模糊认识与做法。
为此,本文就短跑教学中常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短跑教学肌肉放松摆臂许多体育教师认为短跑技术简单,实际表现为在短跑的教学中,对出现的问题不重视,从而使学生的短跑成绩上不去。
笔者认为必须充分重视短跑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的科学态度。
一、正确认识上下肢关系后蹬,是跑的各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质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小腿伸肌和屈肌肉进行“爆发式”收缩,充分有力地伸直下肢各关节,使人体获得加速度,这是跑的动力来源。
在理论上认识到这一点,本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在短跑的教学训练中,许多基层教练和体育老师,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倾向,偏重于下肢的训练,且遵循“杠铃加跑圈”的古训。
认为短跑训练不练下肢哪成?基于这种认识,在训练实践中,大量的负重深蹲、半蹲等杠铃练习,每周轮番施加于腿部肌肉。
而上肢、躯干等部位肌肉,却较少顾及或训练比例失衡,致使所训练的学生,无论男、女,双腿肌肉格外粗壮。
加上在腿部杠铃练习中,练习间隙未很好放松肌肉,乳酸等代谢产物未得到及时清除,久而久之,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降低,以至在跑动中明显表现出上肢及躯干在吃力地拉动粗大沉重的下肢向前移动的迹象。
跑,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上肢力量不足,只是用腿在跑,没有利用上肢力量,于步长、步频都是损失。
首先,臂的积极摆动,能维持身体平衡;其次,臂的积极前内摆,伴随着脊柱的扭转,使脊柱扭转的肌肉拉引对侧骨盆向前转动,从而加大了步长。
再次,上肢的积极摆动,能协调提高两腿的动作频率。
上臂在肩关节处的向前内摆动,是由肩部肌肉在其起点处固定收缩来实现的。
摆臂幅度不到位,除动作技术原因外,很大程度是因肩部力量差造成的,导致步幅受到影响。
短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强支撑腿 的伸肌群 力量练习 , 提 高支撑 能力, 多做 高抬腿 跑和 后
蹬跑 的专 门性 练习。 3 . 身体左右摇摆 ,阻力大 。
在途 中跑 时有 的学 生摆臂 技术动作 错误 ,造成身体 左右摇 摆,主要是前后摆 臂不均 匀、无力和耸肩等摆臂错误动作 。其产 生的主要原 因是没有 掌握好 正确的摆臂动作 , 概 念不清;摆臂无 力或肩部肌 肉过于 紧张 ,腰背肌力量差 。在教学 时应讲清 正确摆 臂的动作技术 以肩为轴 ,肩 部放松 ,两臂屈肘做前后摆动 ,与腿
快的主要阶段 , 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 高速度跑 。 它决定着短
跑 成绩的好坏 ,因此 ,途 中跑技术 是否正确 ,能否发挥到最 快速
度, 便是获得 短跑好 成绩的关键 。 现在 我谈谈在短跑教学 中学 生
进 入途中跑所 出现 的技术错误及 纠正方法 。
一
有 的学生想借前踢 小腿来加 大步 幅, 但是效果恰好相反 , 摆
进一步讲清动作要领 , 强调后蹬 要充分, 摆动腿大小腿应充分折
叠,大腿先抬 高,然后 下压 ,小腿 自然伸展 ,步 幅可加 大。
二 、纠正错误 动作 的对策
1 . 短跑 的放松技术 ,是在短跑训练过程 中渐进形 成的。在 日
常训练 中, 在 向运动员反复强调说 明肌 肉放松对短跑促进作用 的 情况下 ,肌 肉放松训练一般采用加速后 的惯性跑 、顺风跑 、下坡 跑 、中途跑 ,让运动员体会肌 肉的放松用力 ,并从此逐渐形成短 跑 的放松技术 。 2 . 发展短跑专项反应 ( 灵敏 )速度练习:追逐跑、快速跑 、 变速跑 的练 习, 在 学生做各种不 同动 作时,突然接收信号反应练 习的教学方法 。
“ 坐着跑 ” 的主要原 因。因此 , 在 教学中应注意讲清在后蹬 时髋 、 腰 、踝三 关节的用力顺序和充分伸展动作 ;后蹬 时,强调摆腿 前 摆 同侧骨盆前送 ;加强腰 、腹肌 力量练习,跑时强调腰 、腹 保持 适 当的紧 张;身体保持稍微前倾 的姿势 ,使髋关 节积 极前送;加
短跑练习的技术细节与指导方法

有 自己的独特见解 , 笔者在此谈谈 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 与各 位同仁商榷。
一
上起 跑器 的方 法
起跑器是根据运动员的身高和两腿膝关节角度来安装 的 ,“ 预备 ”时 , 前腿 的 膝关节 角度 应该 是 9 0度 ,后腿 大小
腿夹 角约 为 1 2 0 度, 这些 角度 是经 过研究 后认 为是 最有 效 的 角度 。起跑器可以变换安装角度 ,通常前起跑器 的角度 为
一
的起跑是必须符合力学原理, 能够充分发挥肌 肉力量, 正确 的关节角度 , 保持身体平衡 , 合理的分配体重等诸多条件决 定的。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的冲力, 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 状态 , 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掌
握好 短跑 技术 , 练 习时应 注 意哪些 技术 环节 , 每个 教 练员都
4 5 度 ,后起跑器的角度为 7 5 度。这一角度经证实使肌肉在 起跑 时 能发挥 最 大的 力量 。这些 角度 在练 习时 可 以微 调 , 切 记不可差距过大 。 起跑器的安装和使用应因人而异 , 但它必 须 能让 运动 员 以最快 的速 度起 跑 。 安 装起 跑器要 根据 运 动员
第一 ,“ 各就位 ” 。运动员应先放后脚 ,再放前脚上起
跑 器 ;手臂 平 行 分 开 同肩 宽 ,手 臂 应 垂 直地 面 ,两 手 虎 口 张开 ,四指呈 “ 扇形”与大拇指恰好放在起点线的后沿 ; 颈 与躯 干 保持 放 松 姿 势 。特 别 强 调手 指 位 置 ,这 个 问题 很 容 易被 忽 视 ,练 习时 强 调 的也 不 够 。 即拇 指 与食 指 靠 近起
二 正确起 跑 的三个 口令
三 教练 员 的指导 方法 综 上所述 , 教 练员 在指 导运 动员 时 , 应 从 以下几 点检查 和察 看他 们 的起跑 动作 : ( 1 ) 察看 运动 员起 跑时 两臂 最初 的 摆 动动 作 。( 2 ) 检查 是否 是高 重心 。 ( 3 ) 检查 “ 预 备 ”时手 臂 是否 完全 伸直 和两 膝 的角度 。 ( 4 ) 察看起 跑 时 的臀部 位置
短跑教学策略探究

短跑教学策略探究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基础、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在短跑教学中,教练需要制定适合
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成绩。
以下是本文对短
跑教学策略的探讨。
1.引导学生正确做好热身
热身对短跑比赛非常重要。
教练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热身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进行正确
的热身。
在热身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和热身活动,再进行一些跑步、蹦跳等
动作,以确保所有肌肉准备好了。
这样可以预防学生在比赛中受伤,并帮助他们更专注地
投入运动,从而提高成绩。
2.注重技术细节
在短跑中,技术的细节非常重要。
在教学时,教练需要重点强调一些关键技巧的细节,例如正确的起步姿势、腿部摆动规律、正确的手臂动作、注重平衡和步频等,这些细节都
能对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3.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
不同学生的体质和技能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练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个性
化的培训计划。
对于初学者,应注重基础训练,强调正确的步伐和姿态,而对于高级学生,则可在培训计划中增加复杂的训练项目,如爆发力练习、快速反应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
提高成绩。
4.增强心理素质
短跑是一项需要强大意志和心理素质的运动项目。
在教学时,教练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自信心。
同时,通过心理训练和模拟比赛的练习,让学生熟悉比赛环境,培养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浅析短跑专项技术

浅析短跑专项技术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比赛项目,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短跑。
短跑比赛要求跑手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到终点,因此对于跑步姿势、起跑技术、加速技巧、节奏控制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就短跑专项技术进行浅析,帮助广大跑友更好地了解短跑项目的技术要点,提高自己的短跑水平。
一、起跑技术短跑项目的起跑技术是比赛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起跑技术包括起跑姿势、起跑动作和起跑节奏。
一般而言,短跑选手应该采用俯身起跑姿势,双手扶地,双腿屈膝,脚尖着地,身体重心微微向前倾斜。
在起跑动作上,起跑时应该迅速用力推开地面,双臂配合呈“大步子”运动,全身力量迸发出来。
而在起跑节奏上,则需要根据个人的节奏感和力量控制来调整,以尽快达到最佳加速状态,为后续的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速技巧在短跑比赛中,加速阶段是比赛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出发后,选手需要通过加速来迅速达到最大速度,然后保持这个速度一直到终点。
而在加速阶段中,除了腿部的快速蹬地外,手臂的运动也非常关键。
选手需要通过挥动手臂来增加自己的加速度,帮助整个身体加速奔跑。
也要注重呼吸节奏和腿部的力量输出,保持稳定的加速状态。
加速阶段的训练是短跑训练中的重点,需要不断通过反复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加速能力。
三、姿势控制在短跑比赛中,姿势的控制非常重要。
正确的姿势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阻力,增加自己的奔跑速度。
一般而言,短跑选手在比赛中应该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背部挺直,脊椎略微前倾。
双手应该握拳,保持上臂与前臂成90度角,挥动手臂协助奔跑。
要注重头部的姿势控制,保持头部稳定不摆动,眼睛注视着终点,有利于提高奔跑的稳定性和速度。
四、节奏控制在短跑比赛中,节奏的控制非常关键。
选手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跑步节奏,以保证自己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状态。
一般而言,短跑的节奏应该是快速、有力、有节奏的。
选手需要通过自己的呼吸和脚步运动来控制自己的节奏,保持稳定的奔跑速度。
浅析短跑专项技术

浅析短跑专项技术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也是体育比赛中的重要专项之一。
短跑项目以速度为主要竞技要求,需要选手在短距离内迅速达到最高速度,并且保持速度进行冲刺。
短跑项目分为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是田径比赛中最为激烈和紧张的比赛项目之一。
短跑项目的比赛技术要求高,对选手的爆发力、反应速度、节奏控制和技术动作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短跑专项技术的基本要点、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短跑专项技术的基本要点1. 起步技术短跑项目的起步技术是决定整个比赛成败的关键环节。
优秀的起步技术可以让选手迅速达到最佳速度,占据有利位置,从而在比赛中占据领先地位。
起步技术主要包括弯腰、屈膝、提脚、发力等动作。
在起跑时,选手需要迅速弯腰,将重心转移到前脚掌上,然后屈膝、提脚,并在释放架起身体的用力向前窜出。
起步技术的要点在于踏实的起步姿势和迅猛的起跑动作,只有将这两者结合得当,才能取得出色的起步效果。
2. 加速技术在短跑项目中,选手需要在起步后迅速加速达到最高速度。
加速技术要求选手在短距离内迅速提高速度,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加速节奏和技术动作。
加速的关键在于频率和幅度,即迅速踢腿和快速摆臂。
踢腿动作要求幅度大、频率快,同时注意使用脚踝力量向下踩踏,推动身体向前冲刺。
摆臂要求幅度大、频率快,加速时要求摆动力度更大更迅猛,将臂力和腿力完全发挥出来,力求达到最高速度。
3. 冲刺技术冲刺技术是短跑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冲刺阶段,选手需要保持最高速度并保持稳定的节奏,以确保最终达到终点线。
冲刺技术要求选手在短跑最后阶段内保持高速度和稳定步伐,同时保持身体平衡。
冲刺时要注意节奏的控制,身体姿势的维持和呼吸的配合。
冲刺时还要注意发力点、步频和步幅的调整,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速度优势,冲刺到终点。
1. 灵敏度训练短跑项目需要选手有很高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因此需要进行灵敏度训练。
灵敏度训练主要包括快速起跑、快速加速、快速转身、快速抬腿、快速起跑等动作的训练。
短跑教学中要注重细节练习

短跑教学中要注重细节练习
于冬连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新课改理念指出:衡量一堂有效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单看其成绩,更看其各种能力是否得到体现,潜能是否得到挖掘。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项目的教与练是否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掌握与发展,往往见诸于教学的细节练习。
只有抓住这些教学中的关键细节训练,做到循序渐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短跑训练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项目,除通过教师所布置的练习内容,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外,还得进行步幅、柔韧、上肢、节奏、心理等细节练习,才能有效地提高短跑的速度和能力,才能挖掘相应的其他潜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本人对体育课中的短跑训练的浅见做一些浅谈,供专家、学者参考。
【总页数】1页(P159-159)
【作者】于冬连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仁义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短跑教学中髋关节灵活性练习方法
2.短跑教学中融入游戏性练习方法研究
3.游戏性练习法在短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短跑教学中要注重细节练习
5.体育教学中游
戏法对小学生短跑练习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短跑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细节
一堂体育课的效果怎样,或者说,一项教材能否让学生全面掌握,往往体现在教师的教师的教学细节,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循序渐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短跑教学说起来很容易,通常可以理解为:通过教师所布置的练习内容,让学生不断练习,最终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但要真正做到在一定的教学时数内,让学生的速度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必须通过一些细节数学,促进学生全面的学习,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柔韧练习
许多时候,我们观到一些教师在上短跑教学课时,准备部分往往是以游戏与加速跑,小步跑等短跑专门练习相结合,不太注重柔韧练习。
在夏季,有时甚至让学生利用球类活动来代替专门的准备活动,这样做显然是不符合短跑练习的技术要求的。
众所周知,短跑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步频和步幅。
科学研究表明:步频的快慢先天遗传的因素占到了80%以上。
这个结果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要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必须注意提高学生跑动的步幅,而提高步幅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柔韧练习,通过柔韧练习,使上下肢韧带得以充分的拉伸,从而提高跑动中摆臂幅度和下肢步幅。
具体练习:①肩臂绕环练习; ②摆臂练习;③左右弓步压腿;④跨栏步压腿;⑤纵叉练习;⑥正踢腿和侧摆腿练习。
二、注重上肢练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概念:短跑不仅是腿上功夫,要想真正做到跑得快,就必须依靠上下肢的协调用力与合理配合。
在短跑练习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跑速,就一定要想到上肢带动下肢的道理,加快上肢的摆臂就自然能够提高跑速。
在前面,我们已经强调了关于如何进行上肢柔韧性练习的方法。
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了。
在此基础上笔者就着重谈一下,如何进行上肢的力量练习。
根据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增强上肢力量可以采取一些因地制宜的方式,这样利于学生在平时也能够进行练习,从而使课堂内外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练习:1,俯卧撑练习:2,快速冲拳练习;3,手持轻哑铃的扩胸和绕环练习;4,手持轻哑铃的摆臂练习;5,徒手快速摆臂练习。
要求每组为50次,从而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
三、注重节奏练习
对于中学生来讲,要想跑得快,就必须掌握正确的跑步节奏,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速度感。
良好的节奏不仅依赖于快速的步频,开阔的步幅,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会体力的分配与放松跑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良好的节
奏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对学生的培养,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白要跑得动作矫健,就必须掌握良好的节奏。
培养良好的节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主要体现在准备活动的短跑辅助练习中:
1、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快速摆臂的练习,但学生的摆臂节奏必须根据教师的掌声节奏练习。
2、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原地小步跑,高抬腿的练习,但学生的步频节奏必须根据教师的掌声节奏练习。
第二个步骤:体现在辅助练习中:
1、根据教师的掌声节奏,进行加速跑的练习,距离由30米开始,以每20米为一个练习阶段增加练习距离,最终增加到100米;
2、每两个水平与能力相近的学生为一个练习小组,并排进行跑步练习,不要求跑的速度,要求练习节奏齐划一,动作自然放松。
第三个步骤:体现在速度练习中:
1、30米计时跑,要求尽全力冲刺,体会速度感;
2、100米放松跑,要求体会开阔的步幅和流畅的节奏。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就能掌握正确的跑步节奏了。
四、培养正确的摆臂姿势练习
1、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
摆臂技术要求是,两臂屈肘成90度角,手指自然成半握拳或自然伸掌。
屈肘摆动的角度在跑动中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当向前摆臂时屈肘角度减小,向后摆臂时屈肘角度增大,摆臂动作应自然,有力,前摆稍超过下顧,后摆稍朝外,不耸肩,贯通肩关节的横应与两臂同时绕脊柱运动,就是当臂前摆时同侧肩亦前移,而另一侧肩向后运动。
2、做适应性的摆臂练习
第一,原地成弓步做前后摆臂练习。
第二,在慢跑中做前后摆臂练习。
练习时首先讲清摆臂的动作要领,做出完整的动作示范,从而使学生建起正确的动作表象。
然后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他们就能依据教师的正确动作要领进行正确模仿,建立初步的本体感觉。
经过长期的强化练习,会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1)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的几个方法
(1)让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明确动作错误的姿势和原因,及时纠正。
在开始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概念不清,不能清晰地知道关节的运动,所以自已很难发现错误所在,只能依据教师的语言提示或进行错误动作示范,才能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距。
在教学中除教师的语言提示外,对于
相同动作错误的学生,可以从中指定代表进行典型示范,通过观察使学生从别人身上知觉到自己的动作错误。
(2)向学生提示相应肌肉的运动感觉,有三个方法:A、教师把自己完成动作时所体验到的肌肉感觉印象告诉学生。
B、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肌肉运动感觉的印象。
C、通过自己追忆加深,强化肌肉感觉印象。
(3)根据错误动作的特点,进行被动性帮助,迫使自己做出正确的动作。
如果学生能够注意到自己在“被动性”帮助下完成正确动作,那么他就能体验到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力争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
五、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
途中跑技术是短跑技术中最精华的部分,开阔的步幅,良好的节奏,快速的步频,正确有国的摆臂是途中跑的技术特点。
1、防止“坐着跑”
途中跑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跑动中,步幅不开阔,上体过于前倾,重心后坐。
形成“坐着跑”,给人的感觉就像“丑小鸭”.常见错误产生的原因:
1)后蹬不充分,即在后蹬没有蹬伸完毕时,就着急做下一个动作,从而使整个技术环节不能够流畅完成;
2)腰腹力量不足,从而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身体适度的前倾,在跑动中越想提高速度,就越用力,从而更加难以控制身体,最终导致错误动作更加严重。
纠正方法
1)给学生讲清楚短跑中正确的前摆和后蹬概念,强调后蹬动作必须充分,才能保证整个动作技术环节的顺畅自然。
并通过小步跑和后蹬跑,高抬腿跑的组合练习,让学生体会髋,膝,踝3个关节的用力顺序;
2)通过仰卧起坐练习不断加强腰腹力量练习,进行30米加速跑的练习,在跑动中不断强调学生要对腰腹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从而保证整个身体的向前性。
2、防止错误的腿部动作
腿部动作是由前摆和后蹬顺序发力完成的,只有协调用力,动作自燃才能够使整个动作更加省力有效,轻松开阔。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两种错误动作比较常见,一是前摆太低,造成小腿后摆幅度太大,形成常见的“踢屁股跑”;二是跑动中“甩小腿”,造成跑动中向前性差。
常见错误的产生原因:
1)前摆太低,后摆幅度太大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后蹬动作完成以后,大小腿没有充分的折叠,从而导致前摆半径加长造成抬腿困难,形成了前摆低和后摆幅度大的错误;
2)“甩小腿”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意识上错误认为,这样甩小腿能够使步幅更加开阔,结果使得大小腿不能充分折叠。
纠正方法:
1)通过高抬腿和加速跑等辅助练习,让学生明白大小腿动作折叠的完整概念,在此基础上,反复练习大小腿折叠前摆的专门练习;
2)加强大腿前抬肌群的力量和柔韧练习,在跑动中强调大腿高抬和积极地下压
动作,使得整个动作更加注重向前性。
最后需要强调教师在短跑途中跑跑教学时,除了纠正易犯的错误动作外,还必顺注意不同场地对于技术动作的不同要求。
比如说,由于土场地和煤渣跑道的场地比较硬,弹性一般,就要求学生在跑动中要更加注意后蹬动作,通过有力的后蹬让整个动作更加充分流畅;而在塑胶跑道上,应根据场地弹性大,相对较软的特点,让学生注意前摆和趴地动作!
六、注重心理练习
一次上课前,一位男生告诉笔者说:“老师,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介绍刘翔专题片了,尤其是看他在奥运赛场上百米跑的慢动作,觉得他跑得太漂亮了!
而且从始至终他都面带着微笑,我以前从没觉得短跑竟然这样的酷!这次上课我也得好好跑,我希望我自己不管跑得快还是不快,都一定要面带微笑,跑出美感来!”
从那次之后,我觉得这名学生上课比以前更加认真了,也更加积极了。
而且在跑步时也特别注重自己的状态,还真是在力争做到“微笑着跑”。
他最大的体会是这样跑起来“也比以前轻松了”。
这名学生的体会也启发了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一个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保全学生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在学习中,真正地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在内心深处把自己的行为和榜样目标融为一体。
在短跑教学中,我在第一节课组织学生去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尤其是注重慢镜头的重放,让学生感受、体会短跑中的美感,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向学生强调放松对短跑的重要性。
逐步让学生明白:短跑不是“玩命儿向前跑”
就行了,必须学会在放松中激发自身的潜能。
为了巩固效果,我在每节课之前,都会让学生体会上节课的技术要领,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闭上眼睛,在轻音乐的氛围中,想像着优秀选手的跑步动作,逐渐由优秀选手联想到自己,在脑海中浮现一个奔跑矫健的自己,在脑海中浮现一个奔跑矫健自己,面带微笑向着终点跑去。
有了积极的心理训练,学生对短跑教学的学习兴趣自然会不断提高,也乐于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进行相应的练习,在这样乐学的氛围中,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中考短跑教学切忌“五重五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