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

合集下载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处趣 味还 比比皆是 ……
学生纷纷去寻 找草园之趣 , 而老师则水 到渠成 地引
出下 文百草 园的乐趣并 于三 味书屋作对 比。
整节课 下来学 生意犹未尽 , 下课 后仍缠着我 问鲁迅 的童 年 , 怪哉 ” 飞蜈蚣” 神色兴奋极 了!看着着一 问“ 问“ ,
张张初一童稚孩童 的激动笑脸 , 我体会到 了教 学伊 始找
基本保持在 二三十分钟 , 文教 学如何在课 堂伊 始找准 语 学生对一篇新课 文的兴趣并持续一节课 呢?这就有赖于
教师 的“ 心” 即灵活地备课 和教学 。如我在教 授鲁迅 慧 ,
对绿 的喜爱 之情 , 情感 达到 了高潮 , 这些 情感源 自于何
景呢?俗话说 :观 山则情满于 山 , “ 观海则情溢于海。” 学 生很快就引发 了对 前文写 景的学习 。找准 了这一点 , 课

主体 。 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 语 点 , 注学生 的个体 差异和不 同的学 习需求 , 护学 生 关 爱
的好奇 心 、 知欲 , 分激发 学生 的主 动意识 和进取精 求 充 神。” 而长期一成不变 的教学模式 , 引起学 习疲劳 。唯 易 有新奇的变化才能刺激 学生 的兴奋点 , 持注意力 。如 保 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伊始 找准切入点 、 达到预想 的教学效 果呢 ?这 主要就需 要教 师依据 文本 、 反复备课 , 寻找新 意, 围绕课文 的重难点来进行。我经过教学的实践 , 摸索 到了几点行之有效 的拙见 , 现总结如下 :
准兴趣 点的乐 趣 , 不仅开 启 了学生求 知 的大 门 , 发 它 激
了学 生的丰富想象 由感 性到理性 , 还获得 了别人 身上 的
人生体验 , 这就是语文课 堂教学 的魅力 ! 长此 以往 , 收到 了意想不到 的效果 : 学生学语文 的兴趣真正被激活 ! 二、 从作者情感 的爆发点切入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切入点的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切入点的探究
砥 ≮ _ 鼓 采 强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切入点的探究
陈蔚 霞
中国的教育家孔子说 : “ 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 ”中小学教师若不熟 谙发问的技巧 , 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 的。然而 ,在实际教学 中, 部分语 文教师对提 问缺少必要 和深 入地研究 。不注重提 问的艺 术,没有
四. 注重教学 内容间的比较 要想对教学内容有更 全面 、 更深
入地 了解 ,就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 比 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 以引导学
列 了吧。不少学生 表示反对 。有人认
为,内心抑郁寡欢 , 也容易 “ 苍颜 白 发” ,中年时代 的杜甫不也 “ 白头骚
更 短 ,浑 欲不 胜簪 ” ?也 有人 认 为 ,
答了 “ 萧瑟 、 寂静 、大雪纷飞 、 寒风 凛冽 、阳光温暖”等等 ,课堂气氛甚 是活跃 ,我又说 : “ 春有着她的迷人 气息 ,而冬也有她的独特韵味 ,古往 今来 ,不少文人用温情地 目光注视着
发学 生的认 知冲突,学生在课堂中一 定会变得充满激情 ,思维的火花 也会 发 出它别样 的亮度 。
学习兴趣 。

位美 国教学法专 家曾说 : “ 教师教学效率 的高低 ,大部分 可以从
他们所提 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 。 ”课堂提 问是课堂教学的一 种重要手段 ,它关系到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否提高学生的理解 、 表达能力 ,能否启迪 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思维 ;它也关 系到能否活跃 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思考的场所 , 让课堂焕发高效课堂的光彩 ;同时 ,
它也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 的距离 ,既让教师对学生接收知识 、思考学 习的过程有更多的 了解 ,也让学生 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 、以及思考问题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艺术
【 教法研究】
浅 谈 语 文 课 堂教 学 的切 入 艺 术
张冬艳 河北省大城县职教 中心 河北 大城县 0 5 0 690
摘要 : 语文教 学是一 门艺术, 需要轻松与欢笑。它同样是一 门科学, 更要 严谨 , 尤其是在 实施新课改的今 天 , 怎 样找好切入点 , 设计好 问题 , 让学生在 有限的课堂 内得 到最丰 富的知识是 至关重要的。我认 为可 以从文章的题 目、 体裁、 背景 等几方面来找切入点 。
切人点 , 我们可 以开 门见 山 , 直奔主题 。这样不 但能给 学生明确学习方 向 , 而且 节约了时间 , 一堂课 的时间很 有限 , 我们要把它最大 限度地 留给学生 , 让他们 自由探
讨 。比如 : 我在讲《 记念刘 和珍 君》 , 以它 的题 目为 时 就
切 入点导 人 : 同学 们 , 我们 今天来学 习鲁 迅 的文章 《 记 念 刘和珍君 》 文章要 记念 的是刘 和珍 君 , 从文 中找 , 请 出刘和珍君到底是怎样 的一个人 :学生找 出答案后 , 马 上 又从题 目人手 , 提出第二个 问题 : 者为什么要 写文 作 章纪念她 , 也就是他 的写作 目的是什么?同学们讨论找
关键词 : 目 体裁 题 背景 切 入 点
在语 文教学 中, 我们 常常说 学生是主体 , 师是主 老
二、 从体裁切入 。 事半功倍 这种切人法更适用于小说的讲解 , 小说的篇幅都 比 较长 , 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 这种情况下 , 我会选择从 文
导。在实施新课改 的今天 , 这一 点尤其重要 , 们平时 我
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 可讨论 回答 。 总结完后 , 继续追 问: ”
出答案后 , 文章 的主要 内容就分 析完了 :又 比如《 狗 小

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教学艺术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周海荣(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江苏响水224600)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 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 子,由此人手,带动全篇。

”可见精心选择一个解读文本的 “切人口”,将非常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俗话说:窥 一斑而见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

好的切人口就是这“一 斑”和“一发”。

怎样去寻找这个对整篇文章、整个课堂起支 配统摄作用的关键之处,已经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关注,它 将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抓题眼,直达文本核心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学会分析标题,就意味着学 会把握文章的关键与核心。

这一点对于阅读与写作都意义 重大。

优秀的作者总是在题目的设计上独具匠心。

通过精 心设计题目,来揭示文章中心,交待写作对象,提出所论述 的问题,提示行文线索以至结构思路等。

文章的题目是全 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读者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 全豹”。

从文章的题眼切人,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 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 优美语言的积累,体味。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 灵的窗户。

从文眼人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 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

因此,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 的条理、内容。

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以课文题目为切 人点,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之门。

比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可以引导学 生抓住题眼“送”字,从而辐射整个课堂教学,通过组织学 生反复地朗读诗歌,圈点勾画,概括,体悟,明确围绕“送”字写了哪些内容(地域、气候、事件、画面、情感等),以想象 为翅膀,以情感为纽带,以意境为归宿,让学生充分理解诗 意,感悟诗情。

这样的处理,教师的智慧就如一星火花点燃 学生的激情与智慧,使学生思维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使 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

再如在教学《童趣》一文时就可以从“趣”字着手切人 教材。

找准切入点 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找准切入点 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找准切入点成就精彩语文课堂《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等。

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多流于形式,课文拓展阅读目的性不够明确,因此,课堂成了机械、枯燥的自主、合作、探究三段式,作业也起不到应有的知识迁移与实践的作用。

如何才能激活课堂,改观上述教学环节呢?我的教学体会是:找准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拓展阅读等教学环节的切入点,可以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一、找准导入新课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即兴阅读中展现自主阅读能力许多教师都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有的教师阅读无要求,故而学生自主阅读时不知从何入手;有的教师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呈现自读要求,但因形式呆板,不少同学缺乏学习兴趣。

如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自读目标呢?我根据每课的特点,找准新课导入的切入点,巧妙地激兴引读,让学生在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中达到自主阅读目标。

如《幼时记趣》一课,是学生初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这一课的导入就显得特别重要,它除了要有正常的激兴引入新课作用外,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

因而这一课的导入时,我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引向课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那是多么的欢快,多么的有趣,让人记忆犹新。

今天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作者沈复,一起走进他快乐的童年。

”在学生通过欣赏沈复幼时的一些快乐的童年生活画面,与之产生幼时情趣的共鸣之后,我又顺势进入第二步,将学生引入课文自主阅读之中:“同学们,这些快乐的童年情形,一直在沈复的心中的涌动。

为此,沈复撷取了其中最有趣的三件事,用文言文写下了《幼时记趣》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与我们的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因而,我看哪一位同学能够最快地通过书上的注释和词典,以及联系上下文,能够读懂课文,并归纳出这三件趣事来。

”学生听后一个个都怀着“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快速自读,争先恐后地举手……在学生归纳出三件事后,我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展现的翻译能力,加以肯定并引申归纳出翻译古文“扩、换、留、删、补、调”等方法,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翻译古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入点-重难点-训练点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入点-重难点-训练点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入点\重难点\训练点[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选准切入点,运用训练点,从而突破重难点,从而对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进行把握,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切入点重难点训练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各种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觉得只要紧紧抓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重难点和训练点即可实现。

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重难点、训练点如何把握呢?现以本校语文教研活动中的教学研讨课《梅兰芳练功》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梅兰芳练功》是上海市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梅兰芳小时候刻苦练习跷功的故事,使同学们懂得了“天才出于勤奋,只有从小打好扎实的基础,长大后才能成才”的道理。

一、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意思说只要我们选对支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的语文课堂只有短短的35分钟,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找准课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

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文本体裁特征、学生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梅兰芳练功》的课堂切入,我们首先可以考虑记述文的体裁特征,从题目切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从题目出示,直接引入,逐个突破,一目了然。

其次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本单元中都是描写名人的文章,之前学到的《“神童”的秘诀》中的陈毅,能用怎样的形容词来形容他?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个名人,那就是梅兰芳,读读书本,说说你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你知道梅兰芳是位怎样的人?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人物梅兰芳的勤奋刻苦,顽强的性格特征。

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让课堂更灵动

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让课堂更灵动

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让课堂更灵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程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思路,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潜意识,更快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而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应该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让课堂更灵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下面是几个可用的切入点:1. 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在讲解课文时,首先应该了解背景和作者的意图,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以及文章写作的原因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各种隐含意图。

2. 关注文章的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文章时,了解文章的结构为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提高理解能力提供了重要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识别文章的主要结构,通过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和内在组织。

3. 寻找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文章时,学生通常会在某些方面遇到困难和障碍。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寻找和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例如,可以对于生字、不熟悉的成语和句式以及不常见的专有名词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解释。

4.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阅读,进行一些联想和思考,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鼓励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在的逻辑和相关主题。

最后,教师还应该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和策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口语表达机会,提供课外阅读和写作的机会和课内的互动和问答时机,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

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
所起 作用 的理 解 可 以帮助我 们 全 面理解 诗词 内容 。
当的引领下 , 积极主动地阅读诗词 、 深究文本 , 有所 感有 所悟 , 达 到 阅读教 学 的 目的 。如果 切 入点 选得 不好 的话 ,会使学生对教师提 出的信息感到厌烦 , 缺 乏积 极 主 动 性 ,最 终 背 离教 师 选 取 切 入 点 的初 衷, 也达不到教学的 目的。 那么 ,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 的课 堂上设 计一 些 新颖 实用 的切 入点 呢 ? 下面 就我 在课 堂教 学 中的一 些体会 , 谈 一谈 自己 的看法 。 从 古 诗词 的题 目切人 。 古人云: “ 题者 , 额也 ; 目 者, 眼也 。” 题 目犹 窗户 , 认 真审 视 可 以 了解 作 品 的 内容 主 旨 , 猜 测 到 其思 想 感 情 , 进 而 为 进 一步 鉴 赏 打下 基 础 。古 诗 词 的 题 目往 往 揭 示 诗词 写 作 的时 间、 地点、 对象 、 事件 、 主 旨等 。如虞世南的《 蝉》 、 刘 禹锡的《 望洞庭》 都点出了创作的对象 ; 有的诗题 , 如元稹的《 遣悲怀》 直接透露出了诗人 的悲伤感情 ; 李益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直接表明诗歌写的是亲 人久 别 重逢 的惊 喜及 聚散 匆匆 的感 慨 。 这些题 目是 解读诗作 的重要切人点。 如柳中庸的《 征人怨》 : “ 岁 岁金河复玉关 ,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 白雪归青
因此,以关键字词句为切入点来展开古诗词教学 , 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如我们学习韦庄 的《 菩萨蛮》 ( 其二 ) 时, 以“ 游人 只合江南老 ” 为切入点 , 向学生 提出问题 : 游人为何只合江南老?学生很快就能进 入 诗 歌 的 意境 之 中 , 找 到江 南 的 景美 、 人美 、 生 活 美, 体会到词人对江南 的眷恋之情 。以“ 未老莫还 乡, 还乡须断肠” 为切人点 , 结合词 的写作背景 , 学 生就能体会 到词人对故 乡欲归不得 的盘旋郁结 的 感 情 。对词 人 的“ 似 直而纡 , 似 达 而郁 ” 的风格 有更 深 刻 的理解 。 如 学 习老杜 的《 登 岳 阳楼》 时, 以“ 凭轩 涕泗流” 为切人点 , 结合 时代背景 , 让学生思考 : 作 者悲什么?结合具体诗句 , 学生很快就能把握诗歌 的 内容 , 理解 诗人 怀才 不遇 、 报 国无 门的哀 伤 。 从情 与景 的关 系切 人 。“ 一 切景 语 皆情 语 ” , 诗 歌 显著 的特 点是抒 情性 强 。通过什 么抒 情 ?古典 诗 词 的抒情 方式 很多 。例 如 , 在 简短对 话 的叙 述之 中 可以抒情 ,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 不知 处 。 ” 此诗 寓 三问三答 于 四句 诗 中 , 表达 一 种寻隐者不遇的淡淡失落。 还有“ 托物言志” 、 “ 借古 讽今 ” 这些 方 式 , 通过写物 , 咏史 抒 发 作 者 的情 感 。 而“ 写景” 乃古 典诗 词 中第 一 位 的抒 情方 式 。 从 情 与

探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探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f r Cl s r o Te c i g o i e e La g a e o a s o m a h n fCh n s n u g

ZHANG o i g Ga p n
(hn ag eod r V ctnl c ol Z ogag S h a 1 0 Z o ̄i cn a oao aSho , hn jn, i un 1 ) nS y i i c 6 8 0
四川 工程职业技术 学院学 报
中职教 改广角 主 赵 云 持: 彩
J U N LO IH A N IE RN E H IA OLE E O R A FS U NE G N E IGT C NC L C C LG
探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切人点
张高 萍
(四川 中江县 职业 中专学 校 , 四川 中江 68 0 ) 110
析起 来就 会游 刃有 余 。如外 科 医生使 用 手 术刀 , 或 是 切 除 , 是 接 合 , 是 移 植 , 终 保 全 了一 个 鲜 活 或 或 最 的 生 命 。 寻 找 语 文 教 学 的 切 入 点 , 理 亦 如 是 , 是 道 或 找 出贯 穿 上 下 文 的 重 要 线 索 ,帮 助 我 们 理 清 一 篇 课
生 情感 的浪花 , 撞 出思想 的火 花 。 碰
1 以 课 文 的 题 目为 切 入 点
眼 睛 是 人 心 灵 的 窗 户 , 们 可 以透 过 这 扇 窗 试 我
文 的文 脉 思 路 ; 是 摘 要 某 些 关 键 词 , 切 某 个 精 彩 或 剪
片断 ; 是 引 出一个 新 鲜 的话题 , 及 话题 背后 带 或 以
Ke r y wo d: e plrto ;Ch n s a u a e c ng sa tn i t x o ain i e elng geta hi : tri gpon s

选好“少教”切入点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选好“少教”切入点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选好“少教”切入点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少教,指的是在教学中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传授知识的时间和方式,让学生能够
更加独立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要选好少教的切入点,打造高效的语文课
堂。

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好“少教”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

语文教学不
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
减少对课文内容的讲解,鼓励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
理解。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
考能力。

可以选好“少教”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
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减少对
知识点的讲解,而是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话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表达,最后再通过展示和评
议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反思。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还能够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要注重评价和反馈,让学生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评价和反馈机制,让学生通过评价和反馈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定期测试和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来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影响,共同提高。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例说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例说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例说教学切入点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切入点把握得好,一篇文章就能很流畅地讲完;切入点模糊,就会出现上课时无从下手的情况。

恰当的“切入”,犹如“穿着一串珍珠的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带出文章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其积极性进而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和主题。

它的存在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教学思路明晰,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老师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发挥主体作用,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探讨找准语文教学切入点的一些方法。

1.疑点切入,激起浪花《范进中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最终体会“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人物的迫害”这一主旨。

文章内容虽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但要让学生从文字表面体会到“封建科举”的“危害”似乎颇有难度,由一种现象看到本质超过了八年级学生的能力范畴。

一位教师这样切入:结合文章内容,推测范进中举时的年龄段?这一导入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比想像中还要好的效果——学生个个埋首于课文,试图找出简洁的答案,但细寻却无功而返的结果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挑战欲。

学生的回答层出不穷,理由也颇有些道理。

在一片争议之后,当教者把原著中范进中举的实际年龄“54岁”写在了黑板上,学生看后有惊喜,有失望,有不解的。

但最终都归于一种表情——不可思议的惊讶。

于是,教者又趁热打铁,把封建科举进阶的过程呈现在课件上,然后静观学生之变。

果然有学生按捺不住叫起来:“那他考了多少年啊?”也有“他几岁开始考啊?”“他为什么考那么多年还不放弃啊?”……诸如此类的疑问在导入后层出不穷。

于是,在边介绍封建科举各阶段考试时间及年限,边让学生揣摩文中不同阶层人物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迥异变化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正应了那句“水到渠成”!2.巧借修辞,一线贯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

选准切入点 塑造精彩课堂——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入点选择

选准切入点 塑造精彩课堂——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入点选择

清 照 的 《 声 慢 》 可 引导 学 生 寻 找 能 概 括 全 词 情 感 的 一 个 字 , 生 很 声 , 学 容 易 找 到 “ 次第 , 一 个 愁 字 了 得 ” “ ” , 后 继 续 讨 论 两 个 问 这 怎 的 愁 字 然
题 : 词人用哪些意象 、 ① 什么手法写“ ?②她为什 么有知识积 累, 生对林 冲等形象都 比较熟悉 , 其 学 可从 人 物 切 人 . 解 作 者 的 思 想 倾 向 及 人 物 形 象 的 社 会 意 义 , 导 学 理 引 生 对 人 物 进 行 多 元 化 解 读 , 写 好 人 物 评 论 。再 次 考 虑 对 学 生 的能 力 并 培 养 , 以从 矛 盾 冲突 切 入 , 盾 冲突 是 小 说 情 节 的灵 魂 , 人 物 性 格 可 矛 是 发 展 的 主要 动 因 。从 这 个 角 度 切 入 , 生 自然 会 生 出许 多 疑 问 , : 学 如 林 冲 与 陆 谦 的 矛 盾 症 结 何 在 ?林 冲性 格 缺 陷是 什 么 ?思 考 解 决 了 这 些 问 题 . 生 的 自主 探 究 能 力 就 得 到 了 很 好 地 培 养 。 学 那 么 . 选 择 从 哪 一 点 切 人 最 科 学 、 有 效 呢 ? 面 我 谈 谈 几 种 具 该 最 下 体做法 。 以起 到 抛 砖 引 玉 的 作 用 :
学 生 能力 培养 的需 要 。例 如 小 说 《 教 头 风 雪 山 神 庙 》 阅 读 鉴 赏 。首 生 总 结 出 此 文 “ ” “ ” 情 感 线 索 , 学 生 快 速 把 握 主 旨 。在 鉴 赏 林 的 悲 与 愤 的 让 中 很 先 可 考虑 小 说 体 裁 特 点 。 题 目切 人 , 为文 题 中 凸 显 了 小 说 三 要 素 : 古 典 诗 词 时这 种 方 法 也 是 个 妙 招 , 国 古 诗 语 言 高 度 凝 练 , 有 表 现 从 因 人 物 、 境 、 事 情 节 。 题 目切人 逐 层 分 析 , 使 小 说 教 学 重 点 突 出 , 力 , 常抓 住 了 一 个 “ 键 字 ” 抓 住 了 全 诗 的 基 调 与 主 旨 , 鉴 赏 李 环 故 从 可 常 关 就 如

聚焦语文课堂切入点——以《琵琶行》教学实践为例

聚焦语文课堂切入点——以《琵琶行》教学实践为例

思想·NEW WRITING◎江苏省昆山陆家高级中学·李 梅在语文教学中,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和课堂时长的规定性的矛盾,决定了聚焦语文课堂切入点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选取的多是名家名篇,这些篇目通常具有内容丰富、文本解读多样性等特点,而一节课的规定时长只有45分钟。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系统又完整地实现文本在师生间的有效对话,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文本时选取好的切入点。

一、认清切入点,寻找突破口切入点,是解决事件或处理矛盾时的突破口,能够帮助人们迅速理清头绪、深入了解事件。

课堂切入点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处理文本时首先要去寻找的突破口,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切入点设计的好坏,对一堂课的课堂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半功倍。

阅读教学中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迅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

切入点不同于着力点,着力点是教师在处理内容丰富的文本时侧重和学生探讨的部分。

面对一篇内容丰富的文本时,不同教师可能会选取不同的着力点。

以《琵琶行》为例,学情不同,教师个人风格也不同,有的教师把着力点落在情感剖析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刻蕴含;有的教师把着力点落在手法上,结合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中对音乐描写的手法;有的教师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通过朗诵教学来品味语言的魅力。

切入点也不同于导入点,导入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习进入教学情境,触发学生活跃的思维。

以《琵琶行》为例,笔者借助古典乐器——箫演奏一段乐曲,曲终由学生来描绘这段乐曲,学生从中发现音乐的一个特质:可以意会难以言传。

由此,引出白居易的《琵琶行》被誉为“摹写音声之至文”。

音乐是笔者讲授《琵琶行》时的导入点,而不是切入点。

二、立足切入点,提高课堂效率切入点的选择能够反映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向和倾向性,并且能够体现对学生能力锻炼的预期。

因文而导,找准课堂教学切入点——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因文而导,找准课堂教学切入点——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否 则不 能 及格 。
(I 卷, 陕 西卷 也 是 ) 、 海 龟 和 老 鹰 的 故事 ( Ⅱ卷 ) ; 重 庆 卷: 生 活 在 自然 中;山东 卷 : 春 来 草 自青 ; 浙 江卷 : 触 摸
城 市 与 感 受 乡村 ; 湖 南卷 : 根 据韩 愈 “ 天街 小雨 润 如酥 ,
我们 再来 看2 0 1 3 年 的江 苏 高考 作 文 如何 审题 。 这 是 草 色 遥 看 近 却 无 ”诗 句 的 意 境 和 哲 理 作 文 ; 江西卷 : 根
的 亲人 ?你 是 否 也 想 象 着 远 方 的 亲人 , 此 时 此 刻 也 在 登 高 对
3 2
意 “ 顺 乎 自然 ”这 四 个 字 , 切 不 可 N- 爱 国主 义 、 母爱 、 坚 数 省 份 的 作 文 是 自然 与 环 保 话 题 的 。 全 国卷 的 抗 震 救 灾
忍不拔 、 奋斗 不息 、 宽容 、 谅解 、 科学 、 g , J N 等 许 多类 似 话题 的 材料 直接 套入 “ 绿 色生 活 ”, 必 须机 智地 “ 挂靠” ,

教 学 的 内容 不 够 精 彩 、 不 够 吸 引人 , 那 么也 许 这 个数 字 说 要 渲 染 教 学 的 情 境 , 不 是 为了美 而 美 , 这 方 面 有很 多
还 会 上 升 。事 实 上 , 导 语是 语 文 课堂 教 学 的第 一环 节 , 抓 教 师做 得 不好 , 导入 语 是很 美但 与 课 堂 教 学 内容 无关 或 住 导 语 设计 这 一环 节 , 牢 牢 地 将 学 生 的 兴 趣 吸 引 到 课 堂 者 关联 不大 , 那 么导入 就 是 鸡 肋 ; 二 是 结 合 多种 修 辞 手 上来 , 吸 引到 文 本 中来 , 就能有效 地减少 学生走神 、 注 法 来 设 计, 如 用 比喻 、 拟人、 排 比等 - T - - 法营 造 华 章 丽 旬 ,

找准最适合教学切入点

找准最适合教学切入点

找准最适合教学切入点当下语文课堂依旧沉闷,主要是由于教师抓得太紧,管得太多,基本还是自己在讲,让学生一味地接受,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无法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那么如何改变语文课堂这一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找准提问的切入点。

提问的切入点形式多样,关键在于找准最适合的切入点,和学生一同研讨,在研讨中激发思维,传授知识,纠正偏差,最后归纳总结达成共识,定能事半功倍。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来谈谈切入点的设计。

一、以教师对文本的独特发现为切入点以教师的发现作为问题探讨的切入点是很有价值的,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习惯。

当然发现本身也可以引起教师探究文本的兴趣。

又如笔者在读韦应物的诗《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当读到“春愁黯黯独成眠”时,笔者觉得应该写成“春愁黯黯难成眠”才对。

按常理说因为满怀愁绪,从而难眠。

教师可从这里切入与学生一起探讨。

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就不难发现诗歌的标题“寄李儋元锡”,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再从结尾“西楼望月几回圆”对友人的盼望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用“独”而不用“难”了。

理解“点”不是目的,通过“点”,读通、读懂文章才是真正目的。

二、以文本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为切入点三、以文本中行文前后矛盾处为切入点四、以学生错误理解作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教师对学生的误解甚为讨厌。

殊不知这恰恰是教学的契机。

某市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卷中,论述类文本有这样一道题目“请简要概括西方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不同观点”。

答案所涉及的文字如下“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使西方哲学家备受困惑。

他们从目的论出发,认为包括蚊子乃至伤寒菌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为这个自负的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

今生今世自有百般磨难,因而自傲的人类始终无法事事如意。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个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个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个“点”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效率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上出水平,让课堂泛出新意?就是语文教师长期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篇课文从备课到上课,要追求高效,我们必须处理好下面几点。

(以下内容以《猫》的教学为例来说明)一、切入点的选择切入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章的起点,是教师对文章整体把握基础上的选择,它能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

所以找切入点要“准”,要“明确”,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能“辐射到文章的方方面面”。

《猫》是—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文笔朴素的散文。

初看文章,觉得文章比较简单,内容好理解,语言朴素易懂,结构明晰,手法不复杂。

但再看单元设置与主题探究,却觉得这样的文章很难把握,不易切入,也很难有创新。

反复阅读、参考、思量后,我把文章的切入点定位在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上,决定围绕“乐”和“痛”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因为这个“点”能统摄教学的各个方面。

二、重难点的锁定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要“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七年级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人和动物的相处与共存,《猫》这一课的难点在于主题的深刻和启示的高远,即它的人文价值意义。

结合文本的这些特色,我把主题探究与文章的人文影响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第一点在分析第三只猫“失猫之痛”时学习,设置主问题是“我为什么会冤枉第三只猫?我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在文中找出我冤枉第三只猫的原因,启发学生明白作者错在哪里?作者的错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他错的地方就是他反思的地方,加上背景展示,学生就能顺利的悟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第二个点我运用了自己在网上搜到的几张人与动物的图片作为锲机,并在音乐烘托下感受人与动物相处融洽的美景,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人应该尊重、关爱动物,应该与动物和谐共存。

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感知的五个"切入点"

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感知的五个"切入点"

学实效的必由之路 。 无论是什么样 的语文课堂 , 如 果 忽 视 了学 生 的心 灵成 长 , 或
者 学生 的话语 权没 有得 到充 分尊 重 ,那么这 样 的课 堂无 疑都 是失 败的。 因此 , 我们追求的实效的语
方式简单易行 , 节约时间 , 颇受青 睐。于是乎 , 教师一提问, 课堂上 沸反盈天 , 各种答案纷纷涌现 , 有 科学的 , 也有不科学的 ; 有大部分 学生可 以回答 出的大众化问题 , 也有极个别学生才能回答出的难 题。 教师执教却 比较方便 , 因为只 四、 “ 从 结构 Nhomakorabea” 入 切
全文 ,使学生进行局部分析时始 终不脱离全文 ,避免单纯的细节 分析 , 大大提高整体感知的效率。 在文章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多种 多样 的: 有的是 以作者的思想感
人之神采 , 全在眼神 ; 文之韵 味, 全在 “ 眼” “ 眼” 文 。文 常常 是作 者立意的凝聚点 ,它既是文章思 想 内涵的凝结 ,又是全文脉络的 纽带 , 起制约全文的作用 。 文眼是 窥看主题思想 的窗口,是理清全 文脉络的筋节 ,是文章的精神凝 聚点 ,是 掌握 文章 各 部分 相关 联 系的关键 。 能点出文眼, 就是读懂 文章的一个标志。有效整体感知 不妨 从文 眼切 入 , 画龙点 睛 , 统领 全文 。 荷塘月色》 如《 抓住文 眼“ 这 几 天 心里 颇不 宁静 ”就把 握 了全 文 的感情 基调 ,一句话 就 能从 整 体 的角度观照全文,促使学生理 解 和把握文章 的内涵 。 故都的 如《 秋》 的文眼是 “ 可是啊 , 北国的秋 , 却特别来得清,来得净 ,来得悲
志》 。教 学 时从 线 索入 手 , 较 短 在 的时 间 内 , 生 就能摸 清 脉络 , 学 由

语文课堂要找好课文的切入点

语文课堂要找好课文的切入点
关键词 : 堂 课 课文 切 入 点
好 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 上好

的衣服 去参 加 隆重 的游 行 大典 。
这 一 切 , 为 常 人 都 能 分 辨 出来 , 作
题切人 , 讨论 : 么是学 问?什么 什 是智 慧?学问 和智 慧是 怎样 的关
系 ? 从 而 突破 教 学 的重 点 。
学教 育
语文课堂要找好课文的切入点
围 周 文 忠
内容摘 要: 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 上好一堂课 , 首先要考虑该从哪 里着手 , 又该怎样着手。于是, 寻找恰 当 的切 入 点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了。切 入 得 好 , 往往 事半 功 倍 。 本 文 谈 谈 笔者 的看 法 。
学 时 ,不 妨 先 让 学 生 明 白 这 个 主
查 阅写作背 景 、 摩佳 词妙句 、 揣 分
怎样 的?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抒 发 了作 者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 扣 住文眼 , 纲挈领全文。 提 4从 结 局 切 入 .
宁老师从人物的形象切人 , 让
学生 给 这篇 童话 加个 副标 题 , 提
解背 景 , 有了背景 的铺 垫 , 学生 就
能 比较 自 然 的 进 入 文 本 的 理 解 ,
纲挈领 , 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生
成 精 彩 : 的 学 生 拟 “ 个 愚 蠢 的 有 一 皇帝 ” ,有 的 拟 “ 个 臭 美 的 皇 一 帝 ” 有 的 拟 “ 个 虚 伪 的 皇 帝 ” , 一 ,
文 , 文题“ 从 听泉 ” 二字切 人 , 发
问讨 论 :作 者在鼎湖 山听到 了什
么 ? 发 了哪 些 人 生 的感 悟 ? 而 引 从 进 入 对 课 文 重 点 内 容 的 学 习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
安陆市王义贞镇初级中学姚丽萍新课切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

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文本内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护其求知欲和好奇心。

有时候,一次成功的切入,如同一步妙棋,让整个课堂如鱼得水,从而达到理想效果。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新颖实用的切入点呢?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几种常用样式:
一.从重点语句切入
《羚羊木雕》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一场家庭风波,在文末有这样一句话:“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后,我请学生抓住这个重点语句进行析读:这件事到底怪谁呢?学生边读边讨论,各抒己见,气氛好不热烈。

我也在学生的讨论争辩中轻松地让学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对待儿童友谊的态度,并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再如张晓风的《行道树》,结尾有一个重点语句:“我们是一列树,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我也请学生抓住这个重点语句进行讨论:行道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很容易理解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安塞腰鼓》中有重点语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可引导学生分析: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学生通过细读,了解了安塞腰鼓舞姿、声音、速度、力量的特点,了解了内容,再体会情感就容易多了。

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切入,这个重点语句一定要能够带动全篇,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二.从题目切入
还有一类文章,其题目是文章的主要描述对象或线索,从题目来进行切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融入文本之中,如冰心的《纸船》和高尔基的《海燕》,再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要以纸船或海燕作为题目呢?我们能不能给他换个题目呢?一般而言,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换的题目是多种多样的,角度会有所不同。

在学生给文章换题目的时候,就可以窥见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教师也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抓住“背影”这个线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父亲背影的细致刻画,以及对父爱的感念,教学起来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赢得课堂的主动,教学任务也可顺利完成。

三.从故事切入
故事的形象性很强,非常迎合初中生的兴趣,从故事切入,故事就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能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如琦君的散文《春酒》,我先向学生介绍琦君的故事,介绍她从1949年开始就在异国他乡生活,学生很容易就进入文本的思想感情中,文章的主题之一——思乡就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了。

又如《藤野先生》,上课前我讲讲鲁迅的故事,文章中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爱与怀念,还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怀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从故事切入适用那些抒情性的散文,以及那些时代感较强的文章。

四.从想象切入
初中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天马行空,可以任思绪任意驰骋,在一些标题新颖的文章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用想象切入。

如《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想象:如果是你以此作为作文的题目,你将如何写作?学生莫衷一是。

我再带领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完后,唏嘘不已,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是孩子们在法西斯的枪口下对双亲的最后一次呼唤。

孩子们对生与爱的渴望,粉碎在法西斯的枪口之下,这种巨大反差的心理效应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再如《山中访友》,我也请学生想象:如果你到山中访友,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口头作文之后,再开始文本的学习,读完之后,他们会发出会心一笑,原来作者的友人就是山中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呀!从想象切入,最大的好处是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这样,语文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了。

五.从结尾切入
有一些文章,故事性强,我就采用记叙文中倒叙的做法,先把结尾拿出来,引起学生的思索与好奇,再来进入到教学的析读环节中。

如《最后一课》、《斑羚飞渡》。

我先请学生读读结尾,然后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韩麦尔先生为何在钟声与号声响起之后,在黑板上用尽全身力气写字,并且说不出一句话,只是做手势让学生放学呢?镰刀头羊为何要走向彩虹,这不是意味着自取灭亡吗?学生带着疑问读文章,用情感做催化剂,品读文章就更得心应手了。

当然,教无定法,新课切入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只要能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来找到适宜的方法,使学生更快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就达到目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