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1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亲子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组内合作,举例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任务评价:1、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对方的耳、眼皮、舌、大拇指的性状,能概括性状的概念,列举在形态结构、生理、行为方式上的性状。
检测目标1的达成。
2、学生举例及练习来区分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检测目标2 的达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练习: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________。
2、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叫做______________。
3、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 ________ _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是_______现象。
5、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________现象。
6、下列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是:()A. 豌豆的圆粒和高茎B. 圆圆的O型血和芳芳的A型血C.兔的白毛和鸡的单冠D. 白萝卜个大,胡萝卜个小7、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B.人的身高和体重C.人的肤色有黄色和黑色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转基因鼠的分析,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从日常生活入手,分析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和环境引起的3、收集资料,开放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评价任务:1、小组合作,完成P27讨论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
2、课后练习1、4检测目标2的达成。
3、把学生分成支持和反对转基因食品两组,自由辩论。
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5、2、转基因鼠的实验证明了()A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种相对形状B. DNA是遗传物质C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A.性状B.控制性状的基因C.细胞核D.生殖细胞4、下列各组中,不属于同一性状之间的差异的是()A.单眼皮和双眼皮B.有耳垂和无耳垂C.直发和黄发D.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5、下列实例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B.人的身高和体重C.绵羊的长毛和白毛D.番茄的红果和柑橘的黄果6、将甲绵羊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乙绵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羊的性状()A.与甲羊相同B.与乙羊相同C.与丙羊相同D.既像甲羊又像丙板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1课时一、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形态结构二、性状:生理行为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第二课时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四、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课后反思: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材来源: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郝丽娟/北山口一中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使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遗传与遗传变异的关系;3.遗传和变异的机制;4.遗传和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遗传与遗传变异的关系;3.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不同物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物种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异?是什么决定了一个物种的特征和表现?Step 2: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15分钟)1.引导学生定义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含义。
Step 3:了解遗传与遗传变异的关系(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与遗传变异之间有什么关系?2.讲解遗传与遗传变异的关系,并通过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Step 4:探究遗传和变异的机制(20分钟)1.讲解DNA和基因的概念;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DNA复制与DNA突变的关系;3.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机制是如何产生的。
Step 5: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20分钟)1.以小麦和玉米的生长情况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2.让学生分析小麦和玉米的遗传特征和变异程度;3.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Step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研究的兴趣;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并写一篇小结。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引导讨论、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图片、幻灯片等多媒体资源;2.小麦和玉米的种子;3.纸、笔等实验材料。
七、教学评价学生的观察与记录情况、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程度、课堂发言和讨论等。
(亦可根据班级情况使用评价表格进行综合评价)八、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音频或视频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在实践探究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设置一个小结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生物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引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解释了为什么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会出现差异,并揭示了生命多样性的来源。
本文将分析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原理以及对于生物进化和适应性的影响。
二、遗传与变异的定义1. 遗传:指个体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个体形态结构、功能特性和行为习性等方面。
2. 变异:指个体间或群体内表现出来的不同基因型或表型,是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
实际上,变异是遗传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推动了物种进化。
三、遗传与变异原理1. 遗传原理:杂交、自交和选择。
- 杂交:不同品系或近缘种间进行有计划地杂交,将两者优良基因相结合,增加优良性状。
- 自交:相同血统内育种过程中,在长期人工选择下形成纯合系品种。
- 选择:根据某一性状对个体进行淘汰或保留,从而改善连续世代性状。
2. 变异原理: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异常和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指单个基因在DNA链上发生了点突变或插入/缺失,导致新的等位基因出现。
- 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与结构的改变,例如染色体丢失、复制、重组等。
- 基因重组:某两段非同一染色体、同一二倍体个体兼有各自两个基因的部分或全部交换。
四、遗传与物种进化1. 种群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研究物种内不同基因型频率随时间推移的改变。
当一个物种面临新环境压力时,无法适应环境要求的个体将被淘汰,而能够适应环境的个体幸存下来,并将其适应性特征通过繁殖传给后代。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会经历逐渐适应新环境并形成与原始群体差异明显的新群体。
2. 规模效应和创始效应规模效应:指由于一个小型种群中的随机性在每一代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现象。
小型种群中的遗传变异更容易导致大幅度的变化,因为个体在繁殖时所传递的基因数量较少。
这将导致一些低频基因逐渐固定或消失。
创始效应:当物种从一个较大的种群中分离出去,并建立一个新的小型种群时,由于随机性作用,该小型种群很可能只代表了原始种群中一部分基因型的子集。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
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
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
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一、遗传与变异简介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涉及到生物物种的进化、适应性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等方面。
遗传是指生物种群在繁殖过程中,通过基因的传递将性状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而变异则是指在基因传递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基因组重组等原因,导致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本教案将围绕遗传与变异展开讲解,介绍遗传与变异的原理、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其在生物界的意义等内容。
二、遗传与变异的原理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基因在生物繁殖过程中的传递现象。
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组成。
通过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结合,基因会传递给下一代,决定了下一代个体的性状特征。
2. 遗传的规律遗传的规律主要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以及遗传学中的其他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分离与再结合等规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变异的原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在基因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差异。
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组变异和基因重组等。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突变,导致基因产生改变。
基因组变异是指染色体水平的变化,如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重新组合。
三、遗传变异的类型1. 显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由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现象。
在显性遗传中,个体只需要携带一个显性基因,即可表现出相应的性状,而隐性基因需要存在两个才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2. 隐性遗传隐性遗传是指由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现象。
在隐性遗传中,需要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才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如果一个基因为隐性基因,而另一个基因为显性基因,则个体的性状会表现为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
3. 突变遗传突变遗传是指由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变异现象。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的功能以及表现出的性状。
突变遗传在生物进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重组遗传重组遗传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亲代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重新组合所导致的变异现象。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基因、染色体、基因型、表现型的含义;3.能够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决简单遗传问题;4.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原理和方法;5.理解突变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
二、授课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生物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生物遗传主要包括基因的传递、基因的变异、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修饰。
变异是指在基因传递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出现的基因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的变化现象。
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产生新基因型的重要手段。
2. 基因、染色体、基因型、表现型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具有遗传功能的DNA分子。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所有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分子都是通过染色体来传递的。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细胞内所拥有的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来的表现形态。
3.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在杂交实验中,同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分离并随机组合,遗传因子的单独性和分离性,以及基因的配对分离和重新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性质遗传规律、二性状遗传规律和自交系法则。
这些规律在生物遗传研究中至关重要,尤其对人类遗传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两种选择方式。
自然选择是生物个体适应环境而生存繁殖的过程,只有适应性强的个体才能够优胜留下,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
人工选择是人类根据需要选择某些生物个体进行繁殖,从而根据人类的需要选育出更高产、更有用的生物。
5. 突变和进化突变是指基因发生了随机性变异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型经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能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行超越性的发展。
进化是生命只要经过长期的变异和选择,就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物种、新品种,进化丰富了生命的种类和形式。
三、课堂教学1.对于遗传和变异这一主题可以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利用透明玻璃的捏合性与大小、颜色等特征强烈的珠子,进行配对杂交观察,培养学生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直观感受。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2.掌握遗传基因的概念和遗传物质的组成;3.理解基因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4.掌握基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5.了解变异现象的原因和分类;6.掌握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规律1.遗传基因的概念和遗传物质的组成;2.基因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3.基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
2. 生物的变异现象1.变异现象的原因和分类;2.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生物的遗传规律;2.变异现象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基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2.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加深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3.讨论法:通过讨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规律。
1. 生物的遗传规律1.遗传基因的概念和遗传物质的组成遗传基因是指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是由DNA分子构成的。
遗传物质是指DNA分子和RNA分子。
2.基因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基因的表现型是指基因在生物体内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生物体内基因的组合方式。
基因型决定了基因的表现型。
3.基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基因的遗传方式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
显性遗传是指基因表现型能够直接表现出来的遗传方式,隐性遗传是指基因表现型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的遗传方式。
基因的遗传规律有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两种。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和组合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规律。
2. 生物的变异现象1.变异现象的原因和分类变异现象是指生物在遗传过程中出现的突变现象,其原因有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两种。
变异现象可以分为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和中性变异三种。
2.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变异对生物进化有重要的影响,有利变异可以使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不利变异则会减弱生物的生存能力。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3.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现象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和重要性3.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4.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5.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和实例。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基本含义。
3. 分析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体会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互动,评估他们对遗传和变异原因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实际应用例子的分析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的提交和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研究的认识。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3.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机理,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具体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亲子代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讲解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
4. 知识拓展:介绍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机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世界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观察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实验孟德尔豌豆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遗传规律。
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特征的遗传规律。
反思: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2. 活动二:小组讨论遗传图解制作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图表制作技能。
过程:学生分组,根据实验数据制作遗传图解,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解释。
反思:学生评价不同组的遗传图解,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运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教案范文
八年级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教案范文八年级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教案范文八年级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拟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考虑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根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根底。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才能。
老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才能,引导学生进展探究和总结。
三、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能列举和区分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3、观察并描绘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才能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及理论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观察并描绘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
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1〕小游戏:①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引知名词——形态特征〕②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引知名词——生理特性〕由以上两个小游戏引出:性状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生物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遗传方式,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了解基因的概念,并理解基因如何决定生物的性状。
3.掌握杂交和自交的概念。
4.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5.能够运用基因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遗传方式。
2.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观察。
五、教学过程:1.遗传与变异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与变异对生物的重要性。
2.生物的遗传方式(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生物的遗传方式,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并解释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3.基因的概念(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基因的概念,以及基因如何决定生物的性状。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作用。
4.杂交与自交(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杂交和自交的概念,以及两种方式对基因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杂交和自交的原理。
5.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以及两种方式对基因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
6.实验观察(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现象。
7.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并相互交流和辩论。
教师参与讨论,指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讨论时的参与程度以及最终的总结,评价学生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理解程度。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3. 让学生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按照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可以分为基因遗传和染色体遗传;按照变异的性质,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 遗传和变异的机制:遗传物质DNA上的基因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的组合和突变导致了遗传和变异的发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机制。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和机制。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遗传和变异的意义和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机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展示。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5.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生物进化的贡献。
2. 探讨现代生物技术在遗传和变异研究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基因测序等,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
七、教学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遗传和变异的实例,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色盲的遗传等,让学生分析并解释这些实例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 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了解遗传和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农业上的遗传改良等。
八、教学评估:1. 设计一份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测试卷,评估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类型和机制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教案标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遗传和变异对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影响。
3.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种的外貌差异,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生物的外貌差异是如何产生的?知识讲解:1. 介绍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2. 解释基因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3. 介绍变异的概念和原因,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等。
4. 讲解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的影响,包括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
案例分析:1. 给出一个关于某种特定性状的案例,如花色的变异。
2. 让学生分析该性状的遗传方式和变异原因。
3. 引导学生讨论该性状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活动:1. 设计一个简单的果蝇实验,观察某种性状在果蝇群体中的遗传和变异情况。
2.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3. 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对物种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拓展应用:1.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物种,研究其遗传和变异特点,并撰写一份报告。
2.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该物种的进化和生存策略的影响。
总结回顾:1. 概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强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中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在日常观察中关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种的外貌差异。
2. 实验所需的果蝇和实验器材。
3. 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评估方式:1. 分发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评估学生通过报告展示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时,使用生动的例子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3篇)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3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篇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结果交流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布置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
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
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
但这节课还得上。
只能利用课内十分钟让他们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没找到,这个实验只能通过画图和想像完成了。
但也得尽量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园寻找,既可以了解到它们生活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捉鼠妇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其实例。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 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4. 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
2. 教学难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亲子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简要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
3.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介绍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让学生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并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4. 讲解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介绍生物的变异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举例说明。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实例。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
2. 举例说明遗传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介绍遗传变异在农作物育种、畜牧业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遗传和变异的一些问题,如:“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有什么作用?”等。
市公开课《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钩鼻子是先天形成的,断腿是后天形成的。
《新鼻子》中表达的钩鼻子是可能发生的,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表达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钩鼻子是是先天的有遗传物质基础,可能遗传给后代,断腿是后天形成的,没有遗传物质基础,不能遗传给后代。
总结性状的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称为生物的性状。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并思考和回答问题。
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找出图片中的相对性状
指出哪些特征是相像的,哪些不像。
并进一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
解释哪些是遗传;哪些是变异
分别指出新生儿、父亲、母亲、助产士。
教学反思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的、在自己的体验中感悟的知识才更为深刻。课堂中的几个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致在拓展环节中异常踊跃,纷纷发言,表现出对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成功体验结合起来,达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使用方式方法
教学引入
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同学们,如果我今天种下一颗花生,到收获的季节我能获得什么?如果我家母猫生下六只小崽,那么这六只小崽会是什么?以前我总在想,为什么种下花生只能收获花生呢?为什么猫生不出老鼠呢?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吗?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困惑吗?别着急,学完本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你们就能解开疑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探究学案)
【中考课标解读】
1.扎实掌握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熟练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
传递及性别的遗传过程;提高探究、资料分析、识图等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比较记忆,运用探究法、观察法解决问题。
3.关注生命;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享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
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性别的遗传)。
3.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区别。
难点:
用遗传图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及性别遗传过程。
【中考命题规律分析】:
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题型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为主,连续三年来遗传图解必考. (其中2013年14分,2012年10分,2011年10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法指导:将复习导学问题脱稿完成,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点,组长负责交流答案。
[知识回忆]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
它呈形,主要存在于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
相对性状:。
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卷舌和不卷舌。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在有性生殖生
殖细胞中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与无关,数目是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男)或(女)。
性染色体类型:数量:1对
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和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产生一种卵细胞
4、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1)遗传病的病因是:物质发生变化或者是由基因引起的。
常见遗传病:等(2)遗传病大多是因为近亲结婚引起的,因为近亲间携带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病的几率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
(3)优生优育的措施:、、产前诊断。
5、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意义
概念:
可遗传变异:由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而引起的变异
意义:可以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遗传就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中考针对训练]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集体合作交流,总结归纳
例1、(2012潍坊)右图是以伞藻为材料,设计的实验流程。
一段时间后,a、b、c 发育成的伞帽形状依次为()
A.伞状、菊花状、伞状
B.伞状、菊花状、菊花状
C.菊花状、伞状、伞状
D.菊花状、菊花状、伞状
例2、(2013潍坊)右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对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A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B.该个体既可表现A的性状,也可表现a的性状
C.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
D.B、b、A、a各自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
例3、(2013潍坊)某菜农种了20株纯种(基因组合是aa)甜味菜椒,其中一株结了一个辣味菜椒,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附近辣味菜椒的花粉传到了该菜椒花的柱头上
B.该菜椒子房壁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该菜椒子房中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该菜椒子房中珠被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例4、(2011潍坊)一株基因组成为AA的玉米与一株基因组成为aa的玉米相互授粉,则这两株玉米所结的玉米粒()
A.胚的基因组成相同,种皮的基因组成不同
B.胚的基因组成不同,种皮的基因组成相同
C.胚的基因组成相同,种皮的基因组成相同
D.胚的基因组成不同,种皮的基因组成不同
例5、(2011潍坊)从一位健康成年男性体内获得了一个精子和三种成熟的血细胞各一个,这四个细胞中含有的Y染色体数目最少可能是()
A.4条 B.2条 C.1条 D.0条
例6、(2013潍坊)下列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 )
A.人工培育出的无子西瓜
B.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
C. 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棉
例7、(2011潍坊)我市昌乐县是著名的“西瓜之乡”,在长期种植西瓜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和瓜农不断探索和研究栽培技术,培育出了品种繁多的优质西瓜。
请回答:
(1)将幼小西瓜套上方形筐能培育出方形西瓜(图三),该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原因是;无子西瓜是由于改变形成的。
(2)假设你种了一批纯合(基因组成为DD或dd)绿皮西瓜,一天你发现其中一株变异成条纹状瓜皮。
若把条纹皮西瓜和纯合的绿皮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50%为条纹皮,50%为绿皮。
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上述两个亲本及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针对探究问题由各小组给出答案,并总结知识要点,教师进行点拨,并对知识点根据中考考点进行拓展延伸,将知识进行升华。
【总结巩固强化记忆】
学法指导: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全体努力,巩固好知识(5分钟),认真快速做测试题!
【达标检测】
1、(2011泰安市)下图表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的关系,图中1、
2、
3、4依次表示()
A.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B.DNA、基因、细胞核、染色体
C.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D.染色体、细胞核、基因、DNA
2、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子女,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
A、100% B 、0% C、 25 % D、75%
3、下列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艾滋病
B、流感行性感冒
C、乙型肝炎
D、血友病
玫瑰单4、(2011年巢湖市)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11年巢湖市)一只白公羊与一只黑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为白色,此现象可解释为( )
A. 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B. 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C. 黑色母羊必为Aa
D. 白色公羊必为Aa
6、(2011泰安市)以下现象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B .番茄的红果和菜椒的黄果
C .人惯用右手和卷舌
D .鲤鱼个体大和鲫鱼个体小
7、(2011年苏州市)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
A .44+XY 和22+X
B .44+XY 和22+X 、22+Y
C .44+XY 和X 、Y
D .22+XY 和X 、Y
8、.(2011年苏州市)鸡冠有两种性状,玫瑰冠和单冠。
如果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后代个体有玫瑰冠和单冠,(用R 表示显性基因,r 表示隐性基因)。
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
B.单冠是显性性状
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9、番茄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 和b 控制的。
下表是番茄果实颜色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请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回答表下面的问题:
杂交组合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为红色(株) 后代表现为黄色
(株)
甲组 红色果实×黄色果实 101 0
乙组 红色果实×红色果实 123 39
丙组 红色果实×黄色果实 152 136
(1)番茄果实的颜色中, 色是显性性状, 色是隐性性状。
(2)乙组中亲代红色果实的基因组成为: ,丙组中亲代黄色果实的基因组成为:
(3)请绘出丙组的遗传图解
【课后提升,二次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