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会写“晓”1个生字。

2.通过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插图、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和小孩子的天真无邪,感受作者对生活地仔细观察。

4.通过注释、生活实际或表演,能够将诗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和小孩子的天真无邪。

教学难点:通过注释、生活实际或表演,能够将诗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杨万里两首古诗:以下两首诗都是杨万里的古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都大概讲了什么内容?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相同点吗?(DOK2级)《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相同点:七言绝句,内容与儿童相关

2.谈话揭题

(1)以上两首诗都是与儿童生活有关。第一首诗描写暮春时节儿童捕蝶的快乐,第二首诗则描写了两个小雨童以伞当帆的的场景。两首诗都描写除了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冰》。(2)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小孩子玩冰)(质疑环节 DOK1级)

疑问:小孩子怎么玩冰?为什么玩冰?发生在什么时候?(早晨)

重点讲解“晓”,尧字第一笔是横不是撇。

(3)接下来我们就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初读古诗,疏通生字,了解大意。

上节课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学习古诗?谁可以回忆一下?

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演诗景——想画面——悟诗情

(1)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插图或日常生活理解这首诗的大意。(DOK2级)

合作要求:

①四人一小组,确定小组分工,集体讨论。

②一人读诗句,要求正确流利。

③一人进行诗意的解读,要求语句连贯,尽量内容说完整。

④一人根据诗意说感受,要求有理有据。

⑤一人在以上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诗句,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小结:就在这样一个早晨,小孩子将冻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声音,就像玉磬的声音,但忽然间就发出了

像水玉破碎的声音。

三、品读欣赏,深入理解。

1.作者诗题即为《稚子弄冰》,那么这个稚又表现在哪里呢?(DOK2级)

思维图: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厚。

②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板书:色泽上——金盆彩丝银钲)

③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板书:形态上——圆形)

④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板书:声音上——玉罄穿林响玻璃碎地声)

(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板书: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4)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2.这样一个充满稚气的画面,请大家用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看看能不能让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将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表现出来。(DOK3级)

小组合作要求:

①小组内选出组长,担任导演一职。

②两名同学担任两名小孩的角色,一名担任旁白。

③表演贴合诗意,语言动作来源于诗中。

④旁白可以根据诗意对当时的场景进行想象和渲染,演员适当添加语言动作使剧情连贯。

2.全班汇报表演,教师选两个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对表演和旁白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价。

(1)表演是否认真,表情动作是否符合人物性格。

(2)旁白对于背景,环境和声音等描述是否具有代入感,起到渲染的作用。3.现在让我们在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基础上将这首诗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想象诗中的画面。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稚子得意后懊恼的心理活动,试着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

4.根据刚才想象的画面,将诗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并将诗中你认为最为精彩的画面做重点描述。同桌互相说。

预设:(1)学生不会想象画面,对诗意进行合理的渲染,可能会出现直白翻译的情况。(2)重点画面描述不够具体。

方法:(1)教师通过追问,帮助学生想象。例: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样的早晨?小孩子怎么发现的?小孩还会会干些什么?怎么干?冰碎了之后他们什么反应?

(2)教师通过插图,帮助学生捕捉和想象画面。

(3)教师引领学生练习生活实际,例:你能不能想一下如果你是小孩,你会想什么?干什么?

(4)引导学生确定重点画面: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受到儿童的天真无邪?

在一个寒冷的清晨,两个满脸稚气的小孩一边哈着手一边嬉闹着,突然看到院内盆中冻着的冰块,正烦恼于洗脸可怎么办,其中一个孩子灵光一现,遂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冰块掉在地上,滴溜溜地乱转。两个孩子怎么拿也拿不起来,于是想到用彩线串起,当做银钲。两人将冰块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听着冰块经过敲打发出的悦耳声音,玩得不亦乐乎,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就好像玉磬发出的悦耳声响。正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