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7000B.P以来的海面变化(美国)
海平面变动与海岸发育
海陆轮廓的巨大变化 海岸剖面的改造
红色区域显示如海面上升10m,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东 海岸将被淹没的低地(这些区域目前居住25%的美国人 口)
近纽 )约 红一 外角 遥(
感纽
照约 片港
附
海面上升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海面下降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性质及延伸方向对海岸平面 形态影响很大
花岗岩基岩海岸,向海倾斜的基岩节理容易产生地滑
飓风引起的大浪冲刷玄武岩组成的海崖,加深海蚀凹槽 (Maui, Hawaii)
玄武岩被侵蚀形成的海蚀崖(Kauai, Hawaii)
大 连 老 虎 滩 公 园 的 海 蚀 崖
海蚀崖的顶部较平坦,局部有沙砾沉积物,为海蚀阶地 (northern California)
岸峡海
湾岸
© (f)
断海分
层岸类
海(
岸堡据
: 洲(
a)
海 岸
溺 谷
(e)
火 山
海 岸
(b)
海
海岸分类(据组成物质)
基岩海岸 堆积海岸
砾石海岸 沙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剖面的塑造
海平面变化可以分为地动型和水动型两 类,对海岸线变迁影响的效果是相似的:地面 的下沉相当于海平面的上升,地面的上升相当 于海平面的下降。一般来说,海平面上升(陆 地下降)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的迁移——海 侵,海平面下降(陆地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 海洋方向的退却——海退。
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
水下岸坡泥沙的运动 冲激带泥沙的运动
规水 律下
岸 坡 泥 沙 纵 向 运 动
海岸地貌
③生物作用: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 发育,构成珊瑚礁海岸;在红树林和盐沼植物广泛分布的海 湾、河口的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后者是平静、隐蔽 的海岸环境,细颗粒物质易于堆积。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 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④气候因素: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等 条件的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便形成不同 的海岸形态,并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淤泥质海岸地貌
三,引起海平面 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 的变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 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 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在海岸地貌的塑 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 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 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 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 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 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 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 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 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 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 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①波浪作用:为塑造海岸地貌最积极、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海 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尤其具 有较大波高和波陡的暴风浪,对海岸的破坏作用更为显著。被 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岸段堆积, 又塑造多种堆积地貌。 ②潮汐作用:潮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范围。 在由细颗粒组成的泥质海岸带,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 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 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第八章海岸地貌
第三节 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一、海蚀作用
❖ 海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表现较明显
(一)波浪冲击和空气压缩作用
环礁和岛屿堡礁形成过程
二、红树林海岸
(一)红树林海岸的分布
❖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适宜红树林生长的风 浪小且淤泥质多的热带亚热带浅水地区。
(二)红树林海岸的作用
1、促淤 2、防洪
思考题 ❖ 1、简述海蚀作用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结果。 ❖ 2、简述达尔文关于环礁和岛屿堡礁的成因
过程。
第八章海岸地貌.
❖ 地质构造的性质和构造线延伸的方向与海岸形 态和性质关系很大。
❖ 纵向海岸:岸线方向与构造线方向大致一致, 岸线平直,少港湾和半岛,称达尔马提亚型海岸。
❖ 横向海岸:岸线方向与构造线方向近于垂直, 特别是当不同岩性频繁交替时,岸线曲折成锯齿状, 多岬角和港湾,称里亚型海岸。
❖ 斜向海岸:介于纵向海岸和横向海岸之间,常 发育成不对称雁状的曲折岸线。
典型沙质海滩的四个组成单元
三、淤泥质海岸
• 粉砂淤泥质海岸常分布在河口三角洲附近、港湾、 澙湖内,也可分布在面向开阔海,而坡度平缓的海岸 地区(例如我国渤海湾、莱州湾和苏北海岸)。
• 形成与发育需要大量细粒沉积物补给。还要有一 平缓向海延伸的水下岸坡,使波浪在抵达潮间带时 大大消能。
淤泥质海岸
钱塘江大潮
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 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2人死亡。
第八章海岸地貌.3
泥沙横向运动及均衡剖面的塑造
F1-波浪向岸力;F2-波浪向海力;g’-重力沿岸坡分力
海岸均衡剖面塑造示意图
水下岸坡近水底的泥沙颗粒, 在波浪的作用下做往复运动。假 设原始水下岸坡是一个微微向海 倾斜的,由同一粒径的泥沙组成 的斜坡,并且波浪前进的方向与 海岸垂直及其作用力保持不变, 那么在水下岸坡上,存在着一个 中立线。 在中立线附近,由于 泥沙静位移量为零,所以不冲也 不淤,岸坡不发生变化。在中立 线以上,由于泥沙向岸移动,岸 坡受侵蚀,在中立线以下,泥沙 向下移动堆积在坡脚(波及面以 下)形成水下堆积阶地。
美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海岸的冬、夏季剖面
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
水下岸坡泥沙的运动 冲激带泥沙的运动
• 水下岸坡泥沙纵 向运动:z形路线 • 纵向运动速度的 影响因素:
波浪强弱
泥沙颗粒大小 所在岸坡位置 波向线与岸线交角
岸坡位 置对纵 向运动 的影响
入 射 角 度 的 影 响
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岸线向海转折时
——
地泥 貌沙 岸 纵 线 向 向 运 陆 动 转 形 折 成 时 的
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岸外有 岛屿屏障时
沙嘴几乎将海湾封闭,湾内形成泻湖,只有一个狭窄潮汐水道与外海沟通, 泥沙流的方向指向观察者(Martha's Vineyard, Massachusetts)
冲激带泥沙颗粒的移动路线
沿岸流的形成及作用
转岸岸泥 海 折流线沙 岸 海,运在 带 岸携动冲 泥 形带;流 沙 成泥(和 的 沙沙 回运 嘴运由流 动 动于的 原 ;斜作 因 (射用 。 波下 ( 沿浪不 岸形断 激 流成沿 浪 在沿 带 b) c)
08第八章 海岸地貌
①完全剖面海滩 ②不完全剖面海滩
4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①完全剖面海滩(双坡式海滩)
具有双面坡,向海面缓,向陆面陡(与沙子的静止角一致)
向陆坡
向海坡
4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完全剖面海滩
4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亚蜈之洲
3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中立带不断向下和向上扩大,最后使岸坡发育成为一 条凹形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的物质在每次波浪运动中, 前进速度与回返速度的差值,正好为重力所抵消,结果 只在原地来回运动。当海岸剖面成为上述曲线时,即为 平衡剖面。
上部堆积:海滩
下部堆积: 水下堆积阶地 中部侵蚀
[返回]
原因:(进流速>退流速) 进流时,在水的惯性力作用下,以较大的速度向岸运动, 在克服重力、摩擦力、渗漏时速度逐渐变慢,只有少量水 流可达岸坡顶部,以后能量消耗完毕。在重力作用下发生 退流,因受渗漏与下次波浪的顶托,速度较慢。 作用: 拍岸浪的频率在13~15次/分钟时具有破坏性:浪头打下可 将岩石与泥沙撞击破碎,回流时将其带入海。 频率 6~8次/分钟时具有建设性,此种拍岸浪的水头不直 下落,而是向前溅射,撞击海滩沙,把其向上推,增加海 滩高度。
泥沙向岸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资料]
③上述两者间有个深度,使总进流速=总退流速 即进流速-重力流速=退流速+重力流速
这个深度上的泥沙向岸移动距离=向海移动距离,即泥 沙只在原地作震荡运动,不产生实质性位移。 这个深度所构成的线称中立线。 大于中立线深度的泥沙往海移,小于中立线深度的泥 沙向岸移。
第八章海岸地貌
2、海蚀平台
是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它随海蚀崖后退而变宽。
3、海蚀阶地
海蚀平台形成后,若因陆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而 高出海面,则成为海蚀阶地;若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 则成为水下阶地。
4、海蚀穴(洞)
海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形成的凹槽,其中宽度大 于深度的为穴,深度大于宽度的为洞。海蚀洞顶崩塌, 形成海蚀窗。
1.2 潮汐作用
潮汐的特征:
一个潮汐周期大约为12小时26分;在宽阔的大洋上, 潮差很小,理论上为78cm,在太平洋中部仅为50cm。但是 在一些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如喇叭形的海湾地区,潮差可 以达到很大,钱塘江最大潮差可达8米,世界上最大的潮差 可达20米
潮汐的在海岸带的作用:
扩大波浪作用的范围 搬运波浪作用形成的泥沙 侵蚀海底和海岸
1.3 海流作用
海流的概念:
海水有规律的水平流动,称为海流。
海流的形成原因:
漂流:由行星风系形成的; 密度流:由海水密度差异造成的。
海流的作用
搬运波浪作用形成的泥沙 侵蚀海底和海岸 (由于大部分海流从海洋到达海岸带沿途受海底摩擦、地形
阻碍以及波浪和潮汐的顶托,其能量已经非常微弱,对海岸地貌的塑造作用 不及波浪和潮汐作用强。)
波浪作用
潮汐作用
海流作用
1.1 波浪作用 (1.1.1波浪及其要素)
波浪的概念
风吹过海面时,通过压力和摩擦作用将能量传 递给海水,使海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圆周运 动,海面随之发生周期性的起伏。这种海面周 期性的起伏,就是波浪。
波浪要素
波峰与波峰线, 波谷与波谷线, 波长(L), 波高(H),周期(T),波速(C), 波射线
海岸地貌
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
【典题回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学联盟10月联考) 海岸按物质组成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
石组成的海岸,岩体直面辽阔海域,深水逼岸。经过海水长期的作用,再加上 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 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左图示意山东省海岸线分 布,右图示意各种海蚀地貌。
(3)岬角向海突出,常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等。结合材料,描述海蚀柱的形成过程。(6 分)
①岬角处岩性及结构的不同,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两侧形成海蚀洞; ②随着海水的进一步侵蚀,岬角两侧海蚀洞蚀穿而成拱门状,形成 海蚀桥;③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形成海 蚀柱。
2、海岸堆积地貌(简称海积地貌)
C.海浪侵蚀
D.冰川堆积
火山活动是指与火山喷发有关
的岩浆活动,A错误;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 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 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 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 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 积物的全过程,材料中并没有 中部岛国,景点“蓝窗”就分布在 明确显示风化作用,B错误; 戈佐岛西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 冰川堆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 位于岛屿的东北角,受海浪侵蚀作 地貌,该地纬度位置偏低, 用明显,因此判断“蓝窗”景观的 受冰川作用不明显,D错误。 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C正确;
和最重要的外营力。
潮汐--主要由
在地球上分布的差
异,而引起,它也是塑造海岸地貌的重要因素。
近岸流--主要是指与海岸平行的沿岸流和近岸的
第八章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
2、大洋盆地沉积物特征
(1)深海软泥
褐色软泥 广布于大洋盆地,主要由粘土矿物、陆源的石英 砂、火山灰、宇宙物质几风尘等组成,富含Fe、Al质,一 般呈红褐色,碳酸盐含量小于30%.
钙质软泥 碳酸盐为主的软泥,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 各大洋区,生物碎屑含量大于30%.
硅质软泥 以硅质为主的软泥,生物碎物礁所隔离出来的一部分近岸 海礁,常有排水口与广海相连。
三、海洋和海陆交替带研究的 实际意义
1.海岸砂矿:砂金、金刚石、锡石、锆 石和独居石等砂矿的重要产地。
2.海岸工程:港口、潮汐发电、建筑物 和防止海水入侵大陆、利用海岸摊除养 殖水产和开发三角洲与海岸旅游资源等 等,都必须研究海岸带地质、地貌、沉 积物、内外动力作用过程和海平面的升 降等。
(2)沿岸流堆积地形
当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斜交时,波浪作用的退流方向与重力沿海底 向海的切向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泥沙便沿着波浪退流与重 力切分量的合力方向呈“之”字形沿岸运动,称泥沙纵向运动。
①沙嘴:由于海湾区波浪折射分散和波浪的季 节变化,堆积体生长端呈钩状,这种沉积体称 为沙嘴。
②连岛沙坝:在有屏障海岸,于屏障体的波影 区内,沉积物流的容量降低,最初堆积成角滩, 继而延伸成沙嘴,最后形成连岛沙坝。
(1)波浪
波浪要素与浪基面
波长
波高 波峰
平均海平面
波谷
水深
海底
浪基面(水深=L/2) :或r=0.5he-2a
浅水波
在水深不超过1/2波长的浅水区,波浪会因 与海底之间的磨擦而逐渐变形直至破碎。
对称波
非对称波
激浪
洗浪
波浪
倾浪 破浪
底流
波浪在不同水深作用示意图
海岸地貌介绍课件
潮汐作用:潮汐涨落,带动泥沙 运动,形成潮汐地貌
生物作用: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活 动,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生物作用
01 生物沉积:生物的遗体和排泄 物沉积形成生物礁
02 生物侵蚀:生物的啃食和挖掘 形成洞穴和沟槽
03 生物生长: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形成生物群落
海岸地貌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海岸地貌类型 02. 海岸地貌的形成 03. 海岸地貌的演变 04. 海岸地貌的旅游价值
1
海岸地貌类型
沙质海岸
01
形成原因:海浪、潮汐、河 流等作用形成的沙质沉积物
03
常见景观:沙丘、沙滩、沙 洲等
05
旅游价值:沙滩度假、水上 运动等旅游资源丰富
02
特点:沙质细腻,颜色多样, 如白色、黄色、红色等
海平面变化:海平面 上升、下降导致海岸
线变迁
风浪侵蚀:海浪、潮 汐等作用侵河流携带 泥沙沉积,形成三角
洲、河口湾等地貌
生物作用:生物生长、 死亡、沉积等作用影 响海岸地貌
气候作用:气温、降 水、蒸发等作用影响
海岸地貌
海洋作用
海浪侵蚀:海浪不断冲击海岸, 侵蚀岩石,形成海蚀地貌
04 生物干扰:生物的活动和干扰 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3
海岸地貌的演变
自然演变过程
01
海岸地貌的形成: 地壳运动、海平面 变化、河流作用等
02
海岸地貌的演变: 侵蚀、沉积、海岸
线变化等
03
海岸地貌的分类: 沙质海岸、岩质海
岸、生物海岸等
04
海岸地貌的保护: 生态保护、海岸线 管理、防灾减灾等
海岸地貌地理报告
海岸地貌地理报告1. 概述海岸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形成的地形特征和地理形态。
它是海洋力量与陆地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地理特征。
本报告将对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波浪侵蚀波浪是海岸地貌发育的重要动力源。
波浪的冲击力和侵蚀作用会导致海岸线不断后退,形成悬崖、海蚀平台等特征。
2.2 潮汐作用潮汐是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所引起的,它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和下降。
潮汐的作用会影响海岸线的位置和形态,形成河口、海角、浅滩等特征。
2.3 沉积作用海水中悬浮的沉积物在波浪和水流的作用下沉降到海岸区域,形成沙滩、沙丘等特征。
3. 海岸地貌的特征海岸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3.1 海岸线的多样性由于不同地质、水动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海岸线在形态上呈现出多样性。
有的海岸线呈直线型,有的则呈弯曲型,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海湾、海角、半岛等地貌。
3.2 海岸地貌的高度变化海岸地区的高度变化非常明显,有的地方海岸峭壁数十米高,有的地方则是沙滩和沙丘,高度不平均,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效果。
3.3 海岸地貌的多样性海岸地貌丰富多样,有的地方是岩石海岸,有的地方是沙质海岸,还有的地方是淤泥滩涂等。
不同的地貌类型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游览、休闲和科研价值。
4. 海岸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旅游和观光海岸地貌的美丽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和观光者。
沙滩、海湾、海角等地貌特征成为了各地旅游的热门景点,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4.2 渔业和海洋资源利用海岸地貌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
海岸地区的渔业和海洋资源利用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4.3 灾害防护和海洋工程海岸地貌是海岸防护和海洋工程的重要依据。
了解海岸地貌的特征和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灾害防护和海洋工程的规划和建设。
地貌学:第八章 海岸地貌
一、沉积物的横向运动与均衡剖面的 塑造
(一)中立线的概念
当波浪的波峰与波谷向岸推进时,水下岸坡颗粒 将相应地作向岸和离岸的运动。
F离逐渐减小 G切+F离= F向
F离< F向 G切+F离> F向
F离减小 ,F向增大 G切+F离< F向
在波浪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水下岸坡上的某一点, 在一个波浪周期运动中,仅作等距离的往返运动而不发 生实质性的位移,这一点称为中立点。
G切 + F离 = F向
泥沙向岸坡上部堆积,使岸 坡坡度增大,因而重力的切 向分力增加,最终达到:
G切 + F离 = F向
均衡剖面:在波浪的一个周期运动过程中,水下岸坡上的泥沙都
做等距离的运动而不发生实质性的位移,这一凹形剖面,称为海岸 均衡剖面。
(三)沙质海滩横向上主要动力带 的泥沙运动
二、沉积物的纵向运动及形成的地貌
沿岸流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波浪方向的恒定时间 ,波向改变,它也随之变化。
当河流入海后,在盛行风(如季风)的作用下,可 形成强大的沿岸流。如长江、钱塘江的冲淡水影响下形 成的浙闽沿岸流,广东珠江冲淡水影响下形成的西南向 沿岸流等。
沿岸流恒定时,对海岸带的泥沙冲淤和岸线变动起 较大的影响。
(二)近岸循环流体系
(一)沉积物的纵向移动
当波向线方向 与海岸线斜交时, 波浪作用方向与重 力作用方向不在一 条直线上,海底泥 沙循着波浪与重力 两者的合力方向运 动,称为泥沙的纵 向运动。
中立带以上 中立带上 中立带以下
沉积物沿水底纵向与横向移动的组合
沉积物沿岸边纵向移动图示
(二)沉积物流形成的地貌
1、沉积物流
(1)凹岸堆积地貌——海滩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
第八章海岸地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海岸带的组成2.海岸的动力作用3.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4.海岸类型本章内容:海岸线:海面与陆地的交线。
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地带,即海洋水体与陆地交互作用的地带。
其宽度主要取决于潮差的大小和海岸带的地形特征。
海岸带的分段:海岸(潮上带,后滨):高潮线以上至海蚀崖上缘的狭窄的陆上地带。
平缓的沙质海滩以长草处为界。
大部分时间出露在海面以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海水淹没,遭受激浪流的作用,发育现代海蚀地貌。
潮间带(前滨):位于高低潮面之间的地带,间歇性被海水淹没,为现代海滩区。
水下岸坡(潮下带,滨外和临滨):为低潮面以下,至波浪对海底仍能起作用的深度(1/2波长的水深处)。
这里可发育现代海蚀阶地和海积阶地。
自波浪开始变形处的海底到波浪破碎带的前缘为滨外,自波浪破碎带到低潮面为临滨。
海岸地貌是指由波浪、潮汐、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独特的地貌。
第一节海岸的动力作用一、波浪作用(-)深水波浪的特性是指水深大于1/2波长的水深处的波浪。
可视其运动不受海底摩擦的影响。
L深水区的波浪运动是通过水质点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作圆周运动来实现的。
随时间的变化,水质点在轨道上的位相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波浪的向前传播。
波浪的传播只是波形与能量的传播,水质点仍在原地做圆周运动。
2,波浪在向前'符播的同时,能量也向下部水层符播。
自海面向下随深度按等差级数增加,水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波高)则以等比级数减小。
当海底深度大于波长时,波浪对海底作用已很微弱(1/2波长处仅有表层的l∕24)o由风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称为风浪,其运动轨迹为不封闭的圆形或椭圆形(受温度、密度、风力的变化等影响)。
风浪在风停息后或离开风区向外传播就转变为涌浪,其运动轨道为封闭的圆形。
(二)浅水波浪的传播与变形当波浪传播到海底深度小于1/2波长水深处,受海底摩擦的影响,波浪发生变形,转变为浅水波浪。
海岸地貌
• 4 生物海岸
该类海岸生物生长繁盛,成为海岸发育的主导因素。 在生物海岸之中,以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海岸和珊 瑚礁海岸最为典型,分述如下: • .红树林海岸 • 红树林是发育在热带和亚热带泥滩上的耐盐性植物群 落。由红树林及林下沼泽泥滩组合的海岸,称红树林 海岸。红树林植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红树林以 红树种植物为主还包括半红树种类,狭义红树林只包 括红树种植物,以木本红树为主。
•
• ⑤珊瑚体本身具有较大艺术欣赏价值,可作为装饰晶 和艺术陈列晶。某些种属可以人药,礁体还可烧制石 灰,成为建筑材料。 • ⑥珊瑚礁岛屿具有重要的国防及军事意义。如我国南 海诸岛中的一些主要岛屿都有驻军,成为海防重地。 • (2)红树林海岸环境与效益
•
① 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及护岸促淤作用:红树林是 海岸的绿色屏障,因它根系发达,
• 3.离岸堤和泻湖 海退时,水下沙坝露出海面形成离岸 堤,是离岸有一定的距离且高出海面的沙堤。长度几 公里至几十公里不等,宽度几十米至几百米。离岸堤 与陆地之间封闭或半封闭的浅水区域为泻湖。 • 4 海滩是与陆地连接的沙砾泥质堆积体。
• 四、海岸类型曲折,岸坡较陡。以断层 控制的海岸,海岸平直,岸坡陡峭,称为断层海岸, 我国台湾省东海岸属于这种类型。如果断层多次活动, 海岸上升,在断层崖上可以保存不同时期海面的海蚀 穴。 • 在第四纪冰后期海面上涨,淹没基岩山地或丘陵, 一些山丘形成海岬,山丘之间的低地形成海湾,岸线 弯曲,这种海岸称港湾海岸。
• •
• 沙丘海岸是沙质海岸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沙丘的海岸。 沙丘的宽度由几米到数千米不等,高度也有小到几米 大到几百米的。它们分布在不同纬度海岸带,美国大 西洋沿岸、墨西哥沿岸和欧洲的一些海岸都有沙丘海 岸。我国河北滦河三角洲北侧、山东半岛、福建、广 东沿岸和海南岛东海岸也都有沙丘海岸分布。
8、海岸地貌
1、波浪作用:
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
概念——风吹过海面,使水质点做圆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
波浪。 (1)波浪的大小主要与风速和波速有关。 (2)不同水深地带,波浪运动、波形、受力状态和对海底的作用不同。
称水深大于L/2为深水区
水深小于L/2为浅水区
把 水深=L/2 的深度作为波浪作用的下限面。 水深= 的深度作为波浪作用的下限面。
水下沙堤:它大致与海岸平行分布,在波浪向海传播时, 水下沙堤:它大致与海岸平行分布,在波浪向海传播时,由 于波浪不断发生局部破碎使能量降低,因而发生堆积, 于波浪不断发生局部破碎使能量降低,因而发生堆积, 形成一条或数条水下堆积体,称之为水下沙堤。 形成一条或数条水下堆积体,称之为水下沙堤。 离岸沙堤:它是露出水面以上,大致平行海岸的沙堤。 离岸沙堤:它是露出水面以上,大致平行海岸的沙堤。长几 公里~几十公里。沙堤断续连接留下潮流入口,其内 公里~几十公里。沙堤断续连接留下潮流入口, 即成泻湖( 即成泻湖(离岸堤与陆地之间封闭半封闭的浅水水域)。 水下堆积阶地:在水下岸坡的坡脚处, 水下堆积阶地:在水下岸坡的坡脚处,由向海移动的泥沙按 密度、大小分选堆积而成。 密度、大小分选堆积而成。
深水区波浪——水质点做正常圆周运动,随水深 水质点做正常圆周运动, 深水区波浪 水质点做正常圆周运动 增大,圆周运动幅度越小。 增大,圆周运动幅度越小。
横向流和沿岸流: 横向流和沿岸流:
海岸带泥沙的运动受到2种力的作用,即波浪力和重力, 海岸带泥沙的运动受到 种力的作用,即波浪力和重力,在这 种力的作用 两种力的作用下,海岸带的泥沙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 两种力的作用下,海岸带的泥沙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
第8章_海岸地貌-1
沿岸流
当波浪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尤其是波浪向 较平直的海岸推进时,在波浪破碎后,破浪带 与岸线之间会产生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 (图8-16)。
沿岸流如果能持续较长时间,对沿岸泥沙冲淤 和岸线变化影响较大。
当河流入海后,在盛行风(如季风)的作用下, 可形成强大的沿岸流。如长江、钱塘江的冲淡 水影响下形成的浙闽沿岸流。
第八章 海岸地貌
第八章 海岸地貌
海岸动力作用 海岸地貌 生物海岸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海岸又称为海岸带,它是陆地与海洋的接触地带。宽度 数千米至数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其上界是风暴潮作用 的最高位置,下界为波浪作用开始扰动海底泥沙处。
出发点的不同对海岸带的定义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从经济的角度:海岸带是在海岸线两侧200千米范 围,其内所开展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海岸带经济。 从水位变化看:海水淹没与出露交替的区域,为海 岸带。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以海陆交界线为基准,受海洋 动力和陆地动力共同作用的区域是为海岸带。 从地貌学的角度看:受海洋动力和陆地动力共同作 用所形成的地貌区域,是海岸带。
波浪特征
1、深水波
深水波的水质点呈圆形运动,产生的波形对称。 在垂直方向随水深增加,半径减小。波高按等比级数减少。
深水波水质点运动轨迹
波高随水深变化 在海面以下一个波长的深度处,水质点 运动轨迹的直径只有海面波的1/512。
2、浅水波浪变形
当波浪传播入浅水区,发生变形后就转变为浅 水波浪。一般认为1/2波长的海底深度是波浪 变形的临界深度。
中等海浪最利于裂流的发育。汹涌的海浪能产 生为数不多但较强的裂流,而较弱的海浪能形 成数量较多、能量较弱的裂流。
裂流的流速一般在1~2米/秒左右,具有较强 的冲刷能力(可切割破浪带附近的水下沙坝; 在高能波浪作用下形成的裂流可在海底冲蚀出 裂流沟)。
第8章 海岸地貌
堡岛——是平行于海岸与海岸线之间有 潟湖相隔的狭长沙坝。 潟湖——是由沙坝、沙嘴、或滨岸堤与 海洋隔离开的海滨或浅海湾。(太湖、西湖 等淡水湖是与海完全隔离的古潟湖。
沙坝—潟湖海岸 由于湾口拦湾坝的发育而造成的 由沙坝、潟湖二个主要单元组成的海岸。拦湾坝 多存在缺口,成为潮汐通道,入口处(潟湖内) 堆积出涨潮三角洲,出口处堆积有退潮三角洲(图 8.36),二者均阻碍航行。潟湖内水浅堆积作用 较强,四周常见沼泽及淤泥质海滩发育。如粤西 的水东港。
第八章
海岸地貌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接触地带,宽度数公里
至数十公里。其范围由海岸、海滩、水下岸坡
三部分组成: 1、海岸:又称后滨 在高潮位之上,上 界为最大波浪所能 到达之处,又称为 潮上带。
2、海滩:又称前滨 在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高 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为潮间 带。
3、水下岸坡:又称近滨 在低潮位之下,至波长1/2的 水深之处,该处为波浪作用基面。在此基面以下波浪作用 十分微弱,故不列人海岸带的范围。这一带又称为潮下带。
上式表明:大气上界水平面上 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 的增大而增强。当太阳高度角为 90°时,太阳辐射强度就等于太 阳常数。因此,太阳常数就是到 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最 大值。
(4)太阳常数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就是太 阳常数。但是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 太阳辐射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在远日点和在近日点的太阳 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就有一定差异。 在近日点垂直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 射强度比太阳常数大3.4%;而在远 日点则比太阳常数小3.5%。
4 气温
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的数量度量。 其变化规律有: (a)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 日变化: • 年变化: (b)气温的水平分布 (★ ★ ★) P71(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蚀洞
海蚀窗
(2)海蚀拱桥
突出的海岬两侧,如 果发育相向的海蚀洞被 蚀穿而相互贯通而形成 拱桥状的海蚀地貌 。
(3)海蚀柱
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顶 板崩塌,外侧形成脱离海 岸的海蚀地貌,也可由海 崖后退过程中离岸小岛再 经海蚀作用而形成。
平潭海蚀柱 高30m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豪勋爵岛的球状金字塔,这是世 界上最高的海柱,高度为562米。
典型沙质海滩的四个组成单元
三、淤泥质海岸
•
粉砂淤泥质海岸常分布在河口三角洲附近、港湾、 澙湖内,也可分布在面向开阔海,而坡度平缓的海岸 地区(例如我国渤海湾、莱州湾和苏北海岸)。 形成与发育需要大量细粒沉积物补给。还要有一 平缓向海延伸的水下岸坡,使波浪在抵达潮间带时 大大消能。
•
淤泥质海岸
四、堡岛和潟湖
堡岛与潟湖
台南七股潟湖淤积过程
第六节 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一、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海岸是以石珊瑚为主的造礁生物形成的一 种特殊类型的海岸。
(一)珊瑚礁海岸类型 1、岸礁
发育在近岸浅水带,并 以礁坪的形式沿岸分布, 又称裙礁或边缘礁。
岸礁剖面示意图
2、堡礁
堡礁与海岸间由潟湖或带状浅海与陆地隔开。
3、环礁
环礁大小不 一,平面多为 椭圆形,也有 其它形态,环 礁体中间为礁 湖(潟湖)。
(二)环礁和岛屿堡礁成因——达尔文假说
达尔文假说认为:首先在岛屿边缘发育岸 礁,后来岛屿逐渐下沉,珊瑚仍保持向上生长, 露出海面的岛屿部分与珊瑚礁之间出现潟湖和 浅海,昔日的岸礁变为堡礁。最后,整个岛屿 沉没,后来堡礁上继续生长的珊瑚就形成了环 礁。
4、绕射作用
当波浪被沙嘴、突出的岬角特别是受防 波堤等人工建筑物阻挡,则在阻挡物后侧产 生波影区。因波能被阻碍,波浪发生绕射, 波能沿波峰线做侧向传递进入波影区,能量 大为减少,所以波影区常比较平静。
波浪的绕射
二、潮汐和潮流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潮汐除了直接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变动外,还影响 波浪的有效作用,使波浪作用带和破碎带位臵随 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根据潮汐引起的水位变 化,可把海岸带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四)海蚀崖
成因:原始海岸斜坡上,在与海面相交接处 附近是经波浪冲击的主要地段,长期受蚀后在 这里形成海蚀穴,海蚀穴不断扩大使其上岩石 悬空发生崩坠,形成海蚀崖。
(五)海蚀平台
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会随海蚀崖后退而变宽。
海蚀崖 海蚀平台
(六)海蚀阶地 海蚀平台形成后,若因陆地上升或海面下降而 高出海面,则形成海蚀阶地,如果陆地下降或海 面上升,则形成水下阶地。
达尔马提亚型海岸
里亚型海岸
第四节 海岸带泥沙运动 及其地貌
海岸带碎屑物在波浪和重力作用下运动。有些颗 粒仅做往返运动不显著位移,大多数颗粒因往返运 移的距离不等而发生了位移,颗粒位移的方向可分 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当波向线与岸线垂交时,颗 粒垂直于岸线做横向移动;波向线与岸线斜交时, 颗粒不仅向岸或离岸,还沿岸线做纵向移动。多数 时候,颗粒的横向和纵向运移相结合。
引起海平面变动的原因有: 气候变化如冰期和间冰期更替(冰后期大量冰川 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反之相反); 全球构造运动——板块运动造成大洋容积变化引 起全球性海平面变动; 因局部地区的地壳运动引起地区性海面变动。
第三节 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一、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表现较明显
(一)波浪冲击和空气压缩作用
1、崩顶破碎
波陡(波高/波长)较大的波浪传入坡度平缓 的海岸,易出现崩顶破碎。
2、卷跃破碎
在具有相当坡度的水下岸 坡,中等波陡的波浪易产生 卷跃破碎。
3、激散破碎
波浪波陡较小和坡度较 大的水下岸坡上容易形成 激散破碎。
波浪破碎的三种基本类型
(四)波浪折射
1、概念
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如果波向线与等 深线斜交(不垂直),随波浪向岸传递,波向 逐渐朝着与等深线(与岸线平行)和岸线垂直 的方向偏转。
与沉积物流有关的地貌
第五节 海岸堆积地貌
一、砾石海滩
砾滩由不同粒级和不同形状的砾石所组成。范围 不大;经济价值不高(缺少营养,贝类生存不了); 坡度一般较大;宽度较窄(与坡度较大相关);主 要在基岩海岸由于崩塌破碎形成。一般只分布在有 砾石供应的海蚀崖和小河河口附近。
二、沙质海滩
较砾滩宽阔平缓典型的沙滩可分海岸沙丘带、后 滨、前滨和临滨几个单元。适合文蛤,花蛤等贝 类生存。
一、沉积物的横向移动与均衡剖面的塑造
(一)中立线的概念(实际是中立“带”)
波浪加上重力作用,使岸坡上部物质不断向岸 移动,岸坡下部物质不断向海移动,形成上下两条 侵蚀带。两条侵蚀带之间有一过渡带,沉积物在此 带上只有运动距离但没有位移。 (二)均衡剖面的塑造
中立带不断向下和向上扩大,最后使岸坡发育成 为一条凹形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的物质在每次波 浪运动中,只在原地来回运动。当海岸剖面成为上 述曲线时,即为平衡剖面。
因波速随深度变浅而下降,位于较浅一端 的传播速度小于较深一端的波速,导致波峰线 发生偏转。
2、成因
3、结果
在水下地形和不规则的岸线导致等深线曲 折情况下,波能出现辐聚,辐散等现象。一般 地,在海岸凸出的岬角处波浪辐聚,波能集中, 发生侵蚀 ;在海岸凹进的海湾处:辐散,波能 扩散,发生沉积 。
不规则海岸线对波浪折射影响
水下岸坡均衡剖面的塑造
二、沉积物的纵向移动及形成的地貌
(一)沉积物的纵向移动
当波向线方向与岸线斜交时,波动方向与重 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海底沉积物颗粒循着波 向线与重力两者的合力方向运移。 (二)沉积物流形成的地貌
在长时期内,具有一定总方向的沉积物总体 沿海岸移动现象称为沉积物流或泥沙流。
2、波形
水质点轨道不对称引起波形不对称。由海向岸, 前坡越来越陡,后坡越来越缓,水质点运动轨道伸 展的上半部波动流速大下半部波动流速较小,从而 导致向岸的波动流速大于向海的波动流速。
破浪区
不对称浪区
对称浪区
波基面
大于1/2波长区
(三)波浪破碎
波浪自外海进入浅水区达到某一临界点时, 波浪都将发生破碎。
(3)位于波顶和波底时,水质点的水平流速值 最大,垂直流速位零;位于波顶和波底之间的中 点时,水平流速值为零,垂直流速最大。
(二)浅水波浪的传播与变形
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发生变形后就转变为 浅水波。
1、水质点的运动轨道
轨道为不对称的上凸向下逐渐展平(椭圆形), 从水面向下,轨道半径逐渐变小,到海底扁度达到 极限,水质点仅做平行于底面的直线振荡运动 。
堡岛是平行于海岸与岸线之间有潟湖相隔的 狭长沙岛。特大高潮和风暴浪越过堡岛时在此 堆积冲越扇。多个冲越扇可连续成带分布。
堡岛体系中的主要地貌单元示意图(据Reinson, 1979)
堡岛成因
①堡岛是由水下沙坝向上堆积发育而成的。
②沿岸流作用形成沙嘴,沙嘴平行于海岸向前伸
展,后被潮汐通道切隔而成。
第八章 海岸地貌
概论
(一)海岸线与海岸带
海水面与陆地的交线称海岸线。由于潮汐作 用海岸线会随海面波动而变动。海岸带包括海岸 线两侧的陆上和水下两部分。海岸自海向陆可分: 滨外、临滨(近滨)、前滨和后滨。
(二)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近岸流等海洋水 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如 何 测 量 海 岸 线 ?
钱塘江大潮
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 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2人死亡。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
杭州湾
/show/Y7lhp55d6Rq-uOSwBIDnTw...html?st=1_9_2_1&nr=1 /show/2YdV2kBhVVySQHy8MQNTkQ...html?st=1_9_5_1&nr=1
三、岩性和构造对海岸的影响
(一)岩性的影响(影响海蚀速度和碎屑多寡)
1、坚硬而少裂隙
受蚀比较轻,形成岬角,少海蚀平台。
2、强度中等的沉积岩
海蚀崖外有海蚀平台, 海蚀平台外有疏松堆积物。
3、结构疏松的岩层
岸坡缓斜,海蚀崖不发育。若两侧为坚硬岩石,
则中间比较软的部分容易形成港湾。
(二)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性质和构造线延伸的方向与海岸形 态和性质关系很大。 纵向海岸:岸线方向与构造线方向大致一致, 岸线平直,少港湾和半岛,称达尔马提亚型海岸。 横向海岸:岸线方向与构造线方向近于垂直, 特别是当不同岩性频繁交替时,岸线曲折成锯齿状, 多岬角和港湾,称里亚型海岸。 斜向海岸:介于纵向海岸和横向海岸之间,常 发育成不对称雁状的曲折岸线。
(三)溶蚀作用
主要在碳酸盐组成的海岸带发生,可形成别 具一格的溶蚀平台。
由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平台
二、海蚀地貌
(一)海蚀穴(洞)
海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形成的凹槽。其中宽度 大于深度的称穴,反之为洞 。
* 海蚀穴(洞):常沿节理和抗蚀力较弱的部 位发育。 *海蚀窗:海蚀洞顶崩塌形成与海蚀崖上部沟通 的海蚀穴(洞)。
根据海岸带与大海连通情况可分两类海岸。 一种是与大海连通性很好的海岸带,与大海陆 架之间没有被堡岛或生物礁隔开,称为无障壁 海岸。另一类是海岸带与大海之间有堡岛阻隔, 称有障壁海岸(全世界有13%海岸属此类), 堡岛海岸体系由堡岛链、潟湖(或河口港湾)、 潮汐通道与潮汐三角洲等三单元组成。
(一)堡岛
波浪冲击可直接作用,也会使岩石裂隙和节理 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对岩石施加巨大的压力,而 退水时,压力骤减,如此,反复进行作用,崖壁 岩石破碎 ,海岸受蚀崩解,形成陡峻侵蚀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