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经验算法公式

合集下载

机房建设常用计算公式

机房建设常用计算公式

机房建设常用计算公式一、机房面积:◆当电子信息设备已确定规格时,可按下面公式计算:公式:A=K∑SA-------表示主机房使用面积(㎡);K-------表示系数,可取5~7;S-------表示电子信息设备的投影面积(㎡)◆当电子信息设备尚未确定规格时,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公式:A=FNF-----表示单台设备占用面积。

可取3.5~5.5(㎡/台);N----表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柜)的总台数。

◆铺助区的面积宜为主机房面积的0.2~1倍。

◆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人计算;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有人长期工作的房间面积,可按5~7㎡/人计算。

注意:当机柜内或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或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方式。

◆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2.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3.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者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M;4.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

二、UPS和电池容量计算:◆UPS容量计算:公式:设备总负载功率÷在线式UPS功率因子(一般为0.8)=UPS容量(VA)例:设备总负载功率为:14220WUPS容量为:14220W÷0.8=17775VA考虑UPS容量的冗余,一般以20%到30%(UPS最佳工作状态是负载70%到80%), UPS 容量应该为17775VA X 1.3 = 23107.5VA,从而可以得出选用30kVA的UPS。

◆电池容量计算:以后备时间要求2小时为例:30kVA*2H÷(0.8*384V(为UPS启动电压40K-384 30K-384 6K以下240))=195.3AH 得出需要选用2组100AH电池。

每组为384V÷12V(单节电池电压)=32节。

三、空开及电缆计算:◆空开计算: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一般取0.75 你的30KW负载的线电流:I=P/1.732Ucosφ=30000/1.732*380*0.75=30000/493.62=60.8A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但启动电流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选择导线时只按1.3到1.7的系数考虑。

信息机房空调配置的计算

信息机房空调配置的计算

信息机房空调配置的计算
计算方法有2种:
方法1:功率及面积法:
Qt=Q1+Q2
Qt=总制冷量KW
Q1=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
Q2=环境热负荷0.15~0.18KW/㎡机房面积
方法2:面积法:当只知道面积时
Qt=SP
Qt=总制冷量
S =机房面积㎡
P =冷量估算指标根据不同用途机房的估算指标选取
※精密空调场所的冷负荷估算指标
1、电信交换机房、移动基站300W/㎡左右
2、数据中心600w/㎡左右
3、计算机房、计费中心、控制中心、培训中心300W/㎡左右
4、电子产品及仪表车间、精密加工车间300W/㎡左右
5、标准检测室、校准中心250W/㎡左右
6、UPS和电池室、动力机房300W/㎡左右
7、医院和检测室、生化培养室、洁净室、实验室200W/㎡左右
8、仓储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烟草、食品200W/㎡左右
※在机房行业中的经验算法:
每平方米需求能量350—500大卡/换算公式1KW=860大卡
按100平方米机房计算;选择400大卡/平方米
100400/860=46.5KW就是说最基本需要50KW的空调
在机房中一般还需要 1+1原则;那么100平方米机房配2台50KW空调。

机房综合能效计算模型描述

机房综合能效计算模型描述

计算公式: EER总=Q总冷量 /N 总 ( 整年 )N总 =N1’+N2’+N3’+N4’式中:Q总冷量 :整年主机房冷冻水输出冷量计量表读数( 实质丈量值累计之和KW*h)。

N1’: 冷水机组的计量电表度数( 实质丈量值整年累计之和KW*h)。

N2’: 冷冻水泵组合的计量电表度数( 实质丈量值整年累计之和KW*h)。

N3’: 冷却水泵组合的计量电表度数( 实质丈量值整年累计之和KW*h)。

N4’: 冷却塔组合的计量电表度数( 实质丈量值整年累计之和KW*h)。

机房综合能效比计算条件:运转时间:每日运转时间 7:00~19: 00,每个月运转 22 天,每年运转 8 个月。

计算负荷点:为方便计算机房综合能效比数值,计算过程仅收集 25%、50%、75%、100%四个负荷点进行计算。

冷冻水温度:出水温度 7℃,进水温度 12℃,污垢系数按国标 GB/规定,配置变频冷冻泵。

冷却水水温:因环境温度对冷却水进水温度影响较大,整年各月的均匀冷却水温参数是不同样的,项目无详细逐时负荷数据可供参照,污垢系数及冷却水温参照国标 GB/部分负荷水温数值,以下表:所以需要将这四个负荷点与水温对应来核算机组的能耗,以及随负荷变化水泵、水塔等零件能耗的变化也要进行核算。

招标要求中冷却泵要求变频,依据实质情况,变频后冷却水量减少,机组更耗能,建议冷却泵采纳定频泵,更节能。

各负荷点运转时间:因整年各月冷负荷各不同样,满负荷运转及部分负荷运转时间长短不同样,不同负荷段的权重可依据GB/,IPLV 值计算方法。

各个负荷点运行时间权重以下:负荷百分占年运转时间冷却水温年耗冷( KWh)年耗电量( KWh)比( %)百分比( %)(℃)Q总冷量N1’ +N2’ +N3’+N4’10030752650232519。

机房、空调、配电、消防-设计计算

机房、空调、配电、消防-设计计算

机房散热用精密空调。

精密空调分为水冷和风冷。

空调制冷量是根据机房冷负荷来确定的。

举例,一个面积为85平米,UPS设计容量为120KVA的机房,其空调制冷量计算如下:依据经验采用“功率及面积法”计算机房冷负荷。

Q t=Q1+Q2其中,Q t总制冷量(KW)Q1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Q2环境冷负荷(=0.12~0.18kW/m2 ×机房面积)因为所有设备均通过UPS供电,所以可根据UPS的功率来确定整个机房的设备负荷。

设计UPS的容量为120KVA,则室内设备冷负荷为Q1 = 120*0.8*0.8*0.8=61.44KW(需要扣除设计时考虑的20%余量)环境冷负荷为Q2=0.1kw/平方米×85平方米=8.5KW则Qt=Q1+Q2=61.44+8.5=69.94KW注:电池发热量和UPS的发热量忽略不计。

这样,使用一个制冷量70KW左右的空调就足够了。

为了安全起见,可以使用1+1备份。

1、机房设备:机房预计放置15台服务器机柜,5台刀片服务器机柜,4台存储设备机柜,2台网络机柜;2、机房负荷:服务器机柜功率=15台*3.5KW/台=52.5KW;刀片服务器机柜功率=5台*9 KW/台=45KW;存储设备机柜功率=4台*5 KW/台=20KW;网络机柜功率=3台* 2KW/台=6KW;机房设备总功率为:123.5KW;实际使用功率取功率系数0.8,为UPS可以考虑配120KVA;3、空调用电负荷:空调及照明总功率为:50KW;机房总用电功率为:173.5KW;考虑25%余量,实际配电总功率为216KW 防区的体积(容积)*海拔修正系数*设计浓度/七氟丙烷x°(环境温度)时的过热蒸气比容*(100-设计浓度)得出涉及用量如下例体积为100m3。

正常环境温度为25℃,设计浓度为8.3,海拔修正系数为1 那么计算公式如下:(一) 七氟丙烷25℃时的过热蒸气比容,按下式计算:S=K1+K2×T=0.1269+0.000513×25= 0.140 m3/Kg(二)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按下式计算:W=K*V*C/S(100-C)=1.0×100×8.30/0.140×(100-8.30)= 64.78 Kg 得出用量为64.78kg通风机分类如下:通风机—排气压力低于112700Pa;鼓风机—排气压力在112700Pa~343000Pa之间;压缩机—排气压力高于343000Pa以上通风机高低压相应分类如下(在标准状态下)低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1000Pa中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1000~5000Pa高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5000~30000Pa低压轴流通风机:全压P≤500PaN =N(轴功率)×K(电机贮备系数)=电机所需功率注:0.8是风机效率,是一个变数,0.98是一个机械效率也是一个变数(A型为1,D、F型为0.98,C、B型为0.95)2、风机全压:(未在标准情况下修正)P1=P2×式中:P1=工况全压(Pa)、P2=设计标准压力(或表中全压Pa)、B=当地大气压(mmHg)、T2=工况介质温度℃、T1= 表中或未修正的设计温度℃、760mmHg=在海拔0m,空气在20℃情况下的大气压。

信息机房空调配置的计算

信息机房空调配置的计算

信息机房空调配置的计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信息机房空调配置的计算
计算方法有2种:
方法1:功率及面积法:
Qt=Q1+Q2
Qt=总制冷量(KW)
Q1=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
Q2=环境热负荷(~㎡*机房面积)
方法2:面积法:(当只知道面积时)
Qt=S*P
Qt=总制冷量
S =机房面积(㎡)
P =冷量估算指标(根据不同用途机房的估算指标选取)
※精密空调场所的冷负荷估算指标
1、电信交换机房、移动基站(300W/㎡左右)
2、数据中心(600w/㎡左右)
3、计算机房、计费中心、控制中心、培训中心(300W/㎡左右)
4、电子产品及仪表车间、精密加工车间(300W/㎡左右)
5、标准检测室、校准中心(250W/㎡左右)
6、UPS和电池室、动力机房(300W/㎡左右)
7、医院和检测室、生化培养室、洁净室、实验室(200W/㎡左右)
8、仓储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烟草、食品)(200W/㎡左右)※在机房行业中的经验算法:
每平方米需求能量350—500大卡/换算公式1KW=860大卡
按100平方米机房计算。

选择400大卡/平方米
100*400/860=就是说最基本需要50KW的空调
在机房中一般还需要 1+1原则。

那么100平方米机房配2台50KW空调。

机房电源计算公式

机房电源计算公式

一般情况下[1+α(t-25)]结果为1,所以公式可以简化为Q>=KIT/ηI:负荷电流(A);
基站空调的计算公式
制冷量=0.95*设备功耗(KW)+0.09(KW/平方米)*机房面积(平方米)
空调匹数=制冷量÷2.5KW
一般2P---制冷5000(W)
3P---制冷7000(W)
5P---制冷12000(W)
计算蓄电池总容量
可按下式估算:
Q>=K时间*I
1小时放电:K时间=3.31;2小时放电:K时间=4.88;3小时放电:K时间=5.95;4小时放电:K时间=7.52;
6小时放电:K时间=9.90;8小时放电:K时间=12.64;10小时以上放电:K时间=14;
其中I为设备近期耗电量
计算蓄电池放电时间
先估算大概时间,再按下式估算:
T=Q/T时间*I
1小时系数:T时间=3.31;2小时系数:T时间=2.44;3小时系数:T时间=1.98;4小时系数:T时间=1.88;6小时系数:T时间=1.65;8小时系数:T时间=1.58;10小时以上系数:T时间=1.40;
交流负荷的计算
P交流=P直流/转换效率
P直流=整流器台数×整流器容量(A)×电压(48/24V)
如果按整流机架满配计算交流负荷,可据此选择前端交流引入空开和电缆
开关电源容量计算及配置
整流器等换流设备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

按N+1(10台整流器以上每10台增加1台)冗余方式配置容量
I整流器=I直流设备耗电+I蓄电池充电+I备份
其中:I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容量(Ah)/10
I直流设备耗电=P直流设备功率(W)/48。

机房简单计算公式-zhc

机房简单计算公式-zhc

1、IT 设备总功率(kW )= 机柜数量(Rack )X 功率密度(kW/Rack)-zhc 一般数据中心设备平均:3kW/Rack云计算数据中心设备平均:7.5kW/Rack特殊高密度设备平均:10kW/Rack以上描述功率密度常用的单位是kW/R、kW/sqm。

微信号date18172、电源和空调的最简易的计算方法-zhc138********:最简易的估算公式:UPS的总容量(kVA)=IT设备总功率(kW)/0.8 /0.9空调的总冷量(kW)=IT设备总功率(kW)+ 面积X0.15 (kW)变压器容量(kVA)=IT用电量(kVA)x2(1.8)(PUE风冷最大值=2)(PUE水冷最大值=1.8)油机容量(kVA)=变压器容量kVA(Note: 这里计算出来的总容量是不包含冗余部分的容量。

)3、配电柜断路器算法-zhc138********:支路断路器额定电流=(单柜负载/电压)*1.25 (1.25为余量系数;负载如果为三相电源,电压取660V,单相则取220V)(匹配原则:断路器额定电流≥负载额定电流*1.25,根据负载电压相数和额定电流往上选择最接近的断路器型号)总路断路器额定电流=(总负载/380/1.732)*1.254、UPS算法-zhc138********:UPS数量=IT功耗/(UPS综合系数*UPS容量)(UPS综合系数=UPS效率系数*UPS负载系数。

冗余原则:塔式机按N+1冗余(N ≤3)即,每3台UPS备份一台;模块化UPS按UPS模块N+1冗余。

)5、蓄电池算法:恒功率法计算公式:步骤1 : 计算电池单Cell需求放电功率W:单Cell电池需求放电功率S:UPS额定容量(VA)PF:负载输入功率因数μ:UPS逆变效率n:12V电池节数步骤2:查询电池的规格书,在规定的备电时间及终止电压条件下,得到对应的电池单Cell放电功率步骤3:当单组电池不满足时,通过并联方式扩展电池的放电功率,最大并联数不超过4组步骤4 验算所选电池的功率偏差,以-5%~+10%为宜,不接受-5%以下的配置,不满足的情况返回步骤2,重新选取其他型号电池的规格书重新计算.。

(完整版)机房常用计算公式

(完整版)机房常用计算公式

1、空调大小选择精密空调:面积×300/860=KW(功率)注:300为层高,860为经验值。

面积×高×4=新风量2、UPS选择UPS容量计算: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1.2P (8.1.7-1)式中E--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备份不间断电源系统设备)(KW/KVA)P—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 A)。

功率×1.2=KVAUPS电池公式:(UPS容量<VA>)×功率因数×后备时间÷启动电压=AH<安时>如:6KVA的UPS:6000*0.7/240=17.5后备时间=用已有的电池AH(如:24AH、38AH、65AH、100AH)/一组一小时的电池AH数24/17.5=1.37小时38/17.5=2.17小时65/17.5=3.7小时100/17.5=5.71小时一组一小时电池数=启动电压/单节电池伏数(如:12V)启动电压=一组电池数*单节电池伏数(如:12V)(首先要知道启动电压,启动电压需向厂商咨询)注:科尔茂的启动电压为:40K-384 30K-384 6K-240,10K以下为240,以上为384。

功率因数约0.7、0.8 。

3、线缆选择电流计算:三相 I=P/(380×1.732×0.85) 简约为:559.436单相 I=P/(220×0.85) 简约为:187相线每平方3A,零地线放小一半。

0.85714285714285714285714285714335KVA用于表示视在功率,KW用于表示有功功率,是不同的概念。

换算时用千伏安数乘于功率因数即为输出功率。

如:功率因素是0.7、0.8的,即:1KVA=1*0.7=0.7KW;1KVA=1*0.8=0.8KWw是功率P的单位,V是电压U的单位,A是电流I的单位;P=UI即1w=1VA 所以1KW=1KVA ,在直流点中是正确的。

机房常用计算公式

机房常用计算公式

1、空调大小选择精密空调:面积×300/860=KW(功率)注:300为层高,860为经验值。

面积×高×4=新风量2、UPS选择UPS容量计算: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8.1.7-1)式中E--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备份不间断电源系统设备)(KW/KVA)P—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A)。

功率×=KVAUPS电池公式:(UPS容量<VA>)×功率因数×后备时间÷启动电压=AH<安时>如:6KVA的UPS:6000*240=后备时间=用已有的电池AH(如:24AH、38AH、65AH、100AH)/一组一小时的电池AH数24/=小时38/=小时65/=小时100/=小时一组一小时电池数=启动电压/单节电池伏数(如:12V)启动电压=一组电池数*单节电池伏数(如:12V)(首先要知道启动电压,启动电压需向厂商咨询)注:科尔茂的启动电压为:40K-384 30K-384 6K-240,10K以下为240,以上为384。

功率因数约、。

3、线缆选择电流计算:三相I=P/(380××简约为:单相I=P/(220×简约为:187相线每平方3A,零地线放小一半。

0.KVA用于表示视在功率,KW用于表示有功功率,是不同的概念。

换算时用千伏安数乘于功率因数即为输出功率。

如:功率因素是、的,即:1KVA=1*=;1KVA=1*=w是功率P的单位,V是电压U的单位,A是电流I的单位;P=UI即1w=1VA 所以1KW=1KVA ,在直流点中是正确的。

但在交流电中,还要考虑功率因素,即:功率=电压×电流×功率因素。

通常用电器的功率因素都是小于,甚至有的只有,所以对于交流电,1KVA不等于1KW4、压降及线缆传输长度计算a.压降:V=RIR=V/IP=UIR=U/IR=rl/sb.传输长度计算电压取10%L=R*S/先用功率除以电压等于电阻P/V=I8000/220=取10%电压(0~10%压降)除以电流等于电阻U(10%)/I=R22/=6长度等于电阻乘以截面积除以电阻率L=R*S/ 1317=6*4/。

数据中心相关数据计算

数据中心相关数据计算

数据中心建设数值参数计算一、机房系统占地面积计算在机房建设中单台机柜含各种配套面积按照单台3.5~5.5m2/台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主机房面积)=F单台占用面积3.5~5.5m2/台(取中间值4.5)*N机柜总台数例:50台机柜的主面积=4.5(m2/台)X50=225 m2二、UPS计算1.机房内设备的用电量机房计划安装50台机柜,每个机柜按照4kw功耗计算,机房内机柜设备的耗电将在4kw*50台=200kw。

2.机房内其它设备(消防、监控、应急照明)监控、应急照明和消防设备耗电大约在10kw左右。

3.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1.2P上诉公式中E——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冗余不间断电源设备)P——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A)]。

继续上例P=机柜总耗电+机房内其他设备=200kw+10kw=210KW E≥1.2P=1.2*210KW=252KVA但还需考虑UPS运行在60%和70%之间是最佳状态,建议在上面的计算结果除以0.7进行再一次放大。

252KVA/0.7≈360KVA。

根据机型手册选择靠近功率的机型,因此选择2400KVA的UPS。

为了电源端的安全可靠性,建议采用UPS机器配置1+1冗余方案,因此需要两台400KVA的UPS。

所以在选型上:选择两台200KVA UPS做1+1并机。

4.电池配置方法1)根据负载核算出UPS的功率大小;例:UPS 选用 400KVA2)选定UPS品牌,这里要查一个外接电池电压参数;例:外接电池电压 384V(正负192V)3)确定后备延时,与客户沟通;例:后备1小时4)最后一步通过计算方法确定电池组的数量;(注意:这里的一组是指32只为一组;因为外接电池电压384V,选用UPS电池一般是12V每只,即12×32=384)5)计算方法:AH=P×T/外接电池电压=400000×1/384=1042(虽然400KVA,不能等同于有功功率,这里就不做细算了,具体情况时可以用400KVA乘功率因数,再进行计算。

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大全

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大全

综合布线常⽤的公式⼤全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有语⾳、数据等系统进⾏统⼀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持将来语⾳、数据、图⽂、多媒体等综合应⽤。

本⽂为⼤家分享综合布线的⼀些常⽤公式,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信息点的总量 n*3%:表⽰富余量 每层楼⽤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积=⽔平线缆⾯积×3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数)+2箱=总箱数 +的数量也可⾃⼰定,第⼀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

2、每个服务需⼀条4对⾮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作区的数量)*(每⼀⼯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作区⽔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箱 3、C=[0.55(F+N)+6]*n(m) C每个楼层的⽤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1.计算电缆长度在综合布线过程中,需要计算各个区域所需电缆的长度,这主要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缆长度:电缆长度=(区域长度+区域宽度)*2+(楼层高度+楼层厚度)*楼层数*22.电源电流计算在综合布线中,为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合理地计算电源电流。

一般可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电源电流=设备功耗/电源电压3.孔洞数量计算在综合布线过程中,为了放置电缆和电线,需要钻孔和开槽等工作。

为了减少布线工作量,需要合理计算孔洞数量。

一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孔洞数量=电缆长度/平均孔洞间隔4.柱子安装数量计算综合布线中,为了支撑电缆和电线,需要安装柱子。

为了合理分布柱子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柱子数量:柱子数量=电缆长度/平均柱子间隔5.网络总线长度计算在办公场所中,为了提供数据通信功能,通常需要安装网络线缆。

为了合理布局网络线缆的长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网络总线长度=(工作站数量*工作站距离)/网线长度6.机房面积计算综合布线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机房来放置网络设备等。

为了合理规划机房的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机房面积=机房设备数量*设备平均占地面积7.系统断路器容量计算综合布线中,需要为设备提供电力供应,为了确保供电正常,需要合理计算系统断路器容量。

一般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断路器容量=电源电流*系统设备数量以上是综合布线计算中的一些基本公式,不同工程项目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机房热负荷计算方法

机房热负荷计算方法

1、机房热负荷计算方法,各系统累加法
(1)设备热负荷:
Q1=P×η1×η2×η3 (KW)
Q1:计算机设备热负荷
P:机房内各种设备总功耗(KW)
η1:同时使用系数
η2:利用系数
η3:负荷工作均匀系数
通常,η1、η2、η3 取0.6~0.8之间,考虑制冷量的冗余,通常η1×η2×η3取值为0.8。

(2)机房照明热负荷:
Q2=C×S (KW)
C:根据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要求,机房照度应大于2001x,其功耗大约为20W/M2。

以后的计算中,照明功耗将以20 W/M2为依据计算。

S:机房面积
(3)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
Q3=K×S/1000 (KW)
K: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系数(50W/m2机房面积)
S:机房面积
(4)人员的散热负荷:
Q4=P×N/1000 (KW)
N:机房常有人员数量
P:人体发热量,轻体力工作人员热负荷显热与潜热之和,在室温为21℃和24℃时均为130W/人。

(5)新风热负荷计算较为复杂,我们以空调本身的设备余量来平衡,不另外计算。

以上五种热源组成了机房的总热负荷,即机房热负荷Qt= Q1+Q2+ Q3+ Q4。

由于上述(3)(4)(5)计算复杂,通常是采用工程查表予以确定。

但是因为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阶段,非常难以确定,所以实际在数据中心中通常采用设计估算与事后调整法。

机房负荷计算方法

机房负荷计算方法

机房负荷计算方法1.设备功率法设备功率法是最常用的机房负荷计算方法之一、它通过统计机房内各种设备的额定功率,并结合设备的使用率和同时开启率来计算机房的负荷。

公式如下:机房负荷=∑(设备功率×使用率×开启率)其中,“∑”表示对所有设备的求和,设备功率指设备的额定功率,使用率指设备实际使用时的功率占额定功率的比例,开启率指设备实际开启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2.PUE法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法是一种评估机房能效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负荷计算。

PUE指标是机房总用电量与设备实际用电量之比。

通过计算机房的PUE值,可以间接估算机房的负荷。

公式如下:机房负荷=机房总用电量/PUEPUE值的计算需要考虑机房内所有设备的用电量,包括空调、UPS、照明等,并排除其他非设备用电消耗。

3.电量录波法电量录波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负荷计算方法,通过使用电量录波仪器,在一定时间内对机房的电力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机房的负荷曲线和负荷特点。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估算机房的负荷,以便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规划。

4.软件模拟法软件模拟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型的负荷计算方法,通常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来模拟机房的电力消耗和负荷情况。

通过输入机房的设备信息、使用率等参数,软件可以模拟出机房的负荷曲线和负荷最大值,帮助管理员做出科学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机房负荷计算不仅需考虑设备的功率,还需考虑其余因素的影响,如机房的供电能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温湿度等。

因此,在进行负荷计算时,还需要参考相应的相关标准和指南,例如TIA/EIA标准、ASHRAE标准等,确保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机房负荷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合理的负荷计算,可以为机房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机房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机房建设常用计算公式

机房建设常用计算公式

机房建设常用计算公式一、机房面积:◆当电子信息设备已确定规格时,可按下面公式计算:公式:A=K∑SA-------表示主机房使用面积(㎡);K-------表示系数,可取5~7;S-------表示电子信息设备的投影面积(㎡)◆当电子信息设备尚未确定规格时,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公式:A=FNF-----表示单台设备占用面积。

可取3.5~5.5(㎡/台);N----表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柜)的总台数。

◆铺助区的面积宜为主机房面积的0.2~1倍。

◆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人计算;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有人长期工作的房间面积,可按5~7㎡/人计算。

注意:当机柜内或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或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方式。

◆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2.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3.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者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M;4.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

二、UPS和电池容量计算:◆UPS容量计算:公式:设备总负载功率÷在线式UPS功率因子(一般为0.8)=UPS容量(VA)例:设备总负载功率为:14220WUPS容量为:14220W÷0.8=17775VA考虑UPS容量的冗余,一般以20%到30%(UPS最佳工作状态是负载70%到80%),UPS容量应该为17775VA X 1.3 = 23107.5VA,从而可以得出选用30kVA的UPS。

◆电池容量计算:以后备时间要求2小时为例:30kVA*2H÷(0.8*384V(为UPS启动电压40K-384 30K-384 6K以下240))=195.3AH得出需要选用2组100AH电池。

每组为384V÷12V(单节电池电压)=32节。

三、空开及电缆计算:◆空开计算: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一般取0.75 你的30KW负载的线电流:I=P/1.732Ucosφ=30000/1.732*380*0.75=30000/493.62=60.8A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但启动电流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选择导线时只按1.3到1.7的系数考虑。

通信机房-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函数版

通信机房-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函数版

0
0
信息点数量
0
0
0
0 0
0
信息点 平均线=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最长线距 最短的线距
0
0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楼高 最长 最短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线数 信息点数 线缆箱数=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节点数 层高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0
0
总箱数 总长度=(平均值+5米)X点 数 点数 平均值=(最长的线距+最短 的线距) 最长的线距 最短的线距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 总数量
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 作区的数量 每 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 的数量 0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 各层电缆长总和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 0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总共所需电缆箱数最长最短节点数层高最远距离最近距离rj45头的需求量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水平线缆面积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0
0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需要多少箱线=线缆总数/305 需要的线缆总数=平均线长*信息点

电脑机房使用率计算公式

电脑机房使用率计算公式

电脑机房使用率计算公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机房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政府机构,都离不开电脑机房的支持。

而电脑机房的使用率是评估其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运营中,了解电脑机房的使用率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划资源、提高效率,因此计算电脑机房使用率的公式显得尤为重要。

电脑机房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电脑机房实际使用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电脑机房使用率的计算公式为:使用率 = (实际使用时间 / 总时间) × 100%。

其中,实际使用时间是指电脑机房真正被使用的时间,而总时间则是指电脑机房的开放时间,包括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等。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电脑机房使用率需要准确获取实际使用时间和总时间的数据。

实际使用时间可以通过监控系统或者人工记录来获取,而总时间则需要根据电脑机房的开放时间来确定。

在获取数据之后,就可以根据上述公式来计算电脑机房的使用率了。

电脑机房使用率的计算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

比如,如果电脑机房使用率较低,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开放时间或者进行其他资源调整,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相反,如果电脑机房使用率较高,就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设备、扩大空间等,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了计算电脑机房使用率,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电脑机房的利用率。

比如,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用户对电脑机房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使用意愿;还可以通过优化机房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等。

在实际操作中,电脑机房使用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情况。

比如,有些电脑机房可能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率较高,而在其他时间段内使用率较低,这就需要对不同时间段的使用率进行分别计算和分析;又比如,有些电脑机房可能会因为维护、故障等原因而暂时关闭,这就需要对这部分时间进行排除或者特殊处理。

总的来说,电脑机房使用率的计算公式为使用率 = (实际使用时间 / 总时间) ×100%。

机房层计算式

机房层计算式

机房层
外部构件
小构件
林家湾5#、7#楼女儿墙、机房层涂料工程量
:(3*0.5[南立面塔楼一]+(10.2*0.5-0.73[女儿墙接触面]))[北立面楼梯 间]*2[单元] :(41.04*(59.4-54)[大墙面的面积]-1.5*1.6-2.4*2.1-[洞口侧面未 做]1.2*2.1*3-0.9*0.9+(0.9+0.9)*2*0.1-0.35*0.35*2[2个预留洞口]-[女儿墙与 墙体交接面积]2.56*2)*2[单元] :(0.1+0.1+0.1)[宽]*(9.8+12.1+6.45+1.25)[机房周长] :(21.9*(61.1-59.4)-7.26*3[标高处造型镂空部位]+[造型底板及侧立面部位] (0.8+3.1+0.8)*0.2*3[个])*2[单元] :(17.4*(62.9-61.1)-0.42*2+2.59*0.1*2[TC0509a]0.83*2+3.47*0.1*2[TC1009a])*2[单元] :23.08*0.85*2[单元] :(7.51*(58-54)-2.6*2+6.16*0.1*2[TC1519A]-1.2*2.1[PM1221])*2[单元] :([TC2421底部线条]2.4*0.1+[雨棚1]3.4*0.9+(0.9+3.4+0.9)*0.1+[雨棚 2]1.5*0.9+(0.9+1.5ᄖ 13~15轴梁 无。
401.60
8.88 36.54
60.06 39.24 47.10 11.00
:[柱子](0.4*1.5*4[侧面面积]+0.65*0.5*2[顶盖面积])*2[单元]

机房热负荷的计算

机房热负荷的计算

机房热负荷的计算方法:机房总热负荷包括以下几项:1.通过建筑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包括屋顶、门窗、墙壁楼板等的传热;2.电子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本身的发热;3.照明发热;4.操作人员发热:以250~300 w/(1人.h)计算。

通常经过计算可知,以上发热量主要发热量是由计算机和程控交换机本身发出的,人员和其它辅助设备发热量很小。

下面列出程控交换机机房的热负荷匹配选型经验数据。

注:q外围*的取值范围在100 w/m2~150 w/m2之间,北方地区取小值,南方地区取大值。

根据机房的土建特性及主机设备不可知性,我们可以得知机房的热负荷存在如下两种估算方法:方法一:机房面积估算法机房外围特性:1.空调区域面积为100m2左右;2.考虑到计算机房在全年要求室温恒定在22o C 左右,比家用或商用空调都要求严格。

3.机房为全封闭式结构,通过门窗产生的渗入热负荷很小。

综合以上几点,再加上机房处地区位置,我们可以对机房的总热负荷进行如下取值:在外围热负荷的基础上加上一个100 w/m 2设备发热量修正系数。

北方地区(黄河以北):取‘外围制冷密度’q外围 = 100 w/m 2‘总制冷密度’ q总 =q外围 + 100 w/m 2 = 200 w/m 2 ,依此估算出机房的总热负荷值南方地区(黄河以南):取‘外围制冷密度’q外围 = 150 w/m 2‘总制冷密度’q总 = q外围 + 100 w/m 2 = 250 w/m 2,依此估算出机房的总热负荷值故,Q北方= 100 m2 * 200(w/m 2 ) = 20000(w)= 20kw。

Q南方= 100 m2 * 250(w/m 2 ) = 25000(w)= 25kw。

方法二:机房外围结构热负荷与电子设备发热量估算法考虑到机房处地区位置,根据‘方法一’的方法可得出机房外围热负荷的值:南方地区(黄河以南)取q外围 = 150 w/m 2来估算出机房外围热负荷的值北方地区(黄河以北)取q外围 = 100 w/m 2来估算出机房外围热负荷的值故,Q北方-外围= 100 m2 * 100(w/m 2 ) = 10000(w)= 10k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容量计算方法及说明
容量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文字说明。

A 、 负载容量的确定
a) 列出UPS 所要保护的设备清单。

b) 每一设备的铭牌或说明书上均标有额定功率或额定电压电流。

将其折算成视在功率
S 。

1K VA S =
i. 标明额定功率的可以直接采用
ii. 标明额定电压电流的,VA 值=V 值×A 值,通常V 值取220
iii. K1为负载匹配系数,阻性负载的K1=0.7,感性负载的K1=0.3,容性负载的K1=1。

c) 计算所有负载总和 ΣS=S 1+S 2+……+S n S n 即各设备功率,单位VA
B 、 确定UPS 的功率容量P UPS P UPS =5432K K K K S
⋅⋅⋅∑
其中,K2为容量使用率,取值0.6~0.8。

K3为环境系数,与温度、海拔有关,一般情况下取值1。

K4为UPS 负载系数,工频机取1,高频机取0.9
K5为扩容系数,根据用户需要确定,一般可取值0.6~0.8,如不考虑扩容则取值1
1.2 使用建议
UPS 挂接电子设备应遵循哪些原则
UPS 负载应该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类精密设备,一般为容性或阻性负载,避免使用感性类负载如日光灯、空调、电风扇、电动工具、复印机、大型打印机等,因为感性类负载对UPS 的冲击很大,极易造成UPS 的逆变器损坏或相关精密负载设备受到干扰,在不得不使用的场合下,必须加大UPS 的功率容量。

1.3 精密空调
机房散热用精密空调。

精密空调分为水冷和风冷。

空调制冷量是根据机房冷负荷来确定的。

举例,一个面积为85平米,UPS 设计容量为120KVA 的机房,其空调制冷量计算如下:
依据经验采用“功率及面积法”计算机房冷负荷。

Q t =Q 1+Q 2
其中,Q t 总制冷量(KW )
Q 1 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
Q 2 环境冷负荷(=0.12~0.18kW/m 2 ×机房面积)
因为所有设备均通过UPS 供电,所以可根据UPS 的功率来确定整个机房的设备负荷。

设计UPS 的容量为120KVA ,则室内设备冷负荷为
Q1 = 120*0.8*0.8*0.8=61.44KW (需要扣除设计时考虑的20%余量)
环境冷负荷为
Q2=0.1kw/平方米×85平方米=8.5KW
则Qt=Q1+Q2=61.44+8.5=69.94KW
注:电池发热量和UPS 的发热量忽略不计。

1.4 蓄电池的选配
根据公安部相关标准的要求,视频系统所配电源需保证系统在市电断电后1小时内能够正常
运转。

我们仍以视频系统的电源为例来计算。

10KVA的电源输出电压标称值为240VDC。

故每组至少需配20块12V蓄电池,才能保证其输出电压为240V。

下面我们来计算需要的电池容量:
10000VAH/(12V*20块)=41.7AH
因此,我们需选择65AH的电池来作为后备电池使用。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20块12V/38AH的电池在市电断电以后可以维持系统运行的时间:
12V*65AH*20块*0.7/4072W≈2.7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