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_熔化和凝固学案1
初中化学熔化与凝固教案
初中化学熔化与凝固教案
主题:熔化与固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熔化与固化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熔化与固化的条件;
3. 掌握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熔化与固化的定义和过程;
2. 理解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和药品:加热器、试管、蜡块、水、冰块等;
2. 教学资料:化学教材、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2. 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请描述一下它们的过程。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过程;
2. 介绍熔点与凝固点的定义;
3. 分析几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1:观察蜡块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2. 实验2:测定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 总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和条件。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预习下一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关内容,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案标题: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相变过程。
2.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辨别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并能解释其意义。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问题。
教学资源:1. 课本或教学资料2. 图片或实物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 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温度计等4. 讲解PPT和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或描述物体熔化和凝固的场景,引发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思考。
2. 提问学生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经验和观察结果。
概念讲解(15分钟):1. 使用PPT或板书,解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强调物质的相变过程。
2. 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3. 向学生展示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并解释其意义。
示范实验(2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例如使用蜡烛。
- 首先,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蜡油。
- 然后,将一个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下,收集蜡油。
- 继续加热蜡油,直到完全熔化,凝固后再重复加热过程。
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与记录温度变化和观察结果。
3. 结合实验结果,强调熔化和凝固是可逆过程,并解释其原因。
活动和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或小组活动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问题。
2. 指导学生使用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解释为什么在冰块融化时温度保持恒定,或为什么加盐可以降低冰的凝固点。
3.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总结关键概念和重要观察结果。
2. 提问学生关于熔化和凝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深入探究。
3.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提供进一步指导和支持。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有关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和观察。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研究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并探究其原因。
熔化和凝固1学案.doc
苇莲苏学区中心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章节名称:熔化和凝固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道并记住熔化、凝固的含义。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4、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重点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 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_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C,把规定为100°Co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_ 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 被测物体,不要碰到容器的 _____ ,待温度计的示数 _________ 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 ____________ ,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 相平。
四、学习内容知识点一:物态变化课本P811、物态变化指物质的—、_______ 、—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熔化。
关键词是①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凝固。
关键词是①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性训练1、说出生活中有关熔化和凝固的例子。
2、练习册P60课后作业1题知识点二:探究实验阅读教材P82-P83内容完成如下任务根据表格中数据绘制教材P83的图表。
时间012345678910 (分)海波的4042444648484848485053温度(°C)4041424446474849515254蜡的温度(°C)总结1、整个熔化过程分为—、________ 、_______ 三个阶段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熔点、凝固点:阅读教材P83…84整理完成如下归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晶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非晶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熔点,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凝固点5、晶体熔化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7、___ 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________8、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认识熔点,识记冰、海波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学习重点】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1. 设计探究的实验; 2. 熔化现象的分析、解释。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1、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沸水的温度规定为℃3、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但用前需,因为体温计在水银泡和直管之间有一个_________。
3、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4、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5、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就成了;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成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态。
探究活动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探究海波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①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法,②海波要磨成_________,③在烧杯底加____________,这三种操作的目的是。
2、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计不能与试管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接触。
3、实验记录表格:(视频)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萘的温度/℃蜡的温度/℃3、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分析萘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2)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探究活动二: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图A 图B1、在图A中,AB段海波的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保持不变),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海波处于_______态;BC段海波的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保持不变),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海波在B点是_______态,在BC之间是_______态,在C点是________态;CD段海波的温度_________(升高、降低、保持不变),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海波处于_______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案:3.2熔化和凝固 (1)
熔化和凝固主备:修订: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审核: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凝固以及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
2、会看、画晶体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
3、会解决判断熔化和凝固有关问题二、探究新知凝固: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1)、(2)、4、凝固特点:。
例1:冰的熔点是。
在图3-6所示的图象中,反映冰熔化情况的是。
时间/min0 2 4 6 8 10 12 14 16 18温度/℃60 65 70 75 80 80 80 80 85 90(1)、此物质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判断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_;(3)、此物质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花的时间约为_________min三、课堂巩固1、液体凝固的过程是热过程。
液态非晶体在凝固时热,温度;图3-6时间(分)15105-5-10-1540812B C D 温度(℃)液态晶体在凝固时 热,温度 。
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这个图像,你能获得的合理信息有: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为50℃ C .图像中的BC 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 .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四、课后提升1、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时间/min l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59 55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42 ((选填:“固”、“液”或“气”)(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
4.1《熔化和凝固》_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一、教材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熔化和凝固》。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熔化和凝固,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出发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去探究固体熔化规律,并运用图像法来表示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最后认识常见晶体和非晶体,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的规律。
不管是知识点掌握,还是实验动手能力、方法培养本节教材内容地位都相当重要。
三、设计思想体现新课程“突出科学探究”的指导思想,以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为主线组织教学。
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了解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归纳总结→逆向迁移→巩固应用。
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实验和数据的处理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科学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的处理、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熔化与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难点: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描绘固体熔化图像,总结固体熔化的规律。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水结冰和冰化水都很熟悉,因此对熔化和凝固现象不难理解,但是并不了解这两个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成功完成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而要四位学生协同完成这么一个很多教师都无法完成的复杂实验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教师要精心的准备实验器材,并对学生进行细心的指导。
只有在成功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图、分析、概括,教学才能得以正常进行,否则只能是空谈。
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表现的不同特点。
能说出几种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
2.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3.能根据有无熔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能说出硫代硫酸钠和冰的熔点。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1.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在此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凝固的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和凝固学案
《熔化和凝固》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感受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用图像描述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 知道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数值相同。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1-P43,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的例子。
2.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时记录哪些数据?注意哪些问题?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什么叫凝固点?晶体凝固的条件是什么?
【牛刀小试】:
1.物质从变为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变为的现象称为凝固。
. 2.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3.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
4.晶体熔化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要,二是温度必须达到。
其液体凝固也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二是温度必须下降到。
【自学质疑】预习了本节内容,还有哪些疑问,请写在下面的方框里。
熔化和凝固_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的。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用具】酒精灯、烧杯、冰、松香、温度计【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探究、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气态变为液态或液态变为气态,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固态和液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课教学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1.活动: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请四位同学,两人一组合作,分别对冰和松香进行研究,每过半分钟,一人读温度计,一人描述物质的状态,其它同学把数据填入书上的表格。
实验完成后,让同学把所测得数据在时间温度图上描点,并引导他们用光滑的曲线描绘出来。
引导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出在熔化时两物质的不同点。
结论: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晶体: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同时此时的温度我们称之为熔点。
非晶体: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主要看固体在熔化时有没有固定的温度,即有没有熔点。
2.引导学生查表:查钨、锡、冰、固态水银的熔点并分别做出一些解释,白炽灯为什么用钨丝;为什么在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3.由于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它的过程与熔化恰恰相反。
根据熔化的曲线图,让学生推导出凝固的曲线图,并分别讨论、争论、操作、作图得出凝固结论。
液体不同点相同点有无凝固点熔融状态的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放热有熔融状态的非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下降放热无4.熔化、凝固的应用课外活动: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如何避免?。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3、能用图象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会根据图象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4、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
2、难点(1)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但仍吸热或放热。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熔化和凝固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三、知识梳理(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钢锭等。
(二)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1)定义: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2)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萘等。
(3)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非晶体(1)定义: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2)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沥青、石蜡等。
(3)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三)熔化和凝固图象1、晶体的熔化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2)分析: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
在熔化前,晶体温度不断升高;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继续升高。
2、晶体的凝固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2)分析: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凝固点。
在凝固前,液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结束后,温度继续降低。
3、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熔化和凝固_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直观的表示物理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1.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与学生平时的习惯性理解有所不同。
2.由熔化反推凝固过程的特点【教学准备】大试管(2只)大烧杯(1只)、铁架台(1只)、酒精灯(1只)、冰屑、石蜡屑、搅棒(2只)。
【教学过程】一、引入能否利用蜡烛制造一个蜡制小动物?通过观察蜡烛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说明物质的固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引入新课二、传授新课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直接通过引入的例子,自然得出定义(2)列举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穿插观察书本图片,正在消融的冰凌;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雪山(长江的来源)(说明自然界的和谐变化之美)2.通过实验探究熔化特点(1)冰的熔化实验(由学生记录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状态和温度的关系)状态温度(2)石蜡的熔化实验状态温度总结:根据温度时间画出图像(介绍拐点及温度、物态情况)对比石蜡和冰的熔化过程,有何联系和区别?联系:都吸热结论:熔化要吸热学生谈谈生活中的应用酒中加冰,降温;冰敷用0摄氏度的冰和等量的0摄氏度的水来冷却物体,哪一种效果更好。
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些将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两类,一类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称为晶体。
另一类,熔化时温度保持变化,称为非晶体。
介绍常见的晶体:金属、海波、冰、食盐、明矾非晶体:玻璃、沥青、塑料、石蜡、松香观察熔点表:找出熔点最高的物质――钨,学生说明灯丝用钨的原因。
熔点较低的金属――锡用锡焊接金属水银――常温下为何是液态能用铝锅来熔铁吗?学生归纳总结:晶体熔化的条件-10摄氏度的冰放入20摄氏度的房间是否能立即熔化3.根据熔化特点反推凝固特点总结:(1)晶体凝固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改变(2)同一物质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在很冷的地区,测气温你会选择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呢?为什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摄氏度呢?熔化要吸热,凝固呢?放热在北方,菜窖中会放入几桶水,来防止菜冻坏?为什么?4.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不利:应用:制塑。
七年级科学1.2熔化和凝固学案
七年级科学1.2熔化和凝固学案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3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
课前自助:1.摄氏温标是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规定为0℃,在通常情况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自助反馈:情助激趣:实验引入:把蜡烛点燃,使固态蜡熔化;把熔化后的烛液滴在白纸上,使其重新凝固。
结论:物质的状态是随_________ 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互助探究:1、实验一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二猜想与假设:三设计实验:四数据表格:时间/ min 0 1 2 3 4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五分析论证海波熔化图像石蜡熔化图像 2.晶体:。
非晶体:。
3、补助测学:(共10分)1.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2.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试分析:(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4)凝固过程经历的时间有几分钟?(5)第4分钟时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 课堂辅助: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
据图回答:a.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晶体”、“非晶体”)。
原因是。
b.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态;在BC段,物质是态;在C点物质是态。
c.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d.EF段,表示该物质的过程。
e.BC段需要热量,EF段需要热量。
课后续助:1、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2、晶体熔化的条件:(1) 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3、雪中撒盐可以降低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上《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具学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导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一)温故知新: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二)阅读“物态变化”部分,思考完成以下内容,然后进行试验。
1.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吗?2.物态变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态变成态。
凝固:物质由态变成态。
3.探究实验:(1)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是:(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3)实验中把试管放在烧杯中加热的原因是:(4)进行试验,记录实验数据:时间/min12345678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5)分析和论证,利用数据作出图像。
温度/℃(6)探究、寻找规律,总结如下:海波和石蜡在融化前、融化中和融化后三阶段的温度特点为:共3页,当前第1页123(三)自主学习“熔点和凝固点”部分,完成以下内容。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晶体熔化的温度叫。
1. 固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没有熔点。
九年级物理教案——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熔化与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熔化与凝固的实验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话题: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物质会热胀冷缩?为什么会热胀冷缩?(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2.知识讲解(1)教师给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并与热胀冷缩的现象进行比较。
(2)教师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改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3.实验探究(1)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熔化与凝固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a.实验1:将蜡烛放在炉子上加热,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化。
b.实验2:将冰块放在手掌上,观察冰块的状态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4.知识拓展(1)教师给出熔化与凝固的常见应用,如金属的熔炼、冰的制冷等。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样品,向学生展示这些应用的实际场景。
5.拓展思维(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喝热牛奶要用勺子搅拌?(2)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6.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熔化与凝固的特征和应用。
(2)学生记录笔记,进行知识总结。
7.练习与巩固(1)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解答疑惑。
8.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冰块、炉子。
2.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台、温度计等。
3.实物样品:金属块、冷水壶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熔化与凝固的实验现象,并总结出规律。
结合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学生对熔化与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八年级上《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上《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导学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2.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熔化和凝固的影响因素。
导学步骤1. 导入新课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上一堂课的知识。
例如:•我们上一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回顾一下凝固和熔化的定义是什么?2. 学习新知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引导学生学习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熔化:物质在升高温度时,由固体状态过渡到液体状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在降低温度时,由液体状态过渡到固体状态的过程。
2.2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熔化的条件:物质的温度达到熔点,且外界对物质施加的压力小于物质的融化压强。
•凝固的条件:物质的温度降到凝固点,且外界对物质施加的压力大于物质的融化压强。
2.3 熔化和凝固的影响因素•温度:温度的升高可以使物质更容易熔化,温度的降低可以使物质更容易凝固。
•压力:外界对物质的压力大小也会影响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当外界压力小于物质的融化压强时,物质容易熔化;当外界压力大于物质的融化压强时,物质容易凝固。
3. 拓展学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思考其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例如:•请观察一下杯中的冰块,当温度升高时,冰块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能想到其他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吗?它们的温度和压力有什么影响吗?4. 小结导学通过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梳理思路。
例如:•请你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条件和影响因素。
课后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寒冷的冬天水管会冻结?2.如果要加速冰块的熔化过程,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条件和影响因素。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温度和压力是物质状态改变的重要因素。
《熔化和凝固》学案1(教科版八年级上)
《熔化和凝固》学案自我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自我探究阅读课本81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 )。
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过程中热量)。
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自学课本83-84页“熔点和凝固点”部分:看完后,先个人总结出晶体、非晶体的特点,常见晶体的沸点、熔点。
人教版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学案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状: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2、看法熔化和凝结的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看法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罕见物质的熔点。
导学方法:实验探求法导学时间:1课时导学进程课前导学1、物质罕见的三种形状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形状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进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或放热)3、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时,但是温度。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时,温度。
课堂导学1、探求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3、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剖析萘和蜡的熔化进程知道:(1)萘在熔化前,不时,温度;熔化时,不时,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2)蜡在熔化前,不时,温度;熔化时,不时,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5、师生共同剖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6、剖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1)、晶体:,罕见的如:(2)、非晶体:,罕见的如:7、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非晶体(〝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8、检查几种物质的熔点(规范大气压下):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教员引导、先生归结小结课堂练习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形状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可以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进程中( )A.要不时吸热,温度不时上升B.要不时放热,温度不时上升C.要不时吸热,温度坚持不变D.要不时放热,温度坚持不变4、在图4—10中,描画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5、在铅的熔化进程中:〔〕A、铅的温度降低,同时吸热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5、进一步看法熔化;知道什么是凝结;凝结的条件是什么;6、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凝结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7、看法凝结点导学方法:实验探求法导学时间:1课时导学进程课前导学1、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进程叫凝结;物质凝结的条件是2、液体凝结成晶体的进程要,温度非晶体在凝结进程中也要,温度3、凝结点:,同一种物质的凝结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反〞或〝不相反〞)。
2.3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 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三、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01知识管理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__固态__变成__液态__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从__液态__变成__固态__的过程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__固定的熔化__温度的这类固体叫晶体.非晶体:没有__固定熔化__温度的这类固体叫非晶体.熔点:__晶体__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熔化后再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__凝固点__.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吸__热,温度__不变__;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吸__热,温度__升高__.凝固特点: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__放__热,温度__不变__.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放__热,温度__降低__.02基础题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现象1.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2.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__凝固__后__熔化_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知识点2探究物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__碎冰块__(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岀了熔化图像,如图甲、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__不变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__固液共存__状态.(3)根据图像甲、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0__℃,海波的熔点是__48__℃.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完成“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时间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min温70 64 59 48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度/℃(1)小明观察到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不变__,__放出__热量.(2)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48__℃.知识点3晶体和非晶体5.下列物质中,具有固定凝固温度的一组是(C)A.松香、萘、冰B.石英、蜂蜡、冰C.水银、食盐、海波D.铁、铜、玻璃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一定会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黏稠体,最后变成液体7.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A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80__℃,该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__3__min. 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其中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C)A.风雨送春归B.飞雪迎春到C.已是悬崖百丈冰D.犹有花枝俏9.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B)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10.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请根据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回答问题:在温度低于-40 ℃的地区测气温宜用__酒精__温度计.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 78水银-39 35711.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凝固__;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熔化__;上述过程说明冰__有__(填“有”或“无”)一定的熔点.12.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BC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吸__(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液__态,在G点是__固__态.(填“固”或“液”)(3)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13.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48__℃,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4__min,第13 min该物质处于__固__态,此时的室温是__24__°C.1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小明在生活中发现:随着气温升高,放在口袋中的巧克力变软了,以上现象引发了他的猜想:巧克力可能是非晶体.于是他采用图甲的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甲乙(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是为了使巧克力受热__均匀__,而且巧克力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慢__,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秒表__.(3)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试管中巧克力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32__℃.这个温度值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在体温计上显示.(5)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小明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巧克力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6)若猜想正确,则他所画的图像与图丙中__B__相符.A B C D丙15.在图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不会__(填“会”或“不会”)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熔化和凝固学案 2课时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主备 袁亚辉
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目标一: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阅读课本81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2、 相互转化的。
(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二:观察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
松香的熔化
3、
结合上表[思考]:
A:加热时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是否变化,是否一直变化?
加热时,海波和松香的温度 变化,松香的温度一直在 ;海波的温度先 ,但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却保持 ,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 。
(填“上升”、“降低”或“不变”) B: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海波和松香的状态有没有发生变化?
时间(分)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40 42 45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0
43
48
52
56
60
63
65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56 54 52
48
46
44 40 60 50
40
4、从硫代硫酸钠熔化的观察记录中得出:
a :温度在上升到 °C 前,硫代硫酸钠呈固态.
b :硫代硫酸钠从开始熔化直到完全熔化,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 °C 不变。
c:硫代硫酸钠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由48°C 开始继续 (填“上升”或“下降”)
5、结合上表,画出硫代硫酸钠熔化的图像 温度(°C)
0 1 2 3 4 5 6 时间(分钟)
6、结合上表,画出松香熔化的图像 温度(°C)
0 1 2 3 4 5 6 时间(分钟)
7、比较上述两种物质熔化的图像,可知: 硫代硫酸钠要达到 才开始熔化。
(且熔化时,温度保持 。
)
松香 (填“有”或“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持续 )。
目标三: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举例说明。
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规律
8、晶体是指具有
的物质。
如:
等是晶体。
非晶体是指 的物质。
如: 、 、 、 、 、 等。
9、熔点是指 。
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 ,冰的熔点是 。
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晶体熔点 。
(填“相同”或“不相同”) 10、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晶体 非晶体 熔点 熔化过程中物质所处的状态 温度的变化
两者的共同特性
11、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是: (1)温度要达到 ,(2) 热量。
(填“吸收”或“放出”)
目标四:理解晶体熔化图象中各线段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温度(°C )
D AB 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体 热 温的阶段;
BC 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共存阶段, B C 凝固过程虽然 热,但温度 ; A
CD 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态 热 温阶段。
时间(分)
目标五:理解晶体凝固的规律,
1、图线上各线段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温度(°C ) AB 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体 热 温的阶段; A BC 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共存阶段,
凝固过程虽然 热,但温度 ; B C CD 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态 热 温阶段。
D
时间(分)
2、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规律
3、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 点相同,如:冰的凝固点和熔点都是 °C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点和熔点都是 °C 。
晶体 非晶体 凝固点 凝固过程中物质所处的状态
温度的变化
两者的共同特性
温度℃
时间
/A B C D
E F G
综合练习:
1、把一块0°C 的冰投入0°C 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C ),过了一段时间,下面说法哪个正确?(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不吸热
3、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 和 ,反映一个共性是 。
4、寒冷的冬天,室外自来水管易爆破,这是由于水发生 时,体积增大引起的。
5、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 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是( )
A 、软硬程度
B 、有无熔点
C 、是否会熔化
D 、外观形状 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晶体的是( )
A 、铅、石膏
B 、玻璃、明矾
C 、松香、水晶
D 、橡胶、塑料 8、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 、BC 、CD 、D
E 、E
F 、F
G 段中。
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段 处于液态的是 段 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段
温度升高的是 段 温度降低的是 段 温度不变的是 段 吸热的是 段 放热的是 段
9、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2)在6分钟时,这种物质处于固体还是液态? 这种物质处于
(3)在20~30分钟内,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4)这种物质的熔点是多少?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10、如图所示,实验兴趣小组甲和乙通过实验画出同一固体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根据甲所画图象,该实验中所测物质 属于 (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 ,在BC 段中 该物质处于 状态,此时该物质要 热量。
(2)乙所画图象是否错误? 。
造成乙图
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