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对一个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分析是指对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了解其功能、业务流程、技术架构等信息。
在信息系统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调研,分析出用户对于信息系统的具体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数据的结构和关系,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3. 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是对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的过程。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发现现有业务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设计是在信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
包括确定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块划分、组件设计等。
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进行设计和规划。
通过对数据表、字段、关系等进行设计,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3.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进行设计。
通过合理的布局、交互逻辑和视觉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 系统安全设计系统安全设计是确保信息系统在安全方面的设计和保护措施。
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漏洞修补等安全措施的设计和实施。
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下面以一个电商平台为例,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案例。
1. 信息系统分析通过与客户的需求沟通,了解到该电商平台需要实现商品浏览、购物车、下单付款、订单管理等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一、引言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而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经过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阶段,本报告将对某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以期达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
二、需求分析1.业务流程分析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掌握企业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
通过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为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2.用户需求调研其次,需要对企业的用户进行需求调研,了解他们对于信息系统的期望与需求。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
3.数据需求分析再次,需要分析企业的数据需求,确定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数据量及数据流动的过程。
同时,需要分析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
三、系统设计1.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果,可以进行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结构设计包括确定系统的模块、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可以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2.数据库设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离不开数据库的设计,需要根据数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字段以及约束关系。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保系统的数据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3.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决定了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方式和效果,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调研的结果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
同时,要保证界面的一致性和易用性,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4.系统功能设计根据业务流程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
同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便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四、系统开发与实施在系统设计阶段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开发过程包括编码、测试、调试等环节,实施过程包括系统的安装、培训和数据迁移等步骤。
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评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考点总结
第 1 章系统思想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
2.系统的分类(主要是分类标准)(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物理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2)按系统的起源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3)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实体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
(4)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其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是与环境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对系统的开放性和封闭性不能绝对化。
系统具有边界,边界划分系统与环境。
3.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相似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相似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
1)系统整体性:是指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表现出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形成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
2)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使系统组织在地位和作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
3)系统的目的性: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其发展变化表现出坚持趋向某种预先确定的状态。
4)系统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它的上层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秩序和能力。
“黑箱”方法是指在认识的某一个阶段,把某种认识对象看做一个封闭的箱子,我们只了解外界对它的输入、输出,而暂时不打开这个箱子了解其内部结构。
5)系统的稳定性是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6)系统的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实践报告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实践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一个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该信息系统是为满足某公司的业务需求而开发的,并在实际运营中得到验证。
在本报告中,我将介绍该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功能特点、实施和运营情况,并对其性能和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2. 业务需求分析在开始进行信息系统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对公司的业务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确定系统需要满足的具体功能和特点。
通过与公司管理层和用户代表的会议和讨论,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核心的业务需求:•自动化流程管理:公司希望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来自动化管理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数据集成和共享:不同部门的数据需要能够集成和共享,以便更好地协同工作和做出决策。
•报表和数据分析:系统需要能够生成各种报表和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以帮助公司进行数据驱动的决策。
•安全和权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严格的安全和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 系统设计与实施基于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和预期的系统功能,我们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实施工作。
以下是该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的一些关键要点:3.1 系统架构我们采用了分层架构来设计和实施该信息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用户界面层:提供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包括Web界面和移动应用程序。
•应用逻辑层:处理用户请求和业务逻辑,调用数据库和其他服务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数据库层:存储系统的数据,包括各种业务数据和配置信息。
3.2 系统功能实现根据业务需求分析,我们实现了系统的以下几个核心功能:•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密码重置等功能,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系统。
•流程管理:实现了各种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包括流程设计、审批流程、流程跟踪等功能。
•数据集成和共享:通过数据集成模块,系统能够自动从不同部门的系统中提取数据,并进行集成和共享。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Microsoft Visio 用于绘制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等;SQL Server 用于数据库设计和管理;Eclipse 或Visual Studio 等集成开发环境用于系统的编程实现。
硬件方面,使用了性能良好的个人计算机,配置满足实验所需的软件运行要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规划首先,明确了实验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以一个小型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为例,确定系统需要实现订单的录入、处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然后,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方面。
(二)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和调研,收集了用户的需求。
使用用例图和用例描述详细地记录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用户角色、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等。
同时,还分析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
确定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系统的架构图。
2、详细设计(1)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关系等。
使用 ER 图进行了概念模型设计,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模型,创建了数据库表。
(2)界面设计设计了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登录界面、主界面、订单录入界面、查询界面等。
考虑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和界面的美观性。
(3)模块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算法、流程、输入输出等。
(四)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使用选定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系统的实现。
编写了代码,实现了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五)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必背
1.系统的定义:系统①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②有一定的结构③有一定的功能2.系统的工程方法:①问题定义②目标选择③系统综合④系统分析⑤最优系统选择⑥实施计划3.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对客观事物有一定影响的数据4.信息的特征:①事实性②扩散性③传输性④共享性⑤增值性⑥不完全性⑦等级性⑧滞后性5.管理中的信息三个层次:①高层管理(战略管理)战略信息②中层管理(战术管理)战术信息③基层管理(作业管理)业务信息6.信息系统的定义: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7.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①数据的采集和输入②数据的传输③数的存储④信息的加工⑤信息的维护⑥信息的使用8.信息系统的结构:①概念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组成②逻辑结构:从组织的职能来描述系统结构9.①功能……用例图(定义系统功能需求)②静态结构……类图(描述系统静态结构,表示系统中的类及关系)对象图(描述系统执行时一个特定时刻上的一组对象及其关系是类图的实例化)③动态行为……协作图<收发消息的对象组织结构 >顺序图<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一组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状态图(对象可能的状态和发生某些事件时状态的转换,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活动图(表示业务过程、工作流、用例或对象行为中各个活动的流程,支持并行活动的表示。
没有对象)④物理架构……构件图部署图(软件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系统的静态实现图)10.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①系统规划②系统分析③系统设计④系统实施⑤系统运行和维护11.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①瀑布开发方法:严格遵循生命周期目标非常明确的大型信息系统严格定义用户需求②原型开发方法:用户小需求不明确③迭代开发::开发大型系统增量迭代:结构化方法每一次都包含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完整周期进化迭代:每一次都把所有功能提高④螺旋开发方法:每个迭代周期内加入风险分析12.诺兰模型:描述信息系统发展模型①初装②蔓延③控制④集成⑤数据管理⑥成熟13.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①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②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③能组织一支具有不同层次的技术队伍④具备一定的资源14.系统开发方式①自行开发非常需要分析设计编程易维护少开发费用②委托开发不太不要较难多③合作开发逐步培养需要较易较多④购买现成软件包或软件服务少量困难较少15.信息系统开发工具CASE:①分析与设计工具(建模工具)R ose②编程工具③测试工具④运行维护工具⑤项目管理工具16.系统规划的任务:①制定新系统的发展战略②指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设计③制定系统的资源分配计划17.系统规划的特点:①面向全局、面向长远关键问题,较强的不确定性,结构化程度较低②高层的系统分析,高层管理人员是工作主体③不宜过细④是企业规划的一部分,随环境发展而变化18.系统规划的原则:①支持企业总目标②主要面向高层兼顾各管理层需求③拜托信息系统反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④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⑤便于实施19.系统规划的方法:①战略目标转移法②企业系统规划法:定义管理目标、定义管理功能、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U/C功能/数据类矩阵:将有密切联系的数据和功能划分在一个子系统内,使得子系统之间的嬉戏交换尽量少科学合理、松耦合系统结构)③关键成功因素法④价值链分析法20.可行性论证(在系统规划阶段):①技术可行性②经济可行性③社会可行性21.系统分析的任务:系统分析员SA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的理解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22.系统分析书的内容:①引言②项目概述:项目主要工作内容、现行系统的调查情况、系统功能需求、系统数据需求、系统其他需求③实施计划:工作内容分解、进度、预算23.业务流程优化:①BPR企业过程重组:根本彻底②BPM业务流程管理:解决业务困境、帮助保持竞争力24.数据流图(逻辑数据流图):①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②用到外部实体(系统外与系统有联系的人或事物)、数据处理(数据的逻辑处理,数据的变换)、数据流(处理功能的输入或输出)、数据存储(数据保存的地方)四个基本符号25.数据流图注意事项:①关于层次的划分:数据流层的顶层先画且没有涉及到数据流,反应信息系统最主要的逻辑功能、最主要的外部实体和数据②检查数据流图的正确性:数据守恒、数据存储必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父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出现在相应的子图中、任何一个数据流至少有一段是处理框③提高数据流的易理解性:简化处理间的关系、均匀分解、适当命名26.结构化系统分析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次的数据流图,辅以数据字典、小说明(业务规则)等工具来描述系统27.数据字典:①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②数据字典的各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外部实体28.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明确系统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一个具体信息系统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培养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操作系统:Windows 102、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3、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80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需求分析1、业务流程调研通过与相关业务人员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了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流程。
以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为例,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商品浏览、购物车管理、订单生成与支付、物流跟踪等主要流程。
2、需求获取采用了多种需求获取方法,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和现场观察等。
收集了用户对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3、需求整理与分析对获取的需求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绘制了用例图和活动图,以清晰地展示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
同时,分析了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设计了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
确定了每个表的字段、数据类型、主键和外键等。
同时,考虑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以及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3、界面设计基于用户需求和交互设计原则,设计了系统的界面布局和操作流程。
绘制了原型图,包括首页、商品详情页、购物车页面、订单页面等,以直观地展示系统的界面风格和功能布局。
(三)系统实现1、开发环境搭建安装和配置了所需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如 Visual Studio 和MySQL 数据库。
2、代码编写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使用 C语言和 ASPNET 框架进行了代码编写。
实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购物车管理、订单管理等。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一、引言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规划,然后根据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过程。
本文将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系统需求。
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需求收集:通过面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积极收集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和期望。
这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业务需求等方面的细节。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关键需求和业务流程。
这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建模、数据流图绘制等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分析、描述和理解需求。
3. 需求验证:对用户需求进行验证,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这可以通过原型设计、用户演示等方法进行验证,以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及其背后的目标和期望。
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开展的信息系统设计阶段。
它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合适的数据库结构,包括数据库表、字段、关系等。
这需要充分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并进行适当的规范化和优化。
2. 界面设计:设计用户友好的系统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和数据输入。
这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界面美观度,以及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易用性等因素。
3. 系统架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各个模块的功能划分、模块间的接口设计等。
这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
4. 安全性设计:设计系统的安全机制,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这需要采用适当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系统和数据。
四、需求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只有充分理解用户需求,才能设计出满足用户期望的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信息系统的设计质量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因此,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具
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用
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和收集,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方面的需求。
通过和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用户的需求,并确定信息
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特性。
接下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指对已
有的系统进行调研和评估,找出现有系统的问题和不足,并确定改进的方向。
这包括对系统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为后续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最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的实施和测试。
系统的实施
是指将设计好的系统代码和数据库部署到实际的运行环境中,并进行调试
和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系统的测试则是指对系统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
到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用户的满意度。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系统分析,可以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能够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
因此,对信
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视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设计和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概念和特点信息系统是由人、技术、数据、流程和环境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以支持组织的运作和决策。
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自动化:信息系统能自动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错误。
2. 实时性: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和传递数据,使管理者能够快速做出决策,提高组织的响应速度。
3. 集成性:信息系统能够整合各个部门和功能的数据和流程,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协作效率。
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为了设计和构建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需要采用适当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1. 需求分析: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访谈,明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后续设计和开发提供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2. 数据流图法:通过绘制数据流图,描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识别出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数据流,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3. 结构化分析:通过建立数据字典和数据结构,对系统进行模块化和层次化,从而便于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实现。
4. 对象建模法:通过识别出系统中的对象(类)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对象模型,以支持系统设计和开发。
5. 系统评估:在设计和开发完成后,通过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检查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保证系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案例以某电商公司为例,展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应用。
1. 需求分析:与电商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需求访谈,确认系统需求,如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用户管理等。
2. 数据流图法:绘制商品流动图,明确商品从供应商到仓库再到用户的流程,识别出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
3. 结构化分析:建立商品数据字典和数据结构,将商品管理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如商品信息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系统1。
系统的定义及理解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三个方面理解:1)系统由若干元素组成元素。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
2.系统的思想1)突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等级等级层次结构是复杂系统最合理的组织方式3.系统的分类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框架结构、钟表机构、控制装置、开放系统、低级有机体、动物、人社会文化系统、超越系统。
底层三级是物理系统,中间三级是生物系统,高层三级是最复杂的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
2)按系统的起源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和人类活动系统)3)按系统的抽象程序分类实体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4)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开放系统(指与其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与环境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4。
系统的特性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稳定性4)系统的突变性5)系统的自由组织性6)系统的相似性第二节信息1。
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2)信息与数据可看作原材料和成品的关系2.信息的基本属性1)事实性2)扩散性3)传输性4)共享性5)增值性6)不完全性7)等级性8)滞后性3。
人进行信息处理的特点1)人需要反馈2)人需要一些多余的信息3)人们需要信息的压缩4)人们需要的口味各异5)人需要非口语的信息输入4.信息对管理的基础作用,可以由管理基本职能中信息的重要作用来说明1)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2)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3)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4)信息是激励职工的依据5)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6)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5.西蒙建立的决策过程的基本模型的三个阶段1)情报阶段2)设计阶段3)抉择阶段6。
结构化决策的定义结构化决策,是指建立在清楚的逻辑基础上的决策.7.非结构化决定的定义非结构决定是没有明确决策规则的决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带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1、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功能,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2、系统的实施就是将系统设计中建立的物理模型付诸实现的过程。
(√)3、具有相同属性与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称为类。
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抽象。
(√)4、在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中,编程是最难的。
( ×)5、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的补充说明。
( √)6、在定义信息系统结构,划分子系统时,可以通过“功能/数据”矩阵来进行。
其中“功能/数据”矩阵中的“U”表示产生相应的数据类。
“C”表示该功能使用该数据类。
(×)7、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
(√)8、对规模很大、结构非常复杂的系统,可以考虑采用原型化开发方法。
(×)9、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其可行性可以从经济可行性,运行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进程可行性,人员可行性五个方面来考虑。
( √)10、系统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
( √)第二部分:选择题1、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B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B. 作业信息系统C. 决策支持系统D. 情报处理系统2、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A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B. 逻辑阶段C. 总体设计D. 详细设计3、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D )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B. 管理功能图C. 业务流程图D. 数据流程图4、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 自顶向下原则B. 自底向上原则C. 分步实施原则D. 重点突破原则5、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 A )。
A. 生命周期法B. 原型法C. 第四代语言D. 面向对象方法6、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7、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
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第一章:引言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确定了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需求,对于开发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二章:需求获取需求获取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它是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基础。
需求获取方法包括面谈、观察、问卷调查等。
面谈是获取需求的主要方法,通过与用户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为后续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第三章: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功能性需求是指系统在特定情境下需要实现的功能,而非功能性需求则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实体关系模型等。
通过对需求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为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第四章:设计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系统的结构、组织和功能实现方式。
在设计阶段,需要确定系统的结构和模块划分,确定系统的接口和数据流,设计数据库和界面等。
设计的方法包括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第五章:系统实现系统实现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它将设计好的系统转化为可运行的程序。
系统实现的方法包括编码、测试和调试等。
编码是将设计好的系统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代码,测试是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调试是发现和修复程序中的错误和问题。
第六章: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变更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通常是由于用户需求的变化或者系统设计的不完善引起的。
需求变更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变更,合理调整系统设计,并控制变更的影响范围和成本。
需求变更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变更控制机制和变更审核流程,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七章:系统部署和维护系统部署和维护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最后一步,它包括系统的安装、系统环境的配置和系统的运行监控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名词解释:信息系统:指在经济或社会的组织中,以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既包括设备和技术,又包括人员与机构在内的综合系统。
CASE(信息系统建设的软件工具) :从概念说,是一类专门用来帮助人们建设信息系统的软件,是一类专用的、特别为信息系统建设人员服务的软件。
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是进行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的一套规范方法。
CSF方法:即关键成功因素法,是进行信息系统规划的另一种类型的方法。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指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指将软件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软件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
软件构件:软件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可以明确辨识,接口由规约指定,与语境有明显依赖关系,可独立部署,且多由第三方提供的可组装软件实体。
软件复用:是将已有的软件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系统。
继承性:如果一个类A继承自另一个类B,就把这个A称为B的子类,而把B称为A的父类。
继承可以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的各种属性和方法,而不需要再次编写相同的代码。
封装性:将抽象得到的数据和行为(或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将数据与操作数据的源代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类”。
简答题:1.使用生命周期法的条件。
生命周期法适合以下的场合:1)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确;2)系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3)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4)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5)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6)系统文档要求祥而全;7)开发成果重复使用等。
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包括的内容。
1)系统规划阶段,根据审议通过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开发计划书。
2)系统分析阶段,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简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在信息系统领域中运用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与设计的能力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系统概述:介绍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等内容;- 信息系统分析:介绍信息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数据流分析、数据建模等;- 信息系统设计:介绍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介绍信息系统实施和维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2 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建立起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应用方法;-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其实践能力;-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评估与考核3.1 教学评估方式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践项目:通过完成实践项目,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特定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探讨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实际工作中的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二、系统概述所选信息系统为一个在线购物网站,用户可以在该网站上浏览商品、下订单、支付等操作。
该系统包括前台页面展示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商品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等多个功能模块。
三、需求分析1. 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商品页面查看网站上的商品信息,并能够进行搜索、分类等操作;2. 用户需要注册并登录系统才能够进行购物,注册时需要填写用户名、密码、邮箱等信息,并进行邮箱验证;3. 用户可以将喜欢的商品加入购物车,进行批量购买;4. 用户在下单时需要填写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并能够查看订单处理状态;5. 管理员可以管理商品信息、用户信息、订单信息,包括添加商品、修改用户信息、查看订单详情等。
四、系统设计1. 数据库设计:使用MySQL数据库存储用户信息、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等;2. 后台逻辑设计:使用Java语言进行后台开发,使用Spring框架进行模块化开发;3. 前端页面设计: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进行前端页面设计,保证用户友好性和美观性;4. 系统架构设计:采用B/S架构,前端页面与后台逻辑分离,通过HTTP协议进行通信。
五、系统实现1. 使用MySQL数据库创建相应的表结构,包括用户表、商品表、订单表等;2. 使用Spring框架进行用户、商品、订单等模块的开发,实现相应的业务逻辑;3. 设计前端页面,实现用户注册、登录、商品展示、购物车、下单等功能;4. 进行系统整合与测试,确保系统各模块之间的正常交互和稳定性。
六、实验结果与总结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次实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在线购物网站。
用户可以注册登录、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下单支付等操作,管理员可以管理商品信息、用户信息和订单信息。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信息系统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兼顾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求分析是指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理解、研究和明确定性,以便明确系统需要做什么、为谁做以及如何做。
而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信息系统的架构、功能和界面进行规划和设计。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收集:收集相关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
包括将需求进行分类,确定优先级和可行性。
3. 需求验证:与干系人一起验证需求是否准确和完整。
通过反复确认和沟通,确保需求的准确性。
4. 需求文档编写:将验证后的需求整理成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包括需求描述、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等内容,为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信息系统的设计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架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划分。
包括确定系统采用的技术架构、数据库设计、网络架构等。
2. 功能设计:根据需求文档,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交互流程。
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3. 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需求,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表关系。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4. 系统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布局、色彩、字体等。
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和查询。
5. 安全设计:设计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
确保系统的数据和功能不受非法访问和篡改。
需求分析和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对于系统的后续开发、测试和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能够避免后期的修改和调整,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是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项目目标的关键步骤。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一个组织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构建出适合该组织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等环节。
首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信息系统的后续设计和实施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通过与用户进行沟通和访谈,收集用户的需求,了解其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用户的需求是否合理和可行。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业务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的结构、功能、界面和数据库进行设计,构建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动方式,设计系统的界面和交互方式,以及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管理方法。
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然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的目的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并将其部署到用户的环境中。
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软件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用户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推广,使用户能够熟练地使用系统。
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与用户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系统的实施顺利进行。
最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监控和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中的问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维护包括故障排除、补丁升级、性能优化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与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处理用户的问题和反馈,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的可用性。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三章 结构化系统分析
成绩单
练习题:
试根据以下业务过程画出某企业的 销售业务流程图,用户将订货单交某企
业的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填写出库单交
仓库保管员,该保管员查阅库存台账, 如果有货则向用户发货,如缺货,则通 知车间。
发货单
用户
订货单
业务 经理
出库单
库管员缺货通 知单Fra bibliotek库存 台账
车间
某企业的销售业务流程图
练习题:
试根据以下业务过程画出某企业的订 货业务流程图:采购员从仓库收到缺货通 知单后,查阅订货合同文件,若已订货, 向供货单位发出催货请求,否则,填写订
货单交供货单位。供货单位发出货物后,
立即向采购员发出取货通知。
根据下面的叙述,绘制某企业库存管理的业 务流程图。 生产部门将用料计划和领料单交给仓库负责 人审批,仓库负责人将未批准的领料单返还 给生产部门,将已批准的领料单交由仓库保 管员进行领料处理,即:查看用料流水账和 库存账,如果有料,则登记用料流水账和修 改库存账,如果缺料,则通知采购员,保管 员每月形成一份库存报表上交有关部门。
自顶向下的系统性原则;
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分开考虑的原则;
系统研制人员与用户相互沟通的原则。
S
S1
S2
上一层是下一层的( 抽 象 ) 下一层是上一层的( 分 解 )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系统开发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中某些重要方面的表示。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模型的作用:
(1)可以方便描述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已签字借款单 现金账
借款人
不合格借款单
会计
经费本
拒付单 支票 付款单
出纳
问题:1、在图中将已签字借款单和不合格借款单都表 示为“借款单”是否可以,说明原因。2、在图中的双 向箭头表示什么含义?3、在图中现金账、经费本和其 他单据的含义是否一致?有何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1.通俗的解释:信息是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或知识2.某则消息或知识只有对接收者的行为或思维活动产生影响时,才能称为信息。
3.我们把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
4.信息循环是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5.信息与数据6信息的主要特征(1.)可传输性(2)可存储性(3).可加工性(4.)共享性(5).时滞性7 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概念:(1.)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类学科的总称。
(2.)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8.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即”3C“技术。
9.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决策过程包括发现机会或问题、明确目标、探索方案、预测与评价、抉择等阶段。
10.决策的基础是信息,决策形成过程也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利用以及新的信息的形成过程。
11.企业中的物流是单向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
12.信息的总项数用n c表示,在规定的期限内其中发生变更的项目数用n t表示,则定义此类信息的稳定系数为:k t=1-n t/n c管理信息计算稳定系数的规定期限一般为一年。
若k t>=0.85,则此类信息称为固定信息;若0.6<k t<0.85,则此类信息称为相对固定信息;若k t<=0.6,则此类信息称为流动信息。
13企业中各种规划、计划、合同、定额、标准、工艺文件、设备技术文件,以及某些统计报表、数据、属于固定信息或相对固定信息。
14.计算机辅助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事务处理(2)系统处理支(3)持决策(3)综合服务15.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2.计算机软件系统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4.通信系统5.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6.规章制度7.工作人员16.信息存储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存储子系统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和知识库系统。
17.企业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计划、业务计划和控制。
18.集中式系统的主要优点是:(1.)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方便,规范统一。
(2.)专业人员集中使用,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作用,便于组织人员培训和提高工作。
(3.)信息资源利用率高(4.)系统安全措施实施方便这类系统的不足之处:(1.)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提高,集中式系统的复杂性迅速增长,给管理和维护带来困难。
(2.)对组织的变革和技术发展的适应性差,应变能力弱。
(3.)不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精神。
(4.)系统比较脆弱,主机出现故障可能使整个系统停止工作。
19根据客户机与服务器在系统中所承担的数据处理任务,C/S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型:(1.)分布式显示型(2)分布式逻辑型(3)分布式数据管理型(4)分布式数据文件型20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
(2.)有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3.)系统扩展方便,增加一个网络结点一般不会影响其它结点的工作。
(4.)系统的健壮性好,网络上的一个结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瘫痪。
分布式系统的不足之处有:(1.)由于信息资源的分散,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易统一。
(2.)配置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资源一般分属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
(3.)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工作条件与环境不一,不利于安全保密措施的统一实施。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论1.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则是:(1)整体性原则。
(2)分解--协调原则。
(3)目标优化原则。
2.目标优化对简单系统来说是求“最优解”,对复杂系统来说求的是“满意解”。
(判断题)3.A.D霍尔所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模型描述了复杂系统建设方法的一个总体结构。
4.任何系统均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6.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以下阶段:(1)系统分析,(2)系统设计,(3)系统实施7.系统运行时发现的错误约2/3产生于系统分析与设计,其余约1/3出自系统实施阶段.(判断)8.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1)用户参与的原则,(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3)“自顶向下”的原则,(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第三章,系统规划1.规划,一般是指对较长时期的活动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计划2.人、组织管理与技术是信息化生产力的三个重要因素3.CSF方法的步骤:(1)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4)识别性能指标与标准4.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是为了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而建立的一种规范方法5.BSP法论的基本出发点是:(1)一个信息系统必须要支持企业的目标,(2)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中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3)一个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组织提供一致性的信息,(4)一个信息系统应当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5)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由总体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6.数据类,是指支持企业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7.识别数据类:存档类数据,事务类数据,计划类数据,统计类数据8.用字母C和U来表示哪个过程产生该数据和哪个过程使用该数据9.落在系统方框外的那些U表示对数据流的应用,用箭头表示数据从一个系统流向另一个系统10.为什么需要识别子系统?(1)由于主要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复杂,每个主要的系统需要由其他系统产生的信息分解后能使关系简单、明确。
(2)并不是在一个分系统中的所有过程数据类都需要马上给予高优级支持。
(3)任务给定的系统往往过大,不能一次实现,而是一步一步完成的,或者说是一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来实现的。
14.收费法是把信息系统资源的费用分摊给用户的一种会计手段。
第四章1.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1.(简答)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1.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 2.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工作方式主要是和人打交道 3.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成果是文件 4.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
2.(问答题)为什么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用户单位各部门各类人员的信息需求和目标的多样性,有些目标和需求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长期任务,不是一次项目开发所能全部完成的。
因此在一次系统开发中,系统分析工作实现的目标是有限的。
3.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有:外部项、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流。
4.数据词典描述的主要内容有:数据流、数据元素、数据存储、加工外部项。
其中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流的基本成分。
5.基本加工:数据流图中所有不进一步分解的加工。
6.基本加工的工具有:1.自然语言的文字叙述。
2.结构化语言。
3.决策树。
4.决策表。
5数学公式。
6上诉工具的联合使用。
7.系统分析工作需要收集的信息答题可分为:关于组织的信息、关于人的信息、关于工作的信息和关于环境的信息。
8.收集信息一般的方法有:面谈、调查表、查阅文献和实地观察、实践。
9.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10.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热包括:1.现行系统概况。
2.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3.拟建新系统的方案。
4.经济可行性分析。
5技术可行性分析。
6.营运可行性分析。
7.结论。
11.详细调查与初步调查的区别:目的不同:初步调查的目的是明确问题和系统开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目标,论证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详细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现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信息流程,为新系统逻辑模型提供基础。
内容不同:初步调查的重点是了解现行系统的概要情况及外部关系。
包括资源情况、能力情况、外部影响情况等。
详细调查的重点在于对系统的内部情况更详细和具体的了解,从而可以提供在新系统建设时改进或更换的内容。
12.新系统逻辑模型提出的这一阶段活动的主要工作成果是系统说明书。
13.数据流图绘制主要步骤:1确定所开发的系统的外部项,既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
2.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把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键图。
3.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按此将整个系统分解差成几个加工环节。
4.根据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对上层图中全部或部分加工环节进行分解。
5.重复步骤4.6对草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
7和用户进行交流。
8.用计算机或其他制图。
编辑工具画出正规的数据流图。
9将正规的数据流图提交系统分析负责人复审。
第五章5.1.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
5.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5.3系统设计的依据(1)系统分析的成果;(2)现行技术;(3)现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制度;(4)用户需求;(5)系统运行环境。
5.4书109页HIPO分层图(2层)。
5.5信息处理的方式来看主要有:批处理方式(batchprocessing)联机处理方式(on-line processing)。
分布式系统都是以网络方式进行相互通讯。
5.6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原则(1)分解-协调原则;(2)信息隐蔽、抽象的原则;(3)自顶向下的原则;(4)一致性原则;(5)面向用户的原则。
5.7所谓模块化,简单地说就是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板,每个模板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将这些模块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即系统),用以完成指定功能的一种方法。
5.8快内组合和块间耦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原则。
P117图5-11.模块之间的耦合形式。
5.9 P118表5-1.模块之间四种耦合方式的比较图5-12.模块内部的组合程度比较5.10 P120 表5-2.模块内部的七种组合形式的比较5.11 系统的深度表示系统结构中的控制层数,宽度则表示控制的总分布,即同一层次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
5.12 一个模块控制的直属下级模块的个数称为改模块的扇出;反之,一个模块的直接上级模块的个数称模块的扇入。
5.13 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受该模块内部的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只要某一模块中含有一些依赖于这个判定的操作,那么该模块就在这个判定的作用范围之中,如果整个模块的全部操作都受该操作的影响,则这个模块连同它的上级模块都在这个判定的作用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