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土地与土地经济学1、土地的定义: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山峦、沙漠、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工建设的一切可利用的地貌特征。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土地是一个地理实体,具有三维空间的位置和形状。
土地的空间范围由地表、地下和上下空间组成。
土地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了土地的空间特征。
(2)经济特性:土地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土地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部附加价值。
土地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土地的用途、使用方式和利用程度。
(3)社会特性:土地具有社会属性,受到政策、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3、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市场规律的学科。
它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地资源利用与配置1、土地资源利用: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将土地投入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使用活动。
土地资源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2、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社会经济需求,合理分配和布局土地资源,以达到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效果。
3、土地资源配置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经济效率原则。
4、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配置方法。
静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需求预测法、综合平衡法和社会经济评价法等;动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外推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等。
三、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1、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为交易对象的市场体系,包括土地买卖、租赁、抵押等交易活动。
2、土地制度:是指国家对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等。
3、土地市场的特点:不充分竞争性、信息不对称性、政策敏感性。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
5、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一级市场(政府垄断市场)、二级市场(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自由市场)、三级市场(个人之间的自由市场)。
土地经济学复习
1、名词解释1. 土地的综合概念:土地是最基础的生态环境要素,是劳动对象、人工生态环境和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构成国家的最基本要素,是自然经济综合体。
2. 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是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
3. 土地资产(land assets):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4. 人地关系(people and land relationship):泛指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
5. 土地问题:人地关系失调所产生的问题,是人地关系失调所出现的经济问题。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7. 土地供给(supply of land):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和未利用的后备土地储量的总和。
8. 土地自然供给(the physical supply of land):土地以其自然固有的属性供人类利用,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9. 土地经济供给(the economic supply of land):土地在自然供给即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10. 土地需求(the demand for land):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包含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两大类。
1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resource):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12. 土地生产潜力: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生产潜力。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题型:名词解释5个,单选10个,多选10个,简答2个,论述4选3,计算分析1道。
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报酬: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一定量的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大小称为土地报酬。
报酬的形态有物质自然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
(3)土地肥力: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的经济肥力。
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4)地租:土地经济学中的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渡给人利用所获取的报酬。
(5)级差地租:指优、中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土地生产价格所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的差额。
包括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两种形态。
(6)绝对地租:指因土地所有权的作用而形成的地租。
又称为马克思绝对地租。
(7)垄断地租:又称独占地租,因某些少数名优产品的特有土地,由于其产品具有垄断价格而产生垄断利润,称为垄断地租。
(8)契约地租:契约地租也称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或不动产)所有者将土地(或不动产)租给使用者,承租人与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合同所确定的租金。
(9)土地价格:又称地价,是指出让土地所有权应取得的补偿,或取得土地所有权所应支付的代价。
可解释为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
(土地权利及其土地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
)(10)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一定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1)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12)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越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反之,就越低。
二、简答或论述或~:1.土地的分类:(P6)按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划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按土壤质地可以划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按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等等。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土地的含义、特征土地是地球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一定幅度的空间物质形成的具有自然、经济和人文、社会综合特性基本功能的综合体。
土地的综合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性:(1)原始性(2)数量有限性(3)不可移动性(4)异质性(5)耐用性与生产潜力的无限性(6)用途多样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1)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用途与价格变动的时滞性(3)集约性与集约边际(4)适度规模性、投资效益的积累性与扩散性、土地市场的特殊性、经济区位的可选择性、土地价值的二元性3、土地的人文社会特性:1)土地利用的社会性2)土地市场的区域性3)土地利用受限性2、土地经济学的含义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要素经济的应用经济学,主要是应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人地关系中与土地利用直接相关生产力组织问题与土地分配相关的生产关系调节问题。
3、土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与原理2、土地资源配置与土地利用部分3、土地制度部分第二章1、什么是土地的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和土地的经济供给?1、土地的供给是指土地的可利用部分,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
2、土地的自然供给是指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土地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一段时间里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后备资源)。
【土地的自然供给为无弹性供给。
——土地的总量固定不变】3、土地经济供给的涵义1)土地有多种用途,各种用途之间常常相互竞争利用。
当某一用途的土地需求增加,其利用的收益提高时,原属其他用途的土地就会有一部分转作该用。
这种在土地的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内,基本用途的土地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土地的经济供给。
2)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
3)不同时期、不同用途土地的经济供给弹性不同。
2、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土地的经济供给?1、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⑴各种土地的自然供给⑵土地的需求⑶其他用途的竞争⑷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⑸土地利用的集约度⑹交通条件的改善⑺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2、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⑴提高土地利用比例⑵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⑶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⑷调节消费结构⑸生产农产品的代用品⑹保护土地资源3、对农业用地的需求有哪几类?耕地需求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1、对农业用地的需求一般有耕地、林地和草地2、耕地需求主要取决于人口、土地生产率和国民经济发展4、什么是土地人口承载力?如何分析某一特定地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1、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包括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级差地租、土地所有权、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受容力、基准地价、土地金融、集约边际、农业区位论、土地制度、土地资源、土地市场、耕地占用税、资本化原理、土地增值税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
因此,从理论上讲,增加耕地经济供给的着眼点应放在。
3、土地增值税实行的是。
4、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5、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
6、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对耕地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为此,必须无条件的实行。
7、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8、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9、农村和城市效区的土地,属于所有。
土地经济学从诞生至今,虽然经过了70余年的深化与拓展,但其所研究的基本核心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和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构成这一核心的基本内容。
10、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地组织生产,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11、、土地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进军,另一个是向挖潜。
12、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3、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是通过对整个企业体系的考察,从总体均衡的角度揭示整个系统的建立问题。
他更注重把与市场结合起来,以利润来判明企业配置方向,并且把利润同产品的销售范围联系起来,他还从市场区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区域集聚和点集聚的问题,从理论上剖析了经济区形成的内部机制。
14、土地制度是土地关系的总称。
一方面,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的重要制度;另一方面,土地制度又是一种。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终极版
土地经济学(第三版)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
二、土地资产: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力三、土地的特性A 土地的自然特性1)土地的原始性2)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不可搬动性4)土地质量的差异性5)土地的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6)土地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异性、多样性、B土地的经济特性①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③农业用地和城乡建设用的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此外,还存在有土地利用的适度规模性和集约性、粗放性;土地投资效益的积累性和扩散性;土地和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土地经济区位的可选择性及土地价值的二元性四、土地的功能A 承载功能为人类提供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地、场地、空间、道路和立足地,而成为生存和生产活动的基地在发生作用。
B生育或生产功能土地作为基本生态环境要素、基本资源和生产资料,为人类社会和生命系统提供产品所具有的生育和生产功能,包括为人类和一切生物提供各种必须的生物产品、营养品和矿产品、原材料和动力资源。
C可耕功能D资源功能土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E土地的其他功能①土地的生态功能②土地用途与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③土地的资产积蓄和增值功能④土地的景观功能第二章人地关系理论一、土地人口承载力1、概念: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已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土地生产潜力(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的能力)人口需求水平3、人口承载力的测算A区域人口承载比SR=P’/PSR---------区域土地人口承载比P’---------预测人口P----------土地人口承载力一般情况下,SR<1表示该地区人口承载量合理SR=1表示满载;SR>1表示土地超载二、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3、社会经济法战需要4、产品价格5、交通运输视野的发展状况6、土地开发利用计划7、土地共计者的行为8、制度因素三、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1、增加土地利用面积。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土地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地问题。
2.土地:土地是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供给:一定时间内,厂商在一定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4.需求: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5.土地的自然供给: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后备土地资源)。
6.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和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7.土地报酬变化的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是递增,但当投入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
8.生产函数原理: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组合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用生产函数来反映。
9.土地利用(经营)集约度:每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多少。
10.土地整理: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11.土地利用经营规模: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城市等)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2.期间配置: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配置,以保证人类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13.区间配置:资源的的空间分布,选择最佳的区位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
14.产业间配置: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布,旨在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各产业的发展。
15.区位论:又称立地论,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重点:1.土地的概念: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自然: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功能的永久性。
经济: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③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3.④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⑤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4.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中分配和使用。
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②土地财产制度:制度的制定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③土地资产流转:土地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中的土地关系问题5.土地市场的特点:地域性竞争不充分性供给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6.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1)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土地市场两种模式: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市场模式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2)机制: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土地的供给机制土地的需求机制供求决定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7、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有:消费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8.土地的经济供给影响因素: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9.土地的需求及其供需平衡关系:农用地需求非农用地需求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10.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调节消费结构利用新技术保护土地资源二.思考题:1.土地功能:生产(养育)功能承载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资产功能2.土地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特点1、国度和地域的差异性(因为土地经济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要求学科研究必须与该国的经济发展实际密切结合)2、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土地经济学研究要服务于社会实践,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重点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3、研究日益深化和细化城市土地经济学、农村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经济学、土地市场学、土地资产估价学、土地金融学3.土地与国土、土壤有何区别: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
大气和植被等要素以及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所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及其分类?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
财产和资产功能。
分类地貌: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土壤:黏土,壤土,沙土。
土地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土地权属性质:国有,集体所有,私有。
农用地,未利用低,建设用地。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土地利用:就其实质来说,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变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开发。
5土地保护。
2、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实现手段?目标 1,土地提供的产品: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取得服务。
2,最终发挥的作用:经济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土地的需求;生态目标,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社会目标现代人生活需求好的生存环境。
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由政府严格控制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手段,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2、我国土地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浪费与土地短缺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都有待提高。
3、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方法?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1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2 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3 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4 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非生物)功能5 土地利用: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6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程度以及土地受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
在农业领域可以用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和水面利用率来反映土地利用程度,对城镇或非农建设用地,一般用建筑密度,容积率、土地利用系数等指标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程度。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
(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实现的程度,用单位面积的土地所提供的产品(价值)、服务来表示。
7 土地利用规划:指对土地的潜力,其他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可供选择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系统评定,以选择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措施的过程。
8 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
9 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10土地利用的目标(1)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来划分,分为两类: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取得服务(效用)。
(2)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选择、判断)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选择、判断)第一章绪论1.土地经济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20年代)2.17世纪末,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作了初步的阐述。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人口理论)和(土地肥力理论)以及(地租地价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土地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4.列宁的(土地国有化理论)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土地经济理论。
5.直到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基本的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利用结构如何生产——时间、地点、投入为谁生产——权益分配、市场流转7.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活动中的(人与土地的经济规律)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生产要素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具有概括性、综合性的理论的理论学科、具有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双重属性。
9.教学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和阐明一定地域空间的人地关系,找出客观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制定科学的、正确的土地政策,来指导土地合理利用与分配的具体实践。
10.土地的特性分为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自然特性有(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和(功能永久性)经济特性有(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和(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第二章供给理论与土地的供给和需求1.一种产品的供给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有关产品价格)(预期价格)(生产成本)和(自身条件)。
2.供给量与价格成正向变动,这就是(供给法则)。
3.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预期价格)(家庭收入)(个人偏好)和(时间变化)。
4.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质量等。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土地的概念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土地的功能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土地利用的概念试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的概念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土地利用的目标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贴现系数、复利系数的概念第三章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概念论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涵义并结合土地投入产出阶段图分析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怎样确定合理的农业用地和非农用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第四章土地分区利用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和市场区位论的创始人是谁?从经济实质上看,杜能圈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简述韦伯工业理论及对工业选址的指导意义?在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中,城市各业用地的区位特点是什么?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和意义是什么?简述五种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设想。
第五章土地规模利用规模报酬土地规模的扩大与规模报酬之间的三种变化关系什么是土地规模经济?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是什么?什么是集聚经济?产生集聚经济的原因是什么?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经济机制和条件我国实现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是什么?论述我国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制约因素。
城市土地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大吗?如何看待。
第六章土地规划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体系及特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第八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完整的土地财产制度包括那几部分?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具体任务和手段什么是土地产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租赁权的概念及其基本权能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土地抵押权的性质是什么?土地发展权的概念第九章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基本要点试述目前我国集体土地所有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取向。
我国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是什么?试分析当前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叫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的特性(自然,经济)土地的自然特性:1.土地位置的固定性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4.土地功能的永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6.土地增值性7.土地用途的多样性3.土地分类按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划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按土壤质地可以划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 按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等等。
还可以按土地的实际用途分类。
4.土地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功能4.生态功能:5.财产和资产增值功能第二章1.土地的供求2.人地关系人与土地的直接关系:土地利用、土地生产问题。
人与土地的间接关系:土地分配、土地制度、土地社会问题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1.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3.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4.开发利用土地与保护土地相结合的阶段3.供求平衡(经济供给;自然供给)4.如何实现供求平衡5.报酬递减规律(土地。
)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
第三章1.区位理论(城市;农村;土地)2.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现代农业的借鉴作用?(韦伯。
)(1)对易腐保鲜农产品、单位产品体积或重量大而价值低的产品以及单位农产品产量占地少的产品,为节省运费和土地或为迅速向消费者出售,其产地均应选定在离消费中心市场不远的土地上生产;反之,耐运产品、体积或重量相对较小而价值较高的产品及产品价值低而占地又多的产品,其产地则应配置在远离城市的地区。
(2)对因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所限制或市场畅销的农产品,必须迁就特定产区而远离消费中心市场的,应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转形,以利远销或降低成本。
土地经济学知识重点汇总
土地经济学知识重点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概念的区分(1)土地与土壤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2)土地与国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领土、领空和领海(3)土地与景观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及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称为景观,例如黄土高原、砂质荒漠、冰川山地等都属于一定的景观类型。
它与土地的最大区别主要在于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体”的影响。
(4)土地与土地资源资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包括自然界中没有经过加工而以现存形式存在的一切天然财富。
广义的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力、时空等。
土地资源: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5)土地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本资产:为一定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能够带来一定收益的各种财产和权益的总称。
广义的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土地资产:是指归一定经济主体所拥有的(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经过一定的经营方式,能够实现增值的土地。
土地资源与劳动的结合,具有所有权与获益性。
土地资本:为提高土地生产率而投入并固定在土地上的资本。
其收益是利息或经营利润,而不是地租,如灌溉排水工程、施肥等。
3.土地的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性②面积有限性③质量差异性④功能永久性4.土地的经济特性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5.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的关系①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反映,是土地所固有的,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土地的概念
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土地的功能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土地利用的概念
试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的概念
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的目标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贴现系数、复利系数的概念
第三章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概念
论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涵义并结合土地投入产出阶段图分析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怎样确定合理的农业用地和非农用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
第四章土地分区利用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和市场区位论的创始人是谁?
从经济实质上看,杜能圈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简述韦伯工业理论及对工业选址的指导意义?
在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中,城市各业用地的区位特点是什么?
简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
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和意义是什么?
第五章土地规模利用
规模报酬
土地规模的扩大与规模报酬之间的三种变化关系
什么是土地规模经济?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是什么?
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经济机制和条件
我国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哪些?
我国实现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是什么?
城市土地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大吗?如何看待。
第六章土地计划利用
土地计划利用
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
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的基本体系及特点
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程序
我国应从哪些方面强化与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所包括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我国人口现状,论述我国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
第八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
完整的土地财产制度包括那三部分?
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租赁权的概念及其基本权能
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任务和手段
什么是土地产权?
土地发展权的概念
土地抵押权的性质是什么?
第九章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基本要点
我国土地征收的补偿费用包括那四大部分?
完善现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应重点解决好那些问题?
第十章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
试分析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特点与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点是什么?
保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的意义
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完善
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方式有哪些?
第十四章土地市场概论
土地市场的概念
土地市场的特点和功能包括哪些?
土地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特点
什么是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各种城市土地市场的主客体是什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年限
试述中国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第十五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的概念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及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途径
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土地供给曲线、土地需求曲线、土地供求平衡特点及其计算
政府应怎样正确利用地价杠杆调控土地供求?
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地租的概念及分类级差地租的概念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来源、形成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级差地租I和II的形成条件和地租量的计算
级差地租I和II的关系
马克思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为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十七章地价理论及其应用
马克思主义地价理论的主要观点
土地价格的内涵、特点及变动趋势
土地价格评估
土地价格评估方法中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的理论基础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概念
中国土地价格管理制度包括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