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原理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学-5 生态系统课件

农业生态学-5 生态系统课件

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 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 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 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 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 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 ,不会消失。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营养信息: 在某种意义上说,食物链、食物网就代表着一 种信息传递系统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之源
食物种群=
动物得到的 = 动物未得到的
被 更 高 营养
次级生产量= 级取食
被同化的=
未被取食
动物吃进的 =
呼吸代谢
未同化的
动物未吃进的
1-5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 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 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流通率 周转率 =
库中营养物质量
库中营养物质 周转时间 =
流通率
水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 质和核酸的主 要成分。
氮占大气成分 的79%,必须 经过生物固氮 作用、硝化作 用、反硝化作 用等才能在生 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间反复循环。
氮循环
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 环,不会消失。
农业生态学(5)
Oct 17, 2012
1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 什么是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 • 农业中的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 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 其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体。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与稳定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运行与它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结构是否合理、优化,决定了功能的优劣。

只有各组分结构协调、合理,才能发挥稳定、持续和高效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组分的物种结构、空间(水平、垂直和多层次)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食物链)结构。

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不一定等于系统中各部分要素简单相加之和。

而一个结构合理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必定大于各部分独立存在时的功能之和。

相反,一个结构不合理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则很可能小于各部分独立存在时的功能之和。

生态系统也不例外。

例如,作物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群体产量的形成绝非各个体单独种植时产量的简单相加。

对于农作物种植系统而言,在氮、磷、钾均缺乏的情况下,不论单独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肥料,都能够获得作物产量的提高;但是如果采取氮、磷、钾科学配比,综合优化施肥方案,就会取得比三种肥料分别单独使用时产生的增产量之和更高的增产量。

反之,如果各种肥分搭配不当,安排不合理,完全有可能出现整体效果小于部分之和的情况。

农业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只有在具有一个能保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过程畅通的良好结构,才能产出更多的产品,更好地发挥各种有益的效能。

常规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它的不稳定性,因为这种农业模式盲目地追求高投入、高产出;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农田土壤结构破坏和地力衰退;不加选择地滥用杀虫剂、除草剂,导致有害昆虫天敌数量的下降,使得虫害的发生更加频繁,损失也更加严重。

生态农业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替代农业经营方式,它主张合理利用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并强调通过调整和优化结构,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以追求长期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二、系统的生态效率原理在生产力生态学中,生态效率是通过计算能流过程中各个不同点的能量的比值而得到的。

农学中的农业生态学

农学中的农业生态学

农学中的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旨在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从传统的高投入、高排放模式转向生态友好型农业,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农作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能量。

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农作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参与了土壤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和植物病害防治等过程。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空气等,它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态学的核心原理是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

生态平衡指的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

资源循环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将能量转化为生物质,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将养分释放到土壤中,形成了能量和物质的循环。

农业生态学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生态系统评价、农业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管理。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是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生态工程是通过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质量的一种手段。

农业生态管理是通过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农业生态学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合理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生态农业的原理与实践

生态农业的原理与实践

生态农业的原理与实践生态农业指的是以生态学、农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原理和农业实践,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一、生态农业的原理生态农业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农业重视维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促进有益生物的增殖,控制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实现生态平衡。

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农田中害虫的繁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土壤肥力原理:生态农业注重土壤肥力的提高和保持。

通过有机肥料的运用、绿肥的种植和轮作休耕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3. 水资源利用原理:生态农业推崇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并将农田排水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结合,实现农田水循环利用。

4. 多样性保护原理:生态农业强调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通过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和引入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抵抗病虫害和气候变化的风险。

二、生态农业的实践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

它采用有机肥料、有机农药,并严格控制农田的污染源。

有机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性,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田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农业通过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减少农田的生态破坏。

例如,在生态林果园中引入鸟类和昆虫等天敌,控制农田害虫的繁殖,达到生态平衡。

3. 生态农业旅游:生态农业的实践还包括开展生态农业旅游。

通过向游客展示和解释生态农业的原理和实践,提高公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态农业的实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消耗量 C=A+FU
同化量 A
生产量P
现存量改变 ΔB
十分之一定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物链上流动,上一营养级大 约只能固定下一营养级能量的10%,这种规律称之 为十分之一定律。
3.生态系统能流
生态系统水平的 能量流动和食物 链水平的能量流 动有何区别?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 能量高效利用有 何关系?
(1)草牧食物链
从绿色植物开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弱肉 强食,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和血淋淋的斗争,所以 又叫捕食食物链。
捕食中以活有机体为食,所以也叫活食食物链。
水稻-稻飞虱-青蛙-蛇-鹰
(2)腐食食物链
食物链成员与 死的有机体为食 ,通过腐烂分解 ,由腐生成员构 成的食物链
动物尸体-蝇-真菌-细菌
2.能量的形式及转化
太阳辐射能
热能
热能
动能
植物呼吸 动物呼吸 动物运动
势能
有机物化学能
有机物化学能 动物登高
有机物
光合
取食
动物取食 化学能
作用
动物发光
动物放电
光能
动物发声
电能
声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形式及转换
3.生态系统的能源
太阳能
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太阳能
除太阳辐射能以外, 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 的能量。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
一、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二、能量流动过程 三、能流模型及能流分析 四、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一、 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1.能量的概念
力学定义能量是:物体做功能力的量度。 物体对外界作了功,物体的能量要减少;反过来, 若外界对物体作了功,物体的能量就要增加。如某 些动物搬运食物,则动物对外界作了功,体内的化 学能减少。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存在、变化及其发展,都与 能量息息相关,遵循一定的能量变化规律。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详解演示文稿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详解演示文稿
第五页,共22页。
生物圈
农业生态学
景观
生态科学
生态系统
群落
经典生态学 种群
个体
系统
生命科学
器官 组织
细胞
分子
生物科学
第六页,共22页。
第七页,共22页。
大气圈
地 球 土壤圈
生 岩石圈
态 圈
生物圈
水圈
2、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生态学萌芽期(公元16世纪前)
人类丰富了大量的生态学事实、现象和材料
(动植物生活习性和自然现象)。
2)生态学建立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 A、提出了生态学的定义和许多定律、理论(最小因子定 律、生存斗争学说、物种形成)。
B、生态学专著问世。E. Warming的《植物生态学》和A. F. W. Schimper的《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被公认为生态学的 经典著作。
• 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在1991年最早提出。
第十页,共22页。
•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经典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研究
第十一页,共22页。
• 3、1866年后,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以下四个阶段:
• ①近代生态学的创始阶段。 • ②学科分化阶段 。 • ③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阶段 。 • ④定量、控制和应用方向发展新阶段。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详解演 示文稿
第一页,共22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
第二页,共22页。
第一章 绪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 • ★ 了解生态学及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基础与过程 • ★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及任务 • ★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和动向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 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调控与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领域。

2. 内涵:-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农业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生物要素,如农作物、畜禽、渔业等,还包括非生物要素,如土壤、气候、水、肥料等。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稳定和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农业阶段:- 特点:以人力和畜力为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 代表性技术:轮作、休耕、有机肥料使用等。

2. 现代农业阶段:- 特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追求产量最大化。

- 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可持续农业阶段:- 特点: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 观察法:- 实地调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观察。

- 长期定位观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跟踪。

2. 实验法:- 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

- 模拟实验:在受控条件下,模拟农业生态过程,探讨其内在规律。

3. 数学模型法:- 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模型等。

- 应用:预测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 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信息。

- GIS: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

- GPS:定位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位置。

5. 系统分析法:- 系统理论: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 系统工程:设计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其整体功能。

四、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种群: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动态和遗传多样性。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告诉我们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来看一看生态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生态学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循环利用;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之间通过化学物质、行为和声音等进行的信息交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几个具体应用。

一、合理配置种植结构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配置种植结构。

比如,我们可以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种植粮食作物,而在土地贫瘠、水源匮乏的地区种植草本植物、灌木等。

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二、防治病虫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可以运用生态学原理来进行防治。

我们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排水和通风条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空间。

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放养天敌昆虫、使用微生物农药等,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将一些对病虫害易感的作物与抗病虫害的作物轮作种植,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这不仅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还能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二是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三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乱捕滥猎;四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它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尽可能地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益。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循环利用原则:生态农业强调循环利用资源的原则,通过开展有机废弃物和农业产业链的有机资源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并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多样性原则:生态农业鼓励多样性的农作物和生物的种植和引入,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抑制病虫害的蔓延,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量。

3. 自然循环原则:生态农业强调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通过合理的轮作与休闲,降低土壤的耗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保持土地的肥力。

4. 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平衡,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优化选择,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风险,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扰性。

5. 保护生态环境原则:生态农业重视环境保护,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生物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6. 社会可持续原则:生态农业注重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
过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经营技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乡村的综合发展。

生态农业的实践将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并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生态农业及其基本原理

第一讲 生态农业及其基本原理

第一讲生态农业及其基本原理长期以来,生态农业被一些人斥为“会饿死人的”,仿佛注定是小部分特权人士的专享,其实这是一个严重误区。

现在人们一直是围绕种子做文章,甚至通过转基因来改变种子特性,而忽视了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农业专家穷其一生不能增产就不可避免了。

生态农业不仅需要建构人与自然共生、循环关系,而且需要创造人与人的合作关系。

经历100多年的发展,生态学日益成熟,在我国已经成为与数理化并列的一级学科,一些基本原理应用到农业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简要谈谈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一、水热耦合原理农田生态系统由气候、土壤、生物等因子的共同作用所形成。

其中, 大气温度和降水量占主导地位,对其它因子产生重大影响。

农田是在改造自然生态系统而来的,不同植被地理背景下农田的生产力或产量受水热组合影响最大。

自然界最高生产力是热带雨林,约45t/ha/a,是在不施肥不打药基础上实现的,就是因为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最好,元素循环快。

在农田中,光照、co2都不是限制因子,而水热条件,尤其水热组合,最能反应农田生态状况。

我国即使有些农田面临季节性干旱胁迫,依然比真正的地中海荒漠区域的农田具有十分有利条件。

中国草原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附近、非洲的部分草原,雨热出现的最佳时期是冬夏季分离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不同气候带上水热组合决定了生态系统生产力,生态农田尽量利用天然降水,适度利用客水或地下水,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热即热量,地球上的一切热量来自太阳,热对植物生长发育乃至群落分布有重要的作用。

在阳光不缺少的地方,热量尤其与水的耦合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大于化学肥料。

生态农田利用自然界的热量,不搞反季节种植,充分利用我国水热同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作物。

高温的夏季杂草生长也很繁茂,如将杂草作为资源利用起来改良土壤,也是在生态农田利用热量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土壤碳氮库增长原理碳表现在土壤中即有机质。

目前我国耕地有机质普遍很低,平均1%左右。

农业生态学总结讲解

农业生态学总结讲解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其著作《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

2、1971年,奥德姆在其所著作的《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定义,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互相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6、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40年代美国科学家香农创立信息论。

7、生态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有奥德姆和马世俊分别提出的。

8、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第二节1、1983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并在1986年有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列为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

第三节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径。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第二章第一节1、系统:有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2、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层次、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互相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 系统,是由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复合生 产过程,具有多种功能与效益,既有自然的生态效 益,又有社会的经济效益,只有生态与经济效益相 互协调,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综合效益。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二、农业生态工程的工程学原理
(一)系统工程理论 (二)整体协调理论。 (三)层次结构理论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二、农业生态工程的经济学原理
(二)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自然资源是一个社会及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 基础,资源有价已经成为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共同认 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二、农业生态工程的经济学原理
(三)生态经济理论 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有生态系统交叉渗透结合 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中进行的,它的运行要受到客观 经济规律和客观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双重制约。
1+1>2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一、农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 (五)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原理
生态系统作为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既要求生物 要适应其生存环境,又同时伴有生物对生存环境的 改造作用,这就是协同进化原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一、农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 (六)效益协调统一原理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一)限制因子原理 包括: ①最小因子定律
②耐性定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பைடு நூலகம்工程技术
一、农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 (三) 食物链原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农业生态学》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学》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

控制主要是来 受过人类的驯化改 受人类改造成
自自然界的物 造,生态系统不但 以人类为主而
理、化学和生 受到自然过程的调 且环境也由人
物学过程,如 节控制,而且相互 类设计、制造
原始森林生态 关系也受到了相当 和调节控制,
系统、珊瑚礁 强烈的人类活动的 如城市生态系
生态系统、高 调节控制,农业生 统,远洋船生
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 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
对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的定量描述,常采用 各业用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或各业产 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以及各业产出的生物能量 占系统生物能总产出量的比例,或各业蛋白质 生产量占系统蛋白质生产总量的比例来表示。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可以通过建水库、 筑堤围、修排灌系统、开梯田、建防护林体 系、挖塘抬田、平整土地、建房舍、造温室 等环境改造工程而发生变化。这类环境工程 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独特的组分结构。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农业生态系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其 基本组成也包括但由于受到人类的参与和 调控,其组分的构成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
生物组分:其生
物是以人类驯化的 农业生物为主。
非生物环境组分:
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 造的环境部分.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可以按功能区分为: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通过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有序结 构,可以把环境中的能量、物质、信息和价值 资源,转变成人类需要的产品。农业生态系统 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物质转换功能、信息转换 功能和价值转换功能,在这种转换之中形成相 应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
(一)物种流(Species Flow)

第5章 农业生态学

第5章 农业生态学
5.2.1 生态学原理 1. 相生相克与互补原理 2. 循环与再生原理 3. 平衡与补偿原理 5.2.2 生态经济学原理 1. 生态经济结构合理性原理 2. 农业系统的功能原理 3.农业系统的综合效应原理
1. 相生相克与互补原理 相生相克即指自然界(生态系统中)各个 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或相互制 约。 互补即指自然界(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 之间的相互补充,助其不足,善其不善, 使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数量比例趋于合理、 优化、完善。 相生相克与互补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也 是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5.1.2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 研究内容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 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 (5) 建设生态农业 (6)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任务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任务 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 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揭示农业生态 系统各种内外因子相互关系的规律,协调 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探讨最 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 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
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降低资源 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农业生态学面 临的重大问题 重大问题。 重大问题 优化整体结构,提高系统功能,促进农业生 产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面临的重要 重要 任务。 任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发展关 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5.2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 辅助能的投入及其转化效率 1) 人工辅助能投入与农业增产 农业生态 系统开发度大,有大量的人工辅助能投入, 这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较高和农业持 续增产的重要保证。 人工投入的辅助能包括人力、畜力、种子 及有机肥等所耗能量;化肥、农药、农机 具、燃油和农用电力等所耗能量。

农业生态原理

农业生态原理

农业生态原理生态工程设计的对象就是不同的生态系统,因而其遵循的设计原理很重要的是来自生态原理。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生态学中的主要原理有:一、生物共生原理即利用不同种生物群体在有限空间内结构或功能上的互利共生关系,建立充分利用有限物质与能量的共生体系。

如稻田养鱼、农林间作等。

稻田养鱼就是利用稻鱼共生,稻养鱼、鱼养稻的互惠关系建立的一种生态工程。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作为光合作用的主体,进行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但同时受到田间杂草、浮游植物等的竞争影响。

放养鱼类后,可取食大量杂草等,防止养分流失,并将贮藏的能量转化为高营养的鱼产品;鱼在稻田中拱泥觅食,破坏稻田水面上形成的隔氧层,搅动田水,起到一定的增氧作用,有利于水稻生产;同时鱼为稻田排放出大量含丰富营养物的粪便;水稻生长的同时对水面起到遮蔽阳光作用,使稻田中的水温保持稳定,也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因此稻田养鱼能促进水稻增产,一般增产幅度为10%,每公顷还可收到210~870kg鱼苗,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胶茶间作也是一种互利共生,并在南方植胶区大面积推广的生态工程。

通过合理调整胶茶种群结构后,既可抵抗低温、风害等不利条件,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养分,又可促进害虫天敌数量的增加,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也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0%~70%,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橡胶树的平均生长量比单胶林提高了17%,总产值还比单胶林提高了80%以上。

共生现象还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不同种群间,最常见的是异养生物与自养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异养者从自养者外获取食物,而自养者则从异养者得到保护。

农业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一些高等植物与菌根菌的共生,某些动物与其肠道中生活的纤维分解菌、固氮菌的共生都是典型的极有价值的例子。

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多类型、多途径、多层次地通过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加工、分解等完全代谢过程,完成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通常指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流动,这种物质流动的频率、速度直接决定着系统的生产力大小,并受到生物种群特性、库的吸收固定及贮存能力的影响。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一、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你看啊,那些农作物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娃娃,它们特别依赖周围的环境呢。

土壤就像是它们的小床,又柔软又有营养。

好的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养分,就像给小娃娃们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

要是土壤贫瘠,那农作物可就长不好喽,就像小娃娃饿肚子,没精打采的。

阳光呢,那可是农作物的超级能量源。

就像我们人每天要吃饭补充能量一样,农作物得靠着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变成它们生长的动力。

你想啊,要是天天阴天,那些小青菜、小玉米肯定会长得慢腾腾的。

水也超级重要呢。

水就像农作物的小水壶,它们渴了就得喝水。

水分不足的时候,农作物就会耷拉着叶子,好像在跟我们说“我好渴呀”。

而且不同的农作物对水的需求还不一样,水稻就喜欢泡在水里,像个爱泡澡的小娃娃,而小麦就不能水太多,不然会被淹死的。

二、物种多样性的妙处。

在农业生态系统里,物种多样性就像一场热闹的大聚会。

多种植物种在一起,那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哦。

比如说,有些植物可以吸引害虫的天敌。

像那些小小的七星瓢虫,它们可喜欢吃蚜虫了。

如果我们在农田里种上一些能吸引七星瓢虫的小花小草,那蚜虫就不敢太嚣张啦,因为有七星瓢虫这个小警察在呢。

而且不同的植物根系深浅不一样。

深根系的植物可以从更深的地方吸收养分和水分,浅根系的植物就在浅层活动。

它们就像分工合作的小伙伴,一起把土壤里的资源利用得妥妥当当的。

这样既不会浪费资源,还能让土壤变得更肥沃呢。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这物质循环就像一个超级魔法圈。

比如说,农作物吸收了土壤里的氮元素,茁壮成长,然后呢,当农作物的残体留在地里,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氮元素又回到了土壤里,就像完成了一次神奇的旅行,然后又可以被下一批农作物利用啦。

能量流动也很有趣。

能量从太阳出发,经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然后沿着食物链传递。

就像我们玩传递小皮球一样,从植物到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

不过这个过程中,能量会有损耗,就像小皮球在传递过程中会不小心掉一点气。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就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生态学研究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所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农田内由农作物、土壤、水源、光照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2.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物质循环是指养分、水分在农田内的迁移与循环,对维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能量流动是指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生物量,并在食物链中传递和转化。

生物多样性维持是指维持不同物种之间的平衡,防止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上。

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业生态学的应用1.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管理通过科学的农田规划和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构建稳定、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

例如,采用轮作、混作、带状种植等农业模式,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如合理施肥、合理用水等,有助于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修复。

例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采用植被覆盖、耕作措施等,防止农田的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3.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致力于研究如何使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原理讲解学习

农业生态学原理讲解学习

第一章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

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

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

(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鱼。

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3、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负相互作用:1、捕食2、竞争如稗草与稻对光、水、养分的竞争3、寄生如寄生于其他植物的菟丝子4、偏害作用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6、种群的年龄结构式判定种群动态的重要方面,根据年龄金字塔的形式,可分为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衰退型种群。

生态农业原理

生态农业原理

生态农业原理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农业原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循环、无污染等内容。

首先,生态农业注重土壤保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土壤资源对于维持农业生产的持续性非常重要。

生态农业原理强调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土壤污染,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态农业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原理倡导保护农田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与周围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和交流,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此外,生态农业原理强调自然循环的利用。

生态农业倡导农业生产与自然循环相结合,尽可能利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比如,采用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减少单一作物的连续种植,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最后,生态农业原理强调无污染的农业生产。

无污染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

生态农业倡导绿色种植、有机农业和生态养殖,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生态农业原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循环和无污染等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生态农业原理,推动农业生产向着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

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

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

(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鱼。

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3、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负相互作用:1、捕食2、竞争如稗草与稻对光、水、养分的竞争3、寄生如寄生于其他植物的菟丝子4、偏害作用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6、种群的年龄结构式判定种群动态的重要方面,根据年龄金字塔的形式,可分为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衰退型种群。

7生态对策:生物为适应环境而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也即生物以何种形态和功能特征的适应而在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

8、生态对策的两种类型:r对策者、k对策者。

两对策者的区别:r对策者生活周期短,个体小,死亡率高,且无规律,生育时间早,终身仅繁殖一次,但生殖耗能大。

对繁殖的高能量分配时它的特征之一。

它往往是临时性生境的占据者,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其对策基本是机会主义的,可以产生种群突然爆发或猛烈消亡。

虽竞争力弱,但繁殖率高,平衡受破坏后恢复的时间短,灭绝的危险性小。

K对策者:生活周期长,个体大,死亡率属密度制约密且有规律;种群大小常在K值上下波动,因而种间竞争激烈,常生活在稳定的环境中,生殖耗能较少,大部分能量用于逃避死亡和提高竞争能力。

遭到激烈的变动后,恢复的时间长,种群易走向灭绝,如大象、恐龙等。

这类生物对稳定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应加强保护。

9、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物种侵入,出现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特征:方向性:1、具有共同的方向且不可逆。

2、有规律3、可预测4、生物量随着演替而增加。

5、顶级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稳定状态。

10、生物多样性: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所生存环境的总称。

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1、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答:1、单一化驯化和栽培2、外来物种引进和入侵3、农业环境污染4、农业过度开发第三章1、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2、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分结构、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时间结构(时序排列)、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

3、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4、时间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与特定环境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地资源协调吻合的状况。

5、杜能农业圈理论: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农作圈、林业圈、谷物农作圈、谷草圈、牧业圈、荒芜圈等6哥同心圈层。

6、立体农业: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庭院立体种养模式、农林立体模式、综合立体模式。

7、食物链加环类型:食物链生产环、食物链增益环、食物链减耗环、产品加工环、食物链复合环8、城市郊区的作物按杜能原理如何安排?答: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农作圈、林业圈、谷物农作圈、谷草圈、牧业圈、荒芜圈。

1、自由农作圈紧靠城市,地租很高,只有采用高度集约化的耕作方式才能获得较大收益,以蔬菜、鲜花为主并包括其他不易运输、运费昂贵或易于腐烂的农产。

品,如供奶牛食用的新鲜苜蓿、牧草等。

2、林业圈。

城市建筑、家具用木材,用量很大,运输距离限制得很短,但木材不易腐烂变质,单位面积收益也较低,所以配置在农作圈意外的第二层。

3、谷物农作圈提供的农产品主要是谷物和畜产品。

4、谷草圈由于距城市较远,运输费很大,农业经营粗放,土地休闲。

5、牧草圈离城市太远,大量土地用来放牧或种植牧草,以牲畜及乳制品供应市场。

6荒芜圈是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第四章1、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

2、按来源可分为自然辅助能和人工辅助能。

3、自然辅助能包括风能、潮汐能、水流能、降雨能、地热能。

4、人工辅助能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结构。

6、能量流动的途径:第一条途径:能量沿着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将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体中,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将生物体的全部能量归还于非生物环境中。

第二条途径:各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腐食食物链中,在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纷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CO2/H2O及其他物质。

第三条途径:生物有机体都要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将生物化学潜能转化为热能散失于环境之中。

7、十分之一定律: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他的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的选择性浪费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

8、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由低到高,其生物量个体、生物量及所含能量呈现出下大上小的塔形分布。

9、生态金字塔可分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10、次级生产:除了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过程。

11、次级生产的主要作用: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改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物质循环,增强农业系统的功能性。

12提高次级生产的主要途径:合理利用资源、注意饲料量与饲养量的协调、采用配置饲料结构、控制动物活动。

第五章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包括生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进行着流动和循环。

2、生物地球换血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3、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水循环、气体循环、沉积物循环。

4、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循环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农业生态系统的库存量低、流量大,但周转快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保持能力弱,易造成流失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供求易产生不同步5、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调节原则1、合理输入2、建立养分再生机制3、强调养分保蓄、供求同步4、充实有机库存5、提高投入效率6、整体优化调节的具体途径:1、合理安排归还较高的农作物及类型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3、农林牧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进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归还率5、养分区域性富集6、生物放大作用: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物浓度不断提高,于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物浓度愈高的现象。

7、C循环失衡对农业造成的影响:不利影响1、C失衡会引起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使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雨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2、农业病虫害更加猖獗,农业生产条件变化,生产成本和投入大幅度增加3、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将出现变动有利影响: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变暖对农业可能产生有利影响,如可以使大米、玉米等喜热高产作物种植地域向北推移,低温冻害将会减轻。

第六章1、信息流:各种信息在农业系统的组分之间和组分内部的交换和流动。

2、信息流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利用人工光源或暗室控制植物的花期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信息素进行害虫预测和防治等农民根据作物的长势和长相判断栽培措施利用灯光诱杀害虫等利用气象工程进行天气预报等。

第八章1、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即系统学、经济学、生态学原理。

2、中国生态农业:因地制宜的利用现代科学,并与传统的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的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3、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的异同点?不同点: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现代科学及物质投入的重要作用,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生产力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使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达到有机统一,符合我国的国情,在实践中易发展。

而国外的生态农业则讲究尽量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机械等现代工业支农产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功能组织生产,突出强调农业生态效益的提高,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同点:强调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1、强调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相结合。

2、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3、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的4、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5、个体农业的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5、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主要有:农林牧渔复合生态工程、多层次高效利用复合生态工程、庭院农业生态工程、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工程、绿色食品农业生态工程、乡村旅游农业生态工程补充:1、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