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内容分析
居安思危:宜将剩勇追穷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析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
1964年1月4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之一》一文称:“这一首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
”刘白羽在《创造新世界的颂歌——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切、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庆幸:废纸篓捡回国宝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长江南岸的敌人发起强大进攻,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之久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记载:(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四月下旬,毛泽东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据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卷二)记述:(1949年)四月二十三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起床后,手里拿着《人民日报》号外,从屋里来到了院落的凉亭里。
他坐在藤椅上,看起报纸来。
因为报纸上登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所以他看报纸时心情是很高兴的。
看完报纸,也没有在院子里散步,也没有和任何人交谈,他就回到办公室里去了。
在办公室里,又把报纸看了一遍,边看边在报纸上画了一些杠杠和圈圈。
”看完报纸,他就给刘伯承、邓小平写了贺电,又写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段文字是参考阎长林所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0月版)中的回忆而写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泽东诗词〉〉。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袭击,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
应该从项羽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消灭掉,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统治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这首诗从诗歌的角度看,对仗工整,气势不凡,严格按照律诗的章法,应用多种手法,使诗歌文句非常优美。
“苍黄”同仓皇,这里用了双关,。
同时,全文多次用典,“虎踞龙盘”出自〈〈太平御览〉〉,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的地势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宜将剩勇追穷寇,”引自〈〈后汉书.望甫嵩传〉〉:“兵法,穷寇莫追。
”这里改变了这个用法。
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则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首都南京,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划江而制的美梦。
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共和国铺平了道路。
这时候诗人的心境是什么样的?是对胜利的喜悦?是对往事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当时诗人的想法,我们只能猜想。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oc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同志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九年四月,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
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背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抵抗共产党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大快人心,于是写下了有名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本诗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毛泽东就在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的两三天内酝酿成这首雄浑的诗作。
毛泽东同志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翻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说)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白话译文:①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②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③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④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背景:1949年4月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
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三、题目:(1)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2)诗歌中有多处运用了典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引自怎样的历史故事?(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4)本诗勾画了几幅精彩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幅,并谈谈你的感受.答案: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
2)"不可沽名学霸王" 句中霸王指楚霸王项羽,他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最终造成自己失败,乌江自刎。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图片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七 律 人 民 解 放 军
毛 泽 东
占 领 南 京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到是沧桑.
首 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壮阔的场面 颔 联: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伟大意义 颈联: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号召和牢记的教训 尾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到是沧桑. 深刻的哲理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叙事
起
描写 议论 议论
承
转
合
主题思想:
作者以高昂的激情,雄健的笔调,热 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 埋葬蒋家王朝的丰功伟绩,揭示了南京 解放的深远意义,充分体现了“将革命 进行到底”的伟大战略思想,并阐述了 社会发展的深刻哲理.
艺术特点
1.恰当地运用了典故,历史 故事,诗句,和神话传说. 2.议论入诗也是作品的一个 突出特点.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赏析纲要 写 作 背 欣 景 赏 析 想 文 句 赏 思 色 题 特 原 诗 主 艺 术
有关资料: 有关资料: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 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 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 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 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 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 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 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 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949年。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1]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1风雨起苍黄2,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3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4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5,不可沽6名学霸王7。
天若有情天亦老8,人间正道是沧桑9。
[3-6]作品注释钟山:《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
周围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
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钟山龙蟠,指此。
”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
苍黄:两解:一、同仓皇,慌张,匆忙,急遽失措貌。
二、变化翻覆的意思。
《墨子·所染篇》:“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后因此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并引申为天翻地覆。
此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
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大量歼灭国民党反动派部队后)过剩的勇气。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
”这里反其意而为之,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霸王: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
百万雄师过大江全诗意思

百万雄师过大江全诗意思诗:中山风雨转黄,百万豪杰过江。
老虎在龙盘上的位置比过去好了,天翻地覆,慷慨大方。
要勇于追穷,但不能学霸王。
有爱苍老,人间正道沧桑。
“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翻译革命风暴震动了蒋家都城南京,人民解放军以百万猛士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
以雄伟和险峻著称的古都南京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它比以前更漂亮了。
这种巨大的变化足以让人慷慨歌唱,欢欣鼓舞。
我们要利用这个敌衰我荣的大好时机,追击敌人残余,解放全中国。
不要学楚霸王项羽,贪图名利,放纵敌人,导致自己的失败。
大自然如果知道,就会遵守盛衰不变的规律。
不断变化、发展、前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注释百万雄师:指的是解放军。
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
宜以残存的勇气追击穷匪: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坚决、彻底、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不留后患。
过剩:形容解放军勇气过剩。
可怜寇:死敌。
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诗的第一副对联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壮丽景象;连连称赞南京解放的历史性胜利,表达了庆祝南京解放的革命自豪感。
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最后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并对全诗进行了哲学总结。
全诗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争取全中国解放的信念。
风格大气磅礴,气势磅礴,气势磅礴。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创作背景1949年4月23日夜,东路陈毅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所以他写了这首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假设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 ,在南京市的东面。
苍黄 ,同仓皇。
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
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
这是修辞上的所谓“双关〞。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 ,石头虎踞 ,此帝王之宅。
〞(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 ,在今南京市西。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 ,余勇。
穷寇 ,走投无路的敌人。
?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 ,穷寇勿追。
〞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 ,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 ,不要留下后患。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 ,成心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秦朝末年 ,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
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
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 ,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
他当时为了防止“不义〞之名 ,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 ,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
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 ,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 ,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时机。
天假设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 ,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 ,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原句的意思是 ,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 ,天假设有情 ,也要因悲伤而衰老。
这里是说 ,天假设有情 ,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 ,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 ,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 ,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人间正道 ,社会开展的正常规律。
沧桑 ,沧海(大海)变为桑田 ,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开展变化。
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 ,他们相见以来 ,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
毛主席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原⽂】 钟⼭⑴风⾬起苍黄⑵, 百万雄师过⼤江。
虎踞龙盘⑶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慷⑷。
宜将剩勇追穷寇⑸, 不可沽名⑹学霸王⑺。
天若有情天亦⽼⑻, ⼈间正道是沧桑⑼。
【注释】 ⑴钟⼭:即紫⾦⼭,在南京市的东⾯。
⑵苍黄:同仓皇。
⑶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龙盘,⽯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见《太平御览》引《吴录》)⽯头即⽯头⼭,在今南京市西。
⑷慨(kǎi凯)⽽慷:感慨⽽激昂。
曹操《短歌⾏》:“慨当以慷”。
⑸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形容⼈民解放军(三⼤战役⼤量歼灭国民党*部队后)过剩的勇⽓。
穷寇,⾛投⽆路的敌⼈。
《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
”这⾥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命进⾏到底,把敌⼈坚决、彻底、⼲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⑹沽名:故意做作或⽤某种⼿段猎取名誉。
⑺霸王:指项⽻。
项⽻(曾⾃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祖)同时起兵反秦。
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
项⽻歼灭了秦兵主⼒,拥四⼗万⼤军⼊咸阳。
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优势兵⼒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
⑻天若有情天亦⽼:借⽤唐李贺《⾦铜仙⼈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铜仙⼈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衰⽼。
这⾥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暗残酷,也要因痛苦⽽变衰⽼; ⑼⼈间正道是沧桑:⼈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概述本文将以七律的形式,描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事件。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国土解放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
第一联南京初革命党士笃,栉风沐雨走上路。
烟云散尽铁骑来,红旗挥舞换新主。
首先,本联以南京的革命党士为主线,表达了南京地区的初次革命斗争,展现了革命党士为理想坚守,经历了风雨洗礼的决心。
接着,文中描述了南京的烟云散尽,也就是国共内战中国民党的失败,同时人民解放军奋起进军的场景。
红旗的挥舞象征着新的主权取得了胜利,预示着南京的成功解放。
第二联九曲肯堤龙江畔,昔日辉煌今已远。
架桥铺路翻革命,铸剑锻炉炼刚强。
本联描述了南京的地理位置,九曲肯堤和龙江是南京的重要地标,寓意着南京辉煌的过去。
但现如今,南京的辉煌已经远去。
然而,通过九曲肯堤铺路铸桥的革命举措,人民解放军打破了南京过去的沉寂,为南京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铸剑锻炉炼刚强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强的意义。
第三联节骨佳人艳阳天,初降贤才昭君领。
砥砺前行开洪荒,胜利凯歌传四方。
第三联描绘了南京的美丽景色以及受人尊敬的政务和领导人。
节骨佳人艳阳天形容着南京现象级的美丽天气。
初降贤才昭君领预示着南京地区崭露头角的新进人才涌现出来,并成为领导力量。
砥砺前行开洪荒表达了人民解放军在南京大地上奋勇前进,用勇气和决心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元。
最后,通过胜利凯歌传四方,表达了南京解放的胜利消息传遍了全国。
第四联城内瞬息千年寂,神州中央驻大本。
扶危济困肩并肩,屹立东方唤繁荣。
本联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建立政权后的南京。
虽然南京的历史悠久,但在国共内战后,南京变得寂静而孤独。
然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心,南京成为神州中央并驻扎有中国的大本营。
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初期承担了扶危济困的历史使命,与广大南京市民并肩作战,共同为东方神州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通过本文七律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美文品析阅读下面诗歌七律人民解放...

美⽂品析阅读下⾯诗歌七律⼈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九四九年四⽉⽑泽东钟⼭风⾬起苍黄,百万雄师过⼤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间正道是沧桑。
1.⽤⾃⼰的语⾔描述诗歌⾸联表达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翻地覆慨⽽慷”⼀句运⽤了什么修辞⼿法?有何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作本诗的⽬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选择内容、形象、情感中的任⼀⽅⾯对诗歌《七律⼈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本题考查学⽣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要明⽩“⾸联”是1、2句,明确“钟⼭”代表南京,“风⾬”指⾰命的“风⾬”。
答案:⾰命的“风⾬”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南京城。
2.【解析】本题考查学⽣对修辞⼿法及其作⽤的理解。
“天翻地覆”是夸张的修辞⼿法,形象地写出了⼈民军队的巨⼤⼒量。
答案:运⽤了夸张的修辞⼿法。
夸张⼿法的运⽤,增强了诗句的感染⼒,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民解放军的到来,使南京古城旧貌换新颜,发⽣了质的变化这⼀主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 赏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赏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思是:革命的狂风暴雨震荡着蒋家王朝,百万将士渡过长江天险,直捣黄龙。
钟山:作南京的代语。
苍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并引申为天翻地覆。
此句诗人用了四种修辞手法,颇有大气磅礴的气势,“起苍黄”是模状格,写人民解放军很快占领南京,有改朝换代之意;是借代格,借钟山来代替南京;是比喻格,用风雨来比战争进攻;是双关格,苍黄既指紧迫,又指变化。
人间正道是沧桑诗词赏析

人间正道是沧桑诗词赏析
毛泽东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品赏析:
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49年。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
全诗前四句着重于叙事,后四句主要是议论
首联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
颔联进一步赞颂了南京解放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
颈联是全诗的主旨和灵魂。
诗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典故为教训,不能像项羽那样,不能放松警惕,要善始善终。
尾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全诗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总结。
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亦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