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19b02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9.png)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麻雀》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体验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但在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一只麻雀却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
二、学习新课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__讲了一件什么事?(__讲了“我”打猎回来,我的猎狗看见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想吃掉它,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的事)教师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三感悟全文,体验母爱1、师:我们快速地读课文,找出描写小麻雀的语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学生读、找、写)(1)从“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说明它很弱小)师:为了突出小麻雀的弱小要把“嫩黄、绒毛”读稍重些(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从“我顺着林阴路望———————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体会到可怜)师:为了突出它的没办法在读“呆呆的、无可奈何”时要拖长一些。
(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那么,这么可怜的小麻雀是怎么掉下来的呢?让学生抓住“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说明是风太大把小麻雀刮下来的。
(4)师:如果你此时面对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你会怎样做?(找学生回答)教师评价:你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孩子!的确我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
《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8059c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7.png)
《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麻雀》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内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爱的力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三)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
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
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
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
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共2篇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77068ded630b1c58eeb539.png)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一、教材分析《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
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课文通过“猎狗”“小麻雀”“老麻雀”和“我”四者的交锋,串联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热情地赞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目标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麻雀对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羽毛,没有动听的歌喉,更不被人们关注。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麻雀身上,却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
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麻雀身上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麻雀》这篇课文,一起来欣赏作家笔下的麻雀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分析记忆字形。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3.理解词义。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搏”,第六笔是横折,无钩)(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人物关系是怎样的?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猎狗老麻雀小麻雀)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我”走在林荫路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应对的?3.根据刚才的讨论,把相关重点句用“”画出来。
4.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起因:猎狗发现小麻雀。
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
结果:猎狗退缩,“我”唤回猎狗。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不但知道了文中发生的故事,而且还认识了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家的收获真不小呀!希望大家课后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f5006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b.png)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 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 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 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 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贴图“大树、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等,设置悬念: “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 出现的情形吗?”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 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 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导入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先自读自悟: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 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 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望。】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 感受可怜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eab32f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e.png)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麻雀的勇敢和母爱。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麻雀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麻雀的印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老麻雀在面对危险时的表现,体会其勇敢和母爱。
(3)学习作者对老麻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方法。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瞬间。
(2)引导学生感恩父母。
5.书写指导
(1)观察“嗅、呆”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麻雀有了直观的感受,但在学习描写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在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小短文。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通用8篇)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8fdc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a.png)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学习、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练习抓住故事中的角色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老麻雀及描写猎狗的重点词句感悟老麻雀强烈的护子之爱,体会母(父)爱的力量。
3、品味描写老麻雀、小麻雀及猎狗样子、神态的语言,初步感受屠格涅夫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作者对猎狗、老麻雀样子的描写,体会文中各角色的品质特点,真切感受爱的力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引出课文请小朋友们看到这句名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用幻灯片出示)请大家读读。
听过吗?知道这句名言的意思吗?也许里面的“俱全”一词不知道什么意思是吧?俱——都的意思;全——齐全的意思。
这句名言讲的是麻雀虽然个儿小,但它的心、肝、脾、肺、肾这五样内脏却样样齐全;比喻某样事物虽然小,但什么也不缺,该有的东西都具备。
明白了吗?请大家记住这句名言,有一天你会用上它的。
由这句名言,你感受到麻雀个儿怎样呀?认识麻雀吗?(交流)(相机出示麻雀图)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麻雀,留给人们印象不怎么特别的小麻雀,却有一个特别的故事,震撼过一位俄国大作家的心,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麻雀》。
【设计意图】将一些经典语言“植入”学生的大脑,是语文教学的使命之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一句在人们口头上广为流传、在许多著作中常被引用的经典名言。
在这节描写麻雀的语文课之初谈起这句名言,对名言的学习来讲,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对课文学习的铺垫——了解麻雀来讲,又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学生通过名言中的信息很快感知到麻雀个儿小的特性。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精选3篇)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e93f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e.png)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精选3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麻雀》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联系课文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4、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重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
作者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
《麻雀》教案
![《麻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c0d84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1.png)
£麻雀3教案《麻雀》教案篇1教材分析《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班中发言比较积极的只要一少部分,发言一般的学生近一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于几乎从不发言。
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粗心的学生较多。
作业整洁度也不太好。
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
3、有感情地读课文,想画面,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的那样伟大的、无与伦比的爱,从而受到爱弱小者,同情弱小者,见义勇为的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抓重点句子,想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精神。
教学过程一、激趣提出问题:师生明确学习目标1、看画面(课件),回忆学习的内容。
2、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提问题)3、整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7自然段,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第4自然段(扶)1、我们先一起看一下猎狗走近小麻雀想干什么呢?此时谁来救它?请同学们自读第4自然段,想想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2、指名回答。
师引导: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3、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说明了什么?(老麻雀看到猎狗要吃小麻雀非常焦急,所以要很快下落)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适机指导朗读)4、(出示两个句子)这里有两个写老麻雀的句子,请你想一想,这两个句子都是描写什么的?比较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①它蓬越了全身的羽毛……②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师生归纳:这两个句子都是写老麻雀象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时羽毛的样子,不同在一个是"蓬起"、一个是"扎煞起"。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3篇反思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3篇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938c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8.png)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3篇反思《麻雀》教学设计1课前谈话略师:大家对麻雀都不会生疏吧,大家都看到过。
今日我们就来学学麻雀这篇课文。
由于昨天老师到得迟,没有和大家来见面,大家也都是今日早上刚拿到课文,读了没几次,老师想听一下同学们读得怎么样。
要求其他同学能仔细听有没有读错。
能不能读得更好?生开火车读课文,老师和时指正同学读错的地方。
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谁能告知老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位同学分别回答。
(老师随即板书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我)师:这就是文章的4个主角。
你听了刚才的回答,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最详细?生答师:透过这个故事,我们看是怎样把它写详细的?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这4个主角有什么特点?生答小麻雀很弱小、慌张、可怕等。
师:我暂且把这些词写上去。
(板书)接着来看老麻雀。
生答舍身忘己、奋不顾身、紧急、顽强等。
师:大致相同的我们用一个词写(板书)再看猎狗。
生答凶狠、惊异、张牙舞爪等。
师:每个人读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特点有没有道理,怎么样才能说明他们真具有这些特点呢?你们能想想方法吗?生答读书等方法可以解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读读书,找出有这些特点的句段,说说为什么能说明这些特点,假如在读书中,你又感觉到了不同的特点,也可以补充。
请同学们组成小组,分分工,找一找。
时间有限,开头。
生推举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我们进行推举,先从小麻雀说起。
生:弱小可以从"----从树上掉了下来----'(读课文)师:它为什么从树上掉了下来?生1、可能它太怕了。
生2、可能太小站不稳。
生3、可能风太猛。
师:书上有一句"风猛烈地-----'所以不需要可能。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小麻雀的可爱、可怕?生答。
师:怎么读出可爱、弱小、可怕?指名读,男女分读。
师让同学评价,一生答没有读出可爱的感觉。
师:我知道要读出这种感觉很难,但我信任你们能!你再读一读。
师:明显可爱多了,可怕了。
麻雀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评课3篇
![麻雀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评课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f246c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3.png)
第1篇麻雀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评课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二)重点学习4、5两个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
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
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
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
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②描写小麻雀动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③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4.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麻雀》教学设计及板书
![《麻雀》教学设计及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fa771ff6453610661fd9f42b.png)
《麻雀》教学设计及板书《麻雀》教学设计及板书1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掌握本课12个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理清*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的写作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段(7):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进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荫路上)(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aab83f51e79b8969022687.png)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麻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麻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1一、整体感知、质疑: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丁什么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1.指名读1~3自然段,问: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麻雀弱小?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
2.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3.引读:在小麻雀遇到危险,需要搭救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4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危急时刻?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4.这时谁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你有什么问题?组织解疑。
5.读句子,想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议:指导读这一句。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讨论:师指导朗读长句,指名读。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讨论:“强大的力量”指什么?9.点拨: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最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
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权,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
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自由读、指名读、看投影填空读,试背诵。
老麻雀用掩护着,想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它小小的身体,发出声音。
它不动,准备着。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哇!可是它不能站在没有树枝上,一种使它飞了下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9ba7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3.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通用16篇)教学目标: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件:麻雀动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
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
(出示课件)二、自学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
反馈生字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里的几个角色,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3、理清文章条理,请学生口述练习:文章先写再写最后写。
三、再读课文,看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关心谁?为什么?能不能从课文找依据?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从总体上谈感受)四、作业:熟读课文。
小字及抄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9ef9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c.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第1篇】麻雀教材分析:《麻雀》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课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学情分析: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小动物,但对于有关动物的母爱的文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关于老麻雀的行为,和猎狗的后退学生可能会理解不透彻。
教学建议: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
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理清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难点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伟大母爱。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事例。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读课题。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0aba9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c.png)
4、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
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
(出示课件)二、自学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
反馈生字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里的几个角色,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3、理清文章条理,请学生口述练习:文章先写()再写()最后写()。
三、再读课文,看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关心谁?为什么?能不能从课文找依据?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从总体上谈感受)四、作业:熟读课文。
小字及抄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麻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ea08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b.png)
《麻雀》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麻雀》;(2)理解诗歌《麻雀》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麻雀》的朗读和背诵;(2)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3)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3)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诗歌《麻雀》文本;(2)相关背景资料;(3)写作纸张和文具。
2. 教学环境:(1)安静的教室;(2)舒适的座椅;(3)适当的照明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麻雀;(2)询问学生对麻雀的了解和印象;(3)引出诗歌《麻雀》的学习。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2)学生跟随教师背诵诗歌;(3)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歌。
3. 诗歌理解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3)各组分享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朗读和背诵录音发送给教师;2. 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诗歌《麻雀》的短文,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自己的感受;3.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自然界的动物,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听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3.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精选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精选教学设计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b3305a6294dd88d1d26b17.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6《麻雀》精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联系课文理解“摇撼”“挓挲”“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4.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掩护”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麻雀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出示猎狗的图片)3.对比麻雀与狗,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预设:麻雀小而弱,猎狗大而强。
4.那么当这两者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嗅奈拯嘶哑庞注意“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1)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区分形近字:“躯”与“驱”,“搏”与“博”。
可以从偏旁入手,“躯”与身体相关,所以是身字旁,“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优质公开课教案《麻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嗅、摇撼、扎煞、掩护、拯救、嘶哑、搏斗”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过程与方法:1.练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悟“爱”的强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麻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
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四、教学过程(一)感知文本中浓浓的爱意1.同学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小麻雀。
老麻雀()小麻雀,吓()了猎狗。
我()了猎狗。
3.学生读文,交流。
4.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味道,不知你感受到了吗?(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快速读文,旨在紧扣教学目标,先找出文中出现的角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初步感知课文体现的浓浓的爱意。
(二)感悟小麻雀的可怜1.这浓浓的爱意,是由一只小麻雀的遭遇而展开。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神态的句子。
出示课件: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预设:(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神态)(2)请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可怜、无助的麻雀)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呆呆地、无可奈何)(3)“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带着小麻雀的无奈,我们再读这句话。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外形的句子。
出示课件: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外形)(2)从这外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麻雀怎么样?(小、可怜)3.因为麻雀太小,所以才会从巢里掉下来,站到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庞大的猎狗,它呆呆地、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无助地拍打着小翅膀,多么可怜啊!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再分别从“神态”“外形”两方面进行品析,感悟此时的小麻雀又小又无助,非常可怜,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感悟猎狗的可怕1.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描写小麻雀的神态和外形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
那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呢?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2.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自己轻轻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猎狗这样凶,小麻雀多危险啊)出示课件:猎狗张开大嘴图。
4.看看此时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多么凶狠。
想想那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嘴角还是嫩黄,个头不过咱们拳头那般大,如果猎狗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你感觉到这紧张的气氛了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体验文中意境的能力。
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情境描绘,借助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紧张的氛围,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为下文感悟老麻雀的勇敢埋下伏笔。
(四)感悟老麻雀的勇敢1.就在这危急关头,谁出现了?(老麻雀)2.它是怎样做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3.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这句话中主要描写了老麻雀哪个方面?(动作)哪些动作?(飞、落)(2)“像一块儿石头似的”是什么意思?(突出表现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坚定)(3)小小的动作描写带给我们的思考,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生动地描绘了老麻雀在情急之中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对理解老麻雀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指引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4.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什么叫“扎煞”?(张开)(2)它张开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可能在叫着什么?(走开,你这可恶的猎狗!不许你伤害我的孩子!)(3)它为什么要“绝望地尖叫”?(它感到很害怕)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5.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1)哪些动作让你感动?(2)老麻雀拿什么来掩护小麻雀?(自己的身躯)那拳头般大小的身躯,能掩护得了吗?(掩护不了)所以,现在的老麻雀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3)老麻雀紧张成什么样子了?(浑身发抖,声音嘶哑)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4)如此紧张、害怕的老麻雀并没有退缩,一起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5)如果搏斗开始,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搏斗?(激烈的搏斗)搏斗的结果是什么?(老麻雀战败、战死)知道结果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来掩护、拯救这小麻雀?(看到自己的孩子面临危险,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猎狗吃掉)(6)这说明老麻雀怎么样?(勇敢、爱自己的孩子)那这勇气来自于哪里?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7)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爱的力量)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它知道自己不能打败它,但这种强大的力量,让它能为了孩子,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奋不顾身地去拯救自己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孩子一分钟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力量,让身躯弱小的老麻雀变得如此高大,变得如此勇敢。
对,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如此强大!带着这些感悟,我们一起再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老麻雀的动作出发,展开想象,通过有层次地追问,让学生感悟老麻雀虽紧张、害怕,但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麻雀外形弱小但精神强大。
同时让学生了解,刻画人物形象不仅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还应关注心理活动。
(五)感悟爱的奇迹1.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奇迹。
请大家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想想结果是怎么样的?2.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退缩了,这真是奇迹啊!回想一下猎狗开始看到小麻雀时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请男、女生分别读一读。
出示课件: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设计意图】利用猎狗刚才和现在两种不同的表现,让学生感受作者采用的对比方法,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那“一种强大的力量”,还让故事的情节显得更加生动,对于习作方法的渗透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的作者,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对小麻雀的怜爱;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4.回读全文。
(六)感恩有爱的生活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
《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课件: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设计意图】引用“原文”资料补充课内,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更加明确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爱,维系着生命,使生命充满活力。
同时,引出下一环节的写话主题。
2.爱无处不在,我相信,文中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浓浓的爱意健康成长。
同样,同学们也沐浴着父母、老师、朋友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
谁愿意分享一下?3.用你们的妙笔把故事写下来吧!4.分享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使课文中心得到升华,又将文本与生活结合,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自己生活中得到的点点滴滴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用感恩之心回报所有爱自己的人。
读写的结合,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练习机会。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2.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拓展阅读,丰富知识面,增加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