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说课稿定稿版
比热容说课稿()
(学生会带着:是不是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才造成”热岛效应”的疑问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会带着是不是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造成”热岛效应”的呢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分类、归纳。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以及本节教学实际,本课采取教师演示,学生分组通过直播观看实验过程,并由教师适时启发提问。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2.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3.我国北方“暖气”设备是以水作为介质,想一想为什么?
4森林里迷路是顺风走还是逆风走呢?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感受建立比热容概念的过程。
学生归纳:
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由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
四、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500ml)、试管(2支相同)、温度计(2支)、计时器
教学资源:手机、希沃软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问、引导
一、创设情境
1.地理中讲的”热岛效应”是什么呢?
2.人们是如何应对”热岛效应”的,为什么?
学生回忆
1、钢筋水泥都市,在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这就是热岛效应,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篇1)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我将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能力,也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然后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二、学情分析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三维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能用比热容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比热容这一特性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渡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公式及应用;【难点】利用比热容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渡句)为了更高的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实验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一、说教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格外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动身,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取〔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看、比照、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容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终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并联系实际争辩一些日常现象。
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力量。
并在引导学生在解释一些生活和自然中的相关实例的过程中,获得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生疏。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一〕、说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洁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育学生自己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三〕、教学难点:1、制定试验探究方案;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三、说学情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根本把握探究的程序,根本把握了把握变量、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承受的是一种局部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争辩,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争辩方法。
五、说学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争辩,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争辩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悟物理学的根本争辩方法之一------ “把握变量法”,让学生从观看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展试验设计、试验操作,学会记录试验数据和信息,进展合作与沟通。
比热容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比热容》教学设计宁官实验学校高月《比热容》教学设计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中心学校朱召友一、教材依据《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
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
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
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
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比热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物质的比热容。
2.了解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3.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比热容的概念。
2.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3.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1.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2.比热容的计算实例。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兴趣,例如:当我们接
触冬天冷的物体时会觉得它们比夏天热的物体冷得要快,为什么会这样呢?
Step 2 知识讲解
1.比热容的概念: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称为比热容。
2.比热容的计算方法:Q=m×c×ΔT,其中Q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
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3.常用物质的比热容表。
4.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例如热水袋、降温用的冰袋等。
Step 3 计算实例
通过几个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Step 4 实验探究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的差异。
通过观察和
数据记录,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Step 5 课堂讨论
让学生就实验结果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的原因
和影响因素。
Step 6 拓展延伸。
初中物理测量比热容说课稿
初中物理测量比热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测量比热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掌握测量比热容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接下来,我们来看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准确计算出物质的比热容。
为了突破这些重点与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比热容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比热容的过程,加深理解。
3. 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热水袋为什么能保温,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讲解比热容的定义。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通过举例和图解,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三步,介绍测量比热容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实验原理基于热量的平衡方程,即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它释放的热量。
通过实验装置的展示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
第四步,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正确进行。
第五步,数据分析与讨论。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比热容,并在小组内讨论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能的误差来源。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比热容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最后,进行教学评价。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章3比热容
教案: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章 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2. 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是J/(kg·℃)。
3.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4. 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应用: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在水管、发动机等设备中,利用比热容大的特性进行冷却等。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热容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块铁和一块铝,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问谁的温度升高多?为什么?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一、比热容的概念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单位:J/(kg·℃)二、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三、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应用1.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2. 实际应用:水管、发动机等设备的冷却。
初中物理比热容说课稿
初中物理比热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比热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比如,在夏天,我们会发现金属制品比木质制品更容易变热,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吸热和升温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会通过实验演示来直观展示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差异。
实验中,我们可以选用铁块和木块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加热并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不同物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我将引入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这个定义虽然抽象,但通过前面的实验,学生应该能够较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学习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 = 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通过这个公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并解释为什么水的这一特性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海洋和湖泊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从而调节地表的温度,保持气候的稳定。
此外,我还会介绍比热容在工业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的储热设计等,让学生认识到比热容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设计几个与比热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和深化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比热容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总结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比热容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探讨了它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比热容》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4号,我说课的题目是1号《比热容》,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4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11章《热和能》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按照新课标要求,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故本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比热容实验.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从实验到理论的科学方法。
故本节的学习目标为:(出示课件)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二).说学情1.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 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部分的第三节,比热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设计、教学过程说明。
一、内容分析教材从生活问题出发,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为何不一样?引导学生的思考。
进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最后,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微观认知和热学储备。
学生生活中,有给物体加热,物体升温的生活经验,利用该经验,能帮助学生确定实验时应该控制的变量。
之前学习的密度等,使学生具备比值定义得出比热容概念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学会应用比值法定义新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为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教学策略与设计:通过炸薯条时产生的疑问,创设情境,确定本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
安排学生实验和教师实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构建比热容的概念。
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形成物理观念五、下面我对教学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1、炸薯条时我发现,给大约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两分钟后,水沸腾时100摄氏度,食用油的温度已经高达150摄氏度左右。
引导学生确定本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温度的变化是否有差异?2、进而安排学生实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等的时间,每隔一分钟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记录在实验表格上。
通过观察图像,我们看到,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量较小,同时若二者上升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说课 《比热容》说课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说课《比热容》说课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依据
《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说设计思想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探究过程要求学生形成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情引趣;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三、说学情
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这三大部分。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级主题能量下的二级主题内能中的的一个重点内容—比热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本次说课。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比热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第13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学习质量、温度、热量等知识之后,比热容的学习能将这些物理量间建立关系。
本节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能量观念及物质观念,为能量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应用打下基础。
物理内涵:比热容在物理学中的内涵,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是物质本身的特性。
学生学情永远是教师教的原始出发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二、学习主体分析:前知概念:九年级学生已掌握质量、温度、热量、物质特性等前知概念,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特点:学生已具有将生活现象知识化的渴望,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心理特点。
迷思概念:但在本节课中,学生不易理解,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为渗透物理学科素养,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几个方面。
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单位质量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数值上等于比热容,它只与物质种类有关,和状态有关。
(2)用比值定义法定义比热容,根据定义得出定义式,并得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3)根据比热容特性,了解比热容在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能用公式计算比热容及热量。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设计实验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思维。
(2)通过类比客观事物,理解比热容是物质吸放热本领,体会类比思想。
科学探究:(1)学生经历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养成良好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通过参与小组实验探究活动,使自主设计、进行实验,提高学生信息交流、总结反思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认识比热容,将生活现象、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科技应用之间的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渐形成学生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一、教材特点1、教材内容:第一物体的吸热能力;第二比热容;第三热量的计算。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热现象中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难懂的一个知识点。
教材首先通过阳光下的海滩和大海的温差很大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通过讨论门交流“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得出寓意初步结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然后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出比容热的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这一特性的理解,教材给出了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表,并附四幅图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应用。
最后通过例题计算,总结出吸放热的计算公式。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2)教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比热容表,能够归纳总结其共同规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睥意识。
4、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二、学生分析以我校现状班级来说,属农村中学,少数学生上进心不是太强,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还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比热容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的比较多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3比热容教案新版教科版
物理备课大师 【全免费】三、比热容[ 教课目的 ]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2、知道比热容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3、学会查比热表,知道常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试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说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科学研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想能力。
2、经过察看实验现象,采集实考凭证,沟通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沟通与议论,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
2、经过对照热容的应用认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渐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 教课重、难点]要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说自然现象。
[ 教课方式 ]联合学科“四联合”,经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定——拟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采集数据——剖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研究性教课方法,达成本片断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总结出比热容的观点。
[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采集凭证,剖析议论,概括应用的方法,追求新知,进一步掌握研究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搅拌器、酒精灯、水、沙子、停表、铁架台、石棉网、火柴。
学具:小烧杯、温度计、搅拌器、酒精灯、水、沙子、停表、铁架台、石棉网、火柴。
讲课教师组织指导媒体学生活动设计意程序设计图、应用剖析一、教师播放课件调换学设疑导入新课:新疆地域有句谚语叫发问生学习导课做“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的欲念吃西瓜”,你知道此中的道理吗?发问引出主题学生回答: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的热量同样多吗?需要的热量多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引入探的热量同样多吗?需要的热量多究主题说明:水在温度高升时汲取的热量,跟水的质量和高升的温度有关。
二、物质汲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学生从画面中找出物体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有人对海水和沙子的不一样的吸关外,还可能与什么相关?感觉。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教学方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教学方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教学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策略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如海边的沙子和海水中午时的温度不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热温度变化可能不同。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可以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利用Q=cmΔt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水、食用油、烧杯。
五、教学过程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教学方案这篇文章共13471字。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新版教科版_.docx
第3节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白然、生产、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2.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3.通过观察比热容表,能够归纳总结其共同规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tl常生活、生产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突破】先通过生活经验感知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多少、物体温度的变化量有关,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从而引入比热容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天平和磁码、水、沙子、易拉罐、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等。
♦学生准备水、沙子、易拉罐、铁架台、金属板、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批注一、情景对比、激发思考,引入新课。
出示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是形容怎样的一种场景呢?问题:这个谚语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场景?学生回答:新疆等内陆地区。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地区一天内温度变化这么大,从而出现早晨要穿皮袄,中午只要穿纱,晩上却需要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场景?多媒体展示:教材图1—3 —1.让学生阐述海水和沙滩的温度特点。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沙子这么烫,而海水却这么凉呢?点拨:同学们学习了本节比热容知识后,就可以解释产生上述两种场景的原因了。
二、进行新课。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让(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
最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变化的过程,终,教师汇总学生的观点。
实质上是内能转移的过程。
对于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 •讨论交流: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展示讨论问题: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结论: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上升的多少有关系,且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o拓展:上述结论可以推广到其他物质,如沙子、煤油、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说课稿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比热容》说课稿
一、教材特点
1、教材内容:
第一物体的吸热能力;第二比热容;第三热量的计算。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内容是热现象中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难懂的一个知识点。
教材首先通过阳光下的海滩和大海的温差很大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通过讨论门交流“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得出寓意初步结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然后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出比容热的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这一特性的理解,教材给出了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表,并附四幅图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应用。
最后通过例题计算,总结出吸放热的计算公式。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2)教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比热容表,能够归纳总结其共同规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睥意识。
4、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二、学生分析
以我校现状班级来说,属农村中学,少数学生上进心不是太强,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还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比热容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的比较多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
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工具
1、学生器材:
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实验器材:天平和砝码、水、沙子、易拉罐、铁架台、金属板、温度计等。
2、演示器材:
多媒体资料、天平和砝码、水、沙子、易拉罐、铁架台、金属板、石棉网、温度计
等。
五、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沙子这么烫,而海水却这么凉呢?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一) 物体的吸热能力
讨论交流: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的物质的吸热能力。
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1、提出问题上: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一样多呢?
2、猜想:不一样多。
3、实验器材的选用
4、注意:同时放在用酒精灯加热的铁板上的目的是什么温度计测出的温度说明什么问题
5、
得出结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不仅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还与它是什么物质有关。
(二) 比热容
我们在定量认识时,尤其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时候,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引导学生对此定义:与质量有关:确定为1kg,与温度变化量有关:确定为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定义为比热容。
单位:J/(kg.℃),符号:c
说明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一般不随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而变化。
比热容的应用:注,比热容的大小意味着吸热本领的强弱。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热岛效应。
3、沙滩比海水的温度高的原因。
4、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
(三) 热量的计算
1、推导公式
根据例题的数学演算得一个综合算式,然后每一个量分别用物理量符号代替,就可得出吸热公式: 4.2×103J/(kg.℃)×2kg×60℃=5.04×105J
C m △t Q
吸
从而得出:Q=Cm△t 其中△t:当吸热时△t=t-t
0,当放热时△t=t
-t。
2、课堂练习:质量是10kg的冰,温度由0℃降到-20℃,放出多少热量?
3、
(四)反思总结
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完成书上第17页“自我评价”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比热容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及物体的种类有关。
(二)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 (2)符号:C (3)单位:J/(kg.℃)
2、比热容的利用。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三)热量计算。
1、推导公式。
Q=Cm△t Q
吸=Cm(t-t
0)
Q
放
=Cm(t
-t)
2、课堂练习。
学生板演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