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哮证
医学知识之哮证
哮证【证候特征】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引起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等,为哮病的各种证候所共有,是哮病的征候特征。
本病呈发作性,一般以傍晚、夜间或清晨为最常见。
发作前常有鼻痒、咽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
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为减轻气喘,病人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口抬肩,烦燥汗出,甚则面青肢冷。
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
由于感受病邪的不同,发作时病人除具上述证候特征外,还可呈现或寒或热的征候。
哮病反复发作,正气必虚,故哮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脾、肾虚的症状。
【病因病机】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优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造挛急。
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塞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或吸入风尘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发,以致津液凝聚,痰浊内蕴。
2.饮食不当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油腻甘肥,积痰蕴热,或因进食海鲜鱼蟹虾等发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能运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对不同食物致病的敏感性亦有区别,古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哮"、"醋哮"等名。
3.体虚病后体质不强,或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以致肺气亏虚,阳虚阴盛,气不化律,痰饮内生;或阴虚火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
体质不强多以肾虚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脾虚为主。
上述各种病因概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亦为每次发病的诱因,如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俱可诱发,其中尤以气候因素为主。
本病多在气候变化,由热转寒,及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增高,诚如《症因脉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哮证的辨证施护
哮证的辨证施护【摘要】中医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
哮证患者经正确辨证,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施护,发挥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实施个体化的辨证施护,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哮证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证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饮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1,2]。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1 哮证发作期的分型及施护哮证发作期可分为寒哮、热哮和虚哮。
1. 1 寒哮临床主症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施护:要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光照充足,防治患者着凉。
疾病发作有规律的患者,在发作前2h服药,以控制病情。
服药时要注意汤药的温度,一定要温服。
患者可服用葱、姜、胡椒等温热宣通的调味品,切记服用油腻、生冷的食物。
患者剧烈发作时可针刺大椎、膻中、列缺、尺泽穴,每天3-4次。
并拔火罐,以缓解症状。
1.2 热哮主症:气喘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中医内科学试题(精选3)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下列哪些是哮病的诊断依据A.呈反复发作性B.发作前有咳嗽.胸闷等症状C.多无明显诱因D.多与先天禀赋有关E.甚时出现喘脱【答案】A B D E2、王某,男,50岁。
喘咳痰鸣,胸中满闷,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滑。
其诊断是A.喘证痰浊阻肺证B.咳嗽痰湿蕴肺证C.哮病风痰哮病D.肺胀痰浊壅肺证E.喘证痰热郁肺证【答案】A3、下列各项,属于水肿病理因素的是A.风邪B.水湿C.痰浊D.疮毒E.瘀血【答案】A B D E4、胃痞的基本病位在A.脾B.肝C.胃D.胆E.大肠【答案】C5、鼓胀的病机重点为A.心脾肾功能失调B.脾肺肾功能失调C.肝脾肾功能失调D.心肝肾功能失调E.心肺肾功能失调【答案】C6、下列各项,不属于痰证临床表现的是A.圆滑包块B.肢体浮肿C.胸闷呕恶D.咳吐痰多E.头晕目眩【答案】B7、哮证最主要的发病诱因是A.气候突变B.饮食不当C.情志刺激D.劳累过度E.以上都不是【答案】A8、哮病缓解期,涉及的脏腑主要是A.肺B.心C.脾D.肝E.肾【答案】A C E9、痴呆辨缓急,急者可见A.起病突然B.阶梯样加重C.多与禀赋.衰少.肾虚.血少有关D.多痼疾难治E.多可逐渐恢复【答案】A B E10、“感冒”之名,首见于A.《仁斋直指方论·诸风》B.《类证治裁·伤风》C.《丹溪心法·中寒二》D.《黄帝内经》E.《伤寒论》【答案】A11、下列各项,属于历代医家对肺痨以其症状特点而命名的是A.急痨B.劳嗽C.伏连D.尸注E.肺痿疾【答案】A B C E12、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牙关紧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沉滑缓,可诊为A.厥证B.痉证C.中风D.口僻E.痿证【答案】C13、患者,女,30岁。
近1月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口中黏苦,渴不欲饮,苔薄黄,脉弦数。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C.越婢加术汤
D.越婢加半夏汤
E.小青龙加石膏汤
(二)填空题:
治疗哮病的首要原则是,发作时
,平时
.
(三)简答题:
哮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
1 .试述哮病与喘证的区别与联系. 2 .试述“痰”在哮病发病中的意义.
27
病案分析
杨某,男, 20岁,工人。经常发作性喉间哮 鸣气急6年,入夏即发。最近哮喘又作,喘 息抬肩,喉中痰鸣如锯,不能平卧,痰黄 粘稠,咳吐不利,口渴喜冷饮,胸闷、心 悸,疲乏无力,舌红,两侧糜烂,舌苔薄
膈 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
(舌(脉兼))面口色不青晦渴,或 渴 喜 热 饮 , 形 寒 怕 冷 , 天 冷 或 受 寒 易 发,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概要:
治 法: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 表 方:
射干麻黄汤
16
热哮证 (发作期)
证 候: (主) 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 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
拘泥于祛邪
若发生喘脱危证—— 当给予扶正救脱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予以温补,阴虚者予以滋养,
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14
(三) 分证论治
哮病
发作期
缓解期
冷 哮 证
证
肺肺 脾肾 气两 虚虚 证证
15
寒哮证 (发作期)
证 候: (主) 喉中哮鸣 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
证 候: (主) 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煽,张口抬肩,气短息促,
(兼) 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
名词解释哮证
名词解释哮证
哮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特征。
其病机主要为痰阻气道,肺气上逆。
在中医理论中,哮证与喘证有明显的区别。
喘证是指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痰饮内停,情志失调所致。
而哮证则以发作性的哮鸣声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通常呈反复发作的趋势。
根据病因和体质差异,哮证可分为冷哮、热哮、痰哮、阳虚哮和阴虚哮等多种类型。
冷哮多因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所致,其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痰液清稀等;热哮则因热邪内蕴,痰热交阻所致,痰液黏稠、痰色黄白相间。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发时治标,缓时治本”的原则。
在发作期,应以祛痰利气、平喘止咳为主;在缓解期,则需调理脏腑、补益肺肾。
中药治疗常用方剂有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苏子降气汤等。
此外,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也可用于治疗哮证。
预防哮证需注意增强体质,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刺激性食物等。
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在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过于肥甘厚味、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哮喘发作。
同时,应戒烟限酒,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烟雾、花粉等。
总之,哮证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和预防的疾病。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特色疗法,结合患者的生活调养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哮证的发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学--哮喘-文档资料
2、病证鉴别
哮病与喘证
联系:哮必兼喘;哮病久延,可发展为痰喘。 区别:哮以声响言,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喘以气 息,为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哮病与支饮
联系:均有痰鸣气喘的症状。 区别:哮病呈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支饮 病情时重时轻,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
2019/2/12 中医内科学
热哮
症状:喘而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 作——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阻塞气道。 咯痰粘浊稠厚,排吐不利,或黄或白——热蒸液为痰, 痰热胶结于肺。 汗出,面赤,口苦——痰火郁蒸。 口渴喜饮——病因于热,肺无伏寒。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内盛。 病机:痰热壅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越婢半夏汤加减。 2019/2/12 中医内科学
寒包热哮
症状:喉中痰鸣如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痰 热壅肺, 肺失清肃,肺气上逆,阻塞气道。 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热蒸液为痰,痰 热胶结于肺。 烦躁,口渴,便干—痰热内郁。 恶寒,发热,无汗,身痛—风寒外束。 舌边尖红,苔白腻罩黄,脉滑弦紧—风寒夹有郁热。 病机: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 黄汤主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必有伏饮”
《诸病源候论》
《呷嗽候》
《圣济总录》《普济方》
上气、呷嗽
《丹溪心法》
“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医学正传》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中医内科学)消渴、哮证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消渴、哮证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三消辨证的根据是A.消渴病程的先后B.消渴病情的轻重C.上中下三消预后的不同D.上中下三消病机的不同E.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轻重主次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题:肺热津伤型消渴,若见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脉洪数无力,可选方A.二冬汤B.玉女煎C.消渴方D.白虎加入参汤E.增液汤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题: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A.七味白术散B.金匮肾气丸C.消渴方D.六味地黄丸E.玉女煎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4题:消渴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题: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肺热津伤B.阴阳两虚C.胃热炽盛D.阴虚燥热E.肾阴亏损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6题: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7题: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属A.下消阴阳两虚证B.下消肾阴亏虚证C.上消肺热津伤证D.中消胃热炽盛证E.中消气阴亏虚证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8题:患者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渴引饮,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治疗应首选A.消渴方B.白虎汤C.二冬汤D.玉女煎E.益胃汤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案为消渴,中消,胃热盛,故用玉女煎。
第9题: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A.六味地黄丸B.消渴方C.七味白术散D.玉女煎E.金匮肾气丸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0题:消渴病久治不愈,肝肾精血不足,白内障、雀盲、耳聋、视瞻昏渺,宜选方A.参芪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麦味地黄丸D.杞菊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1题:汪某,男,52岁。
中医内科学(哮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哮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B1型题 5. X型题1.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是A.外邪侵袭,肺失宣降B.肺失宣肃,肺气上逆C.痰气搏结,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正确答案:C解析: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壅塞气道,气道狭窄挛急,肺气宣降失常而喘促,痰气相互搏击而致痰鸣有声。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2.哮证发作的主要因素是A.伏痰B.外感C.饮食D.情志E.劳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3.哮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喉间痰鸣,呼吸急促B.咳嗽气急,张口抬肩C.气急喘促,咳吐浊唾D.呼吸困难,气喘发憋E.气急喘促,咳吐脓血正确答案:A解析:哮病是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4.哮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A.情志不遂B.痰伏于肺C.饮食不当D.气候失常E.外邪侵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5.下列哪项不属冷哮的主证A.喉中哮鸣声B.呼吸急促C.痰白而粘D.口渴喜饮E.胸闷如窒正确答案:D解析:口渴喜饮是热哮的表现。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6.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是A.宿痰内伏于肺B.外邪侵袭,触动伏痰C.痰气相击,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7.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则发为A.虚哮B.热哮C.风痰哮D.冷哮E.寒包热哮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8.哮证病性总属于A.邪实B.正虚C.邪实正虚D.邪不实正虚E.邪实正不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9.治疗哮病的基本原则是A.温清兼施B.攻邪治标C.发时治标,平时治本D.补阴救阳E.扶正救脱正确答案:C解析:发作时痰阻气道为主,故治以祛邪治标,平时正虚为主,故治以扶正固本。
哮证的辨证施护
哮证的辨证施护【摘要】中医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
哮证患者经正确辨证,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施护,发挥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实施个体化的辨证施护,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哮证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证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饮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1,2]。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1 哮证发作期的分型及施护哮证发作期可分为寒哮、热哮和虚哮。
1. 1 寒哮临床主症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施护:要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光照充足,防治患者着凉。
疾病发作有规律的患者,在发作前2h服药,以控制病情。
服药时要注意汤药的温度,一定要温服。
患者可服用葱、姜、胡椒等温热宣通的调味品,切记服用油腻、生冷的食物。
患者剧烈发作时可针刺大椎、膻中、列缺、尺泽穴,每天3-4次。
并拔火罐,以缓解症状。
1.2 热哮主症:气喘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全文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①首辩已发、未发:
已发——平静时突发胸部满闷,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伴咳嗽, 咯痰不利,甚则张口抬肩,唇甲青紫,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未发——可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咯痰、呼 吸紧迫等;日久反复发作,可见气喘、咳嗽、咯痰、呼吸时喉间 哮鸣有声、自汗、畏风、神疲形衰、腰酸浮肿。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平时应扶正治本
辨其阴阳 区别脏腑
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
阴虚——滋养 补肺 健脾 益肾
注意事项
反复发作,发时正虚邪实,兼顾治疗,不可拘泥于攻邪。 注意治痰。 慎用辛散,汗出伤正,易致复发。 缓解期补益肺肾,可减轻或减少其发作。
(三)分型施治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 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 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 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 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
哮病
一概述:
(一)涵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 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 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于 气道挛急所致。
中医内科学(哮病)模拟试卷3
中医内科学(哮病)模拟试卷3(总分:9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是(分数:2.00)A.外邪侵袭,肺失宣降B.肺失宣肃,肺气上逆C.痰气搏结,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解析:2.哮证发作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伏痰√B.外感C.饮食D.情志E.劳倦解析:3.哮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分数:2.00)A.喉间痰鸣,呼吸急促√B.咳嗽气急,张口抬肩C.气急喘促,咳吐浊唾D.呼吸困难,气喘发憋E.气急喘促,咳吐脓血解析:4.哮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分数:2.00)A.情志不遂B.痰伏于肺√C.饮食不当D.气候失常E.外邪侵袭解析:5.下列哪项不属冷哮的主证(分数:2.00)A.喉中哮鸣声B.呼吸急促C.痰白而黏D.口渴喜饮√E.胸闷如窒解析:6.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是(分数:2.00)A.宿痰内伏于肺B.外邪侵袭,触动伏痰√C.痰气相击,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解析:7.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则发为(分数:2.00)A.虚哮B.热哮C.风痰哮D.冷哮√E.寒包热哮解析:8.哮证病性总属于(分数:2.00)A.邪实B.正虚C.邪实正虚√D.邪不实正虚E.邪实正不虚解析:9.提出治疗哮病“未发以扶正气为主,继发以攻邪气为急”的医家是(分数:2.00)A.李中梓B.李东垣C.朱丹溪√D.张元素E.唐容川解析:10.下列哪项对哮与喘的鉴别诊断无意义(分数:2.00)A.有无宿根B.喉中有无水鸡声C.哮必兼喘D.喘未必兼哮E.呼吸急促√解析:11.热哮证,外有表证,宜用何方剂(分数:2.00)A.射干麻黄汤B.越婢加半夏汤√C.定喘汤D.厚朴麻黄汤E.三子养亲汤解析:12.寒包热哮证表寒不显者,适宜何方剂(分数:2.00)A.定喘汤B.平喘固本汤C.小青龙汤D.厚朴麻黄汤√E.三子养亲汤解析:13.哮病发前自觉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壅,流涕,咽部憋壅等症状者,多属哪种证型(分数:2.00)A.风痰哮证√B.冷哮证C.热哮证D.虚哮证E.喘脱危证解析:14.伴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干等症状者,多属哪种哮证(分数:2.00)A.虚哮证B.热哮证C.寒包热哮证√D.风痰哮证E.冷哮证解析:15.治疗久哮肺脾气虚证,宜选用(分数:2.00)A.平喘固本汤B.六君子汤√C.金匮肾气丸D.六味地黄汤E.生脉饮解析:16.治疗久哮肺肾两虚证,适用于肺肾气阴两伤者为(分数:2.00)A.金匮肾气丸B.六君子汤C.玉屏风散D.生脉地黄汤√E.金水六君煎解析:二、 A2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7.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嗽痰少,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脉弦紧。
中内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汇总: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紫斑(十茜归)。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十九、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
二十、呕吐。
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二十一、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
二十二、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
二十三、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二十四、腹痛。
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二十五、便秘。
热秘调承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二十六、胁痛: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阴亏一贯。
二十七、黄疸:黄疸湿表麻甘露,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热盛黄解陷犀角。
湿四脾柴。
二十八、积聚,积聚肝遥食六磨,气柴虚珍淤血膈。
中医内科学-哮病
❖ 发病机理:痰气搏结,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诊查要点
❖ 哮病的诊断要点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 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 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 解。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 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 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辨证论治
❖ 热哮证加减变化: ❖ 若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 ❖ 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广地
龙泻肺平喘; ❖ 肺热壅盛,吐痰稠黄,加海蛤壳、射干、知母、鱼
腥草以清热化痰,兼有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芒 硝、全瓜蒌、枳实通腑以利肺; ❖ 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黏,口咽干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当养阴清热化痰,加沙参、 知母、天花粉。
❖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 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 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 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 于祛邪;
❖ 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
❖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 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 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中医内科学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哮病
概述
❖ 哮病的概念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
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 特征。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哮病
肺系病证-哮病一、A11、哮证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在辨证当分清( )A.气血B.虚实C.阴阳D.表里E.寒热2、冷哮咳痰特点( )A.臭脓痰B.痰稠黄胶黏C.痰稀薄多沫咯吐不爽D.痰如白沫量多E.痰黄白相兼3、最早阐明哮喘病机为痰的医家是( )A.朱丹溪B.李东垣C.刘完素D.张景岳E.李中梓4、哮证缓解期表现为肺脾气虚证候者,宜选用( )A.左归饮B.六君子汤C.六味地黄丸D.麦门冬汤E.大补阴丸5、哮证内外皆寒的常用治疗方剂是( )A.甘姜苓术汤B.华盖散C.小青龙汤D.二陈平胃汤E.半夏厚朴汤6、寒哮久发易伤内脏,一般伤及( )A.肺脾肾B.肺肾D.肺脾E.肺心7、哮证的宿根( )A.寒B.热C.痰D.气E.火8、哮证的主症是( )A.咳嗽胸痛痰黏B.呼吸急促困难C.咳吐浊唾涎沫D.发作性痰鸣喘咳E.咳嗽潮热盗汗9、哮证最主要的发病诱因是( )A.气候突变B.饮食不当C.情志失调D.饮食不节E.劳累过度10、哮证发作时的病理关键在于( )A.痰阻气闭B.肺失宣降C.伏痰D.肺气不清E.肺气虚寒11、哮证大发作期的病理性质是( )A.邪实B.正虚C.邪实正虚D.寒热夹杂E.表里同病1、某患者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面色晦青,形寒肢冷,苔白滑,脉弦紧者,选用下列何方( )A.定喘汤B.温胆汤C.控涎丹D.射干麻黄汤E.葶苈大枣泻肺汤2、某男,62岁,素有哮喘,发作二月,时轻时重,近2日喘咳加剧,喘急面青,躁烦不安,汗出肢冷,舌淡紫,脉细,治宜( )A.益气回阳救逆B.养阴益气救脱C.健脾益气固脱D.补肺纳肾固脱E.温肾平喘固脱3、某男,56岁,哮证十载,发作半月,经治略平,但仍感胸闷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腰酸乏力,不耐劳累。
或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证属( )A.痰浊阻肺证B.下虚上实证C.肺肾两虚证D.心阳欲脱证E.脾肾两虚证4、某男,60岁,咳喘胸满,但坐不得卧,喉间痰鸣如拽锯,咯痰黏腻难出,舌苔厚浊,脉象滑实。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
一、感冒:【感冒分为①普通感冒②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分虚实。
虚证分为气虚、阴虚。
实证分风寒、风热、暑湿】二、咳嗽:【咳嗽分①外感②内伤。
外感分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燥热伤肺。
内伤咳嗽分虚实。
虚证分肺气虚、肺阴虚。
实证分痰湿阻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
】三、肺痈四、哮证:呼吸急促困难,喉间痰鸣有声【哮证分①发作期②缓解期。
发作期分寒哮、热哮。
缓解期分肺、脾、肾虚】五、喘证:呼吸困难而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喘证分实喘、虚喘。
实喘分表里。
表证分风寒束肺、表寒里热。
里证分痰湿阻肺、痰热壅肺、肺气郁痹。
虚喘分肺虚、肾虚。
】小结:咳嗽、喘证均有痰湿阻肺、痰热壅肺。
六、肺胀七、肺痨八、痰饮【痰饮虚为脾阳虚弱、实为饮留胃肠。
支饮实为寒饮伏肺、虚为脾肾阳虚。
悬饮分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通、xx热。
溢饮为饮溢皮肤。
】九、自汗、盗汗【自汗分虚实。
虚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阳气虚弱。
实为邪热蒸熏。
盗汗分心血不足、肺肾阴虚。
】十、血证十一、心悸【心悸分虚实。
虚证分心血不足、心阳不振、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胆气虚。
虚中挟实分水汽凌心、心血瘀阻】十二、胸痹: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胸痹分虚实。
实证分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
虚证分心肾不交、气阴两虚、阳气虚衰。
】十三、不寐【不寐分虚实。
实证分肝郁化火、痰热上扰。
虚证分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胆气虚。
】十四、厥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厥证分气血痰食厥证。
气血分虚实。
】十五、xx: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疼痛,易怒善哭等症状。
【郁证分虚实。
实证分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
虚证分忧郁伤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
】十六、癫狂【癫狂均有虚实之分。
癫证实为痰蒙心窍。
虚为心脾两虚。
狂证实为痰火上扰。
虚为狂证日久火盛伤阴。
】十七、痫证: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间痰鸣,四肢抽搐两目上视。
【痫证分虚实。
实为风痰闭阻(肝风),痰火内盛(肝火)。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哮病分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哮病分证论治哮病分证论治:一、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 表寒里饮者用小青龙汤;上实下虚用苏子降气汤。
2、热哮期: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热盛伤阴用麦冬汤;痰气壅实用三子养亲汤。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二、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紫斑辩证论治:1、血热妄行证: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兼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十灰散。
2、阴虚火旺证: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茜根散。
3、气不摄血证:主症:皮肤反复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脾胃病证常见证型及治法:一、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丹栀逍遥散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 失笑散合丹参饮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二、呕吐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 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痰饮内阻: 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胃阴不足: 噎膈 痰气交阻: 津亏热结: 瘀血内阻: 气虚阳微: 呃逆 胃中寒冷: 胃火上逆: 气机郁滞: 脾胃阳虚: 胃阴不足: 腹痛 寒邪内阻: 湿热壅滞: 中虚脏寒: 饮食积滞: 气滞血瘀: 泄泻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 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 理中丸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 麦门冬汤 滋养津液、泻热散结 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 沙参麦冬汤 - 通幽汤 - 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丁香散 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 竹叶石膏汤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 五磨饮子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 理中汤益气养阴、和胃止呃 - 益胃汤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通腑泄热 - 大承气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 小建中汤 消食导滞 - 枳实导滞丸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开郁、化痰、润燥 - 启膈散3、 4、 5、 6、 三、1、 2、 3、 4、 四、 1、 2、 3、 4、 5、 五、 1、 2、 3、 4、 5、六、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 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 保和丸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 参苓白术散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四神丸七、痢疾: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 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 白头翁汤3、寒湿痢:温中化湿、调和气血- 胃苓汤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 驻车丸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连理汤八、便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 六磨汤3、虚秘:气虚:益气润肠- 黄芪汤血虚:养血润燥- 润肠丸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大黄附子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
宿 感受风寒
痰随气升→
痰 诱 饮食不当
气机升降不 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 七情劳倦 触发伏痰 利→呼吸气 喘
伏 因 异味剌激
促
发
于 花粉吸入
痰阻气逆→ 作
肺
痰气搏击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四、诊断
• 1、 发作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困难,甚则 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发绀。
• 2、 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 食不 当, 情志失调,劳累、吸入异味、花粉等因 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 胸闷等先兆。
中医内科学
六、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1、辨虚实 • 实证:新病,喘哮声高气粗,体质状实。 • 虚证:久病,喘哮声气怯声低,体质虚
弱。 • 2、辨寒热 • 冷哮:哮证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口
不渴,苔白。 • 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咯, 2020口/2/23干欲饮,苔黄。 中医内科学
• 3、常有过敏史,家族史。 • 4、 体检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五、类证鉴别
• 哮证
喘证
• 相同: 呼吸困难,难于平卧。
• 病因:宿痰内伏于肺
肺气不降
• 症状:发作时有哮鸣音, 无
•
反复发作有夙根, 无
•
发作时必兼喘
喘不兼哮
预后:易反复发作难断根 视原发病
•
2020/2/23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治疗注意事项
• 1、有外感症状时不宜过早使用降逆、 补涩之品,以免留邪;
• 2、注意寒热相兼、转化;
• 3、久病多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疗 宜掌握扶正祛邪的关系;
• 4、尽量避免有关诱因,注意生活调理, 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三)范围: 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喘息 性支气管炎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二、证候特征
• 1、 发作时呼吸困难,喘息,喉中有哮 鸣音。
• 2、具有“夙根”,临床表现为发作性, 反复性,顽固性。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三、病因病机
• 病因
• 主因:宿痰内伏于肺
热哮 症状: 哮病发作时特征+发热、面赤、口渴欲饮
,咯黄稠痰,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2、缓解期 肺虚
症状:自汗,怕风,易感冒,气短声低, 咯痰白色清稀,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轻:玉屏风散;重:桂枝加黄芪 汤 。
2020/2/23
一、概说
• (一)定义: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 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逆,肺失 肃降, 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痰 患。发作 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 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二)源流 《素问.阴阳别论篇》“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咳而上气,喉中水 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 《丹溪心法.哮喘》“哮喘必用 薄滋味,专主于痰”。 明虞搏始把哮证与喘证区分为二证。《医学正传.哮喘》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 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 喘有夙根,遇寒即发, 或遇劳 即发者亦名哮喘。未发时扶正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
• 诱因:很复杂,如外邪、饮食、异味剌 激,花粉吸入、劳倦、精神因素等皆可 诱发哮病发作,尤以气候变化关系最为 密切。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病机(宿痰产生的原因)
外邪侵肺→肺不布津→聚液成痰
宿
饮食不当
痰
脾不健运→聚液成痰
内
思虑过度
伏
先天不足
于
肾虚不能蒸化水液→聚液成痰 肺
肺病及肾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脾虚 症状: 腹胀、便溏、食少,常因饮食不当而诱
发, 平素痰多,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肾虚 症状: 哮病反复发作日久,短气息促, 心慌耳
鸣,腰酸体软,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肾阴虚者颧红 、烦热、汗出粘乎,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二)治疗原则: 发作时攻邪治标,缓解时扶正固本。
2020/2/23
中医内科学
(三)分证论治
1、发作期 冷哮 症状: 哮病发作时特征+冷天或受寒后 易发, 形 寒怕冷,口不渴,咯白痰,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
2020/2/23
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