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时代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摘要:一、前言二、中国近现代史回顾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2.民主革命与抗日战争3.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3.文化大革命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新时代的内涵与特征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六、结语正文:一、前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近代以来,我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文将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并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与新时代的特点。
二、中国近现代史回顾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民众疾苦,国家危亡。
在此期间,民众不断发起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试图改变国家命运。
2.民主革命与抗日战争20 世纪初,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民主思想在中国逐渐传播。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联合抗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付出了巨大牺牲。
3.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经过长期艰苦的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国有化、集体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年至1961 年,我国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由于政策失误,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
3.文化大革命1966 年至197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场运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阶段特征】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基本历史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要通过中外各方面对比分析巨变原因。
经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外资企业出现。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加深,也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901)【阶段特征】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局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这一阶段,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两大矛盾中,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于最主要的地位。
政治:西方列强从一次次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向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过渡。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分别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
清政府从抵抗到彻底投降,成为列强工具,镇压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先后开展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思想: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一、晚清时期:国家衰弱、社会动荡1.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民族斗争和社会不平等2. 政治制度腐败:封建专制、官僚腐败和外族势力侵略3. 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商品经济低下和农业危机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开启民主政治1. 革命思潮兴起:启蒙思想传入、爱国主义觉醒和反对不平等条约2. 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和建立中华民国3. 民主改革探索:宪政制度建设、选举制度实行和法治观念培养三、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1. 北洋政府统治: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和国家分裂2. 国共合作与分裂: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国共两党矛盾激化3. 社会变革与思潮兴起: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科学思潮兴起四、抗日战争:民族抗争、国民经济发展1. 日本侵华:侵略战争爆发、国土沦陷和残酷战斗2. 全民抗战:国共合作、游击战争和抗战胜利3. 国民经济恢复:战时经济调整、工业发展和农村合作运动五、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探索1. 中共夺取政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社会主义建设:土地改革、计划经济和大规模工业化3. 对外开放与改革: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六、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变革1. 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和外资引进2. 社会变革与思潮兴起:文化大革命结束、知识分子解放和新时代思潮3. 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成果显现、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七、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改善1. 科技创新:航天事业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和高速铁路建设2. 社会福利提升:教育普及、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3. 国际交往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交流和文化输出八、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国家治理体系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和党的建设新时代要求2. 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3. 人民生活改善:脱贫攻坚、教育优先和健康中国建设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归纳,从晚清时期的国家衰弱、社会动荡开始,到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探索。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阶段(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战争。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就。
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各国通过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兼并战争加速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3)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逐步融合,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单元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和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西汉汉武帝时得到巩固。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手工工场阶段: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
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但封建主义仍旧占统治地位。
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14、15世纪—16世纪(向工 业文明迈进)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变化) 产生并发展,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和商品需求增加。 对外: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 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反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兴起,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 教的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族文化教育 事业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精神领域 提倡人文主义,解放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开启工业文明大门)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集中手工工场阶段),重 商主义.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资金、市场、劳动力、 技术) 对外: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荷兰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奴隶 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主,成为“日不落帝 国”。 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日益壮大 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先后确立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共和制) 思想: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 化革命运动,核心内容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提出了 天赋人权说、三权分立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描 绘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蓝图,对欧洲、亚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垄断为组织形 式,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
(三)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文明 的纵深发展
政治:垄断经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家的职能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制度日趋成熟,民主制度日 益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但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一 类:政治民主制度较健全,如英法美。另一类政治专制主义传 统较浓厚的国家,如俄德日,但也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总结和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部署。
这一历史节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篇笔记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主题。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涉及到中国独立、民主与社会变革等诸多方面。
这一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以中国共产党建立和新中国成立为重要节点。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不少的痛苦和屈辱,但也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变。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抗、抗战、革命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也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从过去的“人民对抗剥削者、强盗和侵略者”,转变为“人民对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新时代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三、新时代的使命和任务新时代给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国各族人民的使命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将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环境保护和资源匮乏等多重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7.8)
专题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特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列强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被大炮打开国门。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对外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和陈化成率军勇抗英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核心考点】1.1839,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3.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之签订中英《》。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4.《》中割让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集中在东南沿海);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必须经过。
5.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
鸦片战争成为。
6.1856年, 、发动。
1860年,英法军 (大量文物流失)。
签订了《》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8.洪秀全领导了。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联合绞杀下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
专题八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代特征】近代化早期探索:19世纪60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制度方面向西方学习,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
1.民族危机加剧: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进入20世纪,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近代史是指自16世纪末开始到现代时期,世界各国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剧烈变化的历史时期。
近代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16世纪-18世纪初——盎格鲁-荷兰主义、重商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盎格鲁-荷兰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兴起。
盎格鲁-荷兰主义是指英国和荷兰在大航海时代后期崛起成为强国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治体制。
重商主义是指国家把贸易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注重出口、限制进口,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革命的爆发。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劳动力大量解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
欧洲国家跨越大洋,占领了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领土。
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不仅带来了巨大财富,也带来了殖民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四、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
全球主义者提倡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以求建立世界和平与繁荣。
民族主义则强调国家利益和保护本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中期——权力斗争和冷战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权力斗争和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和轴心国进行了一场破坏性的战争。
战后,美国和苏联展开了长达50年的权力斗争,国际形势紧张,全世界遭受了巨大压力。
六、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
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的快速整合,不断增强的经济竞争力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总的来说,近代史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经历了许多重大的阶段性特征。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现代化历程的进程和趋势。
世界近代现代史总体结构.
4.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三)三条线索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战胜封建主义形
成世界体系
〔主导地位〕
2.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和发展
3.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或殖民统 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四)阶段特征
1.前期资本主义时期
(14~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 然后在西欧国家出现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精 神枷锁 (3)新航路开辟促进商品经济更加发展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时
期
蒸
电
汽 机 时 代 的 资 本 主 义
气 化 时 代 的 资 本 主 义
帝 国 主 义 形 成 时 期
1917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二、世界现代史
(一)时限及特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20世纪90年代,是垄 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 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 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二)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2.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3.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第三世界 殖民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
4.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5.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6.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三)阶段特征
1.十月革命~二战结束时期(1917~1945年)
(1)“一战”后调整阶段(1914~1929年)
世界近代现代史总体结构
(1640年~20世纪90年代)
一、世界近代史
(一)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章节重点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
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4、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界标: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代表作。
19、“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20、“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
阶级局限性。
2、洋务派及总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4、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
侵略的目的。
5、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外古代近现代各阶段的时间轴及阶段特征高三历史
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
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领域,《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科技领域,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以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一、时空定位二、宏观综述1、时间:1840-1949年。
〔1〕前期:1840-1919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属于就民主主义革命。
〔2〕后期:1919-1949年。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召开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根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即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们幸福。
〔4〕两大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内容主线:〔1〕列强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②经济侵略: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签订前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签订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2〕中国资本主义开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开展、短暂春天、困难开展、获得新生。
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开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中体西用。
②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开展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
④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4〕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②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支持变法、清末新政。
④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历史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4〕抗日战争〔1937-1945〕〔5〕解放战争〔1945-1949〕注意:按政府分:晚晴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国民政府〔1927-1949〕5、近代历史特点:变化剧烈而复杂。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中国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重要提示: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9月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开始中国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9月。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1924年初-1927年7月15日: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7-193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1946-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1978:徘徊时期1978-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第二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60-1901年)【阶段特征】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40多年历史呈现出的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列强侵华加剧,出现中日战争和瓜分狂潮等,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随之,中华民族以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为主的救亡高潮兴起。
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维新变法。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1、中国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经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政治: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1954年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推动了科技文化新局面。
外交: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采取“一边倒”的方针,打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社会生活:实行粮食、食用油等统购统销;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颁布《婚姻法》,社会风气根本改变。
相继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迅速。
《人民日报》等成为党的喉舌,《光明日报》等并存。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年~1966年】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8年发动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式化运动,“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
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经济:“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导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1962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的六个基本特征
.
;.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
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三,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第四,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1、19世纪后半期:①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形成。
②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意识不断增强。
④文化:新式学校逐步建立,民主科学不断得到弘扬。
⑤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⑥军事: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③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④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⑤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⑥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掀起了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①政治上,军阀政府专制独裁;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军事上,前期革命党人领导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国共合作期间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东征和北伐。
④思想上,一方面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运动,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⑤外交上,袁世凯等对外卖国;国共合作期间国民政府坚决反帝。
4、十年对峙时期①政治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反蒋,另一方面抗日。
②军事上,国民党对中共红军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征;日本以九一八为开端,逐步侵略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
③思想上,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族的新觉醒,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历史阶段特征总结
历史阶段特征总结历史阶段特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或阶段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总体特点和规律。
这些特征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貌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以下是一些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古代史阶段特征:在古代史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转变。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城市开始形成,政治制度也逐渐由原始民主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在文化方面,神话、宗教和哲学等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史阶段特征:中世纪史阶段通常指的是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时间跨度大致从5世纪到15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政治分裂、经济萧条和文化衰落等困境,但也孕育出了基督教文化、封建制度和城市兴起等重要现象。
此外,中世纪的科学和艺术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如炼金术、建筑学、音乐等。
近代史阶段特征:近代史阶段通常指的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历史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等重要事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政治上,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民主制度也开始出现。
在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现代史阶段特征:现代史阶段通常指的是从20世纪至今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重要事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社会不公等新的挑战。
在政治上,民主制度逐渐成为主流,人权、法治等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
在经济上,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等趋势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文化上,多元化、全球化等趋势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
总之,历史阶段特征是某一历史时期或阶段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总体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史时代特征
重点:答大题时—切记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不易缺漏)+视具体情况再加材料;(用于分析原因、背景、影响、评价....)
一、中国【贯穿于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一个重要主题:近代化——政治:民主法治化;经济:市场化,工业化;文化:科学理性化】
(一)晚清(1840--1912)
1.政治: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出现/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逐渐加深,清政府腐败;中国人民的反抗,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运动(近代中国人的政治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政治近代化
2.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资经济、洋务经济(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发展、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生产】——经济近代化
3.文化:传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西学东渐,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传入——文化近代化
(二)北洋政府(1912--1928)
1.政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卖国;军阀混战(1916,袁世凯去世后);中国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政治近代化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短暂春天,一战后,发展受挫;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外资经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经济近代化
3.文化: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启蒙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产生;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文化近代化
(三)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1.政治:国共两党的对峙/合作;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改订新约运动,维护国家主权;解放战争爆发——政治近代化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衰落;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日本掠夺;官僚资本主义和美国经济掠夺——经济近代化
(四)新中国初建(1949--1978)
1.政治: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左倾”的出现/泛滥;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遭破坏;外交事业(中日、中美关系)发展;
2.经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僵化;平均主义盛行(分配);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3.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教育事业和文艺事业(发展——受挫——恢复和发展);双百方针实行/遭受打击
(五)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
1.政治:完善民主和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经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建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义务教育的开展/发展;文学艺术的发展;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双百方针的恢复
二、世界
(一)工场手工业时代(14—18C60年代)
1.政治:民主和专制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立】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加速发展);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18世纪,
英国成为殖民帝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拓展;全球化进程开始
3.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的发展(哥白尼、伽利略、
牛顿)
(二)蒸汽时代(18C60年代—19C中后期)
1.政治: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完善、议会改革、政党政治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的开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全球化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亚非拉国家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沦为殖民和半殖民地
3.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传播;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传播;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期—19世纪中期);古典主义音乐(1750--1827);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30年代前后);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印象派美术(19世纪60年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
(三)电气时代(19C70年代—20C早期)
1.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普遍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国际关
系和资本主义外交的调整;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2.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
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垄断组织形成;全球化的发展;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建立/发展;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受挫;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
3.文化: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对论和量子论);无产阶级文学;印象派
音乐;后印象派美术;电影诞生;现代主义美术
(四)信息时代(二战后至今)
1.政治: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受打击),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动荡与缓和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经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
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苏联的改革;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发展;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知识经济的出现/发展;世界经济朝着民主化、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全球化趋势加强
3.文化: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技术、基因工程、航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