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刚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及金点子案例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学习,更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案例一:“小马虎”变“细心娃”学生姓名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在学习上总是粗心大意,作业和考试中常常因为马虎而丢分。
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他在做作业时总是心不在焉,一边写一边玩。
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老师首先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让他明白认真细心的重要性。
然后,老师为他制定了一个专门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同时,在他做作业时,老师会定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家长也积极配合,在家中为他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每当他认真完成一次作业或者考试取得进步时,家长都会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带他去公园玩或者买一本他喜欢的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姓名逐渐变得细心起来,作业的正确率明显提高,考试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像学生姓名这样马虎的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及时的监督和适当的奖励,帮助他们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案例二:“小懒虫”成“勤奋生”学生姓名在班级中是出了名的“小懒虫”,不爱运动,不爱劳动,就连学习也缺乏积极性。
老师经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他在家中也是什么都不愿意做,总是依赖父母。
为了改变他的这种状况,老师在班级中开展了“勤劳小蜜蜂”的评选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劳动和体育锻炼。
同时,老师给学生姓名安排了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擦黑板、整理图书角等,并在他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家长也改变了教育方式,不再事事包办,而是让他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
并且,家长每天会和他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等。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姓名逐渐变得勤奋起来,不仅积极参与班级劳动,还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在习惯养成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和问题。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
比如,他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做作业时也常常粗心大意,字迹潦草。
在课堂上,他虽然积极发言,但却经常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不懂得倾听。
经过与小明的深入交流和观察,发现他的这些不良习惯主要是由于缺乏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造成的。
为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首先与他一起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作业时间,并设定了完成作业的质量标准。
同时,老师还在课堂上专门设置了“倾听小明星”的评选活动,鼓励小明和其他同学学会认真倾听。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在课堂上,他也开始学会先倾听别人的发言,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案例二:小红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她在学校里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们交流和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她也常常表现出不积极参与的态度,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与小红的家长沟通,了解到她在家中也是比较孤僻,很少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班级中组织了一系列的团队活动,如小组竞赛、合作游戏等,并特意安排小红担任一些重要的角色,让她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同时,老师还鼓励同学们主动与小红交流和互动,邀请她一起参加课间活动。
渐渐地,小红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与同学们交流和合作,在团队活动中也表现得越来越积极。
案例三:小刚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经常做小动作,影响周围的同学。
他的书包和书桌也总是乱糟糟的,没有整理物品的习惯。
为了帮助小刚改掉这些不良习惯,老师首先与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学习,有助于个人的生活,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案例介绍:学生李海瑞,聪明、好动,反应快,但自身有很多坏毛病,如:上学经常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捣乱别的学生等。
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一个“调皮大王”。
学习成绩一直很差, 刚转入我班时,每次测验都不及格。
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母亲根本管不了他。
分析:该同学虽然好动、精力不集中、任性、学习成绩很差。
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时间管他,在学校里也是“人见人恨”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甚至不再管他。
但该同学头脑聪明、精力充沛,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欲望。
如有时他表现好了或是认真做对了一道题,只要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他就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表现良好。
采取的措施: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
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他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及时鼓励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现,有进步时就给予肯定,让他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
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很好!”、“你做得很好很认真,同学们都应向你学习。
”、“你的回答太好了!”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训练,就会使他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老师多和家长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转化。
耐心说服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家长多关心一下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多问一下学会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并抽时间帮助他把问题解决。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小学生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习惯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更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石。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描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
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他非常调皮,经常迟到、说脏话、不爱整理书包等等。
为了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老师和家长要明确孩子的问题所在,了解他的习惯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小明的家庭中,他的父母经常加班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这导致小明渴望关注和呵护,通过调皮捣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和关心。
然后,老师和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和小明沟通,表达对他的关心和理解。
他们要告诉小明,虽然家里人很忙,但是他们依然十分关心他的成长,并且愿意和他一起克服问题。
通过沟通,小明感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关心,有了安全感。
接下来,老师和家长要建立细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规划。
他们会和小明一起设计每天的时间表,规定起床时间、作业时间、娱乐时间等等,帮助小明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除了时间规划,老师还会和小明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计划。
他们会告诉小明,只有通过努力学习,他才能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这样,小明就能意识到良好习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同时,老师也会给小明制定一些小目标,每天都给予他一些关于行为习惯的奖励与鼓励。
当他能按照规划完成每天的任务时,老师会给予他奖励,比如一枚小红星或者一颗小糖果。
这样,小明会逐渐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有益的,为他带来了奖励和快乐。
另外,在培养小明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也会引导他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
他们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小明亲身体验到一些小动作的意义,比如整理教室、帮助别人等等。
这样,小明会意识到良好习惯不仅对自己有益,还能为他人带来方便和快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3个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3个案例分析以下是三个关于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案例分析:案例一:保持正确的坐姿一位家长发现他的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弯着腰,错误的坐姿导致了他的背部疼痛和视力问题。
家长多次提醒孩子,但孩子总是不能坚持正确的坐姿。
于是,家长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
首先,家长为孩子购买了一个特殊的坐垫,这个坐垫可以让孩子保持直立的坐姿。
其次,家长在孩子的书桌上放置了一面镜子,让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坐姿是否正确。
最后,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时间里,会定期检查孩子的坐姿,并提供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已经逐渐养成了正确的坐姿习惯。
他的背部疼痛和视力问题也有所改善。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说明了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可以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的坐姿习惯。
通过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指导,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从而避免长期的健康问题。
案例二: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一位家长发现他的孩子总是晚上熬夜,早上起床困难,上课时精神不集中。
为了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决定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表。
首先,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
其次,家长在孩子的卧室里放置了一个闹钟,用来提醒孩子起床和睡觉的时间。
最后,家长在孩子的睡前和起床时间里,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早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已经逐渐养成了规律的作息时间表。
他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改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说明了小学生可以通过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来改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规律和健康状况,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孩子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个人素质。
案例三: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一位家长发现他的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忘记洗手,手上的细菌和污垢可能会影响他的健康。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坏孩子需要宽容---金点子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坏孩子需要宽容---金点子案例第一篇: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坏孩子需要宽容---金点子案例摘要:2005年9月10日,一束手叠花摆在教室的讲桌上,花下压着一封信:蒋老师:您好,今天是教师节,祝您节日快乐。
三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升入中学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更加怀念小学的老师,尤其是您,我让您费心了,请您保重身体。
我将努力学习,抱答师恩。
短短信,诚挚的话语带着淳朴的心意。
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三年前。
关键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爱和宽容2005年9月10日,一束手叠花摆在教室的讲桌上,花下压着一封信:老师:您好,今天是教师节,祝您节日快乐。
三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升入中学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更加怀念小学的老师,尤其是您,我让您费心了,请您保重身体。
我将努力学习,抱答师恩。
短短信,诚挚的话语带着淳朴的心意。
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三年前。
那是一个细雨的上午,实验小学,迎来了一批新生,正值新生领书,教室里热闹异常,四十五个五年级的新生,惊喜的睁大了眼睛——我把一本本新书传发给孩子们,看着他们手抚着一本本新书真是爱不释手。
“同学们好!新课本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工具,我们要珍惜它。
回家以后,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包上书皮,好不好?”“咣”一声,门外走进一个人来,同学们用诧异的目光盯着他,有的再小声议论着什么,我一看,是一个留着小平头,敞胸露怀的同学站在门口。
我忙问:“你也是这班的同学吧,快进来!”他瞟了我一眼,抬腿向座位上走去这时我的目光被他走路的样子锁住了,呀,他的腿怎么一瘸一拐的!”不只我吃惊,在座的一部分同学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等他坐到位上进我连忙把多出来的那套书给他送了过去,他用左手接过书。
“回家把书皮包上好吗?我从来没包过书皮”,他冷冷地说。
第二天,他依旧衣冠不整,拉着一双拖鞋,我看到他的脚跛的挺厉害,不,不只是脚,他的右手也有毛病,难怪他用左手接书,难怪没包过书皮。
这一连串的发现足以震撼了我,使我急于弄清他的“底细”一谜底解开了,他叫李文磊,比班内同学大一到两岁,留过级,很讲义气,品性散漫,贪玩,爱打架,并和社会上无业青年交往。
小学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校积极开展小学好习惯养成教育,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律、自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案例实施1. 开展主题班会,强化习惯养成意识每周五下午,我校开展主题班会,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例如,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向学生介绍了时间管理、课堂纪律、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习惯。
2. 制定班规班纪,规范学生行为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班规班纪,包括课堂纪律、作业完成、卫生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旨在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课堂纪律方面,规定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在作业完成方面,规定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抄袭。
3.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1)时间管理:学校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时间管理”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参加晨读活动等方式,逐步养成时间管理的良好习惯。
(2)卫生习惯:学校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例如,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校园的清洁工作,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3)道德素质:学校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道德讲堂”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道德故事、分享道德感悟等形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5个案例分析2篇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5个案例分析2篇(1)案例一:早起早睡的好习惯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一直有早起早睡的好习惯。
他每天晚上9点准时上床休息,早上6点准时起床,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
他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后,不仅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好,而且在学校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
案例分析:1.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表:小明能够早起早睡的原因之一是他建立了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表。
他每天都按照固定的时间上床休息和起床,形成了良好的生物钟。
2.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小明保证每天晚上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有助于他的身体恢复和大脑发展。
他避免在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刺激性活动,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3.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小明养成了早起早睡的好习惯,他每天早上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早餐和自习,使他在学校更加专注和积极。
他精神状态好,注意力集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增强身体健康:早睡早起对小明的身体健康有益处。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早起可以让他有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和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健康。
5.培养自律和坚持的品质:养成早起早睡的好习惯需要一定的自律和坚持。
小明通过每天的实践和努力,逐渐培养了自己的自律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案例二:良好的饮食习惯案例描述:小红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她注重均衡饮食,每天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少食垃圾食品和高糖高脂食物。
她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免疫力强,学习成绩优秀。
案例分析:1.培养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小红了解到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对身体的益处,明白垃圾食品和高糖高脂食物对健康的危害。
她通过学习和家长的引导,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饮食观念。
2.规律饮食和定时进餐:小红每天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她养成了定时进餐的好习惯,保持饮食的规律性。
3.多样化食物选择:小红注重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和奶类等,以确保获得全面的营养。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金点子
怎样让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作业青州市弥河小学张守新一、现状分析在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能按时独立认真的完成作业。
但每个班都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学生,没有形成这样的学习习惯。
我作为一线教师对此很着急。
其实教师很多一部分精力就是来教会或者是提高这部分不认真做作业的学生成绩的。
这部分学生为什么没有形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呢?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学生自身找原因,这部分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基础较差,在低年级阶段基础不好,作业是会的不难,难的不会。
这部分学生自身先从心理上觉得我不会做,先有个为难情绪。
就是很简单的作业也就不想做了。
还有,因为以前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家长也拿他没办法,这部分学生就有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理。
其次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从一年级就开始抓,这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年龄小,贪玩,忘了做。
独生子女,家长不舍得管。
作业没记下来或者听错了等等。
来到学校要么说落在家里忘了,要么就是抄袭别人的作业。
老师也因为各种原因姑息迁就,比如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跟上教育辅导、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作业不重视,不批改,不讲解,不该错。
久而久之,让这部分学生觉得做作业不重要,可做可不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的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题目突出“农村小学”的原因。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甚至比老师的要求更重要,农村的家庭与城市的家庭相比,不重视孩子的学习。
学生回到家,对孩子在校的表现、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不管不问的大有人在。
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作业检查签字的要求,大多数做不到,还会抱怨:作业还要检查,你老师是干啥的?回家做作业,一边做一边玩。
没有时间观念。
二、中高年级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习惯的具体措施对这部分学生要拿出比优秀生更多的爱心、耐心、恒心、责任心。
老师对优秀的学生喜欢是很自然地,但对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喜欢,就要对老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10个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10个案例分析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的分析:案例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某小学,学校开展了“文明卫生,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
班级老师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讲解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例如,老师会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洗手液、牙膏和牙刷,并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同时老师也会鼓励学生每天做好床铺整理、课桌整理等日常卫生工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卫生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了自觉做好日常卫生工作的好习惯,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某小学,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从书开始”的阅读活动。
活动中,学校购买了大量的优秀图书,并组织学生们进行阅读。
同时,学校也组织了一些读书分享会和阅读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好习惯,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在某小学,学校开展了“安全出行,文明行为”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逐渐养成了文明出行的好习惯,不仅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提高了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案例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某小学,学校开展了“健康饮食,从我做起”的饮食教育活动。
通过讲解饮食健康知识,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和农田等实地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也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鼓励学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和高热量食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健康饮食的好习惯,不仅保持了健康的体魄,也培养了自己的饮食自律和健康生活方式。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一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案例解东二小王瑞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
一、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与辨别是非能力差。
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1、学生常忘记带学习用品。
2、很少有学生会做课前准备。
3、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
4、学生没养成复习和预习的好习惯。
5、学生该做的作业没有完成。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为师的辛苦彰显在学生良好的表现中,一定是每位教师的愿望。
二、采取错施(一)激发兴趣,从培养学生习惯意识入手开学第一天班会课我给学生上了这样一课:课间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摆好书本、削好铅笔、拿好本子……”这样可以帮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
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
因为,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
养成习惯,就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
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苦的。
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
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例如,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坐得直;也可以通过游戏,谁先弯下背谁给对方敬个礼等方法来训练。
总之,不能一味苦练,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些有趣的训练。
训练时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作业评语激发学习兴趣,激励性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产生进一步学好知识的兴趣。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3个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3个案例分析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案例分析,希望能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
案例一: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小华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打断老师的讲解,抢着回答问题。
虽然他有时候回答得很好,但这种行为却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和家长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改正这个习惯。
首先,老师在课堂上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等待老师点名再回答。
同时,老师还经常请小华回答一些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以鼓励他养成认真思考和倾听的习惯。
在家里,家长也注重培养小华的倾听习惯。
例如在餐桌上,家长会要求小华先听完其他人的发言,然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家长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华学会尊重他人,比如耐心听别人说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个习惯不仅帮助他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也使他在生活中更加受欢迎。
案例二:勤奋学习,注重时间管理小丽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非常喜欢看电视和玩游戏。
因此,她经常拖延作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老师和家长决定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她改正这个习惯。
首先,老师为小丽制定了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将每天的作业分配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同时,老师还鼓励小丽在学习时集中精力,避免分心。
在家里,家长也注重培养小丽的时间管理能力。
他们设定了一个合理的时间表,要求小丽按时完成作业和休息。
在规定的时间内,家长会限制小丽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并鼓励她多参加户外活动和阅读等有益的学习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丽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勤奋学习。
这个习惯使她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帮助她在生活中更加自律和有条理。
案例三:热爱阅读,提升语言能力小明是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平时不太喜欢阅读。
小学生的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学习的案例.doc
怎样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案例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也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我真切地感受到比喻的精妙。
因此,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
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地去观察、去实践案例:蒋金城,男, 9 岁,小学二年年级学生,在一年级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不比同龄的孩子慢。
上二年级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时不时在课堂上打打“太极拳”;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回家后据家长反应,书包一扔,就开电视机,开始看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总要看到8、9 点钟没有动画片了,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
评析:上网查阅了有关多动症症状的表现,发现其特征表现为:1 、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 、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 、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
4 、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5 、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6 、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
8 、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
蒋金城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蒋金城的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纵上所述,蒋金城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更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
案例一:“小马虎”的转变学生姓名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在学习上却总是粗心大意,经常出现漏题、看错数字等问题,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马虎”。
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姓名在做作业时总是心不在焉,一边写作业一边玩笔或者和旁边的同学讲话。
为了帮助学生姓名改掉这个坏习惯,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与学生姓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让他认识到粗心大意的危害,并鼓励他树立改掉这个坏习惯的信心。
其次,为学生姓名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规定他在做作业时要保持安静,集中注意力,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
同时,老师还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在家中也对学生姓名进行监督和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姓名的粗心大意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小学生的不良习惯,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
要让孩子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激发他们改正的动力,并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和监督。
案例二:“小懒虫”的蜕变学生姓名是一个非常懒惰的孩子,在学校里不爱参加体育活动,回到家也不愿意做家务,作业总是拖拖拉拉。
为了帮助学生姓名养成勤劳的好习惯,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了一个“勤劳计划”。
在学校里,老师鼓励学生姓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给予他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同时,安排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让他负责监督班级的卫生情况,从而增强他的责任感。
在家里,家长给学生姓名分配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并要求他按时完成作业。
如果学生姓名表现出色,家长就会给他一些小奖励,如允许他看一会儿电视或者玩一会儿游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姓名逐渐变得勤劳起来,不仅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家里也能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习惯养成教育的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习惯养成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以小学生张明为例,讲述他在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成长故事。
二、案例概述张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刚入学时,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良习惯。
为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最终使张明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案例分析1. 问题诊断张明的不良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马虎,字迹潦草。
(2)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不规律,吃饭挑食,个人卫生较差。
(3)行为习惯:与同学关系紧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2. 教育措施(1)学校教育①制定针对性教育计划:针对张明的不良习惯,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育计划,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
②开展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张明认识不良习惯的危害,激发他改正不良习惯的内在动力。
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张明与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
④家校合作:与张明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2)家庭教育①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②制定家庭规则:与张明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培养他自律意识。
③关注孩子成长: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
3. 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明在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作业认真完成,字迹工整。
(2)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规律,吃饭不挑食,个人卫生良好。
(3)行为习惯:与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四、启示与反思1. 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张明的案例充分说明,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只有家校合作,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 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金点子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金点子青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单位〔全称〕:青州市谭坊镇谭坊小学类别教学类题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参评主体蔡新生问题的提出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
这个时期,学生比拟容易养成好习惯。
尤其小学一、二年级,更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期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未来。
良好的习惯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不能一朝一夕养成,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标准“三姿〞,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和根本的行为习惯。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1. 教师改良语言教育方式,采用儿童乐于倾听的语言 2. 动作教育 3. 通过班集体舆论影响、标兵影响 4. 经常开展班集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加强情感熏陶 5. 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足够的爱心、耐心,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并大胆实践,发挥创造性,多学习借鉴优秀科学方法,尊重学生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
孩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是有必然的联系的。
如核心的学习习惯与辅助的学习习惯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说是真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两种缺一都是不完整的。
再如听、说、思的习惯,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
只有上课认真听,积极思考才会答复下列问题。
因此只有各种习惯有机的配合,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是未来的花朵,我以正确的方式浇灌,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效果县市区意见市评审意见青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单位:青州市谭坊小学蔡新生邮编:262516 电话:384135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对应习惯】小学良好习惯的根本要求养成中第一大条学习习惯。
重点是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良好的“三姿〞习惯、课堂常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习惯、课后良好学习态度习惯养成。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金点子案例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金点子案例身教胜于言传【对应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第三条:尊重他人的习惯【习惯要求】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专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其他的事情。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未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现状分析】理论依据: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己欲达而人,己欲立而立人。
就是说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这样人家自然会尊重你。
所谓的“德高望重”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都围着他们转,稍不如愿就哭闹发脾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不尊重父母,更谈不上尊重他人。
如何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实施策略】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强,他们的模仿性也很强,所以很多的习惯不是靠说教能让他们养成,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的良好的行为示范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所以我认为如何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应从教师本身做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楷模,成为他们模仿的良好对象。
1、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新生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对学生讲: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你们都是兄弟姐妹。
我们从一个个“小家”凑到这个“大家”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互相尊重;老师就像你们的妈妈一样,对每一个孩子都疼爱,关心。
每天给孩子们一个微笑,抚摸一下他们的头,让每一个孩子从心底感觉到他们是平等的,从而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懂得被人尊重的美好。
2、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诉说小孩子天真无邪,遇到什么新鲜事都想与别人分享,很多小学生就把老师当成了他们倾诉的第一个对象。
所以不管他们说什么,教师千万不要表现的不耐烦。
只要不是在课堂上,无论何时何地,老师都要低下头,俯下身子耐心听学生把话说完,中间不要打断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生说谎现状的原因分析及有效解决方法——诚信教育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刘德刚王修娟田永梅李世健【对应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中第二条写到小学生应该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习惯要求】(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现状分析】(一)社会背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但是,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是影响青少年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背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
(三)学校背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许多学生在未完成家庭作业或犯错误时,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都有一些自我保护性的扯谎行为,如家庭作业未完成时,他们往往会说:“我把本子忘家里了”,“我写了,没带来”。
犯错误时,明明知道是自己干的错了,往往还说“不是我干的”、“不是我拿的”、“是他先骂我,我才打他的”。
在错误面前不诚实,有侥幸能躲过老师的批评和处理的心理。
然而当代学生身系国家的未来,肩负历史的使命。
我们的国家能否繁荣昌盛,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青少年这一代有没有崇高的理想,有没有诚信。
现在"诚信"已写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育部部长强调:诚信教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三大重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
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从小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守法纪的人。
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实施策略】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环境熏陶。
1.讲解说教,形成诚信导向利用班队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诚信”?怎样做才算是讲诚信。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人季布“一诺千金”、“宋濂守信”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诚信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诚信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
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诚信环境(1)创设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
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精心设计“诚信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
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如毛泽东:“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又如邓小平:“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以及周恩来:“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等。
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诚信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如在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周的活动中,发出“呼唤诚信、共筑诚信”的倡议书,举办“班班讲诚信演讲比赛”,争当“诚信小标兵”等活动。
还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诚信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
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
如班级的布臵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诚信的内容。
又如制订班级诚信道德基本范畴目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团结同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做人、知错就改;遵守规则、不损害他人利益。
牢记“诚信为本、做人在先”的道理,努力作一名诚实、守信、正直、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话,品德高尚的中国公民。
班上还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诚信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诚信之星”;举办“诚信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地从上课、作业、考试、值日等小事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体验成就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
在学生中培养浓厚的诚信之风,让学生感到诚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创设家庭诚信环境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这就要求家长也要做到诚实守信,不但对孩子这样,而且在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也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心中诚信的概念不发生冲突。
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读文三次并签字,学生未读或未读完三次,家长就签了字,学生就跟着父母学会了扯谎应付老师,家长这种轻易撒谎、不守信用行为,学生会全盘吸收,并有可能长期一起来对付老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诚实的坏品质,让老师难以纠正。
因此,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这样才不致于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4.强化措施,规范诚信行为在学生对诚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
对犯错误后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赞扬这种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的精神。
三是要循序渐进。
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
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
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明礼仪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5.情境体验,促诚信动力学生的诚信行为必须有诚信品德作为行动指南,要使学生的诚信道德认识变为行动指南,一个主要的条件是通过其本人或所在群体的实践并体验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只有当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旦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就取得成功,获得众人赞赏,否则就会出现挫折,或受到舆论谴责时,他们才会理解,并相信家长和老师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的,并力求按这些要求行动,他们的德道认识才能获得动力的和情绪的特征,并转化为信念。
部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有许多是明知不对而为之的,如考试舞弊、小偷小摸等,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教师应通过赏罚分明,及时地为学生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
现在提倡的欣赏教育、成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诚信品质。
另外,教师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组织学生参观或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使每个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是社会生活的普遍要求和必要性;组织集体舆论对任何破坏纪律的行为进行必要而适当的谴责等,那么学生凭借这些经验就会信服教师的论据,通过认同与内化,把这种认识变为动力。
【取得成效】(一)提升理念合理规划我们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道德发展的规律制定了开展诚信教育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原则、“做中学”实践体验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统整学校、家庭、社区力量,形成师生、生生、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学校与社区互相合作、互相激励的互动机制。
1. 寻找契机,构筑诚信认知平台首先,我们构建了“走进社会、认知社会”的平台。
我们利用社会热点新闻等广受关注又贴近现实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表达真情实感、体会诚信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其次,我们深化了“课堂渗透,走进生活”的平台。
将教育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诚信教育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
2. 整合力量形成诚信教育机制我们深深认识到诚信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诚信规范的培养不仅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社区的关注扶持,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创设诚信教育活动的机制。
班主任、级任教师、家长、社区文教工作人员是诚信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及时记录学生(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波动、行为变化,并通过各种途径与班主任交流、研究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制订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