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学习动机通常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学习动机不能替代学习,它只能间接的促进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反作用于习动机,比如当学生学习进步,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鼓励、获得奖学金等,这些学习甜头又会增强学习动机。
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会减低学习积极性,削弱学习动机,以至于最终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
但是,特别要注意:有些时候学习动机水平高不一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
换句话说,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都会降低学习效果:动机过强,学生容易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目标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思维反而受到抑制,因此这种同学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失常等状况;动机过弱,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当然学习效果就非常糟糕。
因而,只有明确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说:【案例1】:韩某,男,现在校大三学生。
该生高中时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进入大学殿堂。
然而,当该生走进大学后,就认为“中学学得太辛苦了,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大学嘛,混混也就过了。
”于是,该生成为了逃课大军中的一员,即使到了课堂也是在和“周公”聊天,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泡在网上:打游戏、看电视剧、聊天……结果期末考试成绩飘红一片,被学校处以学业警示。
现在已被处以3次学业警示,面临退学的境地,该生后悔莫及。
【案例2】:魏某,女,现在校大三学生。
该生家庭贫困,深知就读大学不容易(申请有助学贷款),希望自己能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能力表现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因此一直非常努力。
大一的时候,该生获得二等奖学金。
大二开始,该生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开始用功了,于是倍感压力,更加努力的学习,可是学习的时间是越来越长,学习的效果却越来越差。
结果这一次不仅没有获得奖学金,有一科还是低空飞过,成绩退后20名,该生十分苦恼。
动机心理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动机心理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动机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动机的科学。
在学生学习中,动机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动机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教师和家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 设定目标设定明确、具体和可衡量的学习目标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目标应该具备挑战性,但又可行。
例如,一个目标可以是学生在月底能够掌握某个专题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让他们参与到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感。
2. 给予奖励奖励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手段。
当学生完成某个目标或取得显著的进步时,及时给予奖励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奖状、小礼物等,也可以是一些特殊的待遇,比如额外的休息时间或特殊的活动。
重要的是奖励要与学生的价值观和利益相连,并在他们取得成就时及时给予。
3. 提供挑战和自主性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和无趣,他们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因此,提供适当的挑战和自主性很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安排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4. 利用问题驱动学习问题驱动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解决,也可以是具体的,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通过问题驱动学习,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5. 提供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
反馈应该具体明确,指出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样学生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感到有动力去改进和提高。
6. 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意识,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的激励方法
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的激励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的激励方法引言:学生学习动机是其学习行为的动力来源,对于学习成果的取得和学习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借助教育心理学的激励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激励策略并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育心理学的激励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影响。
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方向和动力,激发他们投入学习的欲望。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该尽量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从而有意识地朝着目标努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过程,让他们对目标的重要性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二、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1. 互动性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在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发言、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2. 鼓励与奖励制度: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赞扬和奖励,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设置小奖励机制,如表扬、小礼品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鼓励和支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装饰、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动力。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情境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
如何通过心理学方法提高学习动机
如何通过心理学方法提高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提高学习动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学习动机。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
1. 设置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一步。
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当一个任务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学生可能感到困惑和无聊。
而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任务会使学生更有动力去追求,并能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要求上。
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醒和鼓励他们。
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 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整洁、温馨、安静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这里能够专心学习,避免外界干扰。
b. 鼓励互动与合作: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做小组项目等。
c. 提供积极的反馈: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 培养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
当学生对某个学科或学习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a. 探索多样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故事、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讲解知识。
b. 给予选择权: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选择权,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c. 建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激发的有效方法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激发的有效方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维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
清晰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可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方向。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将学到什么,并与学生一起制定可衡量和可实现的目标。
这样一来,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动力。
2. 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在面对适度挑战的学习任务时更容易产生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3. 创造积极的学习体验积极的学习体验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创造有趣和互动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具、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此外,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来促进其自主学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让他们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设计。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学习技巧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建立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学习支持系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培养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和目的,它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心理动力,是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保证。
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培养学习动机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与他们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而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特殊举措的使用对于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举措来激发其学习动机。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成就感;或者给予一些比较实质性的奖励,鼓励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协作,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正向激励的使用正向激励是指通过奖励或其他形式的正向反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赞扬、表扬、礼物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贴上“良好”、“优秀”等表彰标志,让学生产生非常好的学习动机,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
四、控制和安排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指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材料等的总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控制和安排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可以选用多元化、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等,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其培养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通过特殊举措、正向激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合理控制和安排学习情境,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
教育心理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受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影响。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个特定主题或领域感到乐于探究和了解的内在驱动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和教授有趣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及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来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也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密切相关。
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他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育者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长远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能够意识到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和对未来的价值。
三、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习动机还与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挑战性有关。
适度的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但过度难或过度简单的任务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水平,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到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
同时,教育者还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者应创造积极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参与感。
例如,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设施,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对其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学习态度。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这一现象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层次的问题。
在心理学领域,人类的行为决策往往受到个体认知、情感、社会与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
因此,探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感因素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常,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的情感影响可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类。
正面情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及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有趣的学习游戏,探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点的问题,安排带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等。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赋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觉到成功、自主和喜悦等正面情绪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感。
负面情感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见的负面情感有焦虑、无助感和挫败感等。
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无效和失败时,他们会感受到挫败感,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因此,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提供积极和鼓励性的反馈,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排除困难和尽快恢复自信,增强自尊心。
二、认知因素认知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认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方式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动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评估学生的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都不同。
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受和对学习的掌握程度,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同时也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另外,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引导学生结构化地思考,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社会因素除了个体内部因素,社会环境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着巨大影响。
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充当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的角色。
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内部需要和动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动机的产生是由需要转化成为意向和愿望,形成内驱力再经诱因刺激产生动机。
首先,激发学习动机必须激发其源动力,既学习需要,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需要。
(1)在当前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学校给学生施压,比如降低毕业率,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危机意识,产生学习需要。
(3)大学生需要学校家人和社会的认可,尽而产生学习需要。
(4)唤醒大学生最初的梦想,最终自我实现,产生学习需要。
再者就是诱因,产生学习动力还需要诱因的刺激,产生学习动机。
(1)在课堂上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同学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进行探索认知。
(3)开展励志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进而使他们有方向。
(4)增加大学学习型社团,让大学生组团学习讨论,进而形成诱因。
学习需要和诱因的共同作用产生诱因。
个人愚见。
心理教育提高学习动机
心理教育提高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心理教育则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培养积极心态和提供学习支持三个方面来探讨心理教育如何提高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一步。
学生的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乐趣。
只有学生内心真实的热爱学习,才能持续保持学习动力。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引入实例、故事和案例等,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体验。
其次,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课程选择,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培养积极心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积极心态能够让学生更加坚定地追求目标,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正向激励措施。
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配合、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其次,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
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积累和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体现。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和总结,让他们理解到努力付出才是获得进步和成功的关键。
提供学习支持提供学习支持是心理教育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学生保持密切互动。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此外,设置一对一辅导时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学习团队或者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通过互相分享经验和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总结心理教育在提高学习动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培养积极心态和提供学习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机,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动机和动力
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动机和动力学习动机和动力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动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和动力。
一、设定清晰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习动机和动力的第一步。
学生需要知道他们在学习中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些目标对他们的未来重要。
目标应该具体和可衡量,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达到了这些目标。
例如,学生可以设定每周阅读一本书或完成一篇文章的目标,并在完成后奖励自己。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习动机和动力有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首先,学生需要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杂乱。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个人喜欢的音乐、香氛等方式创造令人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的评估。
通过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和建设性的反馈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另外,鼓励学生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利用奖励机制奖励可以是外部的(物质奖励)或内部的(获得满足感、自我满足感)。
适当奖励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动力。
奖励应该与学习成果相匹配,而且及时给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五、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学习需要有条不紊的计划和准备。
学生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目标,并逐步完成。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逐渐取得进步,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动机。
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动力的源泉。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探索新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学习感到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答:(一)教学吸引。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激发。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三)反馈和评定。
(四)奖励和惩罚。
(五)合作与竞争。
(六)归因指导。
1. 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需从以下四方面做起:第一,激发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此外,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第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教师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具有挑战性,但是又现实的目标,并表扬学生对目标的设定及其实现。
这种目标确立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
第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教师通过为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选择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其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自我效能感;最后,教师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
第四,训练归因。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
书本上: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1)教学吸引。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2)兴趣的激发。
如何通过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动机
如何通过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动机通过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心理学原理来提高学习动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
根据心理学原理,目标要具备可衡量、具体明确、具有挑战性等特点。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的目标是提高数学成绩,那么他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90分以上的成绩。
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合理的,既不过于宽泛也不过于困难,这样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二、激发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一个人对于某个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乐趣,而不是外在的奖励或惩罚。
通过激发内在动机,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的来源包括自主性、技巧性和意义性。
要激发内在动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 自主性:让学习者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方案。
2. 技巧性: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反馈,让学习者感到他们的技能在不断提高。
例如,学习者可以设定一些小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就获得一定的反馈。
3. 意义性:将学习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实例引导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增强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原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学习者所需的支持和鼓励。
例如,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友好和支持的。
2. 温馨的学习空间:一个温馨的学习空间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舒适感。
例如,教室的布置应该温馨、整洁,并且有一定的个性化。
3. 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
例如,图书馆可以提供各种书籍和资料供学习者使用。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
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
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例如,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问:“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空气里会出现什么东西?"学生答:“一团团的哈气。
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
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高度的学习动力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许多学习者面临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并探讨如何提高学习动机。
一、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解释个体行为动机的心理学原理之一。
根据该理论,人们的行为动机可以被归结为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即自主性、能力感和社会相关性。
自主性是指个体对其行为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我决定权的感觉。
能力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能力和技能的感受。
社会相关性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联和联系。
如何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来提高学习动机呢?首先,教师可以提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权,例如给予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的机会。
这样做可以增加学习者的自主性感,并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其次,帮助学习者建立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认同,通过给予他们适当的挑战和反馈来提高他们的能力感。
最后,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相关性。
二、目标设定理论目标设定理论是另一个解释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
根据目标设定理论,目标的设定和追求会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
在学习中,设定适当的目标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动机和努力程度。
如何应用目标设定理论来提高学习动机呢?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设定明确、具体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这样的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学习者的动机和满足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习者与其他同学进行目标共享和竞争,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个体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成就的认知评价会对其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学习者认为自己能力较高,他们会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参与学习活动。
相反,如果学习者认为自己能力较低,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产生消极情绪。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析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析学习动机是指一个人产生、维持和调控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它对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学习动机的相关概念、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任务中所表现的积极性、探索性和持续性的内在心理状态。
它涉及到个体对学习任务的期望、兴趣和目标设定等心理过程。
学习动机可以通过个体内在的需求、认知、态度以及外在的奖惩等因素而被激发和调控。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机制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学习动机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
当个体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动机能够调节个体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策略。
高动机的学习者更加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和实现,他们会更加有意识地采取积极、灵活和深入的思维策略来解决问题,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最后,学习动机还能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当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充满信心和满足感时,他们会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需求、外在奖惩、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等。
首先,内在需求是学习动机的基础。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会引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如满足自我实现、自尊和社交认同等需要。
其次,外在奖惩是学习动机的外在激发因素。
个体通过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来增强学习动机,如获得好成绩或赢得他人的认可。
再次,个体差异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个体在学习动机上存在着差异,包括学习目标的多样性、动机水平的高低以及自我效能的不同等。
最后,环境因素也可以调节学习动机。
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如合作学习、奖励激励和反馈等。
总结起来,学习动机是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和积极性,对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调节认知过程和思维策略以及影响情绪和情感体验来促进学习。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教育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如何通过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动机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他们的学习成就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作用,并提供相应的实践策略。
一、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之前,教师首先需要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
学生的需求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学生互动来获取这些信息。
例如,观察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以及积极参与的程度等。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定制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为学生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策略。
学生通常会更有动力去追求明确的目标。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具有挑战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实现目标的小步骤和时间表,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定期回顾和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学生的进展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面反馈。
三、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创造积极、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愉悦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通过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投入度。
四、运用激励策略激励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激励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奖励机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认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学习挑战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将其融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如何通过心理学调整学习动机
如何通过心理学调整学习动机通过心理学调整学习动机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习动机不高、缺乏兴趣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扰,心理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调整个体的学习动机。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心理学调整学习动机,使学习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一、明确目标与意义首先,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对于调整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个体在面对学习时,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习。
目标可以是获得某种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或达成某种成就。
意义可以涉及到个人的成长、未来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
通过明确目标与意义,个体能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从内心产生自我动机。
二、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也有重要影响。
一个舒适、安静且适合学习的环境可以让学习者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噪音和干扰,以提供理想的学习氛围。
其次,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有序,可以增加学习效果。
此外,个体还可以通过调节适宜的温度和光线来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个体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个体需要考虑每天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内容的分配,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扰等。
同时,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和阶段性的里程碑,可以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动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
四、利用奖励机制激励自己奖励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帮助个体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个体可以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时,设定一些适当的奖励机制。
例如,在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后,给自己放松或娱乐的时间;或者在完成一定时间的学习后,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吃一块巧克力或者看一集自己喜欢的电视剧。
这些奖励可以让个体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不断激励自己继续学习下去。
五、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调整学习动机的关键之一。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而人们的学习动机则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心理学家们研究了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变化原因,以及如何提高个体的学习动机。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们的学习动机,并探讨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我兴趣和满足而进行学习的动机。
当人们对某个领域或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自发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这种动机源于个体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需求,而不受外部奖励或压力的影响。
内在动机的形成与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从基本生理需求到更高层次的需求逐渐升级,其中包括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当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更主动地进行学习,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内在成长的需求。
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个体进行学习的动机来自于外部奖励或者避免惩罚。
当人们为了获得某种奖励(如成绩好、得到他人的赞扬等)或避免某种惩罚(如挫败感、批评等)而进行学习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是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的效果相对于内在动机来说较为短暂,因为当奖励或者惩罚消失时,个体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减弱。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外在动机可以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当外在奖励与个体的内在动机相一致时。
三、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成功和成就感而进行学习的动机。
当人们设立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且通过努力和克服困难来取得进步和成就时,他们会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更积极地进行学习。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对于学习任务的认知评价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成就动机的关键因素。
当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并且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达到目标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并且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持和努力。
四、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和归属感而进行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激发机制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激发机制:点燃求知的火焰教育,就像是一位火把匠,用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激发机制,点燃学生们求知的火焰。
在这场火焰的盛宴中,心理学激发机制是那把点燃的火把,为学生们照亮求知的道路;学习动机则是那缕温暖的火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动力和温暖。
然而,教育的火炉里,有时候却缺乏这些关键的火焰,让求知的火焰变得微弱和短暂。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激发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心理学激发机制就像是一道无形的电流,它能激发学生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
当学生们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效果将是怎样的?相反,如果学生们缺乏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效果又会如何?可见,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生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学习动机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老师们过于注重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们过于焦虑,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让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变得模糊不清。
这些问题都让原本应该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教育环境变得沮丧和消沉。
其次,心理学激发机制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打开学生们内心的宝藏,释放出他们无限的潜能。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学激发机制。
一个有效的心理学激发机制能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坚韧和灵活,而一个无效的心理学激发机制则可能让他们陷入犹豫、焦虑和自我怀疑。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奖励,心理学激发机制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老师们过于严厉,批评过多,忽略了鼓励和表扬的重要性;家长们过于焦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苛求,让孩子们的心理学激发机制变得消极和悲观。
这些问题都让原本应该充满动力和希望的教育环境变得沮丧和消沉。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实施有效的心理学激发机制呢?首先,我们需要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学习动机通常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学习动机不能替代学习,它只能间接的促进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反作用于习动机,比如当学生学习进步,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鼓励、获得奖学金等,这些学习甜头又会增强学习动机。
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会减低学习积极性,削弱学习动机,以至于最终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
但是,特别要注意:有些时候学习动机水平高不一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
换句话说,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都会降低学习效果:动机过强,学生容易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目标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思维反而受到抑制,因此这种同学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失常等状况;动机过弱,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当然学习效果就非常糟糕。
因而,只有明确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说:【案例1】:韩某,男,现在校大三学生。
该生高中时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进入大学殿堂。
然而,当该生走进大学后,就认为“中学学得太辛苦了,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大学嘛,混混也就过了。
”于是,该生成为了逃课大军中的一员,即使到了课堂也是在和“周公”聊天,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泡在网上:打游戏、看电视剧、聊天……结果期末考试成绩飘红一片,被学校处以学业警示。
现在已被处以3次学业警示,面临退学的境地,该生后悔莫及。
【案例2】:魏某,女,现在校大三学生。
该生家庭贫困,深知就读大学不容易(申请有助学贷款),希望自己能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能力表现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因此一直非常努力。
大一的时候,该生获得二等奖学金。
大二开始,该生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开始用功了,于是倍感压力,更加努力的学习,可是学习的时间是越来越长,学习的效果却越来越差。
结果这一次不仅没有获得奖学金,有一科还是低空飞过,成绩退后20名,该生十分苦恼。
案例分析案例1:韩某是学习动机太弱,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尊心、学习上注意力分散。
此外,学习动机太弱还表现为: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心、有厌学情绪等。
学习动机太弱的原因,可能是:①外部原因:受社会上知识贬值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认为“穷不过教授,傻不过博士”,“四年寒窗苦,不如个体户”;外面精彩世界的众多诱惑,尤其是网络世界的极大诱惑;学校教育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和刻板,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专业设置的不太合理;大学生评优评奖的竞争机制不太健全,不能很好地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机制也不够健全;有些父母的不恰当期望,甚至对孩子说“混个文凭就行,工作我们帮你解决了”。
②内部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信心,不是认为专业与兴趣不一致,就是认为专业是冷门专业没什么前途;学习目标的缺失,不知道来学校到底要学什么、干什么;自我效能感差,对自己能否顺利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信念不足,导致学习效果很差。
归因偏差,习惯于学习的成败进行外归因,如把学业成功归因于猜对了答案,运气好,把失败归因于老师教得不好、出题太难等。
案例2:魏某是学习动机太强,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成败看的很重、自尊心太强、学习强度过大。
此外,学习动机太强还表现为:过于追求完美(追求满分)、争强好胜并且固执、注意力高度集中、渴望受到周围所有人的肯定和赞扬等。
学习动机太强的原因,可能是:①成就动机过强。
有些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认识不到位,所树立的理想与期望远远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
因而使自己非但不能专注于学习,还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心理负担过重,多半会导致学习失败,而这种失败的体验又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最后可能会使理想和期望变得很渺茫、很遥远。
②不恰当的认知模式。
有大学生认为,努力(勤奋)=成功,“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一定会成功”,这是产生过强动机的基础。
事实上,任何成功都与自身能力和环境因素有关,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并非唯一条件。
③具有一定的补偿心理。
有部分大学生从小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但除了学习成绩好外,很少或不具备其他特长和兴趣爱好,不能在校园里引人注目,因而迫切希望通过学习上“领头羊”地位来得到补偿。
④他人不适当的强化。
这主要指各种具体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等。
比如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时给予很高的物质奖励,学习效果差就进行“棍棒”教育;同学之间不适当的攀比,认为谁的评优评奖多谁就更优秀、谁的价值更高。
朋辈支招1.自我实现理论的运用根据该理论,作为辅导员,我们可以先通过观察、谈话、家长联系、在同学中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再分析学生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以及需要存在的问题,如是否父母离异使其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否得到老师和同学足够的关心和关注,是否需要出现偏差而沉迷于网络世界等;然后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式学生掌握一些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为需要,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实现,从而形成自觉地、坚定地、持续地学习品质。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指出:“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类最高财富———知识与艺术技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应该注意:(1)探寻自己的兴趣:首先要问问自己“什么事是我渴望做的?”“我能否很愉快地去完成它?”“我是否真心地喜欢?”“完成后能否给我很大的满足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把自己所擅长的就理所应当的认为是兴趣,还要排除父母、朋友、老师、同学、社会的影响。
然后,尽量让自己多接触些活动、讲座、兴趣班等,打开自己的视野,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着手去试试。
(2)发展专业兴趣:如果你所读的专业刚好是你所喜欢的,也是你以后准备从事的行业,那要对你说声恭喜了。
因为你的兴趣可以和你的专业相结合,你的努力能使你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获和满足。
你可以做这些努力:上课非常专心,甚至能发现老师讲错的地方;大量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情况;积极参加课堂探讨和各种学术沙龙,能就专业的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是每个同学都那么好运气,所读的专业刚好是自己喜欢的,但不能因为没有选到你所喜欢的、感兴趣的就一定要转专业,甚至放弃。
要知道,这种对专业不喜欢,往往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的主观臆断。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转专业,可以做以下努力:通过多方面了解的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人才的需求;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了解该专业的社会价值;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或者相关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实在不行,可以曲线救国,学好普及知识,后期再选择。
寻找到或者发展出学习兴趣后,还要重视把学习兴趣转变成一种快乐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后就能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的投入后面的学习中,建立“成功——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以最大限度的为自我现实而努力。
2.成就动机理论的运用(1)思考学习目的: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必须要明确“为什么上大学”,否则可能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2)明确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作为学习行为的起始和归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定向、启动、激励、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心理作用。
学生一旦有了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就会有极大的热情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够坚持不懈;有了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就会获得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动力,不断地激励自己朝着目标前进,而且越接近目标,这种动力会越强大。
学习目标的建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
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根据社会和自己的需要和发展为基础,探索和寻找自己未来的角色定位,从而创造性地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还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修正和调整。
学生制定的目标不仅有总目标,还应该有阶段性目标。
不过,对于总目标的制定要高一些,使之不乏挑战刺激,但又不会可望而不可及,另外总目标最好是既有个人利益的追求又包含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以免学习动机狭窄;对于阶段性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使之能产生成就感,激发下一个目标的实现。
3.归因理论的运用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下面我们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谈谈对归因理论的运用。
(1)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把学习效果的好坏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程度、能力水平、身心投入的状态等,这样学习好,学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好地投入后面的学习中去;学习差,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然后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从而避免再次的恶性循环。
反之,进行外部归因,总把学习结果归因于运气的好坏、老师是否勾画重点等,学习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2)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成败归因于稳定性因素,比如个人能力,这些使你能对未来的学习结果有个成败的预期,取得成功,能增强你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获得失败,你会产生羞耻感和挫败感,两种体验都能激励你更好的进行后面的学习。
反之,进行非稳定性归因,把学习结果与外界环境的影响、运气的好坏等挂钩,就不会产生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其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3)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成败归因于可控制因素,比如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学习成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很有成效;学习失败,自己会十分内疚,甚至有罪恶感,因为自己不够努力。
但如果把学业成败归因于不可控制因素,就不会有进步,比如运气,学习好时会心生感激、甚至求神拜佛祈求下一次的好运气;学习差时会怨天尤人,甚至产生仇视报复的心理。
4.强化理论的运用(1)正强化的运用:辅导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习努力、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学生口头表扬(尤其是当众表扬,能给学生很大的鼓励)、允许学生参加喜欢的活动、班级进行操行加分或者物质奖励等,以更好地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负强化的运用:辅导员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既要让其知道自己的失败,还用一些惩罚的手段让其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可以是频繁地的找其谈话,让其厌烦“唐僧式”的说教;给予其学业警示,让其有危机感等。
5.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运用布鲁姆曾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习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这是对自我效能感运用的佐证。
(1)寻找学习“闪光点”:大学生应该尽量寻找下自己学习上的“闪光点”,也许是一次作业得了A,也许是课堂讨论中提出了可行的一点建议,也许是站在讲台上清楚表达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疑惑并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成功,都可以给自己及时的鼓励,鼓励可以是精神上的自我表扬,可以是对自己一顿大餐的慰劳,也可以是给自己买一样自己喜欢也能承担的礼物,这些都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