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道经典高中数学题.pptx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函数y=f(x)=x^2的反函数?A. y=√xB. y=x^2C. y=1/xD. y=x^3答案:A2. 计算下列极限:lim (x→0) [sin(x)/x]A. 0B. 1C. 2D. ∞答案:B3. 已知函数f(x)=2x+3,求f(-1)的值。

A. 1B. -1C. -5D. 5答案:C4.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2,求第5项的值。

A. 13B. 15C. 17D. 19答案:A二、填空题5. 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6x-8y+25=0,求圆心坐标。

答案:(3,4)6. 将复数z=3+4i转换为极坐标形式。

答案:5∠arctan(4/3)7.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求斜边长度。

答案:5三、解答题8. 解方程组:\[\begin{cases}x + y = 5 \\2x - y = 1\end{cases}\]答案:将方程组写成增广矩阵形式并使用高斯消元法求解,得到x=2,y=3。

9. 求函数f(x)=x^3-3x^2+4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首先求导数f'(x)=3x^2-6x,令f'(x)=0,解得x=0或x=2(不在区间内)。

在区间端点处,f(1)=2,f(2)=0。

因此,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0。

10.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 6, 18,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设首项为a,公比为r,则有a=2,ar=6,ar^2=18。

解得r=3,因此通项公式为an=2*3^(n-1)。

高中数学优秀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优秀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优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a^2 + b^2 = 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直角三角形?A. a=3, b=4, c=5B. a=5, b=12, c=13C. a=6, b=8, c=10D. a=7, b=24, c=252. 函数f(x) = 2x^3 - 3x^2 + x - 5的导数是:A. 6x^2 - 6x + 1B. 6x^2 - 6x + 2C. 6x^2 - 12x + 1D. 6x^3 - 6x^2 + 13. 已知集合A={1, 2, 3},集合B={2, 3, 4},求A∪B的结果是:A. {1, 2, 3}B. {2, 3}C. {1, 2, 3, 4}D. {1, 4}4. 抛物线y = x^2 - 2x + 1的顶点坐标是:A. (1, 0)B. (1, 1)C. (-1, 0)D. (0, 1)5.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3,公差d=2,求此数列的第5项a5是:A. 11B. 13C. 15D. 17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若直线y = 2x + 3与x轴相交,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

7. 函数f(x) = x^2 + 1在x=-2处的切线斜率是________。

8. 已知sinθ = 3/5,且θ为锐角,求cosθ的值是________。

9. 圆的半径为5,圆心到直线x + 2y - 15 = 0的距离是________。

10.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求此数列的第4项a4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11. 证明:对于任意实数x,不等式e^x ≥ x + 1恒成立。

12. 已知函数f(x) = x^3 - 3x^2 + 2,求其在区间[1, 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3. 解不等式:|x - 1| + |x - 3| ≤ 4。

高中数学试题大全

高中数学试题大全

高中数学试题大全一、整数与有理数1. 整数的概念及性质2. 有理数的概念及性质3. 整数和有理数的运算4. 整数和有理数的比较大小5. 整数和有理数的绝对值二、代数式与多项式1. 代数式的概念及性质2. 代数式的运算3. 多项式的概念及性质4. 多项式的运算三、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四、函数1.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2. 一次函数3. 二次函数4. 分段函数五、平面几何1.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2. 直线与角的性质3. 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4. 圆的性质与判定六、解析几何1. 坐标系及坐标表示2.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3. 圆的方程与性质七、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三角函数的运算4. 三角函数的应用八、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2. 事件的概率计算3. 统计的基本概念4. 统计图表的分析与应用九、立体几何1.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2. 空间图形的性质与判定3.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结语:本文整理了高中数学领域的各个知识点,涵盖了整数与有理数、代数式与多项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以及立体几何等内容。

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简洁明了的介绍,并附上了相关的性质、公式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本文中的数学试题,相信你对高中数学的掌握将更加牢固,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应用问题。

希望这份高中数学试题大全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0个高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10个高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10个高中数学试题及答案1. 问题:求解方程 \( x^2 - 5x + 6 = 0 \) 的根。

答案:通过因式分解,我们得到 \( (x-2)(x-3) = 0 \),所以方程的根是 \( x = 2 \) 和 \( x = 3 \)。

2. 问题:计算 \( \int_{0}^{1} (4x^3 - 3x^2 + 2x) \, dx \)。

答案:使用基本积分公式,我们得到 \( \int 4x^3 \, dx = x^4 \),\( \int -3x^2 \, dx = -x^3 \),和 \( \int 2x \, dx = x^2 \)。

将这些积分结果从0到1积分,我们得到 \( \left[ x^4 - x^3+ x^2 \right]_0^1 = 1 - 1 + 1 - 0 = 1 \)。

3. 问题:如果 \( \sin(\theta) = \frac{3}{5} \),且 \( \theta \) 在第一象限,求 \( \cos(\theta) \)。

答案:使用毕达哥拉斯恒等式 \( \sin^2(\theta) +\cos^2(\theta) = 1 \),我们得到 \( \cos^2(\theta) = 1 -\left(\frac{3}{5}\right)^2 = \frac{16}{25} \)。

因为 \( \theta \) 在第一象限,\( \cos(\theta) \) 是正的,所以 \( \cos(\theta) = \frac{4}{5} \)。

4. 问题:证明不等式 \( 1 + \frac{1}{2} + \frac{1}{3} + \dots+ \frac{1}{n} \geq \ln(n+1) \) 对所有正整数 \( n \) 成立。

答案:通过归纳法,我们可以证明对于 \( n = 1 \) 成立。

假设对于 \( n = k \) 成立,即 \( 1 + \frac{1}{2} + \dots +\frac{1}{k} \geq \ln(k+1) \),我们需要证明对于 \( n = k+1 \)也成立。

高中数学必做100题--数学全文

高中数学必做100题--数学全文

高中数学必做100题—必修部分(说明:《必修1》共精选16题,每题12分,“◎”为教材精选,“☆”为《精讲精练.必修1》精选) 1. 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函数22y x x =-+的函数值的集合; (2)3y x =-与35y x =-+的图象的交点集合.2. 已知集合{|37}A x x =≤<,{|510}B x x =<<,求()R C A B ,()R C A B ,()R C A B ,()R A C B .(◎P 14 10)3. 设全集*{|9}U x N x =∈<,{1,2,3}A =,{3,4,5,6}B =.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U U C A C B . 由上面的练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结合Venn 图进行分析. (◎P 12 例8改编) 4. 设集合{|(4)()0,}A x x x a a R =--=∈,{|(1)(4)0}B x x x =--=. (◎P 14 B 4改编)(1)求A B ,A B ; (2)若A B ⊆,求实数a 的值;(3)若5a =,则A B 的真子集共有 个, 集合P 满足条件()()A B P A B 刎,写出所有可能的P . 5. 已知函数3()41x f x x -=+.(1)求()f x 的定义域与值域(用区间表示);(2)求证()f x 在1(,)4-+∞上递减. 6. 已知函数(4),0()(4),0x x x f x x x x +≥⎧=⎨+<⎩,求(1)f 、(3)f -、(1)f a +的值.(◎P 49 B4)7. 已知函数2()2f x x x =-+. (☆P 16 8题)(1)证明()f x 在[1,)+∞上是减函数;(2)当[]2,5x ∈时,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 已知函数()log (1),()log (1)a a f x x g x x =+=-其中(01)a a >≠且. (◎P 84 4)(1)求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 (2)判断()()f x g x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3)求使()()0f x g x ->成立的x 的集合.9. 已知函数2()(0,0)1bxf x b a ax =≠>+. (☆P 37 例2) (1)判断()f x 的奇偶性; (2)若3211(1),log (4)log 422f a b =-=,求a ,b 的值.10. 对于函数2()()21x f x a a R =-∈+.(1)探索函数()f x 的单调性;(2)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f x 为奇函数. (◎P 91 B3)11. (1)已知函数()f x 图象是连续的,有如下表格,判断函数在哪几个区间上有零点. (☆P 40 8)(2)已知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分别属于(-1,0)和(0,2),求m 的取值范围. (☆P 40 9)4913. 家用冰箱使用的氟化物的释放破坏了大气上层臭氧层. 臭氧含量Q 呈指数函数型变化,满足关系式4000t Q Q e-=,其中0Q 是臭氧的初始量. (1)随时间的增加,臭氧的含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2)多少年以后将会有一半的臭氧消失? (参考数据:ln20.695≈) (☆P 44 9)14. 某工厂今年1月、2月、3月生产某种产品分别为1万件、1.2万件、1.3万件,为了以后估计每个月的产量,以这三个月的产品数据为依据. 用一个函数模拟产品的月产量y 与月份数x 的关系,模拟函数可选用二次函数2()f x px qx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或指数型函数()x g x a b c =⋅+(其中,,a b c 为常数),已知4月份该产品产量为1.37万件,请问用上述哪个函数模拟较好?说明理由.(☆P 51 例2)15. 如图,OAB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记OAB ∆位于直线(0)x t t =>左侧的图形的面积为()f t . 试求函数()f t 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y f t =的图象. (◎P 126 B2)16. 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新药,如果成年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 (微克)与时间t (小时)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1)写出服药后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f (t); (2)据进一步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0.25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求服药一次治疗疾病有效的时间?(☆P 45 例3)(说明:《必修2》共精选16题,每题12分,“◎”为教材精选,“☆”为《精讲精练.必修2》精选) 1. 在圆锥底面半径为1 cm ,cm ,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P 3 例3)2. 如图(单位:cm ),求图中阴影部分绕AB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P 15 例2)3. 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3cm 、4cm 、5cm ,绕三边旋转一周分别形成三个几何体. 想象并说出三个几何体的结构,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P 36 10)4.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F 、G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23CF CG CB CD ==. 求证:(1)E 、F 、G 、H 四点共面;(2)三条直线EF 、GH 、AC 交于一点. (☆P 21 例3)5. 如图,α∥β∥γ,直线a 与b 分别交α,β,γ于点,,A B C 和点,,D E F ,求证:AB DEBC EF=. (◎P 63 B3) 6.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P 79 B2) 求证:(1)B 1D ⊥平面A 1C 1B ;(2)B 1D 与平面A 1C 1B 的交点设为O ,则点O 是△A 1C 1B 的垂心.7.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A ⊥平面ABCD ,且PA AB =,点E 是PD 的中点. (1)求证:AC PB ⊥; (2)求证://PB 平面AEC ;(3)求二面角E AC B --的大小. (☆P 38 9)8. 已知(1,1)A -,(2,2)B ,(3,0)C ,求点D 的坐标,使直线CD ⊥AB ,且CB ∥AD .(◎P 90 8)9. 求过点(2,3)P ,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P 100 9)10.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 (4,0)、B (6,7)、C (0,3). (◎P 101 B1) (1)求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3)求BC 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A BCD E FGH0.01频率组距11. 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以点(1,2)A 、(3,4)B 和点P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 (◎P 110 B5) 12. 过点(3,0)P 有一条直线l ,它夹在两条直线1:220l x y --=与2:30l x y ++=之间的线段恰被点P 平分,求直线l 的方程. (◎P 115 B8)13.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5,1)A 、(7,3)B -、(2,8)C -,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P 119 例2) 14. 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22(1)4x y ++=上运动,求线段AB 的中点轨迹方程. (◎P 122 例5)15. 过点(3,3)M --的直线l 被圆224210x y y ++-=所截得的弦长为求直线l 方程. (◎P 127 例2) 16. 求圆心在直线40x y --=上,并且经过圆22640x y x ++-=与圆226280x y y ++-=的交点的圆的方程. (◎P 132 4)(说明:《必修3》共精选8题,每题12分,“◎”为教材精选,“☆”为《精讲精练.必修3》精选) 1. 设计一个算法求22221299100++⋅⋅⋅++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 (◎P 20 2) 2.(1400 h 以内的在总体中占的比例;(4)估计电子元件寿命在400 h 以上的在总体中占的比例.3. 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单位:cm): (☆P 17 例3)甲:25 41 40 37 22 14 19 39 21 42 乙:27 16 44 27 44 16 40 40 16 40 问:(1)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高?(2)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齐?4. (☆P 22 8)(1)回归直线方程;(2)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时,维修费用约是多少?(参考:1221,ni i i nii x y nx yb a y bx xnx==-==--∑∑)5. 在一次商贸交易会上,商家在柜台开展促销抽奖活动,甲、乙两人相约同一天上午去该柜台参与抽奖.(1)若抽奖规则是从一个装有6个红球和4个白球的袋中无放回地取出2个球,当两个球同色时则中奖,求中奖概率; (2)若甲计划在9:00~9:40之间赶到,乙计划在9:20~10:00之间赶到,求甲比乙提前到达的概率.6. (2008年韶关模拟)某校从参加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学生,将其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段[)40,50,[)50,60…[]90,100后画出如下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 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第四小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和平均分; (3)从成绩是80分以上(包括80分)的学生中选两人,求他们选在同一组的概率.7.(08(1)求x 的值; (2)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48名学生,问应在初三年级抽取多少名? (3)已知y ≥245, z ≥245,求初三年级中女生比男生多的概率.8.(09年广东卷.文)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 ),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身高较高; (2)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3)现从乙班这1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身高不低于173 cm 的同学,求身高为176 cm 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说明:《必修4》共精选16题,每题12分,“◎”为教材精选,“☆”为《精讲精练.必修4》精选) 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P (4,-3).(1)求2sin α-cos α的值; (2)求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的坐标. 2. 已知1sin()2πα+=-,计算: (◎P 29 B2) (1)sin(5)πα-; (2)sin()2πα+; (3)3cos()2πα-; (4)tan()2πα-.3. 求函数tan()23y x ππ=+的定义域、周期和单调区间. (◎P 44 例2)4. 已知tan α=13-,计算: (◎P 71 4)(1)sin 2cos 5cos sin αααα+-; (2)212sin cos cos ααα+. 5. 画函数y =3sin(2x +3π),x ∈R 简图,并说明此函数图象怎样由sin y x =变换而来. (☆P 15 例1)6. 某正弦交流电的电压v (单位V )随时间t (单位:s )变化的函数关系是 (◎P 58 4改编)),[0,)6v t t ππ=-∈+∞.(1)求该正弦交流电电压v 的周期、频率、振幅; (2)当1600t =,160时,求瞬时电压v ;(3)将此电压v 加在激发电压、熄灭电压均为84V 的霓虹灯的两端,求在半个周期内霓虹灯管点亮的时间?(说明:加在霓虹灯管两端电压大于84V 时灯管才发光. 1.4)7. 平面上三个力1F 、2F 、3F 作用于一点且处于平衡状态,1||1F N =,26||2F N +=,1F 与2F 的夹角为45︒,求:(1)3F 的大小; (2)3F 与1F 夹角的大小. (◎P 113 4) 8. 已知4,3a b ==,(23)(2)61a b a b -+=,(1)求a 与b 的夹角θ;(2)若(1,2)c =,且a c ⊥,试求a .9. 已知1tan 7α=,1tan 3β=,求tan(2)αβ+的值. (◎P 138 17) 10. 已知3cos()45πα-=,512sin()413πβ+=-,3(,)44ππα∈,(0,)4πβ∈,求sin()αβ+的值. (◎P 146 2)11. (1)已知1cos()5αβ+=,3cos()5αβ-=,求tan tan αβ的值; (◎P 146 7)(2)已知1cos cos 2αβ+=,1sin sin 3αβ+=,求cos()αβ-的值. (◎P 147 B2) 12. 已知函数22(sin cos )2cos y x x x =++. (◎P 147 9)(1)求它的递减区间; (2)求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3. 已知函数44()cos 2sin cos sin f x x x x x =--. (◎P 147 10)(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2)当[0,]2x π∈时,求()f x 的最小值以及取得最小值时x 的集合.14. 已知函数()sin()sin()cos 66f x x x x a ππ=++-++的最大值为1. (◎P 147 12) (1)求常数a 的值; (2)求使()0f x ≥成立的x 的取值集合.15.(2009年广东卷.理16)已知向量(sin ,2)a θ=-与(1,cos )b θ=互相垂直,其中(0,)2πθ∈.(1)求sin θ和cos θ的值; (2)若sin()2πθϕϕ-=<<,求cos ϕ的值. 16. 已知33(cos ,sin ),(cos ,sin )2222x x a x x b ==-,且[0,]2x π∈.(1)求 a b 及a b +; (2)求函数()sin fx a b a b x =-+的最小值.(说明:《必修5》共精选16题,每题12分,“◎”为教材精选,“☆”为《精讲精练.必修5》精选)1. 在△ABC 中,已知a =,b ,B =45︒ ,求A 、C 及c . (☆P 4 8)2. 在△ABC 中,若cos cos a Ab B =,判断△ABC 的形状. (☆P 6 3) 3.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a 2+b 2=c 2ab . (1)求C ; (2)若tan 2tan B a cC c-=,求A . (☆P 6 8) 4. 如图,我炮兵阵地位于A 处,两观察所分别设于C ,D ,已知△ACD 为边长等于a 的正三角形.当目标出现于B 时,测得∠CDB =45°,∠BCD =75°,试求炮击目标的距离AB . (☆P 8 8)5. 如图,一架直升飞机的航线和山顶在同一个铅直平面内,已知飞机的高度为海拔10千米,速度为180千米/小时,飞行员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30︒,经过2分钟后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75,求山顶的海拔高度. (☆P 9 例2)6. 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是1,第2项是2,以后各项由12(2)n n n a a a n --=+>给出.(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2)利用上面的数列{}n a ,通过公式1n n na b a +=构造一个新的数列{}n b ,试写出数列{}n b 的前5项. (◎P 34 B3)7.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2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P 44 例3)8.(09年福建卷.文17)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42,16a a ==. (☆P 38 8)A CDB(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若35,a a 分别为等差数列{}n b 的第3项和第5项,试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n S .9. 若一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等于10,前10项的和等于50,那么它的前15项的和等于多少?(◎P 58 2)10.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3n n S a n N =-∈. (☆P 32 9)(1)求12,;a a (2)求证: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11. 已知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为A ,不等式260x x +-<的解集是B . (☆P 42 9)(1)求A B ;(2)若不等式20x ax b ++<的解集是,A B 求20ax x b ++<的解集. 12. 某文具店购进一批新型台灯,若按每盏台灯15元的价格销售,每天能卖出30盏;若售价每提高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盏. 为了使这批台灯每天获得400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应怎样制定这批台灯的销售价格? (◎P 81 6)13. 电视台应某企业之约播放两套连续剧. 其中,连续剧甲每次播放时间为80 min ,广告时间为1 min ,收视观众为60万;连续剧乙每次播放时间为40 min ,广告时间为1 min ,收视观众为20万. 已知此企业与电视台达成协议,要求电视台每周至少播放6 min 广告,而电视台每周播放连续剧的时间不能超过320分钟. 问两套连续剧各播多少次,才能获得最高的收视率? (◎P 93 3) 14. 已知,x y 为正数. (☆P 52 8)(1)若191x y+=,求2x y +的最小值;(2)若22x y +=. 15. 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 m 3,深为3 m ,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P 99 例2) 16. 经过长期观测得到:在交通繁忙的时段内,某公路段汽车的车流量y (千辆/小时)与汽车的平均速度v (千米/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2920(0)31600vy v v v =>++.(1)在该时段内,当汽车的平均速度v 为多少时,车流量最大?最大车流量为多少? (2)若要求在该时段内车流量超过10千辆/小时,则汽车的平均速度应在什么范围内?(说明:《选修1-1》共精选12题,每题12分,“◎”为教材精选,“☆”为《精讲精练.选修1-1》精选) 1. 已知4:223x p --≤≤ , 22:210(0)q x x m m -+-≤>, 若q p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P 6 9)2. 点(,)M x y 与定点(4,0)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25:4l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5,求M 的轨迹.(◎P 41 例6)3. 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2,且与椭圆22194x y +=有公共焦点,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P 68 4)4. 倾斜角4π的直线l 过抛物线24y x =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长. (◎P 61 例4) 5. 当α从0︒到180︒变化时,方程22cos 1x y α+=表示的曲线的形状怎样变换?(◎P 68 5)6. 一座抛物线拱桥在某时刻水面的宽度为52米,拱顶距离水面6.5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试求拱桥所在抛物线的方程; (2)若一竹排上有一4米宽6米高的大木箱,问此木排能否安全通过此桥?7. 已知椭圆C 的焦点分别为F 1(-0)和F 2(,0),长轴长为6,设直线y =x +2交椭圆C 于A 、B 两点. 求:(1)线段AB 的中点坐标; (2)弦AB 的长.8. 在抛物线24y x =上求一点P ,使得点P 到直线:40l x y -+=的距离最短, 并求最短距离.9. 点M 是椭圆2216436x y +=上的一点,F 1、F 2是左右焦点,∠F 1MF 2=60º,求△F 1MF 2的面积.10. (06年江苏卷)已知三点P (5,2)、1F (-6,0)、2F (6,0). (☆P 21 例4)(1)求以1F 、2F 为焦点且过点P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点P 、1F 、2F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为P '、'1F 、'2F ,求以'1F 、'2F 为焦点且过点P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100道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100道

例1 判定以下关系是否正确 (1){a}{a}⊆(2){1,2,3}={3,2,1}(3){0}∅⊂≠(4)0∈{0}(5){0}(6){0}∅∅∈=分析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解 根据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知①②③④是正确的,后两个都是错误的.说明:含元素0的集合非空.例2 列举集合{1,2,3}的所有子集.分析 子集中分别含1,2,3三个元素中的0个,1个,2个或者3个.解含有个元素的子集有:; 0∅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有{1},{2},{3};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1,2},{1,3},{2,3}; 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1,2,3}.共有子集8个.说明:对于集合,我们把和叫做它的平凡子集.A A ∅例已知,,,,,则满足条件集合的个数为≠3 {a b}A {a b c d}A ⊆⊂________.分析 A 中必含有元素a ,b ,又A 是{a ,b ,c ,d}真子集,所以满足条件的A 有:{a ,b},{a ,b ,c}{a ,b ,d}.答 共3个.说明:必须考虑A 中元素受到的所有约束.例设为全集,集合、,且,则≠4 U M N U N M ⊂⊆[ ]分析 作出4图形. 答 选C .说明:考虑集合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解决比较方便.点击思维例5 设集合A ={x|x =5-4a +a 2,a ∈R},B ={y|y =4b 2+4b +2,b ∈R},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B B A BC A BD A B .=...≠≠⊇⊂⊃分析 问题转化为求两个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事实上x =5-4a +a 2=(2-a)2+1≥1,y =4b 2+4b +2=(2b +1)2+1≥1,所以它们的值域是相同的,因此A =B . 答 选A .说明:要注意集合中谁是元素.M 与P 的关系是[ ]A .M =U PB .M =PC M PD M P ..≠⊃⊆分析 可以有多种方法来思考,一是利用逐个验证(排除)的方法;二是利用补集的性质:M =U N =U (U P)=P ;三是利用画图的方法.答 选B .说明:一题多解可以锻炼发散思维. 例7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U (U A)={A}B A B B A BC A {1{2}}{2}A.若∩=,则.若=,,,则≠⊆⊂ϕD A {123}B {x|x A}A B .若=,,,=,则∈⊆分析 D 选择项中A ∈B 似乎不合常规,而这恰恰是惟一正确的选择支.∵选择支中,中的元素,,即是集合的子集,而的子D B x A x A A ⊆集有,,,,,,,,,,,,,而∅{1}{2}{3}{12}{13}{23}{123}B是由这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集合A 是其中的一个元素. ∴A ∈B . 答 选D .说明:选择题中的选项有时具有某种误导性,做题时应加以注意.例8 已知集合A ={2,4,6,8,9},B ={1,2,3,5,8},又知非空集合C 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各元素都加2后,就变为A 的一个子集;若各元素都减2后,则变为B 的一个子集,求集合C .分析 逆向操作:A 中元素减2得0,2,4,6,7,则C 中元素必在其中;B 中元素加2得3,4,5,7,10,则C 中元素必在其中;所以C 中元素只能是4或7.答 C ={4}或{7}或{4,7}.说明:逆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起重要作用.例9 设S ={1,2,3,4},且M ={x ∈S|x 2-5x +p =0},若S M ={1,4},则p =________.分析 本题渗透了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理论,由于S M ={1,4},且,≠M S ⊂ ∴M ={2,3}则由韦达定理可解. 答 p =2×3=6.说明:集合问题常常与方程问题相结合.例10 已知集合S ={2,3,a 2+2a -3},A ={|a +1|,2},S A ={a +3},求a 的值.S 这个集合是集合A 与集合S A的元素合在一起“补成”的,此外,对这类字母的集合问题,需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及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应用.解 由补集概念及集合中元素互异性知a 应满足()1a 3 3 |a 1|a 2a 3 a 2a 3 2 a 2a 3 3 222+=①+=+-②+-≠③+-≠④⎧⎨⎪⎪⎩⎪⎪或+=+-①+=②+-≠③+-≠④(2)a 3a 2a 3 |a 1| 3 a 2a 3 2 a 2a 3 3 222⎧⎨⎪⎪⎩⎪⎪ 在(1)中,由①得a =0依次代入②③④检验,不合②,故舍去.在(2)中,由①得a =-3,a =2,分别代入②③④检验,a =-3不合②,故舍去,a =2能满足②③④.故a =2符合题意.说明: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例年北京高考题集合==π+π,∈,=11 (1993)M {x|x k Z}N {k 24x|x k Z}=π+π,∈则k 42[ ]A .M =NB M NC M N..≠≠⊃⊂D .M 与N 没有相同元素分析 分别令k =…,-1,0,1,2,3,…得M {}N {}M N =…,-π,π,π,π,π,…,=…,π,π,π,π,π,…易见,.≠44345474423454⊂ 答 选C .说明:判断两个集合的包含或者相等关系要注意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典型例题一例1下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C.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对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空间垂直并非一定相关.解: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由于并没有强调相交,所以这样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事实上这无数条直线还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平面为该直线的一个垂面.B.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一条而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但可以作无数个平面和该直线平行.C.过此点作平面内任一直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都平行于平面.所以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应有无数条.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是有且仅有一条.假设空间点A、平面α,过点A有两条直线AB、AC都垂直于α,由于AB、AC为相交直线,不妨设AB、AC所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l,则必有lAC⊥,又由于AB、AC、l都在平面β内,这样在AB⊥,lβ内经过A点就有两条直线和直线l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经过一点有县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故选D.说明:有关“唯一性”结论的问题,常用反证法,或者借助于其它已证明过的唯一性命题来证明.在本书中,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仅有一条,同时,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面也是有且仅有一个.它们都是“唯一性”命题,在空间作图题中常常用到.典型例题二例2已知下列命题:(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A.(1)、(2) B.(2)、(3) C.(3)、(4) D.(2)、(4)分析:本题考查的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这一条件,同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位置的两定理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式图形.解:(1)已知直线不一定在平面内,所以不能用三垂线逆定理来判断垂直关系;(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必定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所以它们之间也平行;(3)根据三垂线定理可证明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但不能进一步说明直线和直线垂直;(4)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和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不难证明此命题的正确性. 故选D . 说明:(3)中若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则有另一直线必与这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如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为棱1AA 和1BB 上的点,G 为棱BC 上的点,且1BB EF ⊥,EG FC ⊥1,求FG D 1∠.典型例题三例3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是1BB 的中点,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OE 平面1AC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要证明⊥OE 平面1ACD ,只要在平面1ACD 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OE 垂直.证明:连结D B 1、D A 1、BD ,在△BD B 1中, ∵O E 、分别是B B 1和DB 的中点, ∴D B EO 1//. ∵⊥11A B 面D D AA 11,∴1DA 为1DB 在面D D AA 11内的射影. 又∵D A AD 11⊥, ∴11DB AD ⊥.同理可证,C D D B 11⊥.又∵111D CD AD = ,1AD 、⊂C D 1面1ACD , ∴⊥D B 1平面1ACD . ∵EO D B //1,∴⊥EO 平面1ACD .另证:连结CE AE 、,O D 1,设正方体1DB 的棱长为a ,易证CE AE =. 又∵OC AO =, ∴AC OE ⊥.在正方体1DB 中易求出:a a a DO DD O D 2622222211=⎪⎪⎭⎫ ⎝⎛+=+=,a a a OB BE OE 232222222=⎪⎪⎭⎫ ⎝⎛+⎪⎭⎫ ⎝⎛=+=,()a a a E B B D E D 232222212111=⎪⎭⎫⎝⎛+=+=.∵21221E D OE O D =+, ∴OE O D ⊥1.∵O AC O D = 1,O D 1、⊂AC 平面1ACD , ∴⊥OE 平面1ACD .说明:要证线面垂直可找线线垂直,这是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垂直时常用的转化方法.在证明线线垂直时既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也要注意有时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找垂直,即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的应用.典型例题四例4 如图,在△ABC 中,90=∠B ,⊥SA 平面ABC ,点A 在SB 和SC 上的射影分别为N M 、,求证:SC MN ⊥.分析:本题考查的仍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思想.欲证MN SC ⊥,可证⊥SC 面AMN ,为此须证AN SC ⊥,进而可转化为证明⊥AN 平面SBC ,而已知SB AN ⊥,所以只要证BC AN ⊥即可.由于图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较多,所以本题也可以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来证线线垂直.证明:∵⊥SA 面ABC ,⊂BC 平面ABC , ∴BC SA ⊥.∵90=∠B ,即BC AB ⊥,A SA BA = ,∴⊥BC 平面SAB . ∵⊂AN 平面SAB . ∴AN BC ⊥.又∵SB AN ⊥,B BC SB = , ∴⊥AN 平面SBC . ∵⊂SC 平面SBC , ∴SC AN ⊥,又∵SC AM ⊥,A AN AM = ,∴⊥SC 平面AMN . ∵⊂MN 平面AMN . ∴MN SC ⊥.另证:由上面可证⊥AN 平面SBC . ∴MN 为AM 在平面SBC 内的射影. ∵SC AM ⊥, ∴SC MN ⊥.说明:在上面的证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证明线线垂直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而证明线面垂直又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常常是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本题若改为下题,想想如何证:已知⊥SA ⊙O 所在平面,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任意一点(C 与B A 、不重合).过点A 作SB 的垂面交SB 、SC 于点N M 、,求证:SC AN ⊥.典型例题五例5 如图,AB 为平面α的斜线,B 为斜足,AH 垂直平面α于H 点,BC 为平面α内的直线,θ=∠ABH ,α=∠HBC ,β=∠ABC ,求证:θαβcos cos cos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角的定义和计算.要证明三个角余弦值之间关系,可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三个角的余弦值,再代入验证证明,其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要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过H 点作HD 垂直BC 于D 点,连AD . ∵α⊥AH ,∴AD 在平面α内射影为HD . ∵HD BC ⊥,α⊂BC , ∴AD BC ⊥.在Rt △ABH 中有:BA BH=θcos ① 在Rt △BHD 中有:BH BD=αcos ②在Rt △ABD 中有:BABD=βcos ③由①、②、③可得:αθβcos cos cos ⋅=.说明:由此题结论易知: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若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θ,则斜线与平面内其它直线所成角β的范围为⎥⎦⎤⎢⎣⎡2πθ,.典型例题六例6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4,⊥CG 平面ABCD ,2=CG ,F E 、分别是AD AB 、中点,求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分析:此题是1991年高考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等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本题是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可用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此要寻找过点B 与平面GEF 平行的直线,因为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证明:连结AC BD 、,EF 和BD 分别交AC 于O H 、,连GH ,作GH OK ⊥于K .∵ABCD 为正方形,F E 、分别为AD AB 、的中点,∴BD EF //,H 为AO 中点.∵EF BD //,⊄BD 平面GFE ,∴//BD 平面GFE .∴BD 与平面GFE 的距离就是O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AC BD ⊥,∴AC EF ⊥.∵⊥GC 面ABCD ,∴EF GC ⊥.∵C AC GC = ,∴⊥EF 平面GCH .∵⊂OK 平面GCH ,∴OK EF ⊥.又∵GH OK ⊥,H EF GH = ,∴⊥OK 平面GEF .即OK 长就是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正方形边长为4,2=CG ,∴24=AC ,2=HO ,23=HC .在Rt △HCG 中,2222=+=CG HC HG . 在Rt △GCH 中,11112=⋅=HG GC HO OK . 说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法.由该点向平面引垂线,直接计算垂线段的长.用此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垂足位置.如本题可用下列证法:延长CB 交FE的延长线于M ,连结GM ,作ME BP ⊥于P ,作CG BN //交MG 于N ,连结PN ,再作PN BH ⊥于H ,可得⊥BH 平面GFE ,BH 长即为B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二是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三是体积法.已知棱锥的体积和底面的面积.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逆用体积公式.典型例题七例7 如图所示,直角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 ,且SC SB SA ==.(1)求证:点S 与斜边AC 中点D 的连线SD ⊥面ABC ;(2)若直角边BC BA =,求证:BD ⊥面SAC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得到线线垂直,从而得到线面垂直.证明:(1)在等腰SAC ∆中,D 为AC 中点,∴AC SD ⊥.取AB 中点E ,连DE 、SE .∵BC ED //,AB BC ⊥,∴AB DE ⊥.又AB SE ⊥,∴AB ⊥面SED ,∴SD AB ⊥.∴SD ⊥面ABC (AB 、AC 是面ABC 内两相交直线).(2)∵BC BA =,∴AC BD ⊥.又∵SD ⊥面ABC ,∴BD SD ⊥.∵D AC SD = ,∴BD ⊥面SAC .说明: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在于寻找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寻找途径可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可由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由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等.典型例题八例8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b a //,α⊥a .求证:α⊥b .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只需在α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b 垂直即可.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 、n .∵α⊥a ,∴m a ⊥,n a ⊥.又∵a b //,从而有m b ⊥,n b ⊥.由作图知m 、n 为α内两条相交直线.∴α⊥b .说明:本题的结论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垂直的依据,即当要证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不明确或不易证出时,可以考虑证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 平面β=EF ,A 为α、β外一点,α⊥AB 于B ,β⊥AC 于C ,α⊥CD 于D .证明:EF BD ⊥.分析:先证A 、B 、C 、D 四点共面,再证明EF ⊥平面ABCD ,从而得到EF BD ⊥. 证明:∵α⊥AB ,α⊥CD ,∴CD AB //.∴A 、B 、C 、D 四点共面.∵α⊥AB ,β⊥AC ,EF =βα ,∴EF AB ⊥,EF AC ⊥.又A AC AB = ,∴EF ⊥平面ABCD .∴BD EF ⊥.说明:与线面平行和线线平行交替使用一样,线面垂直和线线垂直也常互为条件和结论.即要证线面垂直,先找线线垂直;要证线线垂直,先找线面垂直.本题证明“A 、B 、C 、D 四点共面”非常重要,仅由EF ⊥平面ABC ,就断定BD EF ⊥,则证明是无效的.典型例题十例10 平面α内有一半圆,直径AB ,过A 作SA ⊥平面α,在半圆上任取一点M ,连SM 、SB ,且N 、H 分别是A 在SM 、SB 上的射影.(1)求证:SB NH ⊥;(2)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线面垂直关系?(3)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4)这个图形中有多少对相互垂直的直线?分析:注意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1)证明:连AM 、BM .如上图所示,∵AB 为已知圆的直径,∴BM AM ⊥.∵SA ⊥平面α,α⊂BM ,∴MB SA ⊥.∵A SA AM = ,∴BM ⊥平面SAM .∵AN ⊂平面SAM ,∴AN BM ⊥.∵SM AN ⊥于N ,M SM BM = ,∴AN ⊥平面SMB .∵SB AH ⊥于H ,且NH 是AH 在平面SMB 的射影,∴SB NH ⊥.解(2):由(1)知,SA ⊥平面AMB ,BM ⊥平面SAM ,AN ⊥平面SMB .∵AH SB ⊥且HN SB ⊥,∴SB ⊥平面ANH ,∴图中共有4个线面垂直关系.(3)∵SA ⊥平面AMB ,∴SAB ∆、SAM ∆均为直角三角形.∵BM ⊥平面SAM ,∴BAM ∆、BMS ∆均为直角三角形.∵AN ⊥平面SMB ,∴ANS ∆、ANM ∆、ANH ∆均为直角三角形.∵SB ⊥平面ANH ,∴SHA ∆、BHA ∆、SHN ∆、BHN ∆均为直角三角形.综上,图中共有11个直角三角形.(4)由SA ⊥平面AMB 知,AM SA ⊥,AB SA ⊥,BM SA ⊥.由BM ⊥平面SAM 知,AM BM ⊥,SM BM ⊥,AN BM ⊥.由AN ⊥平面SMB 知,SM AN ⊥,SB AN ⊥,NH AN ⊥.由SB ⊥平面ANH 知,AH SB ⊥,HN SB ⊥.综上,图中共有11对互相垂直的直线.说明:为了保证(2)(3)(4)答案不出错,首先应找准(2)的答案,由“线⊥面”可得到“线⊥面内线”,当“线⊥面内线”且相交时,可得到直角三角形;当“线⊥面内线”且不相交时,可得到异面且垂直的一对直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如图所示,︒=∠90BAC .在平面α内,PA 是α的斜线,︒=∠=∠60PAC PAB .求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析:求PA 与平面α所成角,关键是确定PA 在平面α上射影AO 的位置.由PAC PAB ∠=∠,可考虑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来确定AO 位置,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所示,过P 作α⊥PO 于O .连结AO ,则AO 为AP 在面α上的射影,PAO ∠为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作AC OM ⊥,由三重线定理可得AC PM ⊥.作AB ON ⊥,同理可得AB PN ⊥.由PAC PAB ∠=∠,︒=∠=∠90PNA PMA ,PA PA =,可得PMA ∆≌PNA ∆,∴PN PM =.∵OM 、ON 分别为PM 、PN 在α内射影,∴ON OM =.所以点O 在BAC ∠的平分线上.设a PA =,又︒=∠60PAM ,∴a AM 21=,︒=∠45OAM , ∴a AM AO 222==. 在POA ∆中,22cos ==∠PA AO PAO , ∴︒=∠45PAO ,即PA 与α所成角为︒45.说明:(1)本题在得出PA 在面α上的射影为BAC ∠的平分线后,可由公式βαθcos cos cos ⋅=来计算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此时︒==∠60θPAC ,α=∠PAO ,︒==∠45βCAO .(2)由PA 与平面α上射影为BAC ∠平分线还可推出下面结论:四面体ABC P -中,若PAC PAB ∠=∠,PBC PBA ∠=∠,则点A 在面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内心.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如图所示,在平面β内有ABC ∆,在平面β外有点S ,斜线AC SA ⊥,BC SB ⊥,且斜线SA 、SB 分别与平面β所成的角相等,设点S 与平面β的距离为cm 4,BC AC ⊥,且cm AB 6=.求点S 与直线AB 的距离.分析:由点S 向平面β引垂线,考查垂足D 的位置,连DB 、DA ,推得AC DA ⊥,BC DB ⊥,又︒=∠90ACB ,故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解:作SD ⊥平面β,垂足为D ,连DA 、DB .∵AC SA ⊥,BC D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AC DA ⊥,BC DB ⊥,又BC AC ⊥,∴ACBD 为矩形.又∵SB SA =,∴DB DA =,∴ACBD 为正方形,∴AB 、CD 互相垂直平分.设O 为AB 、CD 的交点,连结SO ,根据三垂线定理,有AB SO ⊥,则SO 为S 到AB 的距离.在SOD Rt ∆中,cm SD 4=,cm AB DO 321==, ∴cm SO 5=.因此,点S 到AB 的距离为cm 5.说明:由本例可得到点到直线距离的作法:(1)若点、直线在确定平面内,可直接由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2)若点在直线所在平面外,可由三垂线定理确定:由这点向平面引垂线得垂足,由垂足引直线的垂线得斜足,则这点与斜足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处理距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即作出符合要求的辅助线,然后证明所作距离符合定义,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SA 垂直于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交SB 、SC 、SD 分别于点E 、F 、G ,求证:SB AE ⊥,SD AG ⊥.分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以两个结论只需证一个即可.欲证SB AE ⊥,可证⊥AE 平面SBC ,为此须证BC AE ⊥、SC AE ⊥,进而转化证明⊥BC 平面SAB 、⊥SC 平面AEFG .证明:∵SA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BC SA ⊥.又∵ABCD 为正方形,∴AB BC ⊥.∴⊥BC 平面ASB .∵⊂AE 平面ASB ,∴AE BC ⊥.又∵⊥SC 平面AEFG ,∴AE SC ⊥.∴⊥AE 平面SBC .又∵⊂SB 平面SBC ,∴SB AE ⊥,同理可证SD AG ⊥.说明:(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有:同一平面内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与它的逆定理,以及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就与另一条垂直.(2)本题的证明过程中反复交替使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化思想的优越性.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求证: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BAC ∠在平面α内,点α∉P ,AB PE ⊥,AC PF ⊥,α⊥PO ,垂足分别是E 、F 、O ,PF PE =.求证:CAO BAO ∠=∠.证明:∵α⊥PO ,∴OE 为PE 在α内的射影.∵PE AB ⊥,α平面⊂AB ,∴OE AB ⊥.同理可证:OF AC ⊥.又∵α⊥PO ,PF PE =,OF OE =,∴CAO BAO ∠=∠.说明:本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题目,与此题类似的有下面命题:从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使斜射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则斜射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由此结论和上一个例题很容易求解下面这道题:已知︒=∠90ACB ,S 为平面ACB 外一点,︒=∠=∠60SCB SCA ,求SC 与平面ACB 所成角.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号.(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α的平面内.( )(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解:(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 ②异面,因此应打“×”号(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①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号;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无这数条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号.(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号.(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 ,b ,c 且a ,b ,c 共点于O ,∵b a ⊥,c a ⊥,0=c b ,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α⊥a ,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由了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号.说明: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等知识来解答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作到:概念清楚、问题理解透彻、相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典型例题十六例16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C BC =,BD AD =,引CD BE ⊥,E 为垂足,作BE AH ⊥于H ,求证:BCD AH 平面⊥.分析:若证BCD AH 平面⊥,只须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AH 垂直平面BCD 中两条相交直线即可.证明:取AB 中点F ,连CF 、DF ,∵BC AC =,∴AB CF ⊥.又∵BD AD =,∴AB DF ⊥,∴CDF AB 平面⊥,又CDF CD 平面⊂,∴AB CD ⊥又BE CD ⊥,∴ABE CD 平面⊥,AH CD ⊥,又BE AH ⊥,∴BCD AH 平面⊥.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平面α与α外一条直线a 都垂直b ,那么α//a .已知:直线α⊄a ,b a 直线⊥,α⊥b .求证:α//a .分析:若证线面平行,只须设法在平面α内找到一条直线'a ,使得'//a a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证.证明:(1)如图,若a 与b 相交,则由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a a a a a a b a a b ab a b ⇒⎪⎭⎪⎬⎫⊄⊂⇒⎪⎭⎪⎬⎫⊂⊥⊥⇒⎭⎬⎫⊂⊥又∵. (2)如图,若a 与b 不相交, 则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作b b //',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α////,,////'''''''''''a a a a a a a b a b a b b b a b a b b b b ⇒⎪⎭⎪⎬⎫⊄⊂⇒⎪⎪⎭⎪⎪⎬⎫⊂⊥⇒⎭⎬⎫⊥⊥⇒⎪⎭⎪⎬⎫⊂⊥⇒⎭⎬⎫⊥又又∵又∵. 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如图,已知在ABC ∆中,︒=∠60BAC ,线段ABC AD 平面⊥,DBC AH 平面⊥,H 为垂足.求证: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分析:根据本题所证结论,可采用反证法予以证明.证明:如图所示,假设H 是DBC ∆的垂心,则DC BH ⊥.∵DBC AH 平面⊥,∴AH DC ⊥,∴ABH DC 平面⊥,∴DC AB ⊥.又∵ABC DA 平面⊥,∴DA AB ⊥,∴DAC AB 平面⊥,∴AC AB ⊥,这与已知︒=∠60BAC 矛盾,∴假设不成立,故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说明:本题只要满足︒≠∠90BAC ,此题的结论总成立.不妨给予证明.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 .仅②不正确B .仅①、④正确C .仅①正确D .四个命题都正确分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即课本中的公理4,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直线a ⊥平面α,α⊂b ,α⊂c ,且A c b = ,则b a ⊥,c a ⊥,即平面α内两条直交直线b ,c 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 ,但b ,c 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 ,c 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 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 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 ,c 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易知ABCD B A 平面//11,ABCD D A 平面//11,但11111A D A B A = ,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 综上可知①、④正确. ∴应选B .典型例题二十例20 设a ,b 为异面直线,AB 为它们的公垂线 (1)若a ,b 都平行于平面α,则α⊥AB ;(2)若a ,b 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且c =βα ,则c AB //.分析:依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α⊥AB ;证明线与线的平行,由于此时垂直的关系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c AB //.图1 图2证明:(1)如图1,在α内任取一点P ,设直线a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a , 设直线b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b ∵α//a ,α//b ,∴'//a a ,'//b b又∵a AB ⊥,b AB ⊥,∴'a AB ⊥,'b AB ⊥, ∴α⊥AB .(2)如图2,过B 作α⊥'BB ,则a BB //', 则'BB AB ⊥又∵b AB ⊥,∴AB 垂直于由b 和'BB 确定的平面. ∵β⊥b ,∴c b ⊥,α⊥'BB ,∴c BB ⊥'. ∴c 也垂直于由'BB 和b 确定的平面.故AB c //.说明:由第(2)问的证明可以看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与线的平行,其关键是构造出平面,使所证线皆与该平面垂直.如题中,通过作出辅助线'BB ,构造出平面,即由相交直线b 与'BB 确定的平面.然后借助于题目中的其他垂直关系证得.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F 为异面直线D A 1与AC 的公垂线,求证:1//BD EF .分析:证明1//BD EF ,构造与EF 、1BD 都垂直的平面是关键.由于EF 是AC 和D A 1的公垂线,这一条件对构造线面垂直十分有用.证明:连结11C A ,由于11//C A AC ,AC EF ⊥, ∴11C A EF ⊥.又D A EF 1⊥,1111A C A D A = , ∴D C A EF 11平面⊥. ①∵11111D C B A BB 平面⊥,111111D C B A C A 平面⊂, ∴111C A BB ⊥.∵四边形1111D C B A 为正方形, ∴1111D B C A ⊥,1111B BB D B = , ∴D D BB C A 1111平面⊥,而D D BB BD 111平面⊂,∴111BD C A ⊥. 同理11BD DC ⊥,1111C C A DC = ,∴D C A BD 111平面⊥. ② 由①、②可知:1//BD EF .典型例题二十二例22 如图,已知P 为ABC ∆外一点,PA 、PB 、PC 两两垂直,a PC PB PA ===,求P 点到平面ABC 的距离.分析: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过点作平面的垂线,进一步求出垂线段的长. 解:过P 作ABC PO 平面⊥于O 点,连AO 、BO 、CO , ∴AO PO ⊥,BO PO ⊥,CO PO ⊥ ∵a PC PB PA ===,∴PAO ∆≌PBO ∆≌PCO ∆, ∴OC OB OA ==, ∴O 为ABC ∆的外心.∵PA 、PB 、PC 两两垂直, ∴a CA BC AB 2===,ABC ∆为正三角形,∴a AB AO 3633==,∴a AO PA PO 3322=-=. 因此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a 33. 说明:(1)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找到或作出要求的距离;然后使所求距离在某一个三角形中;最后在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距离.(2)求距离问题转化到解三角形有关问题后,在三角形中求距离常常用到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函数知识.(3)点到平面距离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应充分注意,除了上面提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以后学习的等积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典型例题二十三例23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51=AA ,12=AB ,求直线11C B 和平面11BCD A 的距离.分析:求线面距离,其基本方法是在线上选一点,作出点面距,距离然后根据求点面距的有关方法求解.解:如图,∵BC C B //11,且1111BCD A C B 平面⊄,11BCD A BC 平面⊂, ∴1111//BCD A C B 平面.从而点1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即为所求. 过点1B 作B A E B 11⊥于E ,∵11ABB A BC 平面⊥,且B B AA E B 111平面⊂, ∴E B BC 1⊥. 又B B A BC =1 , ∴111BCD A E B 平面⊥. 即线段E B 1的长即为所求, 在B B A Rt 11∆中,13601251252211111=+⨯=⋅=B A BB B A E B ,∴直线11C 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为1360. 说明: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性质,线面距离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以及计算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进而转化为点线距离,再通过解三角形求解,这种转化的思想非常重要,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求解.典型例题二十四例24 AD 、BC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条线段,已知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30,cm AD 8=,BC AB ⊥,BC DC ⊥.求线段BC 的长.分析:首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平移,将异面直线AD 、BC 所成的角、垂直关系转化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平面内,应用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计算出BC 之长.。

高中数学试题大全

高中数学试题大全

高中数学试题大全一、代数1. 解方程(30题)2. 简化表达式(20题)3. 整式的加减乘除(25题)4. 分式的加减乘除(25题)5. 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35题)二、平面几何1. 各种三角形的性质(30题)2. 各种四边形的性质(25题)3. 多边形的面积与周长(40题)4. 圆的性质与圆的应用(35题)5. 平行线与相交线(30题)三、立体几何1.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35题)2. 空间坐标与距离计算(30题)3. 三视图与投影(40题)4. 空间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30题)5. 空间向量的运算(25题)四、数学函数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0题)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35题)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30题)4.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40题)5. 极限与导数(25题)五、概率与统计1. 抽样与调查(25题)2. 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30题)3. 概率模型与分布函数(35题)4. 统计图与统计指标(30题)5. 抽样分布与假设检验(40题)六、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30题)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35题)3. 递推数列与通项公式(30题)4. 递归求和与数列运算(25题)5. 数学归纳法与应用(40题)七、解析几何1. 坐标平面与坐标系(30题)2. 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35题)3. 圆锥曲线与参数方程(30题)4.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相交关系(25题)5. 三角形与向量的几何运算(40题)八、复数与向量1. 复数的运算与性质(25题)2. 复数的平面表示与应用(30题)3.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35题)4. 平面向量与向量的运算(30题)5. 向量的数量积与叉积(40题)以上是高中数学试题大全的内容,涵盖了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学函数、概率与统计、数列与数学归纳法、解析几何、复数与向量等各个领域的试题。

每个领域都包含一定数量的题目,通过这些试题的练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高中数学经典50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50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题库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解法2 令t =sin x ,则f (t )=-t 2+t +1,∵ |sin x |≤1, ∴ |t |≤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 的二次函数f (t )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m 34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2ππ和,求该慧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的方程为12222=+b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3π时,由椭圆的几何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3/ππ=∠=∠xFA xFA 或。

作m FA FB Ox AB 3221B ==⊥,则于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32(34)(22m c c a a c m c ca a c m两式相减得,23)4(21.2,3231c c c m c a m a c m =-==∴⋅=代入第一式得 .32.32m c c a m c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2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高三数学一些经典题目(附标准解题过程)

高三数学一些经典题目(附标准解题过程)

高三数学经典题目(含答案与解题过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4()x y y x -的展开式中23x y 的系数为 .解:()4224()x y y xx y x y -=-,只需求4()x y -展开式中的含xy 项的系数:246C =14.设等差数列{}m a 的前n 项和为m s .若453,55s a a s ==则. 解:{}n a 为等差数列,9553995Sa S a ∴== 15.设OA 是球O 的半径,M 是OA 的中点,过M 且与OA 成45角的平面截球O 的表面得到圆C.若圆C 的面积等于74π,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 . 设球半径为R ,圆C 的半径为r ,2277.444r r ππ==,得由因为22224R OC R ==。

由2222217()484R R r R =+=+得22R =.故球O 的表面积等于8π.16.已知AC 、BD 为圆22:4o x y +=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2)M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解:设圆心O 到AC BD 、的距离分别为12d d 、,则222123d d OM ==+.四边形ABCD 的面积222212121||||2(4)8()52S AB CD d d d d =⋅=-≤-+=)(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23cos()cos ,2A CB b ac -+==求B 解:由3cos()cos 2A CB -+=,得 ()B A C π=-+代入3cos()cos 2A C B -+=得3cos()cos()2A C A C --+= 然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得3sin sin 4A C =;又由2b ac =,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得2sin sin sin B A C =,进而得3sin 2B =. 故233B ππ=或。

高中数学经典试题及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试题及详细答案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C.2007年所有的欧盟国家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A .)}1,1{(B .}1,1{C .(1,1)D .}1{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 又,,B b A a ∈∈则有 (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8.集合A ={1,2,x },集合B ={2,4,5},若B A ={1,2,3,4,5},则x =( ) A. 1 B. 3 C. 4 D. 5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A. 8 B . 7C. 6D. 5MNAMNBNMCMND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A. A BB. B AC. B C A C U UD. B C A C U U11.设集合{|32}M m m =∈-<<Z ,{|13}N n n MN =∈-=Z 则,≤≤ ( )A .{}01,B .{}101-,,C .{}012,, D .{}1012-,,,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A .0B .0 或1C .1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用描述法表示被3除余1的集合 . 14.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01{2=-x x ; (2){1,2,3} N ; (3){1} }{2x x x =; (4)0 }2{2x x x =.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b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N ,=⋂)(N C M U ,=⋃N M .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集合}04{2=-=x x A ,集合}02{=-=ax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18. 已知集合}71{<<=x x A ,集合}521{+<<+=a x a x B ,若满足 }73{<<=x x B A ,求实数a 的值.19. 已知方程02=++b ax x .(1)若方程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b 满足的关系式; (2)若方程的解集有两个元素分别为1,3,求实数a ,b 的值20. 已知集合}31{≤≤-=x x A ,},{2A x y x y B ∈==,},2{A x a x y y C ∈+==,若满足B C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必修1 函数的性质一、选择题:1.在区间(0,+∞)上不是增函数的函数是( )A .y =2x +1B .y =3x 2+ 1C .y =x2D .y =2x 2+x +1 2.函数f (x )=4x 2-mx +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则f (1)等于 ( )A .-7B .1C .17D .253.函数f (x )在区间(-2,3)上是增函数,则y =f (x +5)的递增区间是 ( )A .(3,8)B .(-7,-2)C .(-2,3)D .(0,5) 4.函数f (x )=21++x ax 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21) B .( 21,+∞) C .(-2,+∞) D .(-∞,-1)∪(1,+∞)5.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且f (a )f (b )<0,则方程f (x )=0在区间[a ,b ]内 ( )A .至少有一实根B .至多有一实根C .没有实根D .必有唯一的实根6.若q px x x f ++=2)(满足0)2()1(==f f ,则)1(f 的值是 ( )A 5B 5-C 6D 6-7.若集合}|{},21|{a x x B x x A ≤=<<=,且Φ≠B A ,则实数a 的集合( )A }2|{<a aB }1|{≥a aC }1|{>a aD }21|{≤≤a a8.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在区间(-∞,5)上单调递减,对任意实数t ,都有f (5+t ) =f (5-t ),那么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 A .f (-1)<f (9)<f (13) B .f (13)<f (9)<f (-1) C .f (9)<f (-1)<f (13) D .f (13)<f (-1)<f (9) 9.函数)2()(||)(x x x g x x f -==和的递增区间依次是 ( )A .]1,(],0,(-∞-∞B .),1[],0,(+∞-∞C .]1,(),,0[-∞+∞D ),1[),,0[+∞+∞10.若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 ) A .a ≤3 B .a ≥-3 C .a ≤5 D .a ≥311. 函数c x x y ++=42,则 ( )A )2()1(-<<f c fB )2()1(->>f c fC )2()1(->>f f cD )1()2(f f c <-<1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4)()f x f x +=-,且在区间[0,4]上是减函数则( )A .(10)(13)(15)f f f <<B .(13)(10)(15)f f f <<C .(15)(10)(13)f f f <<D .(15)(13)(10)f f f <<.二、填空题:13.函数y =(x -1)-2的减区间是___ _.14.函数f (x )=2x 2-mx +3,当x ∈[-2,+∞)时是增函数,当x ∈(-∞,-2]时是减函数,则f (1)= 。

高考数学二十二个必考问题讲解10

高考数学二十二个必考问题讲解10

必考问题10 数列求和1.(2012·全国)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1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 ).A.100101B.99101C.99100D.101100答案: A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1+4d =5,S 5=5a 1+5×42d =15,得d =1,a 1=1,故a n =1+(n -1)×1=n ,所以1a n a n +1=1n (n +1)=1n -1n +1,所以S 100=1-12+12-13+…+1100-1101=1-1101=100101,故选A.] 2.(2011·全国)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1,公差d =2,S k +2-S k =24,则k =( ).A .8B .7C .6D .5答案:D [∵{a n }是等差数列,a 1=1,d =2,∴a n =2n -1.由已知得S k +2-S k =a k +2+a k+1=2(k +2)+2(k +1)-2=4k +4=24,所以k =5,故选D.]3.(2010·福建)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1,a 4+a 6=-6,则当S n 取最小值时,n 等于( ).A .6B .7C .8D .9答案:A [∵{a n }是等差数列,∴a 4+a 6=2a 5=-6,即a 5=-3,d =a 5-a 15-1=-3+114=2得{a n }是首项为负数的递增数列,所有的非正项之和最小.∵a 6=-1,a 7=1,∴当n =6时,S n 取最小.故选A.]4.(2011·江西)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S m =S n +m ,且a 1=1,那么a 10=________.解析 ∵S n +S m =S n +m ,且a 1=1,∴S 1=1,可令m =1,得S n +1=S n +1,∴S n +1-S n =1,即当n ≥1时,a n +1=1,∴a 10=1.答案 1本部分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对于数列的通项问题,求递推数列(以递推形式给出的数列)的通项是一个难点,而数列的求和问题多从数列的通项入手,并与不等式证明或求解结合,有一定难度.(1)牢固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以一阶线性的递推公式求通项的六种方法(观察法、构造法、猜归法、累加法、累积法、待定系数法)为依托,掌握常见的递推数列的解题方法.对于既非等差又非等比的数列要综合运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方法进行研究,要善于将其转化为特殊数列,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2)对于数列求和部分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这是数列求和的基础;②掌握好分组、裂项、错位相减、倒序相加法这几种重要的求和方法,特别要掌握好裂项与错位相减求和的方法,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③掌握一些与数列求和有关的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求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研究前n项和所满足的不等式等.必备知识求通项公式的方法(1)观察法:找项与项数的关系,然后猜想检验,即得通项公式a n;(2)利用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a n=⎩⎪⎨⎪⎧S1S n-S n-1(n=1),(n≥2);(3)公式法:利用等差(比)数列求通项公式;(4)累加法:如a n+1-a n=f(n),累积法,如a n+1a n=f(n);(5)转化法:a n+1=Aa n+B(A≠0,且A≠1).常用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2+3+…+n=n(n+1)2,12+22+32+…+n 2=n (n +1)(2n +1)6.常用裂项方法 (1)1n (n +1)=1n -1n +1; (2)1n (n +k )=1k 1n -1n +k .必备方法1.利用转化,解决递推公式为S n 与a n 的关系式: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a n =⎩⎪⎨⎪⎧S 1,n =1,S n -S n -1,n ≥2.通过纽带:a n =S n -S n -1(n ≥2),根据题目求解特点,消掉一个a n 或S n .然后再进行构造成等差或者等比数列进行求解.如需消掉S n ,可以利用已知递推式,把n 换成(n +1)得到新递推式,两式相减即可.若要消掉a n ,只需把a n =S n -S n -1代入递推式即可.不论哪种形式,需要注意公式a n =S n -S n -1成立的条件n ≥2.2.裂项相消法的基本思想是把数列的通项a n 分拆成a n =b n +1-b n 或者a n =b n -b n +1或者a n =b n +2-b n 等,从而达到在求和时逐项相消的目的,在解题中要善于根据这个基本思想变换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使之符合裂项相消的条件.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数列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构成的数列的求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再错位相减,即依据是:c n =a n b n ,其中{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b n }是公比为q (q ≠1)的等比数列,则qc n =qa n b n =a n b n +1,此时c n +1-qc n =(a n +1-a n )b n+1=db n +1,这样就把对应相减的项变为了一个等比数列,从而达到求和的目的.数列的求和数列的递推关系一直是高考“久考不衰”的考点,具有题型新颖、方法灵活等特点,求通项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公式法、累加法、累乘法、构造转化法等.【例1】► 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35,且a n +1=3a n2a n +1,n =1,2,….(1)证明:数列1a n-1是等比数列;(2)令b n =1a n -1,试求数列{n ·b n }的前n 项和S n .[审题视点] [听课记录][审题视点] 对于第(1)问,由条件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即可证明;对于第(2)问,求数列{n ·b n }的前n 项和S n ,只需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1)证明 由已知,得1a n +1=13·1a n +23,n =1,2,…,∴1a n +1-1=131a n -1,n =1,2,….∴数列⎩⎨⎧⎭⎬⎫1a n -1是以13为公比,23为首项的等比数列.(2)解 由b n =1a n -1=23n (n ≥1),得S n =1·b 1+2·b 2+3·b 3+…+(n -1)·b n -1+n ·b n =1·23+2·232+3·233+…+(n -1)·23n -1+n ·23n .∴13S n =1·232+2·233+3·234+…+(n -1)·23n +n ·23n +1. ∴23S n =23+232+233+234+…+23n -n ·23n +1 =231-13n 1-13-n ·23n +1.∴S n =321-13n -32n ·23n +1=32-3+2n 2·3n.对于由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求数列通项a n 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1)类型a n +1=ca n +d (c ≠0,1),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设a n +1+λ=c (a n +λ),求出λ后,化为等比数列求通项;(2)类型a n +1=a n +f (n )与a n +1=f (n )·a n ,可以分别通过累加、累乘求得通项;(3)类型a n +1=ca n +r n(c ≠0,r ≠0),可以通过两边除以r n +1,得a n +1r n +1=c r ·a n r n +1r,于是转化为类型(1)求解.【突破训练1】 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4a n -3n +1,n ∈N *.(1)证明:数列{a n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证明:不等式S n +1≤4S n 对任意n ∈N *皆成立. (1)证明 由题设a n +1=4a n -3n +1,得 a n +1-(n +1)=4(a n -n ),n ∈N *.又a 1-1=1,所以数列{a n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2)解 由(1)可知a n -n =4n -1,于是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4n -1+n .所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4n -13+n (n +1)2.(3)证明 对任意的n ∈N *,Sn +1-4S n =4n +1-13+(n +1)(n +2)2-44n -13+n (n +1)2=-12(3n 2+n -4)≤0,所以不等式S n +1≤4S n 对任意n ∈N *皆成立.裂项相消法在数列中的应用裂项法求和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试题设计年年有变、有创新,但变的仅仅是试题的外壳,有效地转化、化归问题是解题的关键,常与不等式综合命制解答题.【例2】► 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 ′(x )=6x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n ,S n )(n ∈N *)均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3a n a n +1,T n 是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求使得T n <m20对所有n (n ∈N *)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审题视点] [听课记录][审题视点] (1)由f ′(x )=6x -2可求f (x ),则可得S n 与n 的关系式,再由a n =S n -S n -1(n ≥2)求a n .(2)由裂项求和求T n ,再由单调性求T n 的最大值. 解 (1)设函数f (x )=ax 2+bx (a ≠0), 则f ′(x )=2ax +b ,由f ′(x )=6x -2, 得a =3,b =-2,所以f (x )=3x 2-2x .又因为点(n ,S n )(n ∈N *)均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 所以S n =3n 2-2n .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2-2n )-[3(n -1)2-2(n -1)] =6n -5.当n =1时,a 1=S 1=3×12-2×1=1,所以,a n =6n -5(n ∈N *). (2)由(1)知b n =3a n a n +1=3(6n -5)[6(n +1)-5]=1216n -5-16n +1,故T n =b 1+b 2+…+b n =121-17+17-113+…+16n -5-16n +1 =121-16n +1. 因此,要使121-16n +1<m20(n ∈N *)成立,则m 需满足12≤m20即可,则m ≥10,所以满足要求的最小正整数m 为10.使用裂项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实质上造成正负相消是此法的根源与目的.【突破训练2】 已知数列{a n }是首项a 1=14的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中S 3=316.(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 (1)若q =1,则S 3=34≠316不符合题意,∴q ≠1.当q ≠1时,由⎩⎨⎧a 1=14,S 3=a 1(1-q 3)1-q=316得q =-12.∴a n =14·-12n -1=-12n +1.(2)∵b n =log 12|a n |=log 12⎪⎪⎪⎪-12n +1=n +1, ∴1b n b n +1=1(n +1)(n +2)=1n +1-1n +2, ∴T n =1b 1b 2+1b 2b 3+…+1b n b n +1=12-13+13-14+…+1n +1-1n +2 =12-1n +2.错位相减法在数列中的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作为求和的一种方法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复习时要熟练掌握错位相减法求和的特点.【例3】► (2012·淄博一模)已知数列{a n }中,a 1=5且a n =2a n -1+2n -1(n ≥2且n ∈N *).(1)证明:数列⎩⎨⎧⎭⎬⎫a n -12n 为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1}的前n 项和S n . [审题视点] [听课记录][审题视点] (1)作差:a n -12n -a n -1-12n -1后,把a n =2a n -1+2n -1代入;(2)求出a n -1,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1)证明 设b n =a n -12n ,b 1=5-12=2.∴b n -b n -1=a n -12n -a n -1-12n -1=12n (a n -2a n -1)+1=12n (2n -1)+1=1. 所以数列⎩⎨⎧⎭⎬⎫a n -12n 为首项是2,公差是1的等差数列.(2)解 由(1)知,a n -12n =a 1-12+(n -1)×1,∴a n -1=(n +1)·2n .∵S n =2·21+3·22+…+n ·2n -1+(n +1)·2n ,① ∴2S n =2·22+3·23+…+n ·2n +(n +1)·2n +1.② ①-②,得-S n =4+(22+23+…+2n )-(n +1)·2n +1, ∴S n =-4-4(2n -1-1)+(n +1)·2n +1, ∴S n =n ·2n +1.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类重要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抓住数列的特征.即数列的项可以看作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数列的求和问题.所谓“错位”,就是要找“同类项”相减,要注意的是相减后得到部分等比数列的和,此时一定要查清其项数.【突破训练3】 (2012·天津)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b n }是等比数列,且a 1=b 1=2,a 4+b 4=27,S 4-b 4=10.(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记T n =a n b 1+a n -1b 2+…+a 1b n ,n ∈N *,证明:T n +12=-2a n +10b n (n ∈N *). (1)解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由a 1=b 1=2,得a 4=2+3d ,b 4=2q 3,S 4=8+6d .由条件,得方程组⎩⎪⎨⎪⎧ 2+3d +2q 3=27,8+6d -2q 3=10,解得⎩⎪⎨⎪⎧d =3,q =2. 所以a n =3n -1,b n =2n ,n ∈N *. (2)证明 法一 由(1)得T n =2a n +22a n -1+23a n -2+…+2n a 1,① 2T n =22a n +23a n -1+…+2n a 2+2n +1a 1.② 由②-①,得T n =-2(3n -1)+3×22+3×23+…+3×2n +2n +2 =12(1-2n -1)1-2+2n +2-6n +2=10×2n -6n -10.而-2a n +10b n -12=-2(3n -1)+10×2n -12=10×2n -6n -10,故T n +12=-2a n +10b n ,n ∈N *.法二 ①当n =1时,T 1+12=a 1b 1+12=16,-2a 1+10b 1=16,故等式成立; ②证明: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T k +12=-2a k +10b k ,则当n =k +1时有: T k +1=a k +1b 1+a k b 2+a k -1b 3+…+a 1b k +1=a k +1b 1+q (a k b 1+a k -1b 2+…+a 1b k ) =a k +1b 1+qT k=a k +1b 1+q (-2a k +10b k -12) =2a k +1-4(a k +1-3)+10b k +1-24 =-2a k +1+10b k +1-12 即T k +1+12=-2a k +1+10b k +1. 因此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和②,可知对任意n ∈N *,T n +12=-2a n +10b n 成立.数列综合题中的转化与推理数列是一个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他知识易交汇的知识点,命题者为体现考查思维的综合性与创新性,经常让数列与一些其他知识交汇,有效地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考生的数学潜能与思维品质.因此,要利用转化与推理将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或基础性问题),降低问题难度.【示例】► (2012·湖南)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记A (n )=a 1+a 2+…+a n ,B (n )=a 2+a 3+…+a n +1,C (n )=a 3+a 4+…+a n +2,n =1,2,….(1)若a 1=1,a 2=5,且对任意n ∈N *,三个数A (n ),B (n ),C (n )组成等差数列,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证明:数列{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n ∈N *,三个数A (n ),B (n ),C (n )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满分解答] (1)对任意n ∈N *,三个数A (n ),B (n ),C (n )成等差数列,所以B (n )-A (n )=C (n )-B (n ),即a n +1-a 1=a n +2-a 2,亦即a n +2-a n +1=a 2-a 1=4. 故数列{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于是a n =1+(n -1)×4=4n -3.(5分)(2)①必要性:若数列{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对任意n ∈N *,有a n +1=a n q .由a n>0知,A (n ),B (n ),C (n )均大于0,于是B (n )A (n )=a 2+a 3+…+a n +1a 1+a 2+…+a n =q (a 1+a 2+…+a n )a 1+a 2+…+a n =q , C (n )B (n )=a 3+a 4+…+a n +2a 2+a 3+…+a n +1=q (a 2+a 3+…+a n +1)a 2+a 3+…+a n +1=q , 即B (n )A (n )=C (n )B (n )=q ,所以三个数A (n ),B (n ),C (n )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8分) ②充分性:若对任意n ∈N *,三个数A (n ),B (n ),C (n )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B (n )=qA (n ),C (n )=qB (n ).于是C (n )-B (n )=q [B (n )-A (n )],得a n +2-a 2=q (a n +1-a 1),即a n +2-qa n +1=a 2-qa 1. 由n =1有B (1)=qA (1),即a 2=qa 1,从而a n +2-qa n +1=0.因为a n >0,所以a n +2a n +1=a 2a 1=q .故数列{a n }是首项为a 1,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综上所述,数列{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n ∈N *,三个数A (n ),B (n ),C (n )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12分)老师叮咛:本题看似新颖,但揭开面纱却很平常.它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应试心理和推理论证的能力,用到的知识却很简单,失去信心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第(1)问根据B(n)-A(n)=C(n)-B(n)即可轻松解决;第(2)问需分充分性和必要性分别证明,其依据完全是非常简单的等比数列的定义,其关键是要有较好的推理论证能力.【试一试】(2012·山东)在等差数列{a n}中,a3+a4+a5=84,a9=73.(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对任意m∈N*,将数列{a n}中落入区间(9m,92m)内的项的个数记为b m,求数列{b m}的前m项和S m.解(1)因为{a n}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a3+a4+a5=3a4=84,a4=28.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则5d=a9-a4=73-28=45,故d=9.由a4=a1+3d得,28=a1+3×9,即a1=1.所以a n=a1+(n-1)d=1+9(n-1)=9n-8(n∈N*).(2)对m∈N*,若9m<a n<92m,则9m+8<9n<92m+8.因此9m-1+1≤n≤92m-1.故得b m=92m-1-9m-1.于是S m=b1+b2+b3+…+b m=(9+93+…+92m-1)-(1+9+…+9m-1)=9×(1-81m)1-81-(1-9m)1-9=92m+1-10×9m+180.。

高中数学必考的十大题

高中数学必考的十大题

高中数学必考的十大题
1.解方程:这是高中数学中最基础的部分,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

2. 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包括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的变换等。

3. 三角函数:高中数学中学习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4. 矩阵:矩阵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包括矩阵的定义、运算、求逆、行列式等。

5. 三角形的性质:高中数学中学习的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的性质、边的性质、面积公式等。

6. 直线与圆的方程:高中数学中学习的直线与圆的方程包括直线的一般式、点斜式、截距式、圆的标准式、一般式等。

7.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大难点,包括点、直线、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的解析式和性质。

8. 三维几何:三维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包括空间直线、空间曲线、空间角、空间面积、空间体积等。

9.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高中数学中学习的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以及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10. 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包括基本概念、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性、随机变量、期望、方差、标准差等。

高中数学必做100题选修1-2

高中数学必做100题选修1-2

a 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设复数 z=c+di,
则 z+2i=c+(d+2)i 为实数,即 d 2 0,解得d 2 ,
解得 所以 z c 2i .
又 z c 2i 2c 2 (c 4)i 为实数,
2i 2i
5
即 c 4 0,解得c 4,所以z 4 2i . 5
而 (z ai)2 (4 2i ai)2 16 (2 a)2 8(2 a)i
参考公式:
K2
n(ad bc)2

(a b)(c d)(a c)(b d)
n abcd
P(K2>k) 0.50
k
0.455
P(K2>k) 0.05
0.40 0.708 0.025
0.25 1.323 0.010
0.15 2.072 0.005
0.10 2.706 0.001
k
3.84 5.024 6.635 7.879 10.83
人参加 1 次活动,另一人参加 2 次活动”为事件 A ,
“这两人中一人参加 2 次活动,另一人参加 3 次活
动”为事件 B ,“这两人中一人参加 1 次活动,另
一人参加 3 次活动”为事件 C .易知
P (
1)
P( A)
P(B)
C110C510 C2
100
C510C410 C4
100
50 99
( x 1 ,-1, z 1) (2,0, 0) 0 .
x 1
∵ EF PC ,
∴ ( x 1 ,-1, z 1) ( 0,2,-2 ) 0 z 0 .
∴ 点 F 的坐标是(1,0,0), 即点 F 是 AD 的中点.

10道经典高中数学题

10道经典高中数学题

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又S6=36,Sn=324,S(n-6)=144,那么n=?①Sn是等差数列S6=a1*6+6(6-1)/2*d=36,那么2a1+5d=12......&最后六项的和S=an*6-6(6-1)/2*d=6an-15dS(n-6)=Sn-S=324-(6an-15d)=144,那么2an-5d=60......&+:a1+an=36Sn=(a1+an)/2*nn=18②解:Sn-S(n-6)=a(n-5)+a(n-4)+......an=324-144=而S6=a1+a2+...a6=36有Sn-S(n-6)+S6= a1+a2+...a6+ a(n-5)+a(n-4)+....an=6(a1+an)=+36=216那么(a1+an)=36Sn=n(a1+an)/2=324即36n/2 =324所以n=182.f(x)=(x-1)^2,g(x)=4(x-1),f(an)和g(an)满足,a1=2,且(an+1-an)g(an)+f(an)=0 (1)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数列{an+C}为等比数列?假设存在,证明你的结论;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bn=3f(an)-[g(a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1)存在C=-1证明如下(an+1-an)g(an)+f(an)=0 将f(x)、g〔x)带入并化简得4an+1 - 3an -1 =0 变形为4(an+1 -1)=3(an -1)所以an-1是以3/4为等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2)an-1=(3/4)^nbn=3f(an)-[g(an+1)]^2 将f(an) g(an+1)带入不要急着化简先将an+1 - 1换成3/4 (an-1)化简后bn=-6(an -1)^2=-6*(9/16)^nbn是首项为-27/8等比是9/16的等比数列Sn=a1(1-q^n)/(1-q)=54/7(9/16)^n-54/7函数f(x)=x^2+ax+b,当实数p,q满足p+q=1,试证明pf(x)+qf(y)>=f(px+qy)pf(x)+qf(y)>=f(px+qy)<=> px^2+pax+pb+qy^2+qay+qb>=(px+qy)^2+apx+aqy+b<=> px^2+qy^2>=(px+qy)^2<=> px^2+qy^2>=p^2x^2+q^2y^2+2pqxy<=> (p-p^2)x^2+(q-q^2)y^2>=2pqxy将q=1-p代入,化简得(p-p^2)(x^2+y^2)>=2(p-p^2)xy∵x^2+y^2>=2xy∴p-p^2>0<=> p>p^2<=> 0<=p<=13.某公司一年需要一种计算机元件8000个,每天需同样多的元件用于组装整机,该元件每年分n次进货,每次购置元件的数量均为x,购一次货需手续费500元.已购进而未使用的元件要付库存费,假设平均库存量为12x件,每个元件的库存费为每年2元,如果不计其他费用,请你帮公司计算,每年进货几次花费最小?解:设购进8000个元件的总费用为S,一年总库存费用为E,手续费为H.那么X=8000/n,E=2*1/2*8000/n,H=500n 所以S=E+H=2*0.5x+500*8000/x=8000/n+500n=500(16/n+n)>=4000当且仅当16/n=n即n=4时总费用最少,故以每年进货4次为宜.4.f(x)=ax^2-2ax+1=0有两正根x1,x2,且1<x2/x1≤5.(1)求x1的取值围(2)求a的取值围某公路段汽车的车流量y〔千辆/时〕与汽车的平均速度v〔千米/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高中数学 必刷题 课件

高中数学 必刷题 课件

一、递推数列求通项 1、⎩⎨⎧+==+3a a 1a n 1n 12、⎩⎨⎧+==+1-n 2a a 1a n 1n 13、()⎪⎩⎪⎨⎧++==+1n n 1a a 1a n 1n 14、⎩⎨⎧==+n 1n 1a 3a 1a5、⎩⎨⎧+==+2a 3a 1a n 1n 16、⎩⎨⎧+==+3a 3a 1a n 1n 17、⎩⎨⎧+==+1-n 3a 2a 1-a n 1n 18、⎩⎨⎧+==+2n 1n 1n a a 1a 9、⎩⎨⎧+==+1-n n 1n 12a 3a 1a 10、⎩⎨⎧+==++1n n 1n 14a 3a 1a 11、⎪⎩⎪⎨⎧+==+5a 3a 2a 1a n n 1n 112、⎩⎨⎧==++1n n 1n n 1a a 3a -a 1a二、利用n n S a 与的关系求通项①已知{}n a 的前n 项和满足2log (1)1n S n +=+,求n a(答:{3,12,2n n n a n ==≥);②数列{}n a 满足12211125222n n a a a n +++=+,求n a (答:{114,12,2n n n a n +==≥)三、n n S a 与的混合关系式例、已知数列}{n a 中,21=a ,前n 项和n S ,若n n a n S 2=,求n a(答:4(1)n a n n =+)例、数列{}n a 满足11154,3n n n a S S a ++=+=,求n a (答:{14,134,2n n n a n -==≥)三、数列求和方法:①错位求和例、设{}n a 为等比数列,121(1)2n n n T na n a a a -=+-+++,已知11T =,24T =,①求数列{}n a 的首项和公比;②求数列{}n T 的通项公式.(答:①11a =,2q =;②122n n T n +=--);例、已知等比数列 的公比,,是方程的两根.(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例、已知数列 满足,且.(1)证明数列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前 项和.②裂项求和例、求和:1111447(32)(31)n n +++=⨯⨯-⨯+(答:31nn +); 例、在数列{}n a 中,11++=n n a n ,且S n=9,则n =_____(答:99);③倒序求和例、已知22()1xf xx=+,则111(1)(2)(3)(4)()()()234f f f f f f f++++++=______(答:72)④分组求和四、数列求和的综合问题例、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满足12S n﹣36=3n2+8n,数列{log3b n}为等差数列,且b1=3,b3=27.(Ⅰ)求数列{a n}与{b n}的通项公式;(Ⅰ)令c n=(﹣1)n,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T n.例、数列满足.(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2)若,求.例、数列是首项与公比均为的等比数列(,且),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前项和;(2)若对一切都有,求的取值范围.例、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3=7,a5+a7=26,{a n}的前n项和为S n.(1)求a n及S n;(2)令,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0,1/2)∪(1,+∞).
7
8.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 的侧面 A1ACC1 与底面ABC 垂直,角 ABC=90 度,BC=2, AC=2√3,且 AA1⊥A1C,AA1=A1C。 1 求侧棱 AA1 与底面 ABC 所成的角大小 2 求侧面 A1ABB1 与地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大小 3 求顶点C 到侧面A1ABB1 的距离
四棱锥
B-APQC
体 积 为 ( V/3 )
5
学海无 涯
连结 A1C 设四棱锥 B-APQC 的高为h 易知梯形 APQC 的面积=(AP+CQ)*AC/2 =(C1Q+CQ)*AC/2=C1C*AC/2=△ACC1 的面积 故四棱锥 B-APQC 体积 =梯形 APQC 的面积*h/3 =△ACC1 的面积*h/3 =三棱锥 B-ACC1 的体积 =三棱锥 C1-ABC 的体积 =1/3 棱柱 ABC-A1B1C1 体积 =V/3
得 4an+1 - 3an -1 =0 变形为 4(an+1 -1)=3(an -1) 所以 an-1 是以 3/4 为等比 1 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2)an-1=(3/4)^n bn=3f(an)-[g(an+1)]^2 将 f(an) g(an+1)带入
不要急着化简 先将 an+1 - 1 换成 3/4 (an-1) 化简后 bn=-6(an -1)^2=-6*(9/16)^n bn 是首项为-27/8 等比是 9/16 的等比数列
∴CH=BCsin60°= 为所求。 解法二:连结 A1B。 根据定义,点 C 到面 A1ABB1 的距离,即为三棱锥 C-A1AB 的高h。 由 V 锥 C-A1AB=V 锥 A1-ABC 得 1/2S△AA1Bh=1/2S△ABCA1D,
即 1/3×2 h=1/3×2 × ∴h= 为所求。
9.图 2,直三棱柱 ABC-A1B1C1 体积为V,点 Q,P 分别在侧棱 AA1 和 CC1 上,AP=C1Q,
7.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沿对角线 BD 将△ABD 折起,使 A 点在平面 BCD 内的射影O 落在BC 边上,若二面角C-AB-D 的大小为@,则 SIN@=?
由 AO 垂直于平面 BCD, CD 在平面 BCD 内,知 AO 垂直于 CD 又 CD 垂直 BC, 且 AO 交 BC=O,故 CD 垂直于平面 ABC 又 AB 在平面ABC 内, 故 CD 垂直于 AB,又 DA 垂直于 AB,且 CD 交 DA=D,故 AB 垂直于平面 ACD, 又 AC 在平面 ACD 内,故 AB 垂直于 AC, 又 AB 垂直于 AD 故角 CAD 是二面角 C-AB-D 的平面角在三角形 CAD 中, 由 CD 垂直于平面 ABC,AC 在平面 ABC 内, 可知 CD 垂直于 AC 又 CD=3,AD=4, 故 sin 角 CAD=CD/AD=3/4
1
∵ x^2+y^2>=2xy ∴ p-p^2>0 <=> p>p^2 <=> 0<=p<=1
学海无 涯
3.某公司一年需要一种计算机元件 8000 个,每天需同样多的元件用于组装整机, 该元件每年分n 次进货,每次购买元件的数量均为 x ,购一次货需手续费 500
1x
元.已购进而未使用的元件要付库存费,假设平均库存量为 2 件,每个元件的
10.已知 a>0 且 a≠1,数列 an 的前项和为 Sn,它满足条件(a 的 n-1 次方) /Sn=1-1/a,数列 bn 中,bn=an×lga 的 n 次方 1 求数列 bn 的前n 项和Tn 2 若对一切n∈正整数,都有Bn<B(n+1)(下标),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当 n=1 时,有(a-1)/a1=1-1/a,解得:a1=a;
学海无涯
1.设 Sn 是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又 S6=36,Sn=324,S(n-6)=144,则 n=?
①Sn 是等差数列 S6=a1*6+6(6-1)/2*d=36,则 2a1+5d=12......& 最后六项的和S=an*6-6(6-1)/2*d=6an-15d S(n-6)=Sn-S=324-(6an-15d)=144,则 2an-5d=60......@ &+@:a1+an=36 Sn=(a1+an)/2*n n=18 ②解:Sn-S(n-6)=a(n-5)+a(n-4)+......an=324-144=180 而 S6=a1+a2+...a6=36 有 Sn-S(n-6)+S6= a1+a2+...a6+ a(n-5)+a(n-4)+....an =6(a1+an)=180+36=216 那 么 (a1+an)=36 Sn=n(a1+an)/2=324 即 36n/2 =324 所以 n=18
当 n>1 时: 因为(a^n-1)/Sn=1-1/a=(a-1)/a,所以 Sn=a(a^n-1)/(a-1), 继而推得:S(n-1)=a[a^(n-1)-1]/(a-1). 所以 an=Sn-S(n-1)=a(a^n-1)/(a-1)-a[a^(n-1)-1]/(a-1)=a^n.
6
学海无 涯
Sn=a1(1-q^n)/(1-q)=54/7(9/16)^n-54/7 已知函数 f(x)=x^2+ax+b,当实数 p,q 满足 p+q=1,试证明 pf(x)+qf(y)>=f(px+qy) pf(x)+qf(y)>=f(px+qy) <=> px^2+pax+pb+qy^2+qay+qb>=(px+qy)^2+apx+aqy+b <=> px^2+qy^2>=(px+qy)^2 <=> px^2+qy^2>=p^2x^2+q^2y^2+2pqxy <=> (p-p^2)x^2+(q-q^2)y^2>=2pqxy 将 q=1-p 代入,化简得 (p-p^2)(x^2+y^2)>=2(p-p^2)xy
因为 a^n>0,所以 lg{a^[n(a-1)+a]}>0. 当 a>1 时,n(a-1)+a>0,所以 a^[n(a-1)+a]>1,则不等式恒成立;
当 0<a<1 时,则 n(a-1)+a<0,即 a<n/(n+1)=1-1/(n+1)恒成立. 而 n/(n+1)的最小值是 1/2,则 a<1/2.
当且仅当 16/n=n 即 n=4 时总费用最少,故以每年进货 4 次为宜.
4.已知f(x)=ax^2-2ax+1=0 有两正根 x1,x2,且 1<x2/x1≤5.(1)求 x1 的取值范 围(2)求 a 的取值范围
某公路段汽车的 车流量y(千辆/时)与汽车的平均速度v(千米/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 (1) 在该时段内,当汽车的平均速度 v 是多少时,车流量最大,最大流量是多少 (精确到 0.1) (2)要使在该时段内车流量超过 10 千米/时,则汽车的平均速度应在什么范围 内?
两式相减,得:
(1-a)Tn=lga*(a^1+a^2+a^3+

+a^n)-n*a^(n+1)*lga=(lga)*a(1-a^n)/(1-a)-n*a^(n+1)*lga
所以 Tn=a(lga)(1-a^n)/(1-a)^2-n(lga)*a^(n+1)/(1-a).
(2)由题意:
b(n+1)-bn=(n+1)*a^(n+1)*lga-n*a^n*lga=a^n*lg{a^[n(a-1)+a]}>0.
2. 已 知 f(x)=(x-1)^2,g(x)=4(x-1),f(an) 和 g(an) 满 足 , a1=2, 且 (an+1-an)g(an)+f(an)=0 (1)是否存在常数 C,使得数列{an+C}为等比数列?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 bn=3f(an)-[g(an+1)]^2,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Sn (1)存在 C=-1 证明如下 (an+1-an)g(an)+f(an)=0 将 f(x)、g(x)带入并化简
解:(Ⅰ)作 A1D⊥AC,垂足为 D,
4
学海无 涯
由面 A1ACC1⊥面 ABC,得 A1D⊥面 ABC, ∴∠A1AD 为 A1A 与面 ABC 所成的角。 ∵AA1⊥A1C,AA1=A1C, ∴∠A1AD=45°为所求。 (Ⅱ)作 DE⊥AB,垂足为 E,连 A1E,则由 A1D⊥面 ABC,得 A1E⊥AB。 ∴∠A1ED 是面 A1ABB1 与面 AB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已知,AB⊥BC,得 ED∥BC。又 D 是 AC 的中点,
车流量y(千辆/时)与汽车的平均速度v(千米/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2
学海无 涯
5.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是 13,ABCD 外一点 P 到正方形 ABCD 各顶点的距离是 13。M、N 分别是PA、BD 上的点。 PM:MA=BN;ND=5;8,求 MN
3
学海无 涯
6.已知函数 f(x)=4sinxsin^2(∏/4+x/2)+cox2x1)设 w>0 为常数, (1)若 y=f(wx)在区间[-∏/2,2∏/3]上是增函数,求 w 的取值范围 (2)设集合 A={x∏/6<=x<=2∏/3},B={xf(x)-m<2}若,A 属于 B,求实数m 的取值范 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