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与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与梦

作者:曾耀农, ZENG Yao-nong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16(3)

被引用次数:0次

1.杨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 1979

2.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 1985

1.期刊论文姜荣茫茫梦境毕竟成尘——陆游记"梦"词创作类型及创作原因探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其诗中做过各种梦,同样在其词中,"梦"字仍然是频繁出现的字眼.记"梦"乃为述怀,在这些记梦词中,作者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有追梦的记忆,更有"人生如梦"的感喟,在不同的创作类型中表现出特定的创作心理和思想状态,对此进行探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词人、词心.

2.学位论文杨晨家园、流亡、梦中的皈依——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群体写作研究(1938—1944)2009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曾被遮蔽在历史的荒原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沦陷区文学的研究逐渐突破一些禁区,开创了学术研究的崭新时代。但对各沦陷区的研究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例如对华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仍只限于少数几个研究者,对华北沦陷区的创作群体或文学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仍然不胜寂寥。以散文为例,沦陷区的散文因为涉及“国族”问题而显得复杂而多样化,而散文复苏最早发生在华北沦陷区,就更有必要关注华北沦陷区的各种散文体式发展和创作群体的活动。特别是在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北京沦陷区,出现了一批带着浓厚的个体言说方式、唯美颓废情调和文体实验意味的一类处于诗体边缘的散文创作,其创作者大都是刚走出校门或仍在校园任教的青年散文家,如南星、林榕、秦佩珩、毕基初、黄素秋等人。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一批校园青年的散文创作作为研究对象,是想在沦陷区这样一个直接受到战争重压的环境中,讨论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入探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绪论中,论文主要论述了北京沦陷区散文创作的大致情况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现状和薄弱之处。论文认为,对这一批着力于诗化散文创作的校园作家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完整的研究成果,对这一“写作现象”的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这缘于文字材料的缺失,也缘于对研究对象和对散文研究本身的漠视。

第一章主要介绍他们自己主办的校园刊物和围绕发表作品的刊物及刊物的创刊宗旨,参与撰稿的作家同人,以此说明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固定的刊物发表作品,在艺术追求上有着相对接近的倾向和趣味的,有意识地以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作为自己在战时历史条件下的文学选择的写作群体。论文认为可以将他们称为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的校园作家群体”。在创作上他们继承了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段和唯美情调,以类似何其芳《画梦录》所呈现的辞藻的华美和声调的迷幻展示了对人生的盲目与虚无的感慨。论文探讨了这一批诗化散文作家群体走入唯美颓废殿堂的成因,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在战时独特环境中的作出的文学抉择。

第二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他这一批孤独而软弱的沉思者和寻梦者,在压抑又寂寥的氛围中感受到的痛苦,创造了以“梦”为中心意象,在“坟”、“死亡”、“爱情”等表达复杂情绪的象征意象,并将它们与《野草》、《画梦录》中的意象进行对比,讨论他们在意象选择上的共性和个性。接着论文讨论他们通过这些意象创造了“寻梦者”、“异乡人”、“飘零者”、“流亡者”、“过客”等形象,在“远行--归宿”的情感模式中营造梦幻中的家园,完成了对苦难现实的想象性慰藉。

第三章论述了北京沦陷区这批诗化散文在表达方式和构思技巧上对《画梦录》的继承,即讲究意境的生成,以诗的手法和技巧造成诗一般的跳跃、灵动、飘忽的节奏。着重探讨了他们诗化散文中“诗”的特点。论文认为这种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表现一定的情境的方法,使得作者情绪的变化和意象的转换具备了诗歌般丰富的内涵。而铺成情绪的并列性避免了诗歌情绪断裂的现象,依靠情绪的自然节奏感赋予作品内在的音乐美。论文还讨论了当他们的创作最终陷入了创作危机以及他们在创作上纷纷转向的原因,以此来对他们的创作心理作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总之,论文以北京沦陷区一批诗化散文创作群体为研究对象,来讨论继三十年代何其芳等作家的诗美创作之后的这种诗化散文的创作特点、作家的创作心态和他们的历史选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我们对这种在沦陷区有着特定文体实验价值的散文体式的创作以及当时作家创作的复杂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期刊论文刘艳玲.LIU Yan-ling《聊斋志异》梦创作类型及意蕴摭谈-东方论坛2009(6)

<聊斋志异>梦创作千姿百态,寄寓深远,依照梦的内容可以分为预兆梦、思绪梦两大类.梦是人对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或者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者直接表现现实,基于梦幻的这个特性,<聊斋志异>梦创作的深层意蕴往往呈现出对理想追慕颂扬和对现实否定批评的两极指向.

4.期刊论文夏宇陆游记梦诗的创作动因探析-甘肃社会科学2008(1)

陆游的记梦诗堪称中国梦幻文学花苑里的一朵奇葩,探析其创作动因,陆游的记梦诗,在源流上是对中国记梦文学传统的自觉继承与发扬;在内容题材上是诗人被社会现实压抑的理想和愿望的心理满足;在主体意识上是诗人作为封建正统知识分子典型文化性格的体现;在艺术风格上是诗人多元化审美追求的结晶.

5.学位论文陈宇俊午梦堂及其女性创作2004

该文以午梦堂文学为着眼点,先介绍叶氏家族的历史,然后将"午梦堂"放到晚明的历史背景中,从明末思想界、知识界的风气变革、女性文学的兴盛、叶绍袁对家族文学的影响、午梦堂自身的家族特质等诸多方面,分析这一文学群体形成的内外因素.同时,由于女性创作是午梦堂文学的主体,因而该文在上述基础上,以沈宜修与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三姊妹的作品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她们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情怀的探讨,分析《午梦堂集》中女性作品的总体艺术风貌.

6.期刊论文王瑞振创作环境对《野草》"梦"的意象生成的影响-语文学刊2009(18)

北京阜成门西三条胡同21号院是鲁迅在1924年至1926年的居住地.期间,鲁迅创作了<野草>,不同寻常的经历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野草>"梦"意象的生成并高频率的使用显然和这时期的创作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学位论文孙姗姗从舞剧《梦红楼》谈舞剧的创作2008

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虽然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不过

,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而西欧的芭蕾舞剧则是出现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我国舞剧从时间上看成形较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