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与梦

合集下载

中国梦绘画创作说明

中国梦绘画创作说明

中国梦绘画创作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呈现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在创作中,画家们以不同的视角、色彩、线条等手法,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呈现在观众面前。

本次创作的作品主要以中国传统元素为主,如水墨山水、工笔花鸟等。

这些元素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如科技、文化、艺术等,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在创作过程中,画家们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情感的表达。

他们通过对人物、动物、植物等的描绘,赋予了作品更多的生命力和情感共鸣。

同时,画家们还在作品中加入了寓意深刻的符号和图案,如龙、凤、鱼等,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总之,中国梦绘画创作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也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追求。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梦与文学_弗洛伊德关于创作过程的无意识论分析

梦与文学_弗洛伊德关于创作过程的无意识论分析

理论导刊9919梦与文学自古以来就存着极其微妙但又难以表述清楚的联系。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里,作家借作品叙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的创作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梦与文学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弗洛伊德第一次用创作动机论将梦和文学创作的深层机缘联接起来,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动机来源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

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和动因。

艺术创作也不例外,文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能欲望的一种手段。

人的幻想是由人的实践欲望形成的,幻想的实质就是人在实践中被压抑的欲望的感性显现。

对于作家来说,其创作过程就类似于白日做梦,即以幻想的形式宣泄受压抑的情感、满足被压抑的欲望,“白日梦”就是作家的幻想。

弗洛伊德认为,人幼年时喜欢做游戏,长大后不再做了,但做游戏的愿望并没有消失,便代之于幻想和创作。

一篇作品就象一个白日梦一样,是作家幼年时期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

因此,艺术是成年人的‘游戏’,是童年游戏的继续和替代。

弗洛伊德将幻想、游戏、创作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就是成年人满足欲望、宣泄情感的‘游戏’手段和结果。

我们知道,艺术和游戏都有极强的幻想性质,但不同的是,成年人对其幻想愿望往往进行掩盖,而儿童的游戏则不加任何掩饰。

所以,当作家将其作品呈现出来时,尽管它不过是作者的一场白日梦而已,但读者读之却能获得极大的兴趣和快乐。

这是因为,首先,作家在创作时,通过改变和伪装的方式减弱了‘白日梦’中的利己主义成份,将幻想由纯粹个人的欲望变为公众的欲望,使读者能够普遍接受;其次,作家善于使用各种写作技巧,在表达自己的幻想愿望时,借助于种种表现手法,不仅淡化了幻想中的唐突成份,而且还提供给读者美的表现形式。

正是因为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幻想时采用了隐饰和演化的手法,一般读者虽不具备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技巧,但通过阅读作品,也能与作家一样毫无顾忌地享受自己的“白日梦”,从而获得艺术的快感。

如作者和读者都是通过言情小说的描述来游戏感受爱情的柔情蜜意的,作者和读者的情感借作品(白日梦)得以升华;而武打小说、枪战片则能使人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感情(愤懑、痛苦、暴虐)借激烈、残暴的情节描写得以(白日做梦般)消解和宣泄。

《美丽的梦》教案

《美丽的梦》教案

《美丽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对美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美丽梦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主题,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环境与梦境的联系。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美丽梦境。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美丽的梦》。

2. 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故事课件或图书,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人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美丽的梦》,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对美丽世界的向往。

3. 讨论: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想要创造一个美丽的梦?”,“你们觉得我们的世界美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 环保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更美丽?”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5. 创作美丽梦境: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美丽梦境。

6. 分享与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主题和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美丽梦境”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把握。

2.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日常行为中是否表现出环保行动。

3. 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学生绘画的美丽梦境来评估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邀请环保专家分享环保知识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艺术与梦境的表达

艺术与梦境的表达

艺术与梦境的表达一、引言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方式之一,而梦境则是我们意识之外的一种奇妙世界。

本文将探讨艺术与梦境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来表达梦境的独特魅力。

二、艺术中的梦境元素1. 符号与象征:梦境中常常出现各种神秘的符号和象征,而艺术家们善于将这些元素融入他们的作品中。

比如,梦见飞翔的鸟可能代表着自由和憧憬,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或雕塑来将这种梦境中的意象展现出来。

2.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它试图通过表现梦境和潜意识的方式来挑战现实世界的规则。

艺术家们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错觉、扭曲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将梦境的独特感受传达给观众。

三、梦境中的艺术表达1.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就是梦境。

许多艺术家在睡梦中得到灵感,他们会将梦中的场景、形象或情感转化为绘画、摄影或音乐等作品。

比如,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就是他在梦中听到的旋律变成的。

2. 艺术作品中的梦境体验:有些艺术作品本身就像是一个梦境般的存在,观众可以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体验到梦境的奇妙感受。

例如,梵高的《星夜》呈现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夜空,给人一种置身梦境中的错觉。

3. 梦幻主义艺术:梦幻主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以梦境为主题,运用柔和的色彩和模糊的画面来表达梦境中的神秘和幻觉。

例如,马克·夏加尔的作品《梦》通过细腻的色彩和虚幻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层面。

四、艺术与梦境的共通之处1. 释放内心情感:艺术和梦境都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和思绪的方式,无论是通过创作还是体验,都能让人们找到情感的出口。

2. 探索潜意识:梦境是人们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则可以通过形象和符号来唤起观众的潜意识,让他们思考和感受更深层的东西。

3. 超越现实:艺术和梦境都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它们可以带领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超越日常生活的世界。

七律中国梦书法创作说明

七律中国梦书法创作说明

七律中国梦书法创作说明摘要:一、背景介绍- 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概念- “中国梦”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二、书法创作的意义- 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梦”的内涵- 传统书法艺术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三、书法创作的步骤- 学习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思考如何通过书法艺术形式表现“中国梦”- 创作过程中对书法技巧的运用- 完成作品后的自我反思与总结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个人作品的展示- 社会各界的评价与反馈- 作品对于传播“中国梦”的贡献正文:自从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以来,这个词汇迅速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

一时间,各行各业都在讨论“中国梦”,思考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想。

其中,书法艺术领域也有许多创作者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书法创作,以自己的特长为传播“中国梦”作出贡献。

在这些书法创作者中,有一位名叫王先生的艺术家,他选择用传统的书法艺术来表现“中国梦”。

在他看来,书法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通过书法创作,可以将“中国梦”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以艺术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梦”。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创作任务,王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向有经验的书法家请教,提高自己的书法技巧。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王先生开始着手进行书法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王先生力求将自己的书法技巧与“中国梦”的内涵相结合。

他以庄重大气的行书字体,书写了“中国梦”三个字。

在笔画的运用上,王先生注重表现书法的韵律美和力量感,以彰显“中国梦”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

经过反复修改和润色,王先生终于完成了这幅书法作品。

作品完成后,王先生将作品进行了展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大家纷纷表示,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王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同时也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梦”的内涵。

通过这幅作品,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梦”的意义和价值。

简析梦的产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简析梦的产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简析梦的产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作者:蔡佳颖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3期摘要:梦的诞生源于我们生活中的欲望,是力比多作用的结果,而文学创作中的灵感亦来源于此,欲望与梦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灵感文学创作,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梦对文学创作也有着较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梦是如何产生的,文学作品如何产生和梦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欲望;力比多;梦;生活;灵感;文学创作一、梦的产生关于梦产生的原因,学界多认同弗洛伊德的观点,他在《梦的解析》[1]第三章中谈到梦的产生是无意识的。

而我们之所以会做梦,是因为在现实中有许多未完成的愿望,在意识的作用下,在梦中得到补偿。

比如病人渴望摆脱病痛的折磨,孩子渴望旅行、陪伴、美食等,通过伪装和变形的形式将在梦中实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与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本我是最原始的人格,不断寻找着满足和快感,尤其是在性、生理和情感方面,而这感官上的快乐也就是“力比多”。

平时这种无意识的冲动被自我抑制,但当我们进入睡眠,意识得到放松,这种未能得到满足的,最原始的欲望便在我们心底蠢蠢欲动,并通过梦的形式表现出来。

可简单理解为,梦是欲望的产物,是力比多作用的结果。

二、文学创作的产生灵感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作家在偶然的情况下,艺术想象高度活跃,将为文学作品带来质的飞跃。

而灵感的來源也离不开力比多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然而由于现实原因,有很多欲望无法被满足。

无论这欲望是否被满足,都会给我们带来相应的喜怒哀乐的情绪。

而作家则利用这一机缘将这受欲望影响的情绪文字化。

可以说,灵感就来源于欲望。

当作家的欲望得到满足,他便觉得快乐,这种喜悦的情绪融进作品中,便使作品产生轻松愉快的基调。

然而当他的欲望没有实现,则他会感到痛苦,这种悲伤的情绪将在作品中体现,使之呈现沉重凄凉的氛围。

中国梦绘画创作心得

中国梦绘画创作心得

中国梦绘画创作心得
1. 画中国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建筑师,在构建未来的大厦!就好比我画那宏伟的长城,一笔一划不就像在添砖加瓦吗?这绘画的过程真的太让人着迷啦!
2. 每次拿起画笔创作中国梦,我都特别兴奋!这不就像我们追逐梦想时的那种激动吗?每一抹色彩都是对中国梦的独特诠释呀!
3. 中国梦绘画创作让我深刻体会到,这就像是在编织一张美丽的大网!把各种元素都交织在一起,哇,那画面多神奇啊!比如画乡村振兴,不就是在网上增添那亮丽的一缕嘛!
4. 画中国梦真的很有挑战,但也超有趣啊!就好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累但登顶后那感觉太棒啦!当我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
5. 你们知道吗,进行中国梦绘画创作就如同走进一个奇幻世界!每一处细节的描绘都像是在探索未知,画科技腾飞时不就像在这个奇幻世界中打开一扇神奇的门吗?
6. 创作中国梦绘画真的会让人沉醉其中啊!就像在听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那么震撼人心!像画民族团结的画面时,那丰富的色彩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呀!
7. 当我全心投入中国梦绘画创作时,感觉自己像个导演!在安排着一场盛大的演出,而画笔就是我的指挥棒!画航天梦的时候,可不就是在导演一场宇宙大冒险嘛!
8. 中国梦绘画创作真的能带给人很多惊喜啊!好比拆开一个神秘的礼物,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画美丽中国的风景,不就是在不断打开那让人惊叹的礼物包装吗?
9. 画中国梦的时候,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像魔法在手中流淌,多神奇呀!画文化繁荣的场景,不就像施展魔法让那些精彩呈现嘛!
10. 中国梦绘画创作,那绝对是一次超级棒的体验!就像一场热血沸腾的比赛,让人全力以赴!每次画完,我都想说,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国梦啊!。

唐诗与梦

唐诗与梦
自古以来,梦以其独特的美感激发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创作灵感,成为古诗词中常见的元素。在唐诗中,梦扮演,更是文人排遣孤寂、诉说人生无奈的途径。例如,赵嘏在《吴门梦故山》中通过梦境回到故乡,抒发了浓烈的乡愁;岑参的《春梦》则借助梦境重温了与美人的短暂相聚,透露出深深的怀念;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以梦游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这些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无形的梦境转化为有形的现实,巧妙地运用了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梦的灵感与文艺创作

梦的灵感与文艺创作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INA . NX AN T AC R I EG 0Il IOFXI I G E 如 SCo I E I
V l2 , o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 + 1 N .
J N,O7 A 2 7
梦 的灵感 与文艺创作
左攀峰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河南 新乡 430) 503
的生 命状态 主要 有 两种形 式 : 一种 是处 于意识 中的 生命状 态 , 是处于无意识 中的生命状态 。无 意识 的生命 状态是 一种
基本的, 它连续不断地进行着, 生命存在多久, 无意识活动就 存在多久。这种无意识活动是依附于人的机体的基本生理 活动, 受到基本生理 活动 的制 约。 当人 处 于意识状 态 时( 大 多在 白天 )无 意识 活动照 样进 行 , , 只是处 于抑制 状态 , 并被 意识活动所遮盖, 不易被主体觉察到。当人的意识活动处于 抑制状态时( 大多在睡眠中)无意识活动仍然继续进行, , 并 占 据主要位置.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梦境的产生。由 此可见, 梦是一种复合的精神现象, 它本质上是无意识活动。 动, 再一种是 自 我和超我作为检察官对这些愿望和冲动的作 这种活动主要由两种因素构成: 一是生理活动对处于睡眠状 用。弗洛伊德把梦看作是由本能欲望所控制的潜在冲动, 这 态的人 的脑神 经系统的反应 , 二是在 意识处 于抑制状态 对各 种 冲动往往会通 过各 种奇妙 的无 意识 过程表 现 出来。而在 种信息的无逻辑程序的体现。这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形 每个人的心理深层所埋藏着的本能冲动就是性冲动、 性欲望 成 了梦。 (id, 力比多”。这种力比多又常常受到意识的压抑, L i 即“ bo ) 二、 梦与员感 的转换机 制 而梦则是被压抑 的性 本能 冲动得 以发 泄的 主要场 所。弗 洛 梦中为什么能出现创造性思维呢?心理学家推测这是 伊德说 : “ 梦是一种充满含义的精神活动, 它的动力始终是欲 由于梦中排除了外界的干扰, 联想特别丰富和活跃, 并且不 望渴望获得 满 足。_( 并认 为 这种 种 欲望 来 自无 意 识 领 受逻辑思维和各种成见的束缚。当主人 白天艰苦的思索在 ”j儿 2p 域, 不见容于外界环境,检察官”意识) “ ( 压抑着它们。但是 梦中继续下去时, 梦中出现灵感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再说, 由于这些欲望太强烈了, 完全的压抑是不可能的。 一有机会 人在睡眠时, 由于不受任何既成的观念的影响而可以从各个 它们就会发泄出来 , 而发泄的一种最普通和常见的形式就是 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 这样, 梦中的印象就能发挥功效而分布 梦。在睡眠状态 中, 意识对无意识放松了监督和控制 , 这使 很广, 可以把问题想得更透 , 自然就很容易抓住灵感。

创作家与白日梦的基本观点

创作家与白日梦的基本观点

创作家与白日梦的基本观点
创作家与白日梦:基本观点
1. 创作家--持续创新助力成就梦想
创作家不局限于一般人以固定模式办事的思维,他们深谙创造力在人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让自己一步步迈向梦想,只有持续主动创新,独立思考,锐意进取,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

2. 白日梦--充满激情接近宁静
白日梦是创作家必备的助力,它充满激情、善于启发,让人热血澎湃,唤起被安详压抑的创造欲,甚至可以激怒人心,将一切滞碍因素尽量抛弃掉,追寻着目标走下去。

3. 创作家与白日梦--完美结合成就变化
创作家与白日梦完美的结合,可以促进生命的改变,为实现目标提供动力,他们给予自己受刑的力量,激活了新的创造,指引着人们去拥抱变化。

准确处理自身的梦想,将其转换为现实的行动,让创作家的冒险成为可能,这便是白日梦存在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创作家与白日梦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且联系紧密,拥有不同但是相互补充的特性,正是它们的完美结合,促使创作家毅力攻克障碍, (高级词汇,例:挫折,极具挑战性的)最终获得成功,最终实现梦想的变化。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在不可思议的梦境与现实的世界交织中,我坠入了无边的幻想之中。

梦境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是个充满奇迹的世界,饱含着未被开掘的宝藏。

而现实则是我脚下的土地,实实在在,却有时令人感到繁琐与无趣。

然而,梦与现实并非敌对,相反,它们是平行而交织的。

梦境给予了现实生活的灵感与慰藉,而现实则是梦想的落地点和根基。

它们相互依存,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是一名文学家。

文字是我与世界对话的媒介,梦境则是我灵感的源泉。

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当我的思绪在梦乡与清醒之间摇摆时,我迎来了文字的灵魂。

梦境是我的创作助手,它们为我打开了通向想象世界的富饶之门。

就像一位画家在梦中追寻绝伦的色彩和构图灵感一样,我在梦境中体验着文字的妙笔生花。

诗句在我的梦中产生,带领我穿越迷雾,沐浴在语言的诗意之中。

小说情节在梦中铺陈,让我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落笔者。

在梦中,我与文学创作的境界相融合,创作过程变得轻松而自如。

然而,也有时候梦境像一位顽皮的精灵,躲藏了我的创作动力。

夜晚,我坐在桌前,空白的纸张让我无法启笔。

我闭上眼睛,期待着一场灵感的降临。

那一刻,梦幻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像水中的倒影、如电光火石,让我目瞪口呆。

然而,梦境的捉摸不定也注定了我无法完全掌握它,有时候灵感会如流水般从指缝间溜走。

就像那些流光溢彩的梦,细节在清醒后褪色、模糊而不堪复制。

我拼凑着回忆,努力将其与文字结合,然而,文字无法完全展现梦境的神秘与奇幻。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也让我对现实的生活充满了意境。

在繁忙的城市中,我学会了观察与感知。

当我在街头走过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短暂而美好的画面。

我会想象出行人的故事,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会捕捉街头巷尾的氛围,体味着城市生活的韵味。

在现实中,我也成为了一个故事的记录者。

在我的文字中,现实编织出了丰富而多彩的图景。

人们在阅读我的作品时,仿佛穿越到另一个世界。

文字成为他们和梦境之间的桥梁,将他们带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创作与梦

创作与梦
种 思 维 , 不 过 是 种 非 理 性 思 维 , 观 念 的 东 西 不 只 而 外 是 物质 的 东西在 人 的头 脑 中反 映 的产物 。
转换 描 写得 极 为生 动 , 以至 心 理学 界 都 把 吉基 尔 博
士 和海 德先 生 引为 双重 人格 的典 型 范例 。 作 家在 梦 中得 到灵感 从 而 推 动创 作 的事 例 , 十
维普资讯
20 0 2年 9月 第 1 6卷 第 3期 总 4 9期
北 京 联 合 大 学 学 报
Jun l fB in no nv ri o ra e igU in U iest o j y
S p.2 0 e 02
Vo 1 1.6 No. u 3 S m No 9 4
分 丰富 。至 于为 什 么会有 如 此 奇妙 的事 情 , 直 是 一 个难 解 之谜 。就 似雾 中仙 山 , 隐若 现 , 人 垂 涎 , 若 惹 促人 探索 。随着 现代 心理 学 析 梦理 论 的发 展 , 这个 谜语 终将 被 人们 破解 。
弗 洛伊 德 于 10 9 0年 发 表 的 《 梦 》 书 , 先 释 一 首
大 胆 地 向 这 个 难 题 挑 战 。 在 此 以 前 , 关 梦 的 经 典 有
理论 都 认 为 , 是 以 象 征 的 方式 , 明 已经 发 生 或 梦 表 正在 发生 或 即将 发 生 的 事 情 。弗 洛 伊 德 不 同意 这 种看法 , 认 为 梦 不 是 毫 无 意 义 或 绝 对 荒 诞 的 现 他 象 , 不 是 什 么 预 卜未来 的神 谕 , 只 是 做 梦 的 人 也 而 在 不 清醒 状 态 时 的精 神 活 动 的 延 续 。通 过 对 梦 的
这 种 在 普 遍 抑 制 的 背 景 上 所 出 现 的 兴 奋 活 动 就 是

谈梦和美术创作的关系

谈梦和美术创作的关系

谈梦和美术创作的关系作者:朱芊筱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8期摘要: 论文简要分析了梦的形成原因;指出了梦的特点适合美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并利用梦的性质揭示了艺术家可以通过梦重新安排已经感受或认识过的资料,使“新”与“旧”的认识合理地沟通和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深,更多甚至更加新奇的认识。

列举了一些艺术家从梦中获取灵感创作出佳作,由此分析做梦的本质,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梦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从而丰富了当代艺术创作的形式。

关键词: 梦境;风格;理性;感性;平衡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158-02一、什么是梦以及梦的形成原因人在睡眠时,人们白昼对生存状态的希翼或恐惧才会在脑际显现,因而构成光怪陆离且神秘莫测并以外在环境为适应对象而发生变化的人文景观,这就是梦。

梦像过失一样有着潜在意义,却不为一般人所重视。

首先,梦都是在睡眠中形成,由此可见,梦与睡眠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其次,梦中的经历都是难以言喻的视觉影像,这与醒时的生活存有某种不为人知的质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对艺术家进行创作有何影响?梦是怎么形成的呢?无意识理论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通过一系列的理智活动而被建立起来的。

弗洛伊德把梦看成是由本能欲望所控制的潜在冲动,这往往是通过各种无意识过程表现出来,欲望是通过伪装,变形的形式进入梦中。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认为当人处于意识状态时(大多在白天),无意识活动照样进行,只是处在抑制状态,并被意识状态所遮盖,不易被主体察觉;当人的意识活动处在抑制状态时(大多在睡眠中),无意识活动仍然继续进行,并占据主要位置,其中最突出的形式就是梦境的产生。

由此可见,梦是一复合的精神现象,它本质上是无意识活动。

这种活动主要由两种因素构成:一是生理活动处于睡眠状态的人的脑神经系统的反应;二是在意识处于抑制状态对各种信息的无逻辑的体现。

这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梦。

《梦》评析教案: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旨与结构?

《梦》评析教案: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旨与结构?

【梦】评析教案: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旨与结构?梦,在人类的生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人类天生有梦的本能,而梦也成为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作为文学作品,许多小说和诗歌作品中都会描绘梦境。

《梦》,是人们熟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诗作。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梦》的分析教案,来探讨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旨与结构。

一、文本分析1.读诗识意读者要通过诗的第一句话“塞上江南重复多”,了解《梦》的背景。

自古以来,西北塞上一直是中原和南方的屏障,该地区的沙漠、戈壁、草原和山峰,对唐代的文人来说,是一种寻找灵感的宝贵资源。

在这里,“重复多”一句,意思是雨水多,表明了四季冰冷、植被不丰富的特点。

2.推断中心思想其次在诗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白居易通过“梦”来表达人们所追求的幸福与美好,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一些困难与痛苦。

而在梦中,人们能够得到短暂的安宁和温暖,这使人们产生了对梦境的向往与留恋。

这就是《梦》的中心思想:生活的不易,让我们更加珍惜短暂的梦境和温暖。

3.深入理解结构通过对诗的结构的分析,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

《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六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梦境,第二部分(后两句)强调梦和现实的区别,并反映出人们对梦的向往和留恋。

通过这种结构安排,使整个诗产生了所谓的“背景-情节-主题”的结构特点,更具有可读性和思考性。

二、主题阐释诗歌的内核是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梦》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释:1.生命短暂,珍惜当下。

白居易通过梦境的描写,暗示生命的短暂。

生命是短暂的,人们需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短暂的时光。

2.现实的艰辛,梦境的温暖。

梦境和现实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

通过梦境、幻想或者幻觉来摆脱现实的困境,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痛苦和困苦,寻求短暂的慰藉和安全,是一种人类心理的普遍现象。

3.人类对美好的向往。

人类渴求幸福和美好,这是一种内在的需要,这种需求反映了人类对美好、幸福和自由的向往。

梦幻世界,在画笔间闪现——《梦》大班美术教案

梦幻世界,在画笔间闪现——《梦》大班美术教案

梦幻世界,在画笔间闪现——《梦》大班美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梦境的概念,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表达对梦的想象和感受。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绘画能力,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图形等元素表现梦境。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梦境的特点,学会运用绘画表现梦境。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表现梦境的色彩、形状和场景。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物质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画架、辅助材料(如贴纸、剪刀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空间,适当的光线和通风条件。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讲解梦境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和分享自己有趣的梦境。

4.2 主体环节:(1)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梦境图片,引导幼儿描述梦境的特点和感受。

(2)创作指导: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图形等元素表现梦境,讲解绘画技巧。

(3)幼儿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运用绘画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梦境作品。

4.3 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提高审美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兴趣、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5.2 作品评价:从色彩、线条、图形等方面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5.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梦境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自己梦境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梦境的奇妙。

6.2 梦境故事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梦境创作故事,并与同伴分享,培养幼儿的叙事能力。

6.3 梦境艺术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将自己创作的梦境作品进行展示,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前来观赏,提升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绘画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个别指导,对绘画能力较强的孩子提出更高要求。

梦—我的创作语境

梦—我的创作语境

学校代码:*****分类号:J233学号:*********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梦——我的创作语境学院:美术学院专业学位类别:艺术硕士专业领域:美术研究生姓名:陈怡雯***师:***完成日期:2017.12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本研究主要从自身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梦为出发点,通过镜子这个媒介,开始《梦》系列的创作。

梦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夜晚睡眠意义上的梦,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一种感觉,对梦可以有诸多不同的解释。

本文的第一部分就从心理学、艺术等领域探讨了对于梦的理解,包括佛洛依德的学说,超现实主义画家对梦的表现等,以及我对于主题、题材的探索过程。

第二部分我选择了两位画家,胡安·米罗和马可·夏加尔,研究他们是如何呈现梦的。

而我则是通过镜子发现了其中的梦幻世界,并举例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的“镜画”和巴米加尼诺透过凸透镜画的自画像。

第三部分是从作品的表现形式来分析,我运用扭曲变形的造型以及平面化的手法来表现,这与超现实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

第四部分的创作思考中,梦幻画面的营造除了我运用到的表现手法之外,还举例了诡异的光影和时空错位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梦幻画面的背后其真实性的思考。

对于梦的研究,最终或许是对自我更深入的认识,而这是每个艺术创作者都应追求的,正如贡布里希所说,“美的观念是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这说明艺术中所有的规范都是主观的。

一个永恒不变的完善世界的观念,在艺术中和宗教中一样都是梦想,艺术家所剩的唯一价值就是对自己忠诚。

”关键字:梦、超现实主义、镜子、形式语言I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of Philosophy AbstractIIAbstractThis study mainly starts from the dream that I feel in my life,and begins the creation of the series of dreams through the medium of the mirror.Dream is a part of real life.It can both be a dream in the sleep sense of the night.It can also be a feeling in daily life,and there can be man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dreams.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psychology,art,and other field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ream,including Freud's theory,surrealist painter,etc.,the performance of the dream,and I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and subject matter.In the second part I chose two painters,Juan miro and Marco chagall,to study how they had a dream.And I have discovered the fantasy world through a mirror,and examples of Michelangelo pisteretto's "mirror painting"and bamegarino's self-portrait through a convex lens.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 of the works,and I use the shape of distorted deformation and the method of planing,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urrealist painter.Dream images in the fourth part of the creative thinking,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in addition to me to apply also for eerie light and dislocation of time and space expression,and the thinking behind their authenticity in fantasy picture.For the study of dreams,and ultimately may be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elf,and this is every artist should pursue,as gombrich says,"a concept of beauty is varies with time and place,this shows all the specifications in the art is subjective.The idea of an eternal,constant perfection of the world is as much a dream as it is in religion,and the only value left for an artist is to be loyal to himself.key words :d reams ;surrealism ;mirrors ;formal languag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创作缘起 (1)1、关于梦的哲思 (1)2、题材的选择 (4)二、梦的表现手法及传达 (4)1、艺术作品中梦的呈现 (4)2、运用镜子作为媒介 (6)三、创作中形式语言的探索 (7)1、扭曲变形的造型 (7)2、平面性手法的运用 (9)四、创作思考 (10)1.梦幻画面的营造 (10)2.真实与梦幻的交融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致谢 (19)论文独创性声明 (20)III一、创作缘起1.关于梦的理解关于“梦”一词,人们长久以来不断的在探讨和研究,不论是在艺术领域、文学上或是心理学上,以梦作为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诠释它,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与梦
作者:曾耀农, ZENG Yao-nong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16(3)
被引用次数:0次
1.杨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 1979
2.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 1985
1.期刊论文姜荣茫茫梦境毕竟成尘——陆游记"梦"词创作类型及创作原因探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其诗中做过各种梦,同样在其词中,"梦"字仍然是频繁出现的字眼.记"梦"乃为述怀,在这些记梦词中,作者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有追梦的记忆,更有"人生如梦"的感喟,在不同的创作类型中表现出特定的创作心理和思想状态,对此进行探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词人、词心.
2.学位论文杨晨家园、流亡、梦中的皈依——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群体写作研究(1938—1944)2009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曾被遮蔽在历史的荒原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沦陷区文学的研究逐渐突破一些禁区,开创了学术研究的崭新时代。

但对各沦陷区的研究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

例如对华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仍只限于少数几个研究者,对华北沦陷区的创作群体或文学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仍然不胜寂寥。

以散文为例,沦陷区的散文因为涉及“国族”问题而显得复杂而多样化,而散文复苏最早发生在华北沦陷区,就更有必要关注华北沦陷区的各种散文体式发展和创作群体的活动。

特别是在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北京沦陷区,出现了一批带着浓厚的个体言说方式、唯美颓废情调和文体实验意味的一类处于诗体边缘的散文创作,其创作者大都是刚走出校门或仍在校园任教的青年散文家,如南星、林榕、秦佩珩、毕基初、黄素秋等人。

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一批校园青年的散文创作作为研究对象,是想在沦陷区这样一个直接受到战争重压的环境中,讨论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入探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绪论中,论文主要论述了北京沦陷区散文创作的大致情况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现状和薄弱之处。

论文认为,对这一批着力于诗化散文创作的校园作家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完整的研究成果,对这一“写作现象”的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这缘于文字材料的缺失,也缘于对研究对象和对散文研究本身的漠视。

第一章主要介绍他们自己主办的校园刊物和围绕发表作品的刊物及刊物的创刊宗旨,参与撰稿的作家同人,以此说明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固定的刊物发表作品,在艺术追求上有着相对接近的倾向和趣味的,有意识地以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作为自己在战时历史条件下的文学选择的写作群体。

论文认为可以将他们称为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的校园作家群体”。

在创作上他们继承了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段和唯美情调,以类似何其芳《画梦录》所呈现的辞藻的华美和声调的迷幻展示了对人生的盲目与虚无的感慨。

论文探讨了这一批诗化散文作家群体走入唯美颓废殿堂的成因,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在战时独特环境中的作出的文学抉择。

第二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他这一批孤独而软弱的沉思者和寻梦者,在压抑又寂寥的氛围中感受到的痛苦,创造了以“梦”为中心意象,在“坟”、“死亡”、“爱情”等表达复杂情绪的象征意象,并将它们与《野草》、《画梦录》中的意象进行对比,讨论他们在意象选择上的共性和个性。

接着论文讨论他们通过这些意象创造了“寻梦者”、“异乡人”、“飘零者”、“流亡者”、“过客”等形象,在“远行--归宿”的情感模式中营造梦幻中的家园,完成了对苦难现实的想象性慰藉。

第三章论述了北京沦陷区这批诗化散文在表达方式和构思技巧上对《画梦录》的继承,即讲究意境的生成,以诗的手法和技巧造成诗一般的跳跃、灵动、飘忽的节奏。

着重探讨了他们诗化散文中“诗”的特点。

论文认为这种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表现一定的情境的方法,使得作者情绪的变化和意象的转换具备了诗歌般丰富的内涵。

而铺成情绪的并列性避免了诗歌情绪断裂的现象,依靠情绪的自然节奏感赋予作品内在的音乐美。

论文还讨论了当他们的创作最终陷入了创作危机以及他们在创作上纷纷转向的原因,以此来对他们的创作心理作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总之,论文以北京沦陷区一批诗化散文创作群体为研究对象,来讨论继三十年代何其芳等作家的诗美创作之后的这种诗化散文的创作特点、作家的创作心态和他们的历史选择。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我们对这种在沦陷区有着特定文体实验价值的散文体式的创作以及当时作家创作的复杂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期刊论文刘艳玲.LIU Yan-ling《聊斋志异》梦创作类型及意蕴摭谈-东方论坛2009(6)
<聊斋志异>梦创作千姿百态,寄寓深远,依照梦的内容可以分为预兆梦、思绪梦两大类.梦是人对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或者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者直接表现现实,基于梦幻的这个特性,<聊斋志异>梦创作的深层意蕴往往呈现出对理想追慕颂扬和对现实否定批评的两极指向.
4.期刊论文夏宇陆游记梦诗的创作动因探析-甘肃社会科学2008(1)
陆游的记梦诗堪称中国梦幻文学花苑里的一朵奇葩,探析其创作动因,陆游的记梦诗,在源流上是对中国记梦文学传统的自觉继承与发扬;在内容题材上是诗人被社会现实压抑的理想和愿望的心理满足;在主体意识上是诗人作为封建正统知识分子典型文化性格的体现;在艺术风格上是诗人多元化审美追求的结晶.
5.学位论文陈宇俊午梦堂及其女性创作2004
该文以午梦堂文学为着眼点,先介绍叶氏家族的历史,然后将"午梦堂"放到晚明的历史背景中,从明末思想界、知识界的风气变革、女性文学的兴盛、叶绍袁对家族文学的影响、午梦堂自身的家族特质等诸多方面,分析这一文学群体形成的内外因素.同时,由于女性创作是午梦堂文学的主体,因而该文在上述基础上,以沈宜修与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三姊妹的作品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她们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情怀的探讨,分析《午梦堂集》中女性作品的总体艺术风貌.
6.期刊论文王瑞振创作环境对《野草》"梦"的意象生成的影响-语文学刊2009(18)
北京阜成门西三条胡同21号院是鲁迅在1924年至1926年的居住地.期间,鲁迅创作了<野草>,不同寻常的经历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野草>"梦"意象的生成并高频率的使用显然和这时期的创作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学位论文孙姗姗从舞剧《梦红楼》谈舞剧的创作2008
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虽然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不过
,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

而西欧的芭蕾舞剧则是出现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

虽然我国舞剧从时间上看成形较早
部分观众所知道的中国舞剧也只有文革时期流行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寥寥几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作品几乎没有。

如何使中国舞剧能够真正繁荣,走向国际,这需要我们对当前舞剧的情况以及舞剧的创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及探讨,并通过舞剧作品《梦红楼》的分析,反观当下我国舞剧的真实处境,希望能总结出我国舞剧近年来发展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从而促进中国舞剧持续、健康的发展。

8.期刊论文张春艳浅析陆游爱国梦诗的创作动因-文教资料2010(23)
陆游作诗借梦言志,托梦抒怀,借梦境中虚幻的情境来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报国理想,形象而深刻地反映出自己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下的悲愤心情.探究其创作原因,既有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影响,又有其内在的独特个性因素的作用,诗人最终选择用最美的"梦",去寻找自己人生理想的归宿.
9.期刊论文魏一峰.曹雨花《梦寻咸宁》:市场理念与角色嬗变——兼论地域风情歌舞诗的创作原则-文艺生活
·文海艺苑2010(8)
大型地域歌舞诗<梦寻咸宁>问世后受到各方好评,引发了对地域风情歌舞创作原则的思考:一要创新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二要始终立足原生态和本土性.该剧在市场运作方面积累了一些可取的经验:一是抓产品质量,实行剧团的市场化管理;二是抓市场调研,对剧目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三是抓市场营销,推动商业演出的成功进行.
10.期刊论文雷媛歌曲《断桥遗梦》的创作与音乐分析-科教导刊2010(20)
歌曲<断桥遗梦>连续两届出现在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舞台上,它成为许多民族声乐学习者学习与演唱的常用曲目,本文从歌曲的创作溯源与音乐结构分析入手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与演唱此类作品.
本文链接:/Periodical_bjlhdxxb200203006.aspx
授权使用:咸宁学院(xnxy),授权号:14f8226e-5e41-4925-966c-9e9100a4e096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