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修辞方法复习: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合集下载

比喻、对比、类比的异同

比喻、对比、类比的异同

比喻、对比、类比的异同
一.共同点:三种手法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两者间的“比”。

二.不同点:
1.最核心的区别在于
(1)比喻的关键在于“喻”:喻体与本体之间有相似点(形状、颜色、性质、状态等),喻体的作用在于使本体更生动。

(2)对比的关键在于“对”:比较的双方形成相反、对立关系,形成反差。

(3)类比的关键在于“类”:因逻辑关系上的类似而构成推理关系。

2.比喻是一种修辞。

对比就是修辞又是表现手法。

类比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

3.举例:
(1)比喻:同学们像振翅欲飞的雏鹰。

(2)对比:有的同学专心致志,有的同学则心猿意马。

(3)类比:同学们要认真学习知识就像雏鹰要努力练习飞翔。

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一、比较
比较是一种评价意见,它用客观细致的方式,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状态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以表示出其异同点。

有些把比较分成大比较和小比较,大比较指的是事物之间的概括性特征比较,小比较指的是事物之间的风格和特征层面上的比较,包括它们的共同点、差别及相关性等。

二、对比
对比是一种特定的方法,它既可以考量各自的差异,又可以考量两者的共性,以求得一种判断性结论。

对比可以避免言过其实,也可以突出差异。

它用到的原理是“较量”,起到了更强烈的议论作用,它可以用来论证、加深认识等,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类比
类比,也叫拟人,是把不同的事物比作人的做法、行为和感情,来表达作者的看法。

它的手法不但有利于使表达更生动、更深刻、更易理解,而且能使作品富有艺术美感。

类比手法主要是以人的感情或思想为蓝本来表达作家的观点,可以把不同的事物以人的形象和行为来表示,使文章具有一种活泼的动态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

四、比喻
比喻是把事物比作更明显、更容易理解的事物,以更贴切的形象来表达出作家的一些特殊的想法和观点,用来使文章的说明更清晰,使表达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

文学比喻手法包括仿比、隐喻、专喻等,人们常用它们来表现思想、抒发情绪、揭示事物本质等,从而使文章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运用 专题七 仿写(含修辞方法)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运用 专题七 仿写(含修辞方法)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题审显隐要求,仿写形神兼备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知识运用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发一片葱郁的生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个音符,我愿谱进你甜美的歌里,鸣奏一曲动人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滴春雨,我愿洒进你干涸的心田,滋润一段诗意的人生。

2.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方法。

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在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在江河湖海,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答案(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一朵奔腾的浪花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

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类比和对比的区别

类比和对比的区别

类比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双方对立、相反或有差异,是为了强烈突出其中一方,而类比双方较为接近,大致无差异。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类比不是修辞手法,类比主要用于说明和论证。

扩展资料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反的事或物或人拿来比较,达到赞扬或贬低的目的'。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

对比、类比和比喻

对比、类比和比喻

比喻论证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 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 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
•青 •冰 • •木 • •金
君子(取之于人而贤于人)
对比论证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 的论证方法。它是把两种事物加 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 间的差异点,也称比较法。对比 论证重在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之 间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 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燥也。
类比论证

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 性的揭示,而类比则重于对事 物间共性的展示。类比法是将 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 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 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它是根据 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一 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或者找 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 间的共性的论证方法。
• 例如:邹忌拿自己的妻子、 小妾、客对自己的态度与 王周围人对王的态度相比, 可以看出“王之蔽甚矣”。

比喻与类比的异同

比喻与类比的异同

比喻与类比的异同引言比喻和类比是我们平常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在表达和传达观点时非常有用。

虽然比喻和类比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比喻和类比的异同。

相同点1. 修辞手法: 比喻和类比都是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将不同的概念或事物进行关联来传达特定的含义或观点。

修辞手法: 比喻和类比都是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将不同的概念或事物进行关联来传达特定的含义或观点。

2. 增强表达: 比喻和类比都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并使观点更加生动有趣。

增强表达: 比喻和类比都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并使观点更加生动有趣。

不同点1. 表达方式: 比喻通常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或事物进行直接联系,来传达含义。

例如,“他是一只奔跑如飞的猎豹”,将一个人的速度与猎豹进行比较。

类比则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概念或事物进行对比,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将生活与巧克力盒子进行类比。

表达方式: 比喻通常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或事物进行直接联系,来传达含义。

例如,“他是一只奔跑如飞的猎豹”,将一个人的速度与猎豹进行比较。

类比则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概念或事物进行对比,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将生活与巧克力盒子进行类比。

2. 使用范围: 比喻通常用于形容抽象、主观的概念,如情感、思想等。

类比更多用于解释和说明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具客观性。

使用范围: 比喻通常用于形容抽象、主观的概念,如情感、思想等。

类比更多用于解释和说明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具客观性。

3. 隐喻与直喻: 比喻常常涉及到隐喻的使用,即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暗示,引起读者的联想。

类比则更倾向于直喻的使用,即直接将两个概念进行对比,以便更清晰地阐明观点。

隐喻与直喻: 比喻常常涉及到隐喻的使用,即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暗示,引起读者的联想。

对比与比喻的辨析与运用

对比与比喻的辨析与运用

Part Three
比喻的运用
比喻在文学中的运用
形象生动:通过比喻使抽象的概念 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意境营造:通过比喻营造意境,使 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感表达:通过比喻表达作者的情 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主题深化:通过比喻深化主题,使 读者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Part Two
对比的运用
对比在文学中的运用
突出主题:通过对比,使主题更加 鲜明突出
丰富内容:通过对比,使内容更加 丰富、有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深化情感:通过对比,使情感更加 深刻、强烈
增强艺术效果:通过对比,使作品 更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对比在商业中的运用
品牌定位:通过对比竞争对手,突 出自身优势
价格策略:通过对比价格,吸引消 费者购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营销策略:通过对比产品特点,吸 引消费者关注
广告宣传:通过对比产品效果,增 强消费者信任
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广告宣传:通过对比展示 产品优势
教育学习:通过对比理解 不同概念和观点
艺术创作:通过对比增强 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社交沟通:通过对比表达 观点和态度
Part Five
对比与比喻的注意事项
使用对比的注意事项
明确对比的目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主题,强调观点,增强说服力 选择合适的对比对象:对比对象要具有可比性,能够突出主题 注意对比的平衡:对比双方要平衡,避免一方过于突出,另一方过于弱化 避免过度对比:对比要适度,避免过度对比导致主题模糊,观点不明确

类比和比喻的区别

类比和比喻的区别

类比和比喻的区别
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一般都是由涵盖了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类比是什么意思
类比指的是一种维持了被表征物的主要知觉特征的知识表征。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一、比喻论证1、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2、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

3、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二、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

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专家复兴: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方论证1、对比论证: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也称比较法。

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正面介绍了XXX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通过对比,突出了XXX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今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

(A一脸的无奈)B:!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

举例、比喻、类比、对比论证的区别

举例、比喻、类比、对比论证的区别

举例、比喻、类比、对比论证的区别在学习议论文的过程中,清楚地辨识论证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重点。

举例、比喻、类比、对比是较容易混淆的四种方法,有必要区分一下。

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所举事例可以是概括性也可以是具体的,但陈述事实是必须的。

而陈述事实是很多论证方法的基础,所以事例论证容易与其他论证方法相混。

关键看是只陈述事实、仅以事实来辩驳立论还是重心在其他方法的运用上,如果仅以事实就胜于雄辩了,这就是举例论证,如果重心不在此,则应该别的方法才是重点。

同时,事例论证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典型的,不能是虚构的、假设的,这是其他论证方法不会拘泥的。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它是建立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之上的论证方法。

即用相似的乙事物来比甲事物,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

本体与喻体必须具有某种相似点,与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同,这里应该是道理上的相似的,而非外形上的相像。

甲事物(本体)是主体,乙事物(喻体)是起辅助作用的。

就像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一样,比喻词也是可以被省略的,但肯定能补充出来。

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用了“譬如说”,接下来就陈述人们对待旧宅子的种种态度,但它不是举例论证。

首先它不是事实,而且重心也不在陈述事实,而在形象地陈述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上:用旧宅子来比喻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用“孱头”“混蛋”“废物”形象地比喻对待它们的三种错误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分别比喻有用的、有益也有害、无用的、完全有害等四种文化。

所以它是比喻论证。

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则用“筋骨和脊梁”来比喻了社会的中尖力量,用“脂粉”比喻那些中看不中用让人大失信心的社会因素。

如何辨析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对比

如何辨析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对比

如何辨析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对比语文课文中常常会使用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课文表达的内涵和感情色彩。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在理解比喻和对比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介绍比喻和对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提供一些辨析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概念和特点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以达到抒发情感、形象描绘等目的。

比喻的特点如下:1. 隐喻性:比喻往往通过暗示或隐喻来表达,而不是直接陈述。

比如,“他是个太阳,照耀我们的生活。

”表达了他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但并没有直接说出来。

2. 形象生动:比喻常常使用生动的形象来描绘事物,使课文更加形象逼真、感人肺腑。

例如,“她的笑容如同阳光洒在小草上,温暖而令人愉悦。

”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她的笑容温暖明亮的特点。

3. 意义深远:比喻不仅可以传递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形象,还可以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比喻可以拓展读者对事物的理解与感知。

二、对比的概念和特点对比是一种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的修辞手法。

对比的特点如下:1. 强调差异:对比通常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差异进行对比,以凸显它们的独特性和各自的特点。

例如,“他高兴地笑了,而她黯然神伤。

”这种对比使得两个人在情感表达上出现了明显的对立。

2. 突出特点:对比可以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例如,“春天的花朵如绚烂的火焰,夏天的花朵如炽热的火球。

”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明确地感受到不同季节花朵的特点。

3. 对立矛盾:对比常常运用矛盾和对立的手法,以增强课文表达的冲突和张力。

例如,“他是喜欢园艺的花农,她是崇尚自由的游牧民族。

”这种对比凸显了两个人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对立。

三、比喻与对比的辨析方法在理解和辨析语文课文中的比喻和对比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了解上下文:比喻和对比往往是在一段文字中出现的,通过把握整个句子或段落的语境来理解修辞手法的使用。

2019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练习指导

2019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练习指导

2019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练习指导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知识梳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高中语文之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高中语文之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1.定义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在考察两类事物有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证方法。

2.不同点(1)比喻论证比喻论证重点在“喻”,建立在“比喻”修辞格基础上,使说理形象和具体化。

如“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

从心理上来分析,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目疮痍。

他们往往把旁人的成功视作自己的失败,把旁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痛苦,整天处于一种极不舒畅、极不安宁的景况之中难以解脱,无来由的恨是他们唯一的心理活动。

试问,这样的人生尚有何乐趣可言?”(解读:该段为证明“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的观点,将嫉妒形象地比喻成毒虫,毒虫“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目疮痍”。

)比喻的喻体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可以合理地想象、虚构出某种情况或形象。

如在《拿来主义》中鲁迅为了说明怎么才是“拿来主义”,设了一个比喻: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

拿来主义者,应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对于宅子里的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的处理,应该是“占有,挑选”,鱼翅吃掉,鸦片送到药房,烟枪和烟灯送博物馆和毁掉,姨太太遣散,以此来说明对于外国文化如何进行“拿来”的问题。

(解读:“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是鲁迅想象虚构出来的。

)(2)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相同性质的事物作比较,重点在“较”,有一个比较推论的过程,重在说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和邹忌有相似点:同为上位者。

那么邹忌有受蒙蔽的经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

由此可以推出齐王也可能受蒙蔽: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类比论证的“类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事例,决不能随意虚构和设喻,一定要有真实性(已知性)的特点,这样推断出来的结论才能让人信服。

又如《六国论》中提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比喻与类比的异同

比喻与类比的异同

比喻与类比的异同比喻和类比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联系。

它们都可以用来传达某种意义或理念,但在使用方式和效果上存在一些差异。

相同之处- 联系对象:比喻和类比都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联系而产生效果。

它们在表达意义时都通过建立类似之处来帮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

联系对象:比喻和类比都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联系而产生效果。

它们在表达意义时都通过建立类似之处来帮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

- 修辞手法:比喻和类比在修辞学中都属于常见的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演讲和写作中。

修辞手法:比喻和类比在修辞学中都属于常见的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演讲和写作中。

- 表达隐含意义:比喻和类比都有能力传达隐含的意义和观点,使得文本更富有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表达隐含意义:比喻和类比都有能力传达隐含的意义和观点,使得文本更富有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异同之处- 使用形式:比喻通常以“像”、“如”等词语作为连接,通过直接陈述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比较。

类比则更多地使用“像”、“如同”等引导词,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

使用形式:比喻通常以“像”、“如”等词语作为连接,通过直接陈述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比较。

类比则更多地使用“像”、“如同”等引导词,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

- 语义表达:比喻主要通过隐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的特征或形象应用到另一个事物上,以便更形象地传达意义。

类比则更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更注重理性的传递。

语义表达:比喻主要通过隐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的特征或形象应用到另一个事物上,以便更形象地传达意义。

类比则更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更注重理性的传递。

- 视角角度:比喻往往是基于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知,因此比较主观而具有个体差异。

类比更多地基于客观的共性和普遍性,帮助读者或听众更广泛地理解。

视角角度:比喻往往是基于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知,因此比较主观而具有个体差异。

比喻类比的区别

比喻类比的区别

比喻类比的区别一般来说,类比和比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把两者混淆在一起。

实际上,类比和比喻还是有所区别的,只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什么是比喻?比喻是通过打比方让概念形象化的一种修辞方式。

常用于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小品。

它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根据所比喻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必须是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类比中没有相似点,是不能构成比喻的。

例如:1、把藤蔓的生长比作“抽出新枝”,将树木的高大比作“已经生成新叶”。

显然,两个比喻都是比喻,但前一个比喻更侧重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去描写藤蔓生长状态,后一个比喻则更侧重从质的变化的角度去描写树木生长状态。

由于比喻侧重点不同,所以后者并非类比。

2、2、拟人类比(1)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

如:柳条儿把长长的辫子甩到身后,像小姑娘拖着的长辫子在风中翩翩起舞;桃花、杏花争先恐后地开放,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2)用某一生物特性或习性作比喻。

如:这些流光溢彩的蝴蝶,真像一群群色彩斑斓的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

(3)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动作、声音、颜色、味道等作比喻。

如:看到这情景,你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用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作比喻。

如:有一次,孔融告诉曹操:“我家的梨和你家的果园不是一个性质的。

”曹操知道他这是在讽刺自己的,就问他:“那你说怎么才算一样呢?”孔融说:“用篱笆把园子围起来,不准外人进入,我就服了你!”( 5)根据词义作比喻。

如:早春的雨,细细地下着,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春雨像无数的蚕娘吐出的银丝。

3、借代类比(1)用事物具有或代替某种事物作比喻。

如:大公鸡的嗓门像火车头的汽笛一样响亮。

(2)用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如:现在已到了梅雨季节,天气阴沉,雷声隆隆,闪电划破了天空。

小张连忙关紧窗户,拉上窗帘。

突然,一个黑影掠过,一只猫从窗口窜进来。

(比喻形容) (3)用03202用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比喻和比较的区别

比喻和比较的区别

比喻和比较的区别摘要:一、引言二、比喻的定义及特点1.比喻的定义2.比喻的特点3.比喻的类型三、比较的定义及特点1.比较的定义2.比较的特点3.比较的方法四、比喻与比较的区别1.表达方式的区别2.作用和目的的区别3.表达内容的区别五、比喻与比较在写作中的应用1.比喻的应用2.比较的应用3.综合运用比喻和比较的技巧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文学创作和日常表达中,比喻和比较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们都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丰富表达效果。

但比喻和比较在表达方式、作用和目的以及表达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比喻的定义及特点1.比喻的定义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用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种事物,使读者或听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所要表达的意义。

2.比喻的特点(1)比喻具有相似性:比喻的基础是两种事物之间在某一方面存在相似性,如形状、颜色、功能等。

(2)比喻具有隐喻性:比喻通过将一种事物隐喻为另一种事物,使读者在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时,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3)比喻具有形象性:比喻能使人形象地感受到所要表达的意义,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3.比喻的类型(1)明喻:直接将本体和喻体相提并论,如“她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2)暗喻:隐蔽地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如“她是一朵盛开的花”。

(3)借喻:借助喻体来代替本体,如“他是一匹狼”,实际上指的是他具有狼一般的勇敢和果断。

三、比较的定义及特点1.比较的定义比较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对照,以突出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从而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

2.比较的特点(1)比较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比较需要比较的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便进行对照。

(2)比较具有对照性:比较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对照,使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

对比和比喻的区别句子

对比和比喻的区别句子

对比和比喻的区别句子1. 比较、对比和比喻比较与对比的区分这的确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比喻与比较到底该如何区分?应该说事物是模糊的,如果硬要某件事一个明确的放之四海的标准,的确难。

我们只能相对模糊一点。

但人们总试图明白一点。

那就矛盾一点吧。

就比喻比较而言,有一个大众的看法是,比喻是不同类之间的相比,比较是同类之间的相互比较。

但又不是绝对的,所以我认为还可以再加一个标准,那就是比喻是用来描写的,比较则是用来描述的。

描写就可以夸张,描述则要实事求是。

力求客观。

2. 比喻句和排比句的区别1、含义不同:(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排比句,英文是Parallelism sentence,指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2、主题结构不同:(1)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2)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

3、分类不同:(1)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① 明喻: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

(会出现明显的比喻词)②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喻词。

③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没有比喻词。

(2)排比有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之分。

3. 比作和比喻的区别1.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一、【比喻论证】1 、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被比方的事物叫“ 本体”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喻词” (像、是、如等)。

3 、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二、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 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

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专家回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1、对比论证: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也称比较法。

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今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修辞方法复习: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教学中比较、对比、类比、比喻四手法极易混淆,尤其是对比、类比,很多学生感觉模糊,难以明确区分,现陈列于此。

类比和对比都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如文章中“不厚之风与九万里旋风”形成对比,就是为了突出九万里旋风。

“不厚之水载草芥与载杯”对比,也是为了突出“置杯焉则胶”。

类比论证: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

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

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

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

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比喻是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

而类比是两种东西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的。

比喻和类比,宛如两朵艳丽的奇葩,开放在语言艺术的广阔天地里,它们平凡而又神秘,相似而又相异。

请看以下两例。

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个段绝细绝轻的白沙巾。

(郑振铎《海燕》)(二者相似吗)
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王充《订鬼》)(说的道理一样吗)
以上两例,一为比喻,一为类比。

就其结构形式而言,均由主客体两部分构成,且常有“如”与“犹”之类联结词,这是他们在表现形态上的相似之处,因而又是极难区分之处。

面对这类语言现象,倘要论及孰为比喻,孰为类比,如果单以结构形态为据,恐怕很难辨得清。

但是,若能透过现象寻其本质,却也不难找到区分的方法。

从例中可以看出,作者以“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的女郎”设喻,借以描纱飘浮着“几件薄纱似的轻云”的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天空”,形象地勾勒出淡雅秀丽的夏日海空气象。

用作本体的天空属自然范畴,用作喻体的女郎属人类范畴,二者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然而在形态上却有着相似的特点:蓝色的主体上衬着白色透出艳丽迷人的魅力。

例将“人病见鬼”与“伯马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相类比,用以证明“病者所见非鬼”的观点。

“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由于神志高度凝聚,进人迷离恍惚的境界,出神入化,形成错觉;同理,人体病痛,精念存想,忧愁恐惧,神志恍惚,便会“见鬼”,与“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当属同类,既然“伯乐、疱丁所见非马与牛”,所以“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两相类比,有力地否定了鬼的存在,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熠熠光辉。

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例与例结构相似,手法不同,例是比喻,例是类比,例中用作本体的天空和用作喻体的女郎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点,故得以构成比喻关系。

例中用作本体的“人病见鬼”,与用作类体的“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是本质相同的一类事物,幻觉乃其共同特点,因而形成类比关系。

由此看来,用作本体和喻体的两事物,非同质同类,是形成比喻的前提;有相似点,是形成比喻的关键。

用作本体和类体的两事物,同质或同类,是形成类比的前提,有相同或相似点,是形成类比的关键,这是比喻和类比的分水岭。

构成比喻的两事物,之所以必须是非同质同类,其原因在于同质或同类事物之间,只存在对比或类比的关系(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苏轼《古钟山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是同类事物形成的对比,例是同质事物形成的类比。

用作类比的两事物,之所以必须同质或同类,因为“类”者,属性同也。

只有属性相同的事物,才有构成类比的可能和价值。

如: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当然是荒谬的,例中以此与“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神色”相类比,描述了杨二嫂对“我”的愤慨和蔑视。

比喻和类比的形成,都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主、客体的比较,显示出两种事物的相似或相同点来,这是二者得以形成的前提。

尽管如此,比喻和类比毕竟不能混为一谈。

作为人们透视和反映世界的手段,比喻属于修辞范畴,类比属于逻辑范畴。

比喻在“喻”,以彼喻此,显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或神似;类比侧重“类”,以彼类此,显示本体与类体之间的神似或质同。

比喻重在形象化描述,以生动形象的喻体映衬本体,给人以美的愉悦;类比侧重相类性推理,以鲜明生动的类体去证明本体,给人以灵活的启迪。

比喻和类比,本质不同,形式多变,用途各有千秋。

由于比喻具备生动形象的特点,因而常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说明或议论说理中,比喻也常大显神通。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盖。

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缯,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白居易(荔枝图序》)
例运用的比喻说明事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分别以帷盖。

红缯,冰雪为喻,依次说明了荔枝的树形和果实等方面的特色,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
例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阐述事理,构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楚整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例中,晏子以橘的生态变异与人的习性的变化相类比,阅述了只要环境改变,物性就会改变的道理,既回敬了楚王,又不失体面,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总之,比喻和类比,各具特色,尽展所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