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之条件反射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1.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又称为非条件反射,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吮吸反射,抓握反射,性反射,朝向反射,防御反射。

2.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个体生活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它是反射结构的基础,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效应器4.无条件性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5.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6.外抑制:当外界新异刺激出现时,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

7.超限抑制:是由相对过强过多的刺激引起的抑制8.消退抑制:是由于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是条件性抑制的基本形式9.分化抑制:在建立条件反射时,只对条件刺激加以强化,对近似刺激不予强化,使近似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10.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上的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11.正诱导:由抑制过程引发或加强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12.负诱导:由兴奋过程引发或加强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13.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4.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15.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6.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7.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18.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19.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2.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是用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23.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24.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分为感觉的下绝对阈限和上绝对阈限25.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型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26.适宜刺激: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2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信息整合的反映28.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29.知觉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30.知觉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31.知觉恒常性: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32.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33.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普通心理学》大纲(入门考)

《普通心理学》大纲(入门考)

页眉内容《普通心理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二、个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的构造与机能二、突触第二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和反射弧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第四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机能一、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三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二、注意的特点三、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广度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五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二、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第二节知觉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二、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整体性2.知觉选择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距离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种类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语义记忆4.情绪记忆5.运动记忆6.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7.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第二节记忆过程一、识记1.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3.意义识记4.机械识记二、保持三、遗忘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2.影响保持的因素3.遗忘的原因(1)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2)复习第三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八章表象和想象第一节表象一、表象的概述二、表象的种类三、表象的作用第二节想象一、想象的概述二、想象的种类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九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二、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4.聚合思维5.分散思维第二节概念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种类和功能1.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2.概念的功能3.概念形成的过程(1)抽象化(2)类化(3)辨别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第三节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二、情绪情感的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二、情感的种类第三节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理论二、坎农丘脑说三、阿诺德的认知-评估说四、沙赫特的三因素理论第十一章意志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行动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果断性三、坚韧性四、自制力第十二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二、需要三、动机第二节气质的概述一、什么是气质二、气质的体液说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第三节性格的概述一、什么是性格二、性格和气质的相互关系三、性格的结构第四节性格理论一、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三、霍兰的类型理论四、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概述一、什么是能力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第二节智力结构理论一、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二、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液体智力三、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四、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五、智力的多元智力理论第四节智力测验一、智力发展的趋势二、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第五节能力的个别差异一、能力的类型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三、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普通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普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3.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4. 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5.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6. 抑制: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的活动。

7. 动型:即动力定型,是指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一次出现。

8. 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9. 意识: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0.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1.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2.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 感受性: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14.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16.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7.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8.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9.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第六章感觉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

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心理学家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规定为绝对阈限。

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6、韦伯常数: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

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7、费希纳定律:S=KlogR+C,这里,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

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9、暗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分辨出黑暗中的物体了10、光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由漆黑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时,开始就感到炫目耀眼,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就能清楚看清了11、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12、感觉的基本规律,举例说明: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②感觉的一般特征⑴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⑵感觉对比:从同一张灰纸上剪下的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不同背景纸上,由于背景的灰度不同,感觉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⑶感觉的相互作用: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⑷联觉:红橙黄暖色调;蓝青绿冷色调⑸感受性的发展和补偿:③感觉后效④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13、除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哪些感觉?各有什么特点:(1)皮肤感觉①触压觉——触觉与压觉②温度觉——冷觉与热觉(2)痛觉(3)嗅觉和味觉(4)内部感觉(机体觉)(5)运动感觉(动觉)(5)平衡感觉(静觉);(6)内脏感觉—饥、渴、痛、温等机体状态的感觉第七章知觉1、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对物体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3、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易混易错 — 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易混易错 — 心理学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易混易错1:无条件反射VS条件反射1.吃酸梅流口水是()。

(单选)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可知属于无条件反射,故选B。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动。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是指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

可知都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第二章认知过程易混易错1:知觉的基本特性1.士兵在战场上穿迷彩服以达到隐蔽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知觉的()。

(单选)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题干中士兵穿迷彩服是减少自己和背景之间的差别,差别越小,越不易被别人发现,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故选A。

B项,士兵只是通过穿迷彩服减少自己和背景之间的差别,不存在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没有利用知觉的整体性,故不选。

C、D两项均为干扰项,较容易排除。

易混易错2:感知规律1.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的规律是()。

(单选)A.差异律B.活动律C.组合律D.应用律【答案】A【解析】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

故选A项。

易混易错3:陈述性记忆VS程序性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学习游泳之前,小兰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游泳相关的知识。

小兰对游泳知识的记忆是()。

(单选)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瞬时记忆D.短时记忆【答案】A【解析】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风俗:是社会上自然形成的,多数人长期遵守的一种行为方式。具有自发性和持久性。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他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响过程。
角色:指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被该社会和团体所规定了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包括:一、学习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二、学习角色的态度和感情。
内部感觉: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称为内部感觉。属于这一类感觉的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机体觉)。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问答。
反馈: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是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反应的情报(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的调节效应器的活动。
自我同一性:指确信我就是我本身而非其他这一过心理过程,其中包含“我”的持续性和统一性两方面。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三)
默许心向反应:在问卷调查中,被试没有看清题目而不假思索的作出“是”的反应倾向。
本能行为:指物种典型的、遗传的、刻板定型行为。
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反应。
去极化: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兴奋,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降低,膜内电位升高,于是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少,这种状态称为去极化。
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无细胞质的沟通,其接触的部位就称为突触。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4)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4)

反应时ABC(ABC of reaction time):亦称“减数法”。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理论。

唐德斯在人差方程式的启发下,以简单反应时为基础,用减数法来获得不同心理反应所需的时间。

A为简单反应,只有基线时间,B为选择反应,包括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C为辨别反应,包括基线时间和辨别时间。

三种反应所需的时间分别称为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其中B最长,C次之,A最短,C减去A得到辨别时间,B减去C得到选择时间。

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A反应时”、“基线时间”。

反应时的一种。

在简单反应时实验中,仅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对其立即作出反应所花费的时间。

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首先提出。

这个时间包括刺激输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刺激,以及将神经冲动传到相应的肌肉群所需的时间。

是组成复杂反应时的基线时间。

刺激因素、练习次数、动机等因素会影响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B反应时”、“复杂反应时”。

反应时的一种。

在选择反应时实验中,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刺激,被试被要求分别对每一种刺激作出不同反应所花费的时间。

是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三种反应时中最长的一种。

由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组成。

辨别反应时(discriminativ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C反应时”。

反应时的一种。

从刺激呈现到刺激得以确认并作出反应之间心理操作耗费的时间。

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首先提出。

在辨别反应时实验中,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刺激,但是只要求被试对其中一个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刺激则不作反应。

包括刺激确认时间和简单反应时间,即刺激辨别时间和基线时间。

刺激的相似性和数量会影响辨别反应时。

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干扰因素影响反应时的现象。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特鲁普(John Ridley Stroop,1897—1973)设计了一个实验。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心理学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旨在了解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模型,试图解释和预测人类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对普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总结概要。

一、认知心理学理论1.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的思维过程类似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式。

人的感觉系统接收到外界的输入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内部表示,最后进行加工、存储和检索等处理。

这一理论解释了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认为人是社会学习的产物。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人们是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社会信息的。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阿尔伯特·班德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影响其行为和努力程度。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思维和知识发展。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最终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2.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关注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列维·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支持下进行的。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人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1.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和无意识的驱动,人的人格形成受到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理论包括了心理结构模型(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动力冲突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等。

2.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试图描述和度量人的个体差异。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五因素模型,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一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健康和人际关系等领域。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心理现象意志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心理发展史(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3、心理流派的分类(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端脑8、大脑的四个“叶”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顶叶——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什么是条件反射

什么是条件反射

什么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和动物通过多次重复的经验,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形成的自动反应。

这个概念最早由俄国学者伊凡·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提出,并在其研究中得到了深入发展和解释。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他观察到狗在给予食物之前发出的呼唤声可以使其开始分泌唾液。

他发现,当狗重复多次处于这种刺激条件下后,它们开始将食物的味道与呼唤声联系在一起,并在仅仅听到呼唤声时就分泌唾液。

这种自动、无意识的反应被称为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首先,存在一种无条件刺激,比如食物,它能引起生理或心理上的反应,比如唾液分泌。

接着,当这个刺激与另一个中性刺激,比如呼唤声,同时出现时,这个中性刺激开始与无条件刺激发生联系。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无条件刺激是食物,中性刺激是呼唤声。

食物的存在引起了狗的唾液分泌,而这个中性刺激也同样出现。

经过多次重复,狗开始将呼唤声与食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仅仅听到呼唤声时就分泌唾液。

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反射在人类和动物的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的日常活动都是基于条件反射进行的。

比如,听到闹钟声时醒来,看到红灯时停车等。

这些行为都是通过多次重复的经验而形成的自动反应。

除了简单的条件反射,还存在一种更复杂的条件反射,叫做高阶条件反射。

高阶条件反射是在一个已经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另一个中性刺激。

比如,当一个中性刺激与原来的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这个中性刺激也开始引起相应的反应。

条件反射的研究不仅仅对于理解动物行为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学习有很大帮助。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可以用于训练动物和人类,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而言,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通过多次重复的经验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形成的自动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训练和学习来增强或削弱。

条件反射在人类和动物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

深入了解和研究条件反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关于条件反射的概念

关于条件反射的概念

关于条件反射的概念
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这种联系通常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条件反射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形成。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刺激信号(如铃声)与非条件刺激信号(如食物)一起出现,使动物学会将刺激信号与非条件刺激信号等同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反射行为。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动物的行为结果(如按下按钮)与刺激信号(如灯光)一起出现,使动物学会对刺激信号做出特定的反应。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刺激信号的呈现、有机体的反应、奖励或强化机制等。

其中奖励或强化机制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因素,它能够增加动物对刺激信号的敏感度或反应概率。

奖励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的,如食物、水、玩具等物质奖励和表扬、赞许等精神奖励。

在解剖生理学上,条件反射可以看作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它通过感知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信号,并由神经网络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导致有机体的反应。

这种反应反过来又作为反馈信息影响进一步的刺激信号的接收和处理,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

总之,条件反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活动和行为模式,它提高
了动物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条件反射法

条件反射法

条件反射法条件反射法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其核心概念是通过建立一个特定的条件刺激与相应的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引发学习和行为的变化。

这种学习法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俄国科学家伊凡·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他通过对狗的实验发现,当狗在食物刺激的同时,与食物接触的其他刺激(如铃声)发生同时出现,狗会在未有食物刺激的情况下,对铃声产生条件反射,而表现出类似于食物刺激的反应。

条件反射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动物的训练,也可以用于人类的学习和行为改变。

在教育领域,条件反射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通过将新知识或技能与积极的奖励或刺激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临床心理学中,条件反射法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行为疗法中常常使用条件反射法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或消除恐惧症状。

通过建立一个特定的条件刺激与恐惧反应之间的联系,患者可以逐渐减少对恐惧刺激的恐惧反应,从而减轻或消除恐惧症状。

此外,条件反射法还被应用于广告营销领域。

广告商通过将产品与积极的刺激(如美丽的模特、愉悦的音乐)联系起来,试图引发潜在消费者的条件反射,使其在看到产品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欲望,从而促使消费行为的发生。

然而,尽管条件反射法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争议。

首先,条件反射法只能引发简单的学习和行为变化,无法解释复杂的认知过程和情绪表达。

其次,条件反射法的效果和持久性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于条件刺激的学习速度和维持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再次,条件反射法容易受到干扰和干预,一旦条件刺激被抑制或逆向,学习和行为的反应也会逆转或减弱。

综上所述,条件反射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行为变化方法,它可以应用于教育、临床心理学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尽管它有一些限制和争议,但通过合理的应用和结合其他学习方法,条件反射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果、改变行为习惯和实现自我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一个刺激或事件与另一个刺激或事件之间的联结。

俄国的巴甫洛夫曾用经典条件反射的研究程序和方法来探讨条件反射的形成方法,即是以狗来做进行食物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也可以看到‘条件反射’的现象,例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一遭被蛇咬,十年怕锦绳’等,下面就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吧。

我跟姐姐住在一起,姐姐家有一两岁多小宝宝,小宝宝调皮可爱聪明至极啊。

每天要缠着我玩,还常常要我带着他出去玩,每次呢我带他出去玩都会给他穿戴好,自己呢也会打扮一番,换好衣服,换好鞋子,拎上包包跟家里人说再见就出去玩了。

前几次还好,他还不会那么激动,经过好几次以后,麻烦来了,后来每次出门啊,都得躲着他了。

每次他只要看见我在家换衣服,或者化妆,他就知道我要出门了,就开始嚷嚷要妈妈帮他换衣服,他是要跟我出去玩啊,至此以后我要出门都得躲着他了。

后来,因为每次我都会偷偷不见,所以他有时干脆就帮我把包包拎着,在门口等着,还会挥挥手跟家里人说‘拜拜’意思他也要出门了。

小孩子真是聪明啊,大人出招他还会拆招呢。

实际上这也是条件反射形成的一个过程。

经过几次带宝宝出去玩以后,宝宝知道外面好玩了,就常常缠着我要出去玩。

从刚开始不懂,到久而久之熟悉了我们每次要出门都会做的一些准备,所以演变到后来我只要一收拾打扮他就知道要出门了。

其实,我化妆收拾这件事在小宝宝心理已经与出门之间建立起了联结,所以就给宝宝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只要我收拾好了就会带他出去玩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