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卢卡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性即康德–黑格尔的自然律–(盲 目)自然必然性–合规律性之意。 历史性存在与自然性存在不同,就是 因为自然性存在是按照因果必然性来运行, 因而, 自然性存在是需要在科学中被解 释的。而历史则还需要人类自身的自我意 识的参与才能运行, 就是说,人类历史 需要辩证法。辩证法不是别的, 只是帮助 历史显现为何种历史的逻辑。因此, 历 史只能通过辩证法进入人的思维之中,人 则需要在辩证法的意义上获得历史的本质。
1930-1945年是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 在苏联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 理论的时期,这一阶段卢卡奇总的思想倾向 是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向回退,更接近于 共产国际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往往 被称作卢卡奇的“斯大林主义时期”或“苏 联时期”。
这期间,他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许多观 点做了自我批评,从理论立场上更接近在共产国际 中占主导地位、按斯大林理解所表述的正统马克思 主义;他还从这一立场出发,对存在主义等现代人 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这一时期卢 卡奇的理论著述很多,主要有《青年黑格尔》、 《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等。
卢卡奇坚持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 他从探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这一 问题开始,围绕如何解答这一根本性的问 题,卢卡奇主张从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方 面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 究”,求出正确的答案。这主要还是针对 第二国际的“科学主义”的态度进行批判。 而卢卡奇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 纯粹“科学”的东西, 而是一种“辩证 法”。马克思是思考人类历史性生存问题 的。对于这个问题显然要以“辩证法”来 对待。
1919-1929年的十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克思 主义思潮的时期,由于这十年卢卡奇主要在维也纳 活动,因此也可以称作“维也纳时期”。十月革命 的胜利,鼓舞了各国的无产阶级,匈牙利也于1918 年10月暴发了无产阶级的武装革命,并于1918年11 月成立了匈牙利共产党。卢卡奇于1918年12月加入 匈牙利共产党,并投身革命。 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卢卡 奇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8月匈牙 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卢卡奇同 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移居维也纳。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公 式和结论。这种方法是把整个人类历史看作有机的 整体,突出实践性。如其所言:“不是经济动机在 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 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着决定性的区别”。
“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 接受马克思的一些研究成果。它不是对这 个或那个命题的‘信奉’,也不是对‘圣 书’的解释。与此相反,正统马克思主义 指的只是方法。”而这个“方法”便是总 体性的辩证法。
卢卡奇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概 括为反“物化”(Materiazation)。其基本观点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隶属于它的个人在 精神上“被商品生产所创造出来的物化所毁 灭。”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 阶级“抹去了”包括诗人在内的“一切向来受 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使他们成 为被“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在《资本论》 中,他又嘲讽地以“金钱拜物教”指谓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意识形态。
但同时,他也由此遭致了许多批评,特别是受 到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和理论家的严厉批判和指责。 而到了1928年,卢卡奇又因为“勃鲁姆纲领”而进 一步遭到批评。当时,卢卡奇化名“勃鲁姆” (Blum)为匈牙利共产党起草一份新纲领,提出 要建立以资产阶级民主为基础的“无产阶级和农民 的民主专政”。这一纲领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斥责为 社会民主党的“取消主义的纲领”。在1919年到 1929年间,卢卡奇的主要理论著述是1923年发表 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是纯粹的研 究历史事实的“科学”? 正是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就是以第二 国际为代表的科学主义, 另一种就是卢卡 奇所理解的辩证法的态度。 当我们说历史是按照某种内在目的发 生的, 这个目的不是在历史之外某个地方 神秘存在的, 只是说,历史是在我们思辨 的思维中显现为历史的。人总是为了自身 去建立某种“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 历史的本质。
卢卡奇指出,黑格尔哲学的优点在于承认
历史的重要性。黑格尔将主体看作历史过程 的原动力和产物,从而排除了主体和客体之 间的对立,确立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同一。 然而,他又认为,黑格尔同一的主体和客体理
论使马克思成功地在历史内部找到了同一的主体 和客体,这就是有自我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无产阶 级。
此种论断基于如下认识论:认识不是简单 的直观,不是消极地反映现实,而是实践。 他反对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分开,主张要用 总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客观世界。这样一来, 实践就不可能是单个人的实践,而应是阶级 的社会实践,因为,只有人数众多的阶级才
如果按照科学思维,社会历史的进步也 是由客观的历史活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合力”而决定的,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就没有积极意义了。恩格斯对社会历史进步 的所谓的“合力论”就符合了这种科学思维。 这是一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把这种因果性思维所理解的社会看 作是“从事后”思索的结果。言外之意, 马克 思主张“事先”思索。科学思维总是按照因果 性法则来理解历史进步的。而按照因果性就总 要从“从前”的某种存在来推导出将来的存在, 过去决定现在和将来。在这个意义上, 历史发 展与人的那种为“未来”而构造的能动性意识 没有关系。因为无论怎样,历史都会“进行”下 去的。所以, 这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也就是 “历史宿命论”。
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只能与一个向度发生关系:主体与 客体的关系。 作为一种方法论,“总体性辩证法”要求全面、历史地看待 研究对象, 把握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趋势, 从 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纬度;而“自然科学实证 主义研究方法”则是孤立、静止和无批判地看待它所要研究的 对象, 从而起到了肯定现实的功能。 作为一种本体论,“总体性辩证法”是一种主、客体相互 作用的辩证法, 只能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实践”则是联 系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 “人的实践”为基础、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现代 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只有建立在现代实践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 马克思 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的价值和命运的 关怀。
wk.baidu.com
在费尔巴哈看来,主体是“人”,客体是 “你”,主体在同时又是另一主体的客体, 所以主体和客体是同一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是平等的,就象主体实质上是“主体客体”一样,客体在实质上即是“客体-主 体”;不仅主体(人)有能动性,而且客体 (人或物)也有能动性。 可见,费尔巴哈在人本身基础上提出的主 体客体理论上本质上是自然主义的。
(二)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体 和客体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主体是“非对象的、 唯灵论的存在物”,主体的本质是自我意识; 而客体则是主体设定的,其本质是抽象的意识。 这样,主体的能动性就只能是抽象的、精神的 能动性。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就表现为主 体(理念、精神)将自身设定为客体又对之加 以扬弃、最终复归自身的过程。显然,黑格尔 唯心主义主体客体理论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 色彩。
有反省的心则无过,有谦虚的心则无骄, 有感恩的心则无愧,有服务的心则无懈, 有正直的心则无邪
第二讲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格奥尔格· 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 -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 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目录 历史与阶级意识 目录:新版序言(1967) 序言(1922)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 卢森堡 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Ⅰ.物化现象 Ⅱ.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 Ⅲ.无产阶级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合法性和非法性 对罗莎· 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人名索引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阶级意识, 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呢?
历史并非是纯粹的事实,人总要对自身 的历史性生存给出某种“理解”和“解释”, 而这些解释活动才真正构成了历史的本质。 历史是惟一在人自身的“意识”中显现的东 西,这样就需要有一种从“历史”出发的自 我意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质就是历 史发展到资本主义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人类 自身的一种自我意识。
对方法的本质,他用“支配现实的”“具 体的总体性”的范畴来注解。总体性的方法 即研究历史变迁中的延续性以及延续中的变 化和转型的一种方法。其审视对象是历史的 延续、变迁及转型的过程,即世俗性的物质 生活以及社会革命的过程。
在苏联、东欧和中国这样的地区和国家, 由于统治阶级的力量比较强大,革命的力量 相对弱小,所以革命的领导者总是十分重视 对策略问题的探索。显而易见,这种政治斗 争和政治革命中的策略,相对于哲学来说, 就是方法论问题。
阶级意识:第一,它不是个别人的意识,而是集 体的意识,个人意识不可能支配历史发展的进 程; 第二,它不是普遍的工人们的意识,而是无产阶 级的历史利益的合乎理性的表达,是同现实生 活中的工人阶级意识完全不同的东西; 第三,它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有可能通过 政党而体现出来。
阶级意识的威力在于它可使一个阶级 成为统治阶级,“因为一个阶级能够成 为统治阶级就意味着,这个阶级是从它 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出发的,并据此 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卡奇回到了匈 牙利,任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和美学教授,并当选为匈 牙利科学院院士,此后,直到1971年逝世,他一直 留在匈牙利。 卢卡奇晚期的理论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同教学活 动相结合。从40年代末就成为卢卡奇学生的一批青年 理论家,如A· 赫勒、G· 马尔库什、M· 瓦伊达等人, 在卢卡奇的精心指导下,到了60年代形成了东欧新马 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布达佩斯学派。 一方面,他继续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一些观 点进行自我批评,但另一方面,他又超越了苏联时期 的保守的斯大林主义立场,试图以社会存在本体论、 日常生活等新的理论范式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的研究
这部著作包括八篇论文,包括了作者1919
年至1922年期间在党的工作岗位上对革命运动 的理论问题和组织问题进行思考而写下的八篇 文章,以及专门为此书而写的《物化和无产阶 级意识》和《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两篇。
他声称要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并要帮助人们弄清楚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真正 含义及其性质。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的问世。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 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 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 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 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 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
一、卢卡奇的生平 1885年4月1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 富有的犹太人家庭;29岁时出版了长达千页的 两卷本现代戏剧论集,并以《戏剧的形式》的 论文于1906年在布达佩斯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前后,为了写作关于现代戏剧的专著 研读了《资本论》。在1912-1917年间,他 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 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研 究影响了他一生的理论思索,因为在这期间, 他直接接触了胡塞尔、李凯尔特、文德尔班、 狄尔泰等著名哲学家,特别是直接就教于著名 生命哲学家齐美尔和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并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布洛赫成 为同学和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