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1. 知识回顾。
(1)句子对对碰。
(连一连)床前明月光______ 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______ 疑是地上霜读书百遍______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______ 其义自见(2)______用尾巴拨水,______用尾巴赶蝇子,______用尾巴掌握方向。
(填序号)①燕子②小鱼③老牛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自然丰富多彩:“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多么浪漫:“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
”多么难舍;“______,春风花草香”,多么美丽;“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多么幽静:“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多么快乐;“______ ,一枝红杏出墙来”,多么大胆。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
”多么奇特;“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
”多么活泼。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
”多么懂事;“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 。
“多么悲壮苍凉。
(2)小燕子优美可爱: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______,多么像______哇。
停着的燕子______ ,谱出一支______ 。
(3)长城雄伟壮阔: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______,曲折蜿蜒。
东起______,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______ 。
3. 读《三字经》选段,完成练习。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1)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
这个故事对应上文中的哪一句?请用横线画出来。
(2)你能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3)“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善”和“远”都位于句末,同时都有复韵母an,整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
你能用“o”圈出一组这样的字吗?4. 背一背,连一连。
敏而好学______ 晚霞行千里朝霞不出们______ 云深不知处幼不学______ 行万里路只在此山中______ 老何为读万卷书______ 不耻下问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专项练习含答案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
1.将故事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写出这两
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湖光和月光互相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柔
和之美
B.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青螺,写出了湖水的
清澈
C. 这首诗勾勒出一幅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1.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2.湖面未打磨的镜子平静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光交
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就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3.B
解析:此题考查考查理解古诗的能力。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古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是正确的,但是是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写出君山的清脆,因此B项是错误的。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生:坐:红于:_________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初秋。
B. 深秋。
(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白银盘:青螺: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像。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为学校增添了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读得,读得;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4.我很喜欢这个小学,因为:三、阅读《灰雀》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4.古诗三首一、标准化试题:1.(生字运用)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1)教师节到了,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zèng sòng ( )给liú()老师.(2)歪xié( )的小jìng( )旁,几株cán jú()傲shuāng( )挺立.(3)yuàn zi( ) 墙壁上yìn( )画的图案有guīzé( ) 地pái liè( )着,看上去极其美丽.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石径.(jìn jìng) 增.添(zēng zhēng) 犹.如(yoūyóu )残.菊(cán chán ) 赠.送(zèng zhèng) 斜.阳(yúxié)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jǘ) 橙.黄(céng chéng)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①挑起帘子②挑担③挑夫④挑拨⑤挑战⑥挑选[tiāo]: [tiǎo]: .4.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寒赛)假比(寒赛) 石(径经) (橙登)子(残钱)缺金(残钱) (增赠)加 (增赠)言5.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1)停牟坐爰机林晩. ( ) A.坐下 B.乘车 C.因为(2)荷尽已无撃雨盖. ( ) A.尽头 B.全部 C.完,指凋谢(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风声. B.雨声. C.鸟叫声.(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乘,搭. B.因为. C.坐下.(5)知有儿童挑促织.挑( ) A.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B.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促织( ) A.青蛙. B.蝈蝈 C.蚂蚱 D.蟋蟀.6.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本课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2)“寒山”指的是作者所游览的山的名字.( )(3)“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美丽景色你都要记住.( )(4)“知有儿童挑促织”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作者想到的.( )(5)《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刘景文是作者的好朋友.( )7.根据情境写诗句.(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爸爸不禁吟诵道:“, .”(2)深秋时节,落叶满地,秋草枯黄.可是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时,又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这不正是苏轼的诗句“, .”中描写的那样吗?(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代诗人叶绍翁的名句:““, .””8.根据意思写诗句.(1)(我让车)停下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被秋霜染过,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 . .(3)夜深了,篱笆深处,灯火闪烁,料想那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 .(4)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阅读理解.(一)山行. , .. , .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来.4.这首诗主要写了寒山、、、枫林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5.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 , .”.(用原文诗句回答)6.诗中将和作比较,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7.诗人先写远处的“寒山”“”“”“”,再写近处的“”,按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8.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赠刘景文. , .. , .1.默写古诗.2.本诗描绘的是时节的景色,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作者描写了、、、四种景物.4.诗句中“擎”读( ),意思是( )A. qíngB.qínC.双手捧着D.举,向上托5.第三、四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两句诗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的萧瑟景象.6、下列被称为花中君子的是( )A、橘 B、桃 C、菊 D、荷7、橙黄橘绿时是( )时节.A、初秋 B、仲秋 C、初冬 D、深冬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三)夜书所见. , .. , .1.默写古诗.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诗中,诗人听到的是“”,看到的是“”,想到的是“”.①篱落一灯明②梧叶送寒声③儿童挑促织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A.思念友人B.赞美秋天C.思念家乡D.赞美儿童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1)诗句中形容声音的词语是“”.(2)通过“”“”,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6.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7.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赠送刘2.斜径残菊霜3.院子印规则排列2.jìng zēng yóu cán zèng xiétiǎo júchéng3.②③⑥①④⑤4.寒赛径经橙残钱增赠5.(1)-(4)CCAB (5)B D6.√××√√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二(一)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动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唐杜牧3.秋天三四4.石径白云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枫叶二月花7.石径白云人家枫叶由远及近8.晚秋的枫林中,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时的鲜花还要红艳.(二)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深秋宋苏轼3.荷、菊、橙、橘4.A D5.比喻荷尽菊残6.C7.C8.B(三)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止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2.宋叶绍翁自己的家乡3.②①③4.C5.萧萧寒声秋风秋季6.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也叫蛐蛐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是孩子们在捉蟋蟀7.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古诗三首》是谁的作品?A. 杨洪基B. 王维C. 孟郊答案:B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由以下哪位唐代诗人创作的?A. 杜甫B. 白居易C. 柳宗元答案:C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写的是哪一季节?A. 春天B. 夏天C. 冬天答案:C4.《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指代答案:A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独立揖尔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A. 寒风B. 外面的天气C. 寒冷的北方答案:C二、辨识题1. 请辨识下列句子是否出自《静夜思》。
A.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A2. 请辨识下列句子是否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C.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A三、解答题1. 请简要描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情景描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一位名叫武判官的官员离开北方归京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北方寒冷的自然环境,如大风卷地的白雪,寒冷肃杀。
同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表现了武判官感慨自己东巡察访的艰难和寂寞,以及回到京城后的欢乐和热闹。
2. 解释《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意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一个寂静的夜晚,窗前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让人产生可能是霜华的错觉。
这描绘了诗人一个人静静地独坐在床前,看着窗外的月光,感慨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3. 比较《静夜思》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静夜思》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描写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但它们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第一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1.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3.(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4.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例: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古诗专项-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测试一、选一选,填一填。
1.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C.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D.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不正)2.《赠刘景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A.唐叶绍翁B.唐王维C.唐李白D.宋苏轼3.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对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二、积累与运用。
1.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明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乘、搭B.因为C.把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量(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íng íng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3)“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填人名)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1. 填空。
(1)有志______,无志______。
(2)关公赴会——______(3)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
2. 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所见[清]袁枚牧______,______振______樾。
______,______。
3. 按照古诗内容填空并作答。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_____。
(2)诗人主要描绘了西湖的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 按原文填空。
(1)读书______遍,其______自见。
(2)池草______,山花______,鱼出水,鸟______。
(3)蚂蚁搬______蛇过道,大雨不久______来到。
(4)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______的水花。
(5)______明月______,疑是地上霜。
5. 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静夜思中,最能表现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师傅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中雾气太浓,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儿。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诗句______,______。
(3)人们在______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
6. 和大人一起读(《小兔子乖乖》,再填空。
(填序号)______来了,小兔子没开门。
______来了,小兔子开了门。
①灰狼7. 积累(1)不以规矩,______。
(2)遥知不是雪,______。
(3)与朋友交,______。
(4)早起勤耕作,______。
(5)______,人无志不立。
8.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举头望明月,______。
(2)______ 青,______红,鱼______,鸟______ 。
(3)小荷才露______ ,早有蜻蜓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专项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测试一、选一选,填一填。
1.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C.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D.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不正)2.《赠刘景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A.唐叶绍翁B.唐王维C.唐李白D.宋苏轼3.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对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二、积累与运用。
1.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明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乘、搭B.因为C.把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量(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A.qíngB.qíngC.双手捧着D.举,向上托(3)“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填人名)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加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答案。
一、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
秦风里的古诗属于( )。
A.抒发心情的诗歌B.描述风景的诗歌C.描写人物的诗歌选:B分析:秦风是写风景的诗歌。
答案解析:根据课文中所学到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秦风属于描述风景的诗歌。
因此,选B。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T)误(F)。
( )秦风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
( )秦风里的《蝉》这首诗是描写动物的。
( )《静夜思》是作者王之涣的自述。
(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的美景。
答:F、F、T、T分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判断。
答案解析:秦风是一种诗歌的体裁,不是特指某位著名的诗人,因此第一题判断为“误”。
秦风中的《蝉》是描写某种昆虫的,不是动物,所以第二题判断为“误”。
《静夜思》是作者李白的作品,不是王之涣的,因此第三题判断为“真”。
描绘夕阳的一句诗适用于《登鹳雀楼》的描述,所以第四题判断为“真”。
三、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1.《蝉》诗中提到了蝉在哪里鸣叫?答:草的深处。
分析:通过诗句“在涧之深处,有蝉在鸣吟”,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解析:蝉在涧的深处鸣叫,不是草的深处。
因此,答案为“错误”。
2.《静夜思》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分析:根据课文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
答案解析:《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因此答案为“李白”。
3.《登鹳雀楼》这首诗写的是哪一座建筑?答:鹳雀楼。
分析:根据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解析:《登鹳雀楼》这首诗写的是鹳雀楼,因此答案为“鹳雀楼”。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回答了课后练习题中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她是我的朋友》中的“她”指的是______,“我”指的是______,课文是紧紧围绕“我”给她______来写的。
(2)“慈母手中线,______”,这两句诗出自______代诗人______的《______》,这首诗歌颂了______。
(3)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______,到处是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______。
(《太阳》)(4)月球上满是尘土、______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______。
月球是一片______。
(《月球之谜》)2. 背一背,然后补充完整。
(1)予人玫瑰,______。
(2)失信______。
一一《左传》(3)冠必______,纽必______,袜与履,俱紧切。
一一《弟子规》(4)______无闲田,______犹饿死。
3. 按照古诗内容填空并作答。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_____。
(2)诗人主要描绘了西湖的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 看图写诗句。
(1)欲穷______,更______。
(2)______,疑是______。
5. 根据语境填空。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有许多名言,告诉我们对待朋友要讲信用的名言是:______(2)日出时看到江边鲜花盛开,江水碧録,就想起白居易的诗句:______,______。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要为保护黄河设计一则标语:______(4)关于农业气象方面的农谚,我知道很多,如:______,明日必有大雨到。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唯德学,唯______,______,当自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附答案)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课时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第二课时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五)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五)含答案
结合语境填诗句。
1.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笑着吟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深秋时节,一登上岳麓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呀!
3.暑假里,爸爸带我游赏杭州西湖。
在看到西湖晴天与雨天的美丽景色后,我不禁感叹:“怪不得宋代诗人苏轼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4.在看到天门山那江水回旋的壮观景象后,我吟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常常引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
山行[ ],。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生:坐:赠刘景文[ ],菊残犹有傲霜枝。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擎:君: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挑:促织:篱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
望:开:回: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色蒙雨亦奇。
,。
饮: 潋滟:方:空蒙:亦:欲:相宜: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望:和:磨:司马光,一儿登瓮,。
众皆弃去,,水迸,。
庭:于:没:持:击:所见[ ]牧童,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千里江陵。
两岸猿声啼不住,。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
,闻歌始觉有人来。
答案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生:产生坐:因为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赠送擎:举,向上托君:您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风吹树叶的声音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促织:蟋蟀篱落:篱笆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遥望开:劈开回:回旋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 饮酒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方:正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亦:也欲:如果相宜:合适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远看和: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磨:打磨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庭:庭院于:在没:淹没持:拿击:砸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专项训练。
(一)叶子是树的羽毛叶子,是树的羽毛. 张着翅膀却不能飞翔鸟巢,是树的眺望满目波浪却心静如水果子,是树的耐力树的暖阳树的梦,又香又亮(二)不能飞翔的鸟儿一棵果树就是一只鸟儿一片叶子就是一片羽毛这是一只无法飞翔的鸟它的羽毛有时脱落有时繁茂在秋天里这只鸟儿会下很多很多的蛋有的挂树杈有的挂树梢[1]这两首诗都把叶子想象成__________,诗(二)还把果树想象成_________,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2]用“______”画出两首诗中描写果实的句子。
诗(一)把果实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哲理;诗(二)把果实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情趣。
[3]我会想象。
鸟儿,是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唐]杜甫江碧鸟①逾白,山青花欲燃②。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鸟:指江鸥。
②燃:火焰燃烧。
[1]诗中没有写到的颜色是()A.碧绿B.红色C.洁白D.浅紫[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C.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D.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的意思是()A.欲望B.喜欢C.将要D.需要[4]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的()之情A.喜悦B.兴奋C.伤感D.愤怒3. 课外古诗品析。
望庐山瀑布(其一)[唐]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①数十里。
欻②如飞电③来,隐若④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注释)①喷壑(hè):喷射坑谷。
②欻(xū):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③飞电:空中的闪电。
④隐若:好像。
⑤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古诗 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龙,前爪(zhǎo zhuǎ)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 (aì sgì)乎都在动,真像活了一样。
1、用” “在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读音和词语。
2、联系上下文,用” “选 出正确的顺序。
(1)回首摇望 、
(朝代)诗人
。诗人对
的景色 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
,
。”
3《望洞庭湖》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在诗中,诗人采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 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 美景,本诗共四句,
请默写后两句”
,
。“
十、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
头,”远“字写出了山路
,”斜“字与”远“字
,写出了
的山势。
A、山; 距离; 意思相近; 高而缓 B、山路,绵长; 呼应,高而缓;
B、山路; 绵长; 重复; 高而缓;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
,写
诗人的目顺着这条山路一直
向上望 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
A、第一
B、头
C、首领
(2)双龙戏珠
A、玩耍。游戏
B、开玩笑。嘲笑
C、戏剧,也指杂技
3、这段话是黑线赵州桥的
这一特点来写的。
一、我能写好字。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判断,出国,孤帆,镜子,遥远,银盘,触动,未来。 三、选 正确读音。 yí,tíng, zhì,mǒ,chǔ, liàn,yǐ,yóng 四、查字曲填 空。欠,7,③,②.① 五、组词。清楚 ,做梦,镜子。竟然 ,孤单,狐狸,饮水,吹号,未来 ,末尾 六。写近反义词。开放,富裕,茂盛, 2、贫穷 ,合拢,稀疏 七、填 词。花瓣。狮子,丝带 ,森林,海参,家乡,眼睛,礼物。 八、写诗句。1、水色潋艳哺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山 以空蒙雨亦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犹有傲霜..枝。
...,菊残..已无擎雨盖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选一选,填一填。
1.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C.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D.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不正)2.《赠刘景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A.唐叶绍翁B.唐王维C.唐李白D.宋苏轼3.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对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二、积累与运用。
1.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明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乘、搭B.因为C.把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量(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A.qíngB.qíngC.双手捧着D.举,向上托(3)“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 (填人名)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
“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2)诗句中“_____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________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句的意思是: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自己的家乡。
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既有秋风寒冷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诗中加点的词语“中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江水的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加点字“回”的意思是(),突出表现了山势的________________和水流的湍急。
A.返还,走向原来的地方B.曲折回旋(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诗中“断”“开”“流”“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地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B.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楚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C.这首诗只赞美了楚江水的巨大生命力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牧童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
2.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明明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A.《望天门山》B.《饮湖上初晴后雨》C.《夜书所见》D.《望洞庭》3.《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灵秀和楚江水的矫健。
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孤帆红日的壮美。
五、结合语境填诗句。
1.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笑着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时节,一登上岳麓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呀!3.暑假里,爸爸带我游赏杭州西湖。
在看到西湖晴天与雨天的美丽景色后,我不禁感叹:“怪不得宋代诗人苏轼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4.在看到天门山那江水回旋的壮观景象后,我吟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常常引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会连一连。
1.读诗句,品味不同的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忧愁、苦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思家怀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乐观自信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怡然自得2.读一读,想一想,把诗句和所描写的声音连起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笛声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猿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钟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鹂鸣叫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鸡叫声3.读一读,把下列诗词句与所描写的事物连起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大雁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菊花七、阅读空间。
(一)山行远上寒山_________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_________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_。
全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中可以看出来。
3.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指山间小路____________。
(2)诗句中“生”的意思是(),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
A.产生,生出B.具有生命力的C.生长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总体基调是清新明快的B.“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C.枫林晚景使诗人流连忘返D.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哀伤叹息(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
1.将故事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湖光和月光互相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柔和之美B.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青螺,写出了湖水的清澈C. 这首诗勾勒出一幅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所见牧童骑___________,________振林樾。
意欲捕___________,忽然__________。
全诗刻画了一个()的小孩儿形象。
A.天真活泼B.调皮捣蛋C.智慧过人②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________,千里江陵________。
________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万重山。
1.从“朝”字中,我知道诗人从白帝城出发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
2.体现船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句中,我体会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③采莲曲_____________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_______________。
乱入池中_______________,闻歌始觉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此诗表现了采莲女()是性格。
A.勤劳、善良B.天真烂漫、朝气蓬勃④惠崇《春江晚景》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 这首诗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
3.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作者联想到的。
4. 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写出下面字的解释。
庭: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 弃:____________2.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群/儿戏/于庭B.足跌/没/水中C.众/皆弃去D.光/持石/击瓮/破之3.下面对古文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的意思是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唱戏B.“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一个小孩儿登上瓮,不小心掉到瓮里C.“众皆弃去”的意思是其余的小伙伴都走了D.“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是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了4.默读第②句,当孩子落水后,其他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