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大雁归来》,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懂得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大雁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雁的了解。

(3)简介课文《大雁归来》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2)讲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环节:(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大雁,体验迁徙的过程。

(2)学生展示角色扮演成果,分享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

(3)拓展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保护的认识,培养爱护环境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大雁归来》教案(5篇)

《大雁归来》教案(5篇)

《大雁归来》教案(5篇)《大雁归来》教学方案篇一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知识与能力: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1.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2.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抒情色彩,来体会读者笔墨中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理解全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主题思想,从而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缄(jian1)默狩(shou4)猎凋(diao1)零滑翔(×iang2) 顾忌(ji4)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二、导人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互相交流。

四、学习课文(一)提问: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二)提问: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与交流。

明确: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语文精选大雁归来优秀教案3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2.情景导入:我出个谜语请大家猜:天空捍卫小飞军,井然排列人字形。

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打一动物(大雁)。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生畅谈)《大雁归来》在作者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二、整体感知1.探究知识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问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可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三月春暖北飞?(2)飞行路线很直??(3)雁队以六为组(4)孤雁时常哀鸣?(5)雁过群体生活2.品位形象性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教师指导:通过诵读、比较的方法感悟品位语言的形象性。

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例如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请。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者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大雁归来》教案15篇《大雁归来》教案1训练内容简介: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

雁群与人类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群体结构也以家庭为单位,富有亲情。

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

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

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径,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本文简直是一篇爱鸟的抒情诗,作者笔下,大雁是如此可爱,人与大雁和谐相处,情趣盎然。

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可出现的生字词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句过程与方法:1、读课文,把握内容。

2、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

对大雁,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二、介绍文体(知识性散文)及作者(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一)。

三、宣示学习目标: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2、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四、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五、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问题:读了本文,你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画出来。

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常成六只或六只的倍数列队飞行;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六、合作探究: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也能激发我的伤感?七、挑战自我选择题号,品味语言。

课文《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课文《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课文《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课文《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揣摩语句,感悟文章主旨。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探究课文内涵,把握作者情怀。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大雁,我们并不陌生,谈谈你对大雁的了解.(交流)如果你想对大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一起来学课文,作者对大雁是作了一番观察和了解的.二、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三、检查字词(读一读,写一写)指名上黑板默写,注音,造句四、感知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1、作者对大雁做了哪些描写?表达他怎样的感情?2、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研读研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小组交流,教师学法指导。

六、拓展延伸本文的作者对大雁是那样的有感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人类应该爱大雁。

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怀有如此的感情?从中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七、延伸作业观察了解你所喜爱的动物,也介绍一下它的习性,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文《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篇2知识与能力: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1.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2.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抒情色彩,来体会读者笔墨中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理解全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主题思想,从而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对《大雁归来》故事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展示大雁的生活场景。

讲述《大雁归来》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3 教学活动:展示大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大雁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讲述故事《大雁归来》,引导学生关注大雁的迁徙和归来。

第二章:故事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大雁归来的意义。

2.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章:故事讨论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的意义,讨论大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讨人类活动对大雁迁徙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雁归来的意义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提出保护大雁和环境的建议。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大雁归来的感受。

鼓励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4.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写作等。

分享创意成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大雁归来和环境保护的看法。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态度。

5.2 教学内容:回顾《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和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5.3 教学活动:学生自我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和自己的表现。

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13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13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13篇大雁归来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i3)雾霭(ai3)窥(kui1)探缄(jian1)默狩(shou4)猎凋(diao1)零滑翔(×iang2)顾忌(ji4)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二.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提问: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三.课堂讨论: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四。

品读赏析: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名师点拔: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通用8篇)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通用8篇)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大雁归来》优秀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雁归来》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明白大雁的生活习性;2、熟悉文章写法上的特点;3、体会文章饱含情感的语句;4、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熟悉大雁的相关习性;2、体会文章饱含情感的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写法上融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创意:以题目为突破口,用加标点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查找的有关大雁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提要:如:鸟纲,鸭科、候鸟、益鸟、游禽(类属)善飞、尊老爱幼、有智慧(性情)对作者可以简单介绍,略。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预习中发现的生字生词。

两名同学,其他学生在书上标出来。

二、整体感知1、学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雁的相关语句,思考文章都介绍了与大雁相关的哪些知识。

比如:大雁是报春的使者;大雁在3月份和11月份对待自己喜欢的水塘和沼泽态度不同;孤雁是失去亲人的,叫声充满忧伤;大雁为了联合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等。

2、这里有三个标点符号:“,。

!”读完课文,你倾向于在文章题目后面加哪一种?讨论明确:大雁归来。

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只是表述了一个客观事实——大雁飞回来了。

大雁归来?是一个疑问句,表示了对大雁归来的疑惑,吃惊,——大雁难道飞回来了吗?大雁归来!是一个感叹句,表示了对大雁归来的期盼、激动和兴奋——大雁可算飞回来了,太好了。

三、深度品读这是一篇写法上融知识型、形象性、抒情性为一体的文章,试以文中具体语句或段落来说明。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知识型主要体现在文中对大雁有关生活习性的描述和介绍(段落略)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中对大雁的相关的描述上,语言很形象(语句略)抒情性主要体现在文中多出流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句略)四、疑难探究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来进行集体讨论。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优秀10篇)《大雁归来》教案篇一《大雁归来》教案一、内容简介: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

雁群与人类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群体结构也以家庭为单位,富有亲情。

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

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

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径,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本文简直是一篇爱鸟的抒情诗,作者笔下,大雁是如此可爱,人与大雁和谐相处,情趣盎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可出现的生字词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句(二)过程与方法:1、读课文,把握内容。

2、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

对大雁,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二)介绍文体(知识性散文)及作者(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一)。

(三)宣示学习目标: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2、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四)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五)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问题:读了本文,你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画出来。

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常成六只或六只的倍数列队飞行;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六)合作探究: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雁归来》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大意。

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教学难点:1.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文章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黑板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引入大雁归来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大意,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教学准备:1. 准备文章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词汇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展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2. 教师通过例句或场景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汇游戏或练习,巩固学生的词汇掌握。

第三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细节。

教学准备:1. 准备文章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黑板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细节。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看法。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大雁归来》的背景和意义。

引发学生对大雁归来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雁归来》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大雁归来现象背后的生态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4 教学步骤向学生简单介绍《大雁归来》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现象背后的意义。

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雁归来现象。

第二章: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2.1 教学目标了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作用。

探讨大雁归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重要性。

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

利用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4 教学步骤讲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作用。

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大雁归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第三章:大雁归来的观察与研究3.1 教学目标学习观察和研究大雁归来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研究中雁归来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如何记录和分析大雁归来的数据。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4 教学步骤介绍观察和研究中雁归来的方法和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学习如何记录和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分享研究成果。

第四章:大雁归来的保护与传承了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意义和传承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大雁归来的保护意义和传承价值。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大雁归来的文化。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意义。

利用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4.4 教学步骤讲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意义和传承价值。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8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8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8篇)《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本文的文体;延伸拓展法:通过写和说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目标:能独立的制作课件,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篇知识性散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点难度,因此“明确本文的文学体裁”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1、老师:(1)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文意,并能在不借助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备课;然后参考教辅资料、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阅读《沙县年鉴》,了解本课的创作背景。

(2)精心制作课件,能清晰地反应整个教学流程。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利用工具书处理本课中重难词语,如“缄默”、“目空一切”、“蹼鹬”等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yòu)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

.。

.。

.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lì)树,生火取暖。

.。

.。

.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yù)的空中舞蹈。

.。

.。

.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

.。

.。

.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zūn)鱼。

.。

.。

.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

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月记,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著的一本叫《沙乡年鉴》书的一小部分(书名板书在副板)。

别小看这书,它可是被称为生态文学的圣经。

大家再看大屏幕,发现什么问题没?(生:少了三月)为何单单少了三月?因为三月大雁归来了。

2024最新-大雁归来教案 语文精选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优秀5篇

2024最新-大雁归来教案 语文精选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优秀5篇

大雁归来教案语文精选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小编帮大家找到的语文精选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篇一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

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不消几大,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

《大雁归来》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大雁归来》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大雁归来》的教学设计《大雁归来》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雁归来》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雁归来》的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1.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2.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抒情色彩,来体会读者笔墨中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理解全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主题思想,从而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一、作者简介,导入课文:18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了。

和我们在座的男生们一样,从小,他就喜欢去野外玩耍。

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研究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

46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治理系的教授。

人生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

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天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大雁归来。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①“大雁”什么时候“归来”?②回到了什么地方?③它们在这里呆了多久?④仅仅写大雁回来吗?和大雁相处的两个月时间里,作者还观察到了大雁的哪些活动?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一)“观赏雁群翔集”1.听老师范读第4节,圈画出描写大雁翱翔的动词,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2.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大雁归来》教案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雁归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雁归来》教案1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缄默窥探狩猎顾忌滑翔目空一切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了解作家作品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也在个别环节得到培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大家听说过电影《木乃伊归来》吗?那真是一部令人闻之即不寒而栗的电影。

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恐怖”……(阴森、黑暗、骰髅等)这些词语。

现在当我们看到《大雁归来》这个题目时,不知大家会想到些什么词语?(春天、阳光、温暖、亲情、南方、自然、和谐……)看来同学们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对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呢?(二)整体感知1、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大雁归来的活动。

2、不知同学们在读后有否与老师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不少有关大雁的知识?(大雁飞行的路线很直;雁队的数字以六为单位;孤雁通常鸣声凄凉;雁是群体生活的鸟类;等等)明确本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三)精彩赏析1、语言形象优美①作者是一个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他而言,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关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当他发现这许多之后如何与读者分享,怎样使读者喜欢看他的作品,你认为他还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学生发言:对大雁的热爱;语言十分优美。

这两点恰是本文难能可贵之处。

这两位同学真是慧眼识真珠玉,就让一起先赏析文章语言之美。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学生能够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到大雁归来对作者的重大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大雁归来》的正确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到大雁归来对作者的重大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大雁归来的自然现象。

(2)引导学生关注大雁归来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大雁归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诗歌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2)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四、课堂小结1. 回顾诗歌内容,强调大雁归来对作者的重大意义。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强调关注生态环境,珍惜友情等情感态度。

五、作业布置1. 朗读、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3.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关注生态环境,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朗读、背诵和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把握内容,理解大雁知识。

2、品味语言,感受爱鸟情怀。

3、激发感情,珍爱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进步阅读理解课文的才能。

2、着重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3、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方法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作者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欢。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重在朗读,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欢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学习使用最得体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者利奥波德把大雁看作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品赏他的科学文艺散文《大雁归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老师出示学生学习的内容。

【教案】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明确:文章描写了3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4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谊,有结合观念。

2、读完本文后你获得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明确:①来的季节是3月春天。

②飞行的道路是笔直的。

③3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⑦4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好圈点标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

三、部分探究本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展研读。

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道路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p 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篇一」14《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教师讲解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二、新授课(一) 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1、了解作者籍课文背景知识18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了。

和我们在座的男生们一样,从小,他就喜欢去野外玩耍。

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研究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

46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

人生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

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提问: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 2.情景导入:猜谜语:天空捍卫小飞军,井然排列人字形。

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打一动物(大雁)(多媒体呈现)。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大雁是怎样一种动物呢?(多媒体呈现大雁相关资料及大雁飞行图片)秋天到了,大雁南飞;春天到了,大雁归来;《大雁归来》在作者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3、简介作者及作品。

二、整体感知本文融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体,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感知其知识性的特点。

学生读文并思考问题: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方面的介绍,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明确:(1)三月春暖北飞(2)飞行路线很直(3)雁队以六为组(4)孤雁时常哀鸣(5)雁过群体生活三、质疑探究 1.品味形象性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教师指导:通过诵读、比较的方法感悟品位语言的形象性。

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例如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对比写出狩猎给大雁造成的影响,暗表人类的愧疚,暗显文章主题。
4、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
a)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1自然段)
b)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3自然段)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5)爱寻食玉米粒。(6)常六只列队飞。
2、“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应如何理解?你能读出作者在此句中所含的感情吗?
明确: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小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这么美妙。
自主小结
提炼升华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其余习题
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
作用:(1)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精读课文,整体把握(教学重难点,实验班、励志班均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思考、作答、交流,形成正确完整答案)
锻炼生成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能力。
合作探究(16分钟)
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字音字形:略,见PPT。
了解作者和积累生字词
学生标记
了解作者,
基础积累
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7分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明确:大雁。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1—4)大雁归来的情景。第二部分(5—12)大雁归来的日常生活。第三部分(13段)赞美大雁的迁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情趣。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明确: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明确: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默读课文,问题导向
整合全文形成总印象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9分钟)
1.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 有何用意?
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首先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其次“归来”一词从表面上理解是指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归来,但透过文章的实质,我们应该看到,“归来”二字还包含着作者对大雁的一种感情──喜爱,希望人们能够保持、珍爱像大雁一样的野生动物,让它们和人类和谐相处,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明确: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4、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自主思考,举例说明
锻炼学生品味句子情感的能力
拓展延伸(7分钟)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1、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明确大雁有哪些特点。
精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概括主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尊重,学习大雁执着坚强的品质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课后自查是否达标
精读课文(12分钟)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概括作者笔下提到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渲染气氛
提高兴趣,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2分钟)
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和教师补充,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掌握说明对象及作者对大雁的情感、理清文章脉络;
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课后自查是否达标
背景探究,掌握基础(6分钟)
1、作者作品
学习重点
通过预习和教师补充,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学习难点
通过阅读分析,掌握说明对象及作者对大雁的情感、理清文章脉络
易错易混
易混易错生字词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
科技说明文及说明文相关文体知识
板书设计
报春使者————————珍爱
春雁:争论 低语
保护动物鸣叫孤雁:忧郁 伤心喜爱
热爱自然群雁:喧闹 谈论
国际联合—————————敬佩
课后练习
识记生字词及练习册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投放目标——背景探究,掌握基础——整体把握,感知课文——合作探究,生成能力——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你了解过大雁吗?(可让学生回答)《大雁归来》的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给我们讲述了大雁的趣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
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利奥波德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学习方法
精读确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习难点
精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概括主旨。
易错易混
品味句子含义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
说明文阅读
板书设计
大雁的特点: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提炼升华
布置作业
(1分钟)
完成练习册1-10
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
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实验
教师
课题
《大雁归来》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快速阅读课文,明确大雁有哪些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精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概括主旨。
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尊重,学习大雁的执着坚强品质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并展示成果。
突破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小结归纳(2分钟)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2.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问题(教学重难点,实验班、励志班均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思考、作答、交流,形成正确完整答案)
锻炼生成学生根据问题知识探究运用的能力。
课文总结(3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归纳
3、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结论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十一月南飞的大雁;三月的大雁;大雁归来的情景;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4、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大雁。
明确:友好、热情;乐于助人、无私;开朗、活泼、乐观;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具有联合观念。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主旨: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投放目标——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复习导入

提高兴趣,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1分钟)
大雁归来教学案设计及教学观评
年级
初2020届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实验
教师
课题
《大雁归来》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预习和教师补充,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掌握说明对象及作者对大雁的情感、理清文章脉络
学科素养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学习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3、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比了春秋两季大雁举动的不同?为什么两次作这样的对比?
明确:秋天的大雁“高高地飞”、“坚定不移地向南直达大湖”、春天的大雁“低低地穿行”、“拐来拐去”;秋天的大雁“即使发现了他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春天的大雁“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秋天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闲荡”,“时而捡食玉米粒”,行色匆匆,忐忑不安;春天的大雁“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神态自若,怡然自得,不再偷偷摸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