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血液库存管理(临床供血应急
血液储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五.血液储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为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血液储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一)血液储存1、血液入库储存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血袋标签是否合格。
血袋标签核对的内容包括血站的名称,血袋编号或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制备日期、失效日期,贮存条件等。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按不同品种的储存要求存放到相应的储血设施中。
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血浆(冷沉淀)储存温度控制在零下20℃以下。
3、储血冰箱内由上到下四层分别设置A、B、O、AB四型标识,按不同血型将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分别存放到相应冰箱的不同层内。
存放时按失效期短长由外到里摆放。
红细胞悬液每天在8时、16时分别翻身一次。
4、血液库存预警:一般A、B型红细胞悬液最低库存不低于1.5U,O型红细胞悬液不低于3 U,AB红细胞悬液不常规备血,血浆最低库存为每种血型1000ml。
低于此库存要及时备血,备血困难时,要及时报告血库主任和医务科。
根据不同阶段的用血情况,可由医务科对血液最低库存进行动态调整。
5、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冰箱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防止冰箱及监控设施故障。
6、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储血冰箱内和储血室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储血环境监测结果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二、血液发放1、交叉配血合格后,由血库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临床医务人员,由临床医务人员持能够证明受血者身份的凭据(如已交费的记账单或填写完整的取血单或取血专用处方笺),并携带符合血液转运要求的容器(如血液转运箱)到血库窗口取血。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1.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是解决临床用血紧张,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临床必须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降低治疗及手术中的临床用血,特别是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用血量,以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
2.输血指征:1.Hb>100g/L普通不必输血。2.Hb<70g/L才需输血。3.Hb在70g/L~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除参考Hb及Hct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配血标本采集、运送、核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由2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标签的试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和诊断后,采集血样并在采血者栏双人签字。
2.配血标本需用EDTA抗凝剂抗凝(淡紫色管),采集血液不少于
偿献血,由血站进行初,复检,并负责调取合格血液。
10.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必须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输血科标本接收,输血相关试验,血液及成份的接收入库,交叉配血,血液的发放与领取,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1.所有输血必须由经治医生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主治医师或者科主任审核,输血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晰,病人资料完整,有明确的用血时间和医生签名。
4.对成份血预约单(包括血浆)上的血型必须核查后才可预约,发现临床医生写错血型应记录在案,并通知该科室改正。
5.对于Rh阴性和其他希有血型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确认备血量,由主治医生和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签名后,与市血液中心联系相应血液,并及时将联系发展通知临床。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三条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必须使用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输血科配合血液中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六条输血科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七条输血科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输血科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____小时监测记录。
第八条输血科接收血液中心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
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背景为了加强我院临床用血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血效能,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血液预约、入库、贮存及发放管理程序
血液预约、入库、贮存及发放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规范输血科血液的入库、贮存及发放管理,保证血液从入库到发出顺畅进行,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对血液的预定、入库、贮存及发放管理。
3.职责3.1输血科负责人3. 1.1负责血液的管理工作。
3.2输血科技术人员3. 2.1负责血液的入库、贮存及发放的具体工作。
4.管理程序4.O血液预定:根据输血科库存情况及流程需求,及时通过网上预约的形式向大连市血液中心预约4.1血液入库4.1.1输血科工作人员持保温箱到市血液中心取血或血液中心送血,双方核对签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码、成份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份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码、储存条件)等。
5.1.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4.1.3血液取回后,用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将血液信息入库,打印《血液入库明细单》,入库操作人员在《血液入库明细单》上签字,并在30min内把血液放入专用贮血冰箱。
4.2血液贮存4.2.1环境要求(1)血液贮存区应防火、防盗、防鼠等措施,非授权人员不得进入。
(2)血液贮存区应布局合理,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竖立放置,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分别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贮存区应符合卫生学及温度湿度要求。
(4)血液贮存区应定期消毒。
4.2.2设备要求(1)血液贮存设备必须是专用设备,定期进行校准、维护,确保其运行稳定可靠。
(2)血液贮存设备必须有温度记录、报警装置,确保血液始终在正确的条件下贮存。
(3)血液贮存设备的容量必须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和应急情况的需要(4)血液贮存设备应有断电后的应急供电设施。
4.2.2状态要求(1)对贮存状态进行监控,包括持续的温度计其他贮存的监控和记录。
a.血液贮存设备要设置24h温度监控,每天记录6次,填写《贮血冰箱记录温度记录》。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
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
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
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血站管理办法》试题
一、填空题《血站管理办法》试题1、《血站管理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2、《血站管理办法》所称血站是指,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
3、《血站管理办法》将血站分为和。
4、《血站管理办法》中,一般血站包括、和。
5、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由设立。
6、主管全国血站的监督管理工作。
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前款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实际情况和当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血站设置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备案。
8、血站应接受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9、血液中心主要职责是:(一)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以及等工作;(二)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三)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培训与指导;(四)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液的检测任务;(五)开展血液相关的工作;(六)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
10、血液中心应当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
11、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
12、不得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设置。
13、《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年。
1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执业登记:(一)技术审查不合格的;(二)技术审查不合格的;(三)。
15、血站因采供血需要,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内设置,应当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6、执业登记机关对审核不合格、不予执业登记的,将结果和理由以通知申请人。
17、《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满前,血站应当办理再次执业登记,并提交及。
18、血站应当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制定血液采集、制备、,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19、血站采血前应当对献血者进行核对并进行登记。
20、血站采集血液应当遵循的原则,并对献血者履行规定的告知义务。
21、血站应当建立对有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危险行为的献血者献血后的报告工作程序、制度。
22、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学时的岗位继续教育。
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储存方法、储存条件符合质量监控要求,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成分入库后储存过程管理。
(三)职责
1.所有值班岗位人员执行。
2.实验室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
(四)工作制度
1.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
存区域除本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2.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安全,须做好防火、防盗、防水
淹等工作,定期检查和更换灭火器,检查门、窗等设施是否安全。
3.血液贮存设备不应作为他用,待检血液、自体储血应分别应单独
存放,不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4.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稳定、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5.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检查贮血冰箱及温度监控系统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6.保持贮血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7.各种血液成分的标准保存条件
(1)全血和悬浮红细胞分别保存在2一6℃有明显标志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血液储存与出入库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与出入库管理制度1输血科应统一使用本地区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所有血液均使用输血管理系统软件统一管理。
及时通过网络系统或电话与血站联系预定血液,保证常规用血与特殊用血的需求。
2根据以往临床用血统计数字,医院床位的增减度,合理制定周、月和年贮血计划。
保持一定库存量。
定期进行分析,克服随意性与盲目性。
输血科常规储存红细胞与血浆,特殊及稀有血型血液成分需要提前预约。
库存血量最好保持在三天的用血量,血型按o、a、b、ab大约3:3:3:1比例贮血。
根据医院床位数与手术量设定常规红细胞储血量与最低血量警界线(具体内容见《血液动态预警机制》),红细胞常规每天补充库存后每型(除ab 型)保持在20u左右,若低于5个单位(最低血量警界线)而市中心血站无法满足时需及时告知临床,同时依据《血液动态预警机制》及时处理,以确保临床急诊用血需求。
3对血站发来的血液制品,应由输血科专业人员收取,认真检查运输过程中冷链的运行情况,对血液制品逐袋核查验收,确定血液数量及质量无误后签收,并立即进行分类登记和电脑入库。
血液应按品种、规格分类贮存,按保存日期的先后排列,分型存放。
4.血液入库前应仔细检查验收。
内容:运输条件、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齐全。
应注明备血日期、备血周期、血型、供血日期、条形码等。
5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入库时间、入库人、送血人等。
6血液按a、B、O、AB血型分别存放在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冷库的不同层,并有明显标志。
不同日期的血液应存放整齐,排列整齐,不得倒置。
7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全血及红细胞悬液保存温度为4℃±2℃,血浆置-20℃以下,血小板保存温度22℃±2℃,轻振荡。
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按规定做好储血冰箱的温度监测工作。
血库管理制度
血库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二、负责全院病人治疗和手术用全血及成分血的领取、保存、交叉配血及发血等工作。
三、收到合血标本后,应尽快将血合好、急诊血合好后,应电话通知临床前来领取、四、保证血库各型血液有一定的库存量,以确保临床或应急需要。
五、做好全血、成分血进出库登记及血库账目管理,各种资料保存10年以上。
六、杜绝发生差错、事故。
七、做好清洁卫生及安全保卫工作。
八、血液领发制度。
1、病房与血库工作人员要遵守血液领取有关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病房医师要逐项填写用血通知单,连同患者全血标本一并送血库。
2、病房做好输血准备后,有医务人员凭填妥的领血单到血库领取,非本病房医务人员不得发给。
3、领、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领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及血液质量,在查对无误并由双方共同办好登记签字手续后,方能将血液发出或领走。
4、血液发出后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5、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九、领发血液的核对1、领发双方必须严格遵守血液领发查对制度、领发血液时,双方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完全无误后,方可办理领发手续。
2、领发血液时,双方应检验血液保存的情况,即血液封口严密,自己清楚,血液外观正常。
3、凡库存血液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发出,应通知有关部门作必要的调查和鉴别。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接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十、库存血液管理1、经常观察冰箱的运转情况及温度,每日按规定记录4次冰箱温度,画好冰箱温度指控图。
2、全血及成分血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并按“先发存放时间较长的,后发存放时间较短的”的原则发出。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5篇)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一、血液预订管理1.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向本溪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同时安排专职取血人员到血站领取血液。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本溪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
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0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____min或<200cfu/m3(培养皿____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临床用血紧急保障预案
一、目的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完善临床用血应急保障系统,确保临床用血及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临床用血紧急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临床用血紧急保障工作。
2. 临床用血紧急保障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紧急用血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血液调配、输血科与临床科室协调等。
(2)血液保障小组:负责血液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3)信息报告小组:负责紧急用血事件的报告和信息发布。
四、预防措施1. 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2. 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 血源保障:输血科日常应做好血液保存环境的检测。
如遇应急用血,输血科、司机班、临床科室全力保障,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协调、接、送血液到抢救现场。
4. 输血科需专人负责急救用血事宜,优先保证临床急诊用血需要。
5. 输血科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听从调配。
6. 医院总值班应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积极配合。
7. 医院救护车“值班司机保救护车的车况良好,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除急救车外,应优先保证五、应急处理流程1. 临床科室发现患者需要紧急用血时,立即向输血科报告,并提供患者相关信息。
2. 输血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血液调配,并通知相关科室。
3. 输血科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输血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4. 输血科在确认库存血液不足时,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说明紧急输血的需求。
5. 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
六、血型相同时的紧急用血1. 输血科在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后,用玻片法快速检测受血者ABORHD血型,以前的血型记录不作为发放血制品种类的依据。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
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
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
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血液入库制度血库管理制度
1.对入库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血型、编号、姓名、采血日期、保存期、采血者、血站名称、许可证号、保养液标签)严格检查。
2.验收内外包装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漏袋,有无交叉配血管等。
3.凡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分血型逐一详细登记入库。
4.凡不符合要求的血液,血库有权拒收。
5.做好入库的登记统计,并与财务科付款数据核对。
6.加强与各科室的团结协作,确保安全用血。
1.血库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血液报废制度。
2.严格血液验收制度,凡不合格的血液拒绝入库,待检查的血液分开存放。
3.待接到检验报告后,合格血液放回各型冰箱,不合格血液取出放报废处。
4.凡过期及不合格血液及制剂,需要报废的应在收、发登记本上明显注销,并填写血液报废报告单,写明血液的来源、血型、姓名、编号、血液类别及报废原因,报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处理。
5.经批准报废全血应进行焚烧处理,严防污染。
6.报废血液应开具四联发票,经院领导签名,作日、月报表的依据。
存血发血工作岗位职责1.在院长及经验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院血液的购血(供血)、入库、保存、发放等工作。
2.根据医院用血情况,认真做好年、月、周的供血计划,并与市中心血站加强业务联系,确保计划供血任务的完成。
3.对入库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进行严格检查,逐袋验收登记,凡不合格血液拒绝入库。
对与核对无误的合格品,按血型分类放入冰箱,按标签排列保存。
4.血液保存应精心观察和严防污染,做到发现异常血及时处理,冰箱有故障应及时消除。
5.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均要执行操作规程,轻拿轻放,不得挤压碰撞。
6.加强与医院各科室联系,做好计划供血和血型调配工作。
7.发放血液要当面查对交接清楚,按规定办好手续。
发出的血液,一般不给于调换与退回。
8.急诊用血按规定供血,成分血按预定供血,报废血按规定报批后处理。
9.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交接班手续,遇到重要问题及时请示汇报。
10.各种记录、收据、数据、资料要妥善保管,并做好每日统计报表。
2024年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文建立输血科(血库)是医院保存、检测、处理、发放血液及血制品的有效保证,其中心任务是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运用输血手段及成分的缺失状态,促进病人的康复。
它参与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计划,保障临床合理用血的供应,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对临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对临床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给予必要的指导。
输血科(血库)的各级各类人员除了像其他业务科室一样承担科内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必须做到各负其责。
1、行政主任(副)职责(1)负责解决输血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治疗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术问题。
参加临床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
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
(2)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和维修情况,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资料积累和保管工作。
2、主任(副主任)技师职责(1)负责本科主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验收、安装和调试工作,定期检查和指导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
解决本科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并参加相应的诊疗工作。
(2)负责疑难或特殊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免疫诊断、疑难检验项目的检查及室内、室间质控。
开展成分输血,参加临床有关的会诊和治疗工作。
3、主管技师职责(1)开展科研工作,并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做好各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指导下级技术和进修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撰写学术论文。
(2)协助科主任制定该科室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计划,并监督实施。
(3)了解国内外动向,结合本科情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
(4)认真执行并督促检查本科室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制备工艺、质量检测标准和工作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提请上级审查批准。
4、技师职责(1)负责所用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做好专业资料的积累、保管以及登记和统计工作。
(2)根据科室情况,参加相应的诊疗工作。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确保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是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医院管理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用血的各个环节,包括临床需血的申请、血液配型检测、血液库存管理、输血操作等。
二、临床需血的申请2.1 病历填写医生在病历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疾病诊断和预计需血量等内容,并签字确认。
2.2 临床血液需求评估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经过评估确认需血量,并选择适当的输血指征。
2.3 临床血液需求审批医生将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提交给血液科专家组,经过专家组审查后,确认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三、血液配型检测3.1 血库配型检测工作血库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血液配型检测,并及时记录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
3.2 交叉配型检验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在病历中标明患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并将其送交血库进行交叉配型检验。
四、血液库存管理4.1 血液库存监测血库应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保证血液供应的充足和稳定。
定期进行库存监测,及时补充和调配血液。
4.2 血液存储和运输血液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方法进行存储和运输,保证血液质量不受影响。
五、输血操作5.1 输血前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2 输血操作规范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输血操作,包括使用合适的输血器具和设备、选择适当的输血速度等。
六、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6.1 不良事件报告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6.2 不良事件处理医院应根据不同的不良事件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七、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7.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医院应建立血液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血液管理工作规范、评价血液管理工作效果等。
7.2 持续改进医院应根据血液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血液的库存管理(临床供血应急预案)
供血科 蒋群 2010-9-10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1. 总则 2. 质量管理职责 3. 组织与人员 4. 质量体系文件 5. 建筑、设施与环境 6. 设备 7. 物料 8. 安全与卫生 9.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0. 血液的标识及可追溯性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具体内容
18. 血液库存管理
18.1建立和实施血液库存管理程序,既保证 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又能最大限度控制血 液的过期报废。应根据临床需求确定不同 种类血液的最低库存水平,处于制备过程 中的血液应纳入库存管理。应对血液库存 定期盘点。
18.2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血液应急预案,保证 突发事件的血液供应。
11. 记录 12. 监控和持续改进 13. 献血服务 14. 血液检测 15. 血液制备 16. 血液隔离与放行 17. 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 18. 血液库存管理 19. 血液收回 20. 投诉与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具体内容
16. 血液隔离与放行
16.1建立和实施血液的隔离程序,将待检测(包括可能存在质 量问题但尚未最后判定的)的血液和不合格血液进行物理隔离 和管理,防止不合格血液的误发放。 16.2 建立和实施合格血液的放行程序,并遵从以下原则: 16.2.1明确规定血液放行的职责,放行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 合格,并经过授权,才能承担放行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应该监 控血液的放行。 16.2.2清查每批血液中的所有不合格血液,准确无误并安全转 移处置后,才能放行合格血液。 16.2.3确定每批血液中所有制备的合格血液,并贴上合格血液 标签,经过批准放行后,才能从隔离库转移到供临床发放的合 格血液储存库。 16.2.4对每批血液的放行进行记录。保证所有的血液成分得到 识别和清点核实;所有不合格的血液经过清点核实,并已被安 全转移和处置。所有合格血液均符合国家标准。放行人应签署 姓名、放行日期和时间。
血液的隔离与放行程序(2)
职责 1 供血科负责血液逐袋放行和批放行。 2 检验科负责血液批检测。 3 质管科负责对血液的放行进行监控。
血液的隔离与放行程序(3)
程序
1、血液放行模式(逐袋放行 、批放行 ) 2、放行人员的培训和授权 (供血科培训、质管 科考核授权) 3、待检测血液的隔离 (待检测血液包括:刚回 库的全血、机采血小板,已分离但尚未出结果的 红细胞、血浆、浓缩血小板,从医院退(收)回 或有特殊原因(省临床检验中心抽检、保密性弃 血等)待判定的血液 ,经检验科检测后待查的血 液。 隔离存放的地方:待检库指定的容器)
17.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8. 不合格项管理程序 19.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20.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1. 献血服务管理程序 22. 献血场所管理程序 23. 献血后回报和保密性弃血处理程序 24. 献血者,用血医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 25. 血液标本管理程序 26. 血液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27. 血液制备过程控制程序 28. 血液的隔离与放行程序 29. 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管理程序 30. 血液库存管理程序 31. 血液收回程序
血液的隔离与放行程序(4)
程序
4、不合格血液的隔离 (不合格血液包括:经外 观检查发现有溶血、破损、凝块、严重脂血等的 血液,经检验科检测后不合格的血液。 隔离存放 的地方:报废血冰箱 )
5、合格血液的批准放行 6、血液放行的监控 (质管科负责监控,完整的 血液批放行记录包含:《血液批放行记录》、 《检验科实验过程关键控制点审核记录》、《标 本检验结果汇总报告》、《内部搬运表》、《血 液报废明细表》)
32. 血液质量投诉处理程序
血液的隔离与放行程序(1)
目的:规范血液的隔离与放行管理,将待 检测血液(包括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但尚未 最后判定的血液)和不合格血液进行物理 隔离和管理,防止不合格血液的误发放。
范围:适用于待检测血液(包括可能存在 质量问题但尚未最后判定的血液)和不合 格血液的物理隔离和管理以及合格血液的 批准放行。
总合格血液的误发放 2、正式或暂时将未检测血液和经过检验合格的血 液分隔开(不可用与可用) 3、确保血液状态的可追溯性 4、发放前对合格血液贴标签
总结二
血液的状态
两大类(4小类) 1.可用(合格)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具体内容
17. 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
17.1 建立和实施血液保存管理程序,并满足以下要求: 17.1.1血液的保存地点应具有防火、防盗和防鼠等措施,未经授权人 员不得进入。 17.1.2血液的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 警装置。 17.1.3 对保存状态进行监控,包括持续的温度及其它保存条件的监测 和记录,确保血液始终在正确的条件下保存。 17.1.4根据储存要求将不同品种和不同血型的血液分开存放,并有明 显标识。 17.2 建立和实施血液发放程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发放前应 检查血液外观,外观异常的血液不得发放。应建立和保存血液发放记 录。 17.3建立和实施血液运输的管理程序,确保血液在完整的冷链中运输, 使血液从采集直至发放到医院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所要求的温度范 围内。应对血液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储存温度进行监控。应建立和保 存血液运输记录。 17.4 不同保存条件以及发往不同目的地的血液应分别装箱,并附装箱 清单。血液运输箱应有标识,标明血液种类、运输目的地。
中心2010版程序文件
1.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2. 培训管理程序 3. 文件管理程序 4. 建筑、设施与环境管理程序 5. 设备管理程序 6. 物料管理程序 7. 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 8. 职业暴露防护管理程序 9. 清洁与消毒管理程序 10. 医疗废物管理程序 11.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程序 12. -血液的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3.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14. 电子签名与数据电文管理程序 15. 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程序 16. 确认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