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
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尿液干化学测定的检查项目包括尿液比重、pH值、尿胆原、胆红素、潜血、酮体、蛋白质、白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和抗坏血酸等。同时也需要检测尿液有形成份,如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等。此外,还需要检测24小时尿总蛋白、尿肌酐和尿尿酸等。
二、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采集脑脊液标本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三、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四、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输
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输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
五、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
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
六、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七、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血液采集保存及使用前的流程
血液采集保存及使用前的流程
1. 介绍
血液采集保存及使用前的流程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程序之一。本文档将详细介
绍血液采集保存及使用前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以确保血液采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血液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血液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具体步骤如下:•确定采集血液的目的:首先要明确采集血液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哪些检查或治疗。这有助于确定采集的血液量和方式。
•准备采集工具和材料:根据采集血液的目的和要求,准备所需的采集工具和材料,包括针头、采样管、消毒剂、贴纸等。
•清洁工作区域:采集血液前应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清除工作台上的杂物,使用消毒剂擦拭工作台面。
•检查工具和材料的完整和有效性:检查采集工具和材料是否完整无缺,针头是否封闭,采样管是否干净无污染等。
3. 血液采集流程
血液采集的流程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步骤以确保采集到的血液质量可靠。下面
是血液采集的一般流程:
1.邀请患者入室:热情地邀请患者进入采集室,引导其坐下并解释采集
过程。
2.询问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确保
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3.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情况,包括过敏史、出血倾向等,
以便在采集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4.做好洗手及消毒:洗手后穿戴手套,并将手臂暴露在采集区域外侧,
使用消毒液对采集区域进行消毒。
5.选择采血部位:根据采集血液的目的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常
见的有肘前静脉、手背等。
6.固定采集部位:用手轻轻拉紧采血部位的皮肤,使静脉更加明显,然
后用绷带或橡皮带固定住采血部位。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管理制度
1、病人血液标本采集由两名护士共同配合采集静脉采血5ml,血清和血浆都可以用于交叉实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3 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以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
2、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5ml 标本.
3、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实验前后必须做溶血程度的比较.
4、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
5、确定输血后,护士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同时采血样。
6、由护士及时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配血室,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7、患者标本管上必须有标签,收到标本时应当面与医护人员核对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是否相符,即双方逐项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采血日期等,并检查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与申请项目的要求相符,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一律退回,并进行书面记录。收到标有“急"字样的标本应及时处理。
8、配血室科工作人员应复核受血者(患者)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后按科室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对中心血站提供的全血及红细胞悬液血液制品也应核对ABO血型后按血型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
9、预约输血患者的血样在4℃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8小时,逾期应重新抽取血样.对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以避免患者体内因回忆反应而产生抗体.
10、确定输血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血样在交叉配血之前,应再次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血型。交叉配血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血液标本的采集接收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的采集接收保存制度
1.病人的输血标本由本院医护人员根据申请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持贴有申请单联号或条形码(患者信息)的采血管,当面核查后抽血3-5毫升,由专人送输血科(不许家属送标本)。
2. 输血科专人签收血液标本,当面核查申请单的内容、检验目的和要求,确认无误后登记签收。如发现有任何问题必须由输血科当班者与申请医师亲自处理。
3. 配血前的标本在输血科保存3日,配血后的标本保存7日。
备注
1. 所用血样要能够恰当地反映受血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如果受血者需要继续输注红细胞,再次申请输血时(超出24小时),应该重新采集一份血样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2. 要防止血样溶血,溶血的标本不能使用,因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3. 不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血液被稀释),如遇紧急情况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标本。
4. 若受血者已用肝素治疗,应在采集血样时注明,同
时通知输血科。
5. 右旋醣酐等中高分子药物可干扰配血,应在药物输注前采集血样备用
现场调查血液样品采集和保存标准
现场调查血液样品采集和保存标准
血样的保存与管理:
1.血样采集过程中,必须征得提供者的同意,不对提供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血样的保存须根据其类型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式,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为原则。
3.由于来源珍贵,应当有专人对血液样品进行保存及管理,血液样品的保存应该有专用的空间及相应的设备,保证血液样品的安全可用。
具体标准
1、采血管:采购质量可靠的5ml真空塑料采血管,抗凝剂为EDTA-/K2,采血管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真空采血管和添加剂》(WS/T 224-2002)。
2.采样编号:为配合样品管理,采集的样品编号全部采用以个体流水序号进行标注,编码打印纸要耐磨、在低温(-80℃)和高温(90℃)下粘贴牢固,且防水、防潮,编码打印纸的大小规格控制在0.5 cm×3 cm,便于粘贴。粘贴采样编号时要注意方向,应使编码打印纸与采血管平行,避免“螺旋粘贴”情况的出现。编码纸一式三份,一份贴在调查表,另外两份分别粘贴于一支采血管和血液分离后装血浆的管上。
3.采样编号、编制规则:从0001开始编制。
血样采集
1.样品采集时,每管采集5ml、每人采集1管。
2.采集后的样品如能在24小时内运送至指定生化检测实验室,可以采用常温保存;如在三日之内运送,则应迅速存放到4℃冰箱保存。
3.样品运送过程中,包装箱内应放置足够的冰冻好的蓄冷剂,确保样品的低温运输。运送样品前,对样品进行认真清点。
4 样品运送至接运目的地后,应放入-40℃冰箱保存。
血样采集准备工作
1.准备EDTA采血管和20-或23-规格的多样品针或蝶形针(根据需要准备针/管支架)
血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
血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
全血根据收集的条件,分成不抗凝和抗凝两种。同时,不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清;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浆。
标本的存放温度及时间,血清、血浆及细胞分离的方法步骤也是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抽血后,血细胞因代谢需要,要消耗掉部分营养成分,故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时,需及时地离心以分离掉细胞成分。
采血前个体的准备情况,如空腹时间的长短、采样时间的确定及采血时患者的姿势;止血带应用时间,输液情况,体育运动,抗凝剂及稳定剂的选用;标本的处理等均可影响到某些检验指标的水平。故标本采集过程应标准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析前误差。
一、不抗凝收集血清:
1、无添加剂的干燥空管收集:
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药剂(硅油)。它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后,离心使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
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检
测。
亦可直接用干燥EP管收集全血,充分静置使得红细胞充分自然凝固后,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
2、用促凝管收集:
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硅油,同时添加了促凝剂。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如果想快点出结果时,可采用促凝管。一般静置半小时到1小时,直接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常用于急诊生
化。
3、含有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收集:
管壁经过硅化处理,并涂有促凝剂可加速血液的凝固,缩短检验时间。管内加有分离胶,分离胶与PET管具有很好的亲和性,确实起到隔离作用,一般即使在普通离心机上,分离胶能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和固体成分(血细胞)彻底分开并积聚在试管中形成屏障。离心后血清中不产生油滴,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
血样保存管理制度
血样保存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血样的采集、保存和管理,确保血样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保护患者隐私,同时
维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所有涉及血样采集和保存的科室和人员,包括血液科、临床检验科、输血科等。
三、血样采集
1. 血样采集前,应向患者说明采集目的和方法,并获得其书面同意。如患者为儿童或无行
为能力人员,应取得监护人同意。
2. 血样采集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采用一次性针头和试管,并做好个人防护。
3. 采集后应尽快封存标签,并在标签上标注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4. 采集的血样应及时送交实验室检验,避免血样长时间放置造成变质。
四、血样保存
1. 检验完毕后的血样应及时清洗干净,封存标签完整无损,并按照规定的保存期限存储。
2. 血样的存储条件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受潮、晒太阳、霉变等情况发生。
3. 血样应保存在专用冰箱或冷藏柜中,定期检查温度记录表,确保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4. 每个血样样本均应有唯一编号,确保样本的一致性和追溯性。
五、血样管理
1. 建立健全的血样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血样的采集记录、保存记录、移交记录等,并做好
备份工作。
2. 设置血样管理专责人员,负责血样的收发、移交、销毁等工作,并定期进行培训。
3. 严格控制血样的访问权限,必须经过授权才能查看、取用血样。
4. 血样在使用后应及时销毁,销毁记录应保存至少5年。
六、血样监督检查
1. 每年至少对血样管理制度进行一次评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 定期对血样的保存条件、记录完整性进行抽查,确保血样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血液样本采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液样本采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前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交接流程,确保样本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血液样本采集的医疗机
构和实验室。
采集流程
1. 开始采集血液样本前,操作人员应当仔细核实患者身份信息,并确保所采集样本的标签与患者信息相符。
2. 采集前应妥善准备好所需用品,包括消毒液、采集器具、标
签等。
3. 使用消毒液对患者采集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4. 必要时,向患者解释采集的目的和过程,以获得患者的理解
和合作。
5. 采集血液样本时,操作人员应准确操作采集器具,避免损伤
血管和样本污染。
6. 采集完成后,及时将样本标注好,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采集
时间等,并确保标签的清晰可读。
运输流程
1. 样本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本放入特定的或袋子中,并密封好。
2. 运输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确保样本不受温度、振动和日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以防样本的质量受损。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冷藏盒或冰袋来保持样本的低温。
3. 样本运输过程中,应随时监控样本或袋子的完整性,确保样本不发生泄漏和破损。
4. 运输过程中不得将样本暴露于外界,避免交叉污染。
5. 样本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将样本移交给检验人员,并进行登记记录。同时,应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交接管理
1. 对于血液样本的交接,应确保交接双方的身份和授权,并进行双向确认。
2. 交接人员应核对样本标签的完整性和清晰度,确保样本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3. 在交接过程中,应对样本进行可视检查,排除异常或污染的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
4. 交接完成后,双方应签署交接记录,并保留在档案中作为证据。
血液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制度
一、生化科为规范本科室标本的采集、运输、储存之规定,在同临床科室协商的情况下,特建立本制度;
二、标本采集
1、病人状态:一般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因运动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
2、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3、药物: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在采样检查之前,以暂停各种药物为宜,如某种药物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4、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D采静脉血时止血带结扎过久,可引起误差。
(2)血清标本应避免溶血,并及时分离血清,如需隔日检验,应封口后冰箱储存。
(3)采血用针头过细会使血K+升高。
(4)要特别注意采血不能在输液的同侧进行,更应杜绝在输液管内采血,因输液成分会影响检测结果(使相应的结果偏高,如输K+、GIU时,可使所测K+、GlU明显增高),或使血液稀释结果偏低。
(5)血气和PH值测定的血液以动脉血为原则,且不可漏气。细胞培养的样品要采用无菌技术,防止污染。
(6)标本采集后,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写上床号、姓名,且应当场核
对无误。
三、标本保存和运输
1、采样后须立即送检的常规项目:血氨、血气分析。
2、采样后0.5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血糖、电解质等。
3、采样后l~2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各种蛋白质类、脂类、酶类等。
4、本实验室常规标本检测完后于冰箱保存48小时,以备临床复核。
5、当天不能检测的标本应于冰箱保存。
医院血液采集外送管理规定
医院血液采集外送管理规定
目的
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血液采集外送的管理,确保血液
采集外送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医院内进行血液采集,并将采集的血液送往外部
实验室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检测或分析的情况。
血液采集外送的程序
1. 医院血液采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血液采集,并
确保采集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2. 采集完毕后,血液样本应立即封存,并妥善标识采集时间、
采集人员等信息。
3.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血液采集外送部门或岗位,负责血液样本
的包装、封存和外送工作。
4. 外送前,血液采集外送部门应核对样本的完整性和标识信息,确保送出的血液样本准确可靠。
5. 外送过程中,血液采集外送部门应密封样本,并采取适当的
保温措施,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6. 血液样本送达目的地后,接收单位应及时确认收件,并对接
收到的血液样本进行记录和处理。
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
1. 医院应建立血液采集外送的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对血液采集
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外送过程中,血液采集外送部门应定期对外送样本进行质量
监测,确保外送的血液样本质量符合要求。
3. 医院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血液采集外送过
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确保血液采集外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外送记录和追溯
1. 医院应建立完整的血液采集外送记录,包括血液采集人员信息、样本信息、外送时间等内容。
2. 外送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追溯和查询。
3. 如发现外送过程中出现问题,医院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管理制度
1、病人血液标本采集由两名护士共同配合采集静脉采血 5ml,血清和血浆都可以用于交叉实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3 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以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
2、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 5ml 标本。
3、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实验前后必须做溶血程度的比较。
4、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
5、确定输血后,护士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同时采血样。
6、由护士及时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配血室,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7、患者标本管上必须有标签,收到标本时应当面与医护人员核对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是否相符,即双方逐项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采血日期等,并检查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与申请项目的要求相符,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一律退回,并进行书面记录。收到标有“急”字样的标本应及时处理。
8、配血室科工作人员应复核受血者(患者)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后按科室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对中心血站提供的全血及红细胞悬液血液制品也应核对ABO血型后按血型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
9、预约输血患者的血样在4℃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8小时,逾期应重新抽取血样。对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以避免患者体内因回忆反应而产生抗体。
血液标本收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液标本收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一、制度概述
血液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交接管理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确保血液标本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血液标本收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该制度与流程旨在规范血液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交接过程,最大程度地降低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二、收集环节
1.收集准备
(1)收集准备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采样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2)收集准备人员应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如姓名、年龄、住院号等,确保准确无误。
(3)收集准备人员应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进行采样,并确保采样器械的完整性和有效期。
2.采集操作
(1)采集前,收集准备人员应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保证操作的卫生。
(2)采集场所应保持清洁,可进行表面消毒处理。
(3)采集准备人员应将适量的血液抽取到采血针或采血管中,同时确保血液的流畅。
(4)采集完成后,收集准备人员应迅速将血液标本转移到采血管或采
血管盖中,同时加盖好。
三、运送环节
1.运送准备
(1)运送准备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穿戴与操作岗位相适应的衣物和防
护用品。
(2)运送准备人员应将血液标本放入指定的运送容器中,并确保容器
密封可靠。
(3)运送准备人员应核对血液标本的相关信息,如姓名、住院号、标
本类型等,确保准确无误。
2.运送过程
(1)运送准备人员应按照指定的路径和方式,将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
或相应的标本处理区域。
(2)运送准备人员应轻轻摇晃运送容器,以确保血液标本与抗凝剂充
分混合。
(3)运送准备人员应妥善处理血液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意外溢漏事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制度
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准确性和保密性,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特制
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等单位的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工作。
三、责任部门
1. 临床实验室是血液样本的保存管理主体,负责血液样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工作。
2. 质控科对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
3. 医院管理部门对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
四、血液样本的保存
1. 血液样本应当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采集、处理和保存,确保样本质量可靠。
2. 采集的血液样本应尽快送达临床实验室,避免因时间延误导致样本变质。
3. 已检测完毕的血液样本应当妥善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样本失效。
4. 血液样本应当标注患者姓名、病历号、样本编号等信息,确保样本与患者信息匹配。
五、血液样本的保存期限
1. 临床实验室应当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血液样本的保存期限,超过保存期限的样
本应当及时销毁。
2. 根据相关规定,常规血液检验项目的保存期限为3个月,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的保存期限为1年。
3. 为了保障患者权益和科学研究需要,临床实验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血液样本的
保存期限。
六、血液样本的销毁
1. 已超过保存期限的血液样本应当及时销毁,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和患者信息泄露。
2. 血液样本的销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销毁过程安全、有效。
3. 销毁记录应当及时填写并保存,备案备查,以备日后审计。
七、信息管理
1. 对于保存的血液样本,临床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血液标本收集和保存..
血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
说明:一般建议用新鲜的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如果标本已经保存较长时间,请联系康成公司技术部,以确认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实验。
一、 全血收集
请按照实际使用的收集方法,如注射器收集或真空收集管等,参考相应的厂商提供产品说明进行操作。采集好全血,将采集好的全血转移至单独的冻存管,按照每400~500ul/管分装好。短期保存,可放入- 20°C 或- 70°C冰箱。长期保存,请放入液氮。
二、 血浆收集
为获得血浆进行实验,应使用抗凝管采集全血,并尽快进行血浆分离:10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和细胞组分。将采集好的血浆转移至单独的冻存管,按照每400~500ul/管分装好。短期保存,可放入- 20°C 或- 70°C冰箱。长期保存,请放入液氮。
图片来源:Exiqon ‘ Quantification of MicroRNA expression in Blood Plasma/Serum Samples’
注意:血浆收集应使用抗凝管,抗凝剂可以用柠檬酸钠或EDTA等,但一定不要使用肝素抗凝,因为肝素对RNA实验有较大影响
三、 血清收集
为获得血清进行实验,应使用凝血管采集全血,采血后两小时内分离血清。采血后轻轻倒转采血管混合4~5次,直立置于室温待血液完全凝固(一般约一小时),10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将采集好的血清转移至单独的冻存管,按照每400~500ul/管分装好。短期保存,可放入- 20°C 或- 70°C冰箱。长期保存,请放入液氮。
四、 血清、血浆和全血样本的保存和运输
血样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1)
CD4+和CD8+ T淋巴细胞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4)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一、血清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一定量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min离心15min,吸出血清于血清管内备用。
2、如用滤纸片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严格进行消毒,在刺破皮肤后,迅速把滤纸片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他物体表面造成污染。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二、抗凝血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2、应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 /CD 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3EDTA或肝素或枸橼酸钠,HIV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取K3EDTA或枸橼酸纳。
3、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4〜8h内分离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三、采集样品注意事项
1、采集样品原则上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操作(试剂盒说明书有特殊要求除外)。
2、采集样品时应注意安全,建议采用真空采血管及蝶形针具(有条件者可用持针器),以避免直接接触血液;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四、样品的保存
1、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于-20℃以下,短期(一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2、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应冻存于-20℃ 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存放3个月以上应置于-80℃。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为落实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输、交接、检测、保存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
一、血标本采集要求
1、人员要求:采集交叉配血、血型血样的护士必须具有有资质并接受过相关的血标本采集的培训,实习或进修护士不得进行。
2、采集血标本时要求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并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临床输血申请单》资料仔细核对。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
二、血标本的要求:
1、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血标本推荐用EDTA·K2抗凝,血量不少于2m1;交叉配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血标本推荐用白盖不含抗凝剂管,血量至少5ml。
2、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送检2管,1管抗凝(推荐EDTA·K2抗凝,另1管不抗凝,血量依照2.1要求。)
3、交叉配血标本采集要求,凡患者上次输注过血制品,再次输血仍须重新抽取交叉配血血标本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4、受血者血标本采集
(1)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采血时采血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型鉴定报告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
保存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血液样本的采集、编号、运
输、处理、保存
sop 版本
号:第五版
标准操作规程(SOP)
编号:DZJY/ZY450-01
题目:血液样本的采集、编号、运输、处理、保存
版本:第五版
作者:曲文才
日期:2010/05/20
页数:3
联系人:曲文才
SOP 1 版本
号:第五版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血液样本的采集、编号、运
输、处理、保存sop 版本号:第五版
一、目的
确保样品的采集、运输、处置、保存得到有效的管理, 保证样品的良好、完
整、不被污染、且不污染环境, 样品在检测前保存完好、完整, 编号清晰。保
证分析数据、血样的准确性和具有可追溯性。
二、范围
适用于 HIV实验室样品的采集、运输、处置、保存。
三、责任
操作人员严格按要求执行。
四、定义
无
五、背景
本 SOP 是为配合 HIV实验室检测,现场样品从采集到检测前的工作而制定
的, 以确保检测样品良好、完整、不被污染、且不污染环境。
六、程序
1、采集
(1) 所需材料 : 乳胶手套, 工作服, 帽子, 口罩, 注射器, 止血带, 医用酒
精棉球, 无菌棉签, 医用酒精, 碘伏, 采血枕, 一次性纸垫, 试管及试管架。
(2) 采血方法 :
采血员洗手, 戴手套, 帽子, 口罩。
70% 酒精清洁采血工作台面, 铺上一次性纸垫。
在采血枕上铺上一次性纸垫。
让调查对象坐在凳子上, 露出一只胳膊直至上臂, 袖口不可过紧。
将胳膊放在采血枕上, 掌心向上, 用止血带在上臂扎紧, 肘部应低于心脏
水平线。
在肘前区寻找鼓起的静脉,并且该静脉与周围组织固定良好,触摸该静
脉,确认是静脉。
用碘伏成同心圆状向外消毒, 不得用手接触己消毒部位。
用酒精成同心圆状向外消毒。
待酒精彻底干燥后, 让调查对象用力握拳。
沿血流方向, 以与前臂成 150°将针头插入静脉内。
血液流入采血管, 松开止血带, 让调查对象慢慢松开拳头, 待血液到达采
血量要求后, 将采血针头拔出的同时用无菌棉球按住采血伤口。
采血管编号后直立、按顺序插入试管架内。
嘱咐调查对象按住棉球 5 分钟以上, 抬起胳膊使之高于心脏水平 ; 将针
头弃入金属制容器桶, 一次性纸垫等放入垃圾桶。
(3) 血清采集
取静脉血3ml,室温放置2小时,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3000rpm离心
15分钟,吸出血清备用,编号登记。
抗凝血样品采集:用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内,反
复
SOP 2 版本
号:第五版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血液样本的采集、编号、运
输、处理、保存sop 版本号:第五版
轻轻颠倒混匀6~8次,编号登记,备用。
2、样品编号
(1) 编号原则:唯一性原则,简明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2) 方法:样品编号前4位数字为年代号,后4位为样品序号
□□□□-□□□□
年代号:为年代后四位,例如:2010年,年代号为2010
样本序号:按采样或接受样本先后顺序进行的流水编号
3、样品的运送
(1) 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有专人专程护送,运送样品必须有记录。
(2) 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
(3) 采用三层容器对样品进行包装,随样品附有送检单。
(4) 接样第一层为带盖的试管,第二层为带密封口的塑料袋,第三层为保温壶。
(5)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在冻存条件下运送,用于CD4+和CD8+T 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应在室温下(18~25℃)或4℃(特殊要求时)运送。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样品应在-20℃以下运输。
4、样品的接受
(1) 样品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性材料能力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用后的包裹应及时进行消毒。
(2) 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3) 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果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应将样品安全废弃。并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4) 接受样本编号登记。
5、样品的保存
用于抗体和抗原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可存放于2~8℃,一周以上应存放于-20℃以下。
七、参考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程序而文件》(第三版)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SOP 3 版本号: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