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血库)血液贮存、运输制度
血液及血液成分预约、入库、贮存、出库、报废制度
血液及血液成分预约、入库、贮存、出库、报废制度一、预约输血科负责人根据临床用血预约需求情况,遵照血站送血日期(每周一、周四)时段向吉安市血站报送储血申请计划,以维持一定的库存血量,确保及时供血。
二、入库1、血站送来的血液制品,应由输血科专业人员对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①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②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血库工作人员对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签收后,并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或输入电脑存档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等,同时保留“送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三、贮存1、及时将血液按血型、种类、采血日期分别依次排列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
2、血库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3、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岗位当班时应注意观察冰箱温度,并作好记录。
当贮血冰箱温度自动控制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4、全血保存温度为4℃±2℃,血浆置-20℃,血小板保存温度22℃±2℃,轻轻震荡保存。
四、出库1、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时间先后依次发血。
2、发血时应该认真核对血型、编号等以及检查血液质量无异常,与取血双方共同确认后签字,并签署取血时间。
3、发血者需在出库表内登记血液去向,包括用血科室、患者姓名、病案号、用量、出库时间等,做好详细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规定
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规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需求的增加,输血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输血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传播、不良事件等。
为保障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规定应运而生。
1. 转运和储存规定在输血过程中,血液及其制品的转运和储存是确保血液安全的重要环节。
根据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规定,血液应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运输,并在转运过程中避免震荡和暴晒。
此外,血液应储存于恒温冰箱或低温冰箱中,并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和摆放,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完整性。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
根据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规定,应对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配血记录的审核,并确保血液的制备符合相关规定。
此外,输血前还应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评估受血者的输血风险,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3. 输血操作规范输血操作是血液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根据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规定,输血操作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
同时,在输血操作中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确保输血管道的畅通和血液的安全。
4. 输血反应的监测和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严密监测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并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同时,在出现严重输血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务人员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5. 输血后的随访和评估输血后的随访和评估是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根据规定,应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后的观察和记录,并定期进行相关检验和体格检查,以评估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出现输血不良事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通过输血科血液安全管理规定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血液入库储存运输发放和输注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运输、发放和输注制度(一)血液的入库
1、预订:普通血液成份根据临床需要量及库
存量与市中心血站联系,必须用当天新鲜
血制备的血小板、白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应提前预订,按血型及数量通知市中心血
站制备部门。
2、入库:由市中心血站按医院预订血液品种
及数量供应,输血科收到血液后由输血科
医技人员对血液逐包进行检查、核对,合
格血液录入电脑,在市中心血站的发血清
单上经手人和核对者双签名,每天工作结
束后打印入库清单并双签名。
3、出库: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由血库医技人
员按所用的血液品种及数量出库,所有数。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办法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办法血液的储存和运输管理血液成分组成复杂,要想保持各种血液成分的活性不变或尽量减少其变化,就必须按各种血液成分的特点和要求,用专用贮血冷藏箱(库)分别按温度要求进行贮存和运输,以减慢其代谢速度、延长寿命、防止变质,保证临床使用有效和安全。
各血站和医院输血科或血库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合适的血液储存和运输设备。
一、血液储存和运输设备(一)贮血冷藏箱(库)贮血冷藏箱形状一般为圆柱体或长方体,以垂直式较好,箱体内要宽敞明亮,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和风扇。
内设3~4个隔离层,隔离架有固定式或转盘式。
每隔层均有一扇内门,以减少冷空气散发,保持温度均匀,节省电能。
隔层间要有一定距离,周围要留有一定空间以便空气回流,使箱内各处均匀快速降温。
箱体隔热性能、密封性能要好,以保持温度恒定。
(二)贮血冷藏箱1.温度要求贮血冷藏箱与一般家用冷藏箱不同,它对温度要求很严,即必须控制在2~6℃范围内,箱内温度上下层之间、前后之间温差不得超过2℃。
因此要求制冷机功率要大,冷风不能直接吹到血袋上,以免造成局部温度过低而产生溶血。
要有温度记录器,记录器温感探头必须置于带有一定介质的容器中,容器内实际温度与记录器记录温度之差要小于±l℃。
2.高低温及断电报警装置贮血冷藏箱必须有高低温和断电声响报警装置,一旦温度升高或降低超过温度要求,便自动报警。
报警器电源与冷藏箱不能共用同一电源,防止一旦停电不能报警,必须另设电源,最好用干电池。
对报警器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功能正常。
冷藏箱的报警温度应定于上限6℃和下限2℃。
当报警器温感探头的温度分别超过6℃和低于2℃时,报警器应发生报警。
3.温度记录系统温度记录曲线记录的温度与标准温度计测试的温度之差要小于±1℃,这样表明记录温度曲线是可靠的,否则要进行调整。
4.定期维护冷藏箱应设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保养,并建立档案保存。
质控部门要定期对温度、高低温报警和温度记录曲线进行监测。
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
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
一、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二、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三、A、B、O、AB血型将全血。
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
当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发血
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二、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
双方共同签字后可发出。
三、袋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四、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谈,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五、发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科(⾎库)管理制度输⾎科(⾎库)管理制度1、输⾎科(⾎库)负责本单位临床⽤⾎计划的申报、⾎液⼊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制度执⾏情况进⾏检查。
2、输⾎科(⾎库)⼯作⼈员应具有⾼度的责任⼼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管理办法》和《临床输⾎技术规范》开展⼯作,保证本院的⽤⾎安全。
3、输⾎科(⾎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液和⾎液成份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和对输⾎反应的处理。
4、临床需要输⾎、配⾎,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申请单,连同受⾎者的⾎样于预定输⾎⽇期前送交输⾎科(⾎库)。
需要保存期短的⾎液或其他⾎液成分(洗涤红细胞、机采⾎⼩板等),应提前三天通知输⾎科(⾎库),抢救⽤⾎⽴即定型和配⾎并保持联系。
(急诊输⾎除外)5、⾎型交叉配合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
6、临床采⾎时应该详细核对病⼈姓名、性别、床号、严防采错⾎标本;标本送检中应严防损坏或污染。
7、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和成分输⾎。
病⼈如有输⾎反应。
应⽴即分析原因;对疑难⾎型定型及交叉配⾎有问题,应及时进⾏复查、处理。
8、输⾎科(⾎库)应定期⽤紫外线消毒,严防输⾎感染。
9、做好对受⾎者输⾎前如⼄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作,维护⾎库冰箱良好运⾏状态,确保⾎液的质量。
11、全⾎、⾎液成分⼊库前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型、⾎液品种、容量、采⾎⽇期、⾎液成分的制备⽇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型将全⾎、⾎液成分分别贮存于⾎库专⽤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液出⼊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年。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第一篇: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
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
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
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办法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管理血液成分组成复杂,要想保持各种血液成分的活性不变或尽量减少其变化,就必须按各种血液成分的特点和要求,用专用贮血冷藏箱(库)分别按温度要求进行贮存和运输,以减慢其代谢速度、延长寿命、防止变质,保证临床使用有效和安全。
各血站和医院输血科或血库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合适的血液储存和运输设备。
一、血液储存和运输设备(一)贮血冷藏箱(库)贮血冷藏箱形状一般为圆柱体或长方体,以垂直式较好,箱体内要宽敞明亮,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和风扇。
内设3~4个隔离层,隔离架有固定式或转盘式。
每隔层均有一扇内门,以减少冷空气散发,保持温度均匀,节省电能。
隔层间要有一定距离,周围要留有一定空间以便空气回流,使箱内各处均匀快速降温。
箱体隔热性能、密封性能要好,以保持温度恒定。
(二)贮血冷藏箱1.温度要求贮血冷藏箱与一般家用冷藏箱不同,它对温度要求很严,即必须控制在2~6℃范围内,箱内温度上下层之间、前后之间温差不得超过2℃。
因此要求制冷机功率要大,冷风不能直接吹到血袋上,以免造成局部温度过低而产生溶血。
要有温度记录器,记录器温感探头必须置于带有一定介质的容器中,容器内实际温度与记录器记录温度之差要小于±l℃。
2.高低温及断电报警装置贮血冷藏箱必须有高低温和断电声响报警装置,一旦温度升高或降低超过温度要求,便自动报警。
报警器电源与冷藏箱不能共用同一电源,防止一旦停电不能报警,必须另设电源,最好用干电池。
对报警器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功能正常。
冷藏箱的报警温度应定于上限6℃和下限2℃。
当报警器温感探头的温度分别超过6℃和低于2℃时,报警器应发生报警。
3.温度记录系统温度记录曲线记录的温度与标准温度计测试的温度之差要小于±1℃,这样表明记录温度曲线是可靠的,否则要进行调整。
4.定期维护冷藏箱应设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保养,并建立档案保存。
质控部门要定期对温度、高低温报警和温度记录曲线进行监测。
(三)贮血冷库冷库适用于贮存大量血液和血液成分,其性能要求基本同贮血冷藏箱,此外还有下列要求:1.分区存放冷库内设有分隔区,在分隔区内存放不同品种、规格、血型的血液和血液成分。
血站血液运输的规章制度
血站血液运输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血站的血液运输工作正常进行,确保血液运输的安全和有效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血站的血液运输工作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障所运输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条血站的血液运输工作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规范管理,确保血液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条件。
第四条血站的血液运输工作必须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历等相关信息。
第五条血站应加强与运输公司的合作,确保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并对运输公司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第六条血站应设立专门的血液运输科室,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血液运输工作。
第七条血站应建立健全的血液质量监控和追溯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血液运输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八条血站应加强对血液运输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血液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血液运输的准备工作第九条血站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血液的运输数量和时限,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确保及时送达目的地。
第十条血站应对所运输血液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得超过有效期。
第十一条血站应配备适当的血液运输设备和器材,确保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二条血站应建立完善的血液运输记录和信息系统,记录血液的来源、运输路线、温度等信息,便于追溯和排查问题。
第十三条血站应制定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保障血液在运输途中的安全和稳定,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三章血液运输的操作流程第十四条血液运输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熟悉血液运输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第十五条血液运输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做到操作规范,杜绝操作失误和疏忽。
第十六条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环境条件,避免血液变质或受到污染。
第十七条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宜的包装和标识,确保血液的来源和用途清晰可辨。
第十八条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加强定期监测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血液的安全和完整。
血液存贮、运输、发放制度
血液贮存、运输、发放制度
贮存血制品应用专业的输血科冰箱。
如果病房没有适于贮存血液的冰箱,血液应保存与输血科中,直到开始输血。
输血科人员应遵守以下程序:
1、仅当需要取出或放入血液是才打开冰箱的门;
2、血液的摆放要为冰箱内冷空气流通留有空间。
应将血液竖立放置与篮筐中或平放于货架上。
不应将其放置太紧密,以便于冷空气流通;
3、除全血、红细胞和融化的新鲜冰冻血浆外,不要在冰箱内放置其他物品;
4、不要将血小板浓缩液、单采血小板放在冰箱中;发放血液制品,输血科工作人员配血合格后,通知病区护士取血,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程序:
5、取血与法学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确认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6、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与2-6o C冰箱至少7天,
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5篇)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一、血液预订管理1.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向本溪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同时安排专职取血人员到血站领取血液。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本溪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
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0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____min或<200cfu/m3(培养皿____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输血科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
三、血液保存、发放与报废制度(一)血液入库管理1、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就是否合格,标签填写就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与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得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码或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
血液逐袋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取回后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保留取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二)血液保存管理1、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与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贮存与贮血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竖立放置于蓝中或金属架上,并有明显得标识、血液得摆放要为冷空气得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
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2。
保存温度与保存期如下:全血4±2℃(同浓缩红细胞)浓缩红细胞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
悬浮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4±2℃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浓缩血小板(手工) 22±2℃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单采血小板同浓缩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或五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一年。
其她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3、贮血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得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4、贮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每天按时记录、当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5、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她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及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³为合格。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一)血液入库管理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血液逐袋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取回后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保留取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二)血液保存管理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贮存于贮血专用冰箱内,竖立放置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并用明显的标识。
血液的摆放要为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
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
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全血4±2℃(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
悬浮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4±2℃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手工)4±2℃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震荡、专用袋制备)。
单采血小板同浓缩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四年或五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一年。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贮血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贮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每天按时检查并记录。
当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及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³为合格。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规定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规定————————————————————————————————作者:————————————————————————————————日期: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
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
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
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
血液入库验收、贮存制度
一、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二、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三、A、B、O、AB血型将全血。
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发血
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二、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
双方共同签字后可发出。
三、袋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四、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谈,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五、发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科血液入库、贮存及发放操作规程
血液入库、贮存及发放操作规程一、目的明确血液在保存、发放和运输过程中所需条件、方法和要求,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确保血液的安全有效二、适应范围适用于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过程的管理活动。
三、职责3.1负责血液的保存、保存监控和储血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3.2负责血液的接收、发放及发放前的外观检查。
3.3负责储血设备温度、环境有效性的监督、确认。
四、操作步骤4.1血液入库4.1.1输血科应根据临床科室预约血液用量的情况向供血方及时预约血液及血液成分,原则上储血基数一般应不少于3天的急救用血量,可视具体情况增减。
4.1.2全血、血液成分接收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核对无误且血液质量合格方可双签接收。
4.1.3核对验收时血液及血液成分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宜接收、入库(冰冻血浆解冻后出现血浆质量问题则退库):4.1.3.1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4.1.3.2血袋有破损,有渗漏;4.1.3.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4.1.3.4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界面上的血浆出现溶血或红细胞呈稀泥状;4.1.3.5血浆层进行性变色,混浊度增加或呈异常乳糜状或暗灰色;4.1.3.6血浆层中有明显增多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4.1.3.7红细胞的颜色呈暗紫色或红褐色;4.1.3.8血袋血型与复查血型不符;4.1.3.9血液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4.1.3.10血液过期;4.1.3.11血液有其他须查证的情况;4.2血液贮存4.2.1接收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后,依次按全血、血液成分的血型、规格分类,分别进行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电脑入库且复检,并按采血时间先后秩序斜竖放贮存于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血站血液安全运输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保障血液安全,预防血液污染和传播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血站设立血液安全运输管理小组,负责血液安全运输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血液安全运输管理小组由站长担任组长,分管副站长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三、运输车辆与设施1. 运输血液的车辆应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冷藏、保温、防震等功能;(2)车辆内部清洁、无污染,定期进行消毒;(3)车辆外观整洁,标识明显。
2. 运输血液的设施应具备以下条件:(1)冷藏箱、保温箱等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设施内部清洁、无污染,定期进行消毒;(3)设施标识清晰,便于识别。
四、运输流程1. 出发前:(1)核对血液信息,确保无误;(2)检查运输车辆和设施,确保完好;(3)对运输人员进行血液安全运输知识培训。
2. 运输过程中:(1)保持车辆行驶平稳,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2)确保运输车辆和设施温度恒定,符合血液保存要求;(3)运输过程中,禁止在车内吸烟、进食等。
3. 到达目的地:(1)核对血液信息,确保无误;(2)将血液送至指定区域,并与接收人员进行交接;(3)填写运输记录,记录运输时间、温度、路线等信息。
五、监督检查1. 血液安全运输管理小组定期对血液安全运输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血液安全运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血液及成分运输和保存管理制度
血液及成分运输和保存管理制度
一、储存设备监测
1、各种保存血及成分的冰箱或冰柜的温度必须每4小时记录一次。
2、温度失控报警器必须设定一个温度失控范围,并随时处于开启状态。
3、温度失控报警器在箱内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必须能被激活并发出明显的警报信号。
4、液氮冰柜必须另含有监测液氮水平的报警系统。
二、保存
1、全血及红细胞制品可在1~6℃的冷房或冰箱中保存21-35天。
2、冷沉淀物和新鲜冰冻血浆在≤-18℃保存12个月(超过12个月后可转为普通血浆)。
3、普通冰冻血浆≤-18℃保存5年。
4、粒细胞浓缩物20~24℃可保存24小时。
5、血小板浓缩物可在20~24℃持续震荡的条件下保存1~5天。
6、洗涤红细胞以及已脱离密闭系统的其它血制品、解冻红细胞1~6℃保存24小时。
7、20%甘油保存的冰冻红细胞≤-65℃,40%甘油保存的冰冻红细胞≤-120℃,液氮保存的冰冻红细胞≤-120℃,一般用于常规输血的冰冻红细胞可保存10年。
三、运送
全血及红细胞制品运送温度1~10℃,冰冻类制品运送温度≤-18℃,粒细胞及血小板浓缩物运送温度20~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血库)血液贮存、运输制度
1、入库的全血、RBC悬液等红细胞制品温度控制在2~6℃,血小板振荡保存于20~24℃,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血浆在-20℃以下低温冰箱中保存;贮血冰箱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2、交叉管、备血管、血型鉴定管存放在冰箱中.并且保存7天以上。
3、交叉配血试剂、血型鉴定试剂存放在试剂冰箱中,严禁试剂与血液混存。
4、血液运输必须使用专用取血容器。
领取血液制品时应核对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检查血液外观及血液有无异常现象,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血液。
5、血液在运输中保持合适的温度,不同血液成份最好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取血容器中。
6、血袋装入取血容器一定要轻拿轻放,特别是冰冻成份在运输中避免剧烈振荡。
7、血液运到医院后要开箱逐一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污损,如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