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22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2200字
摘要: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认识
目前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受到了社会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此病列为21世纪的重点研究项目。 1.中医对病名的认识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的“呆病”范畴。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痴呆的描述散见于“呆证”、“呆病”、“善忘”、“郁证”“文痴”、“癫证”等病证中。古代文献中有关呆病病证名的记载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左传》曰:“不慧,盖世所谓白痴”;《灵枢·决气篇》有“脑髓消”之称;“痴呆”一词最早见于汉·《华佗神医秘传》;虞抟《医学正传》称“愚痴”;《资生经》名曰:“痴证”;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以“呆痴”命名。明·张景岳《景岳全书》首次提出痴呆是独立性疾病;清·陈士铎在《辨证录》中首立“呆病门”进行专门论述。现代《实用中医内科学》和《临床中医内科学》则列出痴呆专章进行系统论述。由于早期中医文献对痴呆病名内涵认识的不一致,出现中风痴呆,老年期痴呆、老年性痴呆、老年呆病等多种病名,其包含的痴呆类型不尽相同。而近年,随着对痴呆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明确研究对象,系统观察和研究不同类型痴呆的临床诊治规律,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多采用西医病名进行分类,如血管性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等。 2.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对VD病因病机的认识自古以来就有一套丰富的理论,散见于祖国医学文献中。早在《灵枢·海论》中就有“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的记载;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也认为:“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提出了“中风后善忘”的观点,明确指出了中风与认知障碍的关系;《临证指南医案》也有“中风初期神呆,遗尿……”的叙述。清·唐容川《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事物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经。益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之于脑中”。脑为诸阳之会,其气下降,以助肾之佐强之用和技巧之所出。所以,肾气实则精足髓充,髓充则脑健。“肾藏精、精舍志”,志者,识也、记也;可见VD发病与“髓海空虚”、“血瘀于上”“中风”有关。近代学者对VD病因病机的认识大体趋于一致,认为该病病位在脑,病变基础在肾,且涉及心肝脾等脏腑;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者不外乎精神、气血、阴阳等正气的衰少;标实者不外乎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堆积。由于脏腑虚衰,阴精亏空,不能上充于脑,复加痰浊瘀血等毒邪内生,使虚痰瘀互结于上,损伤脑络而元神失聪。VD 病程漫长,病机不断演化转变,病情呈阶梯样下滑进展,国家九·五攻关《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组提出依据其临床自然病程特点,按平台、波动、下滑三期划分。 3.中医对辩证施治的认识1988年8月在兰州召开的全国首届中医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多简称为老年呆病90标准)的讨论稿,后经专家论证与修订于1990年正式确定推广使用。该标准中将VD纳入老年呆病范畴,对本病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采用此病名进行研究报道。2000年4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起草制订了《血管
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将VD的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络证、火热内盛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7种证型,该辨证分型一直沿用至今。同时,采用了西医的痴呆与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神经心理学测查量表,补充了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诊疗评价规范化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工作。根据VD的病因病机特点及发展变化趋势,提示其治疗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期七证的划分,并不能全部概括临床千变万化的疾病特征,同时在临床具体病例的辨证中,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间的间隔、长短不一,虚实程度不同,还当进一步分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组主张分期治疗——积极治疗早期轻中证,延长平台期,缩短波动期,从而防止病情下滑加重。一般以通补兼施为治疗大法,但各期侧重不同。通心络、养血清脑颗粒、天智颗粒、步长脑心通等中成药品种在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发挥了中医药治疗VD的独特优势。 4.结语综上所述,古代医家对VD已有一定认识,现代医家对VD的认识也日趋完善。现今的医学水平,不论对何种痴呆都可以推迟它的进程,但不能阻止其进程,更不可能使其返回原状,但是痴呆又不象癌症是直接与死亡相关联的疾患,VD从发病到死亡有相当长的生存期,要注重发挥中医药优势,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与药物,改善患者的认知损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龙洁,刘永珍.血管性痴呆,中国医刊,2007年第42卷第11期[2]张传慧,姜华,张雅丽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机理论,黑龙江中医药,2007年第3期[3]牛亚利,梁伟雄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天津中医药2007年6月第24卷[4]邓永军,血管性痴呆从络病论治探讨,临床医药,2007 09-0059-02[5] 柳真裕,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内科,2007年6月第2卷第3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