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血药浓度

合集下载

血药谷浓度 稳态浓度

血药谷浓度 稳态浓度

血药谷浓度稳态浓度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血药谷浓度和稳态浓度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写作:血药谷浓度和稳态浓度是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血药谷浓度是指在给药后一段时间内,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通常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的一段时间内测定。

而稳态浓度则是指在长期用药后,药物在体内达到的相对稳定的浓度水平。

血药谷浓度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指标之一,它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

药物的血药谷浓度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因此在合理用药中的监测非常重要。

通过测定血药谷浓度,可以评估药物的吸收速度、分布范围以及机体的清除能力,有助于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稳态浓度是长期用药后,药物在体内达到的相对稳定的浓度水平。

在稳态条件下,药物的给药量和消耗量达到平衡状态,药物的浓度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浓度的达到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连续用药几个半衰期后才能达到。

稳态浓度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可以指导药物的剂量调整和给药频率。

因此,了解和掌握血药谷浓度和稳态浓度的概念以及其在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血药谷浓度和稳态浓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血药谷浓度和稳态浓度的相关内容。

每个主要部分将进一步细分为小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呈现相关信息。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将提供本文的背景和概述。

在1.1小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血药谷浓度和稳态浓度的概念,为读者提供基本了解。

在1.2小节中,我们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在1.3小节中,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以便读者知道本文的重点和目标。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详细探讨血药谷浓度和稳态浓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在2.1小节中,我们将详细解释血药谷浓度的定义,并讨论影响血药谷浓度的因素。

监测血药浓度应注意什么

监测血药浓度应注意什么

监测血药浓度应注意什么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在症状控制良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反应的情况下,应每半年至一年检测一次血药浓度。

那么监测血药浓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抽血时间:抽血时间对于血药浓度的结果十分重要,有些患者在服药后抽血,造成血药浓度值高于实际值,而误导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使得测血药浓度意义减少许多。

由于所监测的药物浓度为谷浓度,所以监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血样应在浓度最低时采取。

【患者在抽血前应注意有什么事项?】(2)药物浓度达稳态:除非怀疑患者服用抗癫痫药中毒,一般监测血药浓度的目的是为了根据体内药物具体浓度,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

所以,此时监测的血药浓度时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

在药物未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会造成检测数值低于实际应达到的浓度值,不利于对患者的服药剂量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稳态浓度是指什么?】(3)客观看待血药浓度值:血药浓度测定在癫痫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临床医生不能只重视血药浓度的数值而忽略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在许多情况下,即使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也不需要马上进行调整用药。

【血药浓度在什么范围内算正常,可以不用调整用药?】(4)定期复查: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应每半年至一年监测一次血药浓度,如果患者为儿童,身体发育较快,即使对于治疗顺利的患者来说,半年前和半年后的药物代谢情况可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每半年监测一次血药浓度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患者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或者发作频率增加等情况,就更应该及时地进行血药浓度检测,以便查找原因。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除了要做血药浓度检测外还应做什么检查?】(文章来源:全球医院网来源链接:/dianxian/150112/1114.html)。

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某药物的半衰期为1.2h ,给药后有50%的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如病人的肾功能降低一半,则药物的半衰期为多少?h t t k k t t k t k t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ee ee e lu bi b e lu bi b e 6.12.13434,34693.0,693.0432141412121,21%50,K 2112121121=⨯=='='=''='==+=+'='=='⇒===+=⋅⋅⋅++++=肾功能降低一半为肺消除速度常数为胆汁排泄速度常数,为生物转化速度常数,为肾排泄速度常数,解:消除速度常数4.患者体重为50kg ,静脉注射某抗生素,剂量为6mg/kg ,给药后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试求:(1)值。

、、、、、AUC CL V C t k 021(2)该药物的血药浓度表达式。

(3)静注后10h 的血药浓度。

(4)若药物的60%以原形从尿中排泄,肾清除率为多少?(5)若病人的最低有效治疗浓度(MEC )为2ug/ml ,药物的作用时间可持续多久? (6)如果将药物剂量增加一倍,则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多久?mlg CL X AUC hL kV CL L C X V ml g C hk t h k t kC C t C C /4.5095.5300/95.509.3517.009.3557.8506/57.8101.417.0693.0693.017.0303.20729.0303.2lg lg 0729.09320.0lg t lg 10009320.00110μμ====⨯===⨯========⨯=-=-=-。

对照作线性回归得到:对)由解:(t kt e C e C C 17.0057.82--=⋅=,)由(mlug e e C t t /57.157.857.8)10(,1031017.017.0====⨯--)(hL CL CL CL CL CL r h r /57.395.56.0%604=⨯==+=+=肝清除率)肾清除率(总体清除率)(ht ml g e C MEC t 56.8/257.8517.0min ====-解得:)(μht h t e C C C t 11.456.867.12,67.122257.82617.000=-=∆='=⨯==''-延长时间解得,)剂量增加一倍(6.给体重75kg 的健康男性受试者静脉注射某中药(单体)注射液,剂量为4mg/kg 。

[管理]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药动学参数

[管理]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药动学参数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药动学参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药动学参数(一)药时曲线用药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可因转运或转化以致随时间而变化,药效也随着浓度而变化,如以曲线表示,则前者称时量关系曲线(Time-concentration Relationship Curve),后者为时效关系曲线(Time-response Relationship Curve)。

以非静脉一次给药为例,药物的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潜伏期:用药后到开始出现作用的时间,反映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持续期:药物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残留期:药物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但尚未从体内完全消除的时间。

(三)药物的消除动力学: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的消除: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理活性消失的过程。

药物的消除动力学有两种:1、一级消除动力学: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比例消除。

即血液中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中的药物浓度成正比,机体的血药浓度高,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消除速度随血药浓度下降而降低。

在血药浓度下降以后,药物的消除仍然按比率消除,故又称之为药物的恒比消除。

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消除。

如每小时消除1/2。

2、零级消除动力学: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数量进行的消除。

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故又称之为药物的恒量消除。

常为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所致。

如每小时消除100mg/h。

(三)药物的消除动力学: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的消除: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理活性消失的过程。

药物的消除动力学有两种:1、一级消除动力学: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比例消除。

即血液中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中的药物浓度成正比,机体的血药浓度高,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消除速度随血药浓度下降而降低。

在血药浓度下降以后,药物的消除仍然按比率消除,故又称之为药物的恒比消除。

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消除。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道、胃肠粘膜细胞和肝脏细胞(主要是肝细胞)时,部分被代谢灭活,使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此效应成为首过消除。

2.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即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百分数)和速度。

3.时量曲线(time-concentration curve):指非要后,血浆药物浓度(简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以给药后时间为横坐标,血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即为时量曲线。

4.半衰期(half-life,t1/2):一般指药物消除半衰期,指组织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人们常说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

也有人将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6.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指体内的总药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来溶解,所需提液的容积,为一理论数值,单位常用L/kg,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的常数。

7.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Css):又称坪值浓度,指恒速衡量连续多次给药后(4~5个t1/2后),机体吸收药物入血的速度与血液中消除药物的速度达到平衡,药物浓度趋于稳定是的浓度。

坪值浓度的高低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如给药间隔时间不变而增大剂量,血药浓度达坪值所需时间不变,但坪值浓度增高。

如一段时间内给药总量不变,在此期间能缩短给药间隔对达坪值的时间及坪值浓度均无影响,但可减小血药浓度的波动。

8.一级速率消除(first-order elimination)(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每单位时间血浆药物浓度按等比例衰减,绝大多数药物属此类消除。

9.零级速率消除(zero-ordre elimination)(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血浆药物单位时间衡量减少。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 2、静脉滴注与静脉注射同时给药方案
式 这种给药方案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为: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 3、先静脉注射后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对于生物半衰期t1/2较长的药物,静脉滴注 给药可避免血药浓度的波动,但需要较长 时间才能达到稳态。 可采用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使药物 立即产生作用,一段时间后再静脉滴注给 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MTC定为稳态最大血药浓度Cssman 在MEC与MTC(或Cssmin 与Cssman)之间的血药 浓度范围称为安全有效治疗浓度 对于治疗指数小的药物,临床上常采用将 其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控制在安全有效治疗浓度。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即:
多剂量给药应有一个最佳给药周期,以使 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 比值低于治疗指数,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性与有效性。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一、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方案设计 二、血管外多剂量给药方案设计 三、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1、单纯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2、静脉滴注与静脉注射同时给药方案设计 3、先静脉注射后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4、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一、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 二、多剂量血管外多剂量给药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 三、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对于生物半衰期t1/2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 为避免频繁用药且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性, 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 1、单纯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 2、静脉滴注与静脉注射同时给药方案设计 • 3、先静脉注射后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 4、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1、卡马西平有效的血药浓度(稳态谷浓度)范围是4~12μg/ml,但由于遗传、环境、生理、病理、联合用药等因素的存在,导致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可相差很大。

当血药浓度维持在4~12μg/ml时,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

然而卡马西平超出治疗窗,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2、药物相互作用卡马西平为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脏内的CYP3A4酶,使其它药物代谢增加。

当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苯巴比妥钠合用时,均可引起血药浓度下降。

甲氰眯胍、红霉素等肝药酶抑制剂与卡马西平合用则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升高,易引起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疗效的个体差异,与单一用药相比更难掌握。

所以抗癫痫药的应用原则应以单一用药为主,顽固性、难治性癫痫且单药不能控制病情的患者才考虑联合用药,但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当病情治疗需要几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时,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及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还应注意联合用药时可能导致中毒几率的增加。

3、卡马西平的给药原则由于卡马西平可诱导自身代谢增加,长期应用其半衰期可下降2~3倍。

一般服药2周达稳态,服用3~4周自身诱导会达最大程度,血药浓度可能会有所下降,此时需再监测血药浓度,重新确定给药剂量。

其次,还应注意给药间隔。

此时每日服药两次的患者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癫痫经常在波动的谷值发作,可适当增加给药频率,有利于控制癫痫发作。

服用卡马西平时,应以小剂量开始,在监测血药浓度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剂量至有效浓度,这样可避免因盲目加药导致药物过量而产生不良反应。

此外,随时了解患者服药情况,避免因患者自行减药或停药导致已得到控制的癫痫复发。

如果血药浓度已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上限而癫痫发作未有明显控制,应更换另一种药或联合其他抗癫痫药。

4、年龄和性别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清除率的影响卡马西平给药量和血药浓度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给药量减少。

而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小。

中南大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 》网上(课程)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 》网上(课程)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 设人体血流量为5L,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一室分配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多少(A)0.5L(B) 7.5L(C) 10L(D) 25L(E) 50L参考答案:(A)2. 药物生物半衰期(t1/2)指的是(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药物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服用剂量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参考答案:(E)3. 缓控释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样时间至少应为(A)1~2个半衰期(B) 3~5个半衰期(C) 5~7个半衰期(D) 7~9个半衰期(E) 10个半衰期参考答案:(B)4. 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为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A)1.5h-1(B) 1.0h-1(C) 0.46h-1(D) 0.23h-1(E) 0.15h-1参考答案:(D)5. C=C0e-Kt属于哪种给药途径的血药浓度关系式(A)单剂量口服(B) 单剂量静脉注射(C) 静脉滴注(D) 多剂量口服(E) 多剂量静脉注射参考答案:(B)6. 有关生物利用度研究不正确的是(A)所选择的受试者没有条件要求(B) 参比制剂应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合格的制剂(C) 服药剂量通常与临床用药一致(D) Cmax 、tmax 应采用实测值,不得内推(E) 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参考答案:(A)7. 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用的措施(A)首次剂量加倍(B) 反复给药直致血药峰值(C) 每次用药量加倍(D)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E) 按人体重给药参考答案:(A)8. 在药物动力学中Wanger?Nolson 法求取哪一参数(A)k(B) tp(C) ka(D) CP(E) V参考答案:(C)9.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而重要的参数是(A)V和Cl(B) Tm和Cm(C) Km和Vm(D) K12和K21(E) t1/2和K参考答案:(C)10. 有关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是(A)隔室模型具有生理学的意义(B) 隔室模型具有解剖学的意义(C) 隔室模型是依据药物的性质划分的(D) 隔室模型是依据药物分布转运速度的快慢而确定的(E) 隔室模型是依据人体器官的重要性而划分的参考答案:(D)11. 药物生物半衰期的特征是(A)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B) 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C)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D)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荮浓度高低无关(E)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参考答案:(D)12.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滴注速度等于消除速度(B) 稳态血药浓度不随滴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C) 达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长短决定于K值大小(D) 要获得理想的稳态血药浓度,必须控制给药剂量(E) 要获得理想的稳态血药浓度,必须控制滴注速度参考答案:(D)13.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max除以2所得的商(A)(B) 在一个剂量间隔内(τ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C)C∞max与C∞min的算术平均值(D)C∞max与C∞min的几何平均值(E)将C∞max与C∞min代入某一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参考答案:(B)14. 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是原来的(A)二分之一(B) 四分之一(C) 八分之一(D) 十六分之一(E) 三十二分之一参考答案:(C)15. 以静脉注射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为(A)绝对生物利用度(B) 相对生物利用度(C) 静脉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E) 参比生物利用度参考答案:(A)16. 下列哪种情况不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A)药物的生物转化(B) 肾小管分泌(C) 肾小球过滤(D) 药物的胆汁分泌(E) 药物的肝脏代谢参考答案:(C)17. 某单室模型药物,其消除速度常数为0.0693 hr?1 ,静注一个剂量,经过30 小时,体内余留药量的百分数接近于下列哪一项(A)30%(B) 15%(C) 50%(D) 12.50%(E) 22.50%参考答案:(D)18. 作为一级吸收过程输入的给药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多次静脉注射(B) 静脉注射(C) 肌内注射、口服、直肠、皮下注射等凡属非血管给药途径输入者(D) 以上都不对(E) 以上都对参考答案:(C)19. 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A)12.5h(B) 23h(C) 26h(D) 46h(E) 6h参考答案:(B)20. 在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有效性研究中,对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试验周期间隔时间至少为(A)一个月(B) 七个半衰期(1周或2周)(C) 五个半衰期(D) 三天(E) 15天参考答案:(B)(二) 多选题1. 下面是有关甲氧苄啶(TMP)临床应用的一些情况,判断哪些条是错误的(A)按一日2次服用,经过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可达峰值(B) 加倍量服用,可使达峰值时间缩短一半(C) 加大剂量,不缩短达峰值时间,但可使峰浓度提高(D) 首次加倍量服药,可使达峰时间提前(E) 首次加倍量服药,可提高峰血药浓度,加强疗效参考答案:(BE)2.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 AUC ,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参考答案:(BCD)3. 应用叠加法原理预测重复给药的前提是(A)一次给药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动力学参数(B) 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C) 每次剂量的动力学性质各自独立(D) 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E) 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可以不同参考答案:(ACD)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参考答案:(ABCE)5. 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有(A) 图形法(B) 拟合度法(C) AIC 判断法(D) F 检验(E) 亏量法参考答案: (ABCD)6. 以下有关重复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累积总是发生的(B)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 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D) 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E) 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参考答案: (ABD)7. 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 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 须采用中间时间t 中来计算(C) 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 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E) 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参考答案:(ABDE)8. 可用来反映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A)坪幅(B) 波动百分数(C) 波动度(D) 血药浓度变化率(E) 最大稳态血药浓度与最小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参考答案:(BCD)9. 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A)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 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 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 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E) 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参考答案:(ABCD)10.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A)药物的化学稳定性(B)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C) 肝脏的首过效应(D) 制剂处方组成(E) 非线性特征药物参考答案:(BCDE)11. 属药物动力学的公式是(A)V=X0/(AUC0y ∞*K)(B) logC=logC0-K*t/2.303(C) V=[2r2(ρ1-ρ2)g]/(9η)(D) Css=K0/KV(E) dc/dt=KS(Cs-C)参考答案:(ABD)12. 某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血管外重复给药时稳态的达峰时间等于单剂量给药的达峰时间(A)(B) 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曲线下的总面积(C) 每一次给药周期的峰浓度在两次给药间隔内(D) 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以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程度(E)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参考答案: (BC)13. 下列哪一类药物一般不适宜给予负荷剂量(A) 半衰期短的药物(小于30min )(B) 半衰期中等的药物(3-8h )(C) 半衰期长的药物(大于24h )(D) 治疗指数窄的药物(E) 治疗指数宽的药物参考答案: (AD)14. 生物半衰期是指(A) 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B)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D) 体内药量减少一般所需时间(E)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时间参考答案: (CD)15.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B) 药物消除速度恒定不变(C) 消除速度常数恒定不变(D) 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E) 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参考答案:(AC)16.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AUC(B) t 0.5(C) T max(D) C max参考答案:(ACD)17. 研究TDM的临床意义有(A)监督临床用药(B) 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C) 研究治疗无效的原因(D)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E) 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参考答案:(ABCE)18. 影响达峰时间tm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A)K(B) tm(C) X0(D) F(E) Ka参考答案:(AE)19. 下列哪些参数可用于评价缓控释制剂的质量(A)血药波动程度(B) 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吸收半衰期(C) 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D) AUC(E) 给药剂量参考答案:(AB)20. 一患者,静注某抗生素,此药的t1/2为8h,今欲使患者体内药物最低量保持在300g左右,最高为600g左右,可采用下列何种方案(A)200mg,每8h一次(B) 300mg,每8h一次(C) 400mg,每8h一次(D) 500mg,每8h一次(E) 首次600mg,以后每8h给药300mg参考答案:(BE)(三) 判断题1. 当药物大部分代谢时,则可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求取消除速率常数。

稳态血药浓度的估算和临床应用

稳态血药浓度的估算和临床应用

稳态血药浓度的估算和临床应用副主任医师郝建国山东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稳态血药浓度,也是药物效应相对稳定的浓度。

通常用“Css(mg或ug/ml)”表示。

是指在连续恒速静脉滴注给药或按半衰期(t1/2)间隔时间恒量重复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 经4~5个t1/2使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近似平衡的状态。

如果以药物的t1/2为重复给药的间隔时间,首次剂量加倍即可达到Css。

增加给药的剂量,只能提高血浆药物的浓度,不能缩短到达Css的时间。

单位时间内的给药剂量不变,缩短给药的间隔时间,只能减少血浆药物浓度的波动范围(即缩小Cssmax与 Cssmin的差值),不能影响Css 和到达Css的时间。

口服给药的Css包括:“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峰值(Cssmax)”和“稳态血药浓度谷值(Cssmin)”。

Cssmax是口服药物在一定剂量下血浆中的最大有效浓度,Cssmin 是口服药物在一定剂量下血浆中的最小有效浓度。

静脉滴注连续恒速给药的Css则始终保持一个水平。

只要口服剂量不变按t1/2间隔时间恒量重复给药或静脉滴注连续恒速给药,任何药物经过20个t1/2以后,蓄积剂量和排泄剂量完全相等(即蓄积剂量=给药剂量),它们的有效浓度不会因用药时间的长短而增大或减少,药物效应亦稳定在一定水平。

一、Css的估算:任何药物必须按该药t1/2连续恒量给药,并经该药的9个t1/2后,才可认为达到Css(5个t1/2后蓄积剂量为96.9%,7个t1/2后蓄积剂量为99.3%,9个t1/2后蓄积剂量99.8%)。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一定剂量达到Css以后,给药后的2h(大多数药物2小时几乎全部吸收入血,即蓄积计量+给药剂量)时为一定剂量下的Cssmax;Cssmax的计算公式为:(给药剂量+蓄积剂量)÷(体重公斤×8%×1000)。

到一个t1/2间隔时间时(即应该服药的时间时的蓄积计量)为一定剂量下的Cssmin;Cssmin的计算公式为:给药剂量÷(体重公斤×8%×1000)。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
• 对于生物半衰期短且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频繁给药不但给 药不方便,而且血药浓度波动大,易出现血药浓度超出治 疗窗的弊端,因此,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单纯静脉滴注给药 对于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静脉滴注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关 -kt 系式为: C=k0/kV(1-e ) 稳态血药浓度Css为: Css=k0/kV 整理后得 k0=CsskV n= -3.32lg(1-fas(n)) (n为半衰期的个数,fas(n)为达坪分 数) 同理,得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稳态血药浓度为: Css=k0/k10Vc =k0/βVc k0=Cssk10Vc =CssβVc
根据稳态血药浓度 设计给药方案
临床治疗中,希望药物能在靶部位达到最佳的治疗浓度,以获得最佳 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为了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药物的药效学 和药动学特点拟定治疗(包括药物品种、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计 划,即给药方案。
治疗指数(TI) 是指药物的中毒或致死剂量与有效剂量的比值。 在临床实际用药中,TI是指最低中毒浓度(MTC)与最低 有效浓度(MEC)的比值。 ss 通常将MEC定为稳态最小血药浓度C min,MTC定为稳态最 ss ss ss 大血药浓度C max,在MEC与MTC(或C min与C max)之 间的血药浓度范围称为安全有效治疗浓度。进行给药方案 设计时应使患者的血药浓度保持在此范围内。 ss ss 在确定多剂量给药的最佳给药周期时,应使C min与C max ss ss 的比值低于治疗指数,即C max / C min≤TI。
ss
=X0 / V(1-e )=54.1(mg/L) max
-kτ -kτ ss
-kτ
ss
=X0e / V(1-e )=34.1(mg/L) min

生物药剂学计算题讲解

生物药剂学计算题讲解

1.安定治疗癫痫发作所需血药浓度为0.5-2.5 ug/ml,已知V=60L,t1/2=55h.今对一患者,先静脉注射8 mg,半小时后以每小时8 mg滴注,试问经2.5小时是否达到治疗所需浓度?解:静脉注射30分钟后的血药浓度为:C1=Ce-kt=0.1324(mg/L)=0.1324(ug/ml)其中C=8/60(mg/L) k=0.693/55(h-1) t=0.5h在此基础上静滴2.5小时,血药浓度为:C2=K(1-e-kt)(KV)+C1e-kt将K0=8mg/h k=0.693/55(h-1) t=2.5h V=60L C1=0.1324(ug/ml)代入上式得C2=0.3281+0.1284=0.4565(ug/ml)由于此时的血药浓度不在0.5~2.5 ug/ml之间,所以不在治疗范围内.或C0e-k×3+k/Kv(1-e-k×2.5) =0.3281+0.1284=0.4565(ug/ml)2.给某患者静脉注射某药40mg,同时以20mg/ h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4h 体内血药浓度为多少?(已知V=60L, t1/2=40h)解:已知,X0=40mg, K=20mg/ h, t1/2=40h, t=4h, V=60L则C=40/60(mg/L) k=0.693/40(h-1) 静脉注射4小时剩余浓度为:C1=Ce-kt=0.622mg/L=0.622ug/ml静脉滴注经4小时血药浓度为:C2= k(1-e-kt)/Vk =1.288(mg/l)=1.288(ug/ml)因此,经4小时体内血药浓度为:C=C1+C2=1.910(ug/ml)3.利多卡因的有效血药浓度是2.4~6μg/ml,如分别以150mg/h和300mg/h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问是否合适,如果使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在6μg/ml,则最佳滴速是多少?已知k = 1.04h-1,V=40L。

【解】以150mg/h速度静滴时,稳态血药浓度为:mg/L = 3.61μg/ml以300mg/h速度滴注时其稳态血药浓度为:μg/ml由于利多卡因血药浓度≥7μg/ml时会产生毒性反应,故以300mg/h的速度滴注是不合适的。

习题

习题
Clr/Cl=140/164=85%,说明药物85%由肾脏排出。
如果本题中病人的肾功能下降了50%,肝功能保持不变,则
ke’=0.584*50%=0.292 h-1
k=ke’+kb=0.391 h-1
t1/2=0.693/k =1.77h
所以给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用药时应注意剂量的调整。
接例题1:lg(Xu∞-Xu)对时间t进行回归
Δt(hr) 0.25 0.25 0.50 1.0 2.0 2.0 2.0
ΔXu/Δt 64.0 56.0 40.0 25.0 9.40 2.30 0.58
tc(hr) 0.125 0.375 0.75 1.5 3.0 5.0 7.0
lg(ΔXu/Δt)1.81 1.75 1.60 1.40 0.973 0.362 –0.237
11.盐酸土霉素片,单室模型药物,每片含量250mg,现口服2片,已知其药动学参数:ka=0.8h-1,k=0.1h-1,V=10L,F=0.9
•求:(1)服药后3h的血药浓度?
•(2)如病人最低有效浓度为25μg/ml
•,那么第一次给药后至少经几小时后再给药?
•(3)tmax,Cmax,AUC各为多少
收集尿时间间隔的始末(h)
1
2
3
4
5
7
尿容积(ml)
100
80
75
110
90
175
尿浓度(μg/ml)
520
578
548
333
363
306
根据这些数据算出:
(1)k、ke和kb,生物转化百分数和血浆半衰期。
(2)原药形式排出分数的平均值约为95%,试问该病人“正常”否?
(3)若因事故创伤后,肾功能减为正常人的40%时,k、t1/2及生物转化百分数为多少?

常见药物血药浓度一览表

常见药物血药浓度一览表

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取样; 24h>10umol/L
0.3-2600umol/L
骨肉瘤:在滴注结束后的0小时、24 48h ≦ 1.0umol/L
小时、44小时和68小时取样。
72h ≦ 0.1umol/L 骨 肉 瘤 患 者 : 0h ≧
700umol/L 、 24h ≦
10umol/L
药后24小时;危重患者用药期间应 中毒范围>20ug/mL(峰浓 灵敏水平0.75ug/mL
每12小时测定1次。
度)
地高辛 服药达稳态后(除门诊急查,住院 正常范围0.8-2.0ng/mL 可测范围0.2-5.0ng/mL
病人服药6天以上),于清晨下一次 中毒范围>2.0ng/mL
灵敏水平0.2ng/mL
苯妥英 同丙戊酸
正常范围10-20ug/mL
可测范围2.5-40ug/mL
中毒范围>20ug/mL (峰浓 灵敏度0.5ug/mL
度)
苯巴比妥 同丙戊酸
正常范围10-40ug/mL
中毒浓度大于40ug/mL
茶碱
输入负荷量前;输入后1-2小时; 用 正常范围10-20ug/mL
可测范围2.5-40ug/mL
服药前取样。
万古霉素 在第4次给药后进行TDM,峰浓度在 静 脉 注 射 后 30 分 钟 30- 可测范围2.0-50ug/mL
滴注结束后0.5-1小时采样,谷浓度 40ug/mL;静脉注射后60分 灵敏水平2.0ug/mL
在再次给药前30min采样,对透析患 钟26.5-40ug/mL;静脉注射
48h ≦ 1.0umol/L、72h ≦
环孢霉素 服药稳态后,再次服药前,采血检 C0: 100-350ng/mL ; 中 毒 可测范围40-500ng/mL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临床药理学请判断下列句子对错1.苯妥英钠对Na+通道的阻断显示频率依赖性。

2.临床试验设计应遵循Fisher提出的“重复、随机、对照”三项统计学原则3.引进合成药因在国外已投放市场,所以进入国内不须进行临床试用与评价。

4.Ⅲ期临床试验为在多中心较大范围内进行药物评价要求试验单位不少于3个。

5.安慰剂系含无任何药理活性的成份如淀粉或乳糖且色泽、形状、大小、甚至味道均与受试药相同的制剂。

6.受试病人可在不知情情况下参与临床新药研究。

7.急症、重症病人的研究,必须使用安慰剂对照。

8.某催眠药的半衰期为2h,给予0.1g剂量,睡眠时间为3小时,如给予0.2g,应可睡6h。

9.不同种属的动物间同一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往往相似10.苯妥英钠可导致口服避孕药代谢加快而使避孕失败。

11.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胎盘时可被11类固醇脱氢酶代谢灭活。

12.胎龄20周左右,胎儿肝脏具有羟化芳香族化合物的能力,此时才可能发生药物致畸。

13.新生儿禁用磺胺类药物是因为磺胺类药物把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胆红素置换出来,导致脑核黄疸。

14.弱碱性药物较多集中母体一侧,弱酸性药物较多集中在胎儿一侧。

15特殊人群用药时,药动学和药效学均出现明显改变。

16.由于妊娠期胃酸分泌减少,导致阿片类镇痛药吸收增加。

17.基因型反映个体间遗传药理学差异的最终结果,表型则反映个体差异的根本原因。

18.细胞色素P450酶系人群的遗传多态性具有明显种族或地域差异。

19.CYP2D6酶的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CYP2D6的2个等位基因控制。

20.CYP2D6强代谢者易发生红斑狼疮和帕金森病,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21.异烟肼慢乙酰化者易导致维生素B6缺少,而发生肝脏毒性。

22.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引起骨骼肌震颤系激动骨骼肌上的N2受体所致。

23.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无心血管副作用。

24.氨茶碱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而禁用于心源性哮喘。

药动第十章多剂量给药[整理]

药动第十章多剂量给药[整理]

说明以复习课本为主。

考试题型是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

•第十章多剂量给药一、名词解释1、稳态血药浓度:按一定给药剂量、一定给药间隔时间,多次重复给药,随着给药次数n的增加,血药浓度不断增加。

但增加的速度不断减慢,当n充分大时,血药浓度不再升高,达到稳态水平。

此时若继续给药,血药浓度在稳态水平上下波动,随每次给药作周期性变化。

此时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等于从体内消除的速率。

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称坪浓度,记作Css。

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t = 0→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称为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3、坪幅:坪浓度的波动幅度。

4、达坪分数:对于血管外重复给药,达坪分数可用第n次给药的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计算。

5、蓄积系数:蓄积程度用蓄积系数来表示。

蓄积系数又叫蓄积因子或积累系数,系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值,以R表示。

6、波动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用DF表示。

二、单选题1、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A单室模型 B双室模型 C静脉注射给药D等剂量,等间隔 E血管内给药2、以下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值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D增加给药频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差值减少E半衰期越长,稳态血药浓度越小三、多选题1、以下关于重复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累计总是发生的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注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2、应用叠加法原理预测重复给药的前提是A一次给药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动力学参数B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C每次剂量的动力学性质各自独立D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E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可以不同3、下列哪些参数可用于评价缓控释制剂的质量A血药波动程度B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吸收半衰期C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DAUCE给药剂量四、问答题1、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各有何特点?为什么?2、稳态血药浓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中有何意义?3、什么是达坪分数?静脉注射给药达坪分数与血管外给药达坪分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4、什么是蓄积系数?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蓄积系数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5、叠加法预测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原理何特点是什么?6、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求算公式有何不同?为什么?7、描述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参数有哪些?在评价缓控释制剂研究中有何意义?8、什么是负荷剂量?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求算有何不同?9、已知氨苄青霉素胶囊剂F为0.5,吸收半衰期为0.25h,消除半衰期为1.2h,V为10L,若每隔6h口服给药500mg,试求多剂量给药从开始给药治疗38h的血药浓度?(Cn=10.269μg/mL)10.已知某药物t1/2为10h,V为0.5L/kg,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浓度为10mg/L~ 20mg/L,某患者体重为60kg,先静脉注射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10 mg/L,再静脉滴注2h,使血药浓度升至20 mg/L,求①静脉注射给药剂量X0=?②静脉滴注速度k0=?③每次静脉滴注2h,要想使血药浓度维持在10mg/L~20mg/L之间,静脉滴注间隔时间τ=?(x0=300mg;k0=181.4 mg/h;τ=12h)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一、问答题1. 何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与线性药物动力学有何区别?2. 写出非线性消除过程Michaelis-Menten方程,说明非线性消除速度随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V m、K m的意义。

稳态血药浓度 名词解释

稳态血药浓度 名词解释

稳态血药浓度名词解释
稳态血药浓度:指的是给药的速率与消除的速率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时的血药浓度,也叫坪值或者坪浓度。

药物在持续不断且恒速的给药,比如静脉输注,或者是分次恒量的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并呈现规律性的波动。

当给药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时,药物蓄积,随着给药次数增加,血液浓度也不断升高。

但血药浓度不会一直升高,一般在4到5个半衰期之后药物的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这时就可达到稳定且有效的血药浓度,即稳态血液浓度(Css)。

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思路

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思路

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思路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和治疗的目标来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频率和给药途径,以达到期望的血药浓度稳态。

以下是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步骤和思路:
1. 确定治疗目标:根据药物的治疗目标,如达到疗效或维持治疗水平,确定所需的血药浓度范围。

2. 确定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确定药物的半衰期、体内清除率等参数。

3. 计算给药剂量:根据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和目标血药浓度范围,根据公式进行计算,确定每次给药的剂量。

4. 确定给药频率: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目标血药浓度范围,确定每天给药的频率。

5. 选择给药途径:根据药物的药理特性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皮下注射等。

6. 调整给药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监测结果进行
调整和优化给药方案。

综上所述,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思路是综合考虑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和治疗目标,通过计算给药剂量、确定给药频率和给药途径,以达到期望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一级动力学消除
8
8
9
零级动力学消除
9
三、药动学的基本参数
(一)生物利用度
概念: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A(进入血循环药物量) F(生物利用度)= ------------------------ ×100%
D(给药总量)
生物利用度是反映药1物0 吸收的指标,是评价 药物制剂质量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A:剂量D B:首次剂量2D
15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连续恒速或恒量给 药的药时曲线的意义:
♣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 稳态浓度的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
♣ 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与t1/2成正比
16
16
【小结】
1. 时量曲线
峰浓度
达峰时间
曲线下面积
2.药物消除动力学
2. 熟悉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概念
及影响因素。
3
3. 了解 药物的跨膜转运。
3
第三节 药动学基本概念和参数
一、时量曲线
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时量关系。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血药浓度或对数浓度
4
4
5
非静脉给药的时量(效)关系曲线
5
♣ 峰浓度( Cmax):曲线最高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
10
(二)半衰期(t1/2)
概念: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反映药物消除速 度的指标。
由于多数药物是按恒比消除,故t1/2是恒定的,不受血药
浓度和给药途径的影响。
11
11
2、意义: ♣ 拟定给药间隔时间; ♣ 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 预测连续给药后达到稳定血药浓度所需要的时间; ♣ 药物分类的依据;
吸收的程度,可间接反映药效产生的强弱;
♣ 达峰时间(Tmax):达到峰浓度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药物吸收的速度,可间接反映药效产生的决慢;
♣ 曲线下面积(AUC):时量曲线和横坐标所围成的区域面
积。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6 对量,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重 要参数。
6
第三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
体内药物消除的速率过程。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比例消除,又称为恒比消 除。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是恒定的。绝大多 数药物在治疗剂量时的消除过程属于这一类型。
(二)零级消除动力学
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数量消除,又称为恒量消 除。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7,其半衰期是一个不恒定的数 值,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化。
12
♣ 肝、肾功能低下者,多数药物的t1/2会延长。
12
(三)清除率
1.概念 :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
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药物被清 除。
2.公式:CL=Vd·Ke=FD/AUC 3.意义:主要反映肝、肾的功能,肝、肾功
能不良时, CL值会下降。
13
13
(四)稳态血药浓度(Css、坪浓度)
一级消除动力学
零级消除动力学
3.药动学的基本参数
生物利用度
半衰期 17
清除率
稳态血药浓度
17
第三章 药物化谢动力学
目录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被动转运 二、主动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吸收 二、药物的分布 三、药物的代谢 四、药物的排泄
第三节 药动学基本概念和参数
一、时量曲线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 三、药动学的基本参数
【学习目标】
1. 掌握 首关消除、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 剂、肝肠循环、生物利用度、恒比消除、恒量 消除、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主要的 药动学参数及意义。
概念:
若连续恒速或分次恒量给药(静脉滴递或每隔一个半 衰期多次口服、肌注)时,当给药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时, 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体内药量逐渐蓄积,经4~5个半衰 期后,体内消除的药量和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血药浓度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称稳态血药浓度Css。
14
14
15
连续恒量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