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t认识厘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分两部分安排。首先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度,由于学生所使用的测量单位不同,量得的数就不同,从而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指导学生认识米尺,指出,量比较小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表象,初步掌握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想想做做中,除了继续学习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外,重点练习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用指宽、掌宽等自己身上的“尺”进一步建立1厘米或几厘米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准备:学生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1.教学设想: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主要是再创造,依托原有的知识经验,加上必要的实践和体验,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情景——操作与探索——实践与应用”的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现代教学观,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达到统一。

2.教法和学法的处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对教学方法做了如下处理:直观演示与操作实践相结合,

配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感知、判断推理、主动地学习新知。为了便于学生抽象概括,我设计了“观察、比画、测量、画一画、比一比,估一估”等环节,让学生动脑、动手、体验感知,学会有序的数学思考。

设计思路: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观察感知,认识厘米

动手实践,探索量法

综合训练,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谈话:课桌是我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么?好,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量一量桌面的长度?

生动手测量

1、用手量

2、用书本两

3、用铅笔量

4、用文具盒量

汇报结果

师:同样长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为了便于交流和比较,我们通常用直尺去量。

二、观察感知,认识厘米:

1:认识直尺,厘米:

1)学生认识直尺,感知厘米: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直尺,仔细的看一看,尺上有什么?

生观察。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

谁还愿意补充?

师小结:

出示直尺:

这些线叫刻度线.

这些数字叫刻度,0对着的刻度叫0刻度,它表示起点.

cm是厘米的英文缩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2、指导认识厘米、

1)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从0到1这一大格就是1厘米,(板书:0-1这一大格是1厘米)。

2)你还能在尺上再找到1厘米么?

生找,观察.

师总结: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字间的每一个大格都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

谈话:小朋友真不错,找出了这么多的1厘米,到底1厘米有多长?

1)比画1厘米:师示范,这两个手指之间的一小段大约就是1厘米,你能用手比画1厘米么?拿起来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找生活中的1厘米:请在你的身边找一找,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

生观察,汇报。

3:认识几厘米:

谈话:小朋友请看着直尺,从0到2是几个大格?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呢?(板书:0-2有2个大格,2个1厘米,是2厘米) 伸出手,用手比画出2厘米.

谁还能在尺上再找出2厘米么?

明确: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小朋友还能在尺上找出5厘米么?请先找一找,再和同位说一说,:5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有几个1厘米?

5厘米还可以从刻度几到刻度几.

三、用厘米量:

1、动手实践,探索量法:

出示铅笔刀图:

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现在咱们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把铅笔刀,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量它的长度的,并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看谁看的最仔细。

课件演示量小刀的过程,学生观察,说出小刀的长度。

2谈话: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但是,老师却碰到了一些数学小马虎,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马虎在量物体时是如何做的?

请看大屏幕:

1)你认为他量的对么?哪儿错了?

说说你的看法?

2)这种量法对么?

3)第三种呢?

作为朋友,你想告诉小马虎在测量物体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发表建议。

老师也想告诉他:先放好尺子,再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量线段: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你们不但总结了量物体的方法,还帮助了数学小马虎。

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在作业纸上,有两条线段,请量出它们的长度。

并记录下来,然后再比一比,那一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

4、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都是好样的,能够量出线段的长度,现在你想不想动手画一条线段呢?

好的,先看老师怎么画。

师示范,并明确:画线段一般从0画起,画到10就是10厘米。

请小朋友在作业纸上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四:综合训练、拓展延伸:

1、谈话:辣椒老师也画了两条线段,她想考考小朋友的眼力。

电脑出示想想做做3:学生观察,填空。

2、想想做做5,先估计,然后再测量。

3、请看大屏幕:这把尺和你们的直尺有什么不同么?尺子段了,它的0刻度没有了,你还能用它量物体的长度么?和同位说一说?

指名演示:说出量法。

4、同位共同选一样物品,分别估计它的长度并记下来,然后再量一量究竟有多长,看谁估计的最接近。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备课手册》

《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参考书》

课后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者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新世纪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也就是学生能看懂的,就让他们自己去看书学习,相互合作去完成,让他们在合作中去感受、感悟,在合作中去发现、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只是起到一种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并且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思考,放手让学生去测量体验、判断推理,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