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中国路世纪代尽丰田之全力助中国之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田中国路-- 20世纪90年代:尽丰田之全力助中国之发展

第一编:丰田中国路

20世纪90年代:尽丰田之全力助中国之发展

第一节联姻金杯受阻最后下嫁四川

20世纪90年代,新社长奥田硕上台后,丰田迫切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批准其进入中国轿车生产领域,于是,善变的丰田马上喊出“尽丰田集团之全力,助中国汽车之发展”。如此表白,恰恰说明了当时丰田丧失了中国汽车市场话语权被挤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后,希望赢得中国政府同情的迫切心情。

丰田之所以如此的低调,并非空穴来风。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迈进,引起了全球各大汽车公司对中国市场战略的调整和重视。丰田从过去在北美、欧洲市场角逐的经验已经看到,中国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轿车市场潜在购买力的迅速变现,这让丰田不得不改变过去只重视商用车,而忽略轿车本土化生产的作法。可见,无论是从市场占有还是从利润空间的角度考虑,加大在中国本土生产汽车的力度都是丰田的必然选择。

丰田原中国首席代表岛原先生曾经说过,真正让丰田看到转机的是1992年。“那一年邓小平南巡,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的话在报纸上出现了。我们这些国外的厂家才有了安心的感觉。”。从那时起,丰田开始修正在中国的战略,放开手脚,施展它的“三级跳”战术,下决心在中国建厂生产汽车。

按照奥田硕的规划,20世纪90年代初是丰田在中国的第一阶段,是为下一步活动的助跑阶段;第二阶段奥田硕称之为起跳阶段,就是按照中国政府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从零部件生产开始,为整车生产做准备;第三阶段是奥田硕三级跳中的最后一跳,就是借天津夏利撕开一个缺口。

1993年6月,丰田在北京成立丰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既然在中国的轿车项目暂时还攻不下来,丰田只好集中精力专攻“商用车”。

丰田相中的第一个整车项目是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金杯客车有限公司,其本意是希望以金杯客车为契机进入中国汽车市场。那么丰田为何要抓住沈阳金杯与其合资呢?原因说来也比较简单。其一,丰田和沈阳金杯的合作由来已久,金杯的车型技术缘自丰田,双方早有合作基础,进入90年代以后,丰田更是做了很多工作加强与沈阳金杯的合作;其二,金杯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客车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金杯客车有两个股东,沈阳金杯持有其60%的股权,而华晨汽车持40%股权,丰田希望收购沈阳金杯所持有的所有股份。但是就在丰田与金杯谈判的当口,事情的发展并非按照丰田所计划的那样,而是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1994年,华晨汽车以约21.75%的华晨汽车股份交换11%的金杯客车股份,这样华晨最终控股金杯客车。丰田的愿望因为沈阳金杯与华晨汽车的股权结构变化而化为泡影,因为如果华晨不让出股份,丰田无法占有50%的股份,入主金杯客车也就没有实质意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丰田不得不重新寻找“进军”中国的途径。

这时,有两家旅行车制造企业进入丰田视野:一家是北京旅行车制造厂,另外一家则是四川旅行车制造厂。1993年,丰田开始与四川进行合资谈判,丰田的态度先是可有可无、若即若离,可见,这个项目不能引起丰田太多的兴趣,毕

竟四川地处中国大西南,交通不便,曾经是中国的“三线”地区,更是投资的“冷门”,更何况四川旅行车厂的合资项目只是一个年产1万辆旅行车的项目,谈不上太大的吸引力。

但是,当丰田与沈阳金杯合作的希望破灭后,丰田不得不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四川。1994年1月,在四川政府给了许多优惠政策后,丰田与四川旅行车厂终于签定了意向性合作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谈判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国家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出台,由于丰田与川旅合作意向书的旧车型与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不符,意向书只得作废。同年4月,丰田迟迟没有作出决定是否愿意拿出新车型,因此谈判只得中断。

1995年6月,丰田经过多方考虑,重新恢复了与四川旅行车厂中断了一年多的合资谈判,并一改以往对中国技术保守的做法,决定以90年代新产品柯斯达进行合资,大有势在必得之意。

但这个过程又经历了3年,1998年10月,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合同、章程获外经贸部批准。11月6日,国家工商局按特急件程序批复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成都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结束了四川旅行车制造厂与丰田历时5年多合资谈判的“恋爱”史,也了却了丰田投资中国整车项目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夙愿。

至此,丰田在中国的第一个整车厂在成都落户。双方合作总投入9,909万美元,注册资本6,700万美元,其中四川旅行车制造厂占50%,丰田汽车株式会社占45%,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占5%。

第二节多路出击曲线切入

1994年出台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做出了中国以发展轿车和轿车零部件为重点的战略决策,中国的第二次合资浪潮开始了。1995年11月上海通用项目签约,长安铃木的奥拓车也开始进入市场,中国的市场开始转向私人购车为主。

丰田为了在中国建立轿车生产基地,采用的是“多路出击,曲线切入”战略。建立整车厂的路行不通,那就不建整车厂。丰田选择我国政策法规限制不那么严格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投资——既然不是整车厂,也就免去了很多的限制和审批。

1993年8月,丰田通商在江苏昆山建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生产铝车轮钢圈汽车零部件生产厂。

在随后的几年里,丰田的汽车零部件厂在中国的华北、华中等地区遍地开花。据丰田称:“这正是为了配合未来的整车厂的诞生”。丰田还不断地向中国派出大批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到中国零部件合资企业传授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此外,丰田不仅让其直属零件厂进入中国,还让其才占20%~30%股份的卫星公司(即供应零部件厂商)在中国设立据点,以配合丰田的计划。

在天津,丰田从1994年开始陆陆续续建立了25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接着,丰田首先收购了大发公司,把天津汽车的技术源头掌握在自己手中。1995年12月成立天津丰津汽车传动部件有限公司;紧接着,又成立了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天津丰田汽车锻造部件有限公司、天津津丰汽车底盘部件有限公司。1998年7月,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发动机下线,迅速为天津夏利提供了8A发动机,这使得天津夏利获得了新的市场生命力。作为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1998年2月,丰田在天津建立了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这些为丰田日后的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等到天津丰田项目公布的时候,它所需要的主要零部件配套厂家足以能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