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合集下载

古代经典诗词赏析

古代经典诗词赏析

古代经典诗词赏析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人智慧与文化精髓。

通过赏析这些经典的诗词作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几首经典诗词的赏析。

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

诗人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的美景,表达了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流露出对故乡的痛切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诗人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借喻登上高楼可以拓宽视野,表达了追求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

整首诗内容简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杨洪基夜行黄沙道中,身去身来,如梦似幻。

断肠红印愁桥酒,等闲提起。

这是现代歌曲《西江月》的歌词,词曲兼美。

通过描绘夜行黄沙道中的情景,表达对红尘世界的迷茫和思索。

歌词意境唯美,流畅动人,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抚慰。

四、《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力作。

诗人以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自身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篇磅礴壮丽,意境深远,展现出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气概。

五、《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家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民歌《浪淘沙》的歌词。

通过描绘黄河的浩渺壮阔和与牵牛织女的联结,表达了平凡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歌词旋律悠扬,寓意深刻,引人回味。

以上是对几首经典诗词的简单赏析。

这些古代经典诗词不仅展示了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生活、人情的深刻感悟。

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情感,更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传承古代文化的瑰宝。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导语】五⾔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下⾯是分享的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次北固⼭下 朝代:唐朝|作者:王湾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鉴赏 这⾸写冬末春初,旅⾏江中,即景⽣情,⽽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船,情景恢弘阔⼤。

三联写拂晓⾏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积极向上的艺术魅⼒。

尾联见雁思亲,与⾸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残夜,江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从海⽇东升,春意萌动,放⾈于绿⽔之上,联想起“雁⾜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百⼀⼗五。

下⾯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对此诗的赏析。

这⾸《次北固⼭下》唐⼈殷璠选⼊《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从来观⽓象,惟向此中偏。

” 王湾是洛阳⼈,⽣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句为“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其“东⾏”,当是经镇江到江南⼀带去。

诗⼈⼀路⾏来,当⾈次北固⼭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中的情思,吟成了这⼀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丽,⼜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点题中“北固⼭”。

作者乘⾈,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前进,驶向“青⼭”,驶向“青⼭”之外遥远的“客路”。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课内古诗赏析(一)登幽州台歌⑪陈子昂前不见古人⑫,后不见来者⑬。

念天地之悠悠⑭,独怆然而涕下⑮。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词句注释⑪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⑫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⑬后:名词作状语,向后。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⑭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⑮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诗歌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请自己翻译在下面)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当堂背诵,默写。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的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诗之取胜,途径非一。

有以词藻胜的,有以神韵胜的,有以意境胜的,有以气势胜的,……取胜之途不同,欣赏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登幽州台歌》纯以气势取胜,诗里有一股郁勃回荡之气,这股气挟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博大的历史情怀,以不可阻遏之势喷放出来,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经典唐诗赏析五首

经典唐诗赏析五首

1、《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

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翻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赏析: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

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

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

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

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关于《古代诗歌五首》课文解析

关于《古代诗歌五首》课文解析

《古代诗歌》课文解析关于《古代诗歌五首》课文解析观沧海曹操,汉献帝时任地方官,后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建安十二年(207年),他率部北征乌桓,消灭袁绍残部,而在这一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他才能挥戈南下,以图统一中国。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诗的前两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开始即点出了登临地点和观察对象,站在山上,远观大海的全景。

作者从大处着墨,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

特别是这几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仅仅十六个字,给我们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仿佛与诗人一起欣赏这宏伟的景观: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太阳、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及其博大深广、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宏伟气魄。

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的景色,显示了他的博大胸襟和气吞山河的气概。

次北固山下唐朝诗人王湾的诗作得很好,可惜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录了十首,本文所选的是广为流传的名篇。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抬头看山,山中驿路逶迤而上,遥接山顶,远远望去,好像路已经跨出青山之外,伸入到青天之中;再看长江,江水浩淼,连接天际,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碧绿的江水尽头,简直就要驶入天际了。

古代经典诗歌及作者赏析

古代经典诗歌及作者赏析

古代经典诗歌及作者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古代经典诗歌及,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代经典诗歌及11寒食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擅长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挖苦。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示意,和中唐社会状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2寒食野望吟白居易〔唐代〕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别离一作:离别)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非常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

其实清明节与寒食节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是寒食节的内容,由于两节相连,慢慢的扫墓改在清明节进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化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就描写了寒食扫墓的情形。

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

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安静无声。

道尽生离死别的苦痛。

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宋代〕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将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画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风俗,情韵全出。

此词通过寒食季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爱春惜春的心情。

古代经典诗歌及21念奴娇·春情李清照〔宋代〕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1.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主的渴盼。

2.“古人”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的是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3.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

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1.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等五首赏析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等五首赏析

《诗词五首》赏析一、《雁门太守行》赏析:1、赏析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①修辞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②炼字角度:“压”“摧”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③情感:首句情感浓郁,歌颂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④“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开”字写出了在敌军兵临城下时,守军将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状态。

⑤描述画面: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

守军将士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闪闪发光,将士们英姿飒爽,斗志昂扬。

2、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满”和“凝”字妙在何处一个“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守边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战场上血流满地的场景和悲壮惨烈的战斗画面。

3、从感官角度(听觉和视觉)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战争规模之大,激战之惨烈。

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侧面烘托出守军将士士气昂扬,奋力反击的形象。

4、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用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5、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借用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6、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是为了表现什么一方面是为了表现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行军时的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了出来。

二、《春望》赏析: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和“深”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20.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20.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一.《登幽州台歌》1.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加上明君难遇,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独寂寞苦闷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苦闷之情。

二.《望岳》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呢?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大地来烘托(反衬)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②“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

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3.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你能体会到吗?※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表达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的伟大抱负。

三.《登飞来峰》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a.炼字:“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借写飞来峰上古塔之高,表明是人自己立足点之高。

b.内容及情感:诗人借写飞来山上古塔之高,表明自己立足点之高。

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c.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千寻塔”极言塔高,“闻说鸡鸣见日升”侧面表现塔之高、峰之高,表明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d.画面描绘:一座千寻高宝塔伫立在飞来山上,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的景象。

3.“不为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写法)借景抒情,(情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

古代诗歌五首鉴赏

古代诗歌五首鉴赏

古代诗歌五首鉴赏以下是《古代诗歌五首》的鉴赏,希望您能够满意:《古代诗歌五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包括五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分别来自不同的朝代和作者。

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的诗歌,作者是三国时期的曹操。

这首诗以宏大的气势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海的壮丽与浩渺。

诗人通过对大海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博大与宽广的美感。

其次,《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作者是唐朝的王湾。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北固山下的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对山、水、船、帆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自然的美感。

第三首,《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湖春天的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对花、草、鸟、蝶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与活力的美感。

第四首,《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的诗歌,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

诗人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与哀愁的美感。

最后,《夜雨寄北》是一首写给友人的诗歌,作者是唐朝的李商隐。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与真挚的美感。

总之,《古代诗歌五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鉴赏这些诗歌,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

初中语文 古代诗歌五首解析

初中语文 古代诗歌五首解析
1.找到押韵的字 2.能分清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Wù)日做为春社日,拜祭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人。北宋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书法作品赏析(楷书、行书、隶书、篆书)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即:到。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于陈规降下更多的人才。

古代诗歌经典赏析

古代诗歌经典赏析

古代诗歌经典赏析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理解古代历史和思想的窗口。

本文将为您带来几首古代诗歌的赏析,希望能带给您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启迪。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夜晚思乡之情。

诗人以“床前明月光”开篇,通过描绘夜晚的明亮和月光的洒落,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着,诗人运用“疑是地上霜”的形象化描写,将月光映照在大地上,给人以霜华盈地的错觉。

最后两句诗,诗人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娓娓道来,让读者沉浸其中。

这首诗的构思简洁,语言精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人们不断追求进步的意愿。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展示出大自然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人们对于知识和成就的追求。

诗人通过将自然景观和人的追求相结合,寓意深远,启示人们要不断向前,追求更高的境界。

三、《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宋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

诗人通过描绘冬天江边的寒雪景色,表达了自然的荒凉和人的孤独。

开篇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山与人的对比,刻画出一幅与世隔绝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描述一个独自坐在小舟上捕鱼的老人,更加强调了孤独的感觉。

诗人抓住了冬日江边的独特氛围,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四、《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触动。

5首诗词赏析

5首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一、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恰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思想内容】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描写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

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名句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其中“随”“入”两字炼得极好,“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的奔腾之势,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辽阔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

【表达技巧】“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巧妙地运用了映衬的手法,用水中明月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思想内容】首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是点睛之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恰当用典,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古代诗歌五首》重点句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重点句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重点句赏析
1.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这两句诗运用直抒胸臆的写作方法,把个人置于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让人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寂惆怅的心情。

2.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这两句诗运用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同时蕴含深刻的哲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答:这两句诗借景抒情,富含哲理,阐明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喻指有成就大事业的心胸,才能无所畏惧。

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

4.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景,又富于一定的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来,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5.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落红”“春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古诗词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并对其进行赏析。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构思简洁而富有诗意。

诗人以卓尔不群之姿,登上高楼之巅,展望远方的山河壮丽景色。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壮志豪情,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诗中以黄河入海流的景象,映照出人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在他乡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静夜思绪的方式,将明月光和故乡情结相融合,表达了对故乡的乡愁和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寂静夜晚中的明月光,以及诗人对明月光的凝望,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让读者在默寻中感受到无尽的乡愁。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通过描绘辅佐三秦的责任和远行之情,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以望见风烟笼罩的五津,寄托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人们在宦海漂泊中互相支持和依靠的情感。

整首诗以别人入仕的同时,也表述了自己心中纷乱复杂的离别情感。

四、《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杨万里的作品,以其描绘江南春景的生动形象闻名。

诗人以千里莺啼的绿意和江南水乡的美景,形容了江南春色的丰富多彩。

描绘了烟雨中的楼台和山村的酒馆,为读者勾勒出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山水之美。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读者沉浸在独特的江南春景中,感受大自然的恢弘魅力。

五、《青青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情感:向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当今的明主。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炼字:“念”字表现了诗人容纳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主旨】诗人通过抒发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的文人遭受压制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阅读回答:1.请简要分析“念”和“独”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念”字写出在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个人的渺小孤寂;“独”字表现了诗人内心孤独悲凉之感。

2.本诗前两句中使用了两次“不见”,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两次“不见”相互映照,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求才的明君,既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的钦佩仰慕,也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感伤。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

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

炼字:“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了山势绵延不尽。

这是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上句用虚笔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炼字:“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炼字:以“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了倦鸟归巢,目光由近及远。

壮美的山景触发了诗人的感受,胸中激起了浩然之气,眼界顿然大开,视野开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炼字:“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雄伟。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笔记1.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字词注释。

-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区,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 前:过去。

-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 后:未来。

-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 念:想到。

-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 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

- 涕:古时指眼泪。

3. 解析与赏析。

- 这首诗就短短四句,但是那感觉就像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突然被一种巨大的孤独感给包围了。

他往前面看,那些贤明的君主是看不到喽,往后瞅呢,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再有重视人才的君主出现。

就这么想着,再看看这天地啊,又大又空,时间好像没个尽头,自己孤零零地站在这儿,心里那股子悲伤啊,就忍不住了,眼泪“哗”地就下来了。

这诗虽然简单,可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哀,就像小锤子一样,一下一下敲在读者心上呢。

1.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字词注释。

-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后泛指山东地区。

-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 造化:大自然。

- 钟:聚集。

-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 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 荡胸:心胸摇荡。

- 曾(céng)云:层层云。

曾,通“层”。

- 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眦,眼角。

- 会当:终当,定要。

21 古代诗歌五首

21 古代诗歌五首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课文选的是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他的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杜甫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期间写的。
《登飞来峰》写于皇祐二年(1050)。这年夏天,诗人在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越州(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因此,这首诗可看作是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因遭排挤正罢官闲居在家。回到家乡的陆游,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乡居的生活中他仍然能感受到希望和光明。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
《望岳》 《望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雄伟。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其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世人所传诵。

以史为鉴,唐代五首咏史诗鉴赏

以史为鉴,唐代五首咏史诗鉴赏

以史为鉴,唐代五首咏史诗鉴赏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鉴赏《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二、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鉴赏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李白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

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此诗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三、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古诗赏析(一)登幽州台歌⑴陈子昂前不见古人⑵,后不见来者⑶。

念天地之悠悠⑷,独怆然而涕下⑸。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词句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名词作状语,向后。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诗歌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请自己翻译在下面)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当堂背诵,默写。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注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杜甫“望岳”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登飞来峰⑴飞来山上千寻塔⑵,闻说鸡鸣见日升⑶。

不畏浮云遮望眼⑷,自缘身在最高层⑸。

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注释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

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

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

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⑸自缘:自然是因为。

缘:因为请默写本诗。

文学赏析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

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

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

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

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

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

”浮云遮望眼”,用典。

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王句即用此意。

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

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

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

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

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小练习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为下文作铺垫。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与杜甫的哪两句诗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简要说说本诗中这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3.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4、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课外赏析其一:九州(1)生气(2)恃(3)风雷,万马齐喑(4)究(5)可哀。

我劝天公(6)重(7)抖擞(8),不拘一格降(9)人才1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究: 终究,毕竟. 6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7重:重新。

8抖擞: 振作精神. 9降:降生。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词出处和写作背景“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

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

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

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

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

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

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