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作品精选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著名摄影师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著名摄影师在摄影界有这样一位人物,以其独创的摄影理论,卓越的摄影作品影响了无数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他就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人物生平1908年8月22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是家中的长子。
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纺织厂,母亲的家族则世代经营棉花,并在诺曼底地区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
因此,家庭富裕的布列松可以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好在摄影中的布列松布列松的父母希望他接管家族生意,但他对此毫无兴趣,而是对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潜心学习绘画。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审美、构图等艺术理论,这些知识积淀被他运用到后来的摄影生涯中1929年,布列松获得了他的第一台照相机;1931年,布列松决定放弃绘画,专心摄影,契机是他看到了摄影师Martin Munkacsi的一幅剪影作品,为照片中的自由之美所震撼,他说"I suddenly understood that a photograph could fi某eternity in an instant."(“我突然明白,一张照片能够瞬间凝结永恒”)“决定性瞬间”布列松的“瞬间美学”影响了无数摄影者。
决定性瞬间,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布列松“决定性瞬间”代表作《男孩》上面这幅小男孩的照片,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经典作品。
小男孩怀抱两个大酒瓶,兴高采烈、心满意足地走在街上,大抵是顺利完成了爸妈交给他的任务。
照片中的主人公在这一个瞬间自然流露的情感被抓拍下来。
“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本着这样的理念,布列松擅长从平凡日常中取材,在寻常街道上抓拍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布列松凭“决定性瞬间”这一理论获得了大批拥趸者,1947年他联合一众优秀的摄影师创办了“马格南图片社”,成立70年来,它对世界纪实新闻摄影事业、记录历史、反映社会问题发挥了巨大贡献布列松在中国布列松认为,“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布列松摄影作品浅析
布列松摄影作品浅析专业班级:新闻学1001班学号:20100012104姓名:王文娟布列松摄影作品浅析"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生于1908年8月22日卒于2004年8月3日,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一生偏爱黑白摄影,喜爱 Leika135 相机与 50mm 标准镜头。
反对对照片裁剪与使用闪光灯,认为不应干涉现场光线。
他同时也是知名的马格兰摄影通讯(Magnum Photos)社创办者。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他逝世后,称他是「法国一位天才的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在他那代人中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
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
斯维勒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
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个孩子抱住。
照片拍摄得十分生动,画面结构也相当严谨完整。
1936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闻风而至的全国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
布列松却与众不同,他还注意到马路上的芸芸众生。
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进入梦乡……。
别具慧眼,旁敲侧击,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镜头,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风格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
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
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
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作品精选
布列松摄影生涯简介被誉为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的举世闻名的抓拍摄影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先生(Henri·cartit·Bresson),l908年生于法国塞纳一马恩省。
他儿童时代即酷爱美术,曾从师画家戈登奈和安德烈·洛特。
1922年至1928年,他在中学学习但未毕业。
在这段时间里,他有过一架布朗尼照相机,起初只是为了拍些假期生活照片,以便丰富他的纪念相册。
不久,假期结束之时他才开始认真地通过取景框观察一切,从而使他心目中的小小世界逐渐变得宽阔起来:由于格里菲斯的巨片《纽约的秘密》、斯特罗海因的处女作《破碎的百合花》、艾森斯坦的《猛禽》等电影的影响,加上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些摄影家,并为他们的摄影作品所倾倒,从此产生了献身于摄影艺术的信念,并以进行摄影、自己亲手冲卷和洗印照片等项工作为极大的乐趣。
然而,布列松先生真正从事摄影活动是在30年代初期,即1931年。
当时,22岁的布列松去非洲象牙海岸,并在那里买了一架相机进行拍摄。
但一年以后,当他正要回国时才发现这架相机的镜头已经发霉,结果所拍照片全部报废。
后来,他发现并购买了莱卡相机。
从此这架莱卡相机成为他时刻不离的终生伙伴。
1931年回国以后,他参加了当时的超现实主义小组并从事摄影活动。
1932、年,他第—次在美国纽约,然后又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出了他的摄影作品。
1934年,他旅居墨西哥一年,从事摄影创作。
1935年在美国同保尔·斯特朗从事电影拍摄工作。
在1936年至1939年期间,布列松为让.雷诺,阿雅克,贝克尔和安德烈.兹沃波达当助手,拍摄影片《生活属于我们》、《乡村一部分》和《火的规律》以及纪录片《生命的胜利》。
1940年,布列松先生被德国当局逮捕,经过两次试逃,终于成功。
越狱后,他在1 943年参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员的秘密活动。
此间,他还拍摄了许多艺术家、画家和作家(如马蒂斯、博纳尔、布拉克、克洛代尔等人)的肖像。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这位羞怯、热情的法国人,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
他创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他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
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摄影的迷恋:“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
”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
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
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布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他拓展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多种可能性。
在他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机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以及上个世纪中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次大战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后来的柏林墙倒塌。
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摄影作品全集
决定性瞬间布列松摄影作品全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又译:亨利·卡蒂埃·布勒松(1908.8.22~2004.8.2)法国著名摄影家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 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今天,假如有所谓基础摄影的ABC入门的话那高级摄影就等于HCB(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名字的缩写)摄影这一门,你进去是ABC,出来时是HCB ”——厄恩斯特· 哈斯他一生从事摄影半个多世纪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拍摄了大量精彩照片被誉为“ 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人类喜剧的报道者”" 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卡蒂埃-布列松1952年在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这种抓拍的摄影思想同时也被与布列松同时代的德国摄影家爱瑞克·萨洛蒙博士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匈牙利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摄影名家所推崇并成为新闻摄影最有效的手段" 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驭为了赋予影像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获取事物……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布列松提出了摄影史上最著名的“ 决定性瞬间” 观点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他决定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玛丽莲·梦露》就是如此布列松在梦露不经意间抓拍了这张照片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人们看到了梦露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布列松认为,摄影作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每个摄影师都应深具尊严感,都应意识到: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布列松的立意是高远的但他选取的素材通常都是微小的“ 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因而,他的相机对准的都是我们现实中可见的、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让我们发现,在这习以为常中有美和感动《男孩》(1958)就体现了这种风格它的题材并不重大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一个男孩的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1964 Henri Cartier-Bresson by Ara Güler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摄影的迷恋:“ 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1935 by George Platt-Lynes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1955 Henri Cartier-Bresson with Leica M3布列松使用的照相器材是最少的这与他现实主义的风格有关他不希望拍摄引人注意其照片不依赖于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他通常使用35mm平视取景小型相机使用50mmf2的镜头拍摄拍摄方法仍然是以自然和真实为宗旨他从不使用闪光灯等附加光源当光线不足时,他宁可使用高速胶片他总是力图最大限度减少主观性把客观存在的瞬间展现给人们1968 Paris Riots“ 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19088月22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Chanteloup-en-Brie)Henri Cartier-Bresson and his parents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纺织厂母亲的家族则世代经营棉花并在诺曼底地区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亨利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希望亨利长大后能够接管家族的生意但不幸的是,亨利对做生意丝毫没有兴趣由此,卡蒂埃·布列松家族的历史上少了一个也许会很出色的生意人但却增加了一个影响了整个20世纪摄影历史的人物——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这个名字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他是35毫米照相机的最早使用者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正直的摄影大师他一生中到过世界各个角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20世纪众多重大历史事件100年之后的今天,他的身后仍然拥有众多追随者这无疑将带给卡蒂埃·布列松家族永久的荣誉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儿童时代即酷爱美术曾从师画家戈登奈和安德烈·洛特1920 Henri Cartier-Bresson with his camera1922 ~ 1928他在中学学习时间,有一架布朗尼照相机起初只是为了拍些假期生活照片以便丰富他的纪念相册不久开始认真地通过取景框观察一切从而为他心目中的小小世界逐渐变得宽阔起来1926 Dieppe, France1927 ~1928卡蒂埃-布列松进入了洛特学院(Lhote Academy)师从安德烈·洛特在那里学习的两年卡蒂埃-布列松恋上了黄金分割、割图秩序“ 沾染上了几何学的病毒”安德烈·洛特(André Lhote,1885-1962)法国立体派画家,教师他是卡蒂埃-布列松艺术创作上的启蒙老师除了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艺卡蒂埃-布列松在1998年由Patricia Wheatley指导的纪录片《Pen、Brush and Camera》称他在摄影上所知的一切都是从安德烈·洛特而来也许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有鉴赏力的生意人布列松的父母从小就让他学习素描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他的叔叔路易——一个极具天赋的画家“ 1913年的圣诞节我第一次走进叔叔的画室当时我只有5岁但马上就被画布和画室的味道迷住了”1928 Tour de France found on The Guardian.布列松由此开始跟随叔叔学习油画但很不幸不久之后路易就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布列松1927年开始跟随他的第二个重要的老师——立体派画家和雕塑家安德雷·罗特(André Lhote)罗特不仅带着他的学生去卢浮宫研究古典绘画他们也会去最时髦的画廊研究当代作品当时超现实主义运动刚刚兴起布列松马上就被迷住了于是他常常光顾当时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基地——希拉诺咖啡馆并和一些当时的风头人物有了密切的交往1929 Max Ernst seated, Ermenonville193022岁的布列松应召入伍之前的两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艺术与文学军队生活显然让布列松很难适应,他后来回忆说:“ 那真是一段艰难的时光要知道,你的肩上正扛着来复枪”1930 Railroad Engineers1931回国以后他参加了当时的超现实主义小组并从事摄影活动1930-31 Grand Lahou, Abidjan, Ivory Coast退伍之后,布列松出人意料地去了当时法国的非洲殖民地科特迪瓦虽然他很少谈及自己的这段经历但一些研究者认为他受到了康拉德小说《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的影响小说以一次沿刚果河而上的航行在布列松面前开启了非洲神秘腹地的大门1931 AUSTRIA. Vienna.由于格里菲斯的巨片《纽约的秘密》斯特罗海因的处女作《破碎的百合花》艾森斯坦的《猛禽》等电影的影响加上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些摄影家并为他们的摄影作品所倾倒从此产生了献身于摄影艺术的信念并以进行摄影、自己亲手冲卷和洗印照片等项工作为极大的乐趣布列松真正从事摄影活动是在30年代初期当时,22岁的布列松去非洲象牙海岸并在那里买了一架相机进行拍摄但一年以后当他正要回国时才发现这架相机的镜头已经发霉结果所拍照片全部报废后来,他发现并购买了莱卡相机从此这架莱卡相机成为他时刻不离的终生伙伴1931 Belgium布列松在科特迪瓦以打猎为生他猎杀野猪和羚羊然后把猎物卖给当地的村落在打猎中,他形成了贯穿他一生的摄影技巧——准备,等待,等待,等待最后扣动扳机或者按下快门布列松一生都用全手动的相机拍照他厌恶自动相机因为“ 就如同用机关枪猎杀松鸡”很多人所钦佩的布列松在巨大压力之下的冷静也得益于打猎法国导演路易·马勒曾回忆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时的布列松当时巴黎学生暴动已经达到最高峰到处一片混乱但布列松仍能冷静地面对事态一小时只拍了4张照片1931 Berlin布列松在科特迪瓦差点死去因为他感染了“黑水病”在持续的高烧中他开始筹划自己的葬礼他写信给自己的祖父希望祖父可以把他埋葬在诺曼底一处森林的边缘因为德彪西当年曾在那里演出过但最后,他还是挣脱了死神的双手他在科特迪瓦时已经拥有了一台照相机不过,他的那段“非洲记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7张照片1931 Budapest在非洲死里逃生之后布列松回到法国,定居在马赛他彻底放下了画笔,拿起了照相机对此他曾解释说:“ 我当时突然领悟到,照相机可以在一刹那凝固不朽”他在马赛购买的莱卡35毫米照相机和50毫米镜头此后陪伴了他很多年1931 Ivory Coast1931 Léonor Fini Wearing Stocking Over Face1931 Magnum. IVORY COAST1932他第一次在美国纽约然后又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出了他的摄影作品1932 France, Marseille.1932 FRANCE. Normandy. Seine-Maritime. Dieppe.1932 Hyères, France1932 Brussels.两个男子,一个透过布幕缝隙偷看某演出另一个撇过头,警惕地张望,恐被人发现引起麻烦“有一件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卡蒂埃-布列松在这样的角度这样的距离、这样的一瞬间将其拍下一幕平凡的景象瞬时有了一种“什么事都有可能”的深远寓意如此神来之笔,卡蒂埃-布列松“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甚是迷人这是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1932 Leonor Fini and Andre Pieyre de Mandiargues, Trieste1932 Madrid, SPAIN1932 marseilles, france1932 Paris. Place de l'Europe. Gare Saint Lazare. 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1932 Paris1932 The Allée du Prado in Marseille在这张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线条和形状得到很好的展现光秃秃的树枝形成一个V字形作为背景的消失点戴帽穿斗篷的男士恰好居其中整体形成一个黑色三角形构图精致巧妙卡蒂埃-布列松回忆当时男子突然转过身时他正走在这位男士的后面“ 在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里都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当这个瞬间来临时周围的诸种因素会排列成最具意义、最为协调的几何形态并显示出某一事件的完整面貌这个瞬刻即逝的瞬间,就是决定性瞬间”1932 Paul Strand, Mexico1932 Quai St. Bernard, Paris1932 saint-denis, france1932 Salerno19331933 Roman Amphitheater, Valencia, Spain 1933 Self-Portrait1933 Seville1933 Children playing in ruins, Seville, Spain断壁犹如一个镜框,给人以电影之感看戏、起哄、打闹、劝拉的孩子们倚墙形成两条线汇聚在一个柱着拐杖的瘸腿的孩子身上形成一个V 字形在嬉笑打闹中,让人迫切的关注着这个瘸腿孩子的命运再看,图中每个小孩都在视觉上与其他孩子们相抗衡各自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尤以一男孩抱住恶作剧的小孩的瞬间,戏剧张力十足“ 对我来说,照相机就是一本写生簿捕捉即时灵感的工具你要在瞬间对你所看到的一切提问并做出决定通过一个有限的取景器向人们解释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表达却也需要你集中精力、训练有素、敏感并有几何构图的美感”在这个决定性瞬间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卡蒂埃-布列松的情感与理智“ 我所拍的图像是我的内在和外在两个世界交融的结果”卡蒂埃-布列松把他那一瞬间感觉通过照片表现出来唤起了观看者在感情上的回响1933 BARRIO CHINO, BARCELONA1933 CORDOBA1933 Firenze1933 ITALY. French writer, Andre PIEYRE DE MANDIARGUES 1933 Italy1933 Sienna, Italy1933 Spain and Spanish Morocco1933 Spain. Andalucia. Grenada. Gypsies.1933 Spain1932 ~ 1934布列松拍摄了大量被彼特·加拉斯称为“现代艺术的主旋律”的著名作品他开始注意一些被早期法国、西班牙、墨西哥摄影记者选择的主题他们不只注重报道和制造新闻热点而且将瞬间与平凡的生活融合成为一种视觉美感他的著名作品《孤独的法国骑车人》和另一幅残垣断壁间嬉戏的儿童的作品都具有这种感觉1933 Leonor Fini, Italy1933 Livorno1933 Livourne, Toscane, Italie1933 Madrid, Spain1933 Tivoli.1933 Trieste, Italy1933 Untitled, Alicante, Spain1933 Valencia1934他旅居墨西哥一年,从事摄影创作1934 Calle Cuauhtemoctzin, Mexico City1934 Juchitan, Mexico1934 Mexico.布列松结识了波兰摄影师西莫尔(David Chim Seymour)然后通过西莫尔认识了卡帕(Robert Capa)后来三个人成为大名鼎鼎的“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办人卡帕曾对布列松说:“ 不要给自己贴上超现实主义摄影师的标签做一个摄影记者吧否则你很容易落进自己的套路里把超现实主义暂时放在角落向现实前进,不要犹豫”1934 Mexico.1934 Prostituée, Calle Cuauhtemoctzin, Mexique1934 Puebla. Targets for Maximilien's soldiers. MEXICO. 1934 S anta Clara, México1934 Tehuantepec, Mexique1935在美国同保尔·斯特朗从事电影拍摄工作1935 Paris1935 Charles Henri Ford, Paris1935 NYC1935 USA. New York City. Manhattan.1936 ~ 1939布列松为让·雷诺,阿雅克,贝克尔和安德烈·兹沃波达当助手拍摄影片《生活属于我们》《乡村一部分》和《火的规律》以及纪录片《生命的胜利》1936 with his wife Retna Mohini1936 Bords de Marne1936 First paid holidays1936 Paris. Along the Seine.1936 Sur les bords de Mame1937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内战在法国知识界掀起了政治热潮年底,布勒松编导了一部为西班牙共和党集资解决药品问题的纪录片《再生》在这一年的年初,他又开始拍了一些照片Jacques Lemare, Henri Cartier-Bresson and Herbert Kline 此时的布勒松以一种紧迫感而不是艺术家的敏感专心地投入创作后来他在当时著名的超现实主义作家路易斯·爱瑞根创办的《共产主义日报》任摄影记者他的作品也经常发表在另一家共产主义者周刊《思考》上那时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两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和戴维德·西摩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1937 Trafalgar Square on the Day of the Coronation of George VI5月12日,卡蒂埃-布列松在伦敦拍摄乔治六世(现任英国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加冕典礼时卡蒂埃-布列松没有选择去拍摄加冕进行时的盛况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参加典礼的普通人物这张作品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为了不错过乔治六世的加冕仪式任何一个部分人们在特拉法加广场等了一宿有的人睡在长凳上,有的蜷缩在报纸上次日早上,一个疲倦的人睡在纸堆中还没醒来看他守了一宿的加冕典礼报纸堆中睡得正酣者与台上正翘首观望的群众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画面幽默又耐人寻味“ 一个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要认识什么是重要的场景当他的眼睛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特殊对象时相机所作到的只不过是把眼睛所决定的固定在胶片上”1937 Coronation of King George VI, London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到超现实的另一面正是超现实主义对他的影响作为一个在20世纪初巴黎塞纳河畔资产阶级社区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布列松难免受到各种各样时髦艺术潮流的影响1937 Greece布列松也尝试"试验电影"于1937年制成第一部纪录片记录西班牙内战时期外国医药援助实况他的电影作品还有《野餐》《比赛规则》和《电影》等1937 Hyde Park, London19381938 Cardinal Pacelli, Montmartre, Paris红衣主教尤金尼奥·帕切利参观圣心大教堂人们在教堂外面翘首等候,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亲眼见见他,甚至伸手抚摸他人们高呼“万岁“(”Vive Dieu“)!“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个站着的天使展开着翅膀在等待着这个灵魂”至美至妙的一刹那“ 我站在人群中的位置只能看见他的后脑勺所以我把相机高举过头拍摄”1938 First paid holidays , France1938 FRANCE. The Pas-de-Calais 'department' 布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他拓展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多种可能性在他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机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以及上个世纪中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次大战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后来的柏林墙倒塌1938 JOINVILLE-LE-PONT1938 PICNIC ON THE BANKS OF THE MARNE 1939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布列松加入了一个军队摄影组织1939 New York1940夏,他被德军俘瞄并送去服苦役从制造装炸弹的大板条箱到铲肥料他都干过这期间他曾两次企图逃跑都失败了1943年第三次逃跑终于成功1940 Helen, Di Helen“ 做手工,修铁路,在水泥厂、曲轴厂工作在一口大锅里洗烂菜,制干草垛做这些所有事的时候,我脑中只有一件事,逃跑”1940 New York City - 2 kids dancing此番遭遇,让卡蒂埃-布列松更能体会被占领区人们的心情之后更加关注难民和战俘的遣返问题1942 Italian children in Naples19431943 prisoner of war in Germany参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员的秘密活动此间,他还拍摄了许多艺术家、画家和作家(如马蒂斯、博纳尔、布拉克、克洛代尔等人)的肖像19441944 Henri Matisse, Vence, France卡蒂埃-布列松去拜访亨利·马蒂斯在其别墅Le Rêve中拍下了这位大名鼎鼎画家的肖像翻看卡蒂埃-布列松拍摄的亨利·马蒂斯所有照片中亨利·马蒂斯一直在在画画,画鸽子、画人,不望镜头卡蒂埃-布列松就拿着他的相机在亨利·马蒂斯周围走来走去完全被当作空气“ 他窝在角落里一动不动,我们没有交谈仿佛我们彼此不存在似的”与亨利·马蒂斯相反的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很是热情“ 我见过你之前给我拍的那张照片拍得很漂亮,这次你打算怎么拍?”“ 让我想想”“ 需要多久?”“ 比看牙医长,但比看心理医生短”这次拍摄就这样结束了摄影在本质上是一种不介入的行为1944 FRANCE. Alpes-Maritimes. Le Cannet.1944 France. Paris.1944 Lee Miller with Paul and Nusch éluard in Paris1944 Liberation of Paris, rue des Martyrs1944 LIBERATION OF PARIS, RUE SAINT HONORE, PARIS1944 Liberation of Paris1944 Paul Eluard à la fenêtre de son appartement boulevard de la Chapelle1944 PICASSO AT HOME IN THE RUE DES GRANDS-AUGUSTINS, PARIS1944 Pierre Bonnard1944 portraits of Albert Camus in Paris1944 ~1945他参加了一摄影团组专门拍摄德军占领下的法国他以摄影为手段,暴露法西斯的罪行拍摄了巴黎解放的情景记叙了法国人民的欢乐1945 Le Retour19451945 A YOUNG BELGIAN WOMAN IS DENOUNCED AS A GESTAPO INFORMER, DESSAU, APRIL拍摄地点是一个位于美国和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中转营主要安排从德国的东部战线被苏联遣返的难民、政治犯、战俘、苦力以及流离失所者图中为一个年轻的比利时女人她被揭露与前盖世太保有联系并试图进行匿藏,人们义愤填膺尤以中间女士的愤怒为情绪爆发点人物情绪的描绘,神态姿势的抓取相当出色但这幅作品却珍贵在内容意义的表达上1945 Dessau, Germany1945 Destroyed Modern.1945 French writer, Simone de BEAUVOIR. Paris, France 1945 Germany1945 Near Strasbourg19461946 Henri Cartier-Bresson, New York他重新拿起相机是一次戏剧性的巧合奉承偶然获悉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正在筹办一个他的创作展览当人们正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得知这位天才摄影家还活着展览便喜气洋洋地变成了布勒松作品回顾展那年8月,布勒松带着他的囚犯生活越狱经过和法国反法西斯地下活动的故事到了纽约一向嗅觉灵敏的新闻界对他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1946 Alberto and Anette Giacometti1946 Chicago.1946 Edith Piaf, France1946 Lunchwagon, Uvalde, Texas1946 Mohandas Gandhi with his secretary, Pyarelal Nayyar 1946 Pont des Arts,Jean-Paul Sartre1946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1946 Truman Capote, New Orleans, LA1946 US photographer Alfred Stieglitz, New York City, USA 1947布列松与著名战地摄影师卡帕等人合伙建立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马格南图片社”马格南图片社分别在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建立了总部该图片社的图片大量刊载在美国主要的图片杂志《生活》以及《时代》《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 马格南摄影师" 这个称号是摄影师们仰望的最高爵位是" 天下第一的摄影团体"是个" 神圣的群体"1947 NEW YORK, NY. by Arnold Newman马格南图片社在二次大战之后真正引人注目战争时期,卡帕在前线与死亡斗争创作出许多震惊世界的名作二次大战开始,布列松从军后成为德军的俘虏三年中,他两次试图逃走,第三次终于成功他返回巴黎,参加了抵抗组织这一时期,他拍下了许多文化界、艺术界人士的肖像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鲁欧、撒尔托尔等人的肖像都收集在他的《决定性瞬间》中1947 Arizona, USA1947 Arrogant Purpose1947 Boston, Massachusetts1947 Cape Cod Woman on the Fourth of July, Massachussetts1947 Chicago1947 Simone de Beauvoir天至微明,路上行有三人,模糊不清建筑轮廓及高耸的路灯还隐约可见西蒙娜·德·波伏娃双唇微微张开眼神斜向侧上方冷峻高傲似的闯入布列松的镜头倚站在画面的右下角落,背后道路丢失她在看什么在这被刻意虚化又透有些暧昧的梦境中我们无从所知让·吕克·南希认为“ 它一定是一种思绪,刹那间的顿悟一个来自内心的、激烈而优雅的、调皮而温柔的念头——一个刻意让人充分享受思考过程的念头一个不需要理由或谁的恩典便可以自由畅想的念头”“ 卡蒂埃-布列松先生,你拍不拍自己的梦呀?”“ 拍”1947 Easter Sunday. Harlem.1947 Edmund Wilson with son. US writer. Massachusetts, USA1947 Firefighters in Front of NYC Skyline1947 Games in a refugee camp, India1947 Grand Street, Brooklyn1947 Inde1947 Independence Day1947 John Huston1947 Kashmiri boatwoman1947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1947 Louisiana1947 Lynchburg, Virginia. USA1947 Man in Front of Fruit Stand1947 Manhattan, New York1947 Michel Serres. El paso del Noroeste 1947 Natchez Mississippi1947 New Orleans1947 New York City, USA1947 New York from Hoboken, New Jersey, USA1947 Paris fashion house1947 San Antonio1947 SAUL STEINBERG, VERMONT1947 Tennessee1947 Truman Capote1947 USA. NYC. Brooklyn. Grand Street.1947 William Faulkner1947. US writer, Henry MILLER.1948他曾亲历甘地被暗杀事件和甘地的葬礼也曾记录过西班牙内战、巴黎解放1948 Birla House, Gandhi Dictates Message Before BreakingFast, Delhi, India1948 Delhi.1948 Gandhi, Funeral Pyre, India 1948 INDIA. Delhi. GANDHIs funeral. 1948 Kashmir1948 pakistan. lahore.1948 Pavement School, India1948 Rangoon, Burma1948 Srinigar, Kasmir1948 The Forbidden City1948 Untitled1948 Beijing. Open air market1948 Beijing. Reading newspapers.1948 Beijing. Tai Chi Chuan in the Tai1948 Beijing. The Forbidden City1948 Beijing1948-49 China19491948-49 Shanghai Street他还来到中国,亲自记录了毛泽东的军队和平解放北平(现在的北京)这一历史性事件1949 Magnum Photos Shanghai.1949 Nanjing, China – portrait of General Ma Hung Kouei 1949 Refugees.1949 Shanghai China他在中国期间所抓拍的上海抢购黄金风潮和国民党末日等照片是作者忠实记录蒋家王朝覆灭和中国人民斗争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这些作品现已成为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1948-49 Last days of Kuomintang, Shanghai, China 1948年12月-1949年1月由于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国民党决定每人可以兑换40克黄金12月消息一经发布数以千计的人排队等待数小时装备着租界留下的武装的警察仅做了一个维持秩序的手势有十人拥挤致死上海人称之为“轧金子”在郑君里的《麻雀与乌鸦》(1949年)中的小广播夫妻就老是想轧金子夫妻俩为此还被痛打了一顿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布列松成为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成为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王瑞芸法国摄影师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名满天下。
他在二○○四年过世,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这样发言悼念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二十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他是“天才摄影家”“真正的大师”,为什么?看一下布列松的摄影作品,它们果然视角独特,生动鲜活;再一了解知道,他的有名还因为提出过一个著名摄影理论“决定性瞬间”,即抓取把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折射出来的一瞬间(含金量最高的一瞬间)。
不用说,他的作品当然是这个理论的完美呈现,那么,我们对布列松的了解就到此为止了吗?对于我来说,“到此”还真无法“为止”,因为满眼看出去,世间的摄影师个个努力,个个不缺才华,偏布列松能从中脱颖而出,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这就让人好奇了。
为满足这份好奇,我把布列松放到西方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坐标上去看,看着看着竟获得了这样一种感觉,在历史的流动过程里,布列松其实也算得上是人类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决定性瞬间”。
一当然该先看在布列松之前发生了什么,我甚至愿意从他的母国开始谈起。
虽104说人人知道那是个直接把艺术当成家业的国家,凡事以艺术为大,因此盛产艺术家。
可不见得人人知道,法国不是向来如此的。
只需稍稍后退一步,把视域拉宽、时间轴拉长,我们马上就看到,在十六世纪之前,欧洲的艺术地图上绝无法国。
当十五、十六世纪的意大利上演热热闹闹、繁花似锦的文艺复兴大戏时,法国连个配角都算不上。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眼中,法国是个缺少文化教养并带着浓厚中世纪气息的君主国家。
后来出于政治目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把自己的女儿凯瑟琳(Catherine de' Medici,1519-1589)嫁了过去,那是一五三三年。
这位美第奇家的新娘上路时,带去的侍从队伍有上百人,从乐师到面包师、首饰匠、园艺师等,全套。
大师摄影作品欣赏
摄影艺术P h o t o g r a p h y1让我们来认识他们伟大的摄影师和他们的经典决定性瞬间——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
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
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
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
国庆日美国国庆日,这位老太太准备在自己家悬挂国旗来庆祝这一节日,可惜她家的旗杆断了。
没有办法,她就把国旗被在身上。
她说:“在我心中不能没有这面国旗。
“这时,布列松迅速地拍下了这张照片。
1936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闻风而至的全国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
布列松却与众不同,他还注意到马路上的芸芸众生。
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进入梦乡……。
柏林墙边(1962)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
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
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
美国模范监狱所见(1975)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里伸出。
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的情况,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
照片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子那种特别的眼神。
来自巴黎的“平民”摄影师——罗伯特·杜瓦诺诗意的乞讨(1953)一位盲女经常出入工薪阶层常去的咖啡馆和饭店,靠拉手风琴卖唱挣一点微薄的赏钱。
杜瓦诺为这种“诗意的乞讨”所吸引,花费了整天的时间跟踪拍摄观画众生像杜瓦诺的一个朋友在巴黎开了一家艺术品商店,有一次购进了一幅瓦格纳的人体油画挂在橱窗里,杜瓦诺认为不同的人观看这幅油画定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反应于是他躲在反光的橱窗玻璃后面不易被人发觉的地方,架好三脚架,进行了两三天“守株待兔”式的拍摄,结果“战果辉煌”。
两位世界著名摄影师的评析
代表摄影作品
《男孩》
黑龙江 新疆
西藏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 布列松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 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 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像 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照片中的任务,情绪十分自然真实, 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 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 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Thank you !
谢谢大家
代表摄影作品
《积水的路面》
这张照片是布列 松抓拍艺术中的代表 名作,在前景中跳跃 的男子,其身影恰好 与背后招贴广告中跳 跃女郎相似,一前一 后,互相呼应,相映 成趣,这个拍摄瞬间, 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 的“决定性的瞬间”。
现代摄影的拓荒者
——安德烈· 柯特兹
人物简介
安德烈·柯特兹Ander Kertesz(1894—1985),1894 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12年开始涉足摄影。在匈 牙利军队服役时,他有机会为匈牙利内战留下了可贵的 记录。1925年前往巴黎,他以街头漫步的方式,把相机 朝向艺术之都的每个角落,两年后的首次个展即轰动法 国艺坛。并开始以自由投稿人的身份替欧洲最好的刊物 工作。1936年移居美国。安德烈·柯特兹是最早手持小型 相机走街串巷捕捉影像的摄影家之一。他一开始就建立 了自己的风格,从未被耸动的题材吸引,也未对高超的 主题有过向往。至始至终只对平凡的街头人生情有独钟。 柯特兹也是较早尝试影像变形的摄影家,他创作的人体 摄影颇得超现实主义神韵。
基础摄影
对两位著名摄影师的评析
工设一班12号王超凡
世界著名摄影大师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法国 1908-2004
个人简介
亨利· 卡蒂埃· 布勒松
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 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被列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 创立人。他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 出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一种艺 术。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 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 一个波峰。
布列松经典作品解析
美国模范监狱所见(1975) 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
铁栅缝里伸出。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 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 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松善 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 问题和内在矛盾。他说:“摄影,意 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 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 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这是 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 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布列松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斯维勒 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 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 个孩子抱住。照片拍摄得十分生动,画面结构也相当严谨完整。
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 的情况,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照片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子那种特别 的眼神。布列松有时被列入“专在街头巷尾抓拍的摄影家”行列,他善于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柏林墙边(1963)
德国柏林东西分别占领十六年后,东柏林方面于1961年8月12日至13日 工资突击建功立业立起柏林墙,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渗透和干扰。布列松的 这个镜头,表现三个柏林人站在一个高台上,观看墙那边的情景。
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 玛丽莲·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 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 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 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 度。
轧金子(1949,上海) 此照片摄于四十年代的上海。剧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
成为废纸。为此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较可靠的黄金。 上海人称之为“轧金子”。
《门里门外》 门里坐着富态的老板,门外石阶上坐着辛劳一天的雇工,在吃着窝头、咸菜、 小米粥——当时北京劳动者最普遍的一日三餐。不同的人物身份和境遇鲜明 而突出,足见布列松的抓拍功力。
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影欣赏
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影欣赏(分享)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影生平被誉为当代摄影十杰之一的举世闻名的抓拍摄影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cartit·Bresson),1908年生于法国塞纳-马恩省。
他儿童时代即酷爱美术,曾师从画家戈登奈和安德烈·洛特。
1922年至1928年,他在中学学习期间开始学习摄影,并结识了一些摄影家,为他们的作品所倾倒,从此产生了献身摄影艺术的信念。
布勒松真正从事摄影活动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
1931年,22岁的布勒松去了一趟非洲象牙海岸,在那里买了一架相机进行拍摄。
一年以后,当他正要回国时,才发现镜头已经发霉,所拍照片全部报废。
后来他买了一台莱卡相机,从此这架相机成了他一生的旅伴。
从非洲回国后,布勒松参加了当时的超现实主义小组从事摄影活动。
1932年,他第一次在美国纽约,然后又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出了自己的作品。
1934年,他旅居墨西哥一年,仍然从事摄影工作。
1935年在美国同保尔·斯特朗从事电影拍摄工作。
在1936年至1939年之间,布勒松为让·雷诺,阿雅克,贝克尔和安德烈·兹沃波达当助手,拍摄了影片《生活属于我们》、《乡村一部分》和《火的规律》以及纪录片《生命的胜利》。
1940年,布勒松被德国当局逮捕,经过两次试逃,终于成功。
越狱后,他在1943年参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员的秘密活动。
此间,他还拍摄了许多艺术家、画家和作家(如马蒂斯、博纳尔、布拉克、克洛代尔等人)的肖像。
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他参加了一个摄影团组,专门拍摄德军占领下的法国,他以摄影为手段,揭露法西斯的罪行。
他还拍摄了巴黎解放的情景,记叙了法国人民的欢乐时刻。
1946年,布勒松在美国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协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组织了一个摄影展览。
图片分析中常见摄影师及代表作品5
图片评论中常见摄影师及代表作品(五)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
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他是35毫米照相机的最早使用者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正直的摄影大师。
他一生中到过世界各个角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20世纪众多重大历史事件。
《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的摄影理论,同时也是他在1952年出版的第一本摄影著作。
收录了他本人选择的600张图片,其中包括了他在绘画、电影摄影、个人生活方面的图片,其中最早的照片可以追溯到1902年。
有许多少见或从没有出版过的作品。
还有许多抓拍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的个人肖像,包括那张1938年的家庭野餐的照片,1932年在巴黎拍摄的跳过水坑的男子照片等。
布列松经典作品解析
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 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 思的镜头。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 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 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 的对立。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 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 氛。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他说: “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 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 要的部分。”
苦难的眼睛(1948,南京)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 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 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 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 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 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 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 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 格 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 影好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 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 人。”
柏林墙边(1963) 德国柏林东西分别占领十六年后,东柏林方面于1961年8月12日至13日工 资突击建功立业立起柏林墙,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渗透和干扰。布列松的这 个镜头,表现三个柏林人站在一个高台上,观看墙那边的情景。
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 玛丽莲· 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 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 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 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 度。
亨利· 卡蒂埃· 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国 1908-2004
决定性的瞬间——布列松的摄影哲学
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现在我眼 前的某种局势的全部本质——拍摄意味着记录—— 同时和在若干分之一秒内——事实本身和视觉看到 的形式的严密组织,而形式将赋予它意义。这是把 人们的头、人们的眼睛和人们的心置于同一轴线 上。
坟场中的热恋(1978) 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死亡;另一方面又是一代又一代的生息繁衍。这 张照以生与死强烈的对比,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小小的一个画面里,凝聚 着人类永远说不清讲不完的故事,这会引发出多少联想和感慨。而这,正 是布列松作品的与众不同,特别耐人寻味的地方。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一一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这位羞怯、热情的法国人,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
他创建的Mag 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他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
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摄影的迷恋: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
”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
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
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布列松部分经典作品:1.布列松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
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
斯维勒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
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个孩子抱住。
纪实摄影大师布列松 关键的瞬间
纪实摄影大师布列松关键的瞬间!2004-10-14 10:32:58"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奴。
为了赋予影像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获取事物……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纽约》《坟场中的热恋》《柏林墙边》《美国模范监狱所见》《斯维勒》《田野景色》《积水的路面》《布鲁塞尔》《门里门外》《男孩》20世纪最杰出的摄影师,现代纪实摄影的奠基人──卡蒂·布列松,于2004年8月2日在法国逝世,享年95岁。
8月4日,其家人为他在普罗旺斯举行了一个非常平静的葬礼。
其家人表示,他身前把太多的激情投入到他所爱的摄影事业,死后希望他能有一个安静的生活。
世界各国不同层次的摄影爱好者得知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都表示了哀悼,为世界失去这样一位天才摄影师而悲痛。
布列松(1908年-2004年)出生在巴黎近郊一个殷实的法国工业世家。
自1930年拿起相机开始拍摄,1937年,布列松拍摄了讲述西班牙内战的记录片“生活的胜利(Victoire de la Vie)”。
随后二战的爆发中断了他的电影导演生涯。
在1944年,他又执导了一部记录片,之后全心投入摄影创作中。
他有诸多传奇经历和优秀作品,二战时期在德军集中营里度过了三年,三次越狱最后终于成功逃出集中营。
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历史事件发生地点: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战巴黎解放再到圣雄甘地遇刺,从1949年的中国北京到柏林墙修建的冷战时代,布列松都拿着徕卡相机及时出现。
1952年,摄影集“关键性瞬间”的出版标志着布列松的摄影生涯的最高峰。
他的优秀作品集实在太多,从“剧变中的中国”到“莫斯科人”,从“巴厘岛的舞者”到“欧罗巴人”。
摄影界的“动物”和“捕食者”布列松在一次展览间歇的私下采访时曾说过:“摄影永远迫使你快,快,再快!就像动物和捕猎者”,“你还得学会把相机放在某人的衣服和皮肤之间拍摄!”,他这样告诉我们。
新闻摄影布列松《男孩》
《男孩》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亨利·卡蒂尔-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8月22日-2004年8月2日)法国著名的摄影家,年少时学习绘画,1930年开始加入摄影创作,1931年广泛游历各地,作品也开始在报纸、杂志、书籍上陆续发表。
反对裁剪照片与使用闪光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
他同时也是知名的玛格南图片社创办者。
他的"决定性瞬间"摄影理论影响了无数后继的摄影人。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名摄影师,布勒松却厌恶被摄,对个人隐私异常重视。
有关布勒松肖像的公布图片少之又少。
甚至在1975年当他接受牛津大学荣誉学位时,上台领奖的他居然用一张白纸遮着自己的脸。
将相机放在一个人的皮肤与他的衣服之间布列松曾经对记者说过,“对我来说最难的是肖像摄影。
你必须要将摄影机放在一个人的皮肤与他的衣服之间。
"意思是作为一个摄影师,你需要透过人物本身的外貌,看到人物深层次的性格、心情、在环境中所表达的信息以及扮演的社会角色等等。
《男孩》画面中,一个兴致勃勃地给父亲买酒归来的男孩。
他抱着两个大酒瓶,迈着轻快的步子, 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那得意洋洋的神气,透出少年的天真可爱。
即使在左右邻舍女孩子们的注视下,甚至有的取笑他,他仍然昂首阔步,充满了生活的乐观情趣。
你拍摄的主题必须要看不见你,而你的速度必须要很快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摄影理论,影响了无数后继的纪实摄影人和新闻摄影人。
从这《男孩》这张照片中,可以体会到布列松深厚的抓拍功底,试想一下,如果照片中的男孩看向了镜头,那样照片的视觉效果将大打折扣,不难推测,布列松熟练地操作手中的莱卡相机捕捉下了这张不可复制的传世经典。
在街头摄影中,摄影者时时刻刻保持观察的状态,甚至在拍摄前先想好构图,再加上足够的耐心,等待有趣的画面出现。
这样以后,你拍的前一万张照片都是烂的我想布列松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想要告诉大多数的摄影人,拍照对于摄影者就像是射门对于足球运动员一样,反复地练习上千万次之后,你自然而然地就摸索到了其中的规律和窍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习惯和拍摄习惯。
“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一个人必须认识的摄影师
“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一个人必须认识的摄影师“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一个人必须认识的摄影师2014-09-01 阮义忠小恶心微吐槽“摄影这一门,你进去时是ABC,出来时是HCB(布列松的名字缩写)”——《日本摄影》杂志。
我的第一个摄影师傅是布列松。
我最喜欢的黑白摄影大师是布列松。
我很喜欢的国内的摄影大师吴家林、吕楠他们的偶像是布列松。
关于中国摄影的国外大师第一个不能绕过的是布列松。
我看得最多作品的玛格南摄影师是布列松。
一谈到摄影我最先蹦出脑子的是布列松。
我只学到一个摄影师皮毛(等待,决定性瞬间)但却受益无穷的是布列松。
我今天推荐他,希望你能喜欢他,爱上他。
(康康,公共号mobilewtf)======================================“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天下之事莫不各有其决定性瞬间。
对我来说,相机就是素描簿,一种直觉和自发的工具,套句术语说—它主宰着怀疑和决定同时并生的瞬间。
为了“赋予世界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自己与镜头内所看到的事物息息相关。
摄影史上的一道门也许是稍微夸大了一点,不过这是事实—在巴黎的街头,如果小孩要嘲笑画家们时会说:“又一个毕加索。
”而对那些拿相机的人会说:“那边正来了一位布列松。
” 布列松几乎是摄影的代号,就像毕加索等于绘画一样,因此连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名字缩写H.C.B. 都有人拿来做文章。
今天,假如有所谓基础摄影的ABC 入门的话,那高级摄影就等于HCB。
摄影这一门,你进去是ABC,出来时是HCB 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批评布列松作品的文字(虽然有人反对他的理论),好像说布列松不好,反倒显出自己没有学养。
布列松
早年时期
布勒松进入剑桥学习了 两年英国艺术和文学。 1928到1929年
回到法国马赛后布勒松的 健康状况逐渐好转并恢复。 受匈牙利摄影师马丁•芒卡 西在 1930 年所拍摄的作品 启发开始用相机创作 1931 年 回马赛后
1927年 19 岁的布勒松进入了一所 私立艺术学校和洛特学院 ( 立体主义艺术家安德烈• 洛特在巴黎的工作室)
二战期间
二战期间,布勒松在德国战俘营中度过了35个月。
经过3次尝试后,他逃了出来,抵达巴黎并加入了地下抵抗组织。
1943年,他挖出了那部他所钟爱的莱卡相机(之前被他埋在孚日省的一块农田里)。 1945年他为美国当局导演了纪录片《回归》Le Retour (The Return),庆祝法国的解放。
二战之后
1931年
去了当时法国的非洲殖民 地科特迪瓦。
在非洲的岁月使他一度患 病,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
驱使布勒松走上摄影 之路的作品
马丁•芒卡西 (Martin Munkácsi) 1930年摄 《坦噶尼喀湖的三个男孩》
早年时期
布勒松进入剑桥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 两年英国艺术和文学。 1928到1929年
回到法国马赛后布勒松的 健康状况逐渐好转并恢复。 受匈牙利摄影师马丁•芒卡 西在 1930 年所拍摄的作品 启发开始用相机创作 1931 年 回马赛后
早年时期
24岁,他的第一次摄影 展在纽约展出,奠定了 大师的地位。
1932 年
1931年
在马赛期间,他购买了第 一台徕卡,35毫米照相机 配50毫米镜头,这台相机 此 后 陪 伴 他 多 年 。
1934年
布勒松与波兰裔摄影师大卫• 西蒙相识。
通过西蒙,又结识了匈牙利裔 摄影师罗伯特•卡帕。
【大师的瞬间】布列松经典作品赏析(1)
【⼤师的瞬间】布列松经典作品赏析(1)玛丽莲·梦露 此照之所摄,是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明星玛丽莲·梦露。
虽然布列松是在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从这⼀凝固的瞬间⾥,还是抓住了模特的天⽣丽质和娴雅风度。
男孩 这张照⽚的题材并不重⼤,但却是布列松的⼀幅脍炙⼈⼝的名作。
表现⼀个男孩:两只⼿⾥,各抱⼀个⼤酒瓶,踌躇满志的⾛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个光荣⽽艰巨的任务。
照⽚中的⼈物,情绪⼗分⾃然真实,显⽰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
抓拍是布列松⼀⽣所坚持的基本⼿段。
他从来不去⼲涉他的拍摄对象。
苦难的眼睛(1948,南京) 1948年冬⾄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的男孩⼦照⽚,是在南京市民买⽶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揭⽰了中国⼈民的悲惨和苦难。
布列松是⼀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
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像是漫不经⼼随⼿拈来。
但实际上他是⼀个很有思想的⼈。
”柏林墙边(1963) 德国柏林东西分别占领⼗六年后,东柏林⽅⾯于1961年8⽉12⽇⾄13⽇⼯资突击建功⽴业⽴起柏林墙,其⽬的是防⽌西⽅的渗透和⼲扰。
布列松的这个镜头,表现三个柏林⼈站在⼀个⾼台上,观看墙那边的情景。
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个发⼈遐想、引⼈深思的镜头。
双⼿持拐⽽⾏的残疾者,暗⽰出以前发⽣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
再加上阴⾬天⽓的灰暗影调,使得画⾯有⼀种低沉的⽓氛。
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他说:“重要的是观察。
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
”布鲁塞尔 两个男⼦,⼀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的情况,以免被⼈抓住⽽引起⿇烦。
照⽚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那种特别的眼神。
布列松有时被列⼊“专在街头巷尾抓拍的摄影家”⾏列,他善于在平常的⽇常⽣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
288张经典作品尽述世界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传奇一生
288张经典作品尽述世界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传奇一生· 布列松的朋友圈·· 美术圈·法国画家 | 马蒂斯与布列松by Hélène Adan | 1944法国画家 | 马蒂斯手中的鸽子 | 1944法国画家 | 马蒂斯与模特 | 1944西班牙画家 | 毕加索 | 1960西班牙画家 | 毕加索在陶艺工作室 | 1953西班牙画家 | 毕加索在卧室 | 1944瑞士雕塑家 | 贾科梅蒂 | 1961瑞士雕塑家 | 贾科梅蒂 | 1961瑞士雕塑家 | 贾科梅蒂与妻子安妮特 | 1946瑞士雕塑家 | 贾科梅蒂在雨中 | 1961俄裔法国画家 | 夏加尔 | 1964法国画家 | 博纳尔 | 1944法国画家 | 博纳尔 | 1944法国画家 | 博纳尔 | 1944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 米罗 | 1953米罗在工作室 | 1972米罗在工作室 | 1972法国建筑师画家、雕塑家 | 柯布西耶 | 1952法国美籍画家 | 杜尚 | 1968杜尚(左)和美国画家、摄影师曼雷(右)在下棋 | 1968 杜尚(左)和美国画家、摄影师曼雷(右)在下棋 | 1968 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 | 曼雷 | 1969美国艺术家 | 劳森伯格 | 1968美国艺术家 | 劳森伯格(左)和布莱斯·马登(右) | 1968 英国画家 | 弗朗西斯·培根 | 1952英国雕塑家 | 芭芭拉·赫普沃斯 | 1971英国画家 | 卢西安·弗洛伊德 | 1997英国画家 | 卢西安·弗洛伊德 | 1997 · 演艺圈·美国演员 | 玛丽莲·梦露 | 1950美国演员 | 玛丽莲·梦露 | 1961美国演员 | 玛丽莲·梦露 | 1961美国演员 | 玛丽莲·梦露 | 1961美国演员 | 玛丽莲·梦露 | 1961英国演员 | 鲍里斯·卡洛夫 | 1934法国演员 | 伊莎贝尔·于佩尔 | 1994法国喜剧演员、导演 | 雅克·塔蒂 | 1958 法国演员 | 埃拉尔迪 | 1987·时尚圈·法国服装设计师 | 可可·香奈儿 | 1964 英国 | 温莎公爵夫妇在家中 | 1951你的前一万张照片一定是最糟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列松摄影生涯简介
被誉为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的举世闻名
的抓拍摄影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
埃·布列松先生(Henri·cartit·Bresson),l908年生于
法国塞纳一马恩省。
他儿童时代即酷爱美术,曾
从师画家戈登奈和安德烈·洛特。
1922年至1928年,他在中学学习但未毕
业。
在这段时间里,他有过一架布朗尼照相机,
起初只是为了拍些假期生活照片,以便丰富他的
纪念相册。
不久,假期结束之时他才开始认真地通过取景框观察一切,从而使他心目中的小小世界逐渐变得宽阔起来:由于格里菲斯的巨片《纽约的秘密》、斯特罗海因的处女作《破碎的百合花》、艾森斯坦的《猛禽》等电影的影响,加上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些摄影家,并为他们的摄影作品所倾倒,从此产生了献身于摄影艺术的信念,并以进行摄影、自己亲手冲卷和洗印照片等项工作为极大的乐趣。
然而,布列松先生真正从事摄影活动是在30年代初期,即1931年。
当时,22岁的布列松去非洲象牙海岸,并在那里买了一架相机进行拍摄。
但一年以后,当他正要回国时才发现这架相机的镜头已经发霉,结果所拍照片全部报废。
后来,他发现并购买了莱卡相机。
从此这架莱卡相机成为他时刻不离的终生伙伴。
1931年回国以后,他参加了当时的超现实主义小组并从事摄影活动。
1932、年,他第—次在美国纽约,然后又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出了他的摄影作品。
1934年,他旅居墨西哥一年,从事摄影创作。
1935年在美国同保尔·斯特朗从事电影拍摄工作。
在1936年
至1939年期间,布列松为让.雷诺,阿雅克,贝克尔和安德烈.兹沃波达当助手,拍摄影片《生活属于我们》、《乡村一部分》和《火的规律》以及纪录片《生命的胜利》。
1940年,布列松先生被德国当局逮捕,经过两次试逃,终于成功。
越狱后,他在1 943年参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员的秘密活动。
此间,他还拍摄了许多艺术家、画家和作家(如马蒂斯、博纳尔、布拉克、克洛代尔等人)的肖像。
在1944只至1945年期间.他参加了一摄影团组,专门拍摄德军占领下的法国,他以摄影为手段,暴露法西斯的罪行;拍摄了巴黎解放的情景,记叙了法国人民的欢乐。
1946年,布列松在美国渡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协助纽约现代艺艺术博物馆组织了一个摄影展览。
1947年,布列松同罗伯特·卡帕,戴卫·西摩·奇姆,以及乔治·罗杰创办了“麦格南”(Magnum)图片通讯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几个同类组织之一。
布列松于1966年脱离该社。
经他本人同意、仍由该社保存和经营他的底片。
1948年至1950年期间,布列松在东方的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渡过了三年,在中国居住的一年中,有六个月是在国(百度)民党垮台之前,六个月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初。
特别是1949年他在中国期间所抓拍的上海抢购黄金风潮和国(百度)民党末日等照片是作者忠实记录蒋(百度)家王朝覆灭和中国人民斗争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
这些作品现已成为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
1952年至1953年,布列松在欧洲工作。
1954年。
布列松作为东西方集团关系解冻后被苏联接纳的第一个摄影家访问了苏联。
1958年至1959年,正当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大庆之际,布列松应中国邀请曾访华三个月。
1960年,布列松先生去古巴访问并进行摄影报道,后回到阔别30年的墨西哥逗留4个月,又去加拿大一段时间。
1965年去印度和日本。
1969年,布列松用了一年的时间准备他的摄影作品展览。
该展于1970年在法国巴黎大宫殿展出。
1973年以来,布列松重操绘画艺术,但有时也拍摄一些摄影作品。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
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奴。
为了赋予影像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获取事物……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
”
玛丽莲·梦露
此照之所摄,是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玛丽莲.梦露。
虽然布列松是在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
布列松习作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
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
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
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
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
布列松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
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
斯维勒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
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个孩子抱住。
照片拍摄得十分生动,画面结构也相当严谨完整。
广角镜头取景范围大,景深大,可把远近景物全都纳入清晰范围之中。
但焦距太短的广角镜头往往过分夸张前景,产生歪曲和变形。
因此,布列松经常采用28毫米的广角
镜头。
这张为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拍摄的照片,反映出画家对鸽子的喜爱,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
柏林墙边(1963)
德国柏林东西分别占领十六年后,东柏林方面于1961年8月12日至13日工资突击建功立业立起柏林墙,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渗透和干扰。
布列松的这个镜头,表现三个柏林人站在一个高台上,观看墙那边的情景。
纽约(1961)
在美国,几乎每一家公司的经理和老板都离不开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这张照片之妙,是妙在瞬间的抓取上。
观众看不见女秘书的容貌和身影,只能看到一只高跟鞋的脚。
这就避免了直露,提高了作品的内涵和视觉趣味。
1936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闻风而至的全国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
布列松却与众不同,他还注意到马路上的芸芸众生。
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进入梦乡……。
别具慧眼,旁敲侧击,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镜头,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风格。
轧金子(1949,上海)
此照片摄于四十年代的上海。
剧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
为此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较可靠的黄金。
上海人称之为“轧金子”。
门里门外(1949,北京)
门里坐着富态的老板,门外石阶上坐着辛劳一天的雇工,在吃着窝头、咸菜、小米粥——当时北京劳动者最普遍的一日三餐。
不同的人物身份和境遇鲜明而突出,足见布列松的抓拍功力。
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
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
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
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他说:“重要的是观察。
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
”
坟场中的热恋(1978)
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死亡;另一方面又是一代又一代的生息繁衍。
这张照以生与死强烈的对比,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小小的一个画面里,凝聚着人类永远说不清讲不完
的故事,这会引发出多少联想和感慨。
而这,正是布列松作品的与众不同,特别耐人寻味的地方。
田野景色(1968,法国)
布列松所拍的照片,并不是每一幅都有深刻的含意。
有些是对形式美的注重和讲究。
1968年在法国所拍摄的田野景色,高耸的树林,笔直的道路,S形的透视消失点,不论是线条,还是黑灰白影调,都给人以统一协调之感。
雕塑家贾柯米蒂(1961)
布列松拍摄人物时,经常喜欢在他们的动作过程中下手。
这张意大利现代派雕塑家贾柯朱蒂的照片,就是在他们搬运雕像时抓拍下来的。
抓拍的时机,恰好是贾柯米蒂处于两个塑像之间,而且举步前行的姿态又与前景中塑像的身姿有某些相似之处。
国庆日
美国国庆日,这位老太太准备在自己家悬挂国旗来庆祝这一节日,可惜她家的旗杆断了。
没有办法,她就把国旗被在身上。
她说:“在我心中不能没有这面国旗。
”这时,布列松迅速地拍下了这张照片。
北京(1958)
1958年,布列松曾再次来华摄影采访。
在一个科技展览会里,一群观众,好奇而又精神专注地观看着电视图象,布列松不动声色地拍下了当时的真情实景。
照片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前一幅的愁苦面容截然不同,有鲜明的反差。
他说:“我感到最大的愉快,就是别人看了我的作品而感到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