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进展

一、抗寄生虫感染免疫概述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抗感染能力的强弱,除与遗传因素、年龄、机体的营养状态等有关外,还决定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抗感染免疫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按感染对象来分,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识别和视图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和免疫的基本范畴一样,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宿主对寄生虫的非特异性免疫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遗传和种的特征。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特意向抗原的识别,是免疫活性细胞与寄生虫的抗原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其结果导致宿主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记忆反应。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常常是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下起作用的。

二、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宿主感染寄生虫以后,大多可以产生获得性免疫。由于宿主种类、寄生虫虫种以及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同,获得性免疫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消除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少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动物感染某种寄生虫并获得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力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虫体完全被消除,病对再感染有长期的特异性抵抗力。如大鼠感染路氏锥虫后,只出现短时间的虫血症。接着虫体完全被消灭,出现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non- 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获得性免疫,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消除,而是维持在低水平。如用药物消除宿主体内残留的虫体,免疫力随即消失。通常称这种免疫状态为带虫免疫。例如,患双芽巴贝斯的牛痊愈以后,通常仍有少量红细胞内含有虫体,此时对重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如虫体全被消除,免疫力亦随之消失。

3、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这一点在蠕虫感染中比较常见,一般宿主对消化道内的蠕虫的免疫反应很有限,

很难有效地消除虫体。如,肠道内的猪蛔虫,大小都有,表明对再度感染无免疫力。另外,一些寄生在细胞甚至免疫细胞内的虫体(如利什曼原虫、弓形虫等)也能有效的逃避宿主的免疫消除。

三、寄生虫免疫逃避机制

寄生虫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已完成了对宿主及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获得了某种(某些)自我保护的独特功能。这种独特功能就表现在寄生虫能够在可致命的免疫攻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寄生虫免疫逃避。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并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在宿主体发育、繁殖和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已确认的逃避机理包括:

(一)解剖或组织位置的隔离

有些寄生虫在长期衍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亲组织或细胞性,利用宿主的某些部位保护自己。如免疫局限位点寄生虫,胎儿、眼组织、小脑组织、睾丸、胸腺等通过其特殊的生理结构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离,不存在免疫反应,被称为免疫局限位点。寄生在这些部位的寄生虫通常不受免疫作用。例如:寄生在小白鼠脑部的弓首蛔虫的幼虫;寄生在人眼中的丝虫;寄生在胎儿中的弓形虫等。

(二)虫体抗原性的改变

1、寄生虫抗原的阶段性变化: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特异性抗原。

2、抗原变异:特定发育阶段的寄生虫,改变其抗原的能力。

3、抗原摹拟和伪装:如分体吸虫可吸收许多宿主抗原,所以宿主免疫系统不能把虫体作为侵入者识别出来。如小鼠血吸虫植入猴子体内。

4、表面抗原的脱落与更新:蠕虫虫体表膜不断脱落与更新,结果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

(三)降低宿主的免疫反应

1、抑制溶酶体融合与抗溶酶体

弓形虫、利什曼虫能够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避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而在吞噬细胞内存活。

2、免疫抑制

是寄生虫释放的某些因子直接抑制了宿主的免疫应答。如锥虫感染刺激宿主产生大量抑制性T淋巴细胞,从而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值。

3、补体的灭活与消耗

某些寄生虫的虫体或分泌物(酶或毒素)具有抗补体作用,能降解补体或抑制补体的激活过程;一些血液原虫产生的分泌/排泄抗原与抗体形成IC后,消耗大量的补体,从而保护虫体免受补体损伤。

4、裂解抗体

一些克氏虫株的鞭毛体能抵抗抗体以来的、补体介导的溶解作用,在与特异抗体反应后,原虫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被切除,只剩下Fab片段。而用抗Fab抗体处理,锥鞭毛体很快被补体所溶解。

四、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成果

(一)一氧化氮与抗寄生虫感染

NO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物自由基,常温下为气体,微溶于水,具有脂溶性,可快速透过生物膜,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生殖系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而NO调节剂在新药研究开发方面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已有研究表明,NO在抑制和杀灭血吸虫、线虫、弓形虫、球虫等抑制寄生虫感染有机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0的生物活性调节作用较其他生物活性物质重要,因为NO不能通过传统的调节机制被储存、释放和失活。已知动物机体的许多组织都能合成NO,催化其合成的酶为NOS。多种细胞因子可影响NOS活性。

NO不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因其具有脂溶性,可直接进入寄生虫体内发挥杀伤作用。关于NO的抗寄生虫感染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NO作用于寄生虫的关键代谢酶,使其失活,而发挥抗寄生虫感染的作用。寄生虫体内许多酶的活性部位为4Fe_4S基因,NO可与其形成铁一亚硝酰基复合物,引起代谢酶中的铁丢失,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继而阻断细胞的能量合成、DNA复制,从而抑制和杀伤寄生虫。

近年来对NO的研究表明,NO作为机体防御感染的主要免疫效应分子,在抗寄生虫感染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停留于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而临床研究涉及极少。所以真正揭示NO与抗寄生虫感染的关系有待于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二)IFN-γ与抗寄生虫感染

IFN-γ又称抗原诱导的干扰素、免疫干扰素等。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病毒和抗寄生虫及抑制细胞增殖,并可与IFNα、IFNβ协同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增殖,其最主要的活性是免疫调节作用。随着对IFN-γ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基因结构以及疾病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人们发现IFN-γ在许多疾病(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