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我们经常听说水是一种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本实验旨在探究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并研究溶解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实验材料:1. 水2. 盐3. 砂糖4. 小碗5. 勺子6. 透明玻璃杯7. 蜡烛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小碗,分别放入适量的盐、砂糖和水。
2. 用勺子搅拌每个小碗中的物质,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将溶解后的盐水、糖水倒入透明玻璃杯中,观察其透明度和颜色变化。
4. 将一根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与水的互动。
实验结果:1. 盐在水中溶解得比较快,形成了透明的盐水。
盐水呈现咸味。
2. 砂糖在水中也能溶解,但速度较盐慢。
砂糖溶解后的水呈现甜味。
3. 盐水和糖水的颜色均没有明显变化,仍然是透明的。
4. 蜡烛在水中浸泡后,没有溶解,而是浮在水面上。
实验讨论:1. 盐和砂糖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速度不同。
这是因为盐分子较小,能够更快地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砂糖分子较大,因此溶解速度较慢。
2. 溶解后的盐水和糖水都呈现透明状态。
这是因为溶解过程中,盐和糖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均匀的溶液,使光线能够穿过。
3. 蜡烛在水中没有溶解,而是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蜡烛主要由油脂组成,而油脂与水不相溶。
因此,蜡烛在水中形成了一个与水分隔开的层。
实验结论:1. 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如盐和糖。
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与溶剂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2. 溶解速度受到溶质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较小的溶质溶解得更快。
3. 溶解后的溶液透明,因为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均匀的溶液。
4. 油脂类物质不溶于水,因此无法被水溶解。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点和规律。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化学实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和溶解过程。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溶解现象。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体验研究溶解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 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试验。
教学程序:1,一, 问题导入师出示沙和食盐, 问:这两种颗粒状的物质在水中, 如果不停的搅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试描述生活中所见现象。
2,分组仔细观察现象, 并比较结果, 抓住两者的显著不同: 看见颗粒和看不见颗粒。
类似这两种现象的, 你还见过吗?二, 探究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 用你们的经验判断:面粉在水中溶解吗?孩子根据经验描述并判断, 并记下自己的判断。
2, 真实的情况怎样的呢?让我们仔细观察后再来判断。
分组试验: 第一步:先不搅拌, 观察;第二步: 连续搅拌, 观察。
3,面粉在水中的情形, 最后看起来像谁?4,3, 孩子操作并观察。
5,孩子描述现象并作判断。
(看起来像食盐一样溶解了)观察杯底, 发现沉淀面粉。
引发讨论: 这一现象看起来像谁?怎么判断呢?孩子表达各自的认识。
6,现在陷入了两难判断中。
7,继续寻找证据: 溶解了的食盐颗粒和没有溶解的沙粒还能从水中过滤分离出来吗?过滤面粉液, 看看结果更像谁?7, 介绍过滤方法, 孩子分组操作。
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静置。
观察这一过程中它们的变化, 比较它们的相同合不同, 记录研究的情况。
2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通过学习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
这节课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说学情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
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 ,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因此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方雪云《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附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分别放入水中时发生的现象。
2.能使用简单的过滤器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 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观察比较活动中, 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3.让学生意识到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放入水中后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准备小组准备: 3个盛有水的烧杯, 食盐、沙(沙在使用前淘干净)、面粉各一小袋, 3根搅拌棒, 1套简易的过滤装置, 3个烧杯, 2个勺子, 记录单等教师准备:红糖(勺子), 热水, 1个玻璃杯【演示用】;食盐、沙(沙在使用前淘干净)、面粉各一小袋【展示用】;记录单、红笔【讲解用】;滤纸、漏斗、放有滴管的烧杯, 铁架台, 空烧杯【过滤实验讲解用】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玻璃杯和红糖)师: 小朋友们, 平时有喝过红糖水么?今天老师带来了红糖。
请大家注意观察, 我取一勺红糖放入杯中, 倒入热水。
出现了什么现象?生1: 整杯水都变成红色的了。
生2: 红糖融化在水中了。
师:在科学上, 这种现象我们不叫“融化”, 而是称为“溶解”。
那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看看到底什么是溶解。
板书课题: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活动一: 食盐+水、沙子+水、面粉+水师: 今天老师给每组提供了食盐、沙子和面粉, 你们能边观察边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吗?(预设: 食盐: 白色, 一颗一颗的;沙子: 黄色, 一颗一颗的;面粉: 白色;粉末状)(更准确的描述称之为: 颗粒状!)那将颗粒状的食盐和沙子, 粉末状的面粉放入水中, 能溶解吗?学生预测, 简单交流师: 到底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 口说无凭, 我们一定要通过实验, 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魏金燕教案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城区中心校西街小学魏金燕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可以溶解在水中;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分别放入水中时发生的现象;2、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2、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3、意识到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放入水中后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食盐、沙、面粉、滤纸、烧杯、玻璃棒、药匙、铁架台、漏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我们运城有个“盐池”,它就是生产我们家中的调味剂食盐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食盐的科学知识。
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做这样一个实验: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
(注意取固体药品的要求)2、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3、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再观察。
(搅拌注意事项)问:食盐去哪里了?(看不见,都化掉了)在生活中,有时我们还可能说食盐溶解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在水中消失了,不见了)像刚才老师做的实验那样,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二、沙的实验(溶解)老师这还有一种实验材料,(拿出淘洗干净的沙)我想看看啥子在水中是否和食盐一样也能够溶解,老师想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谁愿意到台前来。
问:你想怎样做就可知道沙子是否也能溶解。
(照刚才老师溶解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沙子是否溶解)实验前,老师有几点要求:1、先观察沙的特征;2、将沙放入一个烧杯中不搅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再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记录所发生的变化;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是否发生变化并进行记录;同学们,你们认为沙在水中溶解了吗?(没有溶解)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看见沙粒沉在杯底)三、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表格格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格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溶解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表达。
但是,对于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和总结水溶解物质的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和总结水溶解物质的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实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盐水解渴,引起学生对水溶解物质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水溶解物质的特性。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水溶解物质的特性。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小学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精选三篇教案篇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观察并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配置好的糖水和盐水。
2.烧杯及半杯清水、食盐、沙子、玻璃棒、面粉。
3.过滤装置(方座支架、大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小烧杯)。
分组准备:1.大烧杯2个、食盐、淘洗干净的沙子(用纸包好)玻璃棒1根2.方座支架(调好高度)、大烧杯1个、玻璃棒1根、滤纸1张、漏斗1个、小烧杯1个。
3.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器材,和大家一块儿研究科学。
老师要送给大家几个字(多媒体呈现:仔细观察精确描述),知道它的意思吗?(二)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两杯透明液体,糖水和盐水)师;你们猜它们会是什么?生:两杯清水师:谁愿意来尝尝,大家放心绝对安全卫生。
(两名学生上台品尝,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不同)生:一杯水甜,一杯水咸师:水怎么变甜和咸的呢?(请学生猜猜理由)生:里面放了盐和糖师:那为什么看不见盐和糖呢?生:化了,溶解了,盐和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盐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多媒体呈现:“溶解”,并板书)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溶解”(多媒体呈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吗?)(三)观察、描述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1、导入并观察实验器材师: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食盐和沙子,你觉得把它们放在水中是怎么样子的?(板书:食盐和沙子)(学生猜测)2、师:那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解读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解读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识: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知道溶解就是在水中化开,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并能判断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是否容易溶解,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学会做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
情感、态度:通过实验,落实具体任务,渗透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做水的溶解性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够判别盐粒、食用油是否容易溶解在水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中具体的任务,学会做水的溶解性实验。
教学资源设计:盐粒、棉花、可乐、油、红墨水、砂子、红糖块、药片(泡腾片)、花生、高锰酸钾;水槽、烧杯、小塑料量杯、温水、冰格盒、滴管;实验表格、板书用字、磁铁、小木棒、瓶盖、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和水有关的问题。
老师先来做一个实验,你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结束后要能把实验过程说出来。
先来进行小组分工:1号同学负责协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2号、3号同学负责收发实验材料及操作4号同学负责记录。
现在介绍一下实验用品:水槽、烧杯、小塑料量杯、温水、塑料管、材料盒;材料盒中装有盐块、棉花、可乐、油、红墨水、砂子、红糖块、药片(泡腾片)、花生、奶粉;小木棒、大瓶盖、抹布供选用。
下面请你们认真观察实验过程:1.用塑料量杯取两杯清水,倒入烧杯。
2.提问:用眼睛观察,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液体?(无色透明)3.把一小勺高锰酸钾倒入烧杯的清水中。
4.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谁能解释水为什么会变成红色?5.板书课题“溶解”6.把实验用过的高锰酸钾倒入另一只水槽中,用清水把用过的杯子冲洗干净。
7.再用塑料量杯取两杯清水,倒入洗净的烧杯中,然后放入花生观察。
8.提问:花生溶解在水中了吗?为什么?9.我的实验做完了,谁能把刚才的实验过程说一说?10.小结归纳实验步骤。
二、探究:检验水能溶解哪些物质1)猜测:你们认为盐能溶解在水中,那么白糖、红糖能溶解在水中吗?2)出示实验表格幻灯片讲解:请同学们看实验表格,像盐块、棉花、可乐、油、红墨水、砂子、红糖块、药片、花生、奶粉等都叫做物质。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单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单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探究水的溶解特性以及溶解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材料:1. 水2. 盐3. 糖4. 小碗5. 搅拌棒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小碗,分别放入适量的水。
2. 在第一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3. 在第二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
4. 观察并记录每个小碗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一个小碗中,盐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了透明的盐水溶液。
在第二个小碗中,糖也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了透明的糖水溶液。
在第三个小碗中,只加入了纯净的水,没有溶解任何物质。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在实验中,盐和糖都能够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
而纯净的水则没有溶解任何物质,保持了其原有的性质。
水能溶解物质的原因是因为水分子的特性。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具有极性。
氧原子带有负电荷,氢原子带有正电荷,这使得水分子呈现出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特性。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发生溶解。
在盐水溶液中,盐的分子会与水分子发生离解,形成离子。
水分子的部分正电荷与盐中的阴离子相吸引,部分负电荷与盐中的阳离子相吸引,使盐分子逐渐分散在水中,形成了盐水溶液。
而在糖水溶液中,糖分子是由多个碳、氢、氧原子组成的非离子性分子。
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使糖分子逐渐分散在水中,形成了糖水溶液。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
在加入盐或糖后,搅拌溶液时会感觉到溶液变热。
这是因为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溶解时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在夏天喝冰镇糖水或盐水会感觉凉爽的原因。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水对盐和糖的溶解能力。
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形成溶液。
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着吸热现象。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水的溶解特性,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
同时,他们对物质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便于进一步学习。
但是,他们对水的溶解能力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溶解能力,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能够理解水的溶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胡椒粉等。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物质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能否溶解盐、糖、胡椒粉等物质。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学生思考并回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主题。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本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对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进行描述,能正确规范地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引导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那些异同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说学情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
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因此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宣讲
知识小结:
❖ 不是全部旳物质都能溶于水中,有些物质像 沙和面粉就不轻易溶于水中;
❖ 不轻易用过滤旳措施把溶解了旳物质从水中 分离出来。
溶解旳特点: 1.物质变成肉眼看不见旳微粒。 2.静止后不会沉淀。 3.过滤后物质不能被分离。
把食盐、沙和面粉分别放入三杯水
中,观察统计它们在水中旳变化。
1、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 2、面粉在水里有沉淀吗?
过 滤 ?!
什么是过滤? 过滤在试验中该怎 么操作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滤所需仪器:
❖ 滤纸 ❖ 铁架台 ❖ 漏斗 ❖ 玻璃棒(一次性筷子替代) ❖ 烧杯
过滤试验装置
玻璃棒
滤纸 漏斗
铁架台
烧杯
过滤试验注意点
二低
一贴 三靠
经过过滤试验懂得:
在水中溶解旳物质不能 经过过滤分离;
从前,有一头小毛驴 驮着一袋食盐过河,河 水很深,把它旳食盐淹 没了,等它过了河后, 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食盐溶解到河水中了。
水能溶解某些物质
活动一:食盐和沙与水混合旳试验
1.分别取一匙食盐和沙,放入两个盛一 样多水旳烧杯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旳 变化 。
2.搅拌,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旳变化。
3.静置一会儿,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 旳变化。
❖ 食盐在水里很轻易溶解,形成旳溶液我们能够叫做
食盐溶液;
❖ 沙子在水里不轻易溶解,我们把它叫做沙和水旳 混合物。
活动二:面粉和水混合旳试验
1.取一匙面粉,放入一种盛水旳烧 杯中,观察它在水中旳变化。
2.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旳变化。
3.静置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旳 变化。
讨论:
❖ 怎样描述面粉在水中旳状态呢?
小学科学课堂教案《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小学科学课堂教案《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小学科学课堂教案《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为了让小学生们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店铺整理了小学科学课堂教案《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教学目标: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4.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3个盛有水的烧杯、食盐、面粉、沙、搅拌棒教师准备:3个过滤装置,3张滤纸教学过程:《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白糖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白糖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白糖在水中溶化了。
师:恩,真棒!那除了溶化,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呢?生:溶解师: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
(板书:溶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板书:在溶解边上添上余下的几个词)(若生答不到溶解,由师得出,科学研究中为了不发生混乱,我们把这种现象统一称为“溶解”)师:你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呢?【板书设计】能:盐,味精……溶解不:石头,沙子……?:面粉……融化冰,巧克力,蜡烛(若学生答到冰,师反问一句:真的溶解吗?其他生会说:是溶化。
师问:融化与溶解是同一回事情吗?生答:不同。
师问:区别在哪里?生:融化需要热量的,在火中的,溶解要在水中的。
)师:解释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若生答到面粉时,师问一句,真的溶解吗?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看到…有其他生会说不溶解。
师:好的,现在出现分歧了,由说面粉溶解的,有说面粉不溶解的,看来大家对溶解还只是一知半解。
你想不想把它弄明白?生:想。
师:好的,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就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师: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观察过溶解到底是怎么的一个过程吗?生:会变小变没,白糖在嘴里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在这一课中,学生们要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通过过滤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能否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也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基本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也都知道把食盐、糖放进水里会慢慢地化掉,把沙放进水里却不会化掉。
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同时,也不能够准确判断物质究竟有没有溶解。
教学条件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缺乏,无挂图,但目前配有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设计思路:(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因此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特别是面粉在水中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食盐和沙在水中的情况,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但是实验后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争议,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自
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手段:自主探究、示范指导、多体辅助、适当讲解。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2、玻棒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
教学流程图
注 表示多媒体展示内容
表示学生活动内容
表示教师活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附:表格设计
1、教师讲解用表
2、学生实验用表
第()组
想一想:(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我们组认为容易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不容易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本人能针对学生对已有的对溶解的认识——食盐在水中化了的现象叫溶解的初步感知概念作为本单元的起点,从实验、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一系列活动中去。
教师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着“显著不同”和“本质不同”。
抓住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逐步加深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