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实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并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本课还引导学生思考水溶解物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细致,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水溶解物质的概念和原理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一些物质。
2.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水溶解物质的过程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难点:水溶解物质的过程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水溶解物质的过程。
2.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实验物质(如食盐、糖、面粉等)。
2.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出本课的主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物质(如食盐、糖、面粉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质是否能溶解在水中。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实验一:食盐溶解实验实验二:糖溶解实验实验三:面粉溶解实验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水溶解物质的特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word精品文档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实录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部分的第二课。
在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基础上,安排学习本课内容。
前一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让学生掌握分离溶解物的方法。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缺乏感性认识。
这一课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二、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针对学生对于溶解司空见惯,在上一课对溶解有初步溶解认识基础上,学生很想知道“物质在水中到底是怎样溶解的?因此很容易激发这种不可视转变为可视的欲望。
但是在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加强指导。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小组材料】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搅拌棒、高锰酸钾、药匙、食盐、面粉、细沙。
【教师准备】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微视频、多媒体课件。
六、教法学法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主要学习方法: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汇报交流前探究情况(课前利用微视频学习、实验的情况)。
1、师:美味可口的饭菜、白糖水、食盐等离不开溶解,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课前同学们通过自主观看微视频,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了实验,下面我们一起交流我们的探究成果及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案例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案例科学项目组:劳国钰一、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
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在这一课中,学生们要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教科书又介绍了过滤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能否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过滤的方法,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屏风。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过滤实验的操作。
四、教学准备小组:烧杯100mL4个、盛有水的水槽1个、食盐、面粉、沙各一杯、滤纸1张、漏斗1个、匙子3把;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
记录表二张。
教师:过滤装置、匙子3把。
五、教学实录(一)导入(出示玻璃杯和红糖)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红糖。
现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取一勺红糖放入杯中,倒入热水。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了解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溶解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科书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物质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观察到物质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但是,学生对溶解的概念和原理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了解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
2.难点:溶解的原理和溶解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胡椒粉等。
2.实验仪器:烧杯、杯子、勺子、滴管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吗?水能够溶解哪些物质?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材料和仪器,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解释溶解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讲解溶解的原理和溶解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本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溶解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盐水可以洗去碗碟上的油污?8.板书(5分钟)教师进行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如糖、盐等,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这一节课为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2.让学生了解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难点:溶解过程的理解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了解溶解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深入理解溶解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糖、盐、杯子、搅拌棒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糖、盐放入水中溶解的过程。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溶解的过程。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实录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谁愿意来猜一猜水的味道?生:回答(五花八门)。
要想知道猜得对不对,在老师保证这两杯水是安全的卫生的情况下,那谁愿意来尝一尝两杯水的味道呢?(生:尝过后,回答一杯是甜的,一杯没有味道。
)。
师结合学生尝到了是甜的,问学生:为什么是甜的呢?(生:放糖了。
)师问:那现在用你的眼睛还能观察到水杯中糖的颗粒?(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生:水杯中的糖化了或者说水杯中的糖融化了。
)师:糖化了,用我们的科学语言来说,就是糖在水中溶解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溶解》(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平时我常喝的水开始了这单元的学习。
2.观察描述食盐、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师:盐在水中能溶解,其他物质在水中也能溶解吗?想不想来试试呢?(生:想。
)材料袋里为大家准备了食盐和沙子,那它们在水中都能溶解吗?(学生猜测,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那要想知道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得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前请大家先看清实验要求,大屏幕显示:A.请同学们先观察食盐和沙子的样子各是怎样的,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B.再把食盐放入1号玻璃杯,把沙子放入2号玻璃杯。
仔细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纪实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纪实《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纪实献课教师:吴丽娟师:同学们,在家里的时候,我们都喝过汤吧?为了让汤的味道更加的鲜美,我们常常在汤里加一些食盐、味精这样的东西,那我们喝汤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师:食盐、味精怎么样了?生:食盐和味精看不见,没有了。
生:它们都化了。
师:像食盐、味精这样在水中看不见的过程,我们就说食盐、味精在水中溶解了。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放进水中就看不见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我们熟悉的食盐,还有沙子,大家请看,能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吗?生:食盐是白色的,沙是褐色的。
生:盐是一粒一粒的。
师:食盐和沙有什么相同点?生:它们都是一粒一粒的。
生:它们都是颗粒状的。
师:"颗粒"这个词你用的真好。
师:接下来,我们就把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入两个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看看它们的颗粒有什么变化?然后,我们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再看看。
注意:玻璃棒用过一次后一定要擦干,才能再次使用。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教师巡视)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观察到了食盐的颗粒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师:你看到了哪些现象,让你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呢?师:我们可以按照食盐颗粒进入水中---搅拌后---的顺序来说一说。
生:食盐颗粒进入水中后沉到了杯底,搅拌后慢慢变少了,后来看不见了。
生:食盐在水中消失了,没有了。
师:食盐在水中真的没有了吗?生:不是没有了。
师:对,食盐不是没有了,只是食盐变得―――――小了,食盐颗粒在水中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常非常小的微粒。
师:食盐在水中看不见颗粒了,我们就用ⅹ号表示。
那沙呢?生:能看见。
师:请同学们按刚才的顺序描述一下沙在水中什么样?生:沙粒进入水中后就沉到了水底,搅拌时在水中,后来还是沉到了水底。
师:沙的颗粒在水中能看见,我们就用√表示。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还注意到了沙沉到了水底,像沙粒在水中沉下去的过程,我们就称为沉淀,沙在水中出现了沉淀。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
同时,他们对物质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便于进一步学习。
但是,他们对水的溶解能力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溶解能力,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能够理解水的溶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胡椒粉等。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物质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能否溶解盐、糖、胡椒粉等物质。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学生思考并回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主题。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水能溶解一些常见的物质。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探究水溶解物质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对物质的特性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一些常见的物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水能溶解一些常见的物质。
2.难点:水溶解物质的规律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水溶解物质的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茶叶、墨水等。
2.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试管等。
3.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实验操作:将一小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观察盐是否能溶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水能溶解哪些物质?为什么能溶解?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溶解不同物质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学科学课堂实录:《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标: 1.⼀些物质可以溶解在⽔中,⼀些物质不能溶解在⽔中。
2.不能⽤过滤的⽅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中分离出来。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4.严格按规范利⽤溶解装置进⾏实验。
教学准备: 3个盛有⽔的烧杯、⾷盐、⾯粉、沙、搅拌棒 教师准备: 3个过滤装置,3张滤纸 教学过程: 《⼩⽑驴过河》的故事导⼊ 从前,有⼀头⼩⽑驴驮着⼀袋⽩糖过河,河⽔很深,把它的⽩糖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上轻了许多。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糖在⽔中溶化了。
师:恩,真棒!那除了溶化,还可以⽤哪些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呢? ⽣:溶解 师: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
(板书:溶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溶解⼀些物质”(板书:在溶解边上添上余下的⼏个词) (若⽣答不到溶解,由师得出,科学研究中为了不发⽣混乱,我们把这种现象统⼀称为“溶解”) 师:你知道在⽇常的⽣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中呢? 【板书设计】 能:盐,味精…… 溶解不:⽯头,沙⼦……?:⾯粉…… 融化冰,巧克⼒,蜡烛 (若学⽣答到冰,师反问⼀句:真的溶解吗?其他⽣会说:是溶化。
师问:融化与溶解是同⼀回事情吗?⽣答:不同。
师问:区别在哪⾥?⽣:融化需要热量的,在⽕中的,溶解要在⽔中的。
)师:解释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若⽣答到⾯粉时,师问⼀句,真的溶解吗?你怎么知道的?⽣:我看到…有其他⽣会说不溶解。
师:好的,现在出现分歧了,由说⾯粉溶解的,有说⾯粉不溶解的,看来⼤家对溶解还只是⼀知半解。
你想不想把它弄明⽩?⽣:想。
师:好的,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就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 师:⽼师还有个问题,你观察过溶解到底是怎么的⼀个过程吗? ⽣:会变⼩变没,⽩糖在嘴⾥化了。
师:真是⽣活有⼼⼈。
不过⼤部分同学没有细⼼去观察过吧!你们想不想亲⾃来体验⼀下呢? 活动⼀:⾷盐+⽔沙+⽔ 【出⽰投影仪】师:好的,等下每个⼩组都可领到这么⼀份材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堂实录-2.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课堂实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出示小马奥利图片,说小马奥利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可以帮助它解决吗?生:可以师:介绍:一天,小奥利接受了妈妈交给的任务,要把一麻袋食盐送到河对岸,小奥利开心的出发了,河水很深,连它背上的麻袋都被淹没了。
等它过了河后,奇怪了,背上的麻袋怎么轻了好多呢?奥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你们可以帮助它解决疑问吗?生:麻袋中的食盐,遇到了水,就溶解在水中了,所以袋子变轻了。
师:引导想象的说一说,食盐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生:先是一点一点的慢慢的溶解,后来变得肉眼看不见了。
生:遇到水就开始溶解了。
(课堂上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很快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溶解上来,也能了解到学生的前概念,对溶解的理解只是在物质变的看不见了的基础上,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探索新知活动一:科学观察师: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现象,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你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帮到我们吗?)生:猜测:红糖、高锰酸钾等师: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我们来仔细观察看一看,高锰酸钾它的颜色、形状是什么样的。
生:组内观察、描述高锰酸钾(通过探究式的提问,了解学生对溶解物质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在实验前观察相关材料的习惯,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活动二:猜测过程师、:猜测:把紫色的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的呢?生:我想水也会变成紫色的。
生:我想高锰酸钾的颗粒应该是变得看不见了。
生:我想应该是一点一点的溶解,最后变得看不见。
(“猜测”对于探究科学实验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勇于猜测,敢于猜测,说明学生已开始为实验做准备,他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那么接下来的实验,他一定能够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
)活动三、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师: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生:愉快的回答,溶解了师:高锰酸钾颗粒从水面落到杯底,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生:竖立的紫红色条纹师:像什么?生:像飘动的彩带师:大家在默数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生:彩带扩散了,杯子底部的小颗粒周围出现深紫色的扁环状斑块团纹向四周扩散,这时杯子里面上面颜色浅,底部颜色深师:搅拌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生:高锰酸钾颗粒消失了,水变成了紫红色的液体,各部分颜色均匀一致透明师: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生:这些都是高锰酸钾在溶解;搅拌加快了溶解速度,最后完全溶解,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生探究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后的汇报真的是很重要,所以我在实验后设计了连续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忆实验现象,描述实验过程,通过叙述逐渐的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很多物质,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液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特点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难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解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各种固体物质(如盐、糖、面粉等)、玻璃棒、烧杯、量筒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溶液图片,如盐水、糖水、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
如将盐、糖、面粉等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溶解过程中的现象,如温度变化、溶液颜色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溶解这么多物质?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水,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溶剂?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和掌握其他溶剂的性质和应用。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水能溶解一些物质_教科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水能溶解一些物质_教科版(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我们差不多明白食盐在水中是溶解,那么食盐在水中又是如何样被溶解的?生:回答。
师:物质在水中到底是如何样溶解的呢?我们今天这节课来研究那个问题。
(板书课题:物质在水中是如何样溶解的)(二)观看高锰酸钾的溶解状态。
1、观看高锰酸钾,讲解高锰酸钾的特点。
师:(拿出高锰酸钾)这是什么?你们明白吗?生:高锰酸钾。
师:(是的,)这是一种化学药品,叫做高锰酸钾。
人们常用它来消毒和防腐。
那么谁能给大伙儿描述一下它呢?生:它是紫色的,小颗粒状的。
师:说的专门好,它是紫色的,小颗粒状的。
因为高锰酸钾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化学药品,因此在取时不能用手直截了当接触以防伤了皮肤。
注意一定要像我如此用药匙来取用。
(教师示范)2、做实验、学生观看、并记录。
师:我们就来观看高锰酸钾在水中是如何样慢慢变化的。
(教师示范讲解,把几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
)师:同学们要认真注意观看,我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之后高锰酸钾是如何在水中分散的。
生:慢慢的,慢慢的……师:同学们说的专门对,观看得专门认真,高锰酸钾颗粒到了水中后下沉,下沉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紫红色向下扩散,之后紫红色慢慢扩大,请同学们将那个现象记录在课本25页下面的表格中。
师:我们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段时刻以后,连续观看水和高锰酸钾会有如何样的变化呢?生:整杯水变成紫红色,高锰酸钾全部溶解。
师:对,是不是通过搅拌,形成了平均的紫红色溶液,我们还能在观看到高锰酸钾的颗粒吗?生:不能师:同学们把那个现象也记录在表格中,高锰酸钾颗粒消逝,形成了平均的紫红色溶液。
师:那位同学,来完整的描述一下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状态。
生:描述。
师:同学们明白食盐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那么高锰酸钾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呢?生:我们一起来做一下高锰酸钾的过滤实验看看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实录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实录
孟红萍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总页数】2页(P52,55)
【作者】孟红萍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黛溪办滕家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例谈
2.以大情境构设科学课堂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例谈
3.优化细节打造高效科学课堂——以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为例
4.以大情境构设科学课堂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例谈
5.“水能溶解别的物质”教案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作业设计实验记录单)-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科版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理解溶解特征中的“不能自行沉降和过滤不能分离出颗粒物”这两个特征。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比较并描述食盐与沙子在水中的不同状态;活动二,观察并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初步判断面粉是否溶解于水,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分别过滤盐水、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对比观察,排除疑问,理解“溶解”概念。
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学习过滤实验的技能,也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铺垫。
教材中介绍了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要求,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可改用简易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实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把沙放进水里就不会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
他们对溶解的认识停留在“一种物质跑到了水中看不见了”,学生对于“肉眼看不见”、“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等溶解的特征缺乏认识,也不能科学描述,不会准确判断物质在液体中是否溶解。
所以本课教学就要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提升。
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期望通过过滤实验加深学生对溶解和不溶解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等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2.使用简易过滤装置分离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验研究溶解与不能溶解现象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教学难点】比较并描述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判断面粉在水里是否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过滤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4、玻棒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先来讲个《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好不好?
有一只勤劳能干的小毛驴,特别喜欢给他的主人干活。
有一天,他驮着一袋盐过河,一不小心脚下滑了一下,盐浸了水后变的轻松了许多。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盐被水化了。
生:盐进了水里面了。
……
师:那么在咱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什么呢?
生(齐):溶解
师:同学们真棒!既然谈到溶解,那你们觉得什么是溶解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
哪些溶解现象呢?
生:一种物质混在另外一种物质中。
生:……
师:这些同学说的都很好,但是科学定义的溶解是这样的,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用咱自己的话说就是两种或者两者以上的物质混合的过程。
那么在日常生活还有哪些呢?
生:白糖水
生:汽水
生:……
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全面,那么本节课我们就单独拿水这种物质来讲,看看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
(教师板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目的就是用小故事导入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故事中总结科学道理。
再由故事延伸到科学知识上,让学生简单明了的理解知识要点。
)
二、科学探究一:
1、师:水是最常见的一种物质,也是我们做实验时用的最多的一种原料,现在我们就来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小实验,我们先来看实验要求。
实验器材:
烧杯、小勺、玻璃棒、食盐、水
实验步骤:
✧取一小匙食盐,观察这时候的食盐是什么样的?
✧取一平匙盐,放在烧杯的水中,不搅拌,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
✧轻轻地搅拌几下,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
✧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学生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表格
物质不搅拌搅拌放置一会我的体会:食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直观上先认识食盐,食盐和水是我们平时必不可少的食物,我们拿着这些物质做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的精神意识,随手记录数据,并作比较)
2.师:现在咱们都做完、实验,哪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生:我们的实验结果是食盐不搅拌的时候慢慢的少了,但是搅拌了之后就会迅速地溶解了,放置了一段时间后变成澄清的。
我的体会是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
(设计意图:小组长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这个过程锻炼学生大胆阐述自己想法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实验结果)
师:这个小组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有没有其他小组补充的?
生:我觉得我们的杯子中还有一些残渣,我们小组不明白怎么回事?
师:那么,咱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是什么。
刚才第一个小组说的很全面,他们观察的很仔细,书写的也很认真。
第二个小组说的残渣应该是食盐的不干净吧。
但是,在你们的实验结果出来的同时,有些同学的操作方法是不对的,尤其是玻璃棒的使用。
正确的方法是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同时搅拌时防止液体飞溅。
3.延伸实验:
师:上一个实验我们做的都很好,但是如果把食盐换成沙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现在我们把按照第一个实验的方法,把食盐换成沙粒,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并交流,然后思考一下食盐与沙粒在水中溶解的区别。
物质不搅拌搅拌放置一会我的体会:沙粒
师:做了这个实验,咱们找几个小组说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看看是不是一样?生:我们观察到沙粒在水中不溶解。
生:……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咱做的实验,同样是水,食盐和沙粒有不同的实验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食盐溶解了,而沙粒没有溶解。
生:我觉得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物质中溶解情况不同。
生:……
师:那么通过那些现象说明了“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生:食盐在水中没有了。
生:食盐在水中化了。
生:……
师:同样的,通过那些现象说明了“沙粒在水中没有溶解”
生:沙粒还在杯子杯子底
生:沙粒还在,大小没有变
生:……
师:做了这些实验后我们知道了一个科学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物质中溶解情
况不同,有的很快就溶解了但是有的就不能溶解。
(设计意图: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点,概括大概科学知识。
)
三、科学探究二
1、师: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现在我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步骤来做一下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2、实验器材:
玻璃棒,水,烧杯,小匙
实验步骤: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
➢再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师: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现在找个同学说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面粉没有溶解,放置一会就变成白色的浑浊物
生:面粉在水中变成混和物。
4、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生:食盐溶解了,面粉和沙粒没有溶解。
生:……
师:咱们之前做了这些实验,现在我们来比较这三种物质的溶解情况。
物质不搅拌搅拌后放置一会后
食盐颗粒慢慢变小颗粒慢慢消失颗粒消失
沙子不变不变不变
面粉不变分散在水中沉淀在水底
四、实验探究四:过滤实验
1、师: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学习怎么来叠过滤纸,过滤纸是过滤中必须的部分。
叠过滤纸的方法:
现在我们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过滤纸,我们把它对折两次,沿着一边打开,使得一边一面另一边三面,然后把它放到漏斗内,使得过滤纸低于漏斗内边缘。
然后用少许的水润湿,是过滤纸紧紧贴在漏斗内壁。
师:由于我们第一次学习过滤操作,现在老师先演示一遍,希望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着,等会自己操作。
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实验操作:分别过滤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并观察留在过滤纸。
在操作过程要提醒学生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近烧杯内壁,略倾斜玻璃棒,一端对着三层滤纸,沿着玻璃棒慢慢导流液体进入漏斗。
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2、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3.教师总结:
物质过滤后
食盐没有出现颗粒
沙粒沙粒出现在滤纸上
面粉面粉出现在滤纸上
4、师:看了实验结果,面粉溶解了吗?
5、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解这个知识点,那么什么是溶解呢?生:在水中过滤不出来。
师:很好,现在我们总结溶解的概念:
在水中均匀分布,而且过滤不出物质。
(设置意图: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加强了作者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课外升华
1、寻找身边的溶解的例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
2、从网上搜索关于除了水作为溶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溶质。
五、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