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会同时发生的原因,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从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能正确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弄清楚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2)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思想,知道化学概念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化学知识又服务生活服务社会,体验化学概念从生活经验到理性规范的演变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对初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再到本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素养。

2.通过对化合价变化的问题探究再到电子得失和电子偏移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3.通过投影和模型直观展示电子转移,再到通过实验观察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培养学生的微观探析和宏观辨识素养。

4.通过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培养学生的平衡思想。

5.通过展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素养。

【学习方法】1.合作式学习——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开展生生间、师生间教学活动。

2.探究性学习——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阶梯式学习——通过课题设计的“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现象到本质”课堂活动,给学生搭建“认知过程的知识自我构建”之桥。

【学习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化复原反响第一课时》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技术目标 :(1)知道氧化复原反响的特色。

(2)会判断一个反响能否为氧化复原反响。

(3)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氧化复原反响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色到化合价起落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由层层推、,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

(2)经过对氧化复原反响的特色和本质的剖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想方法。

3、感情态度目标:经过氧化和复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领会对峙一致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表现,建立用正确的看法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二、教课重难点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三、教课主线得失氧→ → 化合价起落→ →电子转移四、教课实行过程【课前准备】 1. 取出笔录本、练习本、笔,并翻开课本35 页。

2.回想初中学习的元素化合价知识,标出以下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NaCl 、HCl 、H2O、CO 2、CO 、CuO 、Fe 2O3Na 、 Cl2、H2、 C 、 Cu、 Fe【旧知回首】工业炼铁的原理:高温Fe 2O3 + 3CO=====2Fe + 3CO2在这个反响中,氧化铁里的氧被_______________ 夺去,铁被复原出来,我们说氧化铁发生_____________ 反响。

总结: Fe2O3失掉氧发生复原反响, CO获取氧发生氧化反响。

【导入】好多高中阶段的知识,都是初中知识的延长和发展,今日我们持续学习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

[思虑与交流 1]①请列举几个初中学过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指出什么是氧化和复原反应。

①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温故知新】 1、从得氧、失氧剖析(1)氧化复原反响: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复原的反响。

(有得氧、失氧的反响)(2)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是同时发生的。

教师:能否是全部的氧化复原反响都是得氧失氧的呢?【学习指导一】请用 2 分钟时间标出以下两个反响中各元素的化合价,(1)2CuO + C ═ 2Cu + CO2↑(2)H2O+C ═H2+CO[思虑与交流 2]1.剖析:各元素化合价在反响前后有无变化?找出变价元素。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主题背景】氧化还原理论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难点,但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本节课就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从化合价的角度入手引入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同时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明白表观特征和本质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氧化还原反应,掌握了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

但学生对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还不是很了解,本节课就是着重解决广义的氧化还原理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能够准确的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②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让学生树立从片面表象到特征标志再到微观本质的认识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变量控制和小组合作等。

【设计思想】本节课围绕氧化还原反应展开讨论,通过化合价变化引导学生提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并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通过集中结论使得同学们的成果实现了小组间的交流共享,提高了实效性。

在不断的思考和推导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无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不同种类的化学反应,学习过大量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反应类型。

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比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角度,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投影】火箭的发射、燃烧现象、钢铁的锈蚀、形形色色的电池及食物的变质【讲述】这些与人类生产生活、科学实验密切有关的变化都涉及到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类重要反应。

观看聆听思考充满期待由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创设情境,从生活走进化学,激发学习兴趣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形成氧化【布置任务】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的交流研讨栏目,下面5个反应中各物质元素的化合价(1)C+2CuO2Cu+CO(2)H2+CuO Cu+H2O(3)Fe+CuSO4=FeSO4+Cu(4).CaCO3=CaO +CO2(5)AgNO3+NaCl=AgCl↓+NaNO3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发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两种情况,变化或者不变,心中猜想,可能应该能够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温故知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学情分析高一作为连接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渡时期,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认知程度,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引向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初中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氢气得氧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铜失氧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在原有基础的限制下学生在本节学习时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升华存在困难。

高中化学_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化学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化学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其化学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素养,和基本能力。

效果分析: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跟上老师的节奏,对本课知识点能够较好的掌握,认真思考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对本课有一个全面的、大致轮廓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并在随堂练习中正确做出题目,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但是仍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时跟不上节奏,准备不充分,一节课下来,效果很差。

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严格要求,抓好每一个环节,力争取得高效课堂效果。

本节课整合教学资源氧化还原作为课题,针对学生知识掌握不系统、不熟练的情况,课前引导学生充分知识梳理,做好各类图像的知识储备与方法准备。

课堂上,教师在批阅课前学案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类典型例题进行多角度、分考向突破,学会通过特殊点、线的变化趋势、横纵坐标等要素进行读图的方法总结,之后进行相应的变式练习,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概况整合环节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思想、观点,教师只是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注重引导,分析到位。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角。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攻、探究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总体感觉本节课上的较为成功。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内容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深,比较抽象,信息量大,要求也较高,是本专题难度较大的部分。

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思考的深度不够,练习的较少,在后面的教学中,要精选习题,加强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教学成果。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

2、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精讲点拨【教学过程】一、氧化反应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旧知回顾】1)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中把得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得氧和失氧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新知探究】2)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结合课本P35第二个“思考与交流),填写下表:从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合作探究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若是氧化还原反应,尝试分析哪种元素参加氧化反应被氧化,哪种元素参加还原反应被还原?(1)Fe+CuSO4 == Cu+FeSO4(2)2Na +Cl2点燃2NaCl(3)H2 +Cl2点燃2HCl (4)CaO+H2O=Ca(OH)2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的过程。

【合作探究2】结合下表分析,思考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化合价升高 →失e - → 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 →得e - → 发生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为交叉关系;置换反应全都是;复分解反应全不是。

【合作探究3】完成下列两个问题,思考、讨论课本P37“学与问”。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中,是系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用途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电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发展了对化学变化分类认识的角度,认识到电子转移是此类化学反应的实质,发展了学生从核心元素化合价预测物质性质的角度,从氧化剂,还原剂对物质分类的角度。

因此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体系有利于化学教师对整体高中化学教学的把控,带给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更是对化学基本思维和基本观念的渗透和培养,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教学内容共分为3课时,第1课时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建立电子转移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关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第2课时认识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依据氧化性、还原性对物质分类,初步建立基于核心元素化合价升降趋势预测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第3课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探究陌生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本节教学设计对应于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具备了化合价的知识,初步认识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道化学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了解过化学能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

本课时利用三重表征思维,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教学及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2、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通过自学方法引导,学会两种表示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的方法。

评价目标:1、通过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模版和判断正误,诊断学生能否从化合价升降的宏观表征厘清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2、通过完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模版和判断正误,诊断学生能否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表征厘清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3、通过书写表示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和方向的方法,诊断学生能否用符号表征厘清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等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及强弱比较的方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现物质转化与获得能量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初步掌握依据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初步建立基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学会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及强弱比较的方法,并设计实验进行初步试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现物质转化与获得能量方面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及强弱比较的方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现物质转化与获得能量方面的应用。

难点: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及强弱比较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实验仪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新课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一、探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过氧化氢既具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教学环节一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本环节设置了分组实验,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环节二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本环节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学习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因素,并且了解生产、生活中有关氧化还原的应用。

1、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失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还原性强弱③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含氧酸的酸根离子做氧化剂时,溶液的酸性越强,含氧酸根的氧化性就越强。

2、实现物质转化与获得能量(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物质的转化如金属的冶炼、非金属单质的制备。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相应部分。

【小结】金属的冶炼热还原法Fe2O3+3CO Fe+3CO2置换法Fe + CuSO4==== FeSO4 +Cu电解法2Al2O3 4Al+3O2↑金属冶炼的实质:将化合态的金属还原成单质Mn++ne-====M对真实情景进行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并通过金属冶炼方法不同但发生还原反应,本质相同而发展基于电子转移这一微观本质地变化观念。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能根据核心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趋势预测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

2、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获得能量。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依据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物质的转化。

重点与难点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者还原性的方法,并设计实验进行初步的验证。

教学过程1、研究物质的性质探究氧化性与还原性有一瓶试剂,标签残缺不起引出问题,根据残缺剩余的部分,让学生去推测可能是什么溶液?氨水、氯水、双氧水等,经过论证与排斥,可能是双氧水。

先研究H2O2的价类二维图,画出其位置。

探究氧化性与还原性活动一实验探究H2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实验试剂:H2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淀粉KI溶液实验仪器:胶头滴管、试管、表面皿、滤纸(新增)实验设计:预测性质药品选择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预测现象实验现象检验H2O2的氧化性时用到滤纸、表面皿和胶头滴管,节约药品(各一滴即可),操作简单,现象十分明显。

有没有异常现象发生?有一组试剂故意配制为碱性高锰酸钾溶液。

这说明什么问题?酸碱性不同,产物不同。

假设检测完该试剂为双氧水后,你会怎么办?写好标签,贴好标签,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目的:节约药品,方便他人,方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

根据所学知识来判断,疫情期间用双氧水杀菌消毒,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混合以后消毒效果是不是更好?活动二进一步追问,如何洗去手绢上高锰酸钾溶液,学生分析最终得出用维生素c,请两名学生演示。

任务二,是不是双氧水只有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呢?写出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利用新的文献资料,引出过氧化氢和鲁米诺发生反应的应用,充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产物的判断,不要受催化剂的干扰,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

任务三通过钠与水反应,得出信息类别如果是铁,又会得到什么气体?引出中秋节刚过里面的干燥剂,以及脱氧剂是什么?活动三让学生用双手臂表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反应物用拳头,生成物用伸开的掌表示,一个上升,一个下降,特别注意同时进行,学生演示。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掌握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能力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2)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

4德育目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激励学生不忘初心,努力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教学难点: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基于此,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讲授法、启发引导法、课堂讨论法、对点训练分点落实的方法等。

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通过质疑、提问、探究、讨论、应用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知识有层次结构为基础,通过分析,讲解,让教师的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认识。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通过多项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4、多层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提高,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完成教学目的,并适时指导学生有关的学习方法。

教法过程【新课导入】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投影展示交警查酒驾的漫画)。

例如交警在查酒驾时会使用酒精测试仪,你知道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吗?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如何配平又如何书写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专题。

【设计意图】本节内容相对较抽象,用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投影】考纲要求【过渡】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尤其是以社会生活实际为载体的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更是高考的热门考点,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则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高中化学_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阶段的知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重点之一,是高中化学反应理论的基础,该知识点的应用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同时也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对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也能够从具体的反应去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生也学习了化合价,能够判断简单物质的化合价,可以理解物质中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好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才能在后续的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理解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现象,从微观上明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发生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得失和共用电子对偏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探究深入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概念,知道化学概念源于生活源于社会,而化学知识又服务生活服务社会,体验化学概念从生活经验到理性规范的演变过程。

三、重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能够用电子转移模型解释氧化还原反应。

能够运用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电子的转移。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应该组织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逐渐形成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本章内容为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在知识上,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对于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我们依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的原则,利用观察法来配平。

学生已经对如何利用原子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有了很深的理解。

前面我们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依据和本质,以及标识电子转移的基本方法。

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标识元素的化合价并列出化合价的变化。

在认知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需要借助一些具体手段帮助理解,多练习增加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技巧和规律。

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判断依据和本质。

通过复习加深了学生记忆,及时的表扬增加了学生成就感。

让学生感觉到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很容易掌握。

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首先,课堂练习可以使信息反馈及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每讲完一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就紧接着巩固练习。

一方面,可以帮助我及时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接受的基本情况,对本堂课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面有大致了解。

另一方面,课堂练习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有些问题在听课时还不容易暴露。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和我交往互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比如我找学生回答他们的答案,然后和我一起来验证该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

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该内容以及所拓展出的知识点都是高考中极为重要的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反馈的难点,使许多学生感到困惑。

众所周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得失守恒,其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降。

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

通过前面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初中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能够用化合价升降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进一步更加深刻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知道什么是氧化剂,还原产物,什么是还原剂,氧化产物。

本节内容放在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之前,是给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先理论后实践,符合逻辑且有系统性。

因为第三章会接触到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因为要记住什么物质和什么物质反应生成什么物质,所以还要记住这些方程式的配平就更难。

但是现在先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技巧后就可以准确的配平方程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系数带来的困扰,而且节省很多做题时间,并且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配平进行巩固和应用,使只是呈“螺旋式”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把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也放在了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也体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学习,提高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和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配平的规律,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学生活动】根据课前复习,学生能够回顾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判断依据和本质。

【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将Cu + O2--- CuO,H2 + O2--- H2O配平,回顾下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依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的原则用观察法来配平。

对于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用观察法很难配平,那该如何配平呢?【讲解新知】引领学生一起学习利用化合价升降的方法来配平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对学生精讲点拨该配平方法的原则和步骤。

配平原则: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配平步骤:①、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②、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③、求总数:将化合价升高数和化合价降低数的最小公倍数定为电子转移总数;④、配系数:依据电子守恒,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⑤、观察平: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并以C + HNO3(浓)---CO2↑ + NO2↑ + H2O为例进行具体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用化合价升降配平”理解和应用【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快速找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并且能够准确的列出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并以它俩的最小公倍数作为电子的转移的总数,继而配出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产物的系数。

1 C + 4 HNO3(浓)= 1CO2↑+ 4 NO2↑+2 H2O【巩固练习】S + HNO3(浓)---H2SO4 + NO2↑+ H2OH2S + HNO3---H2SO4 + NO2↑ + H2O【小结】上述反应均为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即某元素化合价全部转化,这时应先配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系数。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类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让学生自主分析一下实验室制氯气的氧化还原反应:MnO2 + HCl(浓)---MnCl2 + Cl2↑ + H2O【学生活动】学生找出Mn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Mn从反应前+7降低到反应后+2,Cl从反应前-1升高到0价,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的是,Cl元素的化合价只是部分被氧化,还有一部分未发生变化。

【提问】对于该反应,我们应该先配含该元素的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也就是我们应该先配MnCl2和Cl2,还是先配HCl?【交流与讨论】应该先确定MnCl2和Cl2的系数,然后再配HCl的系数。

然后得出该反应的配平结果为:1MnO2 + 4 HCl(浓)= 1 MnCl2 + 1 Cl2↑ + 2 H2O。

【提问】对于某元素只是部分被氧化或者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该如何来配平?【学生活动】先配含该元素的生成物。

【小结】部分变两边配:某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含该元素的物质先配生成物。

【巩固练习】Zn + HNO3 (稀) ---Zn(NO3)2 + NO↑ + H2OKMnO4 + HCl (浓) ---KCl + MnCl2 + Cl2↑ + H2O【教师活动】向学生展示Cl2 + NaOH --- NaCl + NaClO + H2O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该反应是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l从反应前的0价分别升高到+1,降低到-1,该反应为歧化反应。

【提问】那我们应该先配Cl2的系数还是先配NaCl 和NaClO的系数?【引导】歧化反应和某元素部分被氧化或者被还原的反应类似,某一元素都有两个去向,所以我们也是应该先配产物,即先配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上述歧化反应的配平为:1Cl2 + 2 NaOH = 1 NaCl + 1 NaClO + 1 H2O【小结】歧化反应,先配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巩固练习】S + NaOH --- Na2SO3 + Na2S + H2ONO2 + H2O--- HNO3 + NO【教师活动】向学生展示K2S + K2SO3 + HCl---S↓ + KCl + H2O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该反应是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S从反应前的-2价和+4分别升高和降低为0,该反应为归中反应。

【提问】那我们应该先配K2S和K2SO3的系数还是先配S的系数?【回答】先配K2S和K2SO3的系数,然后再确定S的系数。

得出该反应配平为:2K2S + 1 K2SO3 + 6 HCl=3S↓ + 6 KCl + 3 H2O【小结】归中反应,先配氧化剂和还原剂。

【巩固练习】SO2 + H2S --- S↓ + H2OFeCl3 + Fe --- FeCl2【教师活动】向学生展示MnO4- + Cl- + H+--- Mn2+ + Cl2↑ + H2O的反应,并让学生自主配平该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配平结果为2MnO4- + 10 Cl- + 16 H+= 2 Mn2+ + 5 Cl2↑ + 8 H2O。

【小结】对于离子方程式,我们在遵循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的原则外,我们还要遵循电荷守恒。

【归纳总结】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时,要遵循三原则五步骤: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

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观察平。

掌握配平一般和特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一、配平原则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二、配平步骤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观察平评测练习一、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u + HNO3(浓)---Cu(NO3)2 + NO2↑ + H2O2、K2Cr2O7 + HCl(浓)---KCl + Cl2 ↑ + CrCl3 + H2O3、Cu2S + HNO3(浓)---Cu(NO3)2 + NO2↑ + H2SO4+ H2O4、Cl2 + KOH ---KCl + KClO3 + H2O二、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Fe2+ + MnO4-+ H+---Mn2+ + Fe3+ + H2O2、Cr2O72-+ Fe2++ H+---Cr3++ Fe3++ H2O3、Cr2O72-+ Br-+ H+---Cr3++ BrO3-+ H2O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参考答案)一、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