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合集下载

非计划拔管pdca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非计划拔管pdca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非计划拔管pdca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非计划拔管PDCA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持续改进是组织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降低PICC非计划拔管率PDCA

降低PICC非计划拔管率PDCA

监测指标 PICC 非计划拔管率
计算公式:PICC 非计划拔管例数/PICC 总置管例数×100%=PICC 非计划拔管率(%) 指标定义 PICC 非计划拔管定义:PICC 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
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或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 PICC 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 PICC。 目标值 2017 年 7-12 月 PICC 非计划拔管率下降至 2.5% 以内
差距。
日)。
1、本项目截止日期为 2017.12.31,依据目前监测指标趋势,预期能够达成目标值,将住院患者 PICC 非计划拔管率下降至 2.5%以内。 2、制定 PICC 非计划拔管处理流程
3、不同型号、不同状态下 PICC 标准固定方式 ACTION
巴德固定方式
优力捷固定方式
PICC 穿刺点渗液固定方式
1、指定一名专科护士建立“浙人医 PICC 团队”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导管自护知识,对 PICC 非计划拔管预防进行专题推送,制作 PICC 图示化宣教手册,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宣教方式。置管 后 24 小时由专科护士至患者床边进行 IPAD 宣教,患者及家属也可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获得宣 教内容,引起患者对 PICC 自护的重视,预防导管意外滑脱。
现况数值 2016 年 1-6 月 P析
真因验证
PLAN
Why
What
How
When
Where Who
1、患者自行发现敷贴异常 时能及时维护
建立“浙人医 PICC 团队” 微信公众号;制作图示化宣
2016.6.1
患者自护 能力低下
2、患者知晓如何穿脱衣 物、置管后活动等知识,
4、将 PICC 常规固定方式、改良固定方式规范化、图示化;建立小组指导式工作模式,对存疑的 科室现场指导。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一: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一: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医院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较为严重,是该医院最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PDCA循环改进护理质量前需要选定特定的人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来分别承担PDCA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1. 主题选定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 UEE)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发生的不被期望的拔管,分为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和患者自己拔管,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拔管。

确定好非计划性拔管主题后,制作甘特图,明确各时间段的安排。

首先要对全院现状有一个掌握,因此对全院ICU气管插管档案登记表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去年全院ICU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68例,气管内插管(导管日)为6649日,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40.31‰(此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选择UEE发生率(例/千导管日)=(UEE例数/气管内插管导管日)*1000‰。

)。

对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得柏拉图,可知,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己拔管。

质控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及查阅文献,讨论决定将目标设定为30‰,以便更好的确保患者安全。

2. 原因分析由现状调查可知,患者自己拔管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患者自己拔管是改进的重点。

对患者自己拔管的原因进行质控小组头脑风暴分析,找到各类原因的终末因素,并绘制鱼骨图如下,主要分为患者、医护、管理、导管管理四个方面。

3. 要因确定针对各类原因的终末因素逐一进行确认,确定是否为要因,确认方法如下表1,经确认发现要因有9条,见下标√部分4. 制定对策及计划针对每一个要因,质控小组成员商讨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每一个改进策略指定一个小组成员负责。

确定本次改进的日程表,周期为一年。

改进策略负责人对每一个策略进行细化,细化为可操作可实现的具体的操作方案。

如合理使用镇静剂及时拔管,可以采用镇静评分,选择最佳的镇静方案,合理使用镇静药物,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掌握拔管指正,及时拔管;制定培训计划,可以对全院ICU全体护士进行分期培训,再此基础上对低年资、轮转、进修护士进行强化培训。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中。

PICC可以长期留置,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和静脉损伤的风险,为新生儿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在PICC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非计划拔管不仅影响新生儿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严重后果。

降低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通过对PDCA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并结合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了解PDCA 模式在降低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的具体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设计和方法的合理运用,验证PDCA模式在降低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PDCA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可以为将来有关PDCA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和发展方向。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在临床实践中是一个常见但危险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研究如何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新生儿治疗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学术研究的内容,促进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为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做出积极贡献。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42.86%,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

(见图1)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见图2)。

图2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2(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

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编号对应:1. 患者年龄≥70岁;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4. 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5. 陪人看护不到位;6. 患者、陪人对预防管路滑脱措施依从性差;7. 医护沟通不到位;8.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9. 护理评估不到位;10.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差;11. 护士巡视观察不到位;12. 导管固定不规范;13. 质控督导不到位;14. 培训落实不到位;图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3、结论: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患者年龄偏大”占81.4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98.57%,“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91.42%,“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XXX一直致力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UEX/AE)发生率,采用持续改进(PDCA)方法。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医护人员意外拔管或患者自行拔管,可能导致患者痛苦、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护理部对1月份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和病例分析,护理部找出了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和环节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问题,护理部制定了调查问卷,共有70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年龄偏大、导管固定不规范、健康宣教不到位、巡视观察不到位、评估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差、医护沟通不到位、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等因素是高危因素。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患者宣教、规范导管固定、加强巡视观察、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医护沟通等。

同时,护理部还加强了质控督导和培训落实,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经过持续的PDCA 循环,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护的依从性,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4.加强护士健康宣教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5.建立完善的护理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6.加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其责任心和安全意识7.加强对导管的固定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2、D(Do:执行)护理部根据对策表制定的对策,分别在各临床科室进行了宣教、约束带规范使用、导管选择和固定方式改善、护士健康宣教培训、护理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等措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3、C(XXX:检查)护理部定期对各临床科室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4、A(Act:改进)护理部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情况,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达到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的目标。

同时,护理部还对PDCA循环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引言在新生儿治疗中,经皮导管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用于输液、给药和监测生理指标。

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较高,容易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影响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对提高新生儿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PDCA模式概述PDCA(Plan-Do-Check-Act)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通过循环的四个步骤来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和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1. Plan(计划):确定问题、目标和计划,分析原因和设定改进措施。

2. Do(实施):根据计划,执行相关措施。

3. Check(检查):对实施的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分析效果和问题。

4. Act(行动):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二、PDCA模式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1. Plan(计划)针对新生儿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即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需要深入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包括操作技术、护理措施、设备选择等方面。

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技能培训、规范护理流程、优化器械选择等。

2. Do(实施)在计划确定后,需要及时实施相关措施。

对相关护士和医生进行培训,提高PICC置管的操作技能;规范PICC置管后的护理流程,加强感染控制和监测;优化PICC置管器械,选择适合新生儿的器械,降低拔管风险。

3. Check(检查)对实施的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分析效果和发现问题。

可以通过对非计划拔管病例的回顾分析,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4. Act(行动)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果发现问题和不足,需要及时调整改进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三、PDCA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通过PDCA模式的循环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持续质量改进PDCA报告记录

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持续质量改进PDCA报告记录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报告本
项目名称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部门______________ 神经内科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止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
现状把握原因分析
附表
原因分析附表二:
附表三:
2015年3月至7月留置胃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统计表
附表四:
2015年3月至7月留置胃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对比图
非计划性拔管率
结论:
通过我们针对性的护理活动,不仅使我们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性和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负面影响,从而促使我们积极改进的导管护理操作的步骤流程,并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从而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在病人方面,他们的合作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依从性也
有极大的提高,从而留置胃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降低。

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发表时间:2017-08-25T14:36:30.7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曾根治[导读] PDCA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003)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急诊部H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方法运用PDCA的循环管理设定“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为目标,进行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制定措施,效果评价。

结果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2016年2-5月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至0.5%,比2015年10月-2016年1月下降了3%。

结论PDCA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PDCA;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正文快照】:PDCA循环管理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也是护理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1].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或气管插管不慎脱落[1],它是气管插管最严重的并发症。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是衡量HCU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10月-2016.年5月急诊重症病房气管插管63人次,带气管插管天数400天,非计划拔管8人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12.69%。

按照气管插管带管天数计算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0‰。

其中男 6例、女 2例、年龄51-83岁。

疾病诊断为AECOPD合并呼衰 5例,重症肺炎3例。

均为经口气管插管。

1.2PDCA循环管理1.2.1计划阶段1.2.1.1P(plan)现状分析,找问题:对2015年10月-2016.年5月急诊重症病房护理质量检查资料及不良事件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占急诊重症病房不良事件首位,在非计划拔管中,气管插管发生率占首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随后详细介绍了PDCA模式及其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通过PDCA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相关研究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PDCA模式在降低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改善新生儿PICC置管管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PDCA模式、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影响因素、降低、有效性、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危重病情时常需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而PICC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置管方式。

在医疗实践中,新生儿PICC管的非计划拔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非计划拔管可能导致感染、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降低新生儿PICC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儿安全水平、优化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模式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分析其对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评估PDCA模式对降低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随着PICC在新生儿中的广泛应用,非计划拔管已成为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

通过研究PDCA模式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我们旨在评估PDCA模式在降低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提高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的作用。

我们将分析PDCA模式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对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为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最终降低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持续质量改进降低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发生率(PDCA)

持续质量改进降低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发生率(PDCA)

项目推进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P—计划

收集我科2010年1-5月114例留置胃管患 者的护理工作记录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 者的情况进行调查。
发生非计划性拔 管有6例占5.3%
男性有4例 66.7%
女性2例占 33.3%
>45岁 5 例占 83.3%
<45岁1 例占 16.7%
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各种原因分析
• 7您知道管道滑脱后的影响吗( )
• A知道 B 不知道
• 8您是否知道管道滑脱后的处理( )
• A知道 B不知道
• 9您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拉扯到管道?——————————————————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检查
统计2010.6月——12月留置胃管的120 位病人中,非计划性胃管拔管例数为2例 一例患者不慎拔管,另一例是患者不舒服 拔管。是占1.6%,胃管护理质量有明显 提高。
学习胃管 新固定 法的照片
No Image
No Image
检查考核



调 查 表
管 健 康 宣



请您在您选择的答案上打√,谢谢您的配合
• 1您对身上的管道的认识( )
• A非常清楚 B了解 C不是很了解 D 不了解
• 2护士是否告之导管的用处( )
• A 很清楚 B 讲过,不过不太记得 C 没说过
单击添加副标题
市场工 作计划
202X 降低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发生率
问题陈述
P—计划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它是利用负压吸 引的原理,将积聚于患者胃内容物(气体、液体、食 物残渣)排除体外,从而清除胃肠道中的潴留物降低 胃肠道内的压力及张力,以减轻胃肠刺激,恢复患者 胃肠蠕动功能促进疾病恢复,留置胃管是持续胃肠减 压的唯一途径。而留置胃管作为一种应激原可通过刺 激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使其产生心理上的恐惧 同时也造成患者生理上的损伤和痛苦,导致在治疗过 程中常常有患者自行拔除胃管情况的发生,严重给疾 病的治疗 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推荐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推荐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 , 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 ),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其实质是指医护人 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 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 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42.86%, 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 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为了保证患 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

(见 图1)管道岩脱 针刺伤 用药错误 药液外遨 职批暴露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 危因素(见图2)。

晶装用华制医护沟通不到位培训落实不到位年龄偏大预防管路滑脱 措施依从性差难以耐受、 自行拔管长—— 导管固—彳导管规格选择不合适意识不清评估不到位躁动不安风险防范意识差预防管路滑脱 质控督导不到位措施依从性差环节因素陪护因素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图2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

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表1调查问卷统计结果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导管滑脱高JM险原同比例2 5 4 5 & 7 £ 9 1O 11 12 13 14原因编号编号对应: 1.患者年龄三70岁;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3.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图3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3、结论: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 “患者年龄偏大”占81.4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98.57%,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91.42%,“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 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非计性拔管的防范管理----PDCA案例分享

非计性拔管的防范管理----PDCA案例分享

未达到
镇静效 果
镇静评估 不到位
重视程 度不够
未严格执行 考核方案
气囊充气不足
气囊 因素
绩效 考核
气囊压力 未及时监测
瞻望 瞻望
意识障碍
导管无缝合

医生
管 插
镇静治疗方

案不合理




固定不牢固


固定方 法单一
固定

方法



质控小组成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圈选要因,红圈为要
制表时间:2016年5月 13日 制表人: 刘阳 审核人:李苗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C 查检验证
实施以上对策后,我科2016年6、7月份无非计 划性拔管发生,将继续跟踪效果。
质量提高一点点 工作风险少多多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A—标准化
经检查验证措施有效,纳入科室管理规范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A—标准化
经检查验证措施有效,纳入科室管理规范。
进行全科培训重症监护疼 痛观察工具CPOT 评分, 躁动-镇静评分。
B
学习培训
临床应用
C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以护士主导,以目标为导 向的镇痛镇静,实时评估, 确保合理镇静。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D3 实施过程---完善管理体系
01 护理组长依据患者危重 程度及护士层级分配人 力资源。
02 聘任高年资护士为护理 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 护理质量。
成员拟定运用PDCA管理工具分析减少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ICU非计划拔管PDCA最终修改

ICU非计划拔管PDCA最终修改
患者
护士
镇 静 镇 护理操 痛 评 估 作技术 不足 不当
护理 巡视 不到 位
约束不当
患者对宣教 内容理解能 力差
拔管指征掌握不好 或缺乏拔管前评估
医师
镇静镇痛效果 差
透明敷料不透气 ,致患者瘙痒
部分约束 工具老化
约束用具易 致患者不适
管非 计
缺乏部分约束工具使用指引
对高危管道预见性评估 缺乏明确指引
编号
对策二 对策二
对策三 对策三
.1
8
对策拟定
真因 WHAT
目标WHY
对策拟定HOW
非计划拔 管风险评 估不足
有效识别非计 划拔管风险患

拟定非计划拔管风险 评估指引并组织培训
评分
采纳
地点 WHE
RE
完成时 间
WHEN
负责人 WHO
60

ICU病 2017年 房 9月30日
孟黎
对策编 号
对策四
.1
真因 WHAT
约束不当
镇静、镇 痛评估不

目标WHY
约束手套使用 正确
肢体约束方法 正确
约束工具选用 不当
正确使用 RASS评分量 表,评估结果 反应患者真实
状况
试行开展重症
对策拟定HOW
拟定保护性约束手套 使用指引
保护性肢体约束方法 及相关知识培训、微 信自学、实践教学
教学如何选用约束工 具
组织学习危重患者风 险评估量表如RASS镇 静评分、气管插管质
计 划
制度
方法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7-03;制表人:ICU
.1
0
原因分析

儿科二区PDCA对降低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持续改进副本

儿科二区PDCA对降低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持续改进副本

儿科二区PDCA对降低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持续改进副本介绍本文档旨在讨论儿科二区采取持续改进措施,通过使用PDCA (Plan-Do-Check-Act)循环来降低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和治疗带来了潜在风险。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学,它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 Plan(计划):通过明确定义目标和目标,制定改进计划。

在降低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可以考虑培训医护人员、改进导尿管固定方法和加强监测等计划。

Plan(计划):通过明确定义目标和目标,制定改进计划。

在降低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可以考虑培训医护人员、改进导尿管固定方法和加强监测等计划。

2. Do(执行):根据制定的计划执行相关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括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用更可靠的导尿管固定方法以及实施更频繁的监测和评估等。

Do(执行):根据制定的计划执行相关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括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用更可靠的导尿管固定方法以及实施更频繁的监测和评估等。

3. Check(检查):评估执行的结果,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检查阶段可以通过收集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数据、了解医护人员遵守固定方法的情况和监测结果等来评估改进的效果。

Check (检查):评估执行的结果,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检查阶段可以通过收集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数据、了解医护人员遵守固定方法的情况和监测结果等来评估改进的效果。

4. Act(行动):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适当的行动。

如果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所下降,可以继续执行并持续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

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可以调整计划并实施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Act(行动):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适当的行动。

如果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所下降,可以继续执行并持续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

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可以调整计划并实施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目标和目的本文档的目标是通过采用PDCA循环并实施相关的改进措施,持续降低儿科二区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运用FOCUS-PDCA程序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运用FOCUS-PDCA程序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 关键词 】 F O C U S — P D C A ; 住院患者 ; 非计划性拔管 ; 护理管理
中图 分 类 号 : C 9 3 l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3 1 5 X( 2 0 1 3 ) 0 9— 0 6 6 8—0 3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FOCUS — PDCA p r o g r a m t o r e d u c e t h e r a t e o f u n pl a n n e d e x t u b a t i o n i n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 /ZHANG W e i , L1 U Ai— l i ng,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e f e c t s o f F O C U S — P D C A p r o g r a m t o r e d u c e t h e r a t e o f u n p l a n n e d e x t u b a t i o n( U E X )i n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

668 ・
2 0 1 3年 9月 第l 3卷 9期






S e p, 2 01 3
J o u na r l o f Nu r s i n g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V0 1 . 1 3 No . 9
运用 F OC U S— P D C A 程序 降低 住 院 患者 非计 划 性拔 管发 生 率

儿科二区PDCA对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持续改进副本

儿科二区PDCA对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持续改进副本

儿科二区PDCA对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持续改进副本介绍本文档旨在描述儿科二区使用PDCA (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方法来持续改进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的过程和成果。

背景静脉留置针是儿科病房常见的医疗器械,但非预期拔管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通过持续改进来降低非预期拔管率在提高患者安全性和质量护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本次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儿科二区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管率,提高留置的成功率和持续时间。

方法1. 计划 (Plan)- 确定团队成员:组建一个由医生、护士和管理员组成的团队来参与项目。

- 识别目标指标:明确非预期拔管的定义和计量方法。

- 了解现状:收集和分析过去一段时间的非预期拔管率数据,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因素。

- 制定改进计划:基于现状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和策略。

2. 执行 (Do)- 实施培训:提供培训和宣导,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操作和留置静脉针。

- 标准化操作:制定并推广标准化的静脉留置针操作程序,包括消毒、穿刺和固定等环节。

- 引入提示工具:在患者床边或电子病历中提供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提示和注意事项。

- 加强监测和反馈:持续监测非预期拔管率并向团队反馈结果,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3. 检查 (Check)-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非预期拔管率的变化,并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 收集反馈:收集和分析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善留置针操作。

- 分享经验:与其他科室和医院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促进更广泛的改进。

4. 行动 (Act)-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各方反馈,对改进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 持续改进:将PDCA循环方法融入日常工作中,持续改进和监测非预期拔管率。

结论通过使用PDCA循环方法,儿科二区成功地降低了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管率。

持续改进和标准化操作是关键,同时加强培训和反馈机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提高患者安全性和质量护理具有借鉴意义,并可在其他科室和医院推广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PDCA)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2019年1月份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导管滑脱事件有3例,占不良事件的42.86%,而导管重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部针对1月份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

(见图1)
图1 2019年1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一)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查看病例,找出引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高危因素(见图2)。

. . . .
w. . .v
图2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
(二)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科室护士长、临床科室质控护士,共70人。

通过问卷收集,结果见表1。

1、调查问卷结果:
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通过频数概率统计方法,显示结果如下(见图3):
编号对应:
1. 患者年龄≥70岁;
2.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
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
4. 患者翻身时外力拔出;
5. 陪人看护不到位;
6. 患者、陪人对预防管路滑脱措施依从性差;
7. 医护沟通不到位;
8.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9. 护理评估不到位;10.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差;11. 护士巡视观察不到位;12. 导管固定不规范;13. 质控督导不到位;14. 培训落实不到位;
图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分析
3、结论:
高风险原因比例曲线显示:高风险原因比例>80%的有1、2、3、8、12,“患者年龄偏大”占81.4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占98.57%,“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91.42%,“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导管固定不规范”均占80%,根据“频数概率统计法”将这五项定为改善重点。

PDCA循环
1、P(Plan:计划)
根据分析结果,调查对象认为主要从患者年龄、患者意识状态、对导管难以耐受程度、导管固定不规范和护士宣教不到位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

护理部根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和质量指标监控计划:降低率33.33%以上(见表2)。

指标名称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降低率
计算公式(上月非计划拔管发生次数—本月非计划拔管发生次数)÷上月非计划拔管发生次数×100%
阈值降低33.33%以上监测的时间范围
2019.03—
评估频数每月
资料来源网络上报系统
资料收集方法病区即时上报样本量所有住院患者
监测区域临床科室
P- 对策拟定(见表3) 2、D (Do :执行) 对策一:护患之间有效沟通
针对年龄大、记忆力差、听力下降的置管患者,宣教方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患者置管后,各班护士按照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时、各种操作治疗时进行宣教,双人交接班时间再次宣教置管的重要性,直至患者拔管或出院。

并详细告知患者及陪人
真因
对策
开始时间
患者年龄≥70岁
1. 护士增加为患者及陪护人员宣教的频次
2. 向患者及陪护人员讲解管路滑脱的危害性
2019.03 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 1. 进行约束带的规范使用及培训
2. 约束带患者严格交接班
2019.03
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 1. 置管前提前做好宣教,给予耐受的心理预期
2.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选择管径较细的导
管,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019.03
导管固定不规范
改善导管固定方式(鼻胃管、尿管、胸腔引流管) 2019.03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1. 实施个性化宣教,通过直观的漫画、ipad 等形式,调动患者及陪人的主动性
2.通过案例讲解管路滑脱的危害性,提高护士的
认识,结合措施为患者做好宣教
3.通过督导检查患者及陪人对非计划性拔管防护措施的依从性
2019.03
表3
导管滑脱、导管重置带来的痛苦,不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及院内感染的机会,导管滑脱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对策二:实行有效保护性约束
护理部拟定于2月份安排急危重症护理专科学组对各科室部分N2级护士进行《约束带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培训,通过培训以点带面,达到全覆盖。

护理部与安全管理、护理文书质控小组针对保护性约束的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责任护士针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病情危重、不配合治疗等患者认真评估,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下达保护性约束医嘱,规范合理使用约束带。

遵医嘱正确合理应用镇静剂,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对策三:降低患者对管路的耐受程度
①置管前提前做好宣教,给予耐受的心理预期。

②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选择管径较细的导管,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③管腔的留置对病情的预后起着决定的作用,通过案例讲解,提高患者及陪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对策四:导管的有效固定
①尿管结绳固定法
图4 各种约束带的种类及固定方法
第一步:取一条7cm×5cm大小的3M加压固定胶带;
第二步:将7cm×5cm3M加压固定胶带中间对折;
第三步:对折后沿黑色虚线剪开(每边长1cm,共2cm)
第四步:撕去中间2cm的部分;
第五步:将2cm的粘性部分对折;
第六步:裁剪完成后,取一条长约10cm的绳子,从中间2cm处穿过并打结;
第七步:用酒精去除大腿内侧皮肤的角质,将3M胶布平整粘贴于大腿内侧(长度以不牵拉尿管为宜),将尿管“Y”型分叉口放于绳子正上方,打两个结紧紧固定尿管。

②鼻胃管固定
③胸腔引流管固定
对策五:护士健康宣教到位
①护士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宣教,通过直观的漫画、ipad视频等形式,让患者及陪人更主动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

②通过管路滑脱事件讲解其危害性,提高护士的认识,结合措施为患者做好宣教。

③通过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及质控护士督导检查患者及陪人对非计划性拔管措施依从性。

护理部制定《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查检表》并每月进行督导检查。

3、C(check:检查)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析
P D C A 阈值66.67%
图5 2019年1月、2月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例数对比
如图5所示:2019年2月份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事件发生率较1月份降低为66.67%,达到所指定的阈值。

4、A(Action:处理)
护理部针对1、2月份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科室进行追踪检查,科室已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结合护理部制定的实施对策追踪检查;大部分科室已
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个别科室年轻护士仍有欠缺,各科组织再次培训,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并进行追踪检查;此次质量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患者及陪人对非计划性拔管防护措施的依从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