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3课时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合集下载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课程目标1.理解正方体表面的特性2.掌握正方体的各个面及其数量3.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4.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2.正方体各个面及其数量教学难点1.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颜色的正方体,并询问学生他们认为正方体表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2. 学习教师向学生讲解正方体表面的特性,包括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垂直等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借助一些模型或图片进行示范。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和逻辑思维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例如:“如果我们把正方体的表面都涂成红色,需要多少瓶颜料?”等等。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正方体各个面及其数量。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正方体模型或图片,要求学生说出每个正方体的面数以及涂色需要的颜料数量。

4. 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正方体表面的特性和涂色方法。

教学评估使用暗示对学生进行评估,例如教师出示一个已涂好颜色的正方体,让学生根据颜色和涂色数量判断是否准确。

常见问题解答1. 什么是正方体表面的特性?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垂直。

2. 正方体表面都可以涂成什么颜色?正方体表面可以涂成任意颜色的颜料,涂色需要的数量取决于正方体的大小。

3. 如何判断正方体的面数和涂色数量?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正方体表面的特性和涂色方法,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正确地判断每个正方体的面数和涂色数量。

教学延伸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可以与正方体相关联,例如盒子、冰箱等等。

学生可以自己尝试涂色和计算盒子的侧面和涂色数量,来巩固学习和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与正方体相关的问题,例如体积、表面积等,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的思考。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模型、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器。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说出正方体的六个面的名称。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能计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引发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的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方体的六个面的位置和大小。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正方体的尺寸,让学生计算其表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方法,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学会求解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2.过程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探究精神、合作学习能力等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做数学题、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勇于表达、互帮互学、团结合作的情感态度二、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方法与规律三、教学难点求解正方体表面最少或最多使用的颜色数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某个色彩问题,导入正方体表面颜色问题。

例如:小芳想要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编织一个口袋,她手上有蓝、绿、红、黄、白5种颜色的毛线。

要制作一个只要求有一个口袋的颜色繁多的包,可以用多少种不同颜色的毛线呢?2. 操作(35分钟)1.回顾正方形问题。

(1)显示正方形图形,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2)根据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3)利用不同颜色涂色的方法,涂出各种符合条件的图形。

2.探究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

(1)引入正方体,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点。

(2)给出正方体图形,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把正方体表面涂成不同的颜色。

(3)讨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方法和规律。

(4)提出正方体表面使用最少(或最多)颜色问题,让学生尝试寻找规律,探讨解题方法。

3.练习与巩固(1)针对正方体表面最多或者最少使用颜色的问题,布置练习题目。

(2)课堂讨论练习题目。

4.总结与归纳。

(1)合作完成总结与归纳,梳理知识点。

(2)学生口述、教师巩固。

3. 课后巩固(10分钟)布置相关问题的课后作业,要求如下:1.用5中不同颜色的笔给正方体表面涂色,试着让每条棱的两个相邻面颜色不同,最少可以用几种不同的颜色?最多可以用几种不同的颜色?2.计算书本第10页练习2题、练习3题和练习4题。

4. 教学反思(5分钟)针对此次教学,回顾今天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教与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图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图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图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图涂色的正方体》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知识结构,精心编写的一篇教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图涂色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五年级数学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正方体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表面图涂色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正方体表面图涂色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表面图涂色方法,掌握涂色技巧。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图的涂色方法及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总结正方体表面图涂色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总结正方体表面图涂色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模型、彩色笔、课件等。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学生座位合理布置,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图涂色,应该如何进行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正方体表面图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同时,教师讲解涂色技巧,如先涂四个角,再涂四条边,最后涂中间的部分。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涂色规律,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其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正方体涂色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并能够自己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2.准备正方体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准备正方体的涂色方案,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正方体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正方体的涂色方案,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通过涂色正方体的模型和图片,来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方体模型,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如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等。

但学生对于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立体图形的想象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的模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方体模型,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2.难点: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想象和理解,以及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的涂色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加深对涂色问题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准备几个正方体模型,用于观察和操作。

2.正方体图片:准备一些正方体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正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如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研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其涂色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一些特点,如每个面的涂色情况、相邻面的涂色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观察和记录不同面的涂色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索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正方体,一个三面涂色的正方体,一个两面涂色的正方体,一个一面涂色的正方体,以及一个没有涂色的正方体。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如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探索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理解三面涂色的正方体,两面涂色的正方体,一面涂色的正方体和没有涂色的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理解三面涂色的正方体,两面涂色的正方体,一面涂色的正方体和没有涂色的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探索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共同解决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摸一摸,折一折等,感受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3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3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3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3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正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表面涂色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不同涂色面的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1面、2面、3面涂色和没有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表面涂有颜色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探索表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的各种情况以及其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过程。

2、进一步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结构美,获得成功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回忆,正方体有什么特征?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3、引题:(1)如果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得到多少个小正方体?(8个、27个、64个等)(2)这些小正方体都是几面涂色的?(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有3面涂色的、2面涂色的、1面涂色的,以及图形内部没有涂色的)(3)每个图形中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呢?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图形研究起。

二、学习新知1,谈话:老师将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都涂成了红色,将它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2份,照图中这样把它切开,能切成多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说明:切成的小正方体一共分成了2层,一层有2行,一行有2个,总共有23个,也就是8个;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永远都是8个;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共有0个;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0个.2、现在我将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能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呢?(27个)怎么得来的结果?(33=27)出示相应的图片。

切成的小正方体中,3面涂色的有几个?2面涂色的有几个?1面涂色的有几个?分别在什么位置?说明:小正方体一共分成了3层,一层有3行,一行有3个,所以小正方体共有33个,也就是27个;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顶点上,一个顶点有一个,一共有8个顶点,所以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上,1条棱上有1个,共有12条棱,所以共有12个小正方体;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面上,1个面有1个,共有6个面,所以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3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3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3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并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对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掌握解决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演示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正方体模型。

3.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正方体表面涂色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解决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供一些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进而总结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正方体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让学生通过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2.难点:正方体表面涂色计算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实物和图片,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

2.采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实物模型。

2.正方体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拿出正方体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图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情况,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是否适用于其他立方体?让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涂色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为七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涂色问题,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正方体的涂色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正方体的空间观念,理解涂色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体涂色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正方体空间观念的建立,涂色规律的推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正方体的涂色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

3.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模型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涂色图、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可用纸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提问:“如果我们给这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涂上颜色,你会怎么涂?”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正方体涂色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涂色规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正方体涂色时的相邻关系和相对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给正方体模型涂色。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涂色规律。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涂色作品,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涂色规律。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与反思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与反思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正方体的表面涂色任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

2.难点: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涂色。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

六. 教学准备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视频资料、涂色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正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正方体涂色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方体涂色的过程,并提出问题:“正方体有哪些面需要涂色?如何进行涂色?”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正方体涂色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方体涂色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正方体涂色任务,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涂色问题是否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是否存在其他的涂色规律?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描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图形知识,对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涂色规律的理解。

2.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准备一些正方体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和操作。

2.正方体图片:收集一些正方体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案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正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正方体的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尝试用语言和图形描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启发。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第13课时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第13课时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4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内容:课本第25--27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数学规律的数学经验。

2.进一步培养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

课前准备:27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课前,我们通过魔方认识了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相关情况,谁能说说在魔方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别处在魔方的什么位置? 能不能通过旋转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部分移到两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看来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跟表面涂色有关的正方体的计数问题。

板书:分类计数。

课件出示问题:把一个表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 块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二、探究正方体中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棱长为4的正方体提问: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体才会是三面涂色的? (课件显示)闭上眼睛想一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什么位置。

提问: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 (课件显示)这个数据可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提问: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 (课件显示)这个数据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追问: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这样的小正方体处在什么位置? 它的个数该如何计算?引导:将大正方体剥去“表皮”,剩下的是什么样子?指出: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中间。

两种算法:64—8—24—24=8(个),2×2X 2= 8(个)。

操作教具,验证学生的发现:(1)将处在顶层的4个顶点上的4个小正方体从教具中取下,让学生见证“三面涂色”。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对于正方体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模型和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正方体的性质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如正方体的性质、表面积的定义等。

同时,教师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方体的形状和性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结合正方体模型,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3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3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第13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6~27页探索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表面涂色大正方体切成若干个相同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不同涂色面个数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比较、推理、归纳、反思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想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表面涂色大正方体切成若干个相同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不同涂色面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的份数、切成小正方体的总个数和不同涂色面的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的课前预习本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展示并讲解一道题的思考和结题过程。

一、激趣导入1.课件呈现一个正方体。

提问:你对正方体有哪些认识?小结:我们以顶点、棱、面这三个方面研究了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有完全相同的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 媒体演示将这个正方体表面涂上一层红色。

谈话: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切成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有哪些小正方体表面有涂色呢?涂色面的个数又有哪些情况呢?这节课我们要对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切成小正方体的情境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表面涂包的正方体)[设计说明:正方体顶点、棱、面的特征是学生深入认识涂色小正方体个数的基础。

因此,在课的开始出示一个大正方体,引导学生从顶点、棱、面三个方面回顾正方体的特征。

再动态演示,将大正方体表面涂上红色,揭示今天研究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规律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数学书第26页的内容,下面大家是直接汇报呢还是先小组讨论再汇报?1.探究大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2份的涂色情况。

(1)小组交流讨论预习的内容。

(2)指名汇报预习成果。

结合学生的汇报,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直观感受大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2份,照上图的样子把它切开,能切成多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出示:先算出一层的个数,再算出两层一共的个数。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章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从而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掌握涂色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的掌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通过正方体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

4.讲解巩固:教师讲解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实物模型:准备几个正方体实物模型,用于课堂展示和学生操作。

2.正方体图形:准备一些正方体图形,用于课堂展示和学生观察。

3.涂色工具:准备一些涂色工具,如彩笔、蜡笔等,供学生操作。

4.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方体的表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给这个正方体表面涂色,应该如何涂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正方体实物模型。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3课时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3课时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3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14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内容:课本第25--27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数学规律的数学经验。

2.进一步培养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

课前准备:27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课前,我们通过魔方认识了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相关情况,谁能说说在魔方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别处在魔方的什么位置? 能不能通过旋转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部分移到两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看来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跟表面涂色有关的正方体的计数问题。

板书:分类计数。

课件出示问题:把一个表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 块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二、探究正方体中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棱长为4的正方体提问: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体才会是三面涂色的? (课件显示)闭上眼睛想一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什么位置。

提问: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 (课件显示)这个数据可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提问: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 (课件显示)这个数据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追问: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这样的小正方体处在什么位置? 它的个数该如何计算?引导:将大正方体剥去“表皮”,剩下的是什么样子?指出: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中间。

两种算法:64—8—24—24=8(个),2×2X 2= 8(个)。

操作教具,验证学生的发现:(1)将处在顶层的4个顶点上的4个小正方体从教具中取下,让学生见证“三面涂色”。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活动:表面积涂色的正方体-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活动:表面积涂色的正方体-苏教版

课题:活动:表面积涂色的正方体第13课时一教学目标: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操作、演示、想象、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

三、教具准备:四、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个性备课内容一、课堂导入1.课件出现一个正方体,提问:你对正方体有哪些认识?(说出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如果把这个大正方体表面图上红颜色,再把这个大正方体切成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有哪些小正方体表面有涂色呢?涂色面的个数又有哪些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

(板书课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二、教学新授1.活动一:探究切成8个正方体的涂色情况。

怎样研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规律呢?我们要化繁为简,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

课件动态呈现:每条棱都平均分成2份,把它切开,可以平均分成几个小正方体?----展现分8个的过程提问:每个小正方体几个面涂色了?为什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每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涂色?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表格,引导完成表格)2.(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大正方体棱平分成3份的情况(切成27个小正方体)①如果把这个涂色的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3份,能切出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样想的?②切成的小正方体中,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各有多少个,分别在什么位置?小结:3面涂色有8个,在定点位置;2面涂色有12个,在棱上,1面涂色有6个,在面上;没有涂色的1个在中间。

我们可以发现涂色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还与棱被切的次数有密切,另外一个正方体,去掉外面的一层,里面还是一个正方体。

③完成表格。

说说是怎样想的。

追问:为什么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而每条棱上2面涂色的只有1个,每个面上只有1面涂色的也只有1个?活动二:主动研究研究大正方体棱平分成4、5、……份的情况①如果把这个涂色的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4份,能切出多少个小正方体?5份呢?②切成的小正方体中,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各有多少个,分别在什么位置?活动三:如果用n表示把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的份数,用a、b 分别表示2面涂色和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你能用式子分别表示n和a、b的关系吗?由组长组织在小组内讨论完成4.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a=12(n-2)b=6(n-2)2三、巩固练习1.一个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上都涂上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3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14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内容:课本第25--27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数学规律的数学经验。

2.进一步培养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

课前准备:27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课前,我们通过魔方认识了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相关情况,谁能说说在魔方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别处在魔方的什么位置? 能不能通过旋转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部分移到两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看来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跟表面涂色有关的正方体的计数问题。

板书:分类计数。

课件出示问题:把一个表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 块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二、探究正方体中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棱长为4的正方体提问: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体才会是三面涂色的? (课件显示)闭上眼睛想一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什么位置。

提问: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 (课件显示)这个数据可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提问: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 (课件显示)这个数据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追问: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这样的小正方体处在什么位置? 它的个数该如何计算?引导:将大正方体剥去“表皮”,剩下的是什么样子?指出: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中间。

两种算法:64—8—24—24=8(个),2×2X 2= 8(个)。

操作教具,验证学生的发现:(1)将处在顶层的4个顶点上的4个小正方体从教具中取下,让学生见证“三面涂色”。

(2)将处在非底层的8条棱上的16个小正方体取下,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见证“两面涂色”。

同时追问:还有的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哪里?(3)取出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厅体,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见证“一面涂色”。

(4)呈现“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棱长为2的正方体)。

(5)将最底层的小正方体按类归位,验证计数的结果及计算方法。

要求:将正方体的棱长各种正方体的个数及计算方法填在活动记录表。

引导:计算所需的数据与原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二)棱长为3的正方体学生自主完成,将探究结果填在活动记录表。

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

(三)棱长分别为5、6的正方体学生自主完成,将探究结果填在活动记录表,并在小组内交流。

投影呈现学生的活动记录结果,通过课件呈现实物加以验证。

引导学生初步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一般规律。

(四)棱长为a的正方体提问:如果棱长为n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分别怎样表示?(五)延伸思考课件出示问题:将一个长7 厘米、宽 5 厘米、高 4 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表面涂色后,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木块各有几个?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呢?教学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

相遇后两车仍按原来的速度前进,当它们相距378千米时,甲车行了全程的35,乙车行了全程的75%,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最佳方案。

一辆小汽车与一辆大卡车在一段10000米长的狭路上相遇,必须倒车,才能继续通行。

已知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800米,大卡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0米,两车倒车的速度是各自速度的14;小汽车需倒车的路程是大卡车需倒车的路程的4倍。

想想你觉得怎样倒车比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3.六(1)班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35多2人,男生有22人,全班有多少人?4.一本故事书有1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如果第二天看的相当于第一天的,第二天看了多少页?(2)如果第一天与第二天看的页数比是5:4,第二天看了多少页?(3)如果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5.我们已经学习了“外方内圆”(如下图1)的问题,现在让你继续研究,你会有新的发现。

28846450.2413.76S S Sπ=-=⨯-⨯=-=正阴影圆(1)图2的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列式计算)(2)通过上面两个图形的计算,你是否有所发现,按你的发现,那么如图3这样正方形中有16个小圆,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6.下图是由两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组成的,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36cm,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圆周率π取3.14)7.聪聪读一本故事书,读完的页数比这本书总页数的13还多20页。

此时,读完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5:7,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8.某车间为了能高质量准时完成一批齿轮订单,对车间工人提前进行了加工齿轮效率的测试,经过统计测算,平均每个工人加工齿轮效率情况如图。

(1)加工小齿轮的效率比大齿轮高百分之几?(2)已知这个车间有工人68人,1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为一套,为了使大小齿轮能成套出厂,如果你是车间主任,怎样合理安排这68名工人?请具体说明理由。

9.甲车间有男工45人,女工36人;乙车间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120%.如果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合在一起,那么男工和女工的人数正好相等.乙车间共有工人多少人?10.龙城超市上个星期售出甲、乙两种品牌的饮料箱数如下图.(1)在这个星期中,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量在哪一天相差最大?(2)甲饮料周日的销售比周一多百分之几?(3)甲饮料这个星期平均每天销售多少箱?乙饮料呢?11.规定:如图1中,方格里的数表示在其周围8个方格中共有多少个△。

即以“1”为中心,在它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1个△;以“2”为中心,在它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2个△;以“3”为中心,在它的四周8个方格中只能有3个△;依此类推。

按上述规定,在如图2中一共可以画12个△。

现在已经画好了其中的2个,请你在合适的空格中补上其余的10个。

12.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1111(1)1323a ==⨯-⨯; 第2个等式:21111()35235a ==⨯-⨯; 第3个等式:31111()57257a ==⨯-⨯; 第4个等式:41111()79279a ==⨯-⨯; ……请解答下列问题:(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5a =( )=( );(2)求1234100a a a a a +++++的值。

13.海安某步行街要铺设一条人行道,人行道长400米,宽1.6米。

现在用边长都是0.4米的红、黄两种正方形地砖铺设(如图是铺设的局部图示)。

(1)请帮忙算一算,铺设这条人行道一共需多少块地砖?(不计损耗)(2)铺设这条人行道一共需要多少块红色地砖?(不计损耗)14.二进制时钟是一种“特殊的时钟”,它用4行6列24盏灯来表示时间(图1)竖着看,从左到右每两列为一组,每列依次表示时、分、秒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每列从下往上的灯依次表示1、2、4、8(表示灯亮,○表示灯熄灭,灯灭代表0),同一列中多盏灯同时亮,要把它们各自表示的数加起来得到对应的数。

例如,图1中最右侧一列,从下往上第一、二、三盏灯是,分别表示数字1、2、4,1+2+4=7,此时这列灯表示数字7,按照这样的表示方法,请在图2的括号里写出此时时钟表示的时刻。

图3是雯雯同学上午进入校门的时刻,请涂出二进制时钟上的显示。

15.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在B站停车,而返回时B站不停.去时的车速是每小时48km.(1)A站到C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6.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2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挖72米,这时已挖的部分与未挖部分的比是4∶3,这条水渠长多少米?17.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8,BC=6,AB=10,以AB边为直径作半圆,把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通过一定的图形运动拼成四叶草的形状(如图所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18.一个食堂买回一批面粉,第一天吃了15,第二天吃了40 kg,第三天吃的等于前两天吃的总和,最后还剩16 kg.这批面粉有多少千克?19.如图,长方形的长AD与宽AB的比为5∶3,E、F为AB边上的三等分点,某时刻,甲从A点出发沿长方形逆时针运动,与此同时,乙、丙分别从E、F出发沿长方形顺时针运动。

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比为4∶3∶5,他们出发后12分钟,三人所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一次构成长方形中最大的三角形,那么再过多少分钟,三人所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二次构成最大三角形?2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在距离中点80千米处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9∶5,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2小时后在途中相遇,这时甲车正好行了全程的25,已知乙车每小时行36千米,A、B两地间公路长多少千米?22.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周长相差18.84厘米,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差多少厘米?23.如图所示,三角形ABC的面积是36cm2,圆的直径AC=6cm,BD∶DC=2∶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4.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去的时候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返回的时候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汽车往返两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5.一个书架上下两层共有图书450本,如果将上层书增加它的58,下层书增加它的310,这时上、下两层图书的本数就一样多.这个书架原来上、下层各有图书多少本?26.一份稿件,甲5小时先打了15,乙6小时又打了剩下稿件的12,最后剩下的一些由甲、乙两人合打,还需多少小时完成?27.小红、小英和小明三位小朋友储蓄钱数的比是1:3:4,他们储蓄的平均钱数是320元。

小英储蓄了多少钱?28.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印刷厂的纸是以“令”来卖的。

一令是500张。

最普通的纸张是A4纸。

A系列纸张是以A0尺寸为基础的,而A4纸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张A0纸的规格为1189毫米×841毫米,差不多有1平方米。

如右图所示,A1纸是A0纸的一半,A2纸是A1纸的一半,A3纸是A2纸的一半,等等。

(1)需要多少张A4纸才能覆盖住一张A0纸?()①8 ②16 ③32 ④64(2)—张A5纸较长那条边的长度大约是多少?()①420mm ②297mm ③210mm ④149mm29.“外方内圆”是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的设计,而且“外方”与“内圆”的面积比是固定的。

(1)如图所示,“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________;“外方”的面积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