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2.3 硝酸的性质 教学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4-2-3硝酸的性质(化学1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重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将教学活动前置,对学生预习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能力。
预习提纲
(仔细阅读教材100至103页上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2. 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硝酸是色、挥发、刺激性气味的。
3. 硝酸的化学性质
3.1.不稳定性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该化学方程式为。
硝酸越浓,越容易分解。
浓硝酸久置呈黄色,是由于。
为了防止硝酸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 _______试剂瓶中,放置在处。
3.3.强氧化性
3.3.1.能与除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3.3.2.与非金属的反应
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 等非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与热的浓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3.3.Fe 、Al ,冷浓HNO 3发生_____________。
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至少写出一点): 教学过程 【预习反馈】
交流展示:小组交流课前预习收获与疑惑,并积极展示。
过渡:同学们在预习中看书和查资料只是纸上谈兵,下面我们在课上“指”上谈兵,通过动手实验,仔细观察,理性分析,加深对硝酸的认识。
【互动释疑】 活动体验1
1.用试管(配有橡胶塞)取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通过对比,你看到了什么?解释你看到的上述现象。
活动体验2
2.1.将教材P100《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现同时将铜丝插入浓、稀硝酸,观察现象。
讨论分析:分析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浓硝酸和稀硝酸哪个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更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2.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试管液面上的空气对生成的NO 有干扰,如何改进?参见教材P103《练习与实践》第3题第(3)问。
你还可以提出何种改进方案?
2.3.两根铁钉同时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观察现象?对比分析。
将装有浓硝酸的那支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取出两根铁钉,用蒸馏水冲洗,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2.4. 热的浓硝酸和木炭反应(观看视频)
浓硝酸
稀硝酸
活动体验3
3.预测下列实验过程的现象,用实验加以验证。
甲: Fe 2+
乙: Fe 2+
再次谈谈你对硝酸的认识以及你还有什么疑惑:
【当堂检测】
1.有关硝酸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硝酸能与Na 2CO 3反应,但不能生成CO 2
C.硝酸的氧化性很强,能氧化所有金属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NO 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2.下列试剂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的是:
A.浓HNO 3
B.NaCl 溶液
C.新制氯水
D.稀H 2SO 4
3.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归纳整理】自主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积极展示。
自我小结示例,如:
⑴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⑵ 硝酸与金属反应不放出氢气。
一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 ⑶ 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前置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到课前,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先学起来。
预习提纲提前一周发下去,学生可以用零碎的时间分段预习,学生在预习中可以查资料、讨论,可以向老师提问。
教师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能基本把握学生的学习“脉搏”,摸清了学生的真实学情,为接下来的“以学定教”做好了准备。
我在预习提纲中列出了本课题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让学生做到学有方向。
预习的内容主要有三块:硝酸的工业制法、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硝酸的化学性质。
硝酸的工业制法分“三部曲”,我把它调整到最前面让学生预习,因为涉及的三个反应是关于氨气和氮的氧化物的知识,这是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完成该题时正好将前两节的知识复习一下。
KSCN
稀硝酸 KSCN
稀硫酸
硝酸钾
预习提纲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主,采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看书、找关键词句,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在课前解决,不能解决的要主动提出问题。
比如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我设计
这两个化学方程式课本上都是现成的,学生可以“照搬”,根据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学生试着描述预期的反应现象,再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在批阅中发现,这道预习题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两处,一处是描述铜和浓硝酸反应时认为溶液呈现蓝色,另一处是计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4、3:8。
第一个问题在课上做实验时一目了然,第二个问题在课上通过同伴互助自主订正。
有效预习是保证课堂活动质量的前提,学生通过预习既能自主积累知识,又能自觉运用知识获得技能。
预习中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好是能自主解决问题。
在预习提纲的末尾,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至少写出一点)。
有学生提问:NO 2是红棕色,纯净的硝酸是无色的,NO 2溶于其中为什么是黄色的?还有学生提问:浓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产氢气吗?下面的反应会发生吗?2Ag+2HNO 3=2AgNO 3+H 2↑;Fe+2HNO 3=Fe(NO 3)2+H 2↑。
学始于疑,学生预习中无法自我解决的疑问是一堂课的起点,在本次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找到了本节课的这个起点,基本明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
学生预习大多是“纸上谈兵”,口说无凭,眼见为实!化学学习必须是“指上谈兵”。
课上的学生活动我设计了三组体验活动,每组活动中都有系列实验围绕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展开。
活动体验1通过比较浓、稀硝酸的颜色感悟硝酸的不稳定性,并说明硝酸越浓,分解的速率越快;通过观察滴有浓硝酸的紫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变化感悟硝酸的酸性和“漂白性”,同时为活动体验2做铺垫。
活动体验2有三组实验。
铜和浓、稀硝酸反应(改进并评价),其中铜和稀硝酸反应反复改进(3次),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铁和浓、稀硝酸反应(横向和纵向比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对钝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浓硝酸和木炭反应(观看视频)。
活动体验3是增补的一组实验,硝酸和还原性的盐的反应: 预测下列实验过程的现象,用实验加以验证。
甲: Fe 2+
乙: Fe
2+
学生在明显的颜色变化中进一步感悟硝酸的氧化性,而且,反应中的H +和NO 3—
可以由硝酸直接提供,也可以由酸和硝酸盐分别提供。
活动体验1和3都是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有点瑕疵的是,在板书亚铁盐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写成了“无色”,应为“无变化”,在课后我集体进行了纠正。
KSCN 稀硝酸 KSCN
稀硫酸
硝酸钾
互动释疑环节是一节课的重头戏,学生自由表达、充分表现,师生、生生平等对话,共同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既弥补了知识的漏洞,也纠正了思维的偏差,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当堂训练我设计了3道题目,2道选择题,一道填空分析题,重点评讲第3题的(2)(3)两问,特别是第(3)问,采用学生答教师评的形式。
课上学生在回答时,有学生说铜片的气泡是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的SO2;有学生说是硫酸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分解产生的氮的氧化物。
这样的表示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学生敢想敢说的学习精神要加以保护,这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