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活动过程: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讲授新课1、课件:打出图文,配合轻音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

3、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合作完成。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喜马拉雅山脉”、“嵌在”、“年轮”、“妙不可言”。

5、默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想:共写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6、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语言,朗读该小节。

7、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诗歌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8、诗歌里共写了大自然的哪几种语言?(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用简笔画形式将诗歌里的七种语言表示出来)9、学习第二小节。

这个小节里写了哪一种语言?它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打出蓝天白云图)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的白云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个小节?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该这样读?为什么?学生齐读该小节。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入题。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

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衰草连天鬓毛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一丢三落四落枕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一、导语设计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的语言”。

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的语言”的说明文《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

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载途(zi)连翘(qiáo) 萌生(méng)农谚(yàn)纬度(wi)悬殊(xuán shū)侵害(qīn)竺可桢(zhú zhēn)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多音字:载zi (登载)(转载)(一年半载)zài (载重)(载人)翘qiáo (连翘)qiào (翘起来)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2.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把握文本内容(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用语言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以问题形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不能。

课文是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并用序词标明,使文章条理清楚。

--“纬度影响最大”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分析结构,把握文本条理性过渡:同学们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第4段中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8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8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

认识米字旁。

2、能抄写指定词语,用“告诉”写一句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4、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是爱学习的孩子吗?大自然中的每一个景象,每一种事物,都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你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出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指导学习生字“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按照音节把课文读准确)2、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划下和它连着的词语)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指名读课后的词语。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

(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1、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

师个别指导。

2、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二、指导学生朗读:1、学读第一节。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何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3、仿写诗歌1~3小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切入,引起兴趣1、同学们,如果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朋友、同学或老师,靠什么呀?(语言)2、师简介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口说、笔写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从书本上阅读,去获取知识,汲取营养,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事。

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大自然的语言。

3、(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了解诗歌特点:分小节,不分自然段。

3、提出学习要求:不仅学诗,还要写诗。

三、自读课文,读中见悟1、课文哪几个小节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2、学习2~9小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思考:诗歌中那些事物和我们说了话,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2)、反馈,并板书。

(3)、教师示范学习第2小节。

①、教师表演读。

②、教师将自己当作白云,并向大家介绍了白云告诉人们的大自然的语言。

③、小结这一学习方法。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应的小节。

(边学习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4、5小节。

)(5)、课文中的八种事物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知识?(6)、男女生赛读2~9小节。

3、学习10~14小节。

(1)、自由大声地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科学家看懂并运用了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2)、反馈,并简介三位科学家。

(3)、拓展延伸:课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4)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第10小节。

(齐读,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效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3.能背诵课文。

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用"只要……就能……"造句。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理解"准是"等词语的意思;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尝试背诵第2~6节。

3.能用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2.复习本单元提示,了解儿童科普__的阅读方法。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质疑问难。

(4)自学检查。

①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

假如请假假装弄虚作假病假②组词雁()编()逗()燕()偏()豆()③小组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④质疑释疑。

4.再读课文,学习2-6节。

(1)录音范读,说说这首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划出。

它们都说些什么呢?用"--"划出。

(2)学生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秋天已在眼前(3)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一节涛反复研读、体味。

(2-6节教学动态控制,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编排教程。

)①第2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准是",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通用17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通用17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过程:一、课前写话、引入新课:请学生描写当天天气。

并请学生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1、2、3段——品味语言[一]研读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你能不能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季诗句。

参考: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自由发言。

参考:(1)“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3)“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4)“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5)“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篇6一、导入: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

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引导:是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这篇文章原来并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那么为什么题目要这样改呢?我觉得还是原来的题目更直接更明白,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明确: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趣,又很新颖,比“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

引导: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要点)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教法】:谈话、引导【学法】:朗读、交流、感悟【课前准备】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语文天地》内容。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指导读好第四、五节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

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

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指名读第一句。

(3)自由试读第四节。

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

——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2)指名读较后一节。

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齐读全文四、思考小结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4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按照要求筛选课文主要信息;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3、理解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难点】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一:视频春季景象(春季画面中可出现渐渐融化的积雪、竞相开放的桃花、新吐绿芽的柳枝、匆匆筑巢的燕子等)夏季景象(可出现亭亭玉立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振翅高歌的蝉等)秋季景象(翻飞的黄叶,怒放的菊花、如火的枫叶等)冬季景象(呼啸的北风、枯树、飘飞的大雪)提问:刚才这段图像分别展现了哪些季节的景像?你是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顺势新课的学习。

屏示:大自然的语言引入二:电脑多媒体(视频播放一段以花为主图像,并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在画面依次出现下列诗句,待学生填空后,再用鼠标点击括号处,再显示出红色字体标注的答案。

)1、完成下列诗句填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设问:上述诗句分别是写哪个季节的?你从诗句中哪些意象中推断出来的?从中你有何体会?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

引入三:视频播放竺可桢资料片:建议片中可从浙江大学校园风光播映,并依次出现浙大校园中的竺的铜塑像,然后逐次出现有关反映竺可桢的生活、科研及其学术著作组成的资料片(更多照片资料请查看《浙江大学百年发展史》人物篇中“竺可桢”栏目)在播放过程中,可渐次将下列竺可桢简介滚动显示: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地理学家。

我国近代地理学和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

所从事的科学教育、科学组织领导与科学普及工作,都有杰出的成就。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6篇)完整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6篇)完整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6篇)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

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能够举一个,也能够举两个甚至更多些。

这篇课文在多数状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

[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

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能够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

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必须来得早,必须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

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

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透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讨论后归纳。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

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

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简单、活泼的动态描述,而且还包内含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按照确定的教学目的和必须的教学规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力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若不进行备教案就难以将课本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2.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把握文本内容(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用语言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以问题形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不能。

课文是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并用序词标明,使文章条理清楚。

--“纬度影响”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分析结构,把握文本条理性过渡:同学们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第4段中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

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①能解读大自然语言的自然现象。

2、多媒体课件②气象谚语6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多媒体展示画面,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师生共创研读小诗1、小黑板出示小诗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②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再读给大家听听。

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第二小节(小黑板)。

①你们当中有见过蚂蚁搬家的吗?给大家说说,(听别人说的也行)。

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那好,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一小节了吧?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遍,看他(她)满意吗?②男女生比一比——师评:(停顿得很好,有节奏感,这么一读让我也更明白这大自然的语言)。

3、动物中可不是只有蚂蚁会说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的还在下边。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大自然的语言篇一《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2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字略)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略)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

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三、正课1.速读课文。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争取2分钟内读完。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结束。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讨论并归纳;(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 (3)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I大自然的语言
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
标》要求: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说明文。

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以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和研究物候的意义。

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活泼,比较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3.学情分析:有了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的基础,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并不十分陌生,具备一定的文体知识积累。

对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特征等知识点已有所储备,便于开展教学。

二、学习目标1. 体会行文结构的清晰和严密性。

2.理解“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评价任务1. 能理清本文行文结构。

2. 能知晓如何用精当的例子来说明一种事理。

四、学习过程导入:今年1月份,我国台湾著名文学家林清玄先生驾鹤西去,他有一篇文章叫《秋天的心》,那篇文章开篇写到:“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
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其实,不止秋天,其他季节应该都有判断依据,你能仿照这个例子,再写出几句吗?
山僧不解数甲子,知天下春(夏、冬)。

其实,同学们填入的这些自然现象,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在向人们宣告所属季节的到来,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大自然的语言》,去一探究竟。

环节一角色代入提炼信息1.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那大自然想向人们诉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2段,圈画有用信息,然后为大自然代言:
当时,是我想告诉人们。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代入,理解了有关自然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智慧地表达,锻炼了思维,提升了表达能力,使枯燥的说明文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

)2.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 3. 为何题目
不用《物候》,而用《大自然的语言》?(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明确:将物候现象比喻为
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通俗化,使读者易懂新颖别致,引起读者兴趣,增强了语言表述力。

(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其实
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
说明文题目与文章的关系,梳理文章是如何将说明对象“物候”一步步引出,开拓说明文行文布局的视野。

)环节二比较还原实
践感知1. 6 —10段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什么?
(明确: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2. 这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改变?明确:不能。

“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表明这些因素是有主次之分的,另外,纬度、经度、高下是空间因素,而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所以不能改变。

体现了说明文逻辑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3.段落的顺序不能改变,那段中的句子呢?试着将下列句子
排序,并说说你的根据。

①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②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④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⑤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⑥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明确:③⑤①④②⑥,要注意关联词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

(所以、又如、第二个、如、凡是)(设计意图:2、3两个问
题指向本文行文结构的清晰和严密性,通过对比和排序,让学生明白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不但体现在段落布局上,句子之间也逻辑清晰,从而使逻辑思维得到提升。

)4. 请大家合上书本,试着将下面的例子与四个因素搭配起来。

①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高下的差异)②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
一个星期。

(经度)③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的差异)④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⑤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纬度)(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还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具体事例在说明文中的作
用,并能与中招考试相衔接,训练规范表述。

)5. 小组合作,阅读下面的例子,讨论能否作为6—10段的例子支撑文章内容,若可以,说说能支撑哪部分内容;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①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高下的差异)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纬度)③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高下的差异)④ 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经度)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能)⑥ 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

”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纬度)⑦从广东
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春初物候如桃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

(纬度)⑧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
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

(经度)⑨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近12年来,北京春季的物候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

(古今的差异)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
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能)小结:举
例要精当、表述要准确,要能契合说明对象的特征。

(设计意图:引入课外物候现象的例子,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文本解读的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后期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

)作业:
1.小组合作,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二十四节气”相关谚语或歌谣, 与同学们分享。

2. 利用今天老师提供的或者自己搜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的例子,办一份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