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获奖课教案精编版
大自然的语言获奖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获奖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探索大自然的语言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介绍2. 观察和分析大自然的语言现象3. 探索大自然的语言规律4. 团队合作实验:大自然的语言传递5. 环境保护教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语言概念和规律。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语言现象。
3. 实验法:团队合作进行大自然的语言传递实验。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和规律。
5.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图片和视频。
2. 实验材料:植物、动物等大自然的语言传递实例。
3.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语言。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概念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传递方式。
3. 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分析它们如何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4. 团队合作实验:分组进行大自然的语言传递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语言魅力。
5. 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和规律。
6. 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展示环境保护宣传资料,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自然的语言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交流: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对课堂的整体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3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
出示课件(四季)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2、全班交流。
你听懂了什么?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
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
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
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
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
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
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仿照第二小节内容自己编写第三小节”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习,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习。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朗读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那谁来回答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语言)师: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不信吗?大家看——出示课件:看云识天气等一些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图片,并配以解说。
2、师:这种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师:老师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读的很棒,大家看自读提示a、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
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①能解读大自然语言的自然现象。
2、多媒体课件②气象谚语6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多媒体展示画面,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师生共创研读小诗1、小黑板出示小诗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②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再读给大家听听。
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第二小节(小黑板)。
①你们当中有见过蚂蚁搬家的吗?给大家说说,(听别人说的也行)。
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那好,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一小节了吧?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遍,看他(她)满意吗?②男女生比一比——师评:(停顿得很好,有节奏感,这么一读让我也更明白这大自然的语言)。
3、动物中可不是只有蚂蚁会说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的还在下边。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1一、导入: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
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引导:是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这篇文章原来并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那么为什么题目要这样改呢?我觉得还是原来的题目更直接更明白,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明确: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趣,又很新颖,比“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
引导: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要点)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掌握常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设计1、相信学生人人有慧根。
2、本节课力求落实“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追求课堂的生本、生态、生成、生动。
因此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建学生展示质疑的平台。
学情分析1、在第三单元已学过几篇说明文,各校对教材处理不同,学生对说明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准确把握说明顺序还有一定难度。
2、本文知识性强,内容上有一些枯燥,要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3、八年级学生对语言品味有一定的基础,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还要适当引导,加以规范。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事理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导入】大自然的语言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有她自已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苏醒,草木萌发。
不久,夜红山“杜鹃花发映山红”,马渡河“桃花落尽菜花黄”。
到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盘岭“正是橙黄橘绿时”,金竹园“满山尽带黄金甲”,武陵峡“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太平顶迎来了第一场雪,冬天悄然而至……【测试】检查预习销声匿迹(xiāo)悄然无声(qiǎo)惟妙惟肖(xiào)风雪载途(zài)一年半载(zǎi)【活动】前置学习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完成下列前置学习:1、找一找:抓关键句,找出有关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
3.体会科普说明文形象、准确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1.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科普说明文形象、准确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新激趣、激情导入观看视频。
同学们,春去秋来,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问,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
二、出示目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目标、方向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内容及训练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填字游戏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快速阅读1-3段。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能反映季节、气候的自然现象)=(物候)PPT资料:物候现象: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季节和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刮风、打雷、下雨、下雪,下冰雹等则属于天气现象。
(二)竺可桢先生认为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都有哪些呢?这些因素的排列顺序能不能更换呢?明确:物候的决定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6—10段)。
不可以。
(主要因素次要因素)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逻辑顺序)明确:说明顺序的选择,以说明内容为前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完成习题的基础上深入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赏读课文,精析语言作者对物候的介绍引起我们的兴趣,文章的布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气象学和地理学家的竺可桢先生的文章语言也非常独特。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关于大依然语言的知识。
2. 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3. 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 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大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交流法。
四、学习方法圈点批注法、交流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为什么“鸭先知”、“河豚欲上"?答:因为它们能够感受到春天温暖的气息,因为它们听到了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们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一下竺可桢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走进作者:竺可桢,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毕业于哈佛大学,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竺可桢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蜚声国际科学界,曾在中国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
主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
(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了解本篇文章的重点词语:【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美好。
【衰草连天】远望衰败的草和天空相接。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
形容旅途艰难。
载途,满路的意思。
2.学生小组合作浏览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第三部分:(6—10)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精选10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前准备】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农谚。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欣赏图片1 欣赏图片2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语言。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二、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
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精选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篇一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同样,了解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便可以认识大自然。
第二部分(第6段至第19段)旨在说明通过星、云、鸟等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其中,第6段至第9段生动地说明了认识、掌握星、星座的知识可以指导人们充分利用自然。
第13段至第18段介绍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留心观察它,人们也能认识了解自然。
第19段是对第6段至第18段的内容的总结。
第三部分(第20段至第24段)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第四部分(第25段至第27段)说明要认识和了解自然,就要从小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
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
要想生动准确地说明自然现象的特征,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如“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
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
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
”其中“耸立”“伸出”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云的变化,写出这种“文字”的特征。
另外,文中的“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
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热天已经过去了”等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
讲析:“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
“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
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2、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3、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5同学们,大家知道语言是我们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那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有没有它自己的语言呢?(答:有)谁能举个例子具体说说那些是大自然的语言?(例1:蚂蚁搬家大自然告诉我们:要下雨了;例2:树叶发黄、渐渐落下,大自然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朝霞,大自然告诉我们:有雨)总之,各种自然现象预示着一定的气候变化,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科学上称作物候。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这篇《大自然的语言》看看科学家是给我们怎们讲解物候知识的。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本篇说明文的三要素。
2、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快速准确的筛选所需信息。
3、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二、初读课文,纠正生字生词、理清本篇说明文的三要素。
要求1、标注段落序号。
2、标注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
(一)纠正字音(出示幻灯片2)风雪载途——记载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差异——差遣——差劲——参差理清本文三要素1、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和物候学)追问:那为什么不用说明对象作为本文的题目呢?你看本文注释,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叫做《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大家觉得那个题目好,为什么?(现在的题目9(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人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2、问: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大家将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3、问: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逻辑顺序)2想必大家是运用了排除法来判断的,那这篇课文究竟运用了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来加以判断。
三、在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快速准确的筛选相关信息(一)根据问题,寻找相关段落中心句的提示,划分段落大意。
(出示幻灯片3)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提问:大家看,这是课后练习第一题,现在要求大家根据这四个问题给全文划分段落大意。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答题模式:①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与把握。②不 能调换。原文采用……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条理清晰,调换后不合逻辑(不易使读者理解)。
(5)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有什么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 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古今的差异
(4)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文章内容。
.考查形式: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②选文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2、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3、背景资料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 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 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 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能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对初中语文《大自然的 语言》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重点)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重点)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难点)【设计意图】《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事理说明文。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三个:1.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培养敢于质疑,自主思考的品格。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3.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所以依据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再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了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富有智慧的劳动人民早已洞悉自然的奥秘。
创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然而这一切皆因自然会说话,那么自然是如何说话的?她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老师一起走进由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筛选信息1.提取主要信息课件出示:(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师提示: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课件出示: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①寻找段落中心句。
②寻找设问式语句,看看领起了哪些句子或者段落。
③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
(生自由读课文,筛选信息,然后展示)2.用“大自然的语言”做题目有什么好处?(生思考后展示,老师总结)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了解常见的说明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获奖课教案2篇
大自然的语言获奖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获奖课教案精选2篇(一)课程名称:大自然的语言获奖课课程目标:1.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重要性与奇妙之处。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
4. 激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课程计划:课程时长:2个课时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 引入话题: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 提问学生:你认为大自然有什么样的语言?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表达大自然的语言?2. 学习和讨论(40分钟)- 学习词汇: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自然相关的词汇,如“山川、河流、森林、花草、鸟儿”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 观察与描述: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闻。
鼓励学生用形容词和动词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场景(如森林、海滩等),并讨论这个场景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向全班分享自己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回顾与总结(10分钟)- 教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词汇和学生的讨论成果,鼓励学生分享对大自然语言的新的理解和发现。
2. 创作活动(40分钟)- 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带上素描本或相机,到校园或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一幕或一片自然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尽量运用上节课学到的形容词和动词。
3. 作品展示与评价(20分钟)-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请同学根据描述来猜测作品的内容。
然后, 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与体会。
4. 总结与延伸(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鼓励学生将对大自然语言的认识运用到生活中,关注和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
教学评价与反思:1.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水平,并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经典课文,同时也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为了使青少年读者能明白深奥的物候知识,把语言写得生动优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抽象化的事物具体化,并采用大量的说明方法把专业的知识通俗化,使青少年学生更能深入的掌握物候知识,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科普文章,掌握物候知识。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文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语言的优美、严谨。
培养学生学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有条理的说明事理的方法。
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学生能自行找出课文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片:春天的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夏天的灼灼烈日、蝉鸣虫叫;秋天的天高云淡、丰收繁忙;冬天的万里雪飘、银装素裹。
这些都是大自然要告诉我们的信息,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大自然的语言,总结了大量的物候知识,今天我们随竺可桢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语言》。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竺可桢(zh )翩然(piān)孕育(y n)衰草连天(shu āi)连翘(qiáo)纬度(wěi)销声匿迹(xiāo nì)悄然无声(qiǎo)簌簌(s )词语销声匿迹:本意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课文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
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往复。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1、教师播放录音,同学们标注段落顺序,小组讨论课文的段落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小组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各小组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归纳总结。
预设:第一部分(1--3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轮赛课刘秀芳【教学目标】1、学习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逻辑顺序的判断【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交流法【学习方法】圈点批注法交流合作法【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发展等事理。
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课件放音乐师生问好。
可以灵活变化。
老师好,同学们好。
同学们辛苦了。
老师辛苦了。
同学们请坐下。
老师请坐下。
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
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
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辨别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3、理清说明的条理。
4、发现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口号是“我参与,我快乐。
”希望同学们能从课堂学习中得到快乐。
二)、我们来检测一下预习情况,请大家积极举手抢答。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速读课文,给课文换一个平实的标题。
并结合有关语句说明理由。
总结技巧:抓文章的关键语句,准确归纳。
草长莺飞,等大自然的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自然现象,叫做物候。
看来,文章的标题巧妙点出了说明的对象。
2、速读课文,按照提示划分文章结构,在各小题后括号内填写段落序号。
第一部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三部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学生依次回答。
刚才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接下来,让我们根据问题,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迅速抢答。
看四大组同学,哪一组表现优秀。
3、速读,抢答。
注意要抓住关键语句来找答案。
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你回答的这样准确,有窍门吗,对,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方法是⑴、准确的区分结构层次⑵、找出关键句、词语⑶、提取主干,去除枝叶⑷、用自己的话来归纳4、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判断一下文章的说明顺序。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二、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意义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四、物候学的研究意义1、这四部分是按照“是什么---重要性---取决因素---意义”的思路展开的,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原因和意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在第三部分中,表示这四个因素的关联词是什么?这些因素的关系是什么?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逻辑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三、引导赏析,自主学习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品析物候现象所揭示的事理。
今天,我们可以从说明的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欣赏。
2、教师示范欣赏,让学生领悟欣赏的方法。
以第二段为例,从说明技巧的角度来看,这一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具体形象的说明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劳动人民可以据此安排农事这一事理。
从说明语言的角度来看,第一是用词的准确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如“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其中的“都”一词,指全部,表示范围之广,说明了这些物候现象全部在内,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文章从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语、前后句词语的对应等都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是语言的形象生动。
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中,“传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语言。
将大自然的灵气写了出来。
由此可见,在说明中恰当的运用生动的描写,可以更具体、清晰地突出事理,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
3、自主学习探究发言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围绕说明的技巧(说明方法)和语言两个方面做以品析,在书上圈点标注。
准备和大家交流。
下面让我们展开自主学习,对文章进行品读赏析。
2)、同桌交流,完善阅读笔记。
3)、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成果呢。
请同学们注意倾听,即时补充。
谁来补充或更正呢。
谢谢你大胆的发言。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1、集体活动,七嘴八舌说一说,你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物候现象,这些物候现象预兆了怎样的气候、天气,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给下面的科学哲理诗续写句子,做一做仿写。
(要注意抓住各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现象,判断设计。
)1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现。
2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轻盈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3你看那树上的叶儿,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叶儿纷纷飘落,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4仿写你看那这还是大自然的语言。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倾听。
那么,2、布置作业: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热爱生活,发现大自然的美吧,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现象本质逻辑顺序主要次要物候语言准确生动说明方法举例子等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能说明一下你根据哪些大自然现象,来做以判断的吗。
树叶枯黄飘落,寒风凛冽,小草干枯,阳光微弱,溪水干涸等这些冬季的现象,如何品读赏析?就是反复的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
品味语言的魅力,分析文章的写法。
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语段结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学习方式是,任选一个角度,在文中圈点批注。
准备为我们的课堂交流做准备。
请小组交流一下,选出代表来发言。
请发言的代表们先明确品读赏析的角度,说明语段序号。
再来阐述你们的发现成果。
老师也有些发现和大家交流。
1、修饰和限制性的词语。
去词法,删除这些词语好吗?谁来挑战一下。
如第5段的“左右”一词,表现了时间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8段的“约”一词,表示估计,和第5段的“较”表示程度。
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2、说明方法如第5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具体形象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关联词语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
表现了说明的顺序是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4、语段结构如7、8、9、10段为每一段时总分的结构。
自由发现,任选角度展开品析。
5、说明的顺序《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二个部分里面段落的安排和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又是如何体现说明的条理性的呢说起接着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而回答了文题提出的疑问。
这种顺序也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
文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索。
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
课文第1自然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描述自然现象。
第2段举的三个例子,杏花、桃花、布谷鸟,也以时间的先后为序一、拓展应用请你写一段说明性的话,判断一下它们适宜的说明顺序,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A. 预防近视B美丽的校园一角小结: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
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
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总结语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
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六、课后作业。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逻辑顺序现象--------本质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逐个板书)描述物象现象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解释逻辑竺可桢推究原因顺序阐明意义本质或听歌曲《春风吻上我的脸》,提问“我凭什么知道,春天的到来呢”对,就是春风的抚摸。
春风传送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现在是什么季节。
冬季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⑴词汇丰富,使用准确传神。
⑵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⑶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⑷描写的运用2、默读第三段,品析语言的特点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括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第三句中的“许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我们来齐读品析。
请齐读原句,去词再读。
谁来说你的发现。
不能。
因为“许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的农谚多,但又不是全部。
去掉后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
2)、本段中的“桃花开”、“燕子来”是否可以颠倒语序?试说明理由。
与前句的“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形成一一照应的关系。
我们再来两遍齐读。
先读原句,再读颠倒语序的句子。
揣摩品析。
小结,本段体现了说明语言普遍特色,表现在通过3)、推移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语说明的语言准确严谨前后句的对应小结。
通过第一部分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风格独特,表现在既生动优美,又准确严谨的特点。
老师示范:“销声匿迹”一词,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秋天昆虫消失不见的景象。
用词生动。
学生自主品析,参考答案:苏醒,孕育,销声匿迹,传语、唱歌、暗示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各个季节中,物候现象的特点。
杏花、桃花、布谷鸟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