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划线处断句(两处)。

(2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辄.复不遂辄:(4)鲁直所谓.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一、比较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余告之故.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至此者所以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张岱《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张岱《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张岱《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张岱《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篇一」作者苏轼用了比喻的手法,传达了他的微妙的心境,是他对于人生的感慨之作。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

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二、字词积累1、生字无与乐(lè)者遂(suì) 藻(zǎo)荇(xìng)2、释词:解衣:脱。

月色入户:门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考虑,想到。

遂至承天寺:就。

亦未寝:也。

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练习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 ,他才气纵横,文章明白畅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文中结尾的“闲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这里包含着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境。

3.对“庭下如积水空明”的几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天空中月光明亮,房屋月光如水。

B、庭院中洒满阳光,像地上积满了水。

C、庭院中洒满阳光,像空中的明月倒映在水中。

D、庭院中的月光像是积聚在那里的一潭透明的清水。

4.作者在“中庭”欣赏到的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5.作者把月光比作“如积水空明”,还有很多诗人喜欢把月光比作水,如“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月光如水澡吾体”(宋?杨万里)。

专题32 湖心亭看雪(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2 湖心亭看雪(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2 湖心亭看雪(2023·河南鹤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类。

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

②糁:散开,散落。

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④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是断绝的意思,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寒空旷。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点明作者独自前往,表现出作者痴迷山水、特立独行。

C.“上下一白”中的“一”是全的意思,写出了天、云、山、湖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D.“絮起风中”化用自“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写出了雪纷纷扬扬飘落的情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甲文段中作者与金陵人“痴”各有怎样的表现?4.两文段都描写了雪景,但手法和情感各不相同。

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描写雪景,不加渲染,采用________(描写手法),在赏雪对饮中隐含着_________的情感;乙文段描写雪景,充分发挥想象,采用________(修辞手法),通过写景表达出________的情感。

湖心亭看雪(答案)

湖心亭看雪(答案)

湖⼼亭看雪(答案)《湖⼼亭看雪》专题测试(100分)⼀、填空。

(18分)1.《湖⼼亭看雪》选⾃《陶庵梦忆》,作者是(朝代)的张岱。

2.⽂中正⾯写雪⼤的句⼦是:,侧⾯表现冬雪寒冷静寂的句⼦是:。

3.总写雪景的句⼦是: 。

4.具体描写雪景的句⼦:。

5.以⾈⼦的喃喃之语收束全⽂的句⼦是:。

6.最能表现湖⼼亭知⼰相见的意外惊喜的语句是:。

7.⽂中体现⾈⼦俗⼈之见的句⼦是:。

8.与“湖中焉得更有此⼈”⼀语相映衬的句⼦是:。

⼆、选择。

(6分)1.下列加点字注⾳有误..的⼀项是( C )A.崇祯.(zhēn)毳.(cuì)⾐雾凇.(sōng)B.铺毡.(zhān) 沆砀.. (hàng dàng) 长堤.(dī)C.更.(gēng)定强.(qiáng)饮拏.(ná)⼀⼩⾈D.与余⾈⼀芥.(jiè)帘旌.(jīng) 徙倚..(xǐ yǐ)2.下列加点词意思都不相同....的⼀组是( B )A.湖中⼈鸟声俱绝.夜久语声绝.沿溯阻绝.B.独.往湖⼼亭鳏寡孤独.⽆独.有偶C.莫.说相公痴爱莫.能助莫.⾔下岭便⽆难D.惟长堤⼀.痕⽽或长烟⼀.空上下⼀.⽩三、给下列句⼦划分停顿。

(限两处)(3分)1.湖中 /焉得 /更有此⼈2.余/ 强饮三⼤⽩/ ⽽别3.莫说 /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四、解释加点词。

(15分)1.俱.绝:全,都2.拏.⼀⼩⾈:撑(船)3.是⽇..更定矣:这天 4.拥毳⾐..:⽤⽑⽪制成的⾐服 5.雾凇..:⽔⽓凝成的冰花 6.⼀芥.:微⼩的东西(⼀芥,⼀叶。

)6.沆砀..:⽩⽓弥漫的样⼦ 8.上下⼀.⽩:全9.长堤⼀痕.:痕迹 10.焉得..:哪能11.更.有此⼈:还 12.强.饮:尽⼒(强饮,痛饮。

)13.客.此:客居 14.莫.说:不要15.及.下船:等到四、翻译句⼦。

(12分)1. ⼤雪三⽇,湖中⼈鸟声俱绝。

⼤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飞鸟的声⾳都消失了。

《记承天寺夜游》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

《记承天寺夜游》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指拜访)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乃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④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防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徙知徐州:指苏轼调任徐州任知州。

②涂潦:泥沼雨水。

③畚锸:劳动工具,指箕畚铁锹。

④庐:搭起茅屋。

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4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_____④卒.全其城_____46.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4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48.(甲)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45.共同,一起;只是;这,这里;最终,终于。

46.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47.①(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②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48.宦途失意的苦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24.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古游记大多较简。

《湖心亭看雪》和《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练习汇编

《湖心亭看雪》和《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练习汇编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填空。

①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选自《》,号,人。

本文是一篇。

②大雪三日,。

__ _ _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 __(3)一①上下一白__ __②惟长堤一痕 __ _(4)更①是日更定矣 __②更有痴似相公者_ __四、词类活用。

客.此五.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结尾的“痴”有何含义?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 __ (2)上下一.白__ __ (3)濯.足于惠因涧 __ __ (4)谒.辨才于朝音堂__ _2.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4.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5.《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一.填空。

①《陶庵梦忆》、陶庵、明末清初、游记(小品文)。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①副词,全__②_数词,一__(4)更①ɡēn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为2小时__②_ɡènɡ,还__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_客居__五.翻译句子。

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初中语文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一)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二)比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的是荷花,但写的是不同生长期的荷花,请作简要概括,然后指出各自的特点。

2.《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对象都一样,但写法各有不同,请具体谈一谈。

3.这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二、古诗词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练习。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3)水中有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4)雾淞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16.【乙】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3分)示例一: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交错相生的水草,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惟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三:动静结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①……………………………………………………………………………………………………………………………《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答: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答案】,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一、比较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余告之故.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至此者所以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3·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

③民:指汉族人。

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⑥过:苏轼的小儿子。

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 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答: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答案】7.D8.A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②……………………………………………………………………………………………………………………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两文选段,完成1-3题。

《记承天寺夜游》和《西湖游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和《西湖游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和《西湖游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记承天寺夜游》和《西湖游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篇一」文言文阅读(14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4分)①月色入户。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念无与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小题3:(甲)文中,“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小题4: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请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分)甲文写月的句子:乙文写月的句子:写法上不同点:参考答案:小题1:①户:门② 念:考虑③盖:承接连词,相当于“原来是” ④寝:睡觉(共4分)小题2: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②怎么能讲给世俗的人听呢!(共4分)小题3:“闲人”是作者在谪贬之后的自居、自傲,也不乏牢骚之情。

饱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宦海沉浮的悲凉,同时也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分,意思对即可)小题4:甲文写月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分),乙文写月句是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1分)。

写法上不同点: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月下景物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 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 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 半游。”说的真对啊! (二)答案:
1 .①念:考虑、想到;②寝:睡觉③志:记④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 2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 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
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 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 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 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 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A .欣然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B.放杖而笑强饮三大白而别 C.予欣然从之山间之朝暮也D.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 15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
与兴奋。
B .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
(=)【答案】:
(1)①但:只②徙:调任(2 ) D (3 )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②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
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文言文阅读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划重点(带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划重点(带答案解析)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湖中焉得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念无与乐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课件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课件

(湖上) 冰花一片弥漫
小草,形容船小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本文表达作者微妙而复 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 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 中。
教学目标
• 1赏析雪景, 分析感情 • 2学写借景抒情的片

1找出《湖心亭看雪》里写景的句子,分 析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怎样的雪景?
A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幽寂空旷 B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双峰插云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 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 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 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
走近张岱
2021/10/10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 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 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 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 入山著书以终。
2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中 “闲人”的含义? 闲人”的含义:
•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不指闲极无聊, 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 者认为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到这么 美丽的月色;其次,“闲人” 也表现作者 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3《记承天寺夜游》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景 区由以下景点构成。 一山(孤山) 两堤(苏堤、白堤) 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 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相与
..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水中有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
(4)雾淞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16.【乙】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3分)
示例一: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交错相生的水草,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惟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三:动静结合。

“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17.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3分)
横批:闲痴。

“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对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