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选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的营养特征独特
生长特征独特
选择性分离
无选择性特征
根据产物的特征进行
随机分离
选择性分离的关键:生长培养条件的选择与控制,
从而实现定向富集筛选。
选择性分离原理和技术
生长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原理
控制营养成分
控制培养基酸碱度
添加抑制剂
控制培养温度
控制通气条件
选择性分离技术
施加选择压力,进行定向筛选
个平板上铺上一种试验菌。
A.富集液体培养
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一种技术
技术特点: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目的菌株
生长或不利于目的菌以外的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
培养方式 分批培养方式:以最大比生长速率 (μ max)筛 选,存在选择压力的控制、移种时间和次数等 问题
连续培养方式:以比生长速率( μ)筛选
高产培养基设计的几个原则
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 生长限制因素;
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养分;
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源或氮源,防止分解代谢物
阻遏;
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Co2+,Mg2+,Mn2+,Fe2+); 使用pH缓冲剂以减少pH变化; 前体、促进剂及抑制剂的采用。
培养基中加入新生霉素(25µ g/mL)和亚胺环己酮(50 µ g/mL)
能分离出普通高温放线菌。
菌种的培养
温度和时间两方面,主要变量为时间。
培养温度:放线菌25~30oC,嗜热菌45~55oC,嗜冷 菌4~10oC。 培养时间: 是培养的主要变量,嗜温菌(链霉菌和 小单孢菌)7~14d;嗜热菌(高温放线菌)1~2d。
2. 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提高分离效率
方法:
物理方法:热处理;膜过滤法;离心法
化学方法
诱饵法
材料的预处理
(1)、物理法 ①、热处理:可减少材料中的细菌数。因许多放线菌 比细菌细胞耐热。 ②、膜过滤:样品中细胞数较少时 ( 如水),可采用膜
滤法浓缩。滤膜的品种对收集菌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选择压力: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所需酶的
基质
随机分离原理与技术
从产物入手,通过设计高产培养基和建立快速灵敏专 一的筛选方法,从随机分离的菌落中筛选出目的菌。
技术关键:产物合成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及相应筛选方
法的确定。 随机分离技术举例 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 药理活性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 生长因子产生菌的筛选 多糖产生菌的筛选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较短;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
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 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 毒素。
(二)分离筛选原理与技术
1. 筛选的指导思想
2. 分离筛选工作在实际中应用的几个方面 3. 新种分离筛选原理与技术
紫红曲霉
红曲霉属
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放线菌
链霉菌属 小单孢菌属 地中海诺卡氏菌 米苏里游动放线菌
未培养微生物
定义: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培养 方法还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其在自然环境微
生物群落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约为99%。
研究方法 模拟自然培养法: 原位培养、培养条件优化、 单细胞操作、 宏基因组分 析法
较优菌株1-3株
必要的毒 性实验 保藏,诱变 出发菌株
随机分离 固体培养
选择分离
选择压力,定向筛选
富集培养
微生物选择性分离的原理(筛选系统)
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放线菌的分离为 例): ①、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
②、材料预处理;
③、所需菌种分离; ④、菌种培养; ⑤、菌种纯化。
1. 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
②、淀粉-酪素培养基: 长出的放线菌种类与几丁质培养基上生长的相似,但 其菌落的密度更大、色素更多,同时细菌也容易生长。 这种培养基中加入 4.6 % (m/m) 的 NaCl ,有利于链霉 菌生长,但不是所有的链霉菌都能耐受这一浓度的NaCl。
2、选择合适的pH
大多数放线菌都是嗜中性的,分离培养基的 pH通常在
二、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原则与基本技术
(一)发酵工业菌种筛选的总趋势与要求
(二)分离筛选原理与技术 (三)应用举例
1. 菌种选择的总趋势
野生菌→变异菌 自然选育→代谢控制育种 诱发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2. 菌种选择的要求
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且生成的目 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③、离心法:处理放线菌繁殖体含量很低的海水,可 先将样品离心后再过滤。
④、搅动释放孢子法:收集腐烂稻草和其他植物材料 中的嗜热放线菌孢子可在空气搅动下进行。并可用一风筒 或一简单的沉淀室收集孢子。然后,用取样器将空气撞击
在含培养基的平板上。这样可以减少分离平板中的细菌数
目。
(2)化学法 在分离前加一些固体基质(把几种基质加在土壤中) 或洒些可溶性养分来强化培养基。
注意:有时培养时间短会漏掉一些新的和不寻常的 菌株,有人在30oC和40oC将培养1个月,分离出不寻常的种 属。也有人在20oC培养6周从海水中获得放线菌。
菌落的选择(筛选方法)
分离步骤中最容易受挫折和最耗时间的阶段。
选择方法取决于筛选的最终目的。 菌落的选择有三种方法:
显微镜观察分离 铺菌法
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
筛选模型:试验菌 筛选方法: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筛选
铺菌法 复印平板法
抗药性筛选
筛选模型:氨苄青霉素和β -内酰胺酶产生菌(克雷白氏菌)协同
I
II
无试样时(不含棒酸时),I对II菌作用不大 有试样时(含棒酸时),I对II菌恢复药效,棒酸抑制
水解酶
(1)抗生素产生菌筛选 在含有敏感菌的平板上鉴定抗生作用。也可在液体培
药理活性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
药理活性化合物是指能抑制人类代谢中某一个关键酶
的微生物产物即酶抑制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筛选模型:目标酶
1. 微生物来源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 (李靓,2007)
2. Biochemical study of a new {beta}-lactamase inhibitorresistant enzyme (SHV-84) produced by a clinical Escherichia coli strain.(Manageiro V, 2010) 3. α-糖昔酶抑制剂 SH-9766产生菌的筛选和鉴别 (孙敏,2005) 4. 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谢洁,2006)
样品采集
→样品的预处理→目的菌富集培养
→菌种初筛→菌种复筛→菌种发酵性能鉴定 →菌种保藏。
3.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调查研究(查阅资料) 试验方案设计 样品采集(所需微生物?) 样品预处理(目的微生物) 菌种分离
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
菌种纯化 复筛
初 筛
菌种纯化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生产性能测试
从各种育种方法处理的微生物材料中分离筛选适于工
业目的的优良菌株 ;
从已知菌种和大自然中分离新菌株 寻找新的发酵产品的产生菌; 寻找老产品的新的优良菌株。 从保藏机构获取菌种进行分离筛选有两个好处: 经济性 指导性
设计筛选方案时必须考虑两个要点
选择性
灵敏度
3.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加几丁质或碳酸钙、提高pH
(3)诱饵技术 将固体基质加到待检的土壤或水中,待其菌落长成 后再铺平板。 如:花粉、蛇皮、人的头发、涂石蜡的棒 ①、广泛使用石蜡棒技术来分离诺卡氏菌; ②、从土壤中分离耐酸放线菌。
③、有人用花粉诱饵从土壤中分离出13株小瓶菌, 其中有些是新种或亚种。
分离方法的选择
根据目的菌有无选择性特征来选择分离方法
1. 筛选的两种指导思想
先分离纯化,再结合工艺要求进行筛选。
分离纯化同时富于筛选条件,一步得出所需菌株。
结果有两种可能:
获得适于工业发酵菌株 只获得选育所需的出发菌株
2. 分离筛选工作在实际中应用的几个方面
从被污染的生产及科研用菌中分离目的菌;
生产中长期使用的菌种的定期分离筛选 ;
复印平板法
显微镜观察分离
不易区分同一属的不同种。
铺菌法
会使所需菌落污染,并且只能每平板一种试 验菌
复印平板法 对不生长孢子的链霉菌则不能使用,也不适 用于游动细菌的筛选。
放线菌常用筛选方法:
铺菌法
于平板上铺一层试验菌,观察抑菌圈大小, 可测定抗生素生产能力。
缺点:所需要的菌落易污染,且只能在每
3、利用同一生态环境内的不同环境条件分离出更多种类 的菌株。 例如:酸性土壤圈的放线菌类群与其紧接下层的 中性圈的放线菌类群有很大不同。
4、自然环境的菌群可因人类的活动而改变。
例如:于土壤中加入去莠津会导致放线菌菌群数 量的增加。如诺卡氏菌属能生长在 Carboxanilide 杀真菌剂 中。 5、更新的生态环境仍有待开发。 例如,从Componia的根瘤中分离出一株放线菌; 从白蚁肠子里分离出一株类似放线菌的细菌。
一、
生物物质产生菌的筛选
(一) 微生物是生物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是发酵工业的关键。
获得微生物和新产物,关键是:
①、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源; ②、建立科学的筛选方案(检测系统)。 要求:选择性强、灵敏度高。
合适的微生物源
微生物是各种活性产物的源泉,资源丰富。 医药50%的化合物与天然产物有关。 微生物菌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所需菌种的分离取决于分离培养基的养分、 pH值和加入的选择性抑制剂。
一般凭经验而不是绝对的选择。
1、选择合适分离培养基
广泛应用的选择培养基。
①、几丁质培养基: 分离土壤和水中放线菌。 但测试过的 500 株链霉菌和其他放线菌中,只有 25%的菌种具有强的水解几丁质的能力。 许多放线菌生长在能利用几丁质的可作为放线菌 碳与氮源的“食腐菌”上,而其本身却不利用几丁质。
A
μ
B
S0
基质浓度对A、B两种菌的比生长速率(μ)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当S<S0时,富集什么菌株? 当S>S0时,富集什么菌株?
连续富集培养技术分离菌株的优点
分离的菌株特别适合连续发酵生产过程 有利于分离具有某种工业生产特性的菌株 可以筛选出能共生的稳定混合培养物
B. 固体培养技术
常用于分离某些酶产生菌
乳酸杆菌
枯草杆菌
丙酮丁醇梭菌
大肠杆菌 谷氨酸棒状杆菌
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酵母菌
酿酒酵母
假丝酵母属
产朊假丝酵母
解脂假丝酵母
热带假丝酵母
毕赤酵母属、汉逊酵母属
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霉菌
曲霉属
米曲霉
黑曲霉
青霉属
青霉菌:点青霉、产黄青霉 桔青霉
根霉属
德氏根霉 米根霉、小麦曲根霉
生长因子产生菌的筛选
筛选模型:营养缺陷型试验菌
6.7~7.5之间。
分离嗜酸放线菌,宜 pH 4.5~5.0。
有人从碱性的加拿大土壤中分离出嗜碱链霉菌,不能
在<pH6.1~6.8下生长。估计嗜碱性放线菌也可能存在于其
他碱性环境中。
3、加入选择性抑制剂
筛选放线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生素,但不能用抗细
菌抗生素,因放线菌对它敏感。 如分离种类较广的放线菌,在分离培养基中加抗细菌 抗生素时会使得放线菌及其细菌的数量同时减少,但如果 分离的种类不那么广,可加入放线菌能耐受的抗生素,如
一、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及要求
(一)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指是指那些 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显微 镜的帮助才能看清 它们外形的一群微 小生物。
1、种类多,分布广 2、高面积-体积比,代谢能力强
3、生长迅速,繁殖快
4、适应性强,容易培养
5、易变异
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细菌
醋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弱氧化醋杆菌
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土壤微生物的分布 采土深度
土壤植被情况
采样季节
土壤的酸碱度
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
菌种来源选择标准:
1、土壤来源广泛:天然材料(土壤等)来源越广泛,含有
目的菌的可能性越大,获得新菌种的可能性越高; 2、在已适应相当苛刻环境压力的微生物类群中寻找新菌种。 例:从被污染的实验室培养基中分离出嗜盐菌,从盐场分 离出嗜盐链霉菌。
养基中,检测抗菌活性。
采用联合试验菌。 举例:枯草杆菌和绿色产色链霉菌可以分离出对枯 草杆菌抗菌活性低、对绿色产色链霉菌活性高的新抗生素。 黄色霉素族的抗生素便是用这类方法找到的。
试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代表微生物类型 革兰氏阳性球菌
枯草杆菌 大肠杆菌 分枝杆菌 白色念珠菌 青霉菌
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 结核杆菌 酵母状真菌 丝状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