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公差与配合

合集下载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
工作量规小结
工作量规的尺 寸及作用
工作量规的公 差带
工作量规的工 作尺寸计算
被检工件的合 格条件
通规、止规的理想尺寸分别为MMS 和LMS。它们 分别控制被检工件的作用尺寸和实际尺寸 为了防止误收,量规的公差带必须由工件的尺寸 表公差带内缩,见图3-19
见例3-3
被检工件应能被通规通过,止规不通过
• 实际生产中,为使用方便和提高工效,国标规定:在不影响 配合性质的前提下,通规长度可小于配合长度;对大尺寸工 件,可用非全形塞规和卡规代替全形通规;止规可用面接触 代替点接触,小孔时可制成全形塞规。
• 2、量规型式选择如图所示 • 3、量规极限尺寸的计算
• 4、技术要求:
• 形位误差为制造公差的1/2,当制造公差不大于0.002mm时, 取0.001mm;材料取硬质材料,硬度为58~65HRC
器具,使之满足测量要求。2)按被测工件的公 差来选择计量器具。一般所选计量器具的极限误 差占被测工件的1/10~1/3,低精度工件采用1/10, 高精度工件采用1/3~1/2。极限误差越小,测量 精度越高,但费用越高,为确定合理的极限误差 国家制定了统一标准。
表3-4计量器具的极限误差
计量器具 名称
Z——通规制造公差带中心至被测工件MMS之间的距 离,其允许磨损量以工件的MMS 为极限。 量规公差带中: 大小要素——T ;位置要素——Z。其值见P69 表3-9
• ② 磨损公差——规定有一个合理的寿命。仅通规有。从制 造公差带到最大实体尺寸之间,即磨损极限为MMS
验收量规、校对量规的公差带
• 2、验收量规的公差带
分度 所用量块
尺寸范围 mm

1~
mm 检定 精度 10
等别 级别

常用公差和配合

常用公差和配合

3.圆度
图3-11 平面度及其公差带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 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 内的圆形轮廓要求,如图3-12所示。
图3-12 圆度及其公差带
4. 圆柱度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 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 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本章要点
1. 与尺寸、公差有关的术语及定义。 2. 配合与基准制。 3.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特征代号及标注。 4. 形位公差项目、符号及标注。
3.1 尺寸公差与配合
3.1.1 与尺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1.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是指设计给定的尺寸。它是根据零件的结构、 强度、刚度和工艺性等要求,通过计算、试验或按类比 法确定的。基本尺寸的代号:孔用D表示,轴用d表示。
xcdnpx dgxcdn dgxcpx xcwxpx xunchi-px 0759mz
第3章 lczx188 shbeking hd8go hd88go oemgc 189288 hzp580
yjoem oemdg xcdnpx oemdg zhongtezc yanjigz 189288 oemgc yanjigz yjoem hfoem 189286
当极限尺寸大于、小于或等于基本尺寸时,极限偏差分 别为正、负或零值,所以偏差可以为正、负或零值。
图3-1 尺寸、公差与偏差的示意图
1. 尺寸公差
零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加工或测量等因素的影响,完 工后的实际尺寸总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保证零件的互换 性,必须将零件的实际尺寸控制在允许变动的范围内, 这个允许的尺寸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所以尺寸公差是 指在切削加工中零件尺寸允许的变动量,用T表示。尺 寸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等于 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所以公差总是为正值。在基本尺 寸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公差愈小,则尺寸精度愈高。孔 公差用Th表示,轴公差用Ts表示。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以下是常用的尺寸公差与配合表:1. H 系列公差与配合表:- H6:工件公差为±0.009mm,配合公差为0~0.025mm。

- H7:工件公差为±0.018mm,配合公差为0~0.050mm。

- H8:工件公差为±0.030mm,配合公差为0~0.080mm。

- H9:工件公差为±0.050mm,配合公差为0~0.120mm。

- H10:工件公差为±0.080mm,配合公差为0~0.180mm。

2. JS 系列公差与配合表:- JS6:工件公差为±0.012mm,配合公差为-0.006mm~0.020mm。

- JS7:工件公差为±0.020mm,配合公差为-0.009mm~0.030mm。

- JS8:工件公差为±0.028mm,配合公差为-0.012mm~0.040mm。

- JS9:工件公差为±0.040mm,配合公差为-0.016mm~0.050mm。

- JS10:工件公差为±0.060mm,配合公差为-0.022mm~0.070mm。

3. P 系列公差与配合表:- P6:工件公差为±0.005mm,配合公差为-0.006mm~0mm。

- P7:工件公差为±0.010mm,配合公差为-0.010mm~0mm。

- P8:工件公差为±0.018mm,配合公差为-0.012mm~0mm。

- P9:工件公差为±0.030mm,配合公差为-0.015mm~0mm。

- P10:工件公差为±0.048mm,配合公差为-0.018mm~0mm。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尺寸公差与配合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标准或特殊公差。

配合的选择及常用配合的尺寸公差

配合的选择及常用配合的尺寸公差

d9
一20 一45 一30 一60 一40 一76 一50 一93
e7
一14 一24 一20 一32 一25 一40 一32 一50
e8
一14 一28 一20 一38 一25 一47 一32 一59
e9
一14 一39 一20 一50 一25 一61 一32 一75
f6
一6 一12 一10 一18 一13 一22 一16 一27
[技术参数]
配合选择的基础/尺寸公差及配合
JIS使用方法系列 节选自制图手册(精度篇) 节选自JIS B 0401(1998)
H9 c9 适 用 部 位 功 能 上 的 分 类 功能上需要较大间隙的部位 膨胀。位置误差大。 嵌入长度长。 适 用 例
H6 缓 转 合 可 相 对 移 动 零 件 轻 间 转 隙 合 配 合 转 f6 合 精 转 台 滑 h5 合 压 过 入 渡 配 打 不 合 入 能 相 对 移 动 的 零 件 过 盈 强 压 配 入 合 · 烧 嵌 · 冷 嵌 轻 压 入 压 入 m5 h5 h6 js5 g5
h7
0 一10 0 一12 0 一15 0 一18
h8
0 一14 0 一18 0 一22 0 一27
h9
0 一25 0 一30 0 一36 0 一43
js6
Ú3 Ú4 Ú4.5
js7
Ú5 Ú6 Ú7.5
k5
+4 0 +6 +1 +7 +1 +9 +1
k6
+6 0 +9 +1 +10 +1 +12 +1
节选自JIS B 0401(1999)
常用配合中轴的尺寸容许公差
基准尺寸 的分类 (mm) 大于 至
一 3 6 10 14 18 24 30 40 50 65 3

常用公差及配合

常用公差及配合

常用公差及配合一.极限与配合二.形状和位置公差三.零件公差的设置四.尺寸链一. 极限与配合.1.术语与定义1.1偏差1.1.1 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根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1.1.2 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根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1.3 极限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a.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根本尺寸所得代数差;b.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根本尺寸所得代数差.1.1.4 根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图一)1.2 公差1.2.1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之差.公差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1.2.2 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IT〞为〞国际公差〞的符号.1.2.3 标准公差等级---极限与配合制中,同一公差等级对所有根本尺寸的一组公差被认为具有同等准确程度,例: IT 71.2.4公差带---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由公差大小和其相对零线的位置来确定.1.3 配合1.3.1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a. 最小间隙---在间隙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间隙---在间隙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1.3.2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a. 最小过盈---在过盈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过盈---在过盈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1.3.3 配合---根本尺寸一样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a. 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b.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c.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1.4 极限尺寸判断原那么1.4.1 最大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大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多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1.4.2 最小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小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少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图二)( 图三 )( 图四 )( 图五 )2.根本规定 2.1 表示2.1.1 公差带的表示---公差带用根本偏差的字母和公差等级的数字表示.例如:H7 ,h8.2.1.2 注公差尺寸的表示:注公差的尺寸用根本尺寸后跟所要求的公差带或(和)对应的偏差值表示. 例如: ψ35 H7 35+0.25ψ35 h8 45-0.152.1.3 配合的表示---配合用一样的根本尺寸后跟孔,轴公差带表示.孔或轴用分数形式表示ψ35 H7/g6. 2.2 注公差尺寸的解释.2.2.1 公差标准按GB/T4249的工件.a. 线性尺寸公差---线性尺寸公差仅控制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两点法测量),不控制要素本身的形状误差(如圆柱要素的圆度和轴线直线度误差或平行平面要素的平面度误差).尺寸公差也不能控制单一要素的几何相关要素.b. 包容要求---结合零件具有配合功能的单一要素,不管是圆柱外表还是两平行外表,图样上应在其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之后加注符号〞○E 〞,0 0这说明尺寸和形状彼此相关,并且不能超越以工件最大实体尺寸形成的理想包容面.2.2.2 公差际注不按GB/T 4249的工件.a.对孔---与实际孔外表内接的最XX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小于孔的最大实体极限,孔上任何位置的最大直径应不超出孔的最小实体极限;b.对轴---与实际轴外表外接的最小理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大于轴的最大实体极限,轴上任何位置的最小直径应不小于轴的最小实体极限.即如果工件处处位于最大实体极限,那么该工件将具有理想的圆和直线,即理想圆柱.除另有规定外,在上述要求的条件下,理想圆柱误差可到达给定的直径公差的全值.3 标准公差与根本偏差.3.1 标准公差值与根本尺寸是按根本尺寸段计算的,为减少公差数目,统一标准公差值进展了尺寸分段.对于每一个尺寸段中不同的根本尺寸,同一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值都相等.3.2 标准公差国标上规定根本尺寸到500mm内规定共20个标准公差等级.根本尺寸大于500~3150内规定共18个标准公差等级.3.3 根本偏差轴的根本偏差和孔的根本偏差.轴的根本偏差---一般是最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4.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4.1 规定和标准化公差带和配合,可优化力量品种及规格.4.2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系指在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保证的公差,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尺寸后不注出极限偏差.二, 形状及位置公差.2.1.1 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2.1.2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单一要素---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即一个点,一个圆柱面,一个平面,轴线和中心平面等.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中心要素---与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如轴线,中心线,中心平面和中心点等.2.2 形位公差2.2.1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有基准要求的轮廓度除外)形状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形状误差小于形状公差值,那么零件的形状合格.2.2.2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位置误差小于位置公差值,那么零件的位置合格.2.2.3 零形位公差---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或最小实体要求时,其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2.2.4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2.2.5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2.2.6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3. 公差带定义 3.1 形状公差给定平面直线度 给定方向任意方向平面度圆度圆柱度无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3.1.1 直线度3.1.1.1 给定平面的直线度( 图六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1)的两行直线之间的区域輪廓度形狀公差( 图七)被测外表的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且距离为公差值为0.1的两平行直线内.3.1.1.2 给定方向的直线度( 图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九)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的两平行平面之内3.1.1.3 任意方向的直线度( 图十)在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十一)Ø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的圆柱面内.3.1.2 平面度( 图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十三)上外表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外表上任意100×100的X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3.1.3 圆度( 图十四)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图十五)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圆之间.3.1.4圆柱度( 图十六)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十七)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的两同轴的圆柱面之间.3.1.5 轮廓度( 图十八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的轮廓上,注:当被测轮廓线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线系指相对于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想轮廓线.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属位置公差.( 图十九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4,且圆心在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在线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 3.2 位置公差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 一个方面线对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面 线对面任意方面面对线面对面 线对线 一个方向輪廓公差 平行度 定向公差 垂直度线对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面对线任意方向 面对面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点的同心度 轴线的同轴度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给定平面任意方向 一个方向线的位置度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任意方向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复合位置度径向跳动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斜向(给定角度的)圆跳动 径向全跳动 端向全跳动3.2.1 平行度3.2.1.1 ○a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一个方向) 位 置 公 差( 图二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一)Ø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在垂直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b线对线平行度公差(相互垂直两个方向)( 图二十二)公差带是两对相互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图二十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2和0.1的在给定的互相垂直方向上,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c任意方向( 图二十四)在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直线(或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二十五)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位置,平行度的标准是不同的.3.2.1.2 线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二十六)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七)孔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3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 图二十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九)被测外表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4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三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一)被测外表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注意:基准○A的标准及位置.3.2.2 垂直度3.2.2.1 线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三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与基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2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a一个方向.( 图三十四)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五)Ød 的轴线必须在给定的投影方向上,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b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图三十六)公差带是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t 1和t 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七)Ød轴线必须位于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1和0.2的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c任意方向( 图三十八)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三十九)Ød 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的位置及标准.3.2.2.3 面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四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十一)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4 面对面垂直度公差( 图四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十三)外表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3 同轴度3.2.3.1 点的同心度公差( 图四十四)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Øt,且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的区域.( 图四十五)Ød的圆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2,且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3.2.3.2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图四十六)公差带是公差值Ø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基準軸線( 图四十七)Ø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与基线同轴的圆柱面内.3.2.4 对称度( 图四十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t,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区域.( 图四十九)图示Ø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相对公共基准中心平面A-B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5 圆跳动公差3.2.5.1 径向圆跳动.( 图五十)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在线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一)Ø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3.2.5.2 端面圆跳动公差( 图五十二)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三)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3.2.6 全跳动3.2.6.1 径向全跳动公差( 图五十四)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五)Ød外表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计作平行于基准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在Ød整个外表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0.2.3.2.6.2 端面全跳动( 图五十六)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七)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计作垂直于基准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此时,在整个端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0.05.4.形位公差的标注4.1 形位公差标注的原那么4.1.1 对形位公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中按规定标注,以下情况时图样上可不标注形位公差.a. 由尺寸公差直接控制的工程,如公差值允许在尺寸公差值X围内时可不标注,例如圆度公差;b. 一般设备所能控制的形位误差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在图样上可不标注,由未注形位公差控制;c. 对于标准件,其形位公差已有相应标准时,只需注出相应的标准代号.4.1.2 图样中形位公差一般采用框格代号标准,在以下无法采用框格代号标注的情况时,才允许在图样中用文字说明.a. 由于要求特殊,为现有形位公差所不能概括时;b. 采用框格代号确实复杂,还不如用文字说明时.c. 在用文字表达的技术文件中,在说明形位公差的要求时,可采用文字说明,但要求内容完整,用词严谨.4.1.3 图样中给定的形位公差,仅表达对要素完工时的要求,应根据零件功能来确定.一般不限制工艺和检测方法.如需指定制造或检测方法,那么应另加说明.4.2 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4.2.1 基准符号由基准字母,圆圈,短粗线和联机组成.圆圈内填写大写拉丁字母,,为了防止误解,不得要用E,I,J,M,O,P,L,R,F.字母高度应与图样中字体一样.( 图五十八)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中的方向如何,圆圈内的字母都应水平书写.4.2.2 基准部位必须画出基准符号,并在公差框格中注出基准字母,由两个或以上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基准字母按公差框格不能直接与基准相连.( 图五十九)4.2.3 基准目标的指引线必要时允许曲折一次.( 图六十)4.3 被测要素的标准方法4.3.1 当被测要素为轮廓线或外表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共引出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图六十一)注:指引线的箭头不得与尺寸线对齐,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4.3.2 当被测要素为实际外表时,指引线的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在线,该点指在实际外表上.( 图六十二)注:不可漏标圆点.4.3.3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球心或中心平面时,指引一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注: a.当箭头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b.假设中心要素尺寸线于图样中其它处出现过,那么指示箭头可与该要素的空白尺寸线对齐.( 图六十三)c.指引线的箭头不能直接指向中心线;( 图六十四)d.当被测要素为圆锥体的轴线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圆锥体的直径尺寸线(大端或小端)对齐;e.如直径尺寸不能明显地区别是圆锥体与圆柱体时,那么应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的尺寸线.并将指引线的箭头与该空白的尺寸线对齐;( 图六十五)f.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那么指引线的箭头应对着角度尺寸线画出.( 图六十六)4.4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4.4.1 当基准要素为轮廓线或外表时,基准符号应置于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图六十七)( 图六十八)a. 对于轮廓要素,基准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b. 基准符号的短线不能直接与公差框格相连.4.4.2 基准符号可置于用圆点指向实际外表的参考在线.( 图六十九)注:不可漏标圆点.4.4.3 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的要素确定的点时,基准符号的联机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 图七十一)注: a.当基准符号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b.基准符号不能直接标在中心线.4.4.4 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在公差框格的第三格内填写与基准字母一样的两字母,字母之间用短横线隔开.( 图七十二)注: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一独立基准号,都称为公共基准,例如公共轴线,公共平面,公共对称平面等.4.4.5 当基准采用三基准体系中两个或三个基准平面时,应在公差框格中自第三格开场,按基准的优先序从左到右每格内顺序写相应的基准字母.( 图七十三)注: a.第一基准---最大或最主要的外表(定位时应有三点接触)b. 第二基准---次大或次要外表(定位时应有二点接触).4.4.6 当基准要素为中心孔时,基准符号可标注在中心孔引出线的下方.( 图七十四)注:当中心孔用代号标注时,那么基准符号与中心孔代号一起标注.当中心孔用局部放大图直接绘出时,那么基准符号标注在角度尺寸在线.( 图七十五)4.4.7 当基准要素为圆锥体轴线时,基准符号的联机与圆锥体端(或小端)直径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六)注○1如直径尺寸不能明显地区别圆锥与圆柱体时,那么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尺寸线,并将基准符号与该空白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七)○2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那么基准符号应对着该角度尺寸线画出;( 图七十八)○3基准符号的联机必须与基准要素垂直.三.零件公差的设置.1.标准零件:弹簧,齿轮,轴承.螺丝等.2.胶件零件( 参考附页一TTA标准)3.橡胶零件( 参考附页二TTA标准)4.五金零件( 参考附页三TTA标准)四.尺寸链.1.尺寸链的根本术语○1尺寸链---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2环---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3封闭环---尺寸链中在加工过程或装配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一环;○4组成环---在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a增环---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由于该环的变动而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b减环---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由于该环的变动而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c补偿环---在尺寸链中预先选定的某一组成环,可以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到达规定要求,该组成环称为补偿环;○5传递系数---表示各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大小的系数,传递系数值等于组成环在封闭环上引起的变动量对该组成环本身动量之比. 2.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2.1 尺寸,公差和计算参数.2.2.1 封闭环根本尺寸L0= Σεi L i( 下角标〞o 〞表示封闭环;〞i 〞表示组成环及其序号 ) 2.2.2 封闭环中间偏差.△0= Σεi (△i +e i )当ei=0时, △0= Σεi △Imi=1m i=1 Ti 2 mi=12.2.3 封闭环极限偏差ES o = △o + 1/2T oEI o= △o + 1/2T o2..2.4 封闭环极限尺寸L omax= L0 + ES0L omix= L0 + EI02.2.5 组成环极限偏差ES i= △I + 1/2T iEI i= △I + 1/2T i2.2.6 组成环极限尺寸L imax= L+ ES iL imin=L i + EIi2.2.7 封闭环公差2.2.7.1 极值公差在给定各组成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封闭环公差T oL,共公差值最大. 2.2.7.2 统计公差当K0=K i=1时,得平方公差.在给定各组成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封闭平方公差T OQ,其公差值最小, 使K0=1,K i=K时,得当量公差.它是统计公差T os的近似值T OC>T OS>T OQ2.2.8 组成环平均公差2.2.8.1 极值公差对于直线尺寸链|εi | =1,那么在给定封闭环公差的情况下,按上计算的组成环平均公差T avL,其公差值最小.2.2.8.2 统计公差当K0=K1=1时,得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直线尺寸链|εi | =1,那么在给定封闭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T AVQ,其公差值最大.使K0=1,K i=K时,得组成环平均当量公差.直线尺寸链|εi | =1那么它是统计公差T avs的近似值T avc<T avs<T avQ2.3 尺寸举例(图 七 十 九 )2.3.1 根本尺寸计算L 0=L 3-(L 1+L 2+L 4+L 5)=43-(30+5+3+5)=02.3.2 公差计算(mm 单位): 封闭环(L 0)极限偏差ES 0=0.35, EI 0=0.10封闭环中间偏差 △0=1/2(0.35+0.10)=0.225封闭环公差 T 0=0.35-0.10=0.25组成环尺寸L 1=30,L 2=5,L 4=3,L 5=5各组成环传递系数ε1=ε2=ε4=ε5=-1ε3=1( 直线环传递系数为 |±1| 增环+1,减环为-1)组成环L 4是标准环L4=3 2.3.2.1 完全互换法1/. 各组成环平均极值公差为T avL =T 0/m=0.25/5=0.05 注: |εi | =1,直线尺寸链.,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等级.3/. 按各组成环根本尺寸大小与零件工艺性好坏,以平均公差数值为根底,各组成环公差分别为T 1=T 3=0.06 T 2=T 5=0.044/. 求各组成环极限偏差:将组成环L 3作为调整尺寸,其余组成环属于外尺寸时按h,内尺寸时按H,决定其极限偏差分别为L 1=305/. 各组成环相应中间偏差为△1=-0.03 △2=-0.02 △4=-0.025 △5=-0.020 -0.056/. 计算组成环L3的尺寸有中间偏差:组成环尺寸:L0=L3-(L1+L2+L4+L5)注:传递系数增环为+1,减环为-1=43-(30+5+3+5)=0组成环中间偏差△0=△3+(△1+△2+△4+△5)注:传递系数增环为+1,减环为-10.225=△3-(△1+△2+△4+△5)0.225=△3-(-0.03-0.02-0.025-0.02)△3=0.137/. 计算组成环L3的极限偏差ES3=△3+1/2T3=0.13+1/2×0.06=0.16EI3=△3-1/2T3=0.13-1/2×0.06=0.018/. L3组成环为432.4 尺寸链其它解析方法2.4.1 大数互换法,修配法及调整法2.4.2 按照完全互换法算得的结果,各组成环公差最小,但能保证产品100%合格. 按照大数互换法算得的结果,各组成环公差较大,能够保证99.73%的产品合格(统计学).修配法与调整法算得的结果,组成环公差最大,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

常用配合公差选择

常用配合公差选择
组装、拆分时需要铁锤和手压设备的配合(为了防止零件 相互间的回转需要固定的键)。高精度的定位。
可以不损伤零件 进行拆分和组装

光靠配合的结合 力无法传导力。
把手法兰之间的配合
齿轮泵轴和外罩的固定, 铰孔螺帽
铰孔螺栓, 定位销
组装、拆分需要相当力的配合。高精度的固定安装 (大转距的传动需要固定键)
组装、拆分需要大的力气(大扭矩需要键等工具。但非铁 部件之间的压入为轻压入)。
f7 f7/f8
有适当的间隙可以活动的配合(高质量的配合)。 滑脂、油润滑的一般常温轴承部位。
一般的配合部位。(经常拆开)
一般的轴和呈向槽升降机销 导向销
g6
轻负荷精密机械的连续旋转部位。间隙小可以活动配合。 精密的从动部位。
要求基本上没有松动的精密运行的部位
键和键槽
h6
h7/h8
h9
使用润滑剂可以用手活动的配合。特别精密的从动部位。 不重要的静止部位。
配合的结合力可 以传导相当大的
力量
轴承衬套的配合固定 把手法兰和轴固定 定位销
驱动齿轮轮圈和突起的固定 轴承衬套的配合固定
d9 d9 可以有较大的间隙,或需要间隙的部分
功能上的分类
功能上需要较大的间隙的部位 想降低成本
适用事例 活塞圈和圈沟紧固销的配合
排气阀阀箱和从动部位
e7
e8
e9
可以有稍大的间隙或者需要间隙的活动部位。稍大的间 隙,润滑好的轴承部位。高温、高速、高负荷的轴承部位
一搬的旋转或从动部位(要求润滑较好)
一般从动部位 卸料螺栓
精密的齿轮装置的齿轮配合 定位销
压 入
h5/h6
js6


配 合

2.2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2.2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10
2.2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标准公差 (表2-4)
标 准 公 差 数 值 表
11
2.2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2 基本偏差系列
1) 基本偏差(基本偏均指靠近零线的偏差,与公差等级无关)及其
代号 标准对轴和孔各规定了28个公差带位置,分别由28个基本偏 差表示。 基本偏差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小写代表轴,大写代表孔。 在26个字母中去掉5个容易混淆的字母I(i)、L(l)、O(o)、 Q(q)、W(w),增加7个双写字母CD(cd)、EF(ef)、FG(fg) 、JS(js)、ZA(za)、ZB(zb)、ZC(zc),作为基本偏差代号, 共有28个代号。
下偏差 EI/µm
上偏差 ES/µm
基本偏差
JS

A B C CD D E EF F FG G H
J
K
M
N
本 基本尺寸 偏 /mm




差 大于 至
所有公差等级
6 7 8 ≤8 >8 ≤8 >8 ≤8 >8
数 值 ( 孔
3 +270 +140 +60 +34 +20 +14 +10 +6 +4 +2 0 上 +2 +4 +6 0 0 -2 -2 -4 -4 3 6 +270 +140 +70 +46 +30 +20 +14 +10 +6 +4 0 偏 +5 +6 +10-1+Δ -4+Δ -4 -8 +Δ 0 6 10 +280 +150 +80 +56 +40 +25 +18 +13 +8 +5 0 差 +5 +8 +12-1+Δ -6+Δ -6 -10+Δ 0

公差与配合标准

公差与配合标准

公差与配合标准
1.基本偏差系列及配合种类
.2.标准公差值及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
标准公差值(基本尺寸大于6至500mm)
孔的极限差值(基本尺寸由大于10至315mm)μm
形位公差符号
圆度和圆柱度公差
主参数d (D)图例
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
主参数L 图例
表面粗糙度R a 值的应用范围
注:1. 粗糙度代号I为第一种过渡方式。

它是取新国标中相应最靠近的下一档的第1
的最大允许值取6.3。

因此,在不影响系列值,如原光洁度(旧国标)为▽5,R
a
原表面粗糙要求的情况下,取该值有利于加工。

2. 粗糙度代号Ⅱ为第2种过渡方式。

它是取新国标中相应最靠近的上一档的第1
系列值,如原光洁度为▽5,R
的最大允许值取3.2。

因此,取该值提高了原表面
a
粗糙度的要求和加工的成本。

常用尺寸轴孔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常用尺寸轴孔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 轴的基本偏差具体选,尽量选用优先配合。
过盈配合的选用
对于利用过盈来保证固定或传递载荷的孔、 轴配合,应选用过盈配合。 ✓ 不传递载荷而只以作为定位用的过盈配合,可以选用
由基本偏差r、s(或R、S)组成的配合。
✓ 连接件如销、键等传递载荷的配合,可以选用小过盈
的基本偏差p、r(或P、R)组成的配合,以增加联结的 可靠性。
加工工艺的角度来看,对应用最广泛的中小直径尺寸的 孔,通常采用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等)加 工和定尺寸量具(如塞规、心轴等)检验。而一种规格 的定尺寸刀具和量具,只能满足一种孔公差带的需要。 对于轴的加工和检验,一种通用的外尺寸量具,也能方 便地对多种轴的公差带进行检验。由此可见:对于中小 尺寸的配合,应尽量采用基孔制配合。
孔轴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常用尺寸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孔、轴配合的精度设计
• 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实际上就是圆柱结合的公差
与配合的选用,它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中至关重要 的一环,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是否恰当,对机械的 使用性能和制造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圆柱结合 的精度设计包括:
✓配合制的选用 ✓公差等级的选用 ✓配合的选用
公差等级的应用
配合IT5至IT13
(1)应遵循工艺等价的原则,即相互结合的零件,其加 工的难易程度应基本相当。根据这一原则,对于基本 尺寸≤500mm的,当公差等级在IT8以上时,标准推 荐 孔 比 轴 低 一 级 , 如 : H8/m7,K7/h6; 当 公 差 等 级在IT8以下时,标准推荐孔与轴同级,如:H9/h9, D9/h9,IT8属于临界值,IT8级的孔可与同级的轴 配 合 , 也 可 以 与 高 一 级 的 轴 配 合 , 如 : H8/f8, H8/k7。对于基本尺寸>500mm的,一般采用孔、 轴同级配合。

常用公差与配合

常用公差与配合

常用配合及其它
1、轴承与轴的配合 k6(gc)▽7=Ra1.6
2、轴承与轴承壳的配合 (D)JS7、 H7▽7=Ra1.6
3、定位配合,如支口与突沿的配合
H8/h7(D3/d3)▽5=Ra 6.3
4、联轴器、齿轮等与轴的配合
H7/k6、H7/r6(D/gc)▽7=Ra1.6
5、滑动轴承与轴的配合 H8/f7(D/dc)▽7=Ra1.6
6、大跨度、多支点轴承与长轴的配合
H9/d9(D4/dc4)▽7=Ra1.6
7、轴承盖与座体的配合 H7/d11▽5=Ra 6.3
8、永久性装配的配合(例如加套、加箍) H7/s6▽7=Ra1.6
9、定位套与轴的配合 D11/k6.H9/k6▽7=Ra1.6
10、键与键槽的配合:轴---N9/h9;孔—JS9/h9▽7=Ra1.6
11、表面光洁度是表面粗糙度的对应关系: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12、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665021.0002.0++∅k 6730f H ∅6
65k ∅。

常用公差与配合

常用公差与配合

常用配合及其它
1、轴承与轴的配合 k6(gc)▽7=Ra1.6
2、轴承与轴承壳的配合 (D)JS7、 H7▽7=Ra1.6
3、定位配合,如支口与突沿的配合
H8/h7(D3/d3)▽5=Ra 6.3
4、联轴器、齿轮等与轴的配合
H7/k6、H7/r6(D/gc)▽7=Ra1.6
5、滑动轴承与轴的配合 H8/f7(D/dc)▽7=Ra1.6
6、大跨度、多支点轴承与长轴的配合
H9/d9(D4/dc4)▽7=Ra1.6
7、轴承盖与座体的配合 H7/d11▽5=Ra 6.3
8、永久性装配的配合(例如加套、加箍) H7/s6▽7=Ra1.6
9、定位套与轴的配合 D11/k6.H9/k6▽7=Ra1.6
10、键与键槽的配合:轴---N9/h9;孔—JS9/h9▽7=Ra1.6
11、表面光洁度是表面粗糙度的对应关系: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12、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665021.0002.0++∅k 6730f H ∅6
65k ∅。

公差与配合

公差与配合

2基本偏差系列 • ������ 基本偏差:确定零件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 置的极限偏差。它是公差带位置标准化的唯一 指标。除JS和js外,均指靠近零线的偏差。与 公差等级无关。 • ������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表 示孔,小写表示轴。在26个字母中除去易与其 它混淆的I、L、O、Q、W,再加上七个用两 个字母表示的代号(CD、EF、FG、JS、ZA、 ZB、ZC),共有28个代号,即孔和轴各有28 个基本偏差。其中JS和js相对于零线完全对称。 • ������ H为基准孔,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值为零; h为基准轴,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值为零。
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 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 制度。基轴制中的轴为基准轴,其上偏差为 零。
三、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标准公差IT(ISO Tolerance):是国标规定 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它 等于公差等级系数和公差单位的乘积。������ 公差单位i:计算公差的基本单位。与基本尺寸 呈一定的线性关系。i=0.45√D+0.001D������ 公差等级系数a:确定公差等级的参数。������ 根据公差等级不同,国标规定标准公差分为20 个等级,即IT01、IT0、IT1、IT2、…、IT18。 从IT01到IT18,等级依次降低,而相应的标 准公差值依次增大。
• 3.尺寸(size):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 • 4.基本尺寸(basic size):由设计给定的尺寸, 一般要求符合标准的尺寸系列。用D、d表示。 • 5.实际尺寸(actual size):通过测量所得的 尺寸。用Da、da表示。 • 6.极限尺寸(limits of size):允许尺寸变化 的两个界限值。两者中大的称为最大极限尺 寸,小的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孔和轴的最大、 最小极限尺寸分别为Dmax、dmax和Dmin、 dmin表示。

常用公差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 极限偏差

常用公差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 极限偏差

H9/d9 转动灵活,间隙很大的配合,液体摩擦情况尚好。

用于温度变化大,高速或轴颈压力大的转动配合,如一般通用机械中的平键连接,柴油机活塞环与环槽宽度,空压机活塞与压杆,热工仪表中精度较低的孔与轴,滑动轴承及较松的皮带轮等的配合。

H8/f7中等间隙、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

适用于中等转速及中等轴颈压力的一般精度的传动,也可用于易于装配的长轴或多支承的中等精度的定位配合。

如机床中轴向移动的齿轮与轴,木工机械中轴与衬套,蜗轮减速箱轴承端盖与孔,离合器活动爪与轴等的配合H7/g6间隙很小,适用于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不要求自由转动,并且精度高的定位要求的配合,也适用于转动精度高,转速不高,以及转动时有冲击,要求一定的同轴度或紧密性的配合。

如机床的主轴与轴承,机床的传动齿轮与轴,中等精度分度头主轴与轴套,矩形花键的定心直径,可换钻套与钻模板,柱塞燃油泵的轴承壳体与销轴,拖拉机连杆衬套与曲轴,压缩机十字头销轴与连杆衬套的配合。

H7/h6 间隙较小,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定位配合,较好的同轴度,一般多用于常拆卸,或在调整时需要移动或转动的联接处,工作时滑动慢,导向精度高。

例如,机床变速箱的滑移齿轮和轴,离合器和轴、钻床摇臂和立柱,风动工具活塞与缸体,往复运动的精确导向的压缩机连杆孔和十字头,橡胶滚筒密封轴上滚动轴承座和筒体的配合。

H8/h7 配合间隙极小,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适用于较高导向精度,零件之间滑移速度很小的结合,当结合表面较长,形状误差较大,或者在变载荷时,为防止冲击及歪斜,通常可代替H7/h6使用。

如柱塞燃油泵的调节器壳体和定位衬套,立式电机和机座,一般电机和轴承,缝纫机大皮带轮和曲轴的配合。

H7/k6 精密定位配合,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过渡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为41.7~45%,当基本尺寸至3mm时,得到过盈的概率为37.5%,同轴度精度相当高,拆卸方便,用手锤轻打即可装卸,用在冲击负荷不大的地方,如扭矩和冲击较大时,应加辅助件紧固。

公差与配合标准表

公差与配合标准表

公差与配合标准表公差是工程术语,主要指的是在制造工艺程序中,设备制造出的产品有一定的尺寸允差,该尺寸允差在出厂产品中是允许范围。

配合标准可以分为直接配合与间接配合,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没有直接拧紧的装配部位,以及具有强度的零件的接触面的加工工艺设计中。

一、公差:1、定义:公差是根据工艺程序,设计出来的允许尺寸范围,使出厂产品的尺寸有一定的变动范围。

2、类型:公差可以分为圆度公差、位置公差、直线度公差、型面公差、形位公差等,可以根据不同零件、装配结构选择合理的公差,使零件正确地装上。

3、配合:公差之间的配合可以分为直接配合与间接配合,配合关系在把有公差的零部件装配在一起时就可以看出,间接配合的产品要求更高。

二、配合标准:1、直接配合:指在固定或拧紧时,比较准确的接触两个部件,相对运动范围变化得比较大。

2、间接配合:指在装配时,不拧紧结构,而是接触面连接,相对运动范围变化较小,精度明显高得多。

3、常用配合标准:(1)法兰配合:常见的是平行键配合,分为四段、六段、八段等,以及渐开索伙计火花塞等。

(2)垫圈配合:指对较轻的零件,拧紧时就具有固定的作用,以便可靠的将两个零件固定在一起。

(3)衬套式滑动配合:常用于铸件、制品或金属材料外壳的配合,具有长行程及高精度的优点。

三、应用:1、公差与配合标准可以用于检测零件的尺寸偏差及型面形状,可以按照规定的公差和配合标准加工各个零部件,以确保零部件的运动关系。

2、此外,公差与配合标准还可以用于制造具有强度的零件,通过相关标准加工加以限制,能够保证零件的精度和运动范围,避免出现安全的因素。

3、公差与配合标准还可以用于设计复杂的结构,例如汽车、航空发动机等机械结构,需要满足精密度要求,以及避免机构之间的冲突,这就要求合理利用公差与配合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公差及配合一.极限与配合二.形状和位置公差三.零件公差的设置四.尺寸链一. 极限与配合.1.术语与定义1.1偏差1.1.1 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1.1.2 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1.3 极限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a.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b.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1.1.4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图一 )1.2 公差1.2.1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之差.公差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1.2.2 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IT”为”国际公差”的符号.1.2.3 标准公差等级---极限与配合制中,同一公差等级对所有基本尺寸的一组公差被认为具有同等精确程度,例: IT 71.2.4 公差带---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由公差大小和其相对零线的位置来确定.1.3 配合1.3.1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a. 最小间隙---在间隙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间隙---在间隙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1.3.2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a. 最小过盈---在过盈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过盈---在过盈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1.3.3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a. 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b.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c.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1.4 极限尺寸判断原则1.4.1 最大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大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多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1.4.2 最小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小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少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图二 )( 图 三 )( 图 四 )( 图 五 )2.基本规定 2.1 表示2.1.1 公差带的表示---公差带用基本偏差的字母和公差等级的数字表示.例如:H7 ,h8.2.1.2 注公差尺寸的表示:注公差的尺寸用基本尺寸后跟所要求的公差带或(和)对应的偏差值表示. 例如: ψ35 H7 35+0.25 ψ35 h8 45-0.152.1.3 配合的表示---配合用相同的基本尺寸后跟孔,轴公差带表示.孔或轴用分数形式表示ψ35 H7/g6. 2.2 注公差尺寸的解释.2.2.1 公差标准按GB/T4249的工件.a. 线性尺寸公差---线性尺寸公差仅控制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两点法测量),不控制要素本身的形状误差(如圆柱要素的圆度和轴线直线度误差或平行平面要素的平面度误差).尺寸公差也不能控制单一要素的几何相关要素.b. 包容要求---结合零件具有配合功能的单一要素,不论是圆柱表面还是两平行表面,图样上应在其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之后加注符号”○E ”,这0表明尺寸和形状彼此相关,并且不能超越以工件最大实体尺寸形成的理想包容面.2.2.2 公差际注不按GB/T 4249的工件.a.对孔---与实际孔表面内接的最大理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小于孔的最大实体极限,孔上任何位置的最大直径应不超出孔的最小实体极限;b.对轴---与实际轴表面外接的最小理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大于轴的最大实体极限,轴上任何位置的最小直径应不小于轴的最小实体极限.即如果工件处处位于最大实体极限,则该工件将具有理想的圆和直线,即理想圆柱.除另有规定外,在上述要求的条件下,理想圆柱误差可达到给定的直径公差的全值.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3.1 标准公差值与基本尺寸是按基本尺寸段计算的,为减少公差数目,统一标准公差值进行了尺寸分段.对于每一个尺寸段中不同的基本尺寸,同一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值都相等.3.2 标准公差国标上规定基本尺寸到500mm内规定共20个标准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大于500~3150内规定共18个标准公差等级.3.3 基本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和孔的基本偏差.轴的基本偏差---一般是最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4.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4.1 规定和标准化公差带和配合,可优化力量品种及规格.4.2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系指在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保证的公差,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尺寸后不注出极限偏差.二, 形状及位置公差.1.形位公差分类和项目分类项目符号有无基准要求形状形状直线度无平面度无圆度○无圆柱度|○|无形状或位置轮廓线轮廓度有或无面轮廓度○有或无位置定向平行度||有垂直度┴有倾斜度∠有定位位置度有或无同轴(同心)度有对称度有跳动圆跳动有全跳动有2.形位公差的术语与定义.2.1 要素2.1.1 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2.1.2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单一要素---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即一个点,一个圆柱面,一个平面,轴线和中心平面等.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中心要素---与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如轴线,中心线,中心平面和中心点等.2.2 形位公差2.2.1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有基准要求的轮廓度除外)形状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形状误差小于形状公差值,则零件的形状合格.2.2.2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位置误差小于位置公差值,则零件的位置合格.2.2.3 零形位公差---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或最小实体要求时,其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2.2.4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2.2.5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2.2.6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3. 公差带定义 3.1 形状公差 给定平面直线度 给定方向任意方向平面度圆度圆柱度无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3.1.1 直线度3.1.1.1 给定平面的直线度( 图 六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1)的两行直线之间的区域輪廓度形狀公差( 图七 )被测表面的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且距离为公差值为0.1的两平行直线内.3.1.1.2 给定方向的直线度( 图八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九 )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的两平行平面之内3.1.1.3 任意方向的直线度( 图十 )在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十一 )Ø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的圆柱面内.3.1.2 平面度( 图十二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十三 )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3.1.3 圆度( 图十四 )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图十五 )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圆之间.3.1.4圆柱度( 图十六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十七 )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的两同轴的圆柱面之间.3.1.5 轮廓度( 图十八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的轮廓上,注:当被测轮廓线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线系指相对于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想轮廓线.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属位置公差.( 图十九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4,且圆心在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在线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3.2 位置公差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一个方面线对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面线对面任意方面面对线面对面线对线一个方向輪廓公差平行度定向公差垂直度线对面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面对线 任意方向 面对面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点的同心度轴线的同轴度 线对线 线对面面对线 面对面给定平面 任意方向 一个方向线的位置度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任意方向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复合位置度径向跳动 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斜向(给定角度的)圆跳动 径向全跳动 端向全跳动3.2.1 平行度3.2.1.1 ○a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一个方向) 位 置 公 差( 图二十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一 )Ø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在垂直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b线对线平行度公差(相互垂直两个方向)( 图二十二 )公差带是两对相互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三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2和0.1的在给定的互相垂直方向上,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c任意方向( 图二十四 )在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直线(或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二十五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位置,平行度的标准是不同的.3.2.1.2 线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二十六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七 )孔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3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 图二十八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九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4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三十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一)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注意:基准○A的标准及位置.3.2.2 垂直度3.2.2.1 线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三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与基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2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a一个方向.( 图三十四)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五)Ød 的轴线必须在给定的投影方向上,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b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图三十六)公差带是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t 1和t 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七)Ød轴线必须位于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1和0.2的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c任意方向( 图三十八)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三十九)Ød 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的位置及标准.3.2.2.3 面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四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十一)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4 面对面垂直度公差( 图四十二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十三 )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3 同轴度3.2.3.1 点的同心度公差( 图四十四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Øt,且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的区域.( 图四十五 )Ød的圆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2,且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3.2.3.2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图四十六 )公差带是公差值Ø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基準軸線( 图四十七 )Ø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与基线同轴的圆柱面内.3.2.4 对称度( 图四十八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t,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区域.( 图四十九 )图示Ø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相对公共基准中心平面A-B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5 圆跳动公差3.2.5.1 径向圆跳动.( 图五十 )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在线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一 )Ø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3.2.5.2 端面圆跳动公差( 图五十二 )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三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3.2.6 全跳动3.2.6.1 径向全跳动公差( 图五十四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五 )Ød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计作平行于基准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在Ød整个表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0.2.3.2.6.2 端面全跳动( 图五十六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七 )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计作垂直于基准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此时,在整个端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0.05.4.形位公差的标注4.1 形位公差标注的原则4.1.1 对形位公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中按规定标注,下列情况时图样上可不标注形位公差.a. 由尺寸公差直接控制的项目,如公差值允许在尺寸公差值范围内时可不标注,例如圆度公差;b. 一般设备所能控制的形位误差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在图样上可不标注,由未注形位公差控制;c. 对于标准件,其形位公差已有相应标准时,只需注出相应的标准代号.4.1.2 图样中形位公差一般采用框格代号标准,在下列无法采用框格代号标注的情况时,才允许在图样中用文字说明.a. 由于要求特殊,为现有形位公差所不能概括时;b. 采用框格代号确实复杂,还不如用文字说明时.c. 在用文字叙述的技术文件中,在说明形位公差的要求时,可采用文字说明,但要求内容完整,用词严谨.4.1.3 图样中给定的形位公差,仅表达对要素完工时的要求,应根据零件功能来确定.一般不限制工艺和检测方法.如需指定制造或检测方法,则应另加说明. 4.2 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4.2.1 基准符号由基准字母,圆圈,短粗线和联机组成.圆圈内填写大写拉丁字母,,为了避免误解,不得要用E,I,J,M,O,P,L,R,F.字母高度应与图样中字体相同.( 图五十八 )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中的方向如何,圆圈内的字母都应水平书写.4.2.2 基准部位必须画出基准符号,并在公差框格中注出基准字母,由两个或以上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基准字母按公差框格不能直接与基准相连.( 图五十九 )4.2.3 基准目标的指引线必要时允许曲折一次.( 图六十 )4.3 被测要素的标准方法4.3.1 当被测要素为轮廓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共引出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图六十一 )注:指引线的箭头不得与尺寸线对齐,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4.3.2 当被测要素为实际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在线,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 图六十二 )注:不可漏标圆点.4.3.3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球心或中心平面时,指引一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注: a.当箭头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b.若中心要素尺寸线于图样中其它处出现过,则指示箭头可与该要素的空白尺寸线对齐.( 图六十三 )c.指引线的箭头不能直接指向中心线;( 图六十四 )d.当被测要素为圆锥体的轴线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圆锥体的直径尺寸线(大端或小端)对齐;e.如直径尺寸不能明显地区别是圆锥体与圆柱体时,则应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的尺寸线.并将指引线的箭头与该空白的尺寸线对齐;( 图六十五 )f.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则指引线的箭头应对着角度尺寸线画出.( 图六十六 )4.4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4.4.1 当基准要素为轮廓线或表面时,基准符号应置于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图六十七 )( 图六十八 )a. 对于轮廓要素,基准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b. 基准符号的短线不能直接与公差框格相连.4.4.2 基准符号可置于用圆点指向实际表面的参考在线.( 图六十九 )注:不可漏标圆点.4.4.3 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的要素确定的点时,基准符号的联机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 )( 图七十一 )注: a.当基准符号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b.基准符号不能直接标在中心线.4.4.4 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在公差框格的第三格内填写与基准字母相同的两字母,字母之间用短横线隔开.( 图七十二 )注: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一独立基准号,都称为公共基准,例如公共轴线,公共平面,公共对称平面等.4.4.5 当基准采用三基准体系中两个或三个基准平面时,应在公差框格中自第三格开始,按基准的优先序从左到右每格内顺序写相应的基准字母.( 图七十三 )注: a.第一基准---最大或最主要的表面(定位时应有三点接触)b. 第二基准---次大或次要表面(定位时应有二点接触).4.4.6 当基准要素为中心孔时,基准符号可标注在中心孔引出线的下方.( 图七十四 )注:当中心孔用代号标注时,则基准符号与中心孔代号一起标注.当中心孔用局部放大图直接绘出时,则基准符号标注在角度尺寸在线.( 图七十五 )4.4.7 当基准要素为圆锥体轴线时,基准符号的联机与圆锥体端(或小端)直径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六 )注○1如直径尺寸不能明显地区别圆锥与圆柱体时,则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尺寸线,并将基准符号与该空白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七 )○2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则基准符号应对着该角度尺寸线画出;( 图七十八 )○3基准符号的联机必须与基准要素垂直.三.零件公差的设置.1.标准零件:弹簧,齿轮,轴承.螺丝等.2.胶件零件( 参考附页一TTA标准 )3.橡胶零件( 参考附页二TTA标准 )4.五金零件( 参考附页三TTA标准 )四.尺寸链.1.尺寸链的基本术语○1尺寸链---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2环---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3封闭环---尺寸链中在加工过程或装配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一环;○4组成环---在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a增环---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由于该环的变动而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b减环---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由于该环的变动而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c补偿环---在尺寸链中预先选定的某一组成环,可以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要求,该组成环称为补偿环;○5传递系数---表示各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大小的系数,传递系数值等于组成环在封闭环上引起的变动量对该组成环本身动量之比. 2.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2.1 尺寸,公差和计算参数. 序号 代号 名称 说明1 L 基本尺寸2 L max 最大极限尺寸3 L min 最小极限尺寸4 ES 上偏差5 EI 下偏差6 χ 实际偏差7 T 公差8 △ 中间偏差 上偏差与下偏差的平均值 9 χ 平均偏差 实际偏差的平均值 10 ψ(x) 概率密度函数 11 m 组成环环数12 ξ 传递系数 各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大小的系数13 k 相对分布系数 表征尺寸分布分散性的系数,正态分布时k=1 14 e 相对不对称系数表征分布曲线不对称程度的系数.e=15 Tav 平均公差 全部组成环取相同公差值时的组成环公差 16 TL 极值公差 按全部组成环公差算术相加计算的封闭环或组成环公差17 TS 统计公差 按各组成环和封闭环统计特征计算的封闭环或组成环公差18 TQ 平方公差 按全部组成环公差平方和计算的封闭环或组成环公差19TE当量公差按各组成环具有相同统计特性计算的封闭环或组成环公差2.2 尺寸链的计算公式2.2.1 封闭环基本尺寸L0= Σεi L i( 下角标”o”表示封闭环;”i”表示组成环及其序号 )2.2.2 封闭环中间偏差. △0= Σεi (△i +e i )当ei=0时, △0= Σεi △I2.2.3 封闭环极限偏差 ES o = △o + 1/2T o EI o = △o + 1/2T o2..2.4 封闭环极限尺寸 L omax = L 0 + ES 0χ-△ T/2mi=1m i=1Ti 2mi=1L omix= L0 + EI02.2.5 组成环极限偏差 ES i= △I + 1/2T iEI i= △I + 1/2T i2.2.6 组成环极限尺寸 L imax= L+ ES iL imin=L i + EIi2.2.7 封闭环公差2.2.7.1 极值公差在给定各组成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封闭环公差T oL,共公差值最大. 2.2.7.2 统计公差当K0=K i=1时,得平方公差.在给定各组成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封闭平方公差T OQ,其公差值最小, 使K0=1,K i=K时,得当量公差.它是统计公差T os的近似值T OC>T OS>T OQ2.2.8 组成环平均公差2.2.8.1 极值公差对于直线尺寸链 |εi | =1,则在给定封闭环公差的情况下,按上计算的组成环平均公差T avL,其公差值最小.2.2.8.2 统计公差当K0=K1=1时,得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直线尺寸链|εi | =1,则在给定封闭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T AVQ,其公差值最大. 使K0=1,K i=K时,得组成环平均当量公差.直线尺寸链|εi | =1则它是统计公差T avs的近似值T avc<T avs<T avQ2.3 尺寸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