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六 核心素养探究 教学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新教材】《插秧歌》宋·杨万里精品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PPT

【新教材】《插秧歌》宋·杨万里精品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PPT
本课不是律诗是七言古体诗。
【新教材】6.3《插秧歌》 宋·杨万里 课件—2020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
【新教材】6.3《插秧歌》 宋·杨万里 课件—2020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
主题探究
这首诗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 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 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 天而秩序井然。

6.伏在岩 石上侧 耳倾听 ,耳朵 里彷佛 有一种 不可捉 摸的声 音,极 远的又 是极近 的,极 洪大旳 又是极 细小的 ,像春 蝉在咀 嚼桑叶 ,像野 马在草 原上驰 骋,像 山泉在 流动, 像大海 在澎湃 。

7.“微云 一抹遥 峰,冷 溶溶, 恰与个 人清晓 画眉同 。”纳 兰容若 的这几 句词, 将这泼 墨写意 般的景 色,描 绘得淋 漓尽致 。
解释词语,翻译诗句。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 膀。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他们只弯腰低头忙 作无人作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 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写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 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 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 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 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新教材】6.3《插秧歌》 宋·杨万里 课件—2020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
【新教材】6.3《插秧歌》 宋·杨万里 课件—2020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
七言律诗: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 歌。 1、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2、押韵严格。

2022版新教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探究第七单元1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2版新教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探究第七单元1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 设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 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 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 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 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课文范例:?荷塘月色?第四段中句子:“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作者运用了 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神情姿态,多角 度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
3.鉴赏表达技巧。常用的有联想、想象、象征、 比照、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 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 制造悬念等。其表达效果,比方抑扬结合,可以形成鲜 明的对照,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动静结合,以静写动, 以动衬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 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 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 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 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 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 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 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 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那么一色是明清风 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 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 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 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核心素养探究 赏析诗歌的意象 第一单元 1(语文)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核心素养探究 赏析诗歌的意象 第一单元 1(语文)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 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 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 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 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 ”,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三、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诗句的语气
语气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和态度的声音,也就是俗语说的
“口气”。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而复杂的,有欢乐、愉快、
悲伤、沉痛、压抑、沉重、激动、不安、惊讶、绝望、怀疑、
感叹等各种感情。朗读时,要用相应的语气将其恰当地表达出
来。例如臧克家的《三代》: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 痛饮的想法,“只怕”一词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 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解析】选B。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 ”无动静相衬。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 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 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语法重音没有强调重音明显,一旦句中出现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便要服从强
调重音。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二、根据语境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停顿表现在诗歌的朗读中主要指节拍。朗读时,根据诗句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培训资料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课件 (31张PPT)教学课件

新教材培训资料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课件 (31张PPT)教学课件

重新认识和使用教材资源
• 单元导语——课标对任务群教学相关要求的具体阐释(对接点) • 单元学习任务——不是附件摆设,而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具体纲目 提供教学支架、落实核心素养的抓手。综合又具体。
• 重新认识,尝试改变,相信学生——只要肯做起来!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 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 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 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当代文化参与 整本书阅读(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
媒介素养 抱负与使命 观察与批判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 文学阅读与写作(五)
第七单元 自然与情怀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 不朽的红楼
整本书阅读(二)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一) 责任与担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
3.单元导语的要求
【单元教学核心任务】
• 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 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单元教学基本问题】
• 1.什么是论述的针性?是不是就事论事? • 2.什么是论述的概括性?列举事实和概括事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 3.什么是有效的论证方法?对一个论题适宜的论证方法是否一定 适合其他论题? • 4作者论述的角度、立场和观点之间有何关联? • 5.作者有关学习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身处今天这样一个学习型 社会,这些观点和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2.本单元的文章大都 。阅读这些文章,看看文中列举了哪些错误现象,作者
又是如何层层辩驳剖析,并给出“药方”的。
• 三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 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核心素养探究 第一单元 1(语文)PPT课件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核心素养探究 第一单元 1(语文)PPT课件
2020年10月5日 4
2.营造意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 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也只有“临其境” 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2020年10月5日 5
课文范例:《峨日朵雪峰之侧》诗人塑造了众多审 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岩壁上的蜘蛛,它们共同营造 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 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 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2020年10月5日 9
【典例研读】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 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2020年10月5日 10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 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020年10月5日 11
核心素养探究 赏析诗歌的意象
2020年10月5日 1
品味角度:分析意象含义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 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 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 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2020年10月5日 2
课文范例:《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和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体现了大自然 的伟力,同时又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被五四时代 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乐观进取精神的象征。
2020年10月5日 13
【解析】选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是 对五、六两句的理解,应该是烛光映射下笔墨纵横飞溅 。
2020年10月5日 14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资料链接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 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 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 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2课 拿来主义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2课 拿来主义
观点二:先选后占客观高效。 “客观来说,我们更多时候是不具备大包大揽、一切尽在掌握的条件与能力的,想不管 不顾地先占有再说的做派一般是行不通的,所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最好能与自身的客观条 件和真实能力联系起来,理性判断,仔细思考,谨慎选择,这才是明智之举。这样做,一方 面表明我们是认真对待自己与世界的,时刻清醒自知,懂得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拥有的;另 一方面则是避免了因盲目自大或好高骛远而造成的不切实际或贪天之功,到头来反而得不偿 失。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2课 拿来主义
5.鲁迅后期创作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反动文人罪恶行径的杂文,较突出的特点之 一就是语言犀利、幽默。结合本文,举例加以分析。
① 犀利深刻。 犀利指能够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现象或本质。例如“这种奖赏, 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一个“给”字点出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 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一句话就把“送来” 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犀利的语言多用于揭露敌人罪行,鞭笞丑恶,也用于一般的剖 析事理、揭示矛盾。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五句话,82 个字,但集中回答了五个问题, 论因果、做选择、做判断,都切中肯綮、无可移易。每一句话都是语言精确、犀利的典范。

第12课《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12课《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任务1:寻找文章中出现的主义,完成表格填写
类型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送来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影响 丧权辱国
亡国灭种, 大受其害,全盘 贻害子孙 排斥外国文化
人成新人,文 艺成新文艺
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
态度?
否定 破
表现 实质
危害
自己不去,
枪炮打开大门,
解题
用手将某物从较远的地方搬到较近的地方。 对事物 或现象的系统看法或主张。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 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 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当这些词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什么?
重庆丰都一寺庙内供奉日本邪神
日本动漫风靡
毒教材 事件
韩剧热 引进国外的综艺节目
洋节日盛行而传统节 日被逐渐遗忘
活动设计
毛泽东: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 面对外国文化与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做”? 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拿来主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内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 文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
揣摩品味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犀 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 方式,领会比喻论证的运用之妙, 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述思路。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 文化的态度,思考“拿来主义” 的现实意义。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芣苢 》公开课-ppt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芣苢 》公开课-ppt

结合本诗说说“诚斋体”的语言特点。
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语言新、奇、活、快,即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 ,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
该诗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因而从中也可看出 诚斋体的这一特点。较之当时故作艰深、讲究“无一字无来历”的江西派末流,这 样的作品自然是别具一格。该诗所表现的便是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撷取来的劳 动场景,所以逼真而又自然。《唐宋诗》:“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 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 ,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 》群文 教学课 件 含朗诵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 》群文 教学课 件 含朗诵
学而不思则罔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 》群文 教学课 件 含朗诵
思而不学则殆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 》群文 教学课 件 含朗诵
悟,与诗人同感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 》群文 教学课 件 含朗诵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 》群文 教学课 件 含朗诵
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 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思想主旨上:①《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 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 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 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②《插秧歌》这首诗是诗人没有像晚唐 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 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 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 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新教材) 导读 优质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共PPT)

(新教材) 导读 优质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共PPT)

会。
2.分析对比。①从课文中分别找出典型的例子,分析对比和比喻
的方法在阐发观点上的作用。②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列举的错误
现象,思考作者是如何层层辩驳剖析,并给出药方的。
3.写思想感悟。把握《劝学》《师说》的主要观点,结合社会现实,
针对当下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新的角度写一篇思想感悟。 返 首 页
(新教材) 第6单元 单元导读 课件—2020年秋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 )上册 (共12 张PPT)
创造 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 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恰当地阐述自己的
理解 看法。
返 首 页
(新教材) 第6单元 单元导读 课件—2020年秋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 )上册 (共12 张PPT)
5
方法指导 1.摘录法。从几篇课文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
(新教材) 第6单元 单元导读 课件—2020年秋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 )上册 (共12 张PPT) (新教材) 第6单元 单元导读 课件—2020年秋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 )上册 (共12 张PPT)
6
《劝学》 《师说》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注重学习和尊 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返 首 页
(新教材) 第6单元 单元导读 课件—2020年秋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 )上册 (共12 张PPT)

3.爱心公益提高自己的道德品位。一 个人是 否受人 拥戴, 不在于 地位的 高低, 金钱的 多寡, 而在于 是否有 一颗仁 爱之心 。

4.互联网可以让全世界同处一个地球 村,拉 近人与 人之间 的距离 ,使天 涯咫尺 变成现 实,也可 以为高 智能犯 罪提供 更加隐 蔽的场 所,甚 至将人 送上不 归路, 可谓瑕 瑜互见 ,利弊 共存。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介绍 课件 (31张PPT)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介绍 课件 (31张PPT)

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提升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能力,同时自然融入和提升其他三
方面素养。
.
D C
B
A
文化传承与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言建构与运用
➢ 重视整合与实践,创新单元内部组织方式,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
➢ 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强调的是课程
.
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题材和体 裁的多样性,从《诗经》《离骚》 到清人作品,从古风、民歌、绝句、 律诗,到词曲,从各体式散文到文 言和白话小说,均有呈现。共选入 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 数(共136篇/首)的49.3%。其中古 诗词32首,古文35篇。
2
革命文化:精选讴歌革命领袖丰功 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作 品,凸显革命理论文章的指导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 国的情感。共选入革命文化作品23 篇(首),占全部课文总数16.9%。 其中革命领袖的文章8篇(首),鲁 迅文章5篇。
写作
如何做到 情景交融
解读几个重要关键词
➢ 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1.通过精心选择课文来实现。重视中华文化的共同记忆,选取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特征、文质兼美、 深浅合宜、适合教学的文章;课文选择均衡协调,统筹兼顾各种类型的选文,特别是精选有关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坚持体现正确导向,积极弘扬正能量,
➢ 坚定理想信念 ➢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加强品德修养 ➢ 增长知识见识 ➢ 培养奋斗精神 ➢ 增强综合素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1课《芣苢》优质课课件2套(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1课《芣苢》优质课课件2套(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课件)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 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 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 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四、怨刺诗
•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政局动荡,王 室衰微,社会矛盾加剧。抒写愤懑,抨击现实的怨刺
六、婚恋诗
• 《诗经》中写的最多的就是婚恋诗。 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且在艺术上也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诗经》中最为精 彩的篇章。《诗经》中抒写了婚恋生活的 各个方面,各种情景,各种情感。艺术表 现真率自然,真挚动人。
(一)自由恋爱的歌唱。这类作品有的大胆而直率,如《郑风·溱洧》、 《召南·摽有梅》、《召南·野有死麕》;有的比较温文典雅,如《周 南·关雎》、《邶风·静女》、《陈风·月出》。
诗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出现。此类作品遍布于二雅和国
风中。

二雅之怨刺诗多出于公卿列士之手,内容集中于
政治层面,表现上层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
又往往与切身感受相结合。情辞恳切,风格沉痛而凝
重,如《大雅·板》《荡》《民劳》《桑柔》,《小
雅·节南山》《雨无正》《巧言》《巷伯》等。
• 国风之怨刺诗多出于下层及民间,多针对具
• 三、《诗经》建立的比兴传统,构成后世文学表现的基本手法。
• 比兴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 意境是《诗经》比兴发展的高级阶段。 • 比兴的运用,还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特
点。
• 四、对后世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 影响。
• 四言句式: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四言 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说课教学PPT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说课教学PPT电子课件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 谪官 恨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明确:不是。琵琶女:年轻时色艺俱全,年老后容颜不再技艺却高超,命运悲惨是由重色轻艺的社会造成的,而她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附于男人,无法自主。作者:越职谏言,惨遭贬谪;家庭缘故,不能升职。空有才华,却只能做最低品级的官职,命运由他人掌控,不能自主。
→资料链接
批文入情
4.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乐器中,作者偏偏挑选“琵琶”来写呢?
积累知识
9.行:徐师曾《诗体明辨》“放情长言,杂而五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等。
批文入情
2.作者为何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请联系第三、四段内容,并结合作者生平,归纳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同之处。
明确:作者使用了互文互现的手法,使得琵琶女与作者的身世相互对照,互为显现。相同点体现在:(1)来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 V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教学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教学课件
(2)特点: ① 无止境。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以及整个人类的文学是广博无边的,研读是 无止境的。 ② 发展性。文学的解读,会随着读者的经历、思想、经验积累等和文学本身的发展不断 地发展变化。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3)对人生的作用: ① 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②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息息相通的关系。 ③ 使自己生活的节奏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④ 使我们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1904 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作了 长篇小说《德米安》《荒原狼》等。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二战后,黑塞主要整理、 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 年,“由于 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 一个范例”,黑塞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1962 年8 月 病逝于瑞士。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4.作者为什么强调要读杰作?
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一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通 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杰作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杰 作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文学的顶峰。 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会影响他的一生, 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 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配套新教材-语文-RJ-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பைடு நூலகம்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六 核心素养探究 优秀课件PPT—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