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七单元核心素养探究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 课件

3.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的语言之美。本单元文章文辞优美,表现了作者 高超的语言艺术,要多加诵读,品味散文独特的语言美。(方法路径: 手法之妙与语言之美)
4.在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把握其写法的基础上,选取自己喜欢 的景物,借鉴本单元文章的写法写作一篇散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输出产品:独立创作)
三看:单元学习任务(教材)
问题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而“悲凉”的秋味表现出一种 特别的美,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审美心理?
如何理解 12自然段的中国诗文中“赞秋”的议论性文字? 梳理《荷塘月色》的情感线索,寻找朱自清的内心轨迹。 开篇 “颇不宁静”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第3段中“另一世 界”指什么? “热闹”与上文荷塘月色的“宁静”矛盾吗? 如何理解“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可 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篇 目 选取 景物 作者 初读印象
画面命名
撰写点评
景物 特点 情感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学习支架一
我与地坛
或困惑
格式: 我最喜欢《_____》 中的第_____段的写 景文字。
示例: 我最喜欢的风景是“荷塘月色”。出自《荷塘月色》的第六
段。这一段写荷塘周围的景色。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人的情态 赋予景物,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作者借用阴阴的树影、弥 漫的烟雾、热闹的蛙鸣等景物营造了一个神秘闲适而又幽静的氛 围。这段文字让人如临其境。
新教材培训资料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课件 (31张PPT)教学课件

重新认识和使用教材资源
• 单元导语——课标对任务群教学相关要求的具体阐释(对接点) • 单元学习任务——不是附件摆设,而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具体纲目 提供教学支架、落实核心素养的抓手。综合又具体。
• 重新认识,尝试改变,相信学生——只要肯做起来!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 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 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 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当代文化参与 整本书阅读(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
媒介素养 抱负与使命 观察与批判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 文学阅读与写作(五)
第七单元 自然与情怀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 不朽的红楼
整本书阅读(二)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一) 责任与担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
3.单元导语的要求
【单元教学核心任务】
• 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 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单元教学基本问题】
• 1.什么是论述的针性?是不是就事论事? • 2.什么是论述的概括性?列举事实和概括事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 3.什么是有效的论证方法?对一个论题适宜的论证方法是否一定 适合其他论题? • 4作者论述的角度、立场和观点之间有何关联? • 5.作者有关学习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身处今天这样一个学习型 社会,这些观点和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2.本单元的文章大都 。阅读这些文章,看看文中列举了哪些错误现象,作者
又是如何层层辩驳剖析,并给出“药方”的。
• 三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 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核心素养探究 第一单元 1(语文)PPT课件

2.营造意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 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也只有“临其境” 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2020年10月5日 5
课文范例:《峨日朵雪峰之侧》诗人塑造了众多审 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岩壁上的蜘蛛,它们共同营造 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 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 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2020年10月5日 9
【典例研读】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 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2020年10月5日 10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 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020年10月5日 11
核心素养探究 赏析诗歌的意象
2020年10月5日 1
品味角度:分析意象含义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 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 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 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2020年10月5日 2
课文范例:《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和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体现了大自然 的伟力,同时又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被五四时代 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乐观进取精神的象征。
2020年10月5日 13
【解析】选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是 对五、六两句的理解,应该是烛光映射下笔墨纵横飞溅 。
2020年10月5日 14
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

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
您指的应该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至必修5中第七单元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列举的相关内容:
1. 必修一第七单元——自然探索:本单元包括《自然万象》和《探索求知》两个主题。
其中,《自然万象》介绍了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替、地球的运转等现象,而《探索求知》则介绍了科学实验、探索发现、发明创造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提高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兴趣。
2. 必修二第七单元——动物世界:本单元包括《动物与人类》、《动物与
社会》、《动物与文化》三个主题。
其中,《动物与人类》介绍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动物与社会》探讨了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群居方式;《动物与文化》则从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动物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象征意义。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动物世界,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还有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的第七单元分别是:《语言表达》、《文学审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等。
由于教材版本及各地区课程设置不同,具体内容可能存在差异。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直接查阅相应版本的教材目录。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5篇课文)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14.1.故都的秋 ................................................................................................................. - 1 -14.2.荷塘月色 ................................................................................................................. - 5 -15.我与地坛 .................................................................................................................... - 9 -16.1.赤壁赋 ................................................................................................................... - 14 -16.2.登泰山记 ............................................................................................................... - 19 -14.1.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是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本课又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一、教学目标:1.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梳理文章结构脉络。
2.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合作探究,培养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故都深深的眷恋之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我与地坛(节选) 课件

品味语言,赏析手法
5.“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 倍的。”试分析“不幸”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明确 这句话先说自己“不幸”,后说母亲“不幸”。前者是说肢体的残疾, 后者是说心灵的苦难。它将两个人两种不同的不幸联系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来 衬托母亲的更不幸,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不幸的无奈和痛苦,更突出了作者对母 亲痛苦心理的感受,对母亲深沉的爱,对母亲深切的理解,以此来揭示母子之间 各以对方为重的纯真感人的深情厚意,极具感染力。
任务活动三 深入文本,把握情感
4.怎样理解“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 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明确 这是作者在地坛经过漫长的思考而得出 的关于死的认识:“死”不再令人恐惧,“死” 与其说是生命的结束,倒不如说成是一个漫长的 节日。正是由于获得了这种认识,作者可以安然 于生命的逆转与命运的安排,可以坦然地面对人 生的重大问题。
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①~④处内容填写完整。
①人与人 ②生机 ③残废自伤 ④希望
任务活动三 深入文本,把握情感
任务活动三 深入文本,把握情感
1.“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为何要强调这种区别?请结合 文意简要分析。 明确 “地坛离我家很近”:以“我家”为中心, 向外辐射,延及地坛。 “我家离地坛很近”: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 射,延及“我家”。
品味语言,赏析手法
4.在第一部分第7段中,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连用了六个“譬如”,用五个分号隔 开,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或者说这些意象有何共同之处)?前后顺序是怎样的? 这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六个“譬如”句中所选意象都表现了生活中种种不屈服于命运,充满生 命活力、恒久、坦然的生命存在。这段文字从“不屈”到“活力”,再到“恒 久”,最后是“坦然”。用六个“譬如”领起,把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细节组织起 来,给人一种绵绵不绝的感性冲击,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
统编版语文必修高一上册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起始课)PPT教学课件

环节三:写作中致提升
写作任务1: 学完这一单元,秋日北京、冬季泰山、赤壁月色、地坛
树影、清华荷塘……也许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假如 你是一位导游,请你从以上五篇课文中选择其一,拟写一 篇700字左右的导游词。
高中语文
写作任务2: 游览胜迹,总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思,拥有深厚历史积淀
的古都北京、作为五岳之尊的泰山,激荡着三国风云的赤 壁……都曾经引发文人墨客游历、咏叹、思索,请任选一地, 谈谈文人寄托于其中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作者 时间
具体画面
整体特点 作者情思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环节二:比较中见个性
1.相同写作对象的比较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
画面命名
角度 景物选取 形声色态 画面组合 氛围意境
赏析
1.相同写作对象的比较
《荷塘月色》与《赤壁赋》
高中语文
2.主题的比较:人与自然关系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3.课内外比较
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起始课
环节一:品悟中赏美景
课文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 《赤壁赋》 《登泰山记》
所写对象 北京风光 清华荷塘
地坛 赤壁 泰山
具体画面
整体特点
高中语文
环节二:比较中见个性
课文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 《赤壁赋》 《登泰山记》
所写对象 北京风光 清华荷塘
地坛 赤壁 泰山
老舍的《想北平》 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4.语言风格的较
余光中的散文雍容华贵。他的写作接续了散文的古老传统, 也汲取了诸多现代元素。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 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 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 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注重散文的容量与弹性, 他探索散文变革的丰富可能性,同时也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 确与神韵。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课件PPT

——必修上第七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
三中南校区
主要内容
第七单元
一、第七单元整体解读
教学设计
二、第七单元备课“三看”
三、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整体解读
第七单元的整体解读
必修教材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分布
主题
必修上册
主题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的价值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中华文明之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第 七单元 备课及 教学设 计课件P PT
三看:单元学习任务
二、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 和人生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 一个进行研讨。(审美与文化内涵意义上的解读) • 1.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的“清”“静” “悲 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阅读孤独的秋分析其 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 2.游览设计登临高山常常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思,从而催生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赤壁是古代战场,当年的逐鹿千里, 旌旗蔽空引发无数人的怀古之情;泰山为五岳之尊,是中国 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登临赋诗者众多。阅读《赤壁赋》和 《登泰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赤壁或泰山的 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泰山赤壁上的不同形式,探究其 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 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要关 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 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分析角度,情景交融、 情理结合的手法,还要反复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 美。(单元教学要求:目标能力要求)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第 七单元 备课及 教学设 计课件P PT
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

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结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进行探索。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情怀”,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是该任务群三个单元中唯一以文学性散文为主的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依次是郁达夫《故都的秋》、朱自清《荷塘月色》、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苏轼《赤壁赋》和姚鼐《登泰山记》。
郑桂华老师认为,这五篇文章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都有一个主观的观察和记录的主体——“我”,也都存在一个被观察、被记录的客观对象——山水、林园、动植物。
往往在某种机缘巧合之下,主体与客体会形成一种“观照—反映”关系,在主体对客体的观照过程中,双方互相作用,或者万物皆着我的色彩,这就是范仲淹所批评的“以己悲”状态,或者情绪随着景色变迁,这就是范仲淹所批评的“以物喜”状态。
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并不陌生,知道散文的特点,了解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并且在统编必修上的第一单元,初步接触了“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但在细读文本,并且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和作家经历、审美心理,读出有深度、有价值的个体感悟等方面依然有一定难度。
教师在教学前,找到学生的困难所在,并提供各文本创作的背景,提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
单元目标:1.了解有关“散文”文体的核心知识,感受作品的景物特点、意境氛围等。
在阅读中体会物象、意境与作者情感的关联性——分析写景文字,体会“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
2.从物象、意境、语言、情感、艺术手法等某一方面入手,尝试学习撰写文学短评,体味不同作家的语言之美,发现语言的精妙。
3.通过群文阅读和对比阅读,分析语言特点,把握散文的“这一篇”和作者“这一人”在表达上的独特性,体会不同作家的风格特色,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家性格气质。
4.通过时代背景、人生际遇、作家心态等关联思考,知人论世,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哲理的体悟,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
一、“分项式活动+板块式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单元整体教,是落实任务群学习要求,达成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途径。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课件(共77张PPT)

1932年10月一直在上海从事各项革命斗争的郁达夫因肺病复发, 身体的巨大痛苦让他决定到杭州疗养。在杭州的时候,郁达夫不时接受 公家的接待,游山玩水。
热方爱式 自感制悟视自频然,
设计说明:新教材单元下的课文编 排,有单独成“课”,也有组合编 排。教材编写者解说这样编排除意 在强调群文阅读的两种方式——单 篇延伸阅读与篇章对比阅读外,还 意在通过简单的篇章归类将学习任 务进行初步分解,以便于教师引领 操持,完成篇章学习向任务群的过 渡。本单元五篇文章共分为三课, 针对此种编排,本单元任务群拟设 计四项学习任务,前三项分别针对 三课教学内容,缩小学习范围,减 轻学习任务,以求学习的深化;第 四项学习任务在完成前三项学习任 务基础上,针对全单元学习内容进 行设计,是前三项学习任务成果的 总结提升及树德立人目标的内化。
• 两位学者都认为两篇散文“景”背后灌注了“我”的审美和情感。 选取一篇文章,结合具体句段,针对上述观点写一段点评文字。
示例1:对比文字和原文有什么不同?
✓原文1: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 子里一坐,你也能看得到……
✓对比1:住在一椽破屋里,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坐在院子里, 你也能看到……
——张广录.根据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2011.01
• 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散文教学的实质是 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是建立学生的 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 的链接”。
• 创设情境化的学习任务,创设整体学习情境,以任 务为核心,突出真实情境下的语文自主实践活动,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应该成为本单元设计的指导原 则。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上册第7单元核心素养探究:赏析散文和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艺术手法课件

典例分析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 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 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 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 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 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 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 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 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 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 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示例
《我与地坛》第二部分第一段是个过渡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紧承第一部分对地坛的描写,引出了第二部分对母亲的回忆。
典例分析
【201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 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 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 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考点梳理
2.鉴赏散文的艺术手法 A.鉴赏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 叙述能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描写可对人物或事件、 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抒情有抒发情 感、揭示文章意蕴、体现写作意图的作用;议论则起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的作用。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介绍 课件 (31张PPT)

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提升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能力,同时自然融入和提升其他三
方面素养。
.
D C
B
A
文化传承与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言建构与运用
➢ 重视整合与实践,创新单元内部组织方式,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
➢ 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强调的是课程
.
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题材和体 裁的多样性,从《诗经》《离骚》 到清人作品,从古风、民歌、绝句、 律诗,到词曲,从各体式散文到文 言和白话小说,均有呈现。共选入 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 数(共136篇/首)的49.3%。其中古 诗词32首,古文35篇。
2
革命文化:精选讴歌革命领袖丰功 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作 品,凸显革命理论文章的指导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 国的情感。共选入革命文化作品23 篇(首),占全部课文总数16.9%。 其中革命领袖的文章8篇(首),鲁 迅文章5篇。
写作
如何做到 情景交融
解读几个重要关键词
➢ 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1.通过精心选择课文来实现。重视中华文化的共同记忆,选取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特征、文质兼美、 深浅合宜、适合教学的文章;课文选择均衡协调,统筹兼顾各种类型的选文,特别是精选有关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坚持体现正确导向,积极弘扬正能量,
➢ 坚定理想信念 ➢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加强品德修养 ➢ 增长知识见识 ➢ 培养奋斗精神 ➢ 增强综合素质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任务群课件PPT

主
修
研 讨
秋天期满之时并未被放回,而且常常是有去无回。不见人回,而新征徭役的秋天又开始了。
任
务
群 秋天又成了思念、盼归、生离死别之日。思念之切、死别之痛、阻隔之恨都凝结在秋天。
第11页
一秋一秋的只是无望的思念,无尽的等待。独自面对秋之凄情,怎不令人伤悲。
晨 读
总之,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是先民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晨
知识点一 读准字音
读
自
学 任
1.给下列单音字注音
务
群
混沌.( dùn )
潭柘.寺( zhè)
一椽.(chuán )
平仄.( zè ) 歧.韵( qí) 椭.圆( tuǒ )
主
修 研
廿.四( niàn) 鲈.鱼( lú ) 煤屑.( xiè)
讨
任 务 群
幽僻.( pì ) 蓊.蓊郁郁( wěng ) 踱.着(duó)
任 务 群
两者都有“没有生机、不热闹”的意思。“萧索”指缺乏生机;不热闹,多用于自然
延 伸
拓
景物。“萧条”指寂寞冷落,毫无生气,多指社会景象。
展 任
务
[ 练习]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群
主
修 研
①事实上,二人转文化产业的逆势发展并不是个例,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或经济
讨
任 务
___萧__条___时期,往往是文化娱乐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
任
务
群
主
1989 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
修
研
讨 任
气。2006 年 5 月 20 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登泰山记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如实地考察、观测泰山等,需提前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制定好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色彩鲜明:作者通过对色彩的描绘,使景物更加鲜明生动,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雪景。
(4)动静结合: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景物既有静态的壮丽,又有动态的生动,如“云海茫茫,波涛汹涌”,形象地描绘了云海的壮观景象。
2.请简要分析《登泰山记》中的抒情手法,并概括其特点。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登泰山记》,学生能够了解泰山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理解泰山代表的精神内涵。他们能够认识到泰山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分析《登泰山记》中的景物描写和抒怀句子时,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设置实验操作台,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此外,还可以利用黑板、展板等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教学设备:确保教学所需的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正常运行。提前准备好PPT或其他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4.审美创造与鉴赏:学生通过对《登泰山记》的深入学习,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他们能够欣赏并评价文言文作品的文学价值,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新教材】第七单元任务群教学:《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味道深处方自足:深刻体味三篇文章独特的深味
荒芜、不衰败
画面赏析总结:同城景致,美好各异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选取的是同一座城市里的景 物,然而却呈现出各具特色、摇曳多姿的美。 《故都的秋》秋景中渗透着“雅趣”和“物哀”之美; 《荷塘月色》之景中笼罩着静谧、朦胧、梦幻之美; 《我与地坛》的景物则在荒芜寂静中显现出生机活力、生生不息之美。
味道深处方自足:深刻体味三篇文章独特的深味
《荷塘月色》中呈现了清淡的月色、淡雅的荷香,为什么一切都是“淡 淡的”?为什么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的心灵絮语?文中写“荷塘月色”与“采莲嬉游”的场景构成一冷一热、一 静一动的色调对比,这有什么用意?
(1)《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 反革命政变之 后,白自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 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 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 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 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由此可以得知全文围绕“颇不宁静 ”之一情感基调展开写作的原因。作者将自己的惆怅和苦闷都写进了文章中 。所以文章中的美景都是淡淡的。
画面赏析:每篇文章中任选一幅图画,完成下表
《我与地坛》画面赏析:第5自然段
画面名称 赏析角度
赏析
景物选取 院墙、昆虫、蝉蜕、露水、草木
傍
晚
形色声态 形:蝉蜕如空屋; 色:露水;态:园墙荫凉
闲
画面组合
寂静的地坛,傍晚时分,万木生长,虫儿
坐
飘飞,露水凝结而滴落。
图
氛围意境
《荷塘月色》中呈现了清淡的月色、淡雅的荷香,为什么一切都是“淡 淡的”?为什么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的心灵絮语?文中写“荷塘月色”与“采莲嬉游”的场景构成一冷一热、一 静一动的色调对比,这有什么用意?
新教材《芣苢》《插秧歌》课件PPT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高考题链接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软”为“柔和”“柔软”之意,“涌”为“涌出”“涌现”之意。(解释 含义)“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 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 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描述景象\点明效果)
三、古今异义
唤渠朝餐歇半霎
古义: 他 。
今义:人工开凿的水道。
芣苢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 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 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诵读体味: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 体味情感。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 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任务: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字音
芣苢( fú) ( yǐ ) 掇之(duō) 捋之(luō ) 袺之( jié)襭之(xié) 胛( jiǎ ) 兜鍪(dōu) ( móu) 半霎( shà) 莳( shì) 未匝( zā )
(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前人读《芣苢》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本诗有什么写作特点?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 (新教材)第七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8张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