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标签:语文教学;把握;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

接下来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在二者的统一上。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二者的统一是比较难的。

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要使学生在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最终使命——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者统一。

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但是语文课程的改革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因为它们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教学改革不是课程改革的附属品,课程教材改变了,并不等于教学也随之自然而然地就能改变,它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但是没有教学的改革的课程改革,最终的结果充其量只能限于教科书的更替,所以,语文课程的改革需要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呼应,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才能通过语文教学得以体现,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统一的目的。

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标志性体现。

但是无论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去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者统一。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这是从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二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从课程的实施角度提出来的。

三是强调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以下“三性”:第一,突显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离开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纯工具训练的误区,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然而,社会的主流价值如何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观,是有一个过程的,决不是靠“刚性”的“楔入”,而是通过熏陶感染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逐步生成的。

语文学习极其个性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就同一个体而言,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同一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第二,加强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从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把听说读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剧本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多参与到实际的语言表达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朗读比赛、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作文指导、写作比赛、写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问题探究、阅读分析、推理归纳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法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才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取得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最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讲学课件

最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讲学课件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
优化学生的语文
教材的编写意图 学习方法,使他们
通过阅读、观察、
体验、探究等主动
学习的方法,形成
有效的学习策略,
力求培养学生的
提高自主学习的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
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
发展学生的综合
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
关注学生的情感,提 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
②有自制力,对搞好人际关系是有 利的;
③有自制力,对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挫折是有利的。
例3、《论失败》
①失败,对弱者是个句号,对强者 是个逗号。
②失败,对弱者是个休止符,对强 者是成功前的重音。
③失败,对弱者是致命的毒药,对 强者是可以起死回生的强心剂。
例4、《人贵有自知之明》
①有自知之明的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的优缺点。
编写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提高知识理解
意图
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讲述滥用自然 资源导致人类 生态环境被破
坏的悲剧。
从宏观上讨论 人与自然的关 系,提倡一种 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观念。
通过北极旅鼠的四 大谜团来给人类的
大量繁殖提出警告。
罗布泊 消逝的
仙湖
旅鼠之 谜
敬畏 自然
大雁归 来
喂—出来
人物动物的关 系,呵护保护
议论文一般呈“金字塔”结构。总论点放在 金字塔的顶端,下一层是支持总论点的分论 点。
中心论点的唯一性。 例:1、《理想与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构筑
理想,在理想的鼓舞下改变现实); 2、《严与爱》(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
在严格要求中体现爱心); 3、 《独立思考与虚心求教》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与《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比较(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小学语文教案的风格特点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的风格特点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的风格特点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案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小学语文教案的风格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和实用性。

小学语文的教育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语音、词汇、句子、篇章以及语言文字的审美和鉴赏等多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案要考虑到这些,将语文的各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知识结构。

同时,小学语文教案的实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将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结合起来,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让他们从中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

二、小学语文教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短暂,教学难免会遇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不感兴趣的情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和互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小学语文教案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而且让他们从中发现语文的趣味之处。

在教学中加入互动,更能够让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和激发,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案的强调归纳总结和提高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强调归纳总结和提高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小学语文教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语文文化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四、小学语文教案的强调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小学语文教案的风格特点还在于强调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传授准确的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要精准、准确,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会被一些错误的信息误导。

此外,小学语文教案还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将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系统学习,建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完整概念。

小学语文教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其风格特点对于语文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教育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设计教案,确保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个维度

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个维度

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个维度李宗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2摘要: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多维度的,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前,应该关注到影响教学内容的多个层面。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向、教材编排的关注、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合理的文本解读四位一体才共同构成了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语文教学内容确定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篇目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语文教学只有关注四个维度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课标;教材;学情;文本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语文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笔者始终觉得是多维度的,所以有必要从课标、教材、学情以及文本解读四个维度了解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基于此,笔者从问卷调查的形式一共调查了中小学教师57人,主要调查了9个问题,9个问题中涵盖了四个维度的问题。

1 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分别是:“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1]这四大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素养包括哪些呢?钟启泉先生在《学科教学论基础》中指出,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关心、动机、态度。

二是思考力、判断力。

三是技能。

四是知识、理解。

这四个视点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一种学力观。

那么语文素养究竟是什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特别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地把课标的理念贯穿进去,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所在。

也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形成一种理念,就是落实课标精神。

所以王旭明说到:“课标是中小学施行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依据,是语文教育最根本的标准,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法律,其对于指导学校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特点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展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这样不但能够确保语文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特点;工具性;人文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和工具性特点,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来展现学科的价值,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的基本知识灌输的思想,要改变一切为了考试的思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以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本文就从如何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和人文性特点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有效地展现语文学科的价值。

一、工具性特点的把握1.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展现语文工具性特点的主要方式。

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考试,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授课时,我们并不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总认为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不需要教学生如何交际,总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就直接间接地影响了语文工具性特点的有效展示。

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转变教学思想,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说的平台,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由于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再加上一些学生在课下也已经读过,所以,我组织了“故事复述”活动,详细地说就是,在上一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布置“自主阅读”的预习作业,接着,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几名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

课改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课改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课改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作者:周亚萍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4期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展现语文学科的内涵,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促使学生在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确保语文课程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特点;人文性初中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而且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科的特点,要立足于语文教材,有效将学科价值展现出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就从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和实践性特点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有效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一、人文性特点的把握1.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学生的健全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包含的美,要确保学生在美的熏陶下获得良好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通过文本鉴赏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文本中所包含的美,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由于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具有生机的春景图。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我组织了“自主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欣赏。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等等。

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进行鉴赏和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跟着作者形象的描写来展现文本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美,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也确保语文人文性特点的有效展示。

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这一基本理念。

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这一基本理念。

我是真的认真的浏览了所学内容,着实受益匪浅,如同《新课程教学反思研究》中第五讲的内容一般,下面就是我本次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以及在小学三年级语文16《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当中的思考.在学习《语文教学方法论》中,我知道了当代教育的要义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的主动的发展,在教育下一代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主要实施者.如何让下一代能够在社会立足,祖国能够更加的强盛,全在教育理念上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在中国长此以往的应试背景下,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不是仅仅抓语文,数学,需要各方面共同发展,.这个还需要时间.但我相信为时不是很远.另外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自觉性的表现,这个看似学生的事情,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创新,大胆实践,勇于摸索,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发展的道路.对于提出的审美化教学,我很是赞成.在平时的学习上,我接触到了<美学>,了解了它的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审美经验论、艺术论、审美教育论,特别是在审美教育论上,我更是花了不少时间琢磨.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造就一种审美的人,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中学时学校的一个校训“做人,求知,健体,敬业,审美”,学校把审美确定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现在看来还真是有道理.美学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那么审美化教学是什么呢?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内容、方法、手段。

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和操作模式。

由于该种教学特别强调的是有科学性作保证的艺术性或有内在逻辑作保证的审美性,即审美与逻辑的统一,故又称为审美逻辑教学。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

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该通过大量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

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

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3)把握母语学习的特点。

A、充分利用语文资源,拓宽学习空间。

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起点的,特别是口语能力。

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限于语文课堂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吕叔湘先生在拨乱反正之初就第一个站出来说:“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方面。

因为语文是母语,所以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的。

语文教育实践当中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下面是简单就如何把握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听”我们这里所说的“听”即为学习当中、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这是一种能力。

总所周知,语言来源于生活,要善于引导学会观察生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生活中学语文,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种延伸。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二、关于“说”一是加强课间朗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

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

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从叶圣陶先生的一番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看出,必须坚持让学生“大声读书”的做法,因为这是训练学生用心理解、阅读、朗读能力的一种有益方式。

二是增加课文角色演练机会,再现情景细节,促进语文学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解读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

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和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

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解读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实际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成为人们的共识。

解读二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整个课标的“文眼”,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课标强调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这里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两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巢宗祺教授明确说明,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能力包含其中。

”课标在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要求,就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解读@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什么差别“能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国开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素质教育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后将这些典型错误让学生进行现场纠错,以便让学生及时规避各类错误,将一些出色的造句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表现的同时,为他们表达能力的丰富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巧妙构建情景支架、内容支架与语言支架,为学生提供全程学习支持,让他们的阅读能力获得锻炼与提升。

教师要注意巧妙地将初中阅读教学与支架式教学融合,积极探索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各种支架的妙用为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为初中英语基础教育的进步、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1]支妹.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尝试:Go for it七上Unit2section B la的教学活动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4(41):215-217.[2]徐峰.支架式教学:理论依据及具体实施:立足英语学科的探讨[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3(11):19-22.[3]陈露.支架式阅读教学的课堂实例与分析[J].中学生英语:中旬刊,2014(3):27.[4]张婕.英语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3(7):35-38.•编辑韩晓“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课改下所倡导的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以及学生健全发展的保障。

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凸显语文课程的特点,确保学生在语文魅力的展示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语文教育的特点都包括哪些呢?在笔者看来,语文教育的特点包括人文性、工具性、开放性等,因此,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有效地展现语文课程的价值,进而在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语文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保障。

怎样正确把握新课程语文教育特点

怎样正确把握新课程语文教育特点

怎样正确把握新课程语文教育的特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教育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强调形式对语文材料感受的多元性,重视语文的熏陶与体验;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丰富的人文性而不是科学性;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的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浯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一段文字清楚地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它的突出特点是语文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即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教育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强调形式对语文材料感受的多元性,重视语文的熏陶与体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由教师强加体验转变为学生亲历体验。

传统语文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鹦鹉学舌,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

此种教学虽也强调学生“揣摩”、“领会”、“体验”,但其实质是一种假体验,是教师强加的体验。

实施人文性教学,就应该转变这种局面,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反应。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丰富的人文性而不是科学性语文课程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精神和心灵而不是智力和技能,作用方式则是熏陶渐染而不是规模锻铸,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则是个性化的和多元的而不是普遍性的和单一化的。

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教学策略语文教育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一。

在这里,“语文”是指汉语,也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

语文教育所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特点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语文教育。

一、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育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重视规范与规律语文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有其特殊的规则和规律。

教育者将重点放在语言规则和规律的讲解和解释上,为学生的语言运用打好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既可以增强语言的语法能力,也可以加强大家对语言的利用。

2、注重的是语言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一种语文无法离开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技能。

语文教育重视语文知识和技能,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内涵,进而良好的掌握语文,让它发挥更多的作用。

只有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使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贯通、相互增进,使语言广泛运用,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

3、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含义,在思考和处理语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

二、语文教育的教学策略语文教育的教学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清晰,注重基础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育的阶段中,注重基础学习以及语言的系统和语言的常识的建立。

这些对于语文的学习和交流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在语言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语言的内涵,进而更好地地运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形式灵活,举一反三教育者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教育者会将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如游戏式教育、讲故事、情景模拟等等,让学生可以在熟悉和兴趣相结合的情况下更好地学习语文,进而发掘其内在潜力,在处理文字时流畅、自如。

3、关注实际生活,注重应用语文教育的教学和学习不能离开实际生活,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才能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参加培训以来,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没有的或者遗忘的语文教学知识,觉得充实了很多。

一、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了三门课程,其中《语文教学方法论》第一章主要讲了评语文教学本质的探讨、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和语文教学系统构成等;《新课程教学反思》第五讲主要讲了反思的内涵与基础和教学反思的内涵与价值;而《初中语文重难点知识解析及教学设计》则是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而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其中包含了各级语文重点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用素材等。

二、根据本次作业规定的“语文教育特点”这个主题,我想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的视角发表一下看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与学必须和谐。

即必须遵循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乐学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的原则。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

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2、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

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

但每一课的新知识却不及数理学科明显,一些知识还是循环的,容易导致学生兴趣滑坡。

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识。

一方面可以从课文中发扬其蕴含着的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如课文的时代背景,有关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闻轶事,等等;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如,作者的创作谈,有关课文的争议、评论,甚至课文中某些词句用法的优劣比较,或浓度训练改变行文构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参加培训以来,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没有的或者遗忘的语文教学知识,觉得充实了很多。

一、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了三门课程,其中《语文教学方法论》第一章主要讲了评语文教学本质的探讨、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和语文教学系统构成等;《新课程教学反思》第五讲主要讲了反思的内涵与基础和教学反思的内涵与价值;而《初中语文重难点知识解析及教学设计》则是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而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其中包含了各级语文重点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用素材等。

二、根据本次作业规定的“语文教育特点”这个主题,我想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的视角发表一下看法: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与学必须和谐。

即必须遵循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乐学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的原则。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

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2、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

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

但每一课的新知识却不及数理学科明显,一些知识还是循环的,容易导致学生兴趣滑坡。

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识。

一方面可以从课文中发扬其蕴含着的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如课文的时代背景,有关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闻轶事,等等;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如,作者的创作谈,有关课文的争议、评论,甚至课文中某些词句用法的优劣比较,或浓度训练改变行文构思等。

这些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激发兴趣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提出能让学生显示思维活动过程的述理性、扩散性的问题,一般有“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满足是与非的判断问题或简单的复述、陈述性问题。

例如,认知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上的“写了什么作者想表现什么”分析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写的”探究设疑上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这
样写会怎么样”发现性总结思考的“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处”依据是什么联系发散性的“这类文体与其他文体特征异同如何阅读欣赏或写作该类文体时如何把握”——当然,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意文理,从而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导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三、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过程分析
a 开门见山,导入激趣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也是值得尊敬的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问:你从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题目《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冬天”,限制语是“济南”。

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拨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导入合情合理,并能使学生自己“想去了解济南的冬天”)
b 制造,导入激趣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你们知道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吗(有可能学生会认为写的春季,但不知描写的是什么地方)其实它描写的是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告诉我们济南的冬天是美的。

(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满眼的景象是萧索的。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北中国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济南的冬天》,边阅读,边领略北中国济南别样的冬——你会觉得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

(补充:老舍在异国生活了五年,饱尝了异国生活辛酸。

1930年回国,先后担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c“开一条缝”,导入激趣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冬日别样的景色。

(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请同学们诵读课文,好好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

(进行比较学习,并溶入其中,感受课文中的美)
d 展示美景,导入激趣
(先多媒体展播一年四季相关图片)一年四季,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秋有秋的韵致,而冬呢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

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多方位去感受、去理解)
教学设计要时刻注意教与学的统一,“教”就是为了“学”,学生学会,老师也就教好了,要做到这一点必需从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